漂浮式风机

搜索文档
全球海上风电步入关键转折期 欧美市场面临挑战颇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8 06:23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8吉瓦,为历史第四高年份 [1] - 截至2024年底全球累计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83吉瓦,可为7300万户家庭供电 [1] - 中国新增装机占比50.47%,累计装机占比50.3%,连续7年保持全球第一 [2] - 欧洲2024年新增2.7吉瓦,英国以1.2吉瓦成为欧洲最大市场 [2] - 美国累计装机仅174兆瓦,受项目推迟和政策变化影响显著 [2][4] 技术发展与区域格局 - 漂浮式风电全球累计装机达278兆瓦,挪威/英国/中国/法国为前四大市场 [2] - 中国明阳智能开发16.6兆瓦"双头"漂浮式风机,法国新增25.2兆瓦漂浮式风场 [2] - 亚太地区韩国日本新增装机各占全球1%,欧美市场面临发展阻力 [2][4] 行业挑战与瓶颈 - 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同比下降26%,主因宏观经济与产业链问题 [4] - 美国政策反复(如撤销外大陆架租赁权)、关税推高成本、供应链受限 [4] - 欧洲受"负补贴"机制拖累,德国1.2吉瓦项目仅两家企业投标 [5] - 电网接入缓慢、招标设计不合理、政策不稳定制约欧美发展 [4][5] 未来增长潜力 - 未来10年全球海上风电年复合增长率预计21%,2034年累计装机或达441吉瓦 [7] - 2024年全球项目拍卖容量创56吉瓦纪录,48吉瓦项目在建 [7] - 亚太地区将贡献未来10年60%新增装机,中国持续引领增长 [7] - 行业呼吁政企合作优化招标机制,建立稳定供应链体系 [8]
全球海上风电步入关键转折期
中国能源网· 2025-07-08 17:44
全球海上风电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8吉瓦,为历史第四高年份,累计装机容量达83吉瓦,可为7300万户家庭供电 [2] - 中国新增装机容量占比50.47%,累计装机占比50.3%,连续7年保持全球第一 [3] - 欧洲2024年新增2.7吉瓦装机,英国以1.2吉瓦领跑,法国、荷兰、德国紧随其后 [3] 区域市场表现 - 亚太地区中韩国和日本新增装机各占全球1%,美国因项目推迟仅实现174兆瓦并网 [3] - 漂浮式风电全球累计装机278兆瓦,挪威、英国、中国、法国为前四大市场,中国明阳智能开发16.6兆瓦双头风机,法国新增25.2兆瓦风场 [3][4] - 2024年全球海上风电拍卖容量创56吉瓦纪录,48吉瓦项目在建,亚太未来10年新增装机或占全球60% [8] 行业挑战 - 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同比下降26%,主因宏观经济压力、地缘冲突及产业链问题 [5] - 美国政策变动导致项目取消,通胀、供应链限制及关税政策推高成本 [5] - 欧洲受电网接入缓慢和"负补贴"机制拖累,德国1.2吉瓦项目仅两家企业投标,中标方支付1.8亿欧元开发权 [6] 未来展望 - 未来10年全球海上风电年复合增长率预计21%,2034年累计装机或达441吉瓦 [7][8] - 新兴市场如波兰、日本、菲律宾、巴西进展积极,2025年或成行业关键增长年 [8] - 行业需协同开发商、供应链和政府,建立稳定招标机制与法规以降低投资风险 [8]
国内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推进节奏如何?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行业 国内深远海海上风电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核心观点 - 国内深远海风电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未来装机容量有望持续增长,看好短期和中长期内行业景气度,重点推荐管桩、海缆及核心风机企业[1][3][4][8][9] - 海外市场空间广阔,预计2026年海外装机将显著释放[3][9] 论据 - **政策支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政府工作报告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战略产业之一,政策推动示范试点从点到面铺开,加速行业发展进程[3][6] - **资源储备丰富**:深远海风电资源储备量级在百吉瓦到千吉瓦之间[3] - **各地项目进展**:部分省份已进入实质性开工建设或招标阶段,如浙江、山东、福建等地推进较快;2025年国内开工速度加快,风机招标量同比增长显著,为2026年装机提供支撑[1][3][5][8][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各省份具体进展** - **浙江省**:2023年获批28GW项目,2024年规划六大区域,2025年启动2GW招标,计划2026年进入建设阶段,同时进行11GW勘察测量招标及配套产业园区建设[1][5] - **福建省**:规范了4.8GW示范项目,漳州六二二期已并网,连江外海和长乐DE两区等项目已核准,其他项目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1][5] - **山东省**:规划20GW项目厂址,多个项目正在推进,包括大唐青岛、华电青岛及半岛北厂址等,其中半岛北L厂址已经开工,青岛三峡的4GW项目也在前期工作中[1][5] - **辽宁省**:规划6GW国安海域项目,华电丹东寒宣一期1GW EPC总包已招标,计划2025年开工,2027年建成并网[1][5] - **海南省**:主要围绕漂浮式风机展开,万宁1GW漂浮式试点项目仍在推进中,大部分容量将在十五期间完成[1][5] - **上海市**:规划29GW深远海风电项目并获批复,2024年启动4.3GW竞配,相关项目陆续进入前期工作[7] - **广东省**:2023年进行16GW国安海域优选竞配,2024年底推动了名扬天成号示范风机投运,2025年启动阳江三三岛2GW的海岸工程开工[1][7] - **河北省**:计划2025年并网1GW,但整体进展较慢,之前规划了15GW国管海域容量,计划在“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3GW的新源海风电项目建设[1][2][7] - **广西省**:2023年开展十多个GW深洋海项目前期工作的招标,2024年开展6.5GW竞配咨询,目前仍处于前期阶段[7] - **江苏省**:自2023年至今大约有七个多计划项目进行了前期工作的相关招标,由于之前十四五期间受到非经济性因素影响,开工建设较慢,目前仍在推进过程中[7] - **行业数据**:2025年1 - 6月国内风机招标量同比增长超过两位数[9]
2025研判!中国海上风力发电行业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收官之年攻坚在即,海上风电装机规模或将迎来显著攀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0 09:16
海上风电行业概述 - 海上风电凭借资源丰富、发电效率高、不占用陆地资源等优势成为清洁能源重要支柱,正迎来发展黄金期 [1] - 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达4351万千瓦(截至2025年4月),占风电总装机8.04%,连续4年全球第一 [1][12] - 行业按水深分为潮间带(≤5米)、近海(5-50米)和深海(>50米),近海为主流,漂浮式技术是深海开发方向 [3][4] 行业发展历程 - 2007年首座海上风电项目投运,2020年装机达2639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一,现进入深远海开发阶段 [6] - 单机容量从3MW提升至当前20MW+,技术创新推动规模化发展 [6][25] 政策支持 - "十四五"规划明确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等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鼓励集群化开发 [8][9] - 2024年政策强调深远海开发与多业态融合(如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制氢) [9][2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钢材/碳纤维)国产化率提升,中游整机制造向大型化发展(如明阳16.6MW机组),下游运维智能化升级 [10][20] - 多能互补模式(风电+光伏/储能)拓展海域资源利用 [10][26] 区域竞争格局 - 广东、江苏累计装机超11GW领跑,山东、浙江超5GW,福建3.72GW [14][15] - 2025年各省装机缺口显著,广东需新增6.378GW,江苏4.256GW [14][15] 企业竞争态势 - 第一梯队(明阳/金风/远景)占据主导,2024年TOP5企业新增装机占比94.2% [16][18] - 明阳智能2025年Q1营收77.04亿元(+51.78%),漂浮式机组技术领先 [20] - 运达股份从陆上转型海上,2024年累计装机657MW,加速布局浙江项目 [22][23] 未来趋势 - 深远海开发加速,漂浮式技术商业化推动离岸超百公里项目 [24] - 单机容量迈向20MW+,智能化运维(AI/数字孪生)降本增效 [25] - "风电+"模式(制氢/海洋牧场)催生多产业融合新业态 [26]
明阳智能(601615):2025年中期策略会速递:风机盈利持续修复,海外海风放量可期
华泰证券· 2025-06-06 15: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3.58元 [3][7][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公司国内海风龙头地位稳固,海外海风布局领先,有望充分受益于全球海风高景气,实现海风出货高增,驱动盈利能力修复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海风出货与成本情况 - 前期国内部分海风项目开工不及预期,目前限制性因素基本解决,广东、江苏等海风项目陆续开工,公司份额较高的青洲五七、帆石一已启动风机打桩,预计25年海风出货4GW,同比+135% [4] - 公司议价能力较强,供应链价格稳定,通过提高叶片自供比例、优化经营效率实现降本,盈利能力或持续提升 [4] - 公司漂浮式风机技术储备深厚,充分受益于国内深远海发展,有望陆续实现订单落地 [4] 欧洲海风市场与公司海外布局 - 欧洲各国加大海风政策支持力度,装机高增可期,2025 - 2030年CAGR为28.6% [5] - 公司海外布局领先,已进入欧洲业主供应商名单,积极推动意大利、苏格兰、挪威等项目进展,并布局日韩市场,有望实现订单突破,贡献利润弹性 [5] 电站转让情况 - 受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交易影响,能源集团短期对电站项目收购或保持观望态度,公司电站转让进度或趋缓 [6] - 截至25Q1末,公司并网电站容量达2GW,收益率较稳定,新能源入市虽可能导致上网电价下降,但市场化背景下非建设成本亦有望降低,对电站资产收益率影响或有限 [6]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22.06/31.30/39.92亿元 [7] - 可比公司25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13x,考虑到公司海风龙头地位稳固,海外海风布局领先,维持给予公司25年14xPE,维持目标价13.58元 [7]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27,859|27,158|38,101|48,817|53,871| |+/-%|(9.39)|(2.52)|40.29|28.13|10.35|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372.45|346.11|2,206|3,130|3,992| |+/-%|(89.22)|(7.07)|537.32|41.88|27.54|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0.16|0.15|0.97|1.38|1.76| |ROE(%)|1.34|1.29|8.17|10.80|12.54| |PE(倍)|62.09|66.81|10.48|7.39|5.79| |PB(倍)|0.84|0.88|0.83|0.77|0.69| |EV EBITDA(倍)|18.37|14.00|6.57|4.09|3.38|[8] 可比公司估值表 |公司代码|公司简称|股价(元)|市值(亿元)|EPS(元)(2025E/2026E/2027E)|PE(倍)(2025E/2026E/2027E)| |----|----|----|----|----|----| |300772 CH|运达股份|10.72|84.36|0.91/1.22/1.46|11.79/8.80/7.33| |688349 CH|三一重能|24.00|294.34|1.81/2.21/2.53|13.24/10.85/9.50| |002202 CH|金风科技|9.30|366.55|0.65/0.81/0.91|14.26/11.50/10.23| |均值| - | - | - | - |13.10/10.38/9.02|[14] 盈利预测相关数据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呈现公司2023 - 2027E的财务数据,包括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多项指标及变化情况 [20]
广东(阳江)绿能示范产业园 把绿能产业升级为零碳工业(人与自然·走进零碳园区(工厂)看转型)
人民日报· 2025-05-07 05:37
阳江海上风电产业与零碳园区建设 - 阳江海上风电建成及在建规模共计1300万千瓦,规划总装机容量超4000万千瓦,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之一 [1][2] - 阳江绿能示范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7平方公里,分为3个园区,重点发展海上风电装备、特种钢铁、动力电池、储能设备等产业 [1] - 园区已建成10万平方米厂房用于生产新能源电池产品,绿华新能源子公司预计2023年下半年投产 [1][2] 零碳制造与绿电供应体系 - 园区将利用海上风电项目物理溯源供电,绿电比例可达70%以上,电力碳排放因子可降至广东省平均水平的40% [3][6] - 园区建设分布式光伏和配套储能设施,构建集海上风电、光伏、储能和智慧能源管理于一体的绿色供电体系 [3][4] - 预计园区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提供33亿千瓦时可溯源绿电,符合欧盟碳边境调节税要求 [7]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发展 - 东方电缆研发全球首根500千伏交流三芯海缆,节约用海资源并降低安装运维成本 [4] - 三峡新能源开发漂浮式风机技术,可抵御17级台风,推动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 [4][5] - 阳江已成立海上风电实验室,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项技术研发走在全国前列 [5]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建设我国首个海上风电海陆一体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包括±500千伏海上换流站和115公里海底电缆 [6] - 国家能源局2025年4月批复支持阳江建设高比例绿电供应园区,打造绿色低碳外贸出口特色园区 [7] - 阳江正推动园区纳入国家绿电直供、绿电认证试点,目标打造国家级零碳园区 [8]
明阳智能(601615):Q1业绩修复 看好欧洲海风订单落地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35
2024年报业绩 - 公司2024年收入271.58亿元,同比下滑3.43%,归母净利润3.46亿元,同比下滑8.12% [1] - 第四季度收入69.22亿元,同比下滑1.29%,环比下滑17.99%,归母净利润-4.62亿元,环比由盈转亏 [1] - 业绩低于预期主要因电站转让延期及资产减值损失提升 [1] 25Q1业绩表现 - 25Q1收入77.04亿元,同比增长51.78%,环比增长11.30%,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同比下滑0.70%,环比增长165.33% [2] - 利润环比提升主要因电站转让规模增加 [2] 海风业务前景 - 广东、江苏等重点海风项目陆续开工,支撑装机高增长,公司作为国内海风龙头,在手订单有望逐步交付 [2]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发展海上风电",并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深远海项目或逐步落地 [2] - 公司漂浮式风电技术储备深厚,已投运多台漂浮式风机,有望持续实现订单落地 [2] 欧洲海风布局 - 2030年欧洲海风新增装机预计11.8GW,2025-2030年CAGR为28.6% [3] - 公司海外海风进展领先,已实现德国、韩国、日本订单突破,意大利2.8GW项目已签订前端工程设计合同 [3] - 欧洲海风价格较高,公司有望实现订单落地与交付,贡献利润弹性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2.06、31.30、39.92亿元,其中2025-2026年下调13.5%/10.6% [4] - 可比公司2025年PE均值为12.26倍,给予公司25年14倍PE,对应目标价13.58元 [4] - 公司PB(LF)为0.87,兼具PB修复空间 [4]
明阳智能:Q1业绩修复,看好欧洲海风订单落地-20250427
华泰证券· 2025-04-27 16: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为13.58元 [1][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报业绩低于预期,主要系电站转让延期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提升;25年以来国内外加大海风政策支持力度,看好公司海风龙头地位稳固、欧洲海风布局领先 [1] - 25Q1利润环比提升,预计海风出货高增,叠加成本控制与经营效率提升,盈利能力或持续提升;看好深远海项目落地,公司漂浮式风电技术储备深厚有望实现订单落地 [2] - 欧洲多国加大海风政策支持,海外风机龙头经营承压,公司海外海风进展领先,看好实现订单落地与交付贡献利润弹性 [3] - 下调公司发电业务电价与毛利率假设及投资净收益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2.06、31.30、39.92亿元(2025 - 2026年下调13.5%/10.6%);给予公司25年14倍PE,对应目标价13.58元,兼具PB修复空间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收入271.58亿元,同比-3.43%;归母净利润3.46亿元,同比-8.12%;第四季度收入69.22亿元,同/环比-1.29%/-17.99%;归母净利润-4.62亿元,环比由盈转亏 [1] - 25Q1公司实现收入77.04亿元,同/环比+51.78%/+11.30%;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同/环比-0.70%/+165.33% [2] 行业发展趋势 - 25年以来国内外加大海风政策支持力度,或驱动装机高增;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发展海上风电”,并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1][2] - 欧洲多国加大对海风政策支持力度,根据WindEurope预测,2030年欧洲海风新增装机11.8GW,对应2025 - 2030年CAGR为28.6% [3] 公司竞争优势 - 公司是国内海风龙头,在手订单有望逐步交付;漂浮式风电技术储备深厚,已投运多台漂浮式风机 [2] - 公司海外海风进展领先,已实现德国、韩国、日本订单突破,意大利2.8GW项目已签订前端工程设计合同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2.06、31.30、39.92亿元(2025 - 2026年下调13.5%/10.6%) [4] - 可比公司2025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为12.26倍,给予公司25年14倍PE,对应目标价为13.58元(前值15.68元,对应25年14x);截至2025年4月25日,公司PB(LF)为0.87,兼具PB修复空间 [4]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27,859|27,158|38,101|48,817|53,871| |+/-%|(9.39)|(2.52)|40.29|28.13|10.35|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372.45|346.11|2,206|3,130|3,992| |+/-%|(89.22)|(7.07)|537.32|41.88|27.54| |EPS (人民币,最新摊薄)|0.16|0.15|0.97|1.38|1.76| |ROE (%)|1.34|1.29|8.17|10.80|12.54| |PE (倍)|63.37|68.19|10.70|7.54|5.91| |PB (倍)|0.86|0.90|0.85|0.78|0.70| |EV EBITDA (倍)|18.67|14.22|6.68|4.18|3.45| [5] 可比公司估值 |公司代码|公司简称|股价(元)|市值(亿元)|EPS (元)(2025E)|EPS (元)(2026E)|EPS (元)(2027E)|PE (倍)(2025E)|PE (倍)(2026E)|PE (倍)(2027E)| |----|----|----|----|----|----|----|----|----|----| |300772 CH|运达股份|11.44|90.02|0.91|1.24|1.45|12.53|9.23|7.87| |688349 CH|三一重能|24.20|296.79|2.08|2.45| - |11.62|9.87| - | |002202 CH|金风科技|8.39|323.35|0.66|0.82|0.90|12.63|10.21|9.30| |均值| - | - | - | - | - | - |12.26|9.77|8.59| [12] 财务报表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对2023 - 2027年相关财务指标进行了预测,如流动资产、营业收入、经营活动现金等 [18] - 主要财务比率涵盖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对2023 - 2027年进行了预测,如营业收入增长率、毛利率、资产负债率等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