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灰氢
icon
搜索文档
亏损加剧、商业化遇阻,氢燃料电池汽车深陷“政策依赖症”
经济观察报· 2025-06-08 12:21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现状与挑战 - 氢燃料电池企业普遍面临严重亏损,2024年四家头部企业合计净亏损超18亿元,平均亏损增幅超60% [7] - 亿华通2024年营收3.67亿元同比下滑54.21%,净亏损扩大至4.56亿元 [3] - 上游制氢与材料企业业绩增长显著,长盈精密净利润增长856%,金发科技氢气销量增长570% [7] 亏损原因分析 - 应收账款危机加剧,亿华通两年以上应收账款从5.79亿飙升至10.53亿元,占比从28%跃升至48% [8] - 研发投入过重,亿华通研发费用9701万元占总成本14%,国鸿氢能三年研发叠加运营亏损超11亿元 [9] - 电堆价格持续走低,政府补贴发放延迟导致现金流枯竭 [8] 商业化困境核心矛盾 - 氢气成本与终端需求倒挂,灰氢成本约10元/kg而绿氢成本高达30-40元/kg [11] - 应用场景单一依赖重卡物流,2024年氢能重卡销量仅5405辆同比下滑12.6% [12] - 储运环节成本占比高达30%-50%,我国仅约150公里氢气输送管道且技术依赖进口 [12] 政策衔接关键诉求 - 产业界呼吁连续性政策供给,防止示范政策到期导致资本观望 [15] - 建立氢能高速全国一张网,目前仅11省市实施高速通行费减免且未跨省联通 [13] - 设立专项融资通道破解民企研发困局,中石化已发起50亿元氢能产业链基金 [17] 成本与场景突破路径 - 绿氢降本需电价压至0.13元/度才能与灰氢持平,当前实际电价为0.62元/度 [11] - 多元化场景拓展迫在眉睫,建议向钢铁、化工、船舶、储能等领域延伸 [18] - 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可提升效率,京津冀高速免费政策使旭阳氢能销量同比翻倍 [16] 行业发展前景 - 业内预计2028年行业将迎来转折点,2030年氢能重卡有望替代柴油车 [19] -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调研制定新政策,将更注重前瞻性和全面性 [19] - 行业面临洗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被淘汰,优秀企业将做大做强 [19]
势银研究 | 预估2030年中国SAF行业氢气需求量近百万吨
势银能链· 2025-05-28 11:25
航空业碳排放现状与脱碳目标 - 2023年全球航煤消费量为3.06亿吨 碳排放达9.62亿吨 占全球碳排放比重约2.6% [3] - 国际民航组织(ICAO)设定2050年前实现国际航空业务净零排放目标 [3]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技术路线 - 截至2025年5月 ASTM认定的SAF生产技术路线共11条 掺混比例最高50% [3] - 主流工艺包括HEFA、AtJ、FT、MtJ、PtL 其中MtJ和PtL尚在认定中 [3] - 中国2030年前HEFA工艺为主流 2050年后PtL工艺因技术成熟和近零碳排放优势成为主流 [3] SAF生产工艺氢气需求 - PtL工艺氢气需求最大 每吨SAF需0.38-0.58吨氢气 AtJ和FT工艺需求0.1-0.48吨 HEFA工艺需0.08吨 [5] - 2025年中国SAF项目产能达214.6万吨/年 氢气需求量17.2万吨 其中HEFA工艺占214.5万吨 [5] - 2030年氢气需求预计达100万吨 2050年PtL工艺主导后需求将增至2200万吨 [5] 绿氢在SAF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 绿氢替代灰氢可使SAF碳排放降低40%以上 [7] - 截至2025年3月国内绿氢产能11.24万吨/年 但灰氢仍因成本和技术优势占主导 [7] - 未来绿氢成本下降和政策推动将逐步改变市场格局 [7] 行业会议与数据来源 - 2025年将举办势银绿氢产业大会(无锡)和长时储能产业大会(银川) [1] - 数据来源为势银(TrendBank)可持续航空燃料数据库 [5][10]
氢车有前景吗?
势银能链· 2025-04-23 11:21
市场现状与瓶颈 - 燃料电池车(FCV)作为氢能应用核心场景,发展受限于氢源价格、经济性及基础设施三大瓶颈 [2] - 2025年燃料电池车销量预计不超过7000辆,较往年下滑,2025年一季度实际产销不到700辆 [4] - 中国FCV保有量约2.8万辆,商用车占主导,乘用车推广缓慢 [4] 氢源价格下降路径 - 绿氢成本优化窗口:多地负电价现象为电解水制氢提供机会,德国已实现部分绿氢平价 [6] - 中国风光发电成本预计2030年降至0.1元/度以下,绿氢成本可降至15元/kg以下 [6] - 碳市场扩容(如覆盖40%排放量)可推动绿氢需求激增,交通端成本有望降低20%以上 [7] 制氢设备与技术突破 - 2024年ALK和PEM电解水制氢设备平均中标单价分别为1535元/kW和6028元/kW,一季度进一步下降30~40% [8] 燃料电池汽车经济性挑战 - FCV购置成本是燃油车的3-4倍,百公里使用成本50-80元,高于燃油车(45-55元)和锂电车(20-35元) [9] - 加氢站数量仅为加油站的0.6%,单站投资运维成本平均接近1000万元,分布密度低 [9] 燃料电池技术进展 - 电堆占燃料电池系统成本超50%(膜电极61.8%、双极板27.5%),国产电堆功率密度突破7kW/L,铂载量降至0.2g/kW(较2015年下降80%) [11] - 预计2030年系统成本降至750元/kW以下,与燃油车动力总成持平 [11] 商用车场景优势 - 商用车(如重卡、冷链物流)因续航长(500-800km)、低温性能好(-30℃启动)成为突破口 [12] - 广东"氢能高速"计划通过通行费减免推动氢能重卡商业化,预计2030年全生命周期成本低于柴油车 [12] 基础设施优化 - 中国规划建设全国长距离输氢管道网络(如"西氢东送"),远期纯氢管道输氢成本可达拖车输送的10%,综合用绿氢成本下降30% [12] - 多地提出加氢站建设目标(江苏、广州、四川等),"油氢合建"模式降低土地及运营成本 [15] 前景展望 - 2030年燃料电池车或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成为碳中和目标下的重要支柱产业 [14] - 商用车与特定场景率先突破将带动乘用车市场,绿氢规模化与基础设施网络化是决定性因素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