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电池

搜索文档
特斯拉“链”接中国智造,超60家供应商进入其全球供应链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9 16:26
南方财经记者江珊 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在北京举办,超650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 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65%,境外参展商占比35%。 其中,特斯拉带着车型Model 3/Y、V4超级充电桩、二代人形机器人、特斯拉电池系统参展,V4超充为 全国首展,吸引了众多专业采购商和观众的关注。特斯拉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特斯拉本土化战略深 入,目前特斯拉全车国产化率达到95%,仅特斯拉签约的中国一级供应商已超过400家,其中超60家供 应商,已进入特斯拉全球供应链体系,走向世界市场。 本次特斯拉中国在链博会全面展示公司在电动车制造、储能系统、智能辅助驾驶及本土供应链协同发展 领域的竞争力。近年来,特斯拉相继落地上海超级工厂、储能超级工厂、数据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 心。 特斯拉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特斯拉全球累计交付电动车突破800万辆,上海超级工厂贡献近一 半产量。近期官宣即将在金秋上市的Model Y L,正是由上海超级工厂出品的旗舰车型。 上海超级工厂的供应链模式也被内部称为"轮上仓库"——在占地仅86万平方米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内,你找不到传统意义上的固定 ...
稀土断供惊变!美国急挖垃圾堆自救,超级大国陷入科技荒原!
搜狐财经· 2025-07-18 10:05
稀土行业现状 - 稀土是17种元素的统称,对高科技产业链至关重要,占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七成以上 [3] - 中国掌握全球约70%的稀土产量和90%的加工能力 [3] - 中国以环保和技术升级为由,2023年砍掉了近40%的海外销售 [3] 中国稀土战略 - 稀土被中国视为资源王牌,用于应对贸易摩擦和卡脖子技术 [5] -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是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 [5] - 中国通过控制稀土出口来保护自身资源 [5] 美国稀土困境 -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费国,国防和科技巨头依赖中国供货 [5] - 美国投资上百个回收项目,包括苹果、三星合作的"城市挖矿"计划 [7] - 拜登政府推出《稀土自救法》,投入300亿美元补贴回收企业 [7] - 美国稀土回收率不到10%,效率低下 [7][10] - 从电子垃圾中提取稀土成本高达80万美元/吨,远高于中国原矿进口的50万美元/吨 [10] 行业影响 - 特斯拉因稀土短缺导致电池成本暴涨30%,新车上市延期 [8] - 苹果供应链受影响,iPhone 17生产面临风险 [8] - 五角大楼估计美军装备研发可能滞后5年以上 [10] - 韩国三星大笔投资合成稀土,日本丰田用新材料替代稀土 [12] 全球稀土格局 - 美国尝试重启加州稀土矿但遭遇环保抗议 [10] - 与澳大利亚、越南合作仅增加不到10%的供应量 [10] - 欧洲开始采取"自保"策略,不再盲从美国 [12] - 美国目标2030年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12]
近四千吨稀土运往美,两个帮凶现形,反制已经在路上
搜狐财经· 2025-07-14 13:48
2025年7月,全球工业圈为一则数据震惊:短短五个月内,3834吨中国稀土氧化物,通过泰国和墨西哥的"灰色通道"流入美国,数量几乎相当于此前三年进 口总和的总和。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战略物资,在官方出口目的地仍显示为东南亚的同时,却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战机生产 线和特斯拉的电池工厂。 一、美国工业的紧急刹车:稀土短缺的致命一击 福特汽车芝加哥工厂,三条电动汽车生产线因缺少关键的钕铁硼磁体,自6月17日起无限期停产,每日损失高达2200万美元。 受此冲击,2025年上半年,北 方稀土的净利润同比暴增超过50倍,氧化镨钕的价格更是突破98万元/吨,直接导致特斯拉电池成本激增35%。 美国国防部更是被迫以市场价三倍——每公 斤417美元的高价,向马来西亚走私商紧急求购重稀土,然而这批货物最终被中国海关截获。 这种绝望的采购行动,清晰地展现了美国工业在稀土供应链断 裂面前的脆弱。 欧盟驻华大使紧急约见中国商务部长,请求放宽稀土磁铁供应;印度财长公开承诺给予中国矿企税收优惠;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的扩建计划,因缺乏中国技 术的许可而搁浅。 在美国国内,国务卿鲁比奥因反对对华妥协而被踢出谈判团, ...
中方专机抵达,鲁比奥要的会面机会,终于来了,美国对华有5件事相商
搜狐财经· 2025-07-13 09:22
据上观新闻消息,吉隆坡的七月热浪裹挟着外交硝烟。当中国外长王毅的专机降落在马来西亚首都,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等待多时的会面机会终于来临。 这场在东盟外长系列会议间隙展开的接触,注定不同寻常——毕竟这位美国首席外交官的名字,至今仍列在中方制裁名单之上。2020年因涉疆、涉港问 题两度被中国实施制裁的鲁比奥,此刻站在外交舞台的聚光灯下,身影却带着无形的镣铐。 鲁比奥(资料图) 主权议题更是避不开的焦点。作为长期操弄台海、南海问题的反华政客,鲁比奥必将听到中方对"一个中国原则"的严正重申,以及对美国联合多国在南 海军事挑衅的强烈抗议。而在乌克兰问题上,美方可能要求中方"约束俄罗斯",但中国劝和促谈的立场不会动摇。王毅在东盟外长会上那句"绝不允许把 地缘冲突引入亚洲家园"的警告犹在耳畔,中国已率先表态愿签《东南亚无核武器条约》议定书,为地区安全树立新标杆。 最微妙的莫过于制裁问题本身。中方"被制裁者无对话资格"的原则像一堵高墙,使这次接触很可能以"非正式"形式进行。鲁比奥需要展示足够诚意,才 可能为未来访华铺路——毕竟若特朗普访华成行,国务卿被拒之门外的场景将是外交史上的荒诞剧。而东南亚各国悄然转向的姿态,更让鲁比奥的斡 ...
海外储能专家访谈
2025-05-19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储能行业、光伏行业 - **公司**:特斯拉、Fluence、瓦锡兰、阳光电源、华为、宁德时代、比亚迪、施耐德、东京电力、ABB、西门子、SMA、PEKA、Freenet、海博储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美国储能市场 - **抢装趋势与发货情况**:受2026年关税上调预期影响,2025年储能行业呈现抢装趋势,Q1侧系统出货量同比增幅约40%;4月2号前,中国赴美的电芯、直流侧和交流侧系统出货节奏比2023、2024年的Q1增幅约40%;4月2号后因关税调整暂停发货,谈判后现行关税40.9%,头部企业重议订单分摊比例,预计90天内完成全年供货[1][2][3] - **市场盈利性**:美国储能市场盈利能力领先全球,即使2022年碳酸锂价格高企,大型储能系统装机量仍达十几GWh,收入水平约8%;现阶段加州、德州独立储能项目IRR维持在15%-16%,投资者心态和收益目标符合预期[1][4][5] - **地区收益差异**:加州因装机比例提升,容量和现货市场收入下降;德州增速显著高于加州,企业端收益更佳[1][6] - **国内企业市占率**:特斯拉等公司降价对国内企业市占率影响有限,因其同样受关税影响,且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份额稳固[1][7] - **补贴政策**:IRA法案取消中国设备项目补贴可能性较低,取消30%的ITC补贴,德州部分项目仍可实现7 - 8%的IRR;加州项目最高可获70%的ITC[2][8][9] - **市场需求与补贴趋势**:美国市场对新能源装机和储能需求巨大,新能源解决方案不可替代;预计2032年前补贴保持现有水平,但部分地区已出现补贴延迟现象[2][12][14] - **装机预期**:保守估计2025年美国表前储能装机预计达45GW,2026年预计增长30% - 35%(原预期40%),2027年增长率预计为30% - 35%,增长主要来源于储能普遍性增加和功率端提升[2][16][17] 中东储能市场 - **项目情况**:2025年预计有30 - 35GWh储能项目落地,沙特阿联酋20GWh预计6月投产[2][19] - **竞争态势**:竞争态势比去年更恶劣,客户对产品技术和商务条件要求更高,价格水平竞争更激烈[20] - **盈利状况**:盈利因项目和公司而异,垂直一体化企业在同样价格下利润空间更大,如宁德时代盈利能力优于阳光电源[21] - **质保金比例**:质保金提取比例通常在3%到5%之间,中东地区普遍约为3.5%[22] 欧洲储能市场 - **市场增长**:预计2024或2025年迎来显著增长,2025年预计装机容量达18至19G瓦时[23] - **企业拓展**:二线企业如海博储能积极拓展,但需解决安规认证问题并积累参考案例[23] - **停电事件影响**:南欧大停电事件短期内难推动储能市场快速发展,大型储能项目落地速度慢[24] - **华为业务影响**:华为被取消会员资格对业务影响有限,其户用储能有表现,但集中式储能面临挑战[25] - **大型储能问题**:欧洲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严重,华为智能组串技术成本高且非主流,竞争力不足[26] - **对中国企业态度**:欧洲虽不希望中国企业取代本土企业,但中国企业受实际影响有限[27] 政策影响 - **美国新政策**:美国新政策对大型项目补贴削减及取消风险程度极低,对储能系统收益率影响不大,IRA影响巨大;光伏电站受东南亚供应链和双反政策影响,敏感性变化剧烈[28][29] 储能市场格局 - **集成格局**:表前储能竞争格局相对稳定,长期由少数头部企业主导,强者恒强趋势明显[30][31] - **企业优势**:阳光电源和特斯拉等在发达国家有优势;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在新兴市场与前者同一起跑线[32] - **比亚迪问题**:比亚迪产品不具备通用性,PCS需专门定制,影响出货[33] - **业主方选择**:传统资金来源业主方测算IRR时,PCS制造商更具优势;注重经济性面向新兴市场的业主方,电池制造商更具竞争力[3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部分州对居民用户储能装置和光伏设备出现90天等待期[14] - 中东市场客户对产品提出长达15年运维要求[20]
特斯拉Q1业绩解读
数说新能源· 2025-04-23 16:46
一季度业绩 - 销量下降原因包括MY产线升级影响7周生产以及品牌遭受敌意 [1] - 盈利下降受销量下滑及研发支出(机器人、robotaxi等)影响 [1] 机器人业务 - 2024年底将在Austin工厂部署数千台机器人 2030年目标100万台(可能提前至2027年)[1] - 供应链受中国稀土出口限制影响 将加强本土化生产 [1] 关税与供应链策略 - 本土化程度:美国85% 中国95% 通过垂直整合降低关税影响 [1] - 关键零部件采用双供应商策略(来自不同国家)以分散风险 [1] - 欧洲布局:在三大欧洲区域附近生产零部件 [1] Robotaxi规划 - 2024年6月Austin试点 年内部署数百台 2025年下半年目标百万台 [1] - 目标市占率90% 美国多城市验证后快速推广 [1] FSD进展 - 无人监督自动驾驶功能或于2024年底前向私人车辆开放 目前处于安全测试阶段 [2] 低价车型战略 - 计划未来10个月内在美国投产 通过现有产线改造降本(非新建)[2] - 上海工厂生产效率:当前33秒/辆 目标5秒/辆 一体化压铸技术持续优化 [2] 储能业务 - 单季度毛利率创新高至29% 未来规模将扩大至Twh级别 [2] - 储能电池依赖中国供应链 美国本土化产线正在调试中 [2] 电池技术 - 单位成本持续优化 具备低价销售潜力(可转型为供应商)[2] - 电池原材料自主化取得阶段性成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