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生产

搜索文档
携手宝钢东南亚布局本土生产,王老吉押注凉茶出海
第一财经· 2025-08-19 16:53
海外市场拓展战略 - 公司在马来西亚布局生产线并与宝钢包装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 未来将在越南 柬埔寨等宝钢包装有工厂的地区推进本土化生产[1] - 马来西亚罐装生产线已进入调试阶段 下一步将布局瓶装生产线[1] - 通过浓缩液出口在当地灌装模式 已在马来西亚试生产首批产品 计划在更多东南亚国家布局本土生产[3] 产品与品牌国际化 - 发布四款全新英文标识WALOVI国际罐产品 意味着加大海外市场开发力度[1] - 国际罐已在中国上海 广州 深圳 北京 重庆 成都上市 后续将登陆东南亚 北美 欧洲 大洋洲市场[3] - 海外拓展需解决品牌识别问题 通过统一全球形象 鲜明品牌主张及契合各地需求的产品矩阵融入全球市场[5] 供应链合作模式 - 采用与合作伙伴联合出海模式 与宝钢包装旗下马来西亚宝钢制罐签署生产合作协议 后者拥有年产8亿罐生产线[3] - 与宝钢包装签署全球化战略协议 在海外供应链协同和新包装材料研发方面合作 利用其在东南亚3国现有产能加速市场渗透[3] 行业背景与增长动力 - 全球植物饮料行业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近10% 东南亚 中东等新兴市场成为增长极 2023年东南亚植物饮料增速达25%[3] - 海外市场过去十年规模增长6.5倍 年复合增长率超25% 美国市场销量最佳 其次为越南 柬埔寨 缅甸等东南亚地区[4] 国内市场与业绩表现 - 王老吉作为公司大健康板块主要收入来源 该板块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6.15% 2024年同比下降12.70%[4] - 2024年上半年大健康板块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38%[4] 本地化运营策略 - 根据不同国家对糖分和口感需求进行产品调整与创新[4] - 销售渠道从传统华人超市扩展至Costco H Mart Amazon等海外主流渠道[4]
科力装备:美国子公司已经采购生产设备
证券日报· 2025-08-13 20:13
美国本土化生产布局 - 美国子公司已采购生产设备并推动本土化生产以降低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2] - 公司通过多元化客户策略及核心技术应用维持海外市场稳定增长 [2]
高盛:略降对中芯国际今年至2027年每股盈测 目标价63.7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11 15:04
盈利预测与评级 - 高盛下调中芯国际2023年至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1%,主要因毛利率及经营溢利率假设下调,反映产能增加导致的折旧与摊销增加持续 [1] - 维持中芯H股"买入"评级,目标价63.7港元,对应2028年36倍目标市盈率 [1] 季度业绩展望 - 第二季收入增长放缓被视为暂时现象,公司预计第三季度收入环比增长5%至7% [1] - 第三季度毛利率指引为18%至20%,低于高盛预测的20.6%及市场预期的21.1%,主要因折旧及摊销增加 [1] 经营优势 - 产能使用率保持稳固,客户订单强劲,持续产能扩张有助于公司满足需求并提供更完整产品组合 [1] - 管理层预期未来数季订单保持稳定,推动交付增长,平均售价呈上升趋势 [1] 产品结构 - 12英寸晶圆销售贡献高于8英寸晶圆,且12英寸晶圆折扣减少推动均价上升 [1] - 公司受益于本土化生产需求增加及12英寸晶圆占比提升的产品组合优化 [1] 终端需求 - 尽管第四季终端需求能见度仍低,但管理层预期产能使用率将保持稳固,基于客户需求强劲 [1]
大行评级|高盛:中芯国际第二季收入增长放缓属暂时性 予其H股“买入”评级
格隆汇· 2025-08-11 11:51
中芯国际业绩展望 - 第二季收入增长放缓属暂时性 [1] - 预计现季度收入按季增长5%至7% [1] - 现季度毛利率指引18%至20% 低于高盛预测20.6%及市场预测21.1% [1] 经营基本面分析 - 产能使用率稳固 [1] - 客户订单强劲 [1] - 持续产能扩张支持捕捉需求并提供更完整产品组合 [1] 长期发展驱动因素 - 受惠于本土化生产需求增加 [1] - 12吋晶圆在组合中占比提升 [1] 财务预测调整 - 下调2023-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1% [1] - 调整主因折旧与摊销增加持续影响毛利率及经营溢利率假设 [1] 投资评级 - H股维持"买入"评级 [1] - 目标价63.7港元对应2028年36倍市盈率 [1]
中信证券:232半导体关税的加征对国内半导体企业影响极其有限
证券时报网· 2025-08-09 19:29
半导体232关税政策 - 特朗普计划下周推出半导体232关税 对不在美国生产或计划在美国生产的国家进口芯片征收约100%关税 [1] - 新关税不适用于已承诺在美国制造的公司 包括承诺建厂或正在建厂的企业 [1] - 苹果 英伟达等前期已作出投资承诺的企业可能获得关税豁免 [1] 对国内半导体行业影响 -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232半导体关税加征对国内半导体企业影响极其有限 因对美敞口较小 [1] - 关税政策强化了半导体本土化生产的必要性 [1] 对苹果产业链及海外算力链影响 - 承诺在美制造的公司将获得关税豁免 可能带来苹果产业链市场情绪修复 [1] - 英伟达等海外算力链企业若获得豁免 同样可能受益于市场情绪改善 [1]
花300亿采购LG,特斯拉凭啥不买中国电池了?
36氪· 2025-08-07 19:08
特斯拉与LGES的电池订单 - 特斯拉与韩国LGES签署43亿美元(约303.2亿人民币)的电池订单,减少对中国磷酸铁锂电池的依赖 [5][8]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从中国进口储能电池的综合税率高达40.9%,包括基础关税3.4%、301条款7.5%、芬太尼关税20%和对等关税10% [12] - 特斯拉CFO表示美国关税增加了3亿美元成本,能源业务受冲击尤其大 [10] 磷酸铁锂电池行业格局 - 中国在磷酸铁锂电池行业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全球94%的产能来自中国 [13][14] - 韩国电池三巨头中仅LGES在2024年5月正式投产磷酸铁锂,三星SDI和SK On进度较慢 [14] - 日本企业如松下放弃磷酸铁锂转向固态电池,欧洲企业则面临破产 [16] - 生产磷酸铁锂的关键材料如锂、锰、磷、石墨的加工几乎全部在中国完成 [17] 特斯拉的供应链策略转变 - 特斯拉从"全球供应链"转向"本土化生产"策略以规避关税风险 [23] - 美国市场特斯拉的国产化率较高,德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工厂供应几乎100%的车辆,仅20%-25%零部件来自进口 [24] - 中国企业通过墨西哥等关税较低国家建厂进行转口贸易,如宁德时代在墨西哥组装电池包以符合《美墨加贸易协定》75%本地成分要求 [28][29] 中国供应商面临的挑战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将中国供应商列为"受关注的外国实体",难以获得补贴且面临CFIUS审查 [36] - 中国供应商在美国建厂面临高成本、工会和法律等问题,如福耀玻璃案例 [37] - 特斯拉采取分散供应商策略,不会让单一供应商独大,如近期将165亿美元AI6订单从台积电转给三星 [38][39]
花 300 亿采购 LG ,特斯拉凭啥不买中国电池了?
36氪· 2025-08-05 07:34
核心观点 - 特斯拉与韩国LGES签订43亿美元电池订单,以减少对中国磷酸铁锂电池的依赖,规避美国高额关税 [1][4] - 中国在磷酸铁锂电池行业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全球94%产能来自中国,但美国关税政策迫使特斯拉转向本土化供应链 [9][12] - 尽管选择LGES,部分关键材料仍需从中国采购,显示完全脱离中国供应链的难度 [13][15] - 特斯拉正从"全球供应链"转向"本土化生产"策略,以应对关税压力和政策风险 [16][25] 行业分析 磷酸铁锂电池行业格局 - 中国占据全球磷酸铁锂电池94%产能,形成绝对主导地位 [9] - 韩国电池三巨头中仅LGES已实现磷酸铁锂量产,三星SDI和SK On进度滞后 [9] - 日本企业放弃磷酸铁锂转向固态电池,欧洲企业基本退出竞争 [12] - 美国供应商技术落后中国4年,且生产成本更高 [15]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中国储能电池征收综合40.9%关税(基础3.4%+301条款7.5%+芬太尼20%+对等10%)[9] - 特斯拉因关税增加3亿美元成本,其中能源业务受冲击最大 [6] - 《美墨加贸易协定》允许75%区域价值成分享受零关税,中国企业通过墨西哥转口规避关税 [20][21] - 《通胀削减法案》将中国供应商列为"受关注的外国实体",限制补贴并加强审查 [29] 公司动态 特斯拉供应链调整 - 美国工厂Model 3/Y改用松下和LG三元锂电池,停用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 [25] - 将165亿美元AI芯片订单从台积电转给三星,实施供应商多元化策略 [29] - 采取"不让一家供应商独大"策略,中国产特斯拉同时使用宁德时代和LG电池 [29] 中国供应商应对 - 宁德时代与福特合作在密歇根州投资35亿美元建厂,但仅提供技术不持有股权 [26] - 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等选择在墨西哥建厂规避关税 [22] - 中国企业通过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关税较低国家进行转口贸易 [22] 技术及成本 - 磷酸铁锂电池关键材料(锂、锰、磷、石墨)加工环节集中在中国 [13] - LGES从中国常州锂源采购2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值约100亿人民币 [15] - 美国本土生产磷酸铁锂电池面临技术代差和成本劣势 [15]
俄罗斯又给中国汽车摆了好几道
投中网· 2025-08-04 15:04
俄罗斯市场政策变化 - 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和计量局宣布全面禁止东风、福田、一汽和中国重汽四个中国品牌的多款卡车在俄进口和销售,理由是"安全威胁" [6] - 2025年汽车报废税新规生效,需额外支付车辆在俄销售价格与海外采购价差额的50%作为附加税费 [6] - 俄罗斯汽车认证体系全面改革,所有进口车型必须通过俄罗斯本土实验室的强制性检测 [7] - 俄罗斯海关总署强化对平行进口渠道的查验力度,强制要求所有进口车辆必须配备GLONASS卫星定位系统的证明文件 [7] 中国汽车在俄市场表现 - 中国汽车对俄出口同比下滑75%和62%,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超过六成降至45.3% [8] - 中国制造的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从最初的不足一成急速攀升至超过六成,年销售量突破116万辆 [11] - 中国品牌专卖店数量从最初的40余家激增15倍至600多间 [11] - 被禁品牌所属的中型和重型卡车在俄罗斯销量达27,966辆,占据俄罗斯卡车市场27.6%的份额 [13] 政策影响分析 - 一台采购成本为10万元人民币的中国产皮卡,在俄罗斯市场售价约20万元的情况下,附加税部分高达5万元人民币 [15] - 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综合成本增幅突破30%大关 [15] - 认证周期从6个月拉长到12个月,成本翻倍 [15] - 俄罗斯市场上六成以上的中国汽车依赖平行进口渠道,这条生命线被彻底切断 [15] 行业反馈与挑战 - 俄罗斯汽车媒体《AUTONEWS》指出中国汽车在耐腐蚀性、悬架性能及电子配件质量等方面表现不佳 [20] - 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五大差评:核心技术不足、可靠性与耐久性问题、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质量稳定性问题、表面华丽实际体验不足 [20] - 中国汽车未针对当地气候和使用习惯优化设计,车身防腐蚀、底盘耐久性、电子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表现不佳 [20] 未来发展方向 - 本土化落地是重要手段,但面临西方制裁、外汇结算困难、俄本土屡遭袭击等挑战 [21] - 应将资源分散到如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形成"多极支撑"的出口格局 [21] - 深化技术研发与供应链韧性,以新能源、智能化重构产品竞争力,打造全球化品牌生态 [22]
中国汽车欧洲造 选址是门大学问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3 09:24
中国车企欧洲本土化生产布局 - 长安汽车计划在欧洲建厂以支撑未来销售 目前正在评估潜在选址 其欧洲负责人表示公司决心深耕欧洲市场并推进本土化生产方案 [2] - 比亚迪在匈牙利工厂建设中 奇瑞与西班牙EV MOTORS合资工厂已在巴塞罗那投产 零跑汽车也在评估欧洲生产方案 上汽集团已启动欧洲整车制造基地选址 [2] - 中国车企欧洲建厂选址需综合考量市场贴近度 供应链配套能力 政策环境 技术人才储备等多重因素 [2] 欧盟关税政策与中国车企应对 - 欧盟对华生产纯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5.3%反补贴税 为期5年 成员国中10国支持 5国反对 12国弃权 [4] -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崛起是欧盟加税直接原因 中国品牌在性价比和智能化技术方面领先欧洲同类车型 [4] - 加税促使中国车企加快在欧洲布局更全面产品组合 从纯电向插混 混动及燃油车市场渗透 [5] 中国车企欧洲市场表现 - 今年5月中国车企在欧洲销量同比增长110%至6.6万辆 市占率从去年同期2.9%升至5.9% [5] - 上汽名爵在欧洲销量居中国车企首位 计划今年夏季公布欧洲工厂选址 初期产能规划10万辆 [7] - 长安汽车已在德国 荷兰及英国建立三大区域运营中心 并加入欧盟中国商会汽车工作组 [8] 欧洲建厂选址分析 - 匈牙利和西班牙是目前最受中国车企青睐的建厂地点 东欧国家因劳动力成本较低也成为考察热点 [8] - 匈牙利作为欧洲交通枢纽 对华友好 提供税收优惠 已吸引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商投资 形成完整电动汽车产业链 [9][10] - 西班牙市场容量大 地理位置优越 政府推动电动化转型 奇瑞通过接手日产工厂实现快速投产 [15] 本土化生产模式比较 - 比亚迪采用绿地投资方式在匈牙利新建工厂 奇瑞选择棕地投资接手日产西班牙工厂 [6][9] - 独资模式可实现完全掌控但投入大周期长 合资模式可分担风险但存在管理权冲突 [16][17] - 欧洲政策制定者更欢迎棕地投资以提升现有产能利用率 避免裁员等问题 [18] 代表性企业具体布局 - 比亚迪匈牙利乘用车工厂规划产能15万辆 年内将投产4款车型 并设立欧洲总部和研发中心 [11][12] - 奇瑞与EV MOTORS合资工厂计划到2029年将产能扩大至15万辆 [13] - 零跑与Stellantis计划2026年在欧洲新地点投产 西班牙萨拉戈萨是潜在选址之一 [14] 行业长期趋势 - 目前在欧洲销售的中国汽车品牌约30多个 更多品牌准备进入 尽管短期受政策影响 长期不会放弃欧洲市场 [19] - 本土化生产是中国汽车产业从"产品出海"迈向"产业链出海"的关键一步 将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3]
直播:珀金埃尔默全球CEO来了!(报名兑2元红包)
仪器信息网· 2025-07-01 16:21
公司动态 - 珀金埃尔默太仓工厂扩建项目已圆满竣工,将于2025年7月2日正式投产 [2] - 太仓工厂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采购与物流中心,未来所有仪器、耗材将从这里直达客户 [5] - 工厂生产区涵盖无机光谱区、材料表征区、色谱质谱区及食品检测红外产品区等多个专业领域 [6] 战略布局 - 公司始终坚持"立足中国,服务中国"的战略承诺,太仓工厂扩建与投产是深耕中国市场、推进本土化生产的重要里程碑 [4] - 关键零部件实现国产化,所有仪器100%进行出厂测试,确保产品高品质和可靠性 [6] - 太仓工厂的扩建与投产标志着公司在全球供应链优化、本土化制造的新进程 [12] 技术实力 - 实验区设有红外光谱仪室等关键区域,是产品研发和实际生产的重要中枢 [6] - 生产区展示了公司在高端科学仪器制造方面的全面布局和深厚底蕴 [6] 活动亮点 - 线上投产仪式设计了云端"拧紧最后一颗螺丝"环节,让观众共同见证仪器诞生的历史时刻 [4] - 通过沉浸式工厂参观,观众可走进仓储、实验、生产等关键区域 [4] - 活动准备了丰富的互动环节和奖品,包括仪器模型U盘、加热保温杯等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