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土化生产
icon
搜索文档
突发警告!刚刚,美国传出大动作
券商中国· 2025-07-05 13:29
法案核心内容 - "大而美"法案计划在未来10年内减税4万亿美元并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支出 [2] - 法案核心内容包括2017年减税永久化、大幅削减医疗补助支出、一次性提高债务上限5万亿美元、取消对新能源汽车税收减免等 [4] - 法案删除了争议性"第899条款" 该条款原计划对实施"歧视性税收政策"的国家相关实体征收惩罚性税收 [4] 财政影响 - 法案将使美国未来10年赤字增加超3万亿美元 并减少国家几十年内的税收收入 [3] - 2026财年美国财政赤字率将由6%攀升至7%-7.5% [4] - 联邦医疗补助项目覆盖的7100万人中 近1200万人将因法案失去医保 [3] 行业影响 能源行业 - 石油天然气行业受益于新油气区块租约拍卖、特许权使用费率降低及钻探成本抵扣政策 [6] - 新能源行业受打击 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将于9月30日取消 风电太阳能项目税收抵免仅限2027年底前投产项目 [6] 科技与军工 - 半导体制造商税收抵免从25%提高到35% 英特尔和美光科技等公司可能受益 [6] - 军工承包商将受益于五年内约1500亿美元国防预算 包括250亿美元反导系统首付款 [6] 金融市场影响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可能冲击5% 历史上债务上限单次提高超1万亿美元后6个月内收益率均上行 [5] - 黄金中长期看涨 财政赤字恶化年份金价大概率上涨 短期回调空间不超过10% [5] - 美元指数长期中枢下移 上半年已下跌10.8%创1973年以来最差表现 [1][5]
美国磷酸铁锂电池产能布局分析
起点锂电· 2025-07-02 18:50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 - 活动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聚焦两轮车换电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 [2] - 主办单位为起点锂电、起点钠电、起点两轮车及换电,将于2025年7月10-11日在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举办 [2] - 参与企业包括雅迪科技集团、台铃集团、新日股份、菜鸟集团、嘟嘟换电等多家行业领先企业 [2] 美国磷酸铁锂电池本土化生产进展 - 特斯拉与宁德时代合作,北美首座磷酸铁锂电池工厂即将竣工投产,初期规划产能10GWh,主要服务于储能业务和部分车型 [2][3] - 福特与宁德时代合作项目重启,产能缩减43%后预计年产能仍达20GWh,首座磷酸铁锂电池工厂主体已完工 [4] - LG新能源在北美部署8个基地,规划总产能超350GWh,密歇根州磷酸铁锂电池工厂已投产,年产21.5GWh [4][5] - 三星SDI计划改造与通用合资的NCM电池产线为LFP电池产线,预计2027年运营 [8] - SK On计划2026年开始在美国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已完成开发并与北美汽车制造商谈判 [8] 韩系企业磷酸铁锂电池量产进展 - LG新能源密歇根州工厂已开通两条LFP电池生产线,第三条年内投产,设计产能16.5GWh储能电池+5GWh电动车电池 [5] - LG新能源计划将田纳西州合资工厂部分区域转为方形LFP电池生产线,用于雪佛兰多款车型 [5] - LG新能源与通用合作开发富锂锰(LMR)电池,预计2028年开始生产 [7] - 韩系企业动力型磷酸铁锂电池量产时间预计在2026年后,技术积累和供应链不完整是主要瓶颈 [9] 磷酸铁锂材料海外布局 - 湖南裕能、德方纳米在西班牙布局,龙蟠科技在印尼布局12万吨磷酸铁锂项目 [9] - 万润新能美国项目年产能5万吨磷酸铁锂,一期计划建设0.9万吨/年,计划2028年全部投产 [9] - 美国磷酸铁锂电池产能释放加速,将带动相关材料需求增长 [10] 沧州中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专注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研发与生产,注册资金2.64亿元,总投资1亿元 [12] - 自主研发"萨拉弗-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首创液态电解质原位固化技术,实现传统产线无缝兼容 [12] - 核心技术优势包括无感化产线适配、化学稳定、原生阻燃、高延展性,提升电芯能量密度与热失控耐受等级 [13][14]
直播:珀金埃尔默全球CEO来了!(报名兑2元红包)
仪器信息网· 2025-07-01 16:21
公司动态 - 珀金埃尔默太仓工厂扩建项目已圆满竣工,将于2025年7月2日正式投产 [2] - 太仓工厂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采购与物流中心,未来所有仪器、耗材将从这里直达客户 [5] - 工厂生产区涵盖无机光谱区、材料表征区、色谱质谱区及食品检测红外产品区等多个专业领域 [6] 战略布局 - 公司始终坚持"立足中国,服务中国"的战略承诺,太仓工厂扩建与投产是深耕中国市场、推进本土化生产的重要里程碑 [4] - 关键零部件实现国产化,所有仪器100%进行出厂测试,确保产品高品质和可靠性 [6] - 太仓工厂的扩建与投产标志着公司在全球供应链优化、本土化制造的新进程 [12] 技术实力 - 实验区设有红外光谱仪室等关键区域,是产品研发和实际生产的重要中枢 [6] - 生产区展示了公司在高端科学仪器制造方面的全面布局和深厚底蕴 [6] 活动亮点 - 线上投产仪式设计了云端"拧紧最后一颗螺丝"环节,让观众共同见证仪器诞生的历史时刻 [4] - 通过沉浸式工厂参观,观众可走进仓储、实验、生产等关键区域 [4] - 活动准备了丰富的互动环节和奖品,包括仪器模型U盘、加热保温杯等 [11]
中国车“外卷”俄罗斯,也没能挽救销量下滑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表现 - 今年一季度中国出口俄罗斯汽车12.3万辆,同比暴跌39%,5月累计销量同比下跌26% [1][4] - 哈弗销量1.06万辆同比下降24.2%,奇瑞销量9780辆同比下降25% [4] - 俄罗斯5月新车销量9.12万辆,环比下滑10.7%,同比下滑28.3% [4]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面临的问题 - 俄罗斯大幅提高进口税费,关税增加80%,回收税增加85%,基准利率飙升至21% [7] - 韩车企回归和本土品牌拉达竞争加剧 [7] - 核心零部件供应不稳定,本地化生产面临挑战 [26][27]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历史机遇 - 2021年中国车在俄市占率仅7%,2023年突破50%,2024年达60% [11] - 俄乌冲突后西方品牌撤离,中国品牌迅速填补市场真空 [10][14] - 中国汽车产业链韧性强大,决策链条短,能灵活调整生产和物流策略 [14]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竞争优势 - 性价比优势明显,价格远低于欧洲或日韩品牌 [16] - 哈弗、奇瑞、吉利等品牌稳坐销量前列,长安、星途、欧萌达等形成品牌矩阵 [17][18] - 加速本土化生产,如哈弗图拉工厂产能爬坡 [20]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未来挑战 - 市场渗透率已达60%,增量空间大幅收窄 [29] - 俄罗斯政府政策风向转变,提高进口车关税,设置技术转让门槛 [28] - 需要从增量扩张转向模式转型和韧性考验 [30][31]
高盛和摩根大通对中芯国际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
是说芯语· 2025-05-13 20:25
核心观点 - SMIC管理层对客户需求持积极态度,认为本土化生产趋势及多元化代工伙伴关系将支撑需求,计划2025年保持资本支出以把握长期增长机遇 [2] - 公司维持长期毛利率目标20%不变,短期ASP压力被产能利用率提升和产品组合升级抵消,汽车产品ASP更具持续性 [3] - 高盛看好SMIC长期增长潜力,驱动因素包括本土无晶圆厂客户需求增长及毛利率逐步恢复,当前股价低于历史平均市盈率 [4] - JP Morgan认为SMIC收入增长前景疲弱,高折旧成本挤压毛利率,成熟12英寸晶圆ASP承压,维持减持评级 [8] 业绩与财务数据 高盛预测 - 2024年收入预计8.03亿美元,2025E增至9.199亿美元,2026E达11.244亿美元 [6] - 毛利率从2024年18%提升至2025E 20.8%,2026E进一步升至22.7% [6] - 2025年净利润预计774百万美元,EPS 0.10美元,2026E净利润1.315亿美元,EPS 0.16美元 [6] JP Morgan分析 - 一季度收入环比仅增2%,低于指引6-8%,ASP下降抵消出货量强劲增长(环比+15%) [7] - 二季度收入指引环比下降4-6%,主因工厂良率问题导致ASP疲软,2025年收入增长预期下调至10-11% [7] 行业与市场动态 - 本土化生产需求增加及中国IC设计公司订单增长利好SMIC等本土代工厂 [2] - 12英寸晶圆需求强劲,受益于消费补贴推动的DDIC需求及汽车、工业领域补库存 [7] - 高盛强调国产替代红利,摩根大通关注供需失衡和成本压力,两家对毛利预测接近(20-22%) [9]
高盛和JP Morgan对中芯国际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
傅里叶的猫· 2025-05-13 20:04
高盛研报核心观点 - 管理层对客户需求持积极态度 本土化生产趋势及多元化代工伙伴关系支撑需求 尽管存在关税不确定性和贸易紧张局势 [2] - 2025年资本支出计划保持同比持平 用于上海 北京 天津晶圆厂产能扩张 [2] - 长期毛利率目标维持20%不变 2024Q1/2025Q1分别为18 0%/22 5% 运营效率提升和产品组合升级是关键驱动 [3] - 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并持续至2025Q3 订单能见度高 12英寸晶圆占比提升 [2][3] - 汽车产品ASP更具持续性但认证周期长 消费电子 智能手机 平板 工业等终端市场多元化 [3] 高盛投资逻辑 - 中国最大晶圆代工厂 覆盖0 35微米至14纳米工艺节点 应用于智能手机 消费电子 PC 工业 汽车等领域 [4] - 本土无晶圆厂客户需求增长及毛利率逐步恢复是长期驱动力 短期价格竞争和折旧压力将被产能利用率提升抵消 [4] - 当前股价低于历史平均市盈率 估值具有吸引力 [4] JP Morgan研报核心观点 - 2025Q1收入低于预期5% 环比仅增2%(原指引6-8%) ASP下降因工厂良率波动导致高ASP晶圆报废 [5] - 出货量环比+15% 12英寸晶圆表现强劲 受益于客户需求提前释放 消费补贴推动DDIC需求及汽车工业补库存 [5][6] - 2025Q2收入指引环比下降4-6%(市场预期+8%) 主因工厂良率问题导致ASP持续疲软 [6] - 2025年下半年能见度有限 受关税担忧和智能手机/PC需求提前释放后客户调整影响 下调2025年收入增长预期至10-11%(原16%) [6] JP Morgan投资逻辑 - 2025/26年收入增长预期下调至约10%/10% 高折旧成本持续挤压毛利率 成熟12英寸晶圆ASP承压 [7] - 预计毛利率维持在20-22%区间 未来几年ROE低于5% 1 5倍12个月远期市净率估值存在下行空间 [7] 业绩预测对比 - 高盛预测2025Q1毛利率22 5% JP Morgan预测2025Q2-Q4毛利率19 6%-21 2% [3][8] - JP Morgan下调2025Q2收入预测至2126 9百万美元(原2367 3百万美元) 降幅10% [8] - 非GAAP EBITDA利润率预测分歧显著 2025Q2高盛未披露 JP Morgan预测48 5%(较原45 2%提升332bps) [8] - 12英寸晶圆出货量预测2025Q2-Q4为1011-1023千片(12英寸当量) 较原预测下调4%-7% [8]
漂洋过海50余年 奥迪要在美“安家”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9 09:19
在美国特朗普政府汽车关税政策的压力之下,德国豪华汽车品牌奥迪距离启动美国本土化生产越来 越近了。 近日,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在接受德媒采访时表示,旗下奥迪品牌可能会在美国开启本土化 生产,以规避关税。"我们有一个前瞻性战略,包括一些激动人心的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为美国市场量 身定制的,颇具吸引力。目前,我们正在与美国政府进行建设性会谈。"奥博穆透露。据悉,大众汽车 集团在美国田纳西州设有一家工厂,并正在南卡罗来纳州建设一家新工厂,但奥迪目前在美国没有生产 基地。 纯进口,奥迪"很受伤" 事实上,自1970年奥迪正式开始在美国销售汽车以来,至今虽然已有50余年,但奥迪始终未在美国建 厂,而是完全通过进口的方式在美国销售汽车。据悉,奥迪在美国的畅销车型Q5生产于奥迪墨西哥工 厂,而其他车型则来自奥迪在德国、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工厂。如今,美国汽车关税政策的落地,如同 一记重锤,让奥迪面临成本急剧攀升的严峻挑战。 以距离美国最近的奥迪墨西哥圣何塞恰帕工厂为例,该工厂主要生产奥迪在美国的畅销车型Q5;奥迪 匈牙利工厂主要生产Q3车型,斯洛伐克工厂则主攻奥迪Q7和Q8,奥迪在美国销售的其他车型来自于德 国工厂。 据 ...
特斯拉Q1业绩解读
数说新能源· 2025-04-23 16:46
1)一季度业绩解释:销量下降,一是MY产线升级,影响7周的生产;二是品牌遭受敌意。盈利下降, 除了销量下降,还有研发支出影响(机器人、robotaxi等)。 2)机器人:今年底数千台在Austin工厂工作,我们有信心5年内到2030年,也许可能4年内达到100万 台。几千台会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大部分集中在年底完成,一方面是新东西,供应链要培养,另一方面 比如稀土等也受中国出口限制影响。供应链,会更重视本土化。 3)关于关税影响:特斯拉有很多年的本土化经验,和竞争对手相比,受关税影响较小 。关于关税会去 和总统建议降低,但是决策权在总统。应对全球化不确定性,通过本土化生产,在三大欧洲附近生产零 部件,和垂直整合的本地供应商合作,特斯拉在美国本土化85%,中国95%。渗透到零部件的原材料, 同一个零部件会选不同的2个国家供应商,避免供应链风险。 4)关于Robotaxi:一旦在美国几个城市通过,就可以推广至其他城市。6月在Austin开始,年内可能先 几百台。到明年下半年,部署百万台。希望市占率90%。 5)FSD:无人监督的自动驾驶可能今年年底之前可以在私人车上使用,在测试,重视安全。 6)低价车型:仍然计划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