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搜索文档
“品字标”浙江制造的十年跃升之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5-10 21:57
浙江"品字标"品牌建设成果 - 浙江累计培育"品字标"企业5328家,颁发"浙江制造"认证证书7268张 [1] - "品字标"品牌定位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核心价值是"至精、至诚、至远" [2] - 浙江已研制"浙江制造"标准3923项,发布数字安防、光伏能源等重点产业标准体系框架指南30项 [3] "品字标"品牌发展历程 - 2014年浙江创新构建"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的品牌建设体系 [2] - 2016年9月"浙江制造"标准累计发布数首次突破100项,2019年3月突破1000项 [3] - 台州智能马桶25项关键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远销欧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加西贝拉公司高标准生产环保节能压缩机,填补国内空白,每年可减少电耗29亿度 [3] 国际认证与出口表现 - 成立"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吸纳瑞士SGS、德国TV等14家国内外权威认证机构 [4] - 推行"一个标准、一次检测、一次认证、多国证书"认证模式 [4] - 已颁发"品字标"国际证书649张,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带动出口近1500亿美元 [4] 未来发展规划 - 实施质量提升强企行动,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 [5] - 提升"品字标"的"文化+创新"属性,支持构建品牌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 [5] - 联合阿里平台实施"货通全球产业带出海计划",加大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投入 [5][6] - 鼓励企业开展跨国品牌收购、境外商标注册和海外品牌建设推广 [6] - 构建以信用为内核的"浙江精品"培育体系,引导企业强化质量管控 [6]
段亚冰:加强绿色供应链建设共筑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民网· 2025-04-29 10:48
产品研发方向 - 公司加大对低VOCs水性涂料和环保、高端密封胶的研发投入,集泰水性漆已全面应用于华锦阿美精细化工等项目,凭借其安全环保、长效防腐的优势,减少了传统涂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 [1] - 针对新能源领域,开发出一系列高性能、轻量化,安全、可有效为新能源汽车护航和降低能耗的胶粘剂产品,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领域的集泰有机硅发泡胶F6351,达到V0级阻燃、达到0.15W/(m·K)超低导热系数实现电芯级隔热 [1] 产品认证与环保水平 - 公司旗下共有11款产品荣获《中国绿色产品认证证书》、34款产品获得"中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12款产品完成第三方"碳足迹"核查 [2] - JT-211无机内墙涂料、JT-215无机内墙涂料、JT-311D无机通用底漆荣获中国绿色建材产品最高级别的三星级认证 [2] - 公司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广州市从化区首批"无废工厂",荣获"中国涂料行业低VOCs含量涂料推广工作先进示范单位",产品整体环保水平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3] 生产过程中的减排措施 - 子公司从化兆舜开展二期光伏发电建设项目,报告期内光伏发电量达206.76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97.52吨 [3] - 使用储能电池代替柴油发电机作为后备储能,持续改进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 加强对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的管理,通过在投料口安装集气罩、采用活性炭吸附+光氧催化装置等措施,确保废气排放达标 [3] - 建设污水处理站,对生产运营污水进行严格达标处理,并实现部分废水回用 [3] - 制定《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定》,确保固体废物合规处理 [3] 绿色供应链建设 - 公司成功获评"2024年广东省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该名单全省仅39家企业入选 [4] - 制定《绿色采购管理制度》《绿色采购标准》,对供应商增加环保要求审核,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认证体系以及定期审核机制 [4] - 已建立由531家供应商组成的优质供应商网络,其中拥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供应商众多 [4] - 依托制造中心信息平台(MOM),构建集成化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整合各管理系统,实现绿色采购、生产、仓储、物流和销售的信息化管理 [4]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公司凭借其绿色环保的产品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储能、两轮电动车等新兴绿色产业领域获得了更多市场份额 [6] - 新能源用胶产品已与比亚迪、大运汽车等汽车制造商,以及许继电科储能、正浩储能等储能企业达成合作 [6] - 获得了多项荣誉,如国家级"绿色工厂"及广州市从化区"无废工厂"称号,以及"ESG金牛奖百强"等 [6] 战略布局与协同合作 - 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制定严格的绿色采购标准,要求供应商提供环保型原材料,推动供应商提高环保水平 [6] - 与供应商在关键原材料开发方面形成战略联盟,共同开展研发工作,促进原材料的绿色升级和可持续供应 [6] - 与客户保持密切沟通,深入了解其绿色发展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绿色产品解决方案 [6] - 积极参与行业交流活动,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探讨绿色转型路径,分享绿色发展经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