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真空腔体
icon
搜索文档
晶盛机电:子公司晶鸿精密坚持以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为目标,持续加强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攻关和产业化建设
证券日报· 2025-10-28 19:41
证券日报网讯晶盛机电10月28日发布公告,在公司回答调研者提问时表示,报告期内,子公司晶鸿精密 坚持以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为目标,不断强化精密加工、特种焊接、组装测试、半导体级表面处理等核心 制造能力,持续加强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攻关和产业化建设,产品质量持续提升,产品品类日益丰富。强 化零部件产品的市场拓展,聚焦客户需求,构建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高品 质、高效率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半导体产业链关键零部件的配套供应和服务能力,公司不断拓展真空腔 体、精密传动主轴、游星片、陶瓷盘以及其他高精度零部件等系列产品的客户群体,推动市场规模持续 提升。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
20亿!这只牛股拟投建新项目
中国基金报· 2025-10-23 21:17
项目投资概述 - 公司全资子公司方新精密与昆山市陆家镇政府签署《项目投资框架协议》,拟在昆山市陆家镇增资扩产,投资设立方新精密半导体核心零部件项目 [1] - 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为20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5亿元 [2] - 项目拟主要从事匀气盘、半导体铝腔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为半导体设备、TFT设备、OLED设备提供精密洗净服务 [2] 项目战略意义与产品应用 - 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泛半导体领域,是国家半导体产业链国产替代的重要一环 [2] - 此次投资旨在把握半导体国产替代战略机遇,有望大幅提升公司的营收规模、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3] - 签订协议将显著增强公司在泛半导体领域的产业链协同效应,对公司长远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3] 公司财务与投资规模对比 - 截至2025年半年度末,公司总资产约为53亿元,净资产为20.64亿元,此次20亿元投资额与公司最新净资产大致相当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4.09亿元,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为28.49亿元 [2] - 从今年上半年财报来看,公司货币资金不到5亿元 [2] 公司历史与业务概况 - 公司1991年成立于中国台湾,2000年总部迁至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镇,2011年9月在创业板上市 [4] - 公司拥有新材料技术、精密机械加工技术、表面处理技术、洁净室技术和超高真空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是目前国内同行业中少数拥有完整技术体系的厂商之一 [4] - 主要产品包括管道、管件、泵、阀、过滤器、罐、换热器、发酵罐、真空腔体等高洁净设备,同时研发制造超纯气体管路系统、超高真空系统的关键组件 [4] 公司成长性表现 - 2016年至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2023年开始遭遇瓶颈 [4] - 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28.49亿元,同比增长5.08%;归属净利润为2.263亿元,同比增长-4.05% [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开始转为负增长,净利润则继续负增长 [4] 公司近期股价表现 - 自去年"9·24"行情以来,公司股价从最低的16元附近涨到近期最高的78元附近,涨幅接近四倍 [5] - 截至10月23日收盘,公司总市值为233.8亿元 [5]
新莱应材:主营产品为真空腔体、管道、管件、泵阀、法兰等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09 16:41
公司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主营产品为真空腔体、管道、管件、泵阀、法兰等高洁净流体管路系统、超高真空系统和超高洁净气体管路系统的关键组件 [1] - 全资子公司山东碧海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主营产品为用于牛奶及果汁等液态食品的纸铝塑复合无菌包装材料、液态食品无菌灌装机械及相关配套设备 [1] - 全资孙公司山东碧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产品为用于牛奶及果汁等液态食品的纸铝塑复合无菌包装材料、液态食品无菌灌装机械及相关配套设备 [1] 公司市场定位与行业覆盖 - 公司一直专注于超高洁净应用材料的研究、制造与销售 [1] - 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覆盖泛半导体、生物医药、食品安全三大领域的高洁净应用材料制造商 [1] 泛半导体业务运营模式 - 公司的半导体真空系统和气体系统可以服务于相关的泛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和终端制造商 [1] - 设备端客户以直供的方式与客户合作 [1] - 在厂务端一般通过工程公司间接供给(最终用户指定) [1] 品牌与产业链应用 - 公司的泛半导体真空产品品牌为AdvanTorr [1] - 公司的泛半导体气体产品品牌为NanoPure [1] - AdvanTorr品牌和NanoPure品牌均可以应用到泛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中 [1]
日本小型半导体设备厂商的困境
半导体芯闻· 2025-08-26 18:0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零部件行业高度分散 国内销售额不足1000亿日元(约6.8亿美元) 存在数十家专门制造真空零部件的制造商[2] - 尽管人工智能刺激了英伟达芯片及其他硬件数十亿美元的支出 但许多日本真空零部件制造商尚未从中获利[2] - 真空腔体、板和电极是芯片制造设备的关键部件 需要高精度制造来防止火灾或芯片缺陷[3] - 小型供应商面临利润率低于10%的困境 缺乏议价和降低成本的规模[3] - 市场竞争激烈 制造商包括Aoi Seiki和Nakaboshi Industry等企业[3] 公司战略与表现 - 丸前株式会社在日本真空腔体市场占据约7%市场份额 年收入约50亿日元(约3450万美元)[3] - 公司营业利润率在截至5月的九个月里约为20% 但上一财年利润率仅为3%[3] - 丸前是少数能承担拒绝利润不佳订单的公司之一 员工规模约300人[3] - 公司今年3月以90亿日元收购同行KM Aluminum 寻求通过并购实现增长[2] - 潜在的收购目标包括芯片制造最后阶段所需零部件的工具制造商 以及拥有树脂等专业技术的公司[2] 并购障碍与竞争格局 - 并购谈判陷入停滞 多数私营企业不愿出售 并得到地区银行的强力支持[4] - 客户芯片设备公司反对供应商整合 因真空零部件是为每台设备量身定制 可能包含芯片制造技术线索[4] - 丸前愿意采用控股结构建立防火墙来解决客户对商业机密泄露的担忧[4] - 外国公司如台湾国巨正在竞购日本技术资产 丸前担心独特技能和技术落入外企之手[4] - 下一次交易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等待竞争对手公司所有者年龄渐长且无继任计划[4] 行业对比与市场动态 - 大型芯片设备巨头如东京电子和应用材料营业利润率保持在30%左右[4] - 尽管受到英特尔取消或延迟订单以及中美技术限制的影响 大型企业仍维持较高利润率[4] - 英伟达是AI基础设施热潮的最大受益者 在过去一年的市场上升中占据优势地位[4] - 丸前也在关注航空航天和国防等新领域 这些被视为充满挑战但利润丰厚的细分市场[2]
1.3亿弄出 “人造太阳”,中国民企怎样超越200亿国际项目?
36氪· 2025-07-29 20:10
中国民营核聚变行业崛起 - 中国民营核聚变项目快速发展 米哈游和蔚来投资能量奇点等企业 [3] - 民营企业采用托卡马克 FRC 激光等技术路线 避开传统裂变核电被卡脖子的部件 [11] - 2025年中国核电领域新增专利中68%来自民企 集中在密封材料和传感器等关键部件 [1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能量奇点建成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 产生22.4特斯拉磁场刷新世界纪录 [5] - 新奥集团"玄龙-50U"球形环氢硼聚变装置实现百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突破 [5] - 氢硼聚变路线几乎不产生中子辐射 使用地球上储量丰富的氢和硼作为燃料 [21] 工程能力与制造优势 - 超导磁体绕制精度达到每圈导线张力误差不超过0.1牛 相当于50层楼高用蜘蛛丝吊苹果的精度 [13] - 民企改造新能源汽车电机绕线设备 使超导磁体制造速度比进口设备快30%且成本降低一半 [15] - 真空腔体技术借鉴半导体制造经验 中微半导体等企业已掌握纳米级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31] 成本效率与项目进展 - 能量奇点"洪荒70"总造价1.3亿人民币(约0.18亿美元) 仅耗时两年多建成 [35] - 新奥集团"玄龙-50U"总成本约十多亿人民币 五年内实现全球首次百万安培级氢硼聚变放电 [35] - 国际ITER项目预算从50亿欧元飙升至200亿欧元(约220亿美元) 且仍在增加 [33] 技术路线多元化 - 主流路线包括托卡马克和惯性约束聚变(ICF) 其中托卡马克可细分为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等方向 [19] - 能量奇点专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小型化路线 聚变新能偏重传统托卡马克工程集成效率 [19] - 美国民企采用多点开花策略 包括托卡马克 惯性约束 场反箍缩等多种技术路线 [37] 中美民企对比 - 中国民企在工程速度和成本控制方面领先 美国民企融资能力强且理论创新能力突出 [37] - 美国CFS公司SPARC装置从筹划到点火预计周期8年 Helion公司Polaris项目计划8-10年周期 [37] - 中国供应链优势明显 超导磁体等部件可国内自产 美国依赖从日本欧洲进口且交付周期长达半年 [37] 行业发展挑战 - 可控核聚变属于"理论容易 工程地狱"领域 难点在于控制和工程稳定性而非理论创新 [38] - 目前尚未有民营企业实现能量输出大于输入(Q>1) 只有国家半项目达到此目标 [38] - 需要克服磁线圈形变 温升 微电弧等技术难题 确保等离子体稳定控制 [38]
晶盛机电:在手订单多为行业龙头客户,整体付款履约情况良好
巨潮资讯· 2025-04-22 18:4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75.77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1亿元 [2] 订单与客户管理 - 在手订单基本为下游头部客户订单 整体付款履约情况良好 [2] - 通过加强尽调筛选优质客户 重点发展规模大 经营实力强及财务状况良好的大型企业 [2] - 执行严格信用管理制度 签订规范商业合同 推行稳健账期管理 持续跟踪客户财务状况 [2] - 主要客户覆盖TCL中环 长电科技 士兰微等业内知名上市公司及大型企业 并保持长期战略合作 [3] 半导体装备业务进展 - 加速推进半导体装备国产替代进程 在集成电路装备领域成功开发多款12英寸设备并进入客户验证阶段 [2] - 化合物半导体装备实现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 离子注入机等技术突破与量产 [2] - 新能源光伏装备推出创新型提效降本产品 进一步巩固市场竞争力 [2] 半导体材料业务发展 - 8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产能快速爬坡 市场拓展成果显著 [2] - 布局光学级碳化硅材料研发 [2] - 蓝宝石材料受益于消费电子复苏 实现销量同比快速增长 成功量产1000kg超大尺寸晶体 [2] 耗材及零部件业务 - 石英坩埚市占率持续提升 [2] - 全资子公司晶鸿精密在半导体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突破 真空腔体 精密传动主轴等产品市场规模扩大 [2] 发展战略 - 坚持"先进材料 先进装备"发展战略 深化半导体产业链协同布局 [3] - 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装备 材料及服务综合供应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