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磁铁
icon
搜索文档
美媒突然发现:中方虽已恢复稀土供应,但又狠狠将了美国一军
搜狐财经· 2025-11-20 15:55
中美稀土贸易格局 - 中国控制全球70%以上的稀土产量 在加工和精炼领域几乎处于垄断地位 [1] - 稀土共有17种元素 广泛应用于从手机到导弹等各种产品 美国在高科技和军工领域对稀土需求非常大 [1] - 美国依赖中国进口的稀土比例高达90% 短期内很难找到替代来源 [15] 中国出口管制措施演变 - 2024年底中国商务部出台新规 要求对部分稀土出口进行许可证审批 [3] - 2025年初中国决定暂停出口七种中重稀土 包括钐、钆等对军工至关重要的稀土元素 [3] - 中国通过认证终端用户体系有效追踪稀土流向 确保资源不会被用于军事 对军用申请进行严格审查 [5][7][11] - 民用企业审批加速且一年期许可证易于获得 但军工背景公司需提供终端用户证明 [11][16] 对美国军工产业的影响 - 中国暂停中重稀土出口直接影响美国国防承包商 F-35战机生产受到影响 [3] - 稀土短缺可能导致美国导弹生产延误 库存量仅能维持几个月 [9] - 洛克希德·马丁等军工巨头的申请被卡在审批阶段 军事订单遭遇延期 [7][16] - 美国国防工业战略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本土供应军用磁铁 但专家指出该目标难以实现 [13] 美国应对措施与挑战 - 美国试图减少对中国依赖 寻找澳大利亚、巴西等合作伙伴 但由于技术门槛高进展缓慢 [1] - 美国国会推动本土稀土开发 能源部在德州投资建设分离厂 [9] - 从矿产到磁铁的全生产链需要多年才能形成规模 澳大利亚有矿产但加工技术仍依赖中国 [9][13] - 巴西拥有大量稀土储备 但由于环境审批和资金问题进展缓慢 [11] 全球供应链反应与地缘政治 - 中国出口管制导致全球供应链出现混乱 日本和欧盟抱怨供应链不稳定 [3][11] - 中国暂停了部分稀土加工技术的出口许可 这卡住了全球供应链 [13] - 中国立场强调规则和技术的公平竞争 而非将稀土作为地缘政治工具 [15] - 稀土的博弈反映了中美在关键矿产资源上的拉锯战 [13]
欧洲在全球AI竞赛中的致命短板——能源!
华尔街见闻· 2025-11-10 17:33
文章核心观点 - 高盛警告欧洲能源系统的三大脆弱性——化石燃料依赖、低碳供应链瓶颈和老化的电网——正共同构成其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的致命短板,严重限制数据中心扩张和经济竞争力 [1] 化石燃料依赖 - 欧洲能源危机有望在2027年结束,预计TTF天然气价格将下跌近50%至17欧元/兆瓦时 [2] - 欧洲的能源依赖模式只是改组而非减少,仍将进口近一半的能源,与已成为能源净出口国的美国形成鲜明对比 [2] - 依赖从俄罗斯转向美国和卡塔尔,到2030年这两国将占全球LNG出口的55%,带来新的地缘政治风险,例如卡塔尔曾警告可能因欧盟规则停止向欧洲输送LNG [2] 低碳供应链依赖 - 欧洲的低碳供应链严重依赖外部进口,特别是在稀土和磁铁领域,这些材料对风力涡轮机、电动汽车、半导体、AI系统及国防设备至关重要 [3] - 欧洲稀土市场份额极低,约为2%,重建本土供应链极其困难,开发矿场需8-10年,建设精炼厂需约5年 [3] - 核能占欧盟一次能源消费11%(法国高达46%),但欧洲本土不产铀,完全依赖进口,约四分之三天然铀来自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浓缩环节仍有24%浓缩铀需从俄罗斯进口 [3] 电网基础设施脆弱性 - 欧洲电网普遍老旧,平均年龄高达50年,已接近设计寿命终点,碎片化导致地区间电价差距巨大且易受停电和网络攻击威胁 [5] - AI崛起对电网构成新压力,数据中心需要巨大且稳定的电力供应,超过90%的数据中心运营商将电力可用性列为首要担忧,近半数认为升级电网是最重要的缓解措施 [6]
冲击中国稀土地位?美澳签85亿协议,却露软肋:12种矿产依赖进口
搜狐财经· 2025-10-24 08:18
美澳稀土协议概况 - 2024年10月20日美国与澳大利亚签署价值85亿美元的稀土协议 [2] - 协议约定双方在6个月内各投资10亿美元,主要用于撬动民间资本,扶持莱纳斯德州厂和Alcoa镓精炼厂 [11] - 澳大利亚总理借此机会设立12亿澳元的储备池,并向日本和韩国开放 [11] 全球稀土资源与产能格局 - 全球稀土储量丰富,达1.2亿吨,超过铜和锡的储量 [2] -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超过90%的稀土提炼和精炼产能,专利数量超过其他国家总和 [4] - 中国北方稀土一家企业2023年稀土氧化物产量达5万至6万吨,全国总加工能力约为24万吨 [17] - 对比之下,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加工厂年产能仅为5000吨稀土氧化物 [17] 美国稀土产业现状与挑战 - 美国关键矿产对外依存度高,12种关键矿产完全依赖进口,稀土100%依赖进口 [6] - 美国加州芒廷帕斯稀土矿储量为1300万吨,但因环境污染问题曾关闭 [4][19] - 重建完整稀土产业链成本极高,预计需超过2500亿美元和十年时间,且美国电力成本比中国高40% [21] - 美国国防部稀土储备仅能维持几个月,F35战机中有9种材料依赖中国供应 [19][21] 历史项目执行与延期情况 - 2019年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与美国签署协议计划建设重稀土分离厂,但进展缓慢 [6] - 美国国防部于2022年向莱纳斯提供1.2亿美元在德州建分离设施,2023年追加投资2.58亿美元 [8] - 该项目原计划2025年投产,年产1500吨重稀土氧化物以满足美国国防部35%的需求,但因环保审核和诉讼已推迟至2026财年(2025年10月1日),截至2024年10月21日仍未投产 [8][9] 日本摆脱依赖的案例 - 2010年日本对中国稀土依赖度高达90%,经历出口暂停后致力降低依赖 [13] - 经过15年努力和上百亿美元投入,至2024年日本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度降至58% [13][15] - 日本将10%至15%的需求转向越南,20%转向澳大利亚,但这两国的稀土加工仍依赖中国技术 [15] 产业链与技术壁垒 - 西方国家缺乏稀土加工能力,越南的稀土矿需运至中国精炼,澳大利亚莱纳斯的矿产也大部分需送中国加工 [15] - 全球92%的永磁体生产被亚洲垄断 [19] - 稀土提炼是重污染行业,每吨稀土生产产生2000吨废水,美国国内缺乏承接此类"脏活"的意愿和能力 [19]
五角大楼东施效颦“中国模式”,国内先掐起来了
观察者网· 2025-07-18 17:18
美国政府入股MP Materials - 五角大楼斥资4亿美元购入MP Materials优先股,成为其最大股东[1] - 美国政府为MP Materials设定钕和镨的最低采购价为每公斤110美元,接近市场价两倍[5] - 美国政府承诺未来十年每年采购约7000吨磁铁,远超国防需求[5] MP Materials行业地位 - 拥有美国唯一运营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1][4] - 被视作重振美国稀土行业的最大希望[1] - 2023年销售额2.04亿美元,其中80%来自中国盛和资源[7] 行业争议 - 交易引发矿业高管担忧,认为会造成市场扭曲[1] - 批评者指出这将使MP Materials获得不公平竞争优势[1] - 前白宫官员担心可能导致原料囤积[5] 供应链依赖 - MP Materials依赖中国合作伙伴提炼稀土[7] - 无法处理重稀土元素镝和铽,这两种元素受中国出口管制[7] - 西方国家建立完整稀土加工能力仍需数年时间[8] 商业合作 - 苹果公司预付2亿美元采购MP Materials生产的磁铁[6] - MP Materials暂停向中国盛和资源出口稀土精矿[6] - 盛和资源表示已建立多元化供应渠道,暂停供应影响有限[7] 行业前景 - MP Materials联合创始人称公司站稳脚跟才能带动全行业发展[6] - 美国政府称协议是为确保关键国防资源并分担市场风险[6] - 新工厂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变数[7]
美企闭口不提磁铁价格,这就“中国失去优势”了?
观察者网· 2025-07-15 16:43
MP Materials发展历程 - MP Materials联合创始人因持有破产公司债券而接手芒廷帕斯矿控制权,该矿曾因无力与中国竞争于2015年破产 [3] - 接手后公司面临技术瓶颈,除中国外几乎无人掌握低成本稀土分离提纯技术,且初期仅有8名工人 [3][4] - 通过与中国稀土企业合作获得前期资金,以矿石换取中企精炼服务,并利用合作收入启动自主稀土处理业务 [5] 美国稀土产业挑战 - 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顶级矿山、廉价加工化学品、技术工人及废料处理能力,形成全面优势 [1] - 美国面临人才断层,磁体产业从业者多已六七十岁,MP Materials需从欧洲招募技术专家 [8] - 设备采购因避开中国导致成本高企,如气流粉碎机、熔炉等交货周期长达近两年 [8] - 关键技术如晶界扩散技术(GBD)在中国以外鲜有突破 [8] 政府扶持与市场反应 - 美国国防部以市场价两倍(钕和镨每公斤110美元)设定最低采购价,当前市场价格为63美元 [9][10] - 政策倾斜引发行业不满,同行指责政府"选赢家"策略可能损害长期竞争力 [10] - MP Materials生产成本比中国高出50%,下游客户如汽车制造商面临成本压力 [9] 未来瓶颈与行业展望 - MP Materials磁体产能提升后将面临重稀土供应不足,中国以外重稀土生产商稀缺 [10] - 咨询机构预计美国稀土供应链多元化需10-20年,成本达数万亿美元且缺乏专业人才 [11] - 公司2023年成为美国唯一实现稀土商业化分离的企业,但成本高导致持续盈利困难 [9]
美国“害怕”了?特朗普当场破防,白宫着急喊中国坐下来当面谈谈
搜狐财经· 2025-06-21 11:59
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2025年2月1日起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分别加征25%、25%和10%关税,并取消800美元小额免税待遇,推出"对等关税"叠加至125% [1] - 关税导致美国家庭年均负担增加3800美元,汽车和电子产品价格涨幅显著,沃尔玛因成本上涨计划裁员约1500人 [3] - 美国制造业上个月削减8000个工作岗位,汽车涨价25%-30%引发中产阶级示威,小企业主称利润腰斩 [3] 国际反应 - 中国2月4日对美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4月9日以84%对等关税反击,并联合墨西哥等37国诉诸WTO机制 [4] - 加拿大加速转向亚太市场,2025年1-4月对华出口增长21%,墨西哥以边境禁毒合作换取关税暂缓 [4] - 欧盟推进反制措施准备工作,日本和韩国表示不急于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澳大利亚不寻求关税减免 [4] 稀土与芯片博弈 - 中美可能达成"稀土换芯片"共识,中国凭借稀土实现对美反制,双方攻守态势发生变化 [6] - 美国在高端芯片、飞机发动机等方面有优势,但中国稀土反制促使双方谈判 [6] 药品行业影响 - 美国药品市场规模超7000亿美元,8家本土药企跻身全球Top20 [7] - 美国高度依赖中国制药产业,进口的氢化可的松、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大部分来自中国 [7] - 对进口药品加征关税引发供应链混乱,推高药品价格,若不豁免中国药企关税可能危及美国民众生命 [7] 市场反应 - 摩根大通预计通胀加剧和滞胀可能性增大,股市可能下跌约10% [3] - 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无常导致华尔街股市波动,被英媒称为"胆怯交易" [10]
彭博:特朗普寻求速胜,中国在中美贸易问题上着眼长远
彭博· 2025-06-16 00:03
报告核心观点 - 中美在处理贸易争端和中美关系方面存在分歧,中国打长线博弈,特朗普寻求快速达成协议,讨价还价可能持续数年 [4][6] - 尽管中国受美国关税冲击出口暴跌,但特朗普更急于达成协议,其政府面临最后期限,本周将出口管制摆上谈判桌 [19] - 解决中美贸易问题需利用“来之不易”协议中的机制进行长时间讨论 [21] 谈判结果情况 - 特朗普宣布恢复中国关键磁铁出口协议“已完成”,承诺取消学生签证限制,美国商务部长称若利基金属出口速度快将取消科技限制 [2] - 《人民日报》宣扬在日内瓦建立“制度保障”,为双方通过“磋商机制”弥合分歧提供保障 [4] - 双方均未提供详细协议,留下诸多疑问,如中国对利基金属出口的承诺 [8] 关税相关情况 - 特朗普称中国面临55%关税,卢特尼克怀疑并认为对华关税会维持当前水平,原定于8月到期的全面关税90天暂停期无关紧要 [16] - 5月份中国对美出口暴跌34%,特朗普政府面临7月9日最后期限,要么与贸易伙伴达成协议,要么重新征收全面关税 [19] 双方态度动机 - 中国动机在于守口如瓶,在出口许可制度下有很大回旋余地,可控制出口许可证数量 [12][14] - 特朗普急于达成协议,其团队将出口管制摆上谈判桌,推动事态发展 [19] - 中国不太可能同意大量购买与自身竞争的商品,正寻求自给自足和培育本国龙头企业 [21] - 美国财政部长倡导经济再平衡,可能吸引中国企业对美投资,但特朗普政府政策冲击或阻止中国企业注资 [21]
彭博:特朗普称中国将在“已完成”的贸易协议中向美方出口稀土
彭博· 2025-06-12 15:19
报告核心观点 - 美中就落实日内瓦协议框架达成一致,维持当前较低水平关税,但仍高于特朗普就任前水平,协议需两国领导人正式签署 [2] - 特朗普言论引发对协议条款新质疑,市场反应不一,美国股指全天波动 [7] - 最新协议预计几天内完成,可能不公开发布书面版本 [7] - 中国承诺加快稀土出口,美国同意放松部分出口管制,与最先进芯片相关限制继续有效 [12] - 最近一轮谈判未解决根本性问题,目前无安排进一步会谈,但双方常磋商 [14] 协议主要内容 - 中国“预先”供应稀土和磁铁,美国允许中国学生进入其高校 [2] - 中国加快对美国汽车和国防企业至关重要的稀土出口,美国放松部分出口管制,与最先进芯片相关限制继续有效 [12] - 双方维持当前较低水平关税,美国总共征收55%的关税,中国征收10%的关税 [2] 协议背景及相关情况 - 日内瓦协议规定双方暂停对彼此进口产品征收90天高额关税,相当于贸易禁运,期限8月到期,是否有效及能否降税未知 [12] - 此前双方指责对方违反《日内瓦协议》,美国指责中国拖延磁铁发货,中国对美国芯片设计软件、喷气发动机和学生签证控制措施不满 [10] - 中国在稀土市场占主导,渴望先进芯片推进人工智能;美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与中国竞争,限制最先进芯片出口 [11][12] - 美国对飞机零部件和乙烷等关键商品实施限制是为谈判创造筹码 [12] 谈判遗留问题 - 未解决中国对美国巨额贸易顺差,以及华盛顿认为北京向其市场倾销商品等根本性问题 [14] 法律相关情况 - 联邦法院裁定特朗普可继续执行全球关税,增强其在贸易谈判中筹码,此前下级法院曾裁定其动用紧急权力对中国征收关税非法,该裁决被上级法院搁置考虑上诉 [14]
元首通话后,中美伦敦经贸会谈再次释放积极信号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2 08:59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 - 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贝森特、卢特尼克、格里尔在伦敦举行首次会议,旨在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战略共识 [1] - 经过2天谈判,双方在原则上达成协议框架,标志着解决经贸纠纷迈出重要一步 [1] 谈判过程与氛围 - 首日谈判持续6个多小时,美方评价"进展顺利""非常非常好",次日谈判持续约10小时,中方称交流"专业、深入、理性、坦诚" [4] - 专业深入的讨论触及中美经贸关系关键议题,理性坦诚的氛围为达成共识扫清障碍 [4] 协议框架内容 - 双方达成实施日内瓦共识的框架,需向各自国家领导人汇报 [5] - 稀土和磁铁问题预计成为框架关键议题,美方可能取消部分对华出口管制(如芯片、喷气发动机零件),中方或放宽稀土出口限制 [5] - 美国在先进芯片领域优势明显,中国掌握全球超90%精炼稀土供应,互设壁垒将导致两败俱伤 [6] 美方后续行动与中方反制 - 美方在会谈后两周内推出多项遏华政策,包括限制华为昇腾芯片、收紧中国留学生签证、暂停对华出售半导体设计软件及发动机技术 [8] - 中方通过稀土出口管制精准反制,美国汽车、航空和军工供应链受冲击,评估显示美摆脱中国稀土依赖需至少10年 [10][11] 谈判主动权与战略资源 - 中国掌握稀土"王牌",其管制政策直接打击美国关键产业,迫使美方重回谈判桌 [10][11] - 中国在伦敦会谈前向美汽车制造商稀土供应商发放6个月临时出口许可证,释放善意 [12] 经贸关系本质与未来展望 - 中美经贸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国始终占据谈判主动权,明确"打则奉陪,谈则敞开"立场 [13] - 伦敦会谈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分析预计协议将包含放松出口管制等关键内容 [14]
中国稀土引发全球车企或将关闭产线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06 07:40
稀土出口管制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 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后,全球四家车企面临生产线关闭风险,正竞相寻找解决方案 [1] - 行业考虑将电机生产转移到中国或在中国安装磁铁以规避原材料出口限制 [1] - 中国控制全球90%稀土元素供应,这些元素对电动汽车电机和多种汽车功能部件至关重要 [1] 车企应对策略 - 国际车企面临维持工厂运营的艰难抉择,稀土磁铁出口实际已陷入停滞 [2] - 行业组织警告特朗普政府,若无中国稀土零部件,汽车生产可能减产或立即停止 [2] - 车企考虑将未完成部件运往中国安装磁铁,尽管会增加成本和时间,但优于停产 [2] - 汽车公司尝试寻找欧洲和亚洲的磁铁替代来源,但无法满足美国需求 [2] 全球车企的困境 - 日本和印度车企也警告生产中断即将来临 [4] - 欧洲车企面临出口许可证审批速度跟不上需求的问题 [4] - 德国汽车行业游说团体指出,现有许可证不足以确保生产顺利进行,可能导致延误或停产 [4] 具体案例与行业影响 - 福特汽车因稀土短缺暂停芝加哥工厂福特探险者车型生产一周 [4] -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受稀土短缺影响更大,因其稀土元素用量远高于燃油车 [4] - 生产更多燃油车无法解决问题,企业可能因达不到燃油经济性标准面临罚款 [4] 技术调整与功能降级 - 车企考虑恢复使用不依赖稀土磁铁的旧式电机技术,尽管效率较低 [4] - 可能取消高端功能如可调节座椅和高端扬声器系统以节省磁铁供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