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稀土发光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第十二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举行
科技日报· 2025-11-03 07:48
记者10月31日获悉,第十二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此次研讨会吸引 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悉尼科技大学与莫斯科国立大学等国内外共计230余家单位参与,涵盖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生产企业及上下游配套机构。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当下,正是全球发光材料领域技术变革关键期。张洪杰期望我国科研人员持续深耕基础研究"无人区", 积极探索稀土发光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等关键技术,为深空探测、量子通信等国家重大需求 提供支撑。同时,他呼吁加强跨学科融合创新,推动稀土发光与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等领域结合,让稀 土发光材料在更多新场景中展现价值。 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主任、大会主席林君透露,"十五五"期间,专委会将重点组织开展三方面 工作:一是聚焦显示照明、生物医学等高端应用领域,突破稀土发光材料性能瓶颈,推动其与新能源、 高端制造等战略领域的深度融合;二是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机制,联合搭建国家级研发平台,加速科研成 果产业化转化;三是在保障产业链安全可控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技术标准制定。 稀土发光材料是稀土科学、合成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也是稀土产业价值链中的"高精 尖"环节。此 ...
美中稀土战研究报告:从对抗走向合作
搜狐财经· 2025-10-14 21:11
全球稀土战略格局 - 稀土是现代高科技产业与国防工业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其供应链稳定深刻影响全球技术进步与绿色能源转型 [2] - 中国凭借资源储量、生产规模及完整产业链优势在全球稀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美国作为主要消费国面临供应链脆弱性带来的显著战略风险 [2] - 2025年秋季发生的"美巴稀土合作"事件是标志性的地缘政治转折点,美国初期投入5亿美元支持巴基斯坦稀土矿开发,标志着美国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的努力取得实质性突破 [3][9] 稀土元素的关键应用 -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在永磁材料、催化剂、特种合金、精密光学等尖端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应用 [3][16] - 钕铁硼永磁材料是磁性最强的永磁材料,磁能积是传统铁氧体磁体的10倍以上,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风力发电机、消费电子和工业机器人 [19][20] - 在国防工业中,一架F-35战斗机需要消耗约417公斤稀土材料,稀土是精确制导、雷达系统、夜视装备等尖端武器的核心材料 [24] 全球稀土资源分布与供应链 - 全球稀土分布呈现"储量分散,产量与加工高度集中"格局,中国稀土储量约占全球总储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并拥有独特的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资源 [28][29] - 中国开采的稀土量约占全球60%-70%,并在分离与冶炼环节达到近乎垄断程度,全球约90%的稀土分离和精炼产能位于中国 [31][32] - 中国已形成从采矿、分离、冶炼到稀土新材料、元器件制造的完整产业链,生产全球约90%的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 [33][43] 美国稀土需求与供应链劣势 - 美国在稀土产品上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极高,每年进口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中约有70%至80%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重稀土元素依赖接近100% [47][52] - 美国本土几乎完全缺乏稀土分离、提纯的商业化能力,导致其芒廷帕斯矿开采的稀土精矿需运往中国加工 [51] - 重建本土稀土供应链面临高昂成本、技术人才缺失、严苛环保阻力和漫长建设周期等挑战,完整供应链建设通常需要10到15年时间 [53][54] 美中稀土对抗的影响 - 持续升级的稀土对抗对双方构成负和博弈,美国面临供应链中断威胁、价格飙升和重建供应链的高昂经济成本 [4][57] - 中国长期粗放式开采导致严重环境污染,需要投入数千亿人民币用于矿山修复和治理,且将稀土作为地缘政治工具加速了全球"去中国化"供应链构建 [4][61] - 美巴合作事件显示中国技术援助客观上为巴基斯坦与美国合作铺平道路,表明中国通过技术输出构建稀土联盟的策略存在风险 [10][63] 美中稀土合作前景 - 合作能够为美国提供稳定、可靠的稀土供应,避免价格剧烈波动,并使其将资源聚焦于最具优势的尖端技术领域 [66][67] - 中国可通过合作引进美国先进环保技术与资金,化解环境压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并稳定拓展全球市场 [71] - 作为全球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中美合作有助于共同制定全球稀土贸易规则、技术标准和环保标准,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72][73]
科恒股份股价下跌3.39% 上半年亏损扩大至9736万元
金融界· 2025-08-28 03:52
股价表现 - 8月27日收盘价17.12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3.39% [1] - 当日成交额4.32亿元 换手率8.91% [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9736.20万元 较去年同期亏损6084.61万元扩大59.98% [1] 资金流向 - 8月27日主力资金净流入625.76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1.56亿元 [1]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涵盖锂电设备与稀土发光材料领域 [1] - 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电池与节能环保行业 [1]
科恒股份股价下跌2.48% 成交额达3.97亿元
金融界· 2025-08-27 03:03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6日15时30分股价报17.72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45元 跌幅2.48% [1] - 当日成交量为221898手 成交金额3.97亿元 换手率达8.11% [1] - 早盘时段出现快速回调 5分钟内跌幅超过2% 截至9点35分股价报17.83元 成交4864.06万元 [1] 资金流向 - 8月26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906.71万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1.01%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主力资金净流出10098.85万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2.08% [1] 公司业务与行业 - 主营业务包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所属行业涉及电池、广东板块、钙钛矿电池、固态电池等领域 [1]
股市必读:8月5日科恒股份现1笔折价18.76%的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235.62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06 03:48
股价及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8月5日收盘,科恒股份报收于17.06元,下跌1.56%,换手率5.94%,成交量16.25万手,成交额2.78亿元 [1] - 当日出现1笔折价18.76%的大宗交易,合计成交235.62万元 [2] - 主力资金净流出864.14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783.57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647.72万元 [3] 资金流向 - 8月5日资金流向显示主力资金和游资资金均呈现净流出状态,分别流出864.14万元和783.57万元 [3] - 散户资金净流入1647.72万元 [3] 业务进展 - 公司积极推进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及智能装备方面的研发工作,采取"技术突破+生态协同"核心策略 [3] - 全资子公司浩能科技业务聚焦于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如涂布机、辊压机、分切机等)及功能膜相关设备的研发制造 [3] - 浩能科技合作客户包括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中航锂电),主要涉及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采购 [3]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正极材料、智能装备及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 [3] - 新能源正极材料、智能装备的主要客户群体为锂离子电池制造类企业 [3] - 稀土功能材料业务涵盖稀土发光材料和稀土储氧材料两大核心板块,主要应用于照明领域、尾气和废气处理领域 [3] 投资者关注 - 投资者关注碳酸锂期货价格从5万多反弹到接近8万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以及公司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操作进展 [4] - 投资者询问公司近期频繁发布利空公告是否对经营业务造成持续性影响,公司回应生产经营正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5] - 投资者关注公司在固态电池设备和材料方面的布局及产品出货情况 [6] 公司回应 - 关于经营及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具体情况,公司建议关注定期报告 [5] - 公司表示将持续做好生产经营,实现经营质量提升,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5] - 关于股东人数和前10大股东情况,公司建议关注定期报告 [6]
科恒股份股价下跌1.56% 公司回应固态电池研发进展
金融界· 2025-08-06 03:06
股价及交易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5日收盘,公司股价报17.06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56% [1] - 当日成交量为162512手,成交金额达2.78亿元 [1] - 8月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864.14万元,近五日累计净流出5451.70万元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新能源正极材料、智能装备及稀土功能材料三大板块 [1] - 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浩能科技专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的研发制造,产品包括涂布机、辊压机、分切机等设备 [1] - 在稀土功能材料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稀土发光材料和稀土储氧材料,应用于照明及尾气处理领域 [1] 研发进展及客户情况 - 公司正积极推进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及智能装备方面的研发工作 [1] - 新能源正极材料和智能装备的主要客户为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 [1] - 在稀土业务方面,公司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1]
科恒股份:公司稀土功能材料业务体系主要涵盖稀土发光材料和稀土储氧材料两大核心板块
证券日报网· 2025-08-05 20:42
公司业务构成 - 稀土功能材料业务涵盖稀土发光材料和稀土储氧材料两大核心板块 [1] - 主要应用于照明领域、尾气和废气处理领域 [1] 技术研发与行业地位 - 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 [1] - 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 [1] - 在行业内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和声誉 [1]
2025稀土产业链研究-中美欧供应链博弈与地缘竞争杠杆
2025-05-14 13:08
纪要涉及的行业 稀土产业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稀土产业链和产品概况 - **核心观点**:稀土是现代工业“维生素”,有不可替代战略价值,我国主导全球稀土供应链,但美西方推动“去中国化”[8] - **论据**:我国控制约70%全球稀土产量及90%稀土精炼产能;美西方出台政策将稀土纳入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加强勘探并推动新建产能 全球稀土资源和产品供应格局 - **核心观点**:我国是全球最大稀土储备国和产量国,主导全球稀土产业链,但美西方推动供应链多元化[18][21][23] - **论据**:2024年我国稀土储量4400万吨,占全球48%;产量27万吨,占比69%;2023年全球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中国产量占比92.3%;美澳日组建“稀土联盟”,美国国防部投入超4.39亿美元支持供应链建设 中国稀土资源管理格局 - **核心观点**:我国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实行总量控制,产业格局整合,供给侧改革推进[30][33][35] - **论据**:2016 - 2021年由六大稀土集团负责,后整合为四大集团;2025年起草相关管理办法,预计新规实施后中小企业加速退出 中国稀土产业链市场规模 - **核心观点**:中国稀土产业链产值增长,功能材料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产业将迎来机遇期[41][43] - **论据**:2018年产业链产值约900亿元,2023年冶炼分离行业营收预计超450亿元;2017 - 2022年功能材料行业规模CAGR达34.40% 中国稀土功能材料市场格局 - **核心观点**:永磁材料是稀土消费价值主体,我国主导全球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产业集中度逐步提升[45][51][54] - **论据**:永磁材料占稀土功能材料总量60%以上,消费价值90%以上;中国产量占全球90%上下;新能源等领域对永磁材料需求快速增长;国内前10企业产能占比超4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稀土元素分类及应用**:稀土元素分轻、中、重稀土,不同元素应用领域不同,使用最广泛的钕、铈、镧合计占比85%[10][11] - **我国稀土资源分布特点**:我国稀土资源分布呈“北轻南重”格局,轻稀土主要在内蒙古包头,中重稀土主要在南方地区[21] - **我国稀土产业进口情况**:我国已由稀土原料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24年加工稀土矿资源总量超37万吨,占全球份额95%以上,缅甸稀土对中重稀土矿供给重要[28] - **稀土永磁材料技术水平**:我国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等领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生产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56] - **稀土催化材料市场格局**:全球催化剂知名企业在中国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本土企业起步晚,在部分领域与国外有差距[73][74] - **稀土储氢材料市场情况**:全球90%以上稀土储氢材料由中国和日本供应,我国是最大生产国,但在高技术含量领域竞争力不足[81][83] - **稀土抛光材料市场趋势**:随着相关领域发展,稀土抛光材料应用场景将拓展,2024年中国产量预计达5万吨,北方稀土占据主导地位[86] - **稀土发光材料市场现状**:全球稀土荧光材料趋于饱和,我国白光LED荧光粉国产化率提升,但与国外有技术差距[89] - **稀土合金材料产品及应用**:稀土合金适用于高端工业领域,常见产品有稀土镁合金、稀土铝合金、稀土硅铁合金等,在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有重要应用[92][93]
预见2025:《2025年中国稀土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5-01 09:11
行业概况 - 稀土是一组包含17种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分为轻稀土和中重稀土两类,具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 [1] - 轻稀土包括镧(La)、铈(Ce)、镨(Pr)等,主要应用于催化裂化、电池、磁体等领域;中重稀土包括钆(Gd)、铽(Tb)、镝(Dy)等,主要用于荧光粉、激光等高端领域 [3] 产业链剖析 - 稀土产业链包括开采、冶炼、分离、加工等环节,最终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4] - 稀土回收已成为产业链重要一环,国家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和再利用 [5] - 上游和中游由六大集团主导,下游精密加工企业包括中科三环、银河磁体等,回收企业有华宏科技、南方稀土 [6]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稀土产业始于1949年地质勘查,60年代实现产业化,目前处于调整优化阶段 [8] 行业政策方向 - 2024年出台《稀土管理条例》,建立全产业链监管机制 [13] - 政策聚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集聚发展 [13]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稀土产量27万吨,占全球70% [14] - 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从2019年2477亿元增至2022年3816亿元,2024年初步核算3469亿元 [17] - 稀有稀土金属冶炼是最大细分领域,2022年营收2406亿元,占比63% [18] 行业竞争格局 - 区域分布:江西稀土矿采企业最多(197家),浙江压延加工能力突出(94%企业属该领域) [23] - 企业竞争:盛和资源营收规模最大(2024上半年54亿元),厦门钨业逆势增长20%以上 [25] 行业发展前景 - 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应用价值将持续提升 [28] - 国家将继续实行开采总量控制,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 [28] - 稀土回收需求将显著增长,以应对资源稀缺和下游需求扩大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