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移动机器人

搜索文档
凯乐士科技冲刺港股IPO:技术破局数字化革新,“全栈能力”重塑万亿物流赛道
智通财经网· 2025-07-07 15:03
公司概况 - 浙江凯乐士科技集团是全球少数掌握全栈式智能场内物流技术的领军企业,于6月25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被誉为"全栈式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第一股"[1] - 公司专注于通过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重构供应链运作模式,核心产品包括多向穿梭车机器人(MSR)、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和输送分拣机器人(CSR)[1]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21亿元在手订单、278项专利及专利申请,覆盖存取、分拣、搬运三大物流核心场景[1][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6.57亿元增长至7.21亿元,毛利从1.03亿元增至1.14亿元[2] - 收入结构高度集中,2024年机器人及系统销售占比97.4%(7.03亿元),售后服务及其他业务占比2.6%(1866.5万元)[2][3] - 经调整净亏损从2022年大幅收窄57%至2024年的5045万元,显示经营效率显著提升[3] 研发与技术创新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达2.42亿元,转化为278项专利和三大产品线的技术壁垒[4] - 基于感知智能(PI)、计算智能(CI)及控制技术(CT)三大底层技术,实现机器人感知-决策-控制一体化能力[6] - 创新产品如VFR可在1650毫米窄巷道作业,比传统方案减少30%巷道宽度[6] 市场与客户发展 - 2022-2024年累计项目数量从1156个增至1530个,客户数量从566家增至779家[4] - 机器人部署收入占比从2022年17.3%提升至2024年18.4%,显示自研产品市场认可度提升[5] - 售后服务项目从2022年390个增至2024年515个,高毛利运维服务收入占比达2.6%[5]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全球少数实现场内物流核心功能全覆盖的企业,满足全高度、全负载场景需求[6] - 在新能源、医药等高精度场景建立标杆案例,如为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医药物流项目部署30+台机器人[7] - 构建开放统一平台,提供从产品到运维的一站式服务,重塑行业商业模式[7] 股东与全球化布局 - 股东包括顺丰科技(持股8.46%)、九州通集团、招商局集团等产业资本[9] - 与顺丰形成战略协同,既获得投资又承接其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及售后服务[10] - 海外收入从2022年7718.5万元增至2024年1.05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11.7%提升至14.5%[11] 行业前景 - 2022年全球场内物流自动化市场规模达457亿美元,预计2023-2027年CAGR为12.3%[10] - 公司凭借"硬件+软件+算法"全栈能力占据行业制高点,有望在产业数字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8][11]
给项目又给钱,顺丰“喂”出一个物流IPO
36氪· 2025-07-04 08:13
公司上市及募资计划 - 凯乐士科技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国泰君安国际和中信证券 [1]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推进核心机器人产品线、底层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和全球市场扩张战略 [1] 公司业务及技术优势 - 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营物流机器人研发,拥有三大核心产品线:多向穿梭车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和输送分拣机器人 [2] - 公司是全球少数掌握全栈机器人技术并实现场内物流核心功能全覆盖的企业之一 [2] - 截至2024年底待交付项目合同总金额达21亿元人民币 [2] - 2024年机器人及系统销售业务收入7.03亿元,占总收入97.4%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57亿元、5.51亿元、7.21亿元人民币 [3] - 同期毛利分别为1.03亿元、9166.7万元、1.14亿元人民币 [3] - 年度亏损从2022年2.10亿元收窄至2024年1.78亿元 [3] - 经调整净亏损从2022年1.17亿元减少至2024年5050万元 [3] 市场拓展与客户增长 - 截至2024年底业务覆盖12个国家和地区 [3] - 2022-2024年海外市场营收分别为7718.5万元、3647.6万元和1.05亿元 [3] - 累计项目数量从2022年1156个增至2024年1530个 [2] - 累计客户数量从2022年566家增至2024年779家 [2] 股东结构及融资历史 - 创始人谷春光拥有清华大学和MIT学位,曾任麦肯锡管理咨询 [4] - 公司完成多轮融资:2017年A轮6750万元,2020年D轮数亿元,2022年E轮数亿元 [4] - 2022年E轮融资后估值达35亿元 [4] - 创始人夫妇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40.3% [5] - 主要股东包括顺丰科技(8.46%)、中金基金旗下基金(6.22%和3.93%)、招商局先进技术(6.48%) [6] 战略合作与客户关系 - 顺丰集团既是股东也是客户,公司为其提供智能物流机器人解决方案及售后服务 [6] - 2017年与清华长三院全面合作 [4] - 售后服务项目从2022年390个增至2024年515个 [2]
豪森智能:已梳理40多个机器人应用场景 正逐步进行开发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18:54
豪森智能表示,公司目前在手的美国订单中存在根据合同约定由客户负责美国清关及通过匈牙利子公司 完成等情况,综合下来需公司直接承担的关税增加对经营影响有限。公司始终密切关注国际贸易环境变 化,公司将通过持续推进多区域市场开拓、加强美国本土化团队建设,提升在美国本地化交付能力等多 种举措积极应对,保障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2024年,豪森智能新产品包括人形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等具身智能设备、电控智能装配线、电池测 试设备等,并拓展原有汽车驱动电机生产制备技术的应用范围,从汽车核心零部件装备向具身智能、低 空经济、工业电机等领域拓展。 "目前我们已经梳理了40多个机器人可以应用的场景,正在逐步进行开发。首先是为其提供适配现在能 力的生产环境、生产条件和生产工具,先用起来并积累操作和工艺数据,建立数据—产品的正向循环。 所以我们前期并不追求智能的泛化,而是针对拧紧、搬运、上下料、巡检等进行专门的开发。"豪森智 能表示,目前公司正在与智元机器人、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国内头部机器人公司合作,共同与以 汽车行业为主的客户进行多个场景的机器人应用技术方案交流,公司基于对拧紧、涂胶、测漏、搬运、 分拣、焊接等不同工艺 ...
极智嘉开启招股,将在港交所上市,引入4名基石投资者
搜狐财经· 2025-07-01 00:44
来源|贝多财经 本次上市,极智嘉的募资总额预计约为23.52亿港元,募资净额约为22.06亿港元。据贝多财经了解,极 智嘉引入4名基石投资者,包括雄安机器人、Arc Avenue、Eastspring Investments、亿格,合计认购该公 司约9130万美元(约7.17亿港元)的发售股份。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极智嘉成立于2015年2月。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约为11.59亿元,法定代表人 为郑勇,主要股东包括VERTEX GROWTH FUND PTE.LTD.、NHTV Swarm Company(Hong Kong) Limited等。 6月30日,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极智嘉",HK:02590)披露发售公告,于6月30日至7月 4日招股,拟全球发售约1.40亿股H股,发行价为16.8港元/股,预计将于2025年7月9日在港交所上市。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极智嘉已向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付了约5.6万台AMR。据灼识咨询的资料, 2024年,极智嘉在整个全球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市场占据9.0%的市场份额,在全球仓储自动化解决 方案市场占据约1%的市场份额。 业绩方面,2 ...
港股机器人板块扩容高研发投入催生融资热
证券时报· 2025-06-27 01:48
港股机器人板块生态圈扩容 - 优必选、地平线机器人、越疆等已构建龙头地位,卧安机器人、云迹科技、乐动机器人等内地企业加速冲刺港股IPO,埃斯顿、石头科技等A股公司推进A+H计划 [1] - 地平线机器人6月24日完成再融资46.74亿港元,优必选多次配股融资,行业呈现"高增长、高研发、暂未盈利"特点,上市后普遍启动再融资 [1][6] - 机器人企业面临"技术变现"核心命题,商业模式各异但需解决商业化落地问题 [1] 机器人企业密集赴港上市 - 2025年港股迎来机器人企业上市潮:斯坦德机器人6月23日提交申请,极智嘉6月22日通过聆讯,仙工智能、乐动机器人等纷纷递交招股书 [2] - 已上市企业股价表现强劲:截至6月26日,优必选累计涨50.86%,地平线机器人涨83.06%,越疆涨141.56% [2] - 细分领域标杆涌现:地平线机器人实现智驾方案量产,优必选拥有全球最多人形机器人专利,越疆协作机器人产品组合全球最丰富,极智嘉连续6年全球AMR市场份额第一 [2] 赴港上市动因分析 - 宏观环境有利:全球投资者高度关注机器人行业,对产业未来持乐观预期 [3] - 港股规则改革:允许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为早期企业提供融资契机 [3] - 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港股兼具"走出去"与"引进来"功能,吸引不同类型投资者,互联互通机制引入内地资金支撑 [3][4] - 地缘政治因素:部分原计划赴美企业转向港股,规避潜在政策风险 [4] 再融资潮与行业特性 - 行业高研发投入:优必选2024年研发费用4.78亿元占营收40%,地平线机器人、越疆等同样保持高位 [5][6] - 典型融资案例:优必选上市14个月内4次配售累计20.68亿港元,地平线机器人6月配售募资46.74亿港元(20亿用于研发) [6][7] - 技术迭代压力: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成本占整机50%以上,国产供应链成熟度不足倒逼企业持续投入 [8] 市场前景与政策支持 - 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470亿美元增至2028年1080亿美元 [9] - 政策鼓励技术研发:各地政府通过产业基金、研发补贴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 [9] - 盈利挑战仍存:核心技术研发成本高,市场培育需资源投入,企业普遍面临"营收高增长、利润深亏损"悖论 [10] 再融资对市场影响 - 投资者信心分化:频繁融资或引发对"失血"担忧,但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展可增强长期信心 [10][11] - 资金使用透明度关键:明确研发投入与订单数据佐证,强化产业资本协同降低不确定性 [11] - 2025-2026年为行业关键窗口期:头部科技公司逐步实现盈亏平衡 [12]
387亿到1621亿!中国机器人能否撕开千亿市场缺口?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6 16:32
全球AMR市场驱动因素 - 全球电商爆发、劳动力成本攀升与柔性供应链需求强力驱动仓储自动化升级,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凭借柔性与可扩展性迅速赢得市场认同 [1] - 灼识咨询报告指出全球AMR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387亿元提升到2029年1621亿元,复合增速达33.1%,未来五年将释放超千亿元增量空间 [1] AMR的颠覆式优势 - AMR方案能灵活处理不同规模订单、快速适应运营变化、降低初期投入成本,支持快速部署和模块化扩展 [2] - AMR解决方案市场增速高于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整体增速,渗透率将从2020年4.4%跃升至2029年20.2% [2] - AMR企业展现出替代传统AGV系统集成商的潜力,尚有近千亿元市场空间待开拓 [2] 全球AMR竞争格局 - 中国、美国、欧洲已发展出典型代表企业,中国AMR企业极智嘉异军突起占据市场领导地位 [3] - 极智嘉连续6年保持全球AMR市占率第一,全球化运营覆盖超40个国家和地区 [6] - 极智嘉2024年总收入达24.1亿元,2021-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45%,毛利率34.8% [6] - 极智嘉经调整EBITDA亏损从2021年6.72亿元大幅收窄至2024年0.25亿元,接近商业化成功 [7] - 欧洲Exotec专注于三维移动机器人,Skypod系统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业务侧重欧洲市场 [10] - 美国Locus Robotics聚焦"人到货"模式,跟随拣选AMR已实现50亿件拣选总量,主要覆盖北美市场 [13] 传统仓储自动化企业 - AutoStore专注于立方体仓储,全球部署超70,000台机器人,占据80%-90%市场份额,2024年营收6.83亿美元 [14] - Symbotic高度依赖沃尔玛客户,2024年营收达18.22亿美元 [14] 行业竞争关键要素 - 多机器人协同调度能力和算法是核心竞争壁垒,直接影响订单履约效率和运营成本 [16] - 仓储AMR是唯一将"多机协同调度"置于核心竞争力中心的机器人领域,形成强者恒强格局 [16] - 规模效应带来成本边际递减与算法持续迭代双重红利,行业集中度将远超其他赛道 [17] - 极智嘉具备单仓调度超5000台机器人能力,拥有10余个"千台级"项目,验证了最高调度能力 [17] - Locus Robotics系统具备调度超1000台机器人能力,Exotec最大项目规模为百台级 [17] 未来市场展望 - 极智嘉凭借最大市场份额、复杂项目落地经验及已验证的最高调度能力,已占据规模效应制高点 [18] - 头部企业有望在行业整合中持续扩大优势,定义全球智能物流新版图 [18]
凯乐士科技递表港交所
经济观察报· 2025-06-26 11:48
公司概况 - 凯乐士科技已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国泰君安国际和中信证券 [1] - 公司是综合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专家,通过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重新定义供应链运作模式 [1] - 提供三大核心产品线:多向穿梭车机器人(MSR)、自主移动机器人(AMR)以及输送分拣机器人(CSR) [1] - 机器人产品组合涵盖存取、分拣及搬运等核心功能,覆盖整个场内物流业务范围 [1] 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 掌握全栈机器人技术并拥有全面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产品组合 [1] - 是全球少数实现场内物流核心功能全覆盖、能满足所有高度和负载全场景需求的企业之一 [1]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是中国前五大综合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公司之一 [1] - 四向穿梭车及极窄巷道自主移动机器人(VNA AMR)等尖端智能机器人的出货量在2024年处于领先地位 [1] 客户与项目数据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服务客户达779名,覆盖28个行业 [2] - 累计获取项目数量超过1500个,待交付合同总金额高达人民币21亿元 [2]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度收益分别约为6.57亿元、5.51亿元、7.21亿元人民币 [2] - 同期毛利分别约为1.03亿元、9166.7万元、1.14亿元人民币 [2] - 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2.096亿元、人民币2.416亿元及人民币1.781亿元 [2]
极智嘉通过港股上市聆讯:业绩持续高速增长,亏损大幅收窄
搜狐财经· 2025-06-25 23:52
来源|贝多财经 近日,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极智嘉")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披露了聆讯后资料集 (即招股书)。据贝多财经了解,极智嘉曾于2021年5月与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在北京证监 局备案,准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IPO。 不过,极智嘉并未提交A股上市申请,而计划在港交所上市。并于2024年10月与中金公司终止辅导。对 此,极智嘉给的原因是,为进一步拓展全球化业务,考虑到港交所将为其提供一个获取外资和吸引多元 化海外[编纂]的国际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极智嘉已向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付了约5.6万台AMR。据灼识咨询的资料, 2024年,极智嘉在整个全球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市场占据9.0%的市场份额,在全球仓储自动化解决 方案市场占据约1%的市场份额。 2022年、2023年、2024年,极智嘉的营收分别约为人民币14.52亿元、21.43亿元和 24.09亿元,毛利分别 约2.57亿元、6.59亿元和8.37亿元,净亏损分别约为15.67亿元、11.27亿元和 8.32亿元。 | | | | FITUSI HIT J. 12 | | | | | --- | --- ...
全球仓储AMR第一股将至!极智嘉通过港交所聆讯,四年毛利复合增速118.5%
格隆汇· 2025-06-22 19:45
公司上市进展 - 极智嘉通过港交所聆讯 即将登陆港股市场 冲刺"全球仓储自主移动机器人第一股" [1] 市场地位 - 公司连续六年蝉联全球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稳居全球最大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地位 [1] - 公司是中国To B智能机器人企业引领全球市场的"第一人" [2] 财务表现 - 2021年至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45% 从2021年7.9亿元增至2024年24.1亿元 2024年营业规模引领港股机器人板块 [1] - 2021年至2024年毛利从0.8亿元大幅提升至8.4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为118.5% [1] - 2024年整体毛利率升至34.8% 大陆以外市场AMR毛利率高达46.5% [1] - 2024年大陆以外市场AMR收入占比72.1% [1] - 2024年经调整EBITDA亏损大幅收窄至0.25亿元 经调整净亏损率大幅收窄至3.8% [1] 商业模式 - 公司具备"高规模 高增长 低亏损"的财务特征 在To B智能机器人赛道中脱颖而出 [2] - 公司是少数具备明确商业化模型与兑现路径的企业之一 [2] 全球化布局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公司业务遍及欧美 亚太等40多个国家 在全球AMR市场拥有最广泛的全球业务 [2]
三年烧光43亿!蚂蚁英特尔押注的全球AMR第一股闯关港股
搜狐财经· 2025-06-19 17:13
行业概况 - AMR解决方案市场正以33.1%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预计从2024年的387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1621亿元 [1] - AMR在仓储自动化中的渗透率将从2024年的8.2%提升至2029年的20.2%,五年内市场份额扩大近1.5倍 [1] - 跨境电商和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推动AMR需求增长,2025年预计出货12.5万台,高精度导航(±1mm)需求爆发 [14] 公司核心竞争力 - 技术产品线覆盖仓储全流程:货架到人拣选(每小时400件)、货箱到人(支持12米超高存储)、托盘到人(节省60%通道空间)、智能分拣(效率达人工10倍) [2] - Robot Matrix平台单仓可调度5000台设备,每秒处理万级指令,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 - 全球化布局覆盖40余国,部署AMR超5.6万台,拥有48个服务站点、13个备件中心和305名工程师网络 [4] - 2024年72.1%收入来自海外市场,海外业务毛利率达46.5%,高于整体毛利率34.8% [4] - 服务超800家客户(含63家财富500强),客户复购率74.6%,关键客户复购率84.3% [4]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1年7.9亿元增至2024年2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5% [5] - AMR核心业务销售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92.3% [5] - 整体毛利率从2021年10.2%升至2024年32.1%,海外市场毛利率超40% [6] - 2021-2024年上半年累计亏损42.94亿元,2024年净亏8.32亿元,但经调整净亏损率从2021年96.7%收窄至2024年3.8% [7] - 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比20-30%,研发费用率从43%降至17% [8] - 截至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6.36亿元,需依赖IPO融资支撑扩张 [9] 资本运作 - 2016-2022年完成9轮融资,总额近40亿元,2021年E轮后估值达150亿元 [10] - 若IPO未在18个月内完成,67亿元赎回负债将恢复 [10] - IPO前创始人及员工持股平台共控制21.7%股权及55.36%投票权 [12] - 募资将投向研发、销售网络扩张、供应链本地化、数据安全及营运资金补充 [12] 竞争格局 - 面临海康机器人、快仓等国内对手及Kiva Systems(亚马逊)、Locus Robotics等国际巨头竞争 [14] - 差异化优势在于全场景覆盖能力与全球化交付经验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