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磁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作为磁性材料“大国”,为何存在磁性材料“卡脖子”问题?
材料汇· 2025-08-06 00:05
永磁材料 - 2021年中国永磁铁氧体产量80万吨,稀土永磁21.33万吨,其中钕铁硼占90%以上[2][36][53] - 铁氧体永磁占全球永磁体产量60%以上,主要应用于汽车(2025年需求61.4万吨)、家电(2025年20.1万吨)领域[6][45] - 稀土永磁中钕铁硼需求增长显著,新能源车领域2025年需求为2020年5倍,风电领域2025年全球需求2.4万吨[6][66][67] -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15系铁氧体仅日本TDK能批量生产,国内9系以上占比低[40][41] - 钐铁氮材料产业化滞后,日本大同电子等企业已实现量产,国内有研稀土建成300吨生产线[61][63] 软磁材料 - 2020年中国软磁铁氧体产量近40万吨,全球产值132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181亿美元[13][82][83] - 金属磁粉芯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超20万吨,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车充电桩、光伏逆变器[13][80] - 横店东磁软磁铁氧体年产能3.5万吨,天通股份3万吨,铂科新材金属磁粉芯产能1.6万吨[15][85] - 高频低损耗配方研发不足,高端磁芯依赖进口,Mn-Zn铁氧体适用于2MHz以下场景[13][81] 磁性生物材料 - 免疫磁珠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预计106.5亿元(CAGR 14.9%),国产化率仅5-10%[19][99][102] - MRI造影剂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220亿元,增速超30%,恒瑞医药国内市占率第一[19][108][109] - 免疫磁珠表面修饰技术待突破,需开发多癌种检测磁珠;MRI造影剂需解决钆离子毒性问题[18][111] - 诊疗一体化是未来趋势,磁性纳米颗粒可结合药物递送实现成像引导治疗[20][113] 磁记录材料 - 磁记录材料存储全球70%数据,技术演进路径为PMR→HAMR→MAMR[23][115] - HAMR/MAMR技术被希捷、西部数据垄断,中国无产业化能力,2026年希捷将推50TB HAMR硬盘[23][129] - 磁带领域IBM与富士通掌握317Gbit/in²技术,LTO-10容量36TB,市场规模超20亿美元[23] 磁性吸波材料 - 全球市场规模2019年297.5亿元,2025年CAGR 8%,1GW海上风电对应5亿元吸波涂覆市场[31] - P波段(0.3-1GHz)吸波材料空白,海洋环境涂层易氧化,需开发多频谱兼容隐身材料[22][25][27] -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飞荣达、武汉磁电等,美国3M、日本TDK技术领先[26] 行业整体情况 - 2020年中国磁性材料总产值800亿元,预计2025年超千亿元,产量占全球60%以上[34] - 核心挑战包括高端技术依赖(如晶界扩散专利)、产业链短板(热压生产线)、重稀土资源安全[32][38] - 战略方向包括开发连续化装备、推广永磁电机(节能30%)、强化军工材料研发[38] - 目标2025年高端稀土永磁国产化率70%,2030年达80%并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38][74]
或首破10万亿!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基金报· 2025-05-27 18:03
新材料产业规模与增长 - 中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从2019年4.5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6.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4.2%,2023年达7.9万亿元,2024年超8万亿元,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5年有望突破10万亿元大关[1][2][3] - 全球新材料产业2023年产值达7.2万亿美元,形成三级竞争梯队:第一梯队为美日欧(陶氏化学、巴斯夫等),第二梯队为中韩俄(万华化学、三星等),第三梯队为巴西印度等国[3][4] - 中国新材料产业正从"规模领先"迈向"技术领先",材料革命重塑国家竞争力,在AI、机器人、光伏、低空经济等领域占据先机[1][6] 行业发展驱动力 - 下游新能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军工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传统消费领域如汽车、家电等实现消费升级和技术革新,驱动新材料需求多元增长[4] - 国际关系复杂化背景下,产业安全与材料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中美贸易摩擦、芯片断供等事件加速国产替代进程[5] - 战略小金属(锑、锗、锡等)价格大幅上涨,反映全球技术革命和制造业升级带来的元素需求结构变化[6] 重点应用领域 - AI领域弯道超车带动高端被动元件需求激增,相关金属新材料迎来机遇[6] - 人形机器人产业形成先发优势,打开新材料需求天花板[6] - 软磁材料在绿色能源领域应用广泛,迭代放量趋势明显[6] - 制造业升级推动战略小金属需求,新质生产力元素迎来发展春天[6]
【西咸新区】“创”出新动能 “闯”出新天地
陕西日报· 2025-05-06 06:54
低空经济发展 - 植保无人机在西咸新区麦地应用,展示低空经济新场景 [1] - 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已获145.5平方公里空域,为15家企业累计试飞248公里 [9] - 无人机应用场景拓展至河道巡检和物流配送,9家企业进驻试飞基地 [9] 产学研融合创新 - 南瑞集团与西安交大联合研发中心实现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闭环,284项科技成果落地 [3][4] - 陕西金信天钛与西安理工大学合作使研发效率提升30%,成功投用压电作动器项目 [5] - 高校创新链、企业产业链、政府服务链深度交织形成协同效应 [4] 科技成果转化 - 锐磁电子自主研发20余种软磁材料实现国产替代,获1000万元种子基金支持 [8] - 西安市人才发展基金投入600万元撬动1.05亿元社会资本建设新生产线 [8] - 企业销售额有望突破1亿元,建成1.2万平方米新生产线 [8] 科技服务体系 - 西咸新区组建200余人科技经纪人队伍,累计服务超2000个项目 [9] - 创新港科创种子投资基金采取"先尝后买"模式降低企业试错成本 [5][8]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 西咸新区聚集37家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占西安市50%,2024年总产值超40亿元 [10] - 酷哇科技无人清扫车工作效率相当于6名环卫工,续航达7小时,识别精度3厘米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