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粒生

搜索文档
迈威生物再闯港交所
国际金融报· 2025-09-02 20:31
上市申请进展 - 公司于8月29日向港交所重新递交H股发行并上市申请 这是继1月首次申请后的再次尝试[2]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成立于2017年 2022年初在科创板上市 主营业务为治疗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主要产品为抗体和重组蛋白类药物[4] - 公司拥有14个处于临床前、临床或上市阶段的重点品种 包括10个创新药和4个生物类似药 专注于肿瘤和年龄相关疾病领域[4] - 已上市品种4个 提交上市许可申请准备阶段品种1个 处于III期关键注册临床阶段品种2个[4] 财务状况 - 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33亿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实际结余募集资金余额为8741万元[4][5] - 上市至今累计亏损超过35亿元 自成立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62.7亿元[4] - 研发投入持续高企 2022年7.59亿元 2023年8.36亿元 2024年7.83亿元 2025年上半年3.92亿元(同比增长21.72%)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387.57%(同比增加108.74个百分点)[5] - 资产负债率持续恶化 从2022年上市时的24%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7.5%[5] - 流动负债20.84亿元(含短期借款10.1亿元) 非流动负债13.81亿元(含长期借款9.61亿元)[5] 产品商业化表现 - 四款已上市产品君迈康、迈利舒、迈卫健及迈粒生销售业绩不佳[6] - 君迈康2024年发货48821支(同比下降66.61%) 销售收入仅3160万元[6] - 迈利舒2023年销售收入4208.96万元 2024年1.24亿元[6] - 迈卫健2024年销售收入1459.36万元[6] - 迈粒生于2025年5月获批 尚无销售数据披露[6] 公司治理事件 -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因涉嫌短线交易于2025年5月10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8] - 刘大涛持有公司151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3.78%) 系公司第三大股东[8] 研发管线与合作协议 - 核心在研药物9MW3811注射液用于病理性瘢痕适应证 属于抗衰老热门靶点[11] - 公司是中国首个开发白介素-11(IL-11)抗体药物的企业 该药Ⅱ期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受理 预计2025年底前启动入组[11] - 2025年6月与谷歌系抗衰老巨头Calico达成该药物海外权益的独家许可协议[11] 融资需求与紧迫性 - 公司营运资金主要依靠外部融资 现金流吃紧 港股融资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4][9] - 首次港股上市申请于2025年7月6日因满6个月未通过聆讯而失效[10] - 8月29日再次递交申请 显示融资需求非常紧迫[10]
研发持续“烧钱”、业绩承压,迈威生物再闯港股IPO
贝壳财经· 2025-09-01 22:12
公司近期股价表现 - 公司于8月31日重新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9月1日股价涨停至57.6元 单日涨幅20% 自上市以来累计涨幅65.52% 总市值达230.17亿元 [1] 产品研发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专注于肿瘤和年龄相关疾病领域 拥有4款商业化产品包括1类创新药迈粒生及三款生物类似药(君迈康、迈利舒、迈卫健) 研发管线含10余款临床前至上市阶段品种 [2] - 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君迈康2024年发货量48,821支 同比下降66.61% 因国内已有7款同类产品上市 市场竞争格局已稳定 [4] - 地舒单抗类似药迈卫健医院准入进度较慢 公司正积极推进各省份挂网销售 [5] 财务状况与融资活动 - 2017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62.714亿元 其中2022-2025年上半年亏损超36亿元 同期累计营收仅4.57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1亿元(同比下滑12.43%) 净利润-5.52亿元 [3] - 研发费用持续高企:2022年7.59亿元、2023年8.36亿元、2024年7.83亿元、2025年上半年3.92亿元 [7] - 销售费用同步增长:2022年7852.66万元、2023年1.43亿元、2024年1.91亿元、2025年上半年1.02亿元 [7] - 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42.24%升至2025年上半年77.54% [7] - 2022年科创板上市募资净额33.03亿元 拟发行不超过5亿元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用于偿债及补充流动资金 [7][11] 港股上市进程与管理层事件 - 今年1月6日首次递交港股申请 因招股书失效于8月29日重新递交 [9][10] - 5月10日董事长因涉嫌短线交易被立案调查 涉及2022年期间买卖976,567股(买入1929.77万元/卖出1388.36万元) 被罚款60万元 [9] - 该事件导致5月12日股价单日下跌10.96% [9] 公司战略与展望 - H股上市旨在提升流动性以支持研发活动 [3][9] - 预计未来三年营业收入逐步增加、净亏损逐步降低 [6] - 将通过多元化融资和高杠杆率支持研发投入 以内生现金流为核心逐步化解短期偿债压力 [8][11]
业绩、财务双重压力迈威生物急寻“输血”
新浪财经· 2025-09-01 06:4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1亿元,同比下降12.43%[1][2] - 归母净利润亏损5.51亿元,较去年同期4.45亿元亏损扩大23.8%[1][2] - 2022年至今累计亏损超35亿元,其中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亏损7.59亿元、8.36亿元、7.83亿元和5.51亿元[1][2] 营收变动原因 - 营收下降主因去年同期就9MW3011项目与美国公司达成独家许可协议确认高额收入,本期未实现同类授权收入[2] - 2022年营收仅2772.82万元,2024年增长至2亿元,但2025年上半年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中报营收同比下降[2] 研发投入与资金状况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7.59亿元、8.36亿元和7.83亿元,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92亿元,同比增加2%[3] - 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净额33.03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结余募集资金仅8741万元[3]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上市时24%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7.54%,流动负债达20.84亿元[3] 融资举措 - 2025年1月向港交所递交申请搭建"A+H"架构[4] - 拟注册发行不超过5亿元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用于偿债及补充流动资金[4] - 2024年授信额度从1月23亿元调增至8月62亿元[4] - 截至2025年6月末对子公司担保余额19.19亿元,占净资产比例234.58%[4] 公司治理风险 -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在港股上市关键阶段因涉嫌短线交易被立案调查[4] 行业背景 - 创新药企普遍面临高研发投入与财务平衡挑战[3] - 多家同行包括诺诚健华、荣昌生物、百济神州等选择赴港上市拓宽融资渠道[4]
营收下滑、亏损扩大,迈威生物“输血”模式能撑多久
北京商报· 2025-08-31 19:1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1亿元 同比下降12.43% [1][2] - 归母净利润亏损5.51亿元 较去年同期4.45亿元亏损扩大 [1][2] - 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5.74亿元 去年同期亏损4.61亿元 [1][2] - 上市至今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超35亿元 其中2022-2024年分别亏损9.55亿元/10.53亿元/10.44亿元 [1][2][3] - 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中报营收同比下降 [2] 财务状况 - 资产负债率攀升至77.54% 较2022年上市时24%显著上升 [1][5] - 流动负债20.84亿元 包括10.1亿元短期借款 [5] - 非流动负债13.81亿元 包括9.61亿元长期借款 [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387.57% 同比增加108.74个百分点 [5]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92亿元 同比增长21.72% [5] - 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净额33.03亿元 截至2025年6月实际结余募集资金仅8741万元 [5] 融资活动 - 筹划赴港上市搭建"A+H"架构 [7] - 申请注册发行规模不超过5亿元的定向债务融资工具 [7] - 向金融机构申请合计不超过62亿元授信/融资额度 [7] - 对子公司担保余额19.19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234.58% [8] - 预计为子公司提供担保总额不超过31亿元 [8] 业务运营 - 主营业务为创新型药物和生物类似药研发生产销售 产品包括抗体、ADC药物等 [2] - 拥有四款商业化产品:君迈康、迈利舒、迈卫健、迈粒生 [2] - 拥有主要在研品种10个 多项处于关键注册临床研究阶段 [3][5] - 营收下降主因去年同期美国授权许可收入较高 本期未实现相关收入 [3]
迈威生物: 迈威生物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9 20:1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01,165,449.14元,同比下降12.43% [5] - 研发投入达39,209.15万元,同比增长21.7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1,319,064.76元,亏损同比扩大 [5] - 总资产增长4.52%至4,468,559,239.37元 [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2.63%,同比下降23.90个百分点 [5] 研发管线进展 - 拥有14个重点品种,包括10个创新药和4个生物类似药 [1] - 4个品种已上市,1个处于上市许可申请准备阶段,2个处于III期关键注册临床阶段 [1] - 9MW0813已于2025年1月提交pre-NDA沟通交流申请,即将正式提交NDA [3] - 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新药上市准备仍需大规模研发投入 [2] 商业化进展 - 四款产品君迈康、迈利舒、迈卫健及迈粒生已进入商业化阶段 [2] - 药品销售收入可能无法弥补亏损,未盈利状态预计持续存在 [2] - 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存在无法进行现金分红的风险 [2] 资金状况 - 2022年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净额330,343.22万元 [2] - 营运资金主要依赖外部融资,经营活动现金流为-33,924,460.63元 [2][5] - 若经营开支超过外部融资能力,将影响研发投入和团队稳定 [2] 行业监管环境 - 生物制品行业具有高门槛、高研发费用、高制造难度特点 [4] - 集中带量采购可能降低生物制品销售价格和毛利率 [4] - 国家药监局强化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研发理念,要求获益超过风险 [4] - 创新药研发周期约十年,面临靶点选择、数据未达预期、审批失败等风险 [4] 股权结构 - 朗润(深圳)股权投资基金为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35.18% [6] - 实际控制人为唐春山和陈姗娜 [7] - 报告期末股东总数为17,942户 [6]
迈威生物携手齐鲁制药,引领生物医药行业“研发+商业化”新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5 15:52
行业合作模式 - 创新药企业聚焦研发创新与传统制药企业承接商业化落地形成行业分工新趋势 通过技术许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1] - 合作模式能让创新药以更低成本 更快速度触达患者 推动行业形成研发专业化 生产规模化和商业化精细化的生态格局 [2] 技术许可协议 - 迈威生物独占许可齐鲁制药在大中华区开发 生产 改进 利用和商业化注射用阿格司亭α的权利 [1] - 协议总金额最高达5亿元人民币首付款及销售里程碑付款 另加净销售额最高两位数百分比特许权使用费 [1] 产品技术特性 - 注射用阿格司亭α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白蛋白长效融合技术药物 采用高活性改构G-CSF与人血清白蛋白融合技术 [2] - 通过基因融合技术显著延长药物体内半衰期 降低给药频率并提高治疗依从性 利用人体天然成分HSA作为载体安全性较高 [2] - 采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避免复杂化学修饰反应 生产工艺更简单且产品均一性更好 [2] 产品临床应用 - 适用于成年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易引起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骨髓抑制性抗癌药物治疗时 降低感染发生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