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资产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建设银行VS农业银行:谁是我国银行界的“老二”
数说者· 2025-11-03 07:31
文章核心观点 - 建设银行与农业银行作为中国“四大行”中的“两大行”,总资产均超过40万亿元,营业收入均超过7000亿元,但两者在规模、盈利能力、业务结构和资产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 [2] - 农业银行在总资产规模上已于2023年超越建设银行,成为仅次于工商银行的第二大商业银行,但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仍低于建设银行 [14][15][16] - 建设银行在盈利能力和中间业务收入方面更具优势,而农业银行在资产质量和网点覆盖方面表现更佳 [14][23][25][38] 出身、股东和级别 - 建设银行前身为1954年成立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历经多次改制后于2005年和2007年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 [3] - 农业银行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农业合作银行,经过多次合并与恢复后,于2010年实现A+H股上市 [5] - 两家银行均为副部级金融机构,股权结构中以中央汇金和财政部为主要股东,建设银行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中央汇金54.61%和财政部4.43%,农业银行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中央汇金40.14%和财政部35.29% [4][6] 经营区域与员工情况 - 截至2024年末,建设银行集团营业机构共计14,750个,农业银行境内分支机构共计22,877个,表明农业银行营业网点更多更下沉 [7][8] - 建设银行集团员工总数37.68万人,其中总行员工15,081人,男性占比46.96%,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14.71% [11] - 农业银行集团员工总数45.47万人,其中总行员工15,018人,男性占比53.6%,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10.7% [11] 子公司情况 - 两家银行均拥有保险、基金、金融租赁、理财、金融资产投资等金融牌照,但建设银行比农业银行多出消费金融和信托牌照 [10] - 建设银行主要子公司包括建信人寿、建信信托、建银国际等,农业银行主要子公司包括农银人寿、农银汇理基金、农银国际等 [10] 主要财务指标对比 - 2024年末,农业银行总资产43.24万亿元高于建设银行的40.57万亿元,2025年9月末农业银行总资产48.14万亿元仍高于建设银行的45.37万亿元 [13][16] - 2024年建设银行营业收入7501.51亿元高于农业银行的7105.55亿元,归母净利润3355.77亿元高于农业银行的2820.83亿元 [13] - 2024年建设银行净息差1.51%高于农业银行的1.42%,但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30%低于建设银行的1.34%,拨备覆盖率299.61%高于建设银行的233.60% [13] 业务结构对比 - 农业银行营业收入对净利息收入的依赖更大,2024年利息净收入占营收比81.72%,建设银行为78.64% [13][23] - 建设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更高,2024年为13.99%,农业银行为10.63% [13][25] - 建设银行贷款余额占总资产比更高,2024年末为61.72%,农业银行为55.45% [13][27] 资产质量与成本对比 - 农业银行资产质量更优,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关注类贷款占比和逾期贷款占比均低于建设银行 [14][32][36] - 农业银行成本收入比更高,2024年末为34.40%,建设银行为29.44%,主要因机构数量和人员更多 [39][41] - 两家银行员工平均薪酬相近,2024年建设银行人均薪酬35.49万元,农业银行为35.29万元 [41]
柘中股份2025年三季报业绩强势扭转:净利润同比暴增338%,投资回报显著
全景网· 2025-10-31 15:08
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82.88% [1] - 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净利润达3.5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38.55% [1] - 公司利润总额同比显著改善,增长307.06% [1] 投资业务 - 投资收益同比提升145.53%,主要得益于金融资产及长期股权投资确认的收益增加 [1]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表现强劲,同比增长175.45%,反映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价值显著提升 [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1,360.76%,主要系收回投资及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增加 [1] 资产状况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40.2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37%,资产规模保持稳定 [1] 总体评价 - 公司通过有效的资产管理和投资策略,实现了业绩的强势回归 [2]
邮储银行获批筹建中邮投资六大行AIC终“集齐”
新浪财经· 2025-10-28 11:05
事件概述 - 邮储银行获批筹建中邮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亿元人民币,将作为该行全资一级子公司管理 [1] - 随着中邮投资获批筹建,国内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数量已增至9家 [2] 公司战略与业务定位 - 设立中邮投资是邮储银行响应国家号召、服务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2] - 公司通过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及股权投资试点业务,旨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民营企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2] 行业发展历程与监管背景 - 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曾长期受《商业银行法》限制,不能直接进行股权投资 [2] - 首批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试点始于2017年,包括工银投资、农银投资等五大行机构 [2] - 2021年原银保监会印发文件,引导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 - 2024年9月试点范围扩大至北京、天津、重庆、南京等18个城市 [2] - 2025年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文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2] - 2025年行业正式从“国有行时代”进入“股份行时代”,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三家股份行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先后获批筹建 [2] 市场表现与活跃度 - 2025年8月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出资30.21亿元人民币,在市场中占比27% [3] - 工银投资以14.47亿元人民币的出资金额居于首位 [3] 经营业绩分析 - 以最早成立的五大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例,2025年上半年除农银投资利润增长至19.36亿元(去年同期12.5亿元)外,其余四大行机构利润无明显增长 [3] - 工银投资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7.09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7.06亿元基本持平 [3] - 交银投资2024年利润同比下降22.27%,主要因2023年同期有投资项目上市及大额退出实现收益,而2024年报告期内无类似事项 [4] 行业挑战与趋势 - 分析人士认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加速扩围释放了积极信号,预计后续将有更多机构获批筹建 [3] - 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预计将有效提升直接融资比例、优化融资结构 [3] - 在银行净息差收窄、中收承压的背景下,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被视作反哺母行的途径之一,但目前其在母行净利润中占比并不大 [3] - 行业面临“退出难”问题,特别随着IPO节奏放缓,退出问题更加明显 [3] - 越来越多资本将目光投向并购等方式,以此作为股权投资退出渠道,来提高收益或保证资金回收 [4]
浙江东方(600120)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增长175.71%,三费占比上升明显
证券之星· 2025-08-25 09:17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营业总收入38.71亿元,同比下降37.51%,归母净利润4.07亿元,同比上升175.71%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22.13亿元,同比下降35.29%,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上升145.68% [1] - 净利率13.35%,同比增493.46%,每股收益0.12元,同比增200.0% [1] - 三费占营收比11.45%,同比增104.09%,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总和4.43亿元 [1] - 毛利率3.39%,同比减13.68% [1] 资产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63.02亿元,同比增13.00%,应收账款1.33亿元,同比增21.16% [1] - 有息负债117.23亿元,同比增49.05%,每股净资产4.66元,同比增7.46% [1]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变动幅度-58.11%,受资金需求影响,可用于短期理财的闲置资金余额波动较大 [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幅度45.52%,金融子公司东方嘉富人寿金融资产投资规模增加 [3] - 应收款项变动幅度64.54%,受结算周期影响,子公司信用期内应收款余额增加 [3]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变动幅度30.87%,东方嘉富人寿本期增加对上市股票的投资 [3]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变动幅度76.94%,一年内到期的应付债券及资产证券化融资余额增加 [4] - 长期应付款变动幅度666.53%,资产证券化融资余额增加 [6] 现金流量状况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34元,同比增47.14%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47.14%,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本期为净流入,上年同期为净流出 [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173.11%,东方嘉富人寿投资活动支付的现金同比大幅增加 [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412.04%,东方嘉富人寿本期发行资本补充债14亿元 [5] 业务运营与战略 - 营业收入变动幅度-40.19%,风险管理子公司浙江济海本期期现结合业务收入同比减少 [6] - 营业成本变动幅度-39.86%,随营业收入的减少而减少 [6] - 销售费用变动幅度46.6%,浙江济海业绩增长,职工薪酬增加 [6] - 管理费用变动幅度26.33%,本期金融子公司增加业务及管理费 [6] - 财务费用变动幅度16.61%,公司本级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同比减少 [6] - 公司构建"基金管控+直投"的全能型投资平台,实施"一母多子"战略,基金业务板块累计管理规模293.08亿元,存续管理规模223.45亿元,扶持培育省内外重点企业超120家 [5] - 公司完成对杭州联合银行3.2430%的股份的收购,与杭州联合银行在信托、保险、期货、基金等领域开展协同 [5] 历史业绩与回报 - 公司去年的ROIC为3.88%,净利率为11.97% [7] - 公司近10年来中位数ROIC为6.41%,2023年的ROIC为1.51% [7]
核心抵债资产价值缩水、子公司净利下滑,方正证券回复监管年报问询
第一财经· 2025-06-16 22:57
金融资产投资亏损 - 2024年金融资产投资账面价值达1136.64亿元,同比增长14.54%,但投资净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合计仅13.49亿元,同比下降13.91% [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分别确认损失6.49亿元和14.75亿元,主要因非上市股权估值下降及对冲现货风险的期货空头配置 [2][3] - 金融资产中9只产品违约或逾期兑付,初始成本4.75亿元,累计减值4.05亿元,期末账面价值0.70亿元 [3] 抵债资产价值缩水 - 投资性房地产期末账面价值11.88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5.75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5.9亿元,主要来自郑州裕达国贸大楼(损失4.93亿元)和北京金泉港影院(损失0.87亿元) [4][5] - 郑州裕达国贸大楼评估值8.75亿元,较2023年下降28.45%,因商业地产空置率提升及租金下跌 [5] - 北京金泉港影院估值降至2.54亿元,因租金下行(甲级写字楼租金全年降16%)及商圈待开发 [5] 股票质押业务风险 - 2022-2024年股票质押式回购余额均为逾期状态(2024年末8.86亿元),累计计提减值比例从55.14%升至74.37%,2024年新增减值1.6亿元 [6] - 债券质押式回购余额2024年末80.04亿元,未计提减值,因主要为短期现金管理且违约风险低 [6] 融出资金减值差异 - 2024年末融出资金余额420.21亿元,同比增长28.14%,减值准备4.51亿元(同比增43.52%) [7] - 境内减值计提增长74.44%(比例0.74%),因市场波动致个别客户强平后资不抵债;境外计提比例64.75%,因单一机构对手方1.39亿元逾期全额计提 [7] 商誉减值计提争议 - 商誉原值45.23亿元,减值准备1.83亿元,涉及方正承销保荐(2024年亏损6.07亿元)和方正中期期货(净利1.72亿元,同比降15.27%)未计提减值 [7][8] - 方正承销保荐亏损主因投资性房地产估值下调的非经常性影响;方正中期期货经营稳健,净利波动已反映在净资产中 [8] 业务表现分化 - 2025年一季度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12.31亿元,同比增52.38%;投行业务收入0.25亿元,同比降34.4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