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碳梁

搜索文档
光威复材(300699) - 2025年6月2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4 17:26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300699,证券简称光威复材,投资者关系活动编号【2025】第 004 号 [1]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6 月 21 日 13:00 - 15:30,地点在公司会议室 [1] - 参与单位有民生证券、远方基金、19 位个人投资者,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王颖超、证券事务代表孙慧敏 [1] 产品原材料与业务合作 - 碳梁业务用碳纤维材料有公司内部生产、进口和其他国产纤维 [1] - 与国内氢气瓶厂家合作,去年民用纤维业务超一半(约 1.2 亿)收入来自氢气瓶领域,参股中航工业旗下氢瓶企业威海子公司,预期今年投产 [1] 专利与标准 - 截至 2024 年,累计获专利 919 项,其中发明专利 58 项,实用新型专利 770 项,外观设计专利 76 项,国防专利 15 项 [2] - 主持起草《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碳纤维预浸料》两项国家标准及多项行业、团体标准 [2] 业务应用场景 - 船舶领域业务规模小,去年 6 月、11 月获船舶行业相关金牌供应商奖 [3] - 上周 6 亿多合同产品 C 与前期产品 A、B 应用场景类似,属航空应用 [4] 出口业务 - 出口业务主要是风电碳梁产品,去年实现 25%恢复性增长,收入占总收入 21%,预计今年继续恢复性增长 [5] 低空经济业务 - 拥有完整产品体系,具备为低空装备提供全产业链配套能力,已和多家下游客户沟通合作,业务依赖低空领域发展 [6] 利润情况与发展趋势 - 主要收入源于装备应用和一般民品业务,装备应用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相对稳定,民品业务受供需格局等影响,碳梁业务虽有恢复但未达前期状态,民用纤维内卷和内蒙古项目投产侵蚀经营成果 [7][8] - 装备业务随新产品量产和产品线丰富将稳定成长,碳梁业务继续恢复性增长,民用纤维业务将优化调整减小不利影响 [8] 航空领域业务 - 过去以装备应用为主,未来低空装备和大飞机等航空领域是发展重点,T300 级纤维、舱内结构用纤维增强树脂阻燃预浸料已列入商飞采购目录 [8] 卫星领域业务 - 为卫星总体单位配套提供高强高模纤维的碳纤维产品,随星链工程发展有较大空间 [8]
光威复材:大飞机自主可控持续加速,航空装备无人化拉动需求增长-20250605
天风证券· 2025-06-05 21: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国防军工/航空装备Ⅱ,6个月评级为买入(首次评级),当前价格30.92元,目标价格32.4 - 48.6元 [5][6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光威复材作为国内碳纤维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依托军民市场双轮驱动及核心技术优势,在高性能碳纤维、风电碳梁及低空经济领域深度布局,受益于国防装备升级、风电叶片大型化及低空经济政策红利,叠加新兴场景技术突破,有望强化盈利韧性并释放长期增长潜力,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8/10.73/12.75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60][6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高性能碳纤维龙头,军民融合齐头并进 - 国产碳纤维民营企业领头羊,全产业链布局筑牢技术根基:光威复材成立于1992年,以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生产为核心,业务覆盖上下游,是国内产品品种最全、系列化最完整的龙头企业之一,2017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主导制定行业标准,拥有多个国家和省级研发平台;股权架构控制权集中与人才激励并重,第一大股东光威集团持股37.25%,2022年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业务涵盖六大板块,掌握核心工艺,产品应用广泛 [13][15][18] - 多维布局待新一轮周期兴起,研发提效与结构优化共筑长期竞争力:2019 - 2024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波动上行,CAGR分别达7.38%和7.25%,当前业绩受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行影响,通过风电碳梁业务恢复和新兴场景突破缓解单一市场依赖;2024年三大核心业务贡献超九成营收,航空、航天、新能源领域贡献87.12%营收,新能源业务同比增长16.66%;2019 - 2024年期间费用率从18.75%降至13.24%,研发投入聚焦高端型号攻关等取得突破;毛利率稳定在45% - 49%区间,净利率维持在29% - 30.4%,碳纤维业务毛利率下滑但碳梁业务回暖支撑高毛利产品结构 [2][23][28] 多场景拓宽市场空间,产能升级构筑成长护城河 - 航空航天领域技术迭代催生高端材料需求,产能升级驱动业务持续增长:军机碳纤维占比从个位数增长到30% - 50%左右,国产新型号应用加速;复合材料与无人机性能匹配度高,装备无人化或带来航空碳纤维数倍级增长;国产大飞机产能提升与国产化加速,民用航空市场或打开国产高端航空碳纤维第二成长曲线;大飞机国际供应链不确定性增加,核心材料自主可控需求迫切;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用于航空发动机减重增效,冷端部件升级将提升对国产高端碳纤维需求;2024年T800级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4.64%,公司在航空领域收入占比70.77%,通过认证审核绑定供应链,内蒙古基地投产强化供应能力 [40][42][52] - 风电叶片大型化催生新能源材料升级机遇,公司依托碳纤维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布局打开增长空间:风电叶片大型化使碳纤维成为增强刚性的必然选择,2023 - 2025年中国风电叶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光威复材是全球风电巨头维斯塔斯的核心碳梁供应商,2024年能源新材料板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81%,通过产线改造和新品开发扭转下滑态势,依托全球化服务能力与协同降低单一客户依赖风险 [53][55] - 低空经济有望迈入万亿规模化新纪元,碳纤维龙头垂直整合领航产业链升级:低空经济政策松绑与法规完善,2023 - 2025年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碳纤维在低空飞行器轻量化设计中优势明显,在evtol中应用占比高;光威复材对预浸料车间数字化升级,材料应用于RX4E锐翔四座电动飞机,配合地方政府规划产业园,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望在万亿级低空经济市场占据先发优势 [56][58][59]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 基本假设:假设公司未来三年总营收同比增速19.20%/18.72%/18.00%,毛利率45.83%/45.32%/45.02%,预测2025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8.98/10.73/12.7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8元/股、1.29元/股、1.53元/股 [60] - 相对估值:采用PE法可比估值,选取吉林碳谷、中航高科、中简科技为可比公司,认为2025年公司PE 30 - 45x为合理估值区间,对应目标价格为32.4 - 48.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5]
光威复材(300699):大飞机自主可控持续加速,航空装备无人化拉动需求增长
天风证券· 2025-06-05 20: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国防军工/航空装备Ⅱ,6个月评级为买入(首次评级),目标价格为32.4 - 48.6元 [5][6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光威复材作为国内碳纤维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依托军民市场双轮驱动及核心技术优势,在高性能碳纤维、风电碳梁及低空经济领域深度布局,受益于国防装备升级、风电叶片大型化及低空经济政策红利,叠加新兴场景技术突破,有望强化盈利韧性并释放长期增长潜力,重新进入成长快车道 [2][6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高性能碳纤维龙头,军民融合齐头并进 - 光威复材成立于1992年,是国产碳纤维民营企业领头羊,实现全产业链布局,业务覆盖六大板块,掌握核心工艺,产品应用广泛,股权架构优化,为高端材料领域持续突破奠定制度基础 [13][15][18] - 2019 - 2024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波动上行,当前业绩受行业周期性影响,通过业务协同、结构优化、费用管控与研发提效,抗周期能力有望提升,中长期发展韧性及可持续增长动能有望强化 [2][23][31] - 2024年公司三大核心业务构成营收基本盘,航空、航天、新能源三大领域贡献主要营收,新能源业务成为核心增量,公司形成“核心业务稳底盘、增量赛道强驱动”的良性结构 [28] - 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保持较高水平,细分业务受行业波动及产品结构变化影响,高端装备产品及工艺升级驱动的碳梁业务回暖,支撑高毛利产品结构,构建盈利韧性 [35] 多场景拓宽市场空间,产能升级构筑成长护城河 - 军机碳纤维占比提升,国产新型碳纤维应用加速,无人机需求增长迅猛,无人装备或带来航空碳纤维数倍级增长,国产大飞机产能提升与国产化加速,民用航空市场或打开国产高端航空碳纤维第二成长曲线,大飞机国际供应链不确定性增加,核心材料自主可控需求迫切,航空发动机冷端部件轻量化升级将驱动国产高端碳纤维需求增长 [40][42][43] - 2024年公司T800级产品收入大幅增长,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公司在航空领域收入占比高,通过认证审核深度绑定商飞供应链,内蒙古基地投产强化供应能力,有望通过四大增长极提升产品附加值,巩固产业链地位 [52] - 风电叶片大型化提升材料性能要求,碳纤维成为增强刚性的必然选择,风电用碳纤维行业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光威复材是全球风电巨头核心供应商,能源新材料板块收入增长,工业量产经验与工艺迭代能力将释放业务增长潜力 [53][55] - 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在政策松绑与法规完善驱动下进入高速发展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碳纤维在低空飞行器轻量化设计中优势明显,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光威复材通过数字化升级和产业布局,在低空经济市场占据先发优势 [56][58][59]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 假设公司未来三年总营收同比增速19.20%/18.72%/18.00%,毛利率45.83%/45.32%/45.02%,预测2025 - 2027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98/10.73/12.7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8元/股、1.29元/股、1.53元/股 [60] - 采用PE法可比估值进行目标价预测,选取吉林碳谷、中航高科、中简科技为可比公司,认为2025年公司PE 30 - 45x为合理估值区间,对应目标价格为32.4 - 48.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