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lphaBot 2
icon
搜索文档
机器人ETF易方达、机器人ETF涨超3%,宇树宣布开源UnifoLM-WMA-0
格隆汇· 2025-09-16 14:03
机器人概念股市场表现 - A股机器人概念股午后拉升 江苏雷利和步科股份涨幅超过12% 双环传动涨停 机器人ETF鹏华涨幅超过4% 多只机器人相关ETF涨幅超过2.8%至3% [1] 行业技术突破 - 宇树科技开源UnifoLM-WMA-0世界模型-动作架构 专为通用机器人学习设计 核心是理解机器人与环境交互物理规律 [1] 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展 - 特斯拉Optimus V3完成最终设计 2026年启动百万台级量产 采用26执行器仿生臂和AI思维 重新定义灵巧手标准 [2] - 美的全球首个多场景智能体工厂落户湖北荆州 轮足式人形机器人Miro实现双臂5公斤抓取 日处理30亿条数据 2024年已节省300万人工小时 [2] - 智元机器人以3101万元中标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级平台采购项目 7月曾以7800万元拿下中移动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订单 [2] - 智平方与惠科股份旗下慧智物联签署三年战略协议 将在全球基地部署超1000台AlphaBot 2 覆盖仓储、装配、质检全工序 单案价值或达5亿元 [2] - 星源智与北京亦庄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 在消费、工业、服务三大领域落地五大场景 构建研发-场景-产业闭环 三年锁定5亿元具身智能大单 [2] 具身智能融资动态 - 乐享科技10个月内连续完成三轮融资 Pre-A轮获钟鼎资本加持 [3] - 自变量机器人获近10亿元A+轮融资 阿里云首次领投具身智能赛道 [3] - 星源智获2亿元天使轮融资 刷新具身大脑赛道早期估值纪录 [3] - 灵足时代连续获得PreA及Pre-A+轮数千万元融资 产能扩张与全球布局全面提速 [3] 产业机构观点 - 特斯拉董事会提出全新薪酬方案 潜在价值约1万亿美元 股权激励解锁要求累计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 自2025年9月3日起计算 [3] - 特斯拉新版本样机采用金色涂装 手部设计更接近人类形态 操作精细程度持续提升 [3] - 国内外产业端迎来密集催化 华为、字节、比亚迪、小米、广汽、蚂蚁等车企和科技厂商纷纷加码具身智能 [4] - 海外特斯拉、1X、Figure AI等加速商业化量产步伐 DeepSeek人工智能公司推动通用机器人大模型发展 [4] - 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场景成为国内外确定性较高的应用趋势 商业化落地可期 [4] 相关金融产品 - A50ETF(159601)跟踪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人民币指数 近五日涨跌2.51% 最新份额26.6亿份 减少3640.0万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1049.6万元 [6]
爆发前夜!订单正大规模落地
格隆汇· 2025-09-15 18:00
上周最后两个交易日,股价大涨近14%,特斯拉带飞机器人板块! 这股气势,今天也吹到大A。 今日机器人概念异动拉升,带动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上涨,年内涨幅37.17%,居同类第一。 机器人板块的强势表现,既有消息面的刺激,如特斯拉Optimus V3定型量产在即,又如近期国内机器人厂商陆续斩获大单,也有基本面的持续向好,还有股 市牛味浓烈,流动性预期向好等因素。 01 突破性进展 人形机器人板块的走强,首先源于核心消息面:技术突破与产业加速。 本月9号,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最近的All-In峰会上透露,其Optimus(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最新进展。他表示,正在设计的第三版Optimus(V3) 将重点解决手部灵活性、搭载更强大的AI大脑,并有望实现量产。 马斯克甚至将Optimus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产品",并认为三个优势是特斯拉持续领先的关键。 如灵巧手技术。 Optimus V3的手部设计是突破重点,旨在实现与人类基本相同的灵活性。其每只手非常复杂,每条手臂集成了26个执行器,通过"前臂集成驱动"等方案来提 升灵活性并缩小体积。这意味着机器人能完成更精细的任务,这是其走向实用化的关 ...
国家级创新领军专家带队,头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企再获数亿元融资!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9-06 08:03
融资情况 - 智平方完成A++轮融资 金额超1亿元 由深创投领投 华熙生物及某大型零售集团跟投 老股东敦鸿资产和国投创盈持续加码[2] - 2025年以来完成7轮数亿级融资 包括1月7日Pre-A轮数亿元融资 3月6日Pre-A+轮数亿元融资 以及Pre-A+++轮和A+轮融资[3] - 融资资金将用于核心大模型GOVLA和机器人AlphaBot迭代 自建产线扩容及全球市场拓展[2] 公司背景 - 公司于2023年4月在深圳注册成立 致力于研发通用智能具身终端 是全球最早提出物理世界AGI的企业[5] - 创始团队具备全栈AI系统能力 核心成员来自微软、小鹏、OPPO、Momenta等企业及清华、北大、中科院等知名学府[6][7] - 创始人郭彦东为国家级创新领军专家 曾任小鹏汽车首席科学家和OPPO首席科学家[10] 技术与产品 - 公司全栈自研VLA模型 2024年6月与北京大学合作推出RoboMamba模型并实现商业化[9] - 2025年4月发布全域全身具身智能大模型Alpha Brain和新一代仿生机器人AlphaBot 2[9] - Alpha Brain采用双系统架构 由空间交互基础模型、慢系统和快系统组成 实现全身协同控制和全场景任务覆盖[9] - 首次将DeepSeek技术融入VLA模型 提升推理能力和长程复杂任务理解[11] - AlphaBot 2为第三代轮式仿生机器人 搭载Alpha Brain 适配汽车制造、半导体制造、生物科技等多行业任务[12] 商业化进展 - 2025年签署约500台订单 已部署于汽车、半导体、生物制造及公共服务四大行业[14] - 与晶能微电子、华熙生物与东风柳汽达成战略合作[14] - 启动自有产线建设 目标2028年实现万台场景应用 2033年拓展至百万台规模[16] 行业地位与优势 - 国内最早提出端到端VLA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9] - 具备自动驾驶背景的创始团队和全栈自研技术路线 被资本市场青睐[17][19] - 采用"大脑"与本体同时布局的路线 在软硬件上全栈推进[17] 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赛道最强派系包括车企、车企产业链和自动驾驶领域行业专家[21] - 全球15家知名车企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其中国内11家[22] - 自动驾驶领域技术专家纷纷离职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创业 并快速获得大额融资[17]
这批人,正纷纷拿到融资
36氪· 2025-09-05 08:00
近期,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融资消息不断,凸显出行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以及资本对该领域的持续看好。 智平方完成由深创投领投的新一轮A系列融资,深创投单家投资超过亿元;与此同时,由智能驾驶芯片 上市公司地平线副总裁兼智能汽车事业部总裁张玉峰创办的创企——无界动力(北京)技术研发有限公 司,将于近期完成首轮融资。 这一系列动态,凸显出智能驾驶领域资深从业者跨界投身具身智能赛道后,企业快速获得资本青睐的行 业趋势。 创投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自动驾驶领域技术"大牛"纷纷离职后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创业,并在短时 间内完成大额融资,在2025年掀起具身智能赛道新一轮融资狂潮。这些创业者正将汽车行业积累的工程 化经验、数据迭代体系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成熟的产品思维和商业模式等注入具身智能领域,推动机器 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跃迁。 此外,具身智能赛道的火热,反映出技术融合与创新带来的巨大机遇。智能驾驶技术在感知、决策、控 制等方面的积累,与具身智能机器人所需的技术高度相关,使得这些跨界创业者能够快速在新领域找到 切入点。 半年完成7轮数亿级融资 由自动驾驶行业精英成立的具身智能领域初创公司快速获得资本青睐,短时间完成大额融资,已 ...
智平方完成新一轮A系列融资 深创投领投超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17:23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由深创投领投的新一轮A系列融资 深创投单家投资超1亿元 老股东敦鸿资产和国投创盈持续加码 华熙生物和某大型零售企业以产业资本身份参与[1] - 敦鸿资产曾连续投资宇树 并参与公司此前多轮融资[1] - 公司在半年内完成7轮亿元级融资 此前获得国中资本领投的Pre-A+++轮和普华资本领投的A+轮融资 引入达晨财智 基石资本 南山战新投等机构投资[1] 资金用途 - 本轮融资将用于GOVLA大模型及AlphaBot系列机器人的持续迭代 自建产线扩容与全球市场拓展[1]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23年4月 是国内知名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 全球最早提出并系统性研发物理世界AGI的企业[1] - 公司端到端具身大模型AI2R Brain在开源精度 泛化任务成功率及端侧运行速度等方面领先[1] - 公司创始人兼CEO郭彦东曾任小鹏汽车和OPPO的首席科学家与研发高管[1] 产品与技术 - 公司已推出三代机器人产品Alpha Bot Alpha Bot 1S和AlphaBot 2 均为轮式可升降人形机器人[2] - 最新一代AlphaBot 2全身具备34个自由度 无需训练即可完成多种任务 可快速掌握新任务并适应各种变化 适配汽车制造 半导体制造 公共服务 生物科技等多样化任务[2] - 公司于今年4月发布全球首个全域全身VLA大模型(GOVLA) 也是全球首个输出快慢系统融合的端到端大模型[2] - GOVLA大模型首次提出输出全身控制和移动轨迹 实现全身协同控制和全场景任务覆盖中的高效交互与自主行动 而常规VLA大模型只能输出机械臂动作[2] 商业化进展 - 公司在工业 生物科技 公共服务等多领域落地并实现大规模部署[2] - 公司坚持"智能驱动 商业闭环"策略 打造具备复利效应的成长路径[2]
保姆机器人来了!越来越“机”智,应用新空间打开
央视新闻· 2025-07-29 00:38
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今年5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5.5%达6.9万台 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13.8%达121.6万台 [2] - 保姆机器人功能覆盖护理辅助 健康监测 日常服务 社交陪伴四大类别 应用场景分为家庭型 机构型和社区型三类 [3] - 非人形机器人如扫地机器人 陪伴机器人已进入家庭 TCL展出的AiMe机器人可实现多模态自然交互 情感陪伴 智能控制家电等功能 [4][7] 主要企业及产品 - 北京银河通用Galbot G1能完成清洁打扫 有序整理 拿取快递等工作 已在北京近十家无人药店执行商品盘点 补货 取送等全流程 [7][14][16] - 优理奇Wanda2.0售价8.8万元起 具备下棋 烧烤 煎鸡蛋 调酒 洗碗等功能 已售出超百台 主要应用于商业场景 [9][11][21] - 智平方AlphaBot 2采用双臂轮式设计 可操控咖啡机 洗衣机等家电 具备空间感知和长程任务规划能力 [9] - 星尘智能Astribot S1在养老院辅助推轮椅 递茶送水 陪老人打太极等 河北工业大学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可双臂抱起成年人 [12][13] 应用场景探索 - 养老护理场景成为重点突破方向 机器人可辅助照护人员提升效率 形成人机协同模式 [11][12][22] - 零售领域应用加速 银河通用计划年底在北上深开设100家无人药店 实现24小时自动化运营 [14][16][17] - 企业采取渐进式落地策略 优先布局社区养老院 零售场所等中间场景 [11] 技术挑战与发展瓶颈 - 家庭场景复杂性高 需海量数据训练通用能力 当前产品多为专用型 综合服务能力待突破 [19] - 价格门槛较高 人形机器人售价普遍超万元 Wanda2.0基础版达8.8万元 [19][21] - 稳定性与安全性需提升 包括故障率控制 轻量化设计 数据隐私保护等 [22] 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 - 工信部提出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 2027年成为重要经济增长引擎 [23] - 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21-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71% 中国电子学会预计2030年我国市场规模达8700亿元 [23]
快讯|卧安机器人冲刺港股,智平方AlphaBot 2进驻东风柳汽工厂“实习”,“阿O充电”移动机器人2025年将在京千台上岗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0 16:41
卧安机器人上市申请 - 公司2015年成立于深圳 由"大疆教父"李泽湘孵化 致力于构建智能家用机器人生态系统 [1] - 产品矩阵覆盖7种品类 开发42款AI具身家用机器人 应用于智能操控 家务劳动 养老护理等场景 [1] 智平方AlphaBot 2与东风柳汽合作 - AlphaBot 2搭载全域全身VLA大模型 进驻东风柳汽工厂执行智能化作业 国产具身大模型首次获汽车制造全场景验证 [4] - 合作将提供海量真实数据反哺模型迭代 加速性能提升与泛化能力进化 [4] - 智平方成立仅两年 此次合作标志VLA技术场景化应用取得进展 [4] 触觉机器人手技术突破 - 科研团队开发F-TAC Hand 国际首个同时具备全手高分辨率触觉感知和完整运动能力的机器人手系统 [7] - 实现机器人手掌表面70%区域触觉覆盖 可像人类一样精确操作和适应性抓取 [7] 阿尔瑞特成立 - 阿尔特联合云视科技 上海乙蜂投资成立阿尔瑞特 进军机器人赛道 [10] - 将搭建一体化设计研发平台 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已启动多个项目研发 [10] - 建设NVIDIA Isaac技术加持的仿真训练平台 将汽车技术赋能机器人产业 [10] - 北京经开区已集聚300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 [10] 阿O充电机器人应用规划 - 充电机器人可解决停车场充电桩少 车位被占问题 实现"桩找车" [13] - 最高时速5公里 15分钟快充可续航150公里 具备L4级自动驾驶功能 [13] - 目前30台已落地 2025年计划在北京150个停车场投用1000台 [13] 机器人行业企业名录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 埃夫特机器人 非夕科技等12家 [18]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 晶品特装 九号机器人等7家 [18]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 天智航 思哲睿智能医疗等12家 [18]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 宇树 云深处等20家 [18]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 银河通用 千寻智能等17家 [18]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 因时机器人 坤维科技等22家 [20]
顶级专家带队,这家创企宣布万台人形机器人量产计划!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5-15 14:35
核心观点 - 智平方发布全栈自研全域全身具身智能大模型Alpha Brain和新一代仿生机器人AlphaBot 2,具备从桌面到开放环境、从单臂到全身、从简单到长程任务的能力 [1][3] - Alpha Brain采用GOVLA架构,整合空间交互基础模型、慢系统(System2)和快系统(System1),实现复杂逻辑推理与实时动作控制 [5] - 公司首次将DeepSeek技术融入VLA大模型,提升长程复杂任务理解能力,并与优必选科技等企业共同推动双系统架构VLA模型成为行业主流 [5][8] - AlphaBot 2搭载Alpha Brain,具备34+全身自由度、0-240cm垂直工作范围和6h+续航能力,适配汽车制造、半导体等多场景任务 [7][8] 技术架构 - GOVLA大模型由空间交互基础模型、慢系统(System2)和快系统(System1)组成,慢系统负责复杂逻辑与任务拆解,快系统控制实时动作 [5] - 双系统架构技术路径将VLA拆分为VLM和动作执行模型,解决传统VLA数据采集难和长期规划问题,提升复杂场景适应性 [13] - 智平方是国内最早研发端到端VLA模型的企业,其RoboMamba模型在未见任务泛化能力上超越Google RT系列模型 [14] 商业化进展 - 公司已签约多家车企和高端制造企业,2024年实现数千万收入,并提供AI2R Brain MaaS订阅服务,计划按"智能操作工时"收费 [20] - 与吉利科技晶能微电子合作研发半导体制造机器人,与华熙生物开发生物科技领域智能解决方案 [24] - 目标2028年实现万台应用,2030年达成百亿级营收,2033年拓展至百万台规模 [20] 融资与行业动态 - 2025年完成Pre-A+轮数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敦鸿资产、云启资本等,此前Pre-A轮由达晨财智领投 [25] - 具身智能赛道吸引车企和自动驾驶领域人才创业,它石智航等公司完成亿级融资,行业进入融资热潮 [22][23] - 行业共识认为全栈自研是核心竞争力,智平方等具备AI+本体能力的企业更受资本青睐 [26][27] 创始团队背景 - 创始人郭彦东为国家级创新领军专家,曾任小鹏汽车首席科学家和OPPO首席科学家,具备AI与硬件复合背景 [17] - 副总裁邱巍拥有清华大学和德国高校背景,曾在西门子工作13年,后加入驭势科技任高管 [17] - 核心团队来自微软、小鹏、OPPO及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覆盖AI、机器人、智能终端领域 [18]
中国机器人“顶流”齐聚深圳,开启多场景应用落地时代
南方都市报· 2025-04-25 17:28
深圳机器人产业概况 - 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达2012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较2023年增长12.58% [3] - 2024年深圳机器人企业总量达74032家,全年新增企业14534家,同比增长39.64% [6] - 深圳提出到2027年培育估值超百亿元企业10家以上、营收超十亿元企业20家以上,带动关联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1] 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 - 具身智能指通过物理实体与环境交互实现智能增长的系统,AI与机器人融合构成其核心模式 [2] - 深圳已积累华为盘古、腾讯混元等AI大模型支撑,多模态感知、高精度运动控制等领域涌现领先企业 [2] - 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关键核心零部件、AI芯片、灵巧操作等技术突破,形成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 [1] 技术创新与专利成果 - 2024年深圳机器人专利申请量20531件,同比增长35.56%,专利授权7575件,同比增长36.14% [7] - 专利申请量前20名中深圳企业占16席,腾讯、华为、大疆等头部企业加速布局机器人领域 [3] - 2024年融资事件72起,占全国24.91%,种子轮和天使轮占比31.94%,聚焦具身智能等硬核赛道 [7] 产品与应用场景 - 帕西尼多维触觉灵巧手DexH 13配备1140个触觉传感单元,实现高精度操作 [4] - 优必选"天工行者"售价低于30万元,获超100台意向订单,设立1000万元共研基金 [4][5] - 智平方AlphaBot 2搭载GOVLA具身大模型,可完成烹饪等全流程任务 [5] 产业链与生态布局 - 深圳形成涵盖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产业体系 [6] - 工业机器人领域自动化控制器等环节优势突出,非工业机器人覆盖教育、医疗等多场景 [6] - 硬件制造与软件创新并进,形成"硬强软不弱"格局,机器人成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7]
智平方机器人“上新” 年内将自建产线
搜狐财经· 2025-04-21 16:28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智平方发布新一代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 2并宣布"AGI终端"战略 [2] - 公司计划2028年实现年产规模达万台 2033年实现百万台交付 [2] - 创始人提出机器人将成为下一代智能终端 推动智能生产力深入千行百业 [2] 技术能力与硬件配置 - AlphaBot 2基于全栈自研GOVLA大模型驱动 具备360度环境感知、任务拆解和全身协同控制能力 [3] - 机器人硬件升级至34个以上自由度 700mm单臂臂展 可胜任工业到家庭服务任务 [3] - 具身大模型支持端侧本地运行 保障数据隐私并提升响应效率 [3] 商业化进展与合作伙伴 - 公司已与华熙生物、晶能微电子达成合作 落地生物科技与半导体制造场景 [3] - 计划2024年下半年将产品部署至机场和社区等公共服务领域 [3] - 首代机器人AlphaBot已在部分工业园区完成试点应用 [3] 行业发展趋势 - 多模态大模型突破推动通用人形机器人加速走向实际应用 [4] - 特斯拉Optimus完成第二代迭代 Figure获OpenAI与微软投资 国内星动纪元等探索轻量化路径 [5] - 高盛预计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达140万台 市场规模380亿美元 [5] - 多家机构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达万亿级规模 [5] 行业挑战与公司定位 - 行业面临量产能力、整机成本、芯片适配与电池续航等技术工程化挑战 [5] - 智平方定位为机器人主机厂 目标像比亚迪之于新能源汽车般普及智能机器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