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VLA大模型

搜索文档
智平方亮相WAIC 2025:爱宝多场景多任务演示秀出中国具身智能硬实力
IPO早知道· 2025-07-27 18:59
公司技术展示 - 智平方在WAIC 2025上展示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爱宝)系列,通过打冰淇淋/咖啡/饮料、2X2码垛、打架子鼓等演示展现多场景、多任务能力 [4] - AlphaBot的核心技术为自主研发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Alpha Brain,其GOVLA技术通过统一模型架构实现多模态信息整合和"端到端闭环控制" [4] - GOVLA大模型突破传统机器人固定工位局限,具备全域行动、全身协同能力,并解决复杂推理与快速行动难以兼得的难题 [4] 技术研发背景 - 智平方是中国最早研发端到端VLA技术的企业,2024年与北大联合发布RoboMamba模型,泛化能力超越Google RT系列模型 [6] - 2025年联合头部高校发布FiS-VLA模型,进一步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响应速度和泛化能力 [6] 产业应用案例 - 在汽车制造领域,与东风柳汽合作将AlphaBot应用于上下料、物流转运、贴标签等环节,完成国产具身大模型首次汽车制造全场景验证 [9] - 在生物科技领域,与华熙生物合作部署无菌车间的物料转运、智能拆包和视觉检验,替代人工降低交叉污染风险 [10] -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进入吉利科技旗下晶能微电子生产基地执行上下料、产线间物料转运任务,并计划推动大规模应用 [10] 业务拓展规划 - 2025年第三季度AlphaBot将进入国内一线城市机场,展示开放复杂环境下的自主行动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11] - 公司强调务实精神,通过真实应用场景打磨机器人性能与可靠性,推动通用智能机器人成为新质生产力 [11] 行业愿景 - 智平方CEO郭彦东提出通用智能机器人将像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一样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智能终端 [12]
智平方郭彦东:人形机器人要走向通用应该从多个场景同时起步
上海证券报· 2025-07-27 18:31
公司概况 - 智平方成立于2023年4月 创始人兼CEO郭彦东博士曾担任小鹏汽车和OPPO首席科学家与研发高管 主导的智能系统应用于数十万台智能汽车 数亿台消费电子终端 机器人及微软MaaS [3] - 公司携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爱宝)参展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展示其在生活 工业 娱乐三大场景的技术能力 包括空间感知 长程柔性 全域全身 快速学习等 [1] 商业化进展 - 机器人自2024年开始在工厂实训 已覆盖汽车制造 半导体 生物科技 公共服务四大核心场景 与各领域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 [4] - 2025年预计年订单500台 2028年预计出货量达万台 首个工厂将于2025年9月落成 [4][7] - 第三季度爱宝将进入国内一线城市机场 展示开放复杂环境下的自主行动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4] 技术路径与战略 - 采用"反共识"策略 同时切入多场景而非专注单一场景 通过数据多样性提升具身大模型训练效果 [4][5] - 商业模式强调持续数据反哺 已交付机器人在场景中持续工作 数据用于优化算法模型并驱动硬件迭代 [5] - 通用智能机器人定位为与现有自动化设备互补 解决工厂劳动力不足问题 中国自动化设备使用量占全球50%以上但仍有大量一线工人 [6] 行业应用案例 - 汽车制造领域:搭载GOVLA大模型的爱宝进驻东风柳汽工厂 执行上下料 物流转运 贴标签等任务 [4] - 生物科技领域:与华熙生物合作部署无菌车间物料转运 智能拆包 视觉检验 替代高风险区域人工劳动 [4] - 半导体制造:进入吉利科技旗下晶能微电子生产基地 执行上下料 产线间物料转运 [4]
深圳机器人将进汽车厂“打工”
广州日报· 2025-06-10 03:08
战略合作签约 - 东风柳汽与智平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探索具身大模型在汽车制造全方位场景的首次深度应用 [1] - 合作将加大机器人进厂作业规模和场景 覆盖质量检测、装配作业、物流转运、工厂运维等关键制造环节 [1] - 搭载GOVLA大模型的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 2将进驻东风柳汽工厂 执行上下料、拖拽料车、贴标签等智能化作业 [1] 技术突破 - 智平方发布全球首个自主研发的GOVLA大模型 具备从桌面到开放环境的适应能力、从单臂到全身协同的操作能力 [2] - GOVLA大模型克服传统机器人场景泛化能力弱、交互智能化水平低的痛点 实现"在任意场景、操作任意物体、完成多样任务"的突破性能力 [2] - AlphaBot 2拥有接近人类级的自由作业和快速学习能力 在东风柳汽工厂展现出全流程作业能力 [3] 应用场景 - 在上下料场景中 AlphaBot 2能精准完成搬箱、姿态调整到定位放置的全流程作业 显著提升搬运效率和操作灵活性 [3] - 在拖拽料车场景中 机器人可实时分析产线运行状态 自主规划最优路径并安全介入 实现空料车的精准拖拽 [3] - 在车门质检与贴保护布环节 GOVLA大模型协调视觉、决策与动作系统 自主执行多步骤复杂任务 [3] 数据闭环与迭代 - 东风柳汽提供的全方位场景支持构建起驱动技术持续进化的"数据闭环"飞轮 [3] - 工厂作业产生的海量高价值真实场景操作数据精准反哺GOVLA大模型迭代 助其更精准理解工业环境复杂性 [3] - 基于真实数据学习优化 加速AlphaBot 2在工业环境中性能与泛化能力进化 [3] 协同研发 - 双方将在移动运输机器人、车载机器人等领域展开协同创新 [4] - 将深化在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制造方面的合作 共同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链发展 [4] - 智平方核心团队汇聚AI、机器人和规模量产领域顶尖专家 自主研发全球首个全域全身具身大模型Alpha Brain [4][5] 合作意义 - 东风柳汽开放核心生产场景 旨在让先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深度结合、快速迭代 全面提升智能制造能力 [5] - 合作标志着智平方在VLA技术场景化应用上再次取得领先 将加速机器人在更多场景的应用突破 [5]
深圳上新“机器人管家”!智平方发布新一代通用智能机器人
深圳商报· 2025-05-23 15:42
战略升级 - 公司发布新一代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 2并全面升级"AGI终端"战略,涵盖核心具身大模型技术升级、产品迭代、自有产线建设及商业化目标 [1] - 公司自有产线建设正式启动,计划2028年实现万台场景应用,2030年为南山区产值贡献一个百分点 [1][8] - 公司提出阶段性商业化目标:2033年拓展至百万台规模,覆盖工业、物流、家庭服务等多元化场景 [8] 技术突破 - 公司升级具身大模型品牌为Alpha Brain,搭载全栈自研的全域全身VLA大模型(GOVLA),实现从桌面到开放环境、单臂到全身协同、简单任务到长程推理的能力 [2] - GOVLA大模型由空间交互基础模型、慢系统和快系统组成,首次提出输出全身控制和移动轨迹,相比常规VLA大模型只能输出机械臂动作 [4] - Alpha Brain在泛化任务成功率及端侧运行速度等方面全球领先,是国产自主可控的具身大模型 [2] 产品特性 - AlphaBot 2是全球首款搭载具身大模型Alpha Brain的通用智能机器人,通过视觉、语言与动作的端到端协同突破传统机器人单任务训练的局限 [1] - 产品具备360°X360°全空间探测感知,全身自由度34+,垂直工作范围0~240cm,单臂臂展700mm,连续工作6h+ [5] - 机器人无需训练即可完成多种任务,能快速掌握新任务,稳定适应各种变化 [5] 应用场景 - 公司与华熙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将在生物科技领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作业,包括物料协同转运、智能拆包消毒等高危场景 [6] - 机器人已进入汽车制造场景并拿下国际头部车企订单,与晶能微电子合作在半导体生产基地应用 [6] - 计划2024年Q3在一线城市机场上线服务,Q4在国内示范小区落地应用 [6] 市场前景 - 高盛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到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美元,出货量140万台 [8] - 公司作为通用智能机器人主机厂代表,正积极布局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8]
郭彦东“详解”具身智能:将AGI的能力真正赋予物理世界的机器人
经济观察报· 2025-05-15 21:57
核心观点 - 智平方创始人郭彦东预测通用机器人的"iPhone时刻"将在5至7年后到来,并设定了2033年百万台产能目标 [1][3] - 公司坚持"软硬一体垂直整合"战略,以自研Alpha Brain为核心驱动AGI终端,从高端工业场景切入商业化 [2][3][6] - 通用智能机器人发展面临三大挑战:技术通用性与鲁棒性、成本与价值平衡、应用场景深度挖掘与标准化 [7][8] 技术战略 - 自研GOVLA大模型是全球首款全域全身VLA模型,具备全局环境理解与全身协同控制能力 [13][14] - 技术架构100%全栈自研,结合空间交互基础模型与双系统协同(System1快速响应、System2复杂推理) [14][17] - 采用"搜索引擎级"多源数据训练(互联网公开数据+仿真数据+真实交互数据),注重训练效率与端侧部署优化 [18][22] 商业化路径 - 首选汽车制造、半导体、生物科技等高端工业场景,因痛点清晰、付费能力强且能验证技术可靠性 [25][26] - 2024年已实现数千万元回款,案例包括晶能微电子晶圆搬运、华熙生物无菌生产等工业场景 [27][29] - 计划2024Q3进入机场服务场景,Q4落地示范小区,构建"技术-场景-数据"闭环 [28] 产能与供应链 - 目标2028年实现万台级应用,2033年达百万台规模,覆盖工业/物流/家庭服务多元场景 [34] - 自建产线控制质量与成本,转化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逐步提升核心部件自研比例 [34][35] - 采用"南北协同"人才策略:北京AI算法研发+深圳硬件产业化,强调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36][37] 行业洞察 - 中国具身智能产业优势:完善供应链、丰富应用场景、活跃产业生态,硬件迭代速度全球领先 [36][37] - 成本下降关键:借鉴新能源车供应链,预计5-7年内机器人硬件成本降至经济型汽车价位 [32][35] - "iPhone时刻"前提:技术通用性突破、硬件成本大幅下降、"杀手级应用"出现 [31][32]
郭彦东“详解”具身智能:将AGI的能力真正赋予物理世界的机器人
经济观察网· 2025-05-15 20:47
公司战略与愿景 - 智平方提出到2033年实现百万台通用智能机器人部署目标,覆盖工业、物流、家庭服务等多元化场景 [2] - 公司定位为"AGI终端"定义者,通过自研Alpha Brain大模型驱动AlphaBot系列机器人,目标将通用人工智能从数字世界拓展至物理世界 [3][5] - 创始人郭彦东预测通用机器人的"iPhone时刻"将在5-7年后到来,基于技术成熟度、成本下降曲线及市场需求演变的综合判断 [28][29] 核心技术优势 - 公司推出全球首款全域全身VLA(视觉-语言-行动)模型GOVLA,突破传统VLA模型局限,实现机器人全局环境理解与全身协同控制 [13][14] - GOVLA模型通过空间交互基础模型与"快慢系统"协同架构,支持复杂任务的全链条执行能力,例如自主完成"做早餐"等开放场景任务 [14] - 技术路线强调100%全栈自研,核心框架包括空间智能构建、多模态融合及运动控制模块,同时选择性引入第三方技术强化推理能力 [15] 商业化路径 - 优先切入汽车制造、半导体、生物科技等高端工业场景,因需求明确(如招工难、洁净环境要求)、付费能力强且能验证技术可靠性 [24][25] - 2024年已实现数千万元人民币商业化回款,案例包括为晶能微电子提供晶圆搬运机器人、与华熙生物合作无菌生产环节自动化 [25][26][27] - 计划2024年Q3-Q4将服务场景扩展至机场旅客服务与示范小区家庭服务,构建"技术-场景-数据"闭环 [26] 研发与生产模式 - 坚持"软硬一体垂直整合"战略,自建产线以控制产品性能与成本,类比自动驾驶系统强调AI模型与硬件本体的深度耦合 [9][10] - 大模型研发采用"搜索引擎级"多源数据(互联网公开数据、仿真数据、真实交互数据),结合高效训练技术提升投入产出比 [17][18] - 通过开源RoboMamba模型验证技术实力,吸引生态伙伴并加速迭代,同时避免陷入纯技术竞赛,注重实用性及端侧部署效率 [19][22]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当前面临三大技术难点:跨场景泛化能力、成本与价值平衡、非标场景标准化,需突破多模态感知与自主决策的融合瓶颈 [7][8] - 中国具身智能产业优势包括完备供应链、丰富应用场景及政策支持,但需警惕高端芯片、传感器等领域的"卡脖子"风险 [34][35] - 公司通过"南北协同"人才布局(北京AI团队+深圳硬件团队)与核心部件自研,应对产能与供应链挑战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