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OVLA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RimeData周报08.30-09.05】人形机器人关键窗口期已至!年内融资已超100亿元
Wind万得· 2025-09-07 06:28
投融概况 - 本周融资事件142起 较上周增加5起 融资金额158.92亿元 较上周增加117.07亿元[4] - 亿元及以上融资事件17起 较上周减少2起 公开退出案例23个 较上周减少5个[4] - 170家机构参与一级市场投资 与上周持平 其中17起事件未公布准确金额 涉及至少6.11亿元 占总额3.84%[4] - 已披露金额事件59起 较上周减少15起 金额区间分布与上周无明显变化[5] - 10亿及以上融资事件2起 上周无此区间事件[5] 重点融资事件 - 智平方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由深创投领投 资金用于GOVLA大模型及AlphaBot机器人迭代[7] - 同创普润完成超10亿元A轮融资 由中建材基金领投 专注靶材关键原材料高纯金属材料生产[8] - 曦智科技完成超15亿元C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中国国新基金等 资金用于光电混合算力规模化落地[8] - 瑞龙外科完成6700万美元D轮融资 由强生创新投资领投 专注软组织手术机器人平台[9] 行业分布 - 融资事件涉及14个行业 前五行业为电子、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消费品与服务 合计106起 占总数74.65%[12] - 电子行业融资28起 较上周增加10起 集中在半导体、电子元器件[12] - 信息技术行业融资28起 较上周减少7起 集中在AI大模型、AI Agent、应用软件[12] - 装备制造行业融资26起 集中在机器人赛道[12] - 按融资金额统计 前五行业为交通运输、电子、医药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 合计153.59亿元 占总额96.65%[13] - 交通运输行业金额居首 受普洛斯15亿美元A+轮融资影响[13] - 电子行业金额第二 受曦智科技超15亿元C轮、同创普润超10亿元A轮融资影响[13] - 医药健康行业金额第三 亿元及以上融资事件共5起[13] 机器人领域动态 - 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 预计80%价值来自Optimus机器人 2026年目标产量5万台[14] - 星尘智能与仙工智能达成人形机器人千台级订单合作[14] - 优必选签署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 刷新全球单笔合同纪录[14] - 宇树科技预计10-12月提交上市申请 2025年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超100亿元[14] 地域分布 - 融资事件数量前五地区为江苏省、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北京市 合计112起 占总数78.87%[18] - 融资金额前五地区为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四川省、江苏省 合计152.42亿元 占总额95.91%[18] 融资轮次 - 天使轮和A轮最活跃 合计105起 较上周增加2起[22] - 早期融资(A轮及以前)事件数占比76.06% 较上周减少1个百分点[22] - A轮融资金额占比近8成 受普洛斯15亿美元A+轮融资影响[22] 投资机构 - 170家机构参与投资 合计出手194次[24] - 深创投出手4次 中芯聚源出手3次 钟鼎资本、弘晖基金等机构出手2次[24] 退出情况 - 公开退出案例23个 较上周减少5个 涉及11个行业[29] - 退出案例数量前三行业为信息技术、电力设备与新能源、社会服务 合计11个 占总数47.83%[29] - 股权转让10个 较上周减少5个 并购6个 较上周增加2个 新三板挂牌5个 较上周减少1个 IPO项目2个 较上周减少1个[30] IPO事件 - 奥克斯电气在港交所上市 发行2.38亿股 募集41.5亿港元 按2024年销量计算以7.1%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31] - 华新精科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发行4373.75万股 净额约7.27亿元 专注精密冲压铁芯及配套模具研发生产[32]
这批人,正纷纷拿到融资
36氪· 2025-09-05 08:00
近期,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融资消息不断,凸显出行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以及资本对该领域的持续看好。 智平方完成由深创投领投的新一轮A系列融资,深创投单家投资超过亿元;与此同时,由智能驾驶芯片 上市公司地平线副总裁兼智能汽车事业部总裁张玉峰创办的创企——无界动力(北京)技术研发有限公 司,将于近期完成首轮融资。 这一系列动态,凸显出智能驾驶领域资深从业者跨界投身具身智能赛道后,企业快速获得资本青睐的行 业趋势。 创投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自动驾驶领域技术"大牛"纷纷离职后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创业,并在短时 间内完成大额融资,在2025年掀起具身智能赛道新一轮融资狂潮。这些创业者正将汽车行业积累的工程 化经验、数据迭代体系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成熟的产品思维和商业模式等注入具身智能领域,推动机器 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跃迁。 此外,具身智能赛道的火热,反映出技术融合与创新带来的巨大机遇。智能驾驶技术在感知、决策、控 制等方面的积累,与具身智能机器人所需的技术高度相关,使得这些跨界创业者能够快速在新领域找到 切入点。 半年完成7轮数亿级融资 由自动驾驶行业精英成立的具身智能领域初创公司快速获得资本青睐,短时间完成大额融资,已 ...
美团发布并开源“龙猫”大模型;IDC:XREAL连续四年居消费级AR眼镜销量冠军|未来商业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06:05
美团大模型发布 - 美团发布并开源采用混合专家模型架构的大模型LongCat-Flash-Chat 总参数560B 激活参数18.6B至31.3B 平均27B [1] - 该模型在仅激活少量参数前提下实现智能体任务突出表现 推理速度超过100TPS [1] - 布局大模型可助力美团优化配送和推荐等业务环节 提升用户与商家体验 增强平台竞争力 [1] AR设备市场竞争格局 - XREAL连续四年居消费级AR眼镜销量冠军 二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113.7% [2] - 公司在AR+VR整体市场中位列全球第二 仅次于Meta 累计出货量突破70万台 [2] - XREAL通过全球化多点布局和与谷歌深度合作 有望借助安卓生态巩固领先地位 [2] 具身智能企业融资动态 - 智平方完成由深创投领投的A系列融资 深创投单家投资超亿元 [3] - 融资资金将用于GOVLA大模型及AlphaBot系列机器人迭代 产线扩容与全球市场拓展 [3] - 公司获得老股东敦鸿资产 国投持续加码 并吸引华熙生物和大型零售企业作为产业资本参与 [3]
智平方又获亿元融资!半年已完成7轮,头部机构云集
证券时报· 2025-09-01 23:38
融资情况 - 智平方完成由深创投领投的A系列融资 深创投单家投资超过1亿元[1] - 老股东敦鸿资产和国投持续加码 华熙生物和一家大型零售企业以产业资本身份参与[1] - 公司半年内完成7轮数亿级融资 此前获得国中资本领投的Pre-A+++轮和普华资本领投的A+轮融资[2] - 引入达晨财智 基石资本 南山战新投等机构投资[2] 技术优势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全栈自研能力的具身智能企业[3] - 在国产自主具身大模型和通用智能机器人方向具有技术壁垒和领先优势[3] - 自主研发具身大模型Alpha Brain使用英伟达GPU进行模型训练和算法开发[8] - 利用英伟达Isaac Sim仿真平台在虚拟环境中复现真实场景 加速模型测试验证[8] 商业化进展 - 采用从半结构化场景走向非结构化场景的商业化布局思路[4] - 已在汽车制造 半导体 生物科技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展开落地[4] - 通用智能机器人爱宝进入多个真实场景:在车企工厂承担上下料等任务 在华熙生物无菌车间执行智能转运和视觉质检 在晶能微电子半导体生产线负责物料分拣搬运[7] - 爱宝将在第三季度于一线城市机场上线挑战公共空间任务[7] - 公司自有工厂9月正式投产 实现自主研发加自主制造加自主交付的闭环[7] 合作伙伴关系 - 作为英伟达在中国最重视的生态及行业合作伙伴之一[8] - 在链博会上受邀亮相英伟达核心展区展示通用智能机器人爱宝的核心能力[7] 团队背景 - 创始人兼CEO郭彦东曾任小鹏汽车和OPPO首席科学家与研发高管[1] - 主导的智能系统在数十万台智能汽车 数亿台消费电子终端 机器人和微软MaaS上投入使用[1] - 团队具备扎实学术背景与产业经验 在具身智能赛道保持前瞻性思考与落地执行的平衡[3] 组织建设 - 深创投集团推动智平方成立党支部 这是深创投8年来推动设立的第100家已投企业党组织[1] - 也是深创投的第一家机器人行业公司党组织[1]
智平方又获亿元融资!半年已完成7轮,头部机构云集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20:35
融资情况 - 深创投领投A系列融资并单家投资超过1亿元人民币 [1] - 老股东敦鸿资产和国投持续加码 同时吸引华熙生物和一家大型零售企业作为产业资本参与 [1] - 公司半年内完成7轮数亿级融资 此前获得国中资本领投Pre-A+++轮和普华资本领投A+轮融资 引入达晨财智 基石资本 南山战新投等机构 [2] 技术优势 - 国内少数具备全栈自研能力的具身智能企业 在国产自主具身大模型和通用智能机器人方向具有技术壁垒和领先优势 [3] - 自主研发具身大模型Alpha Brain使用英伟达GPU进行模型训练和算法开发 [5] - 利用英伟达Isaac Sim仿真平台在虚拟环境中复现真实场景 加速模型测试验证与样本生成 [5] 产品与商业化 - 融资资金将用于GOVLA大模型及AlphaBot系列机器人迭代 自建产线扩容与全球市场拓展 [1] - 通用智能机器人"爱宝"已进入汽车制造 半导体 生物科技等多个真实场景 包括头部车企工厂 华熙生物无菌车间 晶能微电子生产线 [4] - 坚持从"半结构化场景"向"非结构化场景"的商业化布局思路 已在公共服务等领域形成行业应用标杆 [3] - 自有工厂将于9月正式投产 实现"自主研发+自主制造+自主交付"闭环 [4] 合作伙伴关系 - 作为英伟达在中国最重要的生态及行业合作伙伴之一 获得其底层算力支持 [5] - 在链博会上受邀亮相英伟达核心展区 展示通用智能机器人的空间感知 快速学习和任务规划执行能力 [4] 团队背景 - 创始人兼CEO郭彦东曾任小鹏汽车和OPPO首席科学家与研发高管 主导的智能系统在数十万台智能汽车 数亿台消费电子终端投入使用 [1] - 团队具备扎实学术背景与产业经验 在具身智能赛道保持前瞻性思考与落地执行的平衡 [3]
智平方完成新一轮A系列融资 深创投领投超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17:23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由深创投领投的新一轮A系列融资 深创投单家投资超1亿元 老股东敦鸿资产和国投创盈持续加码 华熙生物和某大型零售企业以产业资本身份参与[1] - 敦鸿资产曾连续投资宇树 并参与公司此前多轮融资[1] - 公司在半年内完成7轮亿元级融资 此前获得国中资本领投的Pre-A+++轮和普华资本领投的A+轮融资 引入达晨财智 基石资本 南山战新投等机构投资[1] 资金用途 - 本轮融资将用于GOVLA大模型及AlphaBot系列机器人的持续迭代 自建产线扩容与全球市场拓展[1]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23年4月 是国内知名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 全球最早提出并系统性研发物理世界AGI的企业[1] - 公司端到端具身大模型AI2R Brain在开源精度 泛化任务成功率及端侧运行速度等方面领先[1] - 公司创始人兼CEO郭彦东曾任小鹏汽车和OPPO的首席科学家与研发高管[1] 产品与技术 - 公司已推出三代机器人产品Alpha Bot Alpha Bot 1S和AlphaBot 2 均为轮式可升降人形机器人[2] - 最新一代AlphaBot 2全身具备34个自由度 无需训练即可完成多种任务 可快速掌握新任务并适应各种变化 适配汽车制造 半导体制造 公共服务 生物科技等多样化任务[2] - 公司于今年4月发布全球首个全域全身VLA大模型(GOVLA) 也是全球首个输出快慢系统融合的端到端大模型[2] - GOVLA大模型首次提出输出全身控制和移动轨迹 实现全身协同控制和全场景任务覆盖中的高效交互与自主行动 而常规VLA大模型只能输出机械臂动作[2] 商业化进展 - 公司在工业 生物科技 公共服务等多领域落地并实现大规模部署[2] - 公司坚持"智能驱动 商业闭环"策略 打造具备复利效应的成长路径[2]
具身智能公司智平方完成新一轮融资,深创投过亿元领投、华熙生物等参投
钛媒体APP· 2025-09-01 12:21
融资情况 - 智平方近期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系列融资 由深创投领投超亿元 老股东敦鸿资产和国投持续加码 华熙生物及一家大型零售企业以产业资本身份参与投资[2] - 公司在半年内完成7轮数亿级融资 本轮为其中规模较大的一轮[3] 资金用途与公司定位 - 融资资金将用于GOVLA大模型及AlphaBot系列机器人迭代 自建产线扩容与全球市场拓展[3] - 公司成立于2023年年初 以通用具身机器人大脑为核心 采用软硬一体路径为行业提供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3] 技术优势 - 自研具身大模型AI2R Brain采用端到端大模型范式 在数据算法算力三大要素具备原创技术积累[4] - 作为国内最早提出端到端VLA技术企业 于今年4月发布全球首个全域全身VLA大模型GOVLA 突破常规机械臂控制局限[4] - 开源版本FiS-VLA在三方评测中综合性能超越国际标杆Physical Intelligence的π0模型达30%[4] 产品与商业化 - AlphaBot系列机器人已进入汽车制造场景 直接对标特斯拉Optimus并获国际车企订单[3] - 在工业生物科技公共服务等多领域实现大规模部署 坚持智能驱动与商业闭环策略[4] 行业观点 - 人形机器人需从"能跑能跳"转向"能工作" 泛化智能操作能力是下一代竞争核心[4] - 人形机器人本体量产尚未完全成熟 零部件产能有待建设[5] - 人形机器人"iPhone时刻"需5-7年 大规模To B应用约需3年[5] 团队背景 - 创始人兼CEO郭彦东为普渡大学博士 师从AI领域美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微软小鹏汽车OPPO高管 主导数亿台智能终端AI研发[3]
哇塞,今天北京被机器人人人人人塞满了!
量子位· 2025-08-08 15:23
世界机器人大会盛况 - 世界机器人大会(WRC)在北京开幕 现场人气爆棚 吸引大量观众参观 [4] - 展会展示100多款新型机器人 其中智平方公司的人形机器人爱宝成为焦点展品 [4][5][7] 爱宝机器人核心能力 - 爱宝是通用机器人代表 通过单一基座模型可快速学习并完成多种任务 包括打架子鼓 制作冰淇淋 搬运货物等 [11][12][14][15][19] - 具备34+自由度 单臂负载10公斤 作业高度2.4米 续航6小时 展现全域行动和全身协同能力 [21] - 新发布全向轮版本 配备双激光雷达实现360°导航 48V 42Ah大电池支持自动充电和手动换电 [22][23][24][25] GOVLA大模型技术突破 - 采用全球首个全栈自研的全域全身视觉-语言-行动大模型GOVLA 具备四大核心能力 [27] - 全域感知:360度环境理解 突破传统桌面工作限制 [28] - 全身协同:控制全身自由度 实现拟人化复杂操作 [30][31][32] - 长程柔性:自主拆解多步骤任务 如完整饮品制作流程 [33][34] - 快速学习:通过观察和少量数据掌握新技能 如演奏不同风格曲目 [35] 商业化落地进展 - 已在四大场景实现商业化部署:工业制造(汽车生产线) 半导体(晶圆转运) 生物科技(无菌车间) 公共服务(机场导览) [45] - 采用多场景并行战略 从工业服务(L2)逐步向家庭服务(L4)演进 加速数据积累和模型迭代 [45]
智平方亮相WAIC 2025:爱宝多场景多任务演示秀出中国具身智能硬实力
IPO早知道· 2025-07-27 18:59
公司技术展示 - 智平方在WAIC 2025上展示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爱宝)系列,通过打冰淇淋/咖啡/饮料、2X2码垛、打架子鼓等演示展现多场景、多任务能力 [4] - AlphaBot的核心技术为自主研发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Alpha Brain,其GOVLA技术通过统一模型架构实现多模态信息整合和"端到端闭环控制" [4] - GOVLA大模型突破传统机器人固定工位局限,具备全域行动、全身协同能力,并解决复杂推理与快速行动难以兼得的难题 [4] 技术研发背景 - 智平方是中国最早研发端到端VLA技术的企业,2024年与北大联合发布RoboMamba模型,泛化能力超越Google RT系列模型 [6] - 2025年联合头部高校发布FiS-VLA模型,进一步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响应速度和泛化能力 [6] 产业应用案例 - 在汽车制造领域,与东风柳汽合作将AlphaBot应用于上下料、物流转运、贴标签等环节,完成国产具身大模型首次汽车制造全场景验证 [9] - 在生物科技领域,与华熙生物合作部署无菌车间的物料转运、智能拆包和视觉检验,替代人工降低交叉污染风险 [10] -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进入吉利科技旗下晶能微电子生产基地执行上下料、产线间物料转运任务,并计划推动大规模应用 [10] 业务拓展规划 - 2025年第三季度AlphaBot将进入国内一线城市机场,展示开放复杂环境下的自主行动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11] - 公司强调务实精神,通过真实应用场景打磨机器人性能与可靠性,推动通用智能机器人成为新质生产力 [11] 行业愿景 - 智平方CEO郭彦东提出通用智能机器人将像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一样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智能终端 [12]
智平方郭彦东:人形机器人要走向通用应该从多个场景同时起步
上海证券报· 2025-07-27 18:31
公司概况 - 智平方成立于2023年4月 创始人兼CEO郭彦东博士曾担任小鹏汽车和OPPO首席科学家与研发高管 主导的智能系统应用于数十万台智能汽车 数亿台消费电子终端 机器人及微软MaaS [3] - 公司携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爱宝)参展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展示其在生活 工业 娱乐三大场景的技术能力 包括空间感知 长程柔性 全域全身 快速学习等 [1] 商业化进展 - 机器人自2024年开始在工厂实训 已覆盖汽车制造 半导体 生物科技 公共服务四大核心场景 与各领域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 [4] - 2025年预计年订单500台 2028年预计出货量达万台 首个工厂将于2025年9月落成 [4][7] - 第三季度爱宝将进入国内一线城市机场 展示开放复杂环境下的自主行动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4] 技术路径与战略 - 采用"反共识"策略 同时切入多场景而非专注单一场景 通过数据多样性提升具身大模型训练效果 [4][5] - 商业模式强调持续数据反哺 已交付机器人在场景中持续工作 数据用于优化算法模型并驱动硬件迭代 [5] - 通用智能机器人定位为与现有自动化设备互补 解决工厂劳动力不足问题 中国自动化设备使用量占全球50%以上但仍有大量一线工人 [6] 行业应用案例 - 汽车制造领域:搭载GOVLA大模型的爱宝进驻东风柳汽工厂 执行上下料 物流转运 贴标签等任务 [4] - 生物科技领域:与华熙生物合作部署无菌车间物料转运 智能拆包 视觉检验 替代高风险区域人工劳动 [4] - 半导体制造:进入吉利科技旗下晶能微电子生产基地 执行上下料 产线间物料转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