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聚辰股份股价下跌1.68% 研发投入创历史新高
金融界· 2025-08-01 02:04
公司近期在互动平台表示,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能储备充足。上半年研发投入达 1.03亿元,其中第二季度研发费用为0.6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公司持续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并 通过优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聚辰股份7月31日股价收于74.33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68%。当日开盘价为75.20元,最高触及77.22 元,最低下探74.15元,成交量为54949手,成交金额达4.15亿元。 聚辰股份是一家采用fabless模式的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半导体领域。公司总部位于上海,业务涉及存 储芯片等多个细分市场。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7月3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709.68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4%。 ...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07-30)
远峰电子· 2025-07-29 20:24
行情速递 - 主板领涨个股包括新亚电子(+10.02%)、恒生电子(+10.01%)、沃格光电(+10.00%)、长飞光纤(+9.41%)和洁美科技(+8.56%) [1] - 创业板领涨个股包括幸福蓝海(+20.02%)、国投智能(+18.52%)和天孚通信(+13.83%) [1] - 科创板领涨个股包括东芯股份(+20.01%)、方邦股份(+20.00%)和德科立(+15.66%) [1] - 活跃子行业中,SW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6.34%)和SW印制电路板(+3.36%)表现突出 [1] 国内新闻 - 一方商业科技发布首款AR眼镜产品NOMO-1,采用几何光波导技术,透过率超过82%,配备38°视场角、120Hz高刷新率和800nits峰值亮度 [1] - 沐曦发布曦云C600芯片,具备多精度混合算力,采用HBM3e显存,数据存储容量提升至144GB,实现国产自主可控 [1] - 成都士兰汽车半导体封装二期项目正式奠基,总投资15亿元,将新建7.9万平方米厂房并扩建汽车级功率模块和功率器件封装生产线 [1] - 台积电美国先进半导体制造部门TSMC Arizona的首座先进封装厂AP1有望明年下半年动工,投产日期对齐2nm级晶圆厂P3 [1] 公司公告 - 四维图新及其下属公司获得7项发明专利,涵盖自动驾驶、导航地图、显示技术和传感器等领域,专利类型均为"授权发明",取得时间跨度从2020年至2023年 [3] - 仕佳光子2025H1实现总营业收入9.93亿元,同比增长121.12%,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1712% [3] - 众诚科技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新乡分公司签订《新乡市大数据云平台服务》项目合作协议,合同总价50,520,700元(含增值税) [3] - 琏升科技控股孙公司眉山琏升光伏科技收到政府补助款1,350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2.24% [3] 海外新闻 - VSAP先进封装技术实验室项目(Fab - Lab)在岘港市第二软件园区启动,专注系统级封装(SiP)等前沿技术研究 [3] - 英伟达因应中国市场需求,向台积电下订30万颗H20芯片 [3] - TI发布低成本处理器AM62L,基于Arm架构,适用于智能计量、电动汽车充电、物联网网关、工业人机界面和病人监护等应用 [3] - 某EDA公司同意认罪并支付超过1.4亿美元,以解决违规向中国学校销售芯片设计软硬件的指控 [3]
艾为电子股价上涨4% 拟发行19亿元可转债加码芯片研发
搜狐财经· 2025-07-29 19:04
截至2025年7月29日收盘,艾为电子股价报73.00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81元,涨幅4.00%。当日成交 量为40148手,成交金额达2.90亿元。 艾为电子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电源管理、信号链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主营业务为集成 电路芯片研发和销售。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物联网、工业控制等领域。 7月28日晚间,艾为电子公告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不超过19.01亿元,用于全球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端侧AI及配套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车载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运动控制芯 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其中全球研发中心拟投入12.24亿元,端侧AI项目2.41亿元,车载芯片项目2.26亿 元,运动控制芯片项目2.09亿元。 2025年一季度,艾为电子实现营业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约1.5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07.27 万元;扣非净利润4522.23万元。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下滑48.31%。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变化、产业政策调整、技术迭代等可能导致募投项目不能如期实施或效益不达预 期。 来源:金融界 同日公司还公告对部分募投项目子项目进行了调整及延期。 ...
雷军:“中国芯片史上已经刻下了各位的成就。”
是说芯语· 2025-07-27 12:39
小米玄戒SoC研发里程碑 - 公司推出首款高端旗舰SoC玄戒O1,采用3nm先进制程,成为大陆首颗自研3nm SoC [2] - 该芯片研发历时4年多,团队已进入全球SoC研发第一梯队 [2][5] - 公司自研芯片战略已持续10年,2021年重启大芯片研发后累计投入达135亿元,2024年计划追加60亿元 [2] 技术突破与行业地位 - 玄戒O1实现零公差顺利回片,攻克量产难关,完成从设计到通话验证的全流程突破 [5] - 公司强调该成果标志着中国芯片产业的重要进展,在纳米尺度技术领域取得硬核突破 [5] - 雷军明确将造芯比作马拉松,提出未来十年持续攻坚的长期投资计划 [6] 战略背景与团队建设 - 2021年5月成立玄戒团队重启大芯片项目,目标成为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军者 [4] - 研发团队汇聚多方人才,在波折中形成技术共识,最终实现3nm制程突破 [4][5] - 公司通过创始纪念品(嵌有玄戒O1芯片)强化员工荣誉感,突出研发成果的历史意义 [1][2]
黄金、比特币跳水,特朗普施压鲍威尔降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23:53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开盘后集体上涨 [1] - 英特尔股价大幅下跌超过9% [2]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近1% 陆控下跌超过9% 满帮和大全新能源等中概股跌幅居前 [5] 英特尔公司动态 - 计划通过裁员和自然减员将核心员工总数降至7.5万人 [4] - 停止推进德国和波兰项目 [4] - 可能因财务问题停止研发下一代芯片14A 若放弃将对美国芯片制造业造成重大影响 [4] 大宗商品及加密货币 - 现货黄金下跌1.1% 跌破3330美元/盎司 [7] - 比特币下跌近2% [9] 美联储相关事件 - 特朗普访问美联储并施压鲍威尔降息 [10][11] - 特朗普批评美联储大楼翻新工程"严重超支" 鲍威尔反驳称其计算方式有误 [11] - 美国媒体评论认为特朗普此次访问是"政治表演" 旨在向美联储施加更大压力 [11]
英特尔首次警告考虑放弃研发下一代尖端芯片,美媒:可能是美芯片制造业末日的开端
环球网· 2025-07-25 12:41
英特尔14A芯片研发危机 - 英特尔警告可能因财务问题停止研发下一代14A芯片(1.4纳米工艺)[1] - 公司明确表示若无法获得大型外部客户将暂停或终止14A及后续节点研发[3] - 这是英特尔首次公开评估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的可能性[3] 对美国芯片制造业影响 - 14A研发终止将对美国芯片制造业造成致命打击[1][3] - 将加剧美国对海外芯片生产的依赖 目前全球最先进半导体主要在美国境外制造[3] - SemiAnalysis警告可能导致"美国制造"半导体彻底消亡[3] 全球半导体格局变化 - 终止研发将强化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强地区的半导体制造优势[3] - 14A作为当前最先进芯片生产工艺 其停滞将重塑全球技术竞争格局[1][3]
小米系列5:3nm玄戒O1来袭,怎么看小米芯片能力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国产手机芯片行业 - **公司**:小米、联发科、高通、苹果、紫光展锐、海思、联心科技、中兴微、小库、敖捷科技、华为、英伟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国产手机芯片发展情况 - **全球份额**:按去年出货量,前三名是联发科、高通和苹果,大陆有紫光展锐和海思,20年制裁前海思是Top3 [3] - **研发阶段**:10年以前国内主要是2004年成立的海思和2001年成立的紫光展锐;10年以后大方电信旗下联心科技、中兴微等有尝试,现还在做的有小米、海思、紫光展锐、敖捷科技,小库等已退出 [4][5][6] - **海思发展**:12年以前产品不太成功,12年以后加大投入,14年和17年产品取得较大成功,20年左右达世界顶尖水平 [7] 评价芯片的维度 - **量化硬件指标**:包括CPU核心、TPU能力、AI算力、通信能力等,如小米芯片CPU有配置技巧,TPU支持光线追踪等,AI算力从几T发展到几十T,通信能力体现为基带设计能力 [9][10] - **效能效比**:软硬件配合好,内存占用高也流畅不卡顿,反之则影响用户体验 [11] - **不同价格段位机型侧重**:高端机型看重先进指标,工具端机型在意性价比,海外客户对音乐、图像等效果有不同侧重 [12] 小米芯片情况 - **定位**:AP能力达高通骁龙旗舰设计水平,但通信能力需外挂联发科基带芯片,后续若自研BP有难度 [13][14][15] - **BP研发难度**:通信协议设计难、易受干扰,需支持多代通信协议,专利壁垒高,高通基带专利占比超30% [16][17] - **投入成本**:人员成本高,十年经验先进制程设计人员至少百万年薪;先进制程流片费几亿人民币一次,可能多次流片;使用EDA工具、购买第三方IP等也有费用 [21] 制裁风险 - **风险可控**:从技术合规性看,美国出口管制条件有晶片网数量规定,但并非绝对;国内有公司用相关工艺未受大影响;高通与小米是重要合作关系 [23][25][26] 海思发展历程及启示 - **布局完善**:芯片系列图谱涵盖手机、PC、车机、云端等,不同应用场景指标不同,但核心是性能、功耗、面积三个指标相互约束 [28][29] - **溢出效应**:技术底层走通有很强溢出效应,小米战略布局将受益于芯片设计能力,后续布局值得追踪 [30] 投资关注要点 - **短期**:关注5月22日发布会效果,芯片硬件指标参考第三方数据基本可知,核心看公司长期战略规划及是否有重要合作企业名单 [33][34] - **长期**:从芯片设计和技术服务本身看,关注是否购买第三方IP、国产ED工具使用情况;从终端业务看,关注公司基于芯片设计能力对终端业务的布局 [35] 小米业务战略 - **短期**:关注汽车销量及进展,目前受疫情影响订单有所下滑,若持续下滑可能影响2026年机车销量预测,但2025年影响不大 [38] - **中长期**:围绕高端化、全球化、技术硬核化三条战略主线,2027年汽车出海,技术硬核化落子包括AI,如4月30日开源端测约七十亿模型使股价涨约10% [39][4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苹果AP已做出并搭载在产品上,但BP未做起来,对小米有参考意义 [18] - 汽车芯片设计中,性能不是最核心的,软件算法和工具链是核心,国内类似企业更多人员配备在软件工具链上 [32]
国内培养的4个芯片大牛,被美国1亿挖走:别光愤怒,得有动作了!
新浪财经· 2025-07-12 23:26
人才争夺战 - Meta以1亿美金和72小时签字期限挖走4名中国顶尖芯片工程师,包括赵晟佳、余家辉、毕书超、任洪宇 [1][3] - 4名工程师背景:清华/斯坦福博士、中科大少年班/苹果A16核心成员、北大/麻省理工博士/OpenAI芯片负责人、哈工大/加州理工博士后/英伟达前工程师 [3][4] - 薪资对比:Meta提供2500万美元年薪(约2亿人民币),是国内顶尖芯片工程师百万年薪的20倍 [4][7] 人才吸引力差异 - 研发环境:Meta提供无限制研发经费和项目自主权,国内需频繁汇报KPI和经费申请 [5][7] - 配套支持:Meta承诺一周内配齐团队、进口设备绿色通道、容忍5年亏损期 [7] - 职业发展:国内存在论资排辈现象,30岁工程师需向50岁"老资格"汇报 [10] 行业现状与影响 - 全球顶尖芯片工程师不足5000人,流失4人可能导致特定领域落后3年 [10] - 美国系统性人才战略:二战后抢走200多位德国科学家,冷战时期挖苏联航天专家 [8] - 中国芯片行业存在低效投入现象,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政府补贴的10% [8] 解决方案建议 - 薪酬改革:将科研行政开支转用于人才待遇,匹配国际市场价格 [12] - 管理优化:减少KPI考核,允许5-10年研发周期和试错空间 [12] - 企业培育:需要更多像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比亚迪(全产业链布局)的本土巨头 [10][12] - 环境改善:避免道德绑架,通过优化科研生态实现人才自然回流 [12]
兆芯集成报考科创板上市,计划募资41.69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10 17:01
上市进展 - 兆芯集成科创板IPO审核状态更新为"已问询",于2025年6月17日递交上市申请 [1] - 公司计划募资41.69亿元,其中10.12亿元用于服务器处理器项目,10.86亿元用于桌面处理器项目,11.43亿元用于先进工艺研发项目,9.27亿元用于研发中心项目 [3] 股权结构 - 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初始注册资本1亿美元,股东包括联和投资、香港威盛等 [3] - 2022年8-9月完成A+轮融资16亿元,2023年3月股东上华投资转让0.4629%股权 [3] - 2023年6月增资10亿元,联和投资等机构以11.88元/股认购 [4] - 当前注册资本17.44亿元,主要股东包括联和投资(50.07%)、青岛新兴一号(5.13%)、上海IC基金(4.77%)等 [5] 业务概况 - 采用Fabless模式,专注高端通用处理器及配套芯片研发设计 [5] - 已量产六代多系列处理器,实现双核至32核、1.6GHz至3.7GHz的技术跨越 [6] - "开先"系列处理器收入占比86-91%,2024年销量达167万颗 [7][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40亿、5.55亿、8.8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2.78% [6][8]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27亿、-6.76亿、-9.51亿元,研发投入占比从289.5%降至91.44% [6][7][10] - 2024年资产总额55.40亿元,资产负债率36.04% [7] 研发能力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合计分别为9.84亿、9.88亿、8.13亿元 [8][10] - 截至2024年底拥有566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75.97%,99.12%为本科以上学历 [10]
峰岹科技募22.6亿港元首日涨16% 实控人兄弟新加坡籍
中国经济网· 2025-07-09 21:19
上市表现 - 峰岹科技在港交所上市,开盘报130.8港元,涨幅8.55%,收盘报139.8港元,涨幅16.02% [1] - 公司发售股份数目18,744,400股,其中公开发售8,149,800股,国际发售10,594,600股 [1][2] 发行结构 - 最终发售价为120.5港元,所得款项总额2,258.70百万港元,扣除上市开支122.38百万港元后净额2,136.32百万港元 [4][5] - 上市时已发行股份数目111,107,780股(行使超额配股权前) [2] 保荐机构 - 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整体协调人包括中银国际和广发证券(香港) [2] 公司业务 - 公司是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的设计与研发,在BLDC电机主控及驱动芯片行业具有强大市场地位 [5] 募资用途 - 募资将用于增强研发创新能力、丰富产品组合及扩展下游应用、扩展海外销售网络、战略性投资及收购、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5] 基石投资者 - 基石投资者包括泰康人寿、保银、3W Fund等10家机构,其中泰康人寿获配1,628,600股,占全球发售股份8.69% [5][6] - 其他主要基石投资者持股比例在2.78%-5.21%之间 [6] 股权结构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BI LEI、BI CHAO和高帅,其中BI LEI与BI CHAO为兄弟关系,BI LEI与高帅为夫妻关系 [6] - BI LEI和BI CHAO为新加坡籍,高帅为中国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