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Edge 10芯片
搜索文档
首批增量科创成长层公司今日上市
上海证券报· 2025-10-28 04:50
"硬科技"动能集聚 今年6月18日,中国证监会推出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提出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 层。此后,32家尚未扭亏的存量未盈利上市公司全部入层,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 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上接1版) 科创成长层"迎新" 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3家公司何以"领跑",成为首批增量的科创成长层公司? 记者发现,尽管3家公司均属于未盈利企业,却都练就了一身"硬科技"本领。西安奕材是半导体行业的 新秀,公司是国内12英寸硅片领域头部企业,基于2024年月均出货量和截至2024年末产能规模统计,西 安奕材为中国境内第一、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前述月均出货量和产能规模在全球同期占比约为 6%和7%。同时,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是中国境内12英寸硅片领域拥有已授权境内外发明专利最多 的厂商。 此外,西安奕材也是"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首家获得IPO受理的未盈利企业。此次公司选择科创板第四套 标准申报上市,即"预计市值不低于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 禾元生物、必贝特是来自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药公司,两家公司均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上市 ...
聚焦科创成长层丨继往开来,看科创成长层如何托举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成长
证券时报· 2025-10-27 12:18
科创成长层定位与意义 - 科创成长层为高研发、暂未盈利的硬科技主体搭建连接技术与资本的桥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的及时雨[1] - 板块定位清晰立意高远,补强硬科技融资关键一环,回应全球科技竞争格局[3] - 对存量企业体现政策适配性,如寒武纪平移后获39.85亿元定增资金提升长期竞争力[1][3] 企业案例与市场影响 - 寒武纪作为平移企业代表,上市后5年内完成两笔再融资,IPO募资合计超82亿元,产品在多个重点行业规模化部署并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盈利[3] - 增量企业加速集聚,科创成长层已平移纳入32家企业,新政后新增申报18家,摩尔线程等GPU独角兽过会,兆芯集成等进入IPO审核通道[4] - 奥比中光自2022年7月以未盈利状态登陆科创板,至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营收利润稳步增长[10] 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半导体制造领域芯联集成成为中国最大车规级IGBT生产基地之一,产品渗透国内90%以上新能源车企[7] - AI算力领域寒武纪深化与头部企业技术合作,融入国产AI基础设施建设[7] - 通信赛道翱捷科技5G智能手机芯片成功流片,信科移动开展17项6G关键技术研究[7] - 算法应用领域星环科技连续5年蝉联中国大数据平台市场份额第一,云天励飞自研芯片支撑深空探测实验室星载计算[8] 前沿布局与未来赛道 - 具身智能赛道埃夫特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居国产企业前三,新一代伺服驱动器进入小批量阶段[10] - 奥比中光聚焦机器人3D视觉,与优必选、天工机器人等人形机器人客户达成合作[10] - 中芯国际作为首家摘U企业,上市后五年月产能翻番,全年营收达500亿元里程碑,稳居全球纯晶圆代工领域第二[8] 制度创新与生态建设 - 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扩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更好服务国家战略[11]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提升对硬科技企业含科量的精准识别能力[11] - 试点预先审阅机制有助于优质半导体、人工智能企业保护商业秘密,避免过早披露造成不利影响[11]
减亏增收,看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的进阶之路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11:09
文章核心观点 - 科创板设立科创成长层,旨在以更高包容性和适应性服务科技企业及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首批新注册企业即将入层 [3] - 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展现出“减亏增收、成果落地”的清晰成长轨迹,长期向好趋势明确 [8] 科创成长层设立与构成 - 科创板“1+6”改革启动设立科创成长层,32家尚未扭亏的存量未盈利公司全部入层 [3] - 32家公司主要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15家)、生物医药(14家)、新能源(2家)和高端装备智造(1家)等战略新兴产业 [4] - 公司通过多样上市标准上市,包括第五套标准(11家)、第四套标准(8家)、第二套标准(8家)、特殊表决权标准(3家)和红筹企业标准(2家) [4] 公司市值与融资规模 - 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A股总市值达1.09万亿元,其中19家公司市值超过100亿元 [4] - 32家公司通过IPO合计募资1051.97亿元,为研发投入和商业化提供支持 [4] 营收增长表现 - 2024年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75.75亿元,其中29家公司营收突破1亿元,13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百济神州营收规模最大已突破270亿元 [6] - 以2019年为基数,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87%,比科创板同期高出近4个百分点,其中14家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6] - 2025年上半年,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7.79% [6] 亏损收窄趋势 - 2024年,19家公司同比缩亏,其中16家公司同比缩亏幅度超过20% [6] - 2025年上半年,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整体大幅减亏71.23亿元,21家公司同比缩亏,其中13家公司同比缩亏幅度超过20% [6] - 科创板已支持54家未盈利公司上市,已有22家公司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平均每年“摘U”4家 [5]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32家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30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中位数为65.40% [7] - 创新药企业累计推出20款具备“全球新”属性的国家1类新药,推动10款新药的17项适应症取得“突破性疗法”认定 [7] - 百济神州投入超10亿元IPO募集资金用于泽布替尼临床III期研究,该产品已成为首个全球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国产新药 [7] - 寒武纪快速迭代分布式训练组件,云天励飞的DeepEdge 10芯片进入量产,信科移动主导星地融合国际标准制定 [7] 制度支持与未来发展 - “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及“1+6”改革配套制度持续推出,为不同阶段公司提供支持 [8] - 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发布,迪哲医药、奥比中光、寒武纪3家公司适用,募集资金中用于研发的资金占比超过30% [8] - 芯联集成通过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规模量产的8英寸SiC MOSFET企业 [8] - 随着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等新公司入层,以及沐曦科技、摩尔线程等企业申报IPO,板块将持续扩容 [8]
存量公司长势好新上公司新意足 制度创新精准滴灌科创成长层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07:21
科创成长层设立背景与首批公司 - 科创板于6月18日启动“1+6”改革并设立科创成长层,32家尚未扭亏的存量未盈利公司全部入层 [2] - 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即将登陆科创板,成为首批进入科创成长层的新注册企业 [1] - 科创成长层旨在以更高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服务科技企业及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 [2] 存量公司行业分布与上市标准 - 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主要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15家)、生物医药(14家)、新能源(2家)和高端装备智造(1家)等战略新兴产业 [3] - 公司通过组合式上市制度登陆科创板,其中1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市值+研发进展),8家适用第四套标准(市值+收入),8家适用第二套标准(市值+收入+研发投入) [3] - 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将从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领域拓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3] 融资规模与市值表现 - 32家存量公司通过IPO合计募资1051.97亿元 [3] - 32家公司A股总市值目前达1.09万亿元,其中19家公司市值超过100亿元 [3] 营收增长与减亏趋势 - 2024年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75.75亿元,其中29家公司营收突破1亿元,13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 [4] - 以2019年为基数,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87%,比科创板同期高出近4个百分点,14家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4] - 2025年上半年,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7.79% [4] - 2024年19家公司同比缩亏,其中16家缩亏幅度超过20% [4] - 2025年上半年整体大幅减亏71.23亿元,21家公司同比缩亏,其中13家缩亏幅度超过20% [4]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32家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30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中位数为65.40% [5] - 创新药企业累计推出20款具备“全球新”属性的国家1类新药,推动10款新药的17项适应症取得“突破性疗法”认定 [5] - 百济神州投入超10亿元IPO募集资金用于泽布替尼临床III期研究,该产品已成为首个全球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国产新药 [5] - 寒武纪快速迭代分布式训练组件,云天励飞的DeepEdge 10芯片进入量产,信科移动主导星地融合国际标准制定 [5] 制度支持与未来发展 - “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及“1+6”改革配套制度为科创成长层公司提供精准支持 [6] - 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已使迪哲医药、奥比中光、寒武纪3家公司受益,其募集资金中用于研发的占比超过30% [6] - 芯联集成通过并购重组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规模量产的8英寸SiC MOSFET企业 [6] - 沐曦科技、摩尔线程等一批未盈利企业已申报科创板IPO,将持续为成长层注入新血液 [6]
创新引领、减亏增收 科创成长层公司跑出加速度
新华财经· 2025-10-23 21:33
科创板“1+6”改革与科创成长层设立 - 科创板于今年6月18日启动“1+6”改革,宣布设立科创成长层,32家尚未扭亏的存量未盈利上市企业全部入层 [1] - 近期有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等公司正在发行,即将上市并直接进入成长层 [2] - 科创板开板至今共支持54家未盈利公司上市,22家公司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平均每年“摘U”4家 [2] 成长层公司行业分布与制度包容性 - 32家成长层公司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15家)、生物医药(14家)、新能源(2家)和高端装备智造(1家)等战略新兴产业 [3] - 科创板上市制度多元包容:1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市值+研发进展),8家适用第四套标准(市值+收入),8家适用第二套标准(市值+收入+研发投入),3家适用特殊表决权标准,2家适用红筹企业标准 [3] - 成长层公司通过IPO合计募资1051.97亿元,A股总市值达1.09万亿元,19家公司市值超过100亿元 [3] 营收增长与业绩表现 - 2024年32家成长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75.75亿元,29家公司营收突破1亿元,13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百济神州营收规模最大已突破270亿元 [5] - 以2019年为基数,成长层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87%,比板块同期营收复合增长率高出近4个百分点,14家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5] - 2025年上半年成长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7.79%,整体大幅减亏71.23亿元,21家公司同比缩亏,其中13家公司同比缩亏幅度超过20% [6] - 百济神州2022年亏损136.42亿元,至2025年上半年盈利4.5亿元,公司预计全年有望实现盈利 [6]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32家成长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30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65.40% [8] - 成长层创新药企业累计推出20款具备“全球新”属性的国家1类新药,推动10款新药的17项适应症取得“突破性疗法”认定 [8] - 百济神州投入超10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泽布替尼临床III期研究,该产品已成为首个全球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国产新药 [8] - 泽璟制药上市后研发成功多纳非尼、卡昔替尼等创新药,填补了国产空白 [8]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突破 - 寒武纪快速迭代更新业界主流生态分布式训练组件,降低新模型的适配周期 [9] - 翱捷科技推出全球首款支持RedCap+Android的芯片平台ASR8603系列 [9] - 云天励飞的DeepEdge 10芯片上市当年即进入量产阶段,是国内基于“算力积木”打造的首颗国产工艺边缘AI芯片 [9] 创新制度支持与资本运作 - 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发布,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司突破再融资补流比例限制 [10] - 开市以来已有8家成长层公司完成再融资发行,合计募集资金132亿元 [10] - 迪哲医药适用再融资标准募得18.48亿元,其中10.4亿元投入研发 [10] - “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累计披露6单并购交易,均为产业并购 [10] - 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交易后可一体化管理公司10万片/月和标的公司7万片/月的8英寸硅基产能 [11]
聚焦科创成长层丨减亏增收,看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的进阶之路
证券时报· 2025-10-23 20:43
科创成长层设立与首批企业 - 科创板“1+6”改革于6月18日启动,宣布设立科创成长层,32家尚未扭亏的存量未盈利公司全部入层 [1] - 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即将登陆科创板,成为首批新注册企业并直接进入科创成长层 [1] - 科创成长层旨在以更高的包容性、适应性服务科技企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 [1] 存量公司行业分布与市值规模 - 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总市值合计达1.09万亿元,其中19家公司市值均超过100亿元 [2] - 行业分布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15家)、生物医药(14家)、新能源(2家)和高端装备智造(1家)等战略新兴产业 [2] - 32家公司通过IPO合计募资1051.97亿元,为研发投入、产能建设和商业化提供资金支持 [2] 公司上市标准与制度创新 - 上市标准多样化,11家公司适用第五套标准(市值+研发进展),8家适用第四套标准(市值+收入),8家适用第二套标准(市值+收入+研发投入) [2] - 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从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领域试点,将进一步拓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2] - 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发布,支持公司突破再融资补流比例限制,迪哲医药、奥比中光、寒武纪3家公司适用该标准,募集资金中用于研发的资金占比超过30% [6] 营收增长与减亏趋势 - 2024年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75.75亿元,其中29家公司营收突破1亿元,13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百济神州营收规模最大已突破270亿元 [3] - 以2019年为基数,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87%,比科创板同期高出近4个百分点,其中14家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3] - 2025年上半年,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7.79%,整体大幅减亏71.23亿元,21家公司同比缩亏,其中13家公司同比缩亏幅度超过20% [3]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32家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30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中位数为65.40%,领跑科创板 [4] - 创新药企业累计推出20款具备“全球新”属性的国家1类新药,推动10款新药的17项适应症取得“突破性疗法”认定 [4] - 百济神州投入超10亿元IPO募集资金用于泽布替尼临床III期研究,该产品已成为首个全球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国产新药 [4]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进展 - 寒武纪快速迭代业界主流生态分布式训练组件,降低新模型的适配周期 [5] - 云天励飞的DeepEdge 10芯片上市当年即进入量产阶段,是国内基于“算力积木”打造的首颗国产工艺边缘AI芯片 [5] - 信科移动主导星地融合国际标准制定,首次实现我国在3GPP NTN的标准立项 [5] 并购重组与未来发展 - 芯联集成通过“股份+现金”方式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是科创成长层首单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交易后可一体化管理公司10万片/月和标的公司7万片/月的8英寸硅基产能 [6] - 沐曦科技、摩尔线程等一批未盈利企业已申报科创板IPO,有望持续为成长层注入新血液 [6]
聚焦科创成长层丨减亏增收,看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的进阶之路
证券时报· 2025-10-23 20:12
科创成长层设立与首批企业 - 科创板“1+6”改革启动并设立科创成长层,32家存量未盈利公司全部入层 [1] - 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即将登陆科创板,成为首批新注册企业并直接进入科创成长层 [1] 存量公司行业分布与市值规模 - 32家存量公司主要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15家)、生物医药(14家)、新能源(2家)和高端装备智造(1家)等战略新兴产业 [3] - 32家公司通过IPO合计募资1051.97亿元,目前A股总市值达1.09万亿元,其中19家公司市值超过100亿元 [3] 存量公司上市标准适用情况 - 为适应科技企业特点,科创板提供多样上市路径,32家公司中1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8家适用第四套标准、8家适用第二套标准、3家适用特殊表决权标准、2家适用红筹企业标准 [3] - 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将从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拓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3] 公司营收增长与盈利改善趋势 - 科创板已支持54家未盈利公司上市,其中22家已实现盈利“摘U”,平均每年“摘U”4家 [5] - 2024年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75.75亿元,29家公司营收突破1亿元,13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百济神州营收规模最大已突破270亿元 [5] - 以2019年为基数,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87%,比科创板同期高出近4个百分点,其中14家公司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5] - 2025年上半年,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7.79%,整体大幅减亏71.23亿元,21家公司同比缩亏,其中13家缩亏幅度超过20% [5][6]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32家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30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65.40%,领跑科创板 [8] - 创新药企业累计推出20款国家1类新药,推动10款新药的17项适应症取得“突破性疗法”认定 [8] - 百济神州投入超10亿元IPO募集资金用于泽布替尼临床III期研究,该产品已成为首个全球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国产新药 [8] - 寒武纪快速迭代分布式训练组件,云天励飞的DeepEdge 10芯片进入量产阶段,信科移动主导星地融合国际标准制定并实现我国在3GPP NTN的标准立项 [8] 制度支持与未来发展 - “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及“1+6”改革配套制度为不同阶段公司提供支持,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已使迪哲医药、奥比中光、寒武纪3家公司募集资金中研发投入占比超过30% [10] - 芯联集成通过并购重组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交易后可一体化管理17万片/月的8英寸硅基产能,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规模量产的8英寸SiC MOSFET企业 [10] - 沐曦科技、摩尔线程等一批未盈利企业已申报科创板IPO,有望持续为成长层注入新鲜血液 [10]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_公司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2-10 11:30
发行信息 - 发行股数不超过8878.343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15%,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35513.3720万股[9][63][64][101] - 2022年6月30日发行前每股净资产4.73元,发行前每股收益 -0.86元[64][101] - 发行方式采用网下对投资者询价配售与网上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定价发行相结合的方式或证券监管部门认可的其他方式,承销方式为余额包销[102] 业绩数据 - 2019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0976.47万元、-39834.40万元、-38990.29万元及-23007.47万元[12][15][150] - 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合并口径累计未分配利润为-99187.86万元[12][15][150] - 2019 - 2022年1 - 6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3041.15万元、42633.77万元、56570.09万元及18539.19万元,2022年1 - 6月同比下滑40.01%[39][87][135] - 预计公司2022年1 - 9月营业收入21025.00 - 34711.65万元,较2021年1 - 9月下降30.57% - 39.43%[42] - 预计公司2022年1 - 9月净利润 -31959.00 - -30544.28万元,亏损幅度扩大4.63% - 11.58%[42] - 预计公司2022年1 - 9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7352.00 - -39472.00万元,亏损幅度扩大9.54% - 15.76%[42] - 2022年第三季度预计营业收入2485.81 - 5560.81万元,前期收入下降趋势将扭转[42] - 2022年第三季度预计净利润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幅度同比收窄[42] 市场数据 - 2020年和2021年中国计算机视觉行业市场规模分别约为406.3亿元和669.1亿元,公司近两年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市场份额预计在1%左右[21][124] - 2020年中国云端AI芯片市场规模达111.7亿元,边缘与终端芯片为39亿元,公司2020年AI芯片相关收入处于百万量级,2021年增至千万级[21][124][125] 研发与技术 - 公司算法技术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多项成果获国家级奖项[70] - 公司是业内少数自主研发芯片并实现流片、量产及市场化销售的公司之一,自研芯片DeepEye1000已独立商用[71] - 公司DeepEye1000芯片于2019年度完成研发,新一代芯片DeepEdge 10于报告期内开始流片[72] - 公司多次参与人工智能国家级行业标准制定,2020年入选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单位委员名单并当选可信赖研究组副组长[74] 风险提示 - 公司所在人工智能领域前期研发投入高,产品规模化销售前需持续投入,未来可能持续亏损,首次公开后短期内无法现金分红[15][16] - 公司持续亏损可能面临业务拓展、人才引进、团队稳定、研发投入、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困难[17] - 公司上市后未盈利状态持续或未弥补亏损扩大,可能触及退市条件[18] - 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竞争激烈,公司经营规模与大型企业相比存在劣势[19][20][122][123] - 公司AI芯片业务未来持续销售和获得订单存在不确定性,技术迭代或使产品失去竞争力[23] - 公司于2020年5月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对采购等产生限制[35][131] - 人工智能行业核心技术泄密及核心技术人员流失会对公司业务发展和研发工作进程造成不利影响[116] 募集资金 - 城市AI计算中枢及智慧应用研发项目总投资80,064.72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80,000.00万元[98] - 面向场景的下一代AI技术研发项目总投资30,010.0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30,000.00万元[98] - 基于神经网络处理器的视觉计算AI芯片项目总投资50,088.6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50,000.00万元[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