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纳非尼
icon
搜索文档
泽璟制药港股IPO:持续亏损现金流承压,加速出海谋“破局”
搜狐财经· 2025-11-19 16:04
公司近期财务表现 - 2025年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达61.87%,创2020年三季度以来新高,较行业平均34.36%高出27.51个百分点[2] - 短期偿债能力减弱,流动比率从2024年三季度末1.953降至2025年三季度末1.850,速动比率从1.831降至1.721[2]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7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125.11%,主要受凝血酶独家市场推广授权款同比收款差异影响[2] 公司营收与盈利状况 - 营收从2020年2766万元增长至2024年5.330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934亿元,同比增长54.49%[5] - 2020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分别为-3.192亿元、-4.510亿元、-4.573亿元、-2.786亿元、-1.378亿元,亏损有所收窄,2025年前三季度亏损9342万元[5] - 销售费用持续攀升,从2020年3507万元增至2025年前三季度3.320亿元,占当期营收比重均超过50%,挤压利润空间[6] 公司产品研发与管线 - 公司已有3款产品上市销售,包括多纳非尼、重组人凝血酶和盐酸吉卡昔替尼片[6] - 在研药品聚焦肿瘤、出血及血液疾病、免疫炎症性疾病等领域,多个产品如ZG005、ZG006等已获得FDA临床试验许可[9] - ZG006临床开发进度位于全球前列,有望成为同类最佳药物,ZG005作为作用于PD-1/TIGIT的双特异抗体,全球尚无同类机制药物上市[9] 公司国际化战略与挑战 - 筹划发行H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旨在满足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需要,提升国际品牌知名度[1][9] - 2020年至2023年仅2021年有境外收入2582万元,占当期收入比重13.56%,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0.27%,2025年上半年境外收入为0元[10][11] - 此前收购的美国Gensun药业连续亏损且营收为零,公司已决定将其注销以降低管理运营成本[10] - 国际市场面临默克、百济神州等巨头竞争,对手可能推出疗效更优药物对在研管线构成冲击[10] 行业背景与市场前景 - 全球肿瘤药物市场预计到2034年将达到6497亿美元,2024年至2034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0%[6] - 2025年我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已逼近10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7]
泽璟制药-U(688266):业绩符合预期 关注ZG006出海进展/数据验证
新浪财经· 2025-11-11 16:40
1-3Q25 业绩概览 - 公司1-3Q25总收入为5.93亿元,同比增长54.49% [1] - 1-3Q25归母净亏损为9342万元 [1] - 第三季度单季收入为2.18亿元,同比增长51.85% [1]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重组人凝血酶纳入医保后快速放量以及吉卡昔替尼片于2025年6月启动商业化 [2] - 分季度看,公司1Q25/2Q25/3Q25收入分别为1.68亿元/2.08亿元/2.18亿元,同比增长54.9%/57.0%/51.9% [2] - 除多纳非尼保持稳健增长外,吉卡昔替尼依靠公司自建销售团队,销售额已超千万元,并将于2025年参加医保目录谈判 [2] 产品管线与研发进展 - 潜在重磅产品ZG006和ZG005在2025年多个学术大会上展示了亮眼临床数据,并在ESMO会议上入选口头报告 [3] - ZG006在ESMO公布了I期更长时间随访数据,ORR和PFS表现亮眼,其II期临床数据已入选ESMO Asia口头报告 [3] - ZG006单药治疗三线及以上SCLC的关键注册性临床已于2025年9月开始入组 [3] - ZG006对比化疗用于治疗二线SCLC的III期临床已获监管批准,公司预计将于2025年底前启动患者入组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研究机构维持公司2025年和2026年盈利预测不变 [4] - 基于DCF估值法,研究机构维持公司目标价145.0元不变,较当前股价有39.6%上行空间 [4]
减亏增收,看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的进阶之路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11:09
文章核心观点 - 科创板设立科创成长层,旨在以更高包容性和适应性服务科技企业及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首批新注册企业即将入层 [3] - 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展现出“减亏增收、成果落地”的清晰成长轨迹,长期向好趋势明确 [8] 科创成长层设立与构成 - 科创板“1+6”改革启动设立科创成长层,32家尚未扭亏的存量未盈利公司全部入层 [3] - 32家公司主要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15家)、生物医药(14家)、新能源(2家)和高端装备智造(1家)等战略新兴产业 [4] - 公司通过多样上市标准上市,包括第五套标准(11家)、第四套标准(8家)、第二套标准(8家)、特殊表决权标准(3家)和红筹企业标准(2家) [4] 公司市值与融资规模 - 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A股总市值达1.09万亿元,其中19家公司市值超过100亿元 [4] - 32家公司通过IPO合计募资1051.97亿元,为研发投入和商业化提供支持 [4] 营收增长表现 - 2024年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75.75亿元,其中29家公司营收突破1亿元,13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百济神州营收规模最大已突破270亿元 [6] - 以2019年为基数,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87%,比科创板同期高出近4个百分点,其中14家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6] - 2025年上半年,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7.79% [6] 亏损收窄趋势 - 2024年,19家公司同比缩亏,其中16家公司同比缩亏幅度超过20% [6] - 2025年上半年,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整体大幅减亏71.23亿元,21家公司同比缩亏,其中13家公司同比缩亏幅度超过20% [6] - 科创板已支持54家未盈利公司上市,已有22家公司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平均每年“摘U”4家 [5]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32家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30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中位数为65.40% [7] - 创新药企业累计推出20款具备“全球新”属性的国家1类新药,推动10款新药的17项适应症取得“突破性疗法”认定 [7] - 百济神州投入超10亿元IPO募集资金用于泽布替尼临床III期研究,该产品已成为首个全球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国产新药 [7] - 寒武纪快速迭代分布式训练组件,云天励飞的DeepEdge 10芯片进入量产,信科移动主导星地融合国际标准制定 [7] 制度支持与未来发展 - “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及“1+6”改革配套制度持续推出,为不同阶段公司提供支持 [8] - 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发布,迪哲医药、奥比中光、寒武纪3家公司适用,募集资金中用于研发的资金占比超过30% [8] - 芯联集成通过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规模量产的8英寸SiC MOSFET企业 [8] - 随着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等新公司入层,以及沐曦科技、摩尔线程等企业申报IPO,板块将持续扩容 [8]
存量公司长势好新上公司新意足 制度创新精准滴灌科创成长层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07:21
科创成长层设立背景与首批公司 - 科创板于6月18日启动“1+6”改革并设立科创成长层,32家尚未扭亏的存量未盈利公司全部入层 [2] - 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即将登陆科创板,成为首批进入科创成长层的新注册企业 [1] - 科创成长层旨在以更高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服务科技企业及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 [2] 存量公司行业分布与上市标准 - 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主要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15家)、生物医药(14家)、新能源(2家)和高端装备智造(1家)等战略新兴产业 [3] - 公司通过组合式上市制度登陆科创板,其中1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市值+研发进展),8家适用第四套标准(市值+收入),8家适用第二套标准(市值+收入+研发投入) [3] - 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将从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领域拓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3] 融资规模与市值表现 - 32家存量公司通过IPO合计募资1051.97亿元 [3] - 32家公司A股总市值目前达1.09万亿元,其中19家公司市值超过100亿元 [3] 营收增长与减亏趋势 - 2024年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75.75亿元,其中29家公司营收突破1亿元,13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 [4] - 以2019年为基数,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87%,比科创板同期高出近4个百分点,14家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4] - 2025年上半年,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7.79% [4] - 2024年19家公司同比缩亏,其中16家缩亏幅度超过20% [4] - 2025年上半年整体大幅减亏71.23亿元,21家公司同比缩亏,其中13家缩亏幅度超过20% [4]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32家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30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中位数为65.40% [5] - 创新药企业累计推出20款具备“全球新”属性的国家1类新药,推动10款新药的17项适应症取得“突破性疗法”认定 [5] - 百济神州投入超10亿元IPO募集资金用于泽布替尼临床III期研究,该产品已成为首个全球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国产新药 [5] - 寒武纪快速迭代分布式训练组件,云天励飞的DeepEdge 10芯片进入量产,信科移动主导星地融合国际标准制定 [5] 制度支持与未来发展 - “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及“1+6”改革配套制度为科创成长层公司提供精准支持 [6] - 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已使迪哲医药、奥比中光、寒武纪3家公司受益,其募集资金中用于研发的占比超过30% [6] - 芯联集成通过并购重组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规模量产的8英寸SiC MOSFET企业 [6] - 沐曦科技、摩尔线程等一批未盈利企业已申报科创板IPO,将持续为成长层注入新血液 [6]
创新成果频出 业绩增收减亏 科创成长层公司跑出发展加速度
上海证券报· 2025-10-24 02:40
科创板“1+6”改革与科创成长层设立 - 科创板于今年6月18日启动“1+6”改革并设立科创成长层,32家尚未扭亏的存量未盈利上市企业全部入层 [1] - 近期正在发行或即将上市的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等公司将直接进入科创成长层 [1] - 科创板开板至今共支持54家未盈利公司上市,22家公司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平均每年“摘U”4家 [1] 制度包容性与融资表现 - 科创成长层32家公司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科创板上市制度体现多元包容性:1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8家适用第四套标准、8家适用第二套标准、3家适用特殊表决权标准、2家适用红筹企业标准 [2] - 科创成长层公司通过IPO合计募资1051.97亿元,总市值已达1.09万亿元,19家公司市值超过100亿元 [2]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将拓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沐曦科技、摩尔线程、上海超导等企业已申报科创板IPO [2]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32家科创成长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30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65.40% [3] - 相关创新药企累计推出20款国家1类新药,推动10款新药的17项适应症取得“突破性疗法”认定 [3] - 泽璟制药研发成功多纳非尼、卡昔替尼等创新药,填补国产空白 [3] - 寒武纪快速迭代分布式训练组件,云天励飞的DeepEdge10芯片上市当年即进入量产阶段 [3] 业绩增长与减亏态势 - 以2019年为基数,相关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87%,比板块同期高出近4个百分点 [4] - 2025年上半年,科创成长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7.79% [4] - 2025年上半年,上述公司整体大幅减亏71.23亿元,21家公司同比减亏,其中13家公司同比减亏幅度超20% [4] 创新制度支持与融资并购 - “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及“1+6”改革配套制度为科创成长层公司提供支持 [5] - 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发布,迪哲医药、奥比中光、寒武纪3家公司适用,募集资金中用于研发的资金占比超过30% [6] - 迪哲医药适用新标准募得资金18.48亿元,其中10.4亿元投入研发 [6] - 开市以来已有8家科创成长层公司完成再融资发行,合计募集资金132亿元 [6] - 自“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累计披露6单产业并购交易,包括收购优质未盈利企业及跨境并购 [6] - 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交易完成后可一体化管理公司10万片/月和标的公司7万片/月的8英寸硅基产能 [7]
创新引领、减亏增收 科创成长层公司跑出加速度
新华财经· 2025-10-23 21:33
科创板“1+6”改革与科创成长层设立 - 科创板于今年6月18日启动“1+6”改革,宣布设立科创成长层,32家尚未扭亏的存量未盈利上市企业全部入层 [1] - 近期有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等公司正在发行,即将上市并直接进入成长层 [2] - 科创板开板至今共支持54家未盈利公司上市,22家公司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平均每年“摘U”4家 [2] 成长层公司行业分布与制度包容性 - 32家成长层公司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15家)、生物医药(14家)、新能源(2家)和高端装备智造(1家)等战略新兴产业 [3] - 科创板上市制度多元包容:1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市值+研发进展),8家适用第四套标准(市值+收入),8家适用第二套标准(市值+收入+研发投入),3家适用特殊表决权标准,2家适用红筹企业标准 [3] - 成长层公司通过IPO合计募资1051.97亿元,A股总市值达1.09万亿元,19家公司市值超过100亿元 [3] 营收增长与业绩表现 - 2024年32家成长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75.75亿元,29家公司营收突破1亿元,13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百济神州营收规模最大已突破270亿元 [5] - 以2019年为基数,成长层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87%,比板块同期营收复合增长率高出近4个百分点,14家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5] - 2025年上半年成长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7.79%,整体大幅减亏71.23亿元,21家公司同比缩亏,其中13家公司同比缩亏幅度超过20% [6] - 百济神州2022年亏损136.42亿元,至2025年上半年盈利4.5亿元,公司预计全年有望实现盈利 [6]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32家成长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30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65.40% [8] - 成长层创新药企业累计推出20款具备“全球新”属性的国家1类新药,推动10款新药的17项适应症取得“突破性疗法”认定 [8] - 百济神州投入超10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泽布替尼临床III期研究,该产品已成为首个全球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国产新药 [8] - 泽璟制药上市后研发成功多纳非尼、卡昔替尼等创新药,填补了国产空白 [8]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突破 - 寒武纪快速迭代更新业界主流生态分布式训练组件,降低新模型的适配周期 [9] - 翱捷科技推出全球首款支持RedCap+Android的芯片平台ASR8603系列 [9] - 云天励飞的DeepEdge 10芯片上市当年即进入量产阶段,是国内基于“算力积木”打造的首颗国产工艺边缘AI芯片 [9] 创新制度支持与资本运作 - 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发布,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司突破再融资补流比例限制 [10] - 开市以来已有8家成长层公司完成再融资发行,合计募集资金132亿元 [10] - 迪哲医药适用再融资标准募得18.48亿元,其中10.4亿元投入研发 [10] - “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累计披露6单并购交易,均为产业并购 [10] - 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交易后可一体化管理公司10万片/月和标的公司7万片/月的8英寸硅基产能 [11]
创新引领增收减亏 科创成长层公司跑出加速度
证券日报网· 2025-10-23 21:08
科创板“1+6”改革与科创成长层设立 - 科创板于6月18日启动“1+6”改革,宣布设立科创成长层,32家尚未扭亏的存量未盈利上市企业全部入层[1] - 禾元生物、奕斯伟材料、必贝特医药等公司正在发行或即将上市,并将直接进入成长层[1] - 改革旨在以更高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服务科技企业及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2] 成长层公司行业分布与制度包容性 - 32家成长层公司主要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15家)、生物医药(14家)、新能源(2家)和高端装备制造(1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3] - 科创板采用组合式上市制度,为未盈利科技企业提供多样上市路径:1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市值+研发进展),8家适用第四套标准(市值+收入),8家适用第二套标准(市值+收入+研发投入),3家适用特殊表决权标准,2家适用红筹企业标准[3] - 成长层公司通过IPO合计募资1051.97亿元,总市值达1.09万亿元,19家公司市值超过100亿元,寒武纪、百济神州等成为行业龙头[3] 成长层公司营收增长表现 - 2024年32家成长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75.75亿元,29家公司营收突破1亿元,13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百济神州营收规模最大,已突破270亿元[5] - 以2019年为基数,成长层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87%,比板块同期高出近4个百分点,其中14家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5] - 诺诚健华医药有限公司2019年营收仅为124.7万元,至2024年营收已增至10.09亿元[5] - 2025年上半年,成长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7.79%,保持良好增长态势[5] 亏损收窄与盈利改善趋势 - 2024年19家成长层公司同比缩亏,其中16家公司同比缩亏幅度超过20%[6] - 2025年上半年,成长层公司整体大幅减亏71.23亿元,21家公司同比缩亏,其中13家公司同比缩亏幅度超过20%[6] - 百济神州2022年亏损136.42亿元,在核心产品放量销售带动下连续三年缩亏,至2025年上半年盈利4.5亿元,公司预计全年有望实现盈利[6] - 寒武纪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连续四个季度盈利,累计盈利金额超18亿元[6] - 科创板开板至今共支持54家未盈利公司上市,22家公司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平均每年“摘U”4家[1][6]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32家成长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30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65.40%,领跑科创板[7] - 成长层创新药企业累计推出20款具备“全球新”属性的国家1类新药,推动10款新药的17项适应症取得“突破性疗法”认定[7] - 百济神州投入超10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泽布替尼临床Ⅲ期研究,该产品已成为首个全球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国产新药,惠及18万患者[7] - 苏州泽璟生物制药上市前一年净资产仅7000万元,上市后陆续研发成功多纳非尼、卡昔替尼等创新药,填补国产空白[7] - 寒武纪快速迭代更新分布式训练组件,翱捷科技推出全球首款支持RedCap+Android的芯片平台ASR8603系列,云天励飞的DeepEdge 10芯片上市当年即进入量产阶段,中信科移动主导星地融合国际标准制定[8][9] 创新制度支持与资本运作 - “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以及“1+6”改革配套制度持续为成长层公司提供支持[10] - 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支持公司突破再融资补流比例限制,迪哲医药、奥比中光、寒武纪3家成长层公司适用该项标准,募集资金中用于投入研发的资金占比超过30%[10] - 迪哲医药适用新标准募得18.48亿元,其中10.4亿元投入研发[10] - 开市以来已有8家成长层公司完成再融资发行,合计募集资金132亿元[10] - “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累计披露6单产业并购交易,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是成长层首单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交易后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规模量产的8英寸SiC MOSFET企业[11] - 沐曦集成电路、摩尔线程、上海超导等一批未来产业企业已申报科创板IPO[4]
聚焦科创成长层丨减亏增收,看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的进阶之路
证券时报· 2025-10-23 20:43
科创成长层设立与首批企业 - 科创板“1+6”改革于6月18日启动,宣布设立科创成长层,32家尚未扭亏的存量未盈利公司全部入层 [1] - 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即将登陆科创板,成为首批新注册企业并直接进入科创成长层 [1] - 科创成长层旨在以更高的包容性、适应性服务科技企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 [1] 存量公司行业分布与市值规模 - 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总市值合计达1.09万亿元,其中19家公司市值均超过100亿元 [2] - 行业分布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15家)、生物医药(14家)、新能源(2家)和高端装备智造(1家)等战略新兴产业 [2] - 32家公司通过IPO合计募资1051.97亿元,为研发投入、产能建设和商业化提供资金支持 [2] 公司上市标准与制度创新 - 上市标准多样化,11家公司适用第五套标准(市值+研发进展),8家适用第四套标准(市值+收入),8家适用第二套标准(市值+收入+研发投入) [2] - 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从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领域试点,将进一步拓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2] - 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发布,支持公司突破再融资补流比例限制,迪哲医药、奥比中光、寒武纪3家公司适用该标准,募集资金中用于研发的资金占比超过30% [6] 营收增长与减亏趋势 - 2024年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75.75亿元,其中29家公司营收突破1亿元,13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百济神州营收规模最大已突破270亿元 [3] - 以2019年为基数,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87%,比科创板同期高出近4个百分点,其中14家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3] - 2025年上半年,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7.79%,整体大幅减亏71.23亿元,21家公司同比缩亏,其中13家公司同比缩亏幅度超过20% [3]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32家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30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中位数为65.40%,领跑科创板 [4] - 创新药企业累计推出20款具备“全球新”属性的国家1类新药,推动10款新药的17项适应症取得“突破性疗法”认定 [4] - 百济神州投入超10亿元IPO募集资金用于泽布替尼临床III期研究,该产品已成为首个全球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国产新药 [4]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进展 - 寒武纪快速迭代业界主流生态分布式训练组件,降低新模型的适配周期 [5] - 云天励飞的DeepEdge 10芯片上市当年即进入量产阶段,是国内基于“算力积木”打造的首颗国产工艺边缘AI芯片 [5] - 信科移动主导星地融合国际标准制定,首次实现我国在3GPP NTN的标准立项 [5] 并购重组与未来发展 - 芯联集成通过“股份+现金”方式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是科创成长层首单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交易后可一体化管理公司10万片/月和标的公司7万片/月的8英寸硅基产能 [6] - 沐曦科技、摩尔线程等一批未盈利企业已申报科创板IPO,有望持续为成长层注入新血液 [6]
聚焦科创成长层丨减亏增收,看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的进阶之路
证券时报· 2025-10-23 20:12
科创成长层设立与首批企业 - 科创板“1+6”改革启动并设立科创成长层,32家存量未盈利公司全部入层 [1] - 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即将登陆科创板,成为首批新注册企业并直接进入科创成长层 [1] 存量公司行业分布与市值规模 - 32家存量公司主要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15家)、生物医药(14家)、新能源(2家)和高端装备智造(1家)等战略新兴产业 [3] - 32家公司通过IPO合计募资1051.97亿元,目前A股总市值达1.09万亿元,其中19家公司市值超过100亿元 [3] 存量公司上市标准适用情况 - 为适应科技企业特点,科创板提供多样上市路径,32家公司中1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8家适用第四套标准、8家适用第二套标准、3家适用特殊表决权标准、2家适用红筹企业标准 [3] - 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将从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拓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3] 公司营收增长与盈利改善趋势 - 科创板已支持54家未盈利公司上市,其中22家已实现盈利“摘U”,平均每年“摘U”4家 [5] - 2024年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75.75亿元,29家公司营收突破1亿元,13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百济神州营收规模最大已突破270亿元 [5] - 以2019年为基数,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87%,比科创板同期高出近4个百分点,其中14家公司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5] - 2025年上半年,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7.79%,整体大幅减亏71.23亿元,21家公司同比缩亏,其中13家缩亏幅度超过20% [5][6]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32家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30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65.40%,领跑科创板 [8] - 创新药企业累计推出20款国家1类新药,推动10款新药的17项适应症取得“突破性疗法”认定 [8] - 百济神州投入超10亿元IPO募集资金用于泽布替尼临床III期研究,该产品已成为首个全球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国产新药 [8] - 寒武纪快速迭代分布式训练组件,云天励飞的DeepEdge 10芯片进入量产阶段,信科移动主导星地融合国际标准制定并实现我国在3GPP NTN的标准立项 [8] 制度支持与未来发展 - “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及“1+6”改革配套制度为不同阶段公司提供支持,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已使迪哲医药、奥比中光、寒武纪3家公司募集资金中研发投入占比超过30% [10] - 芯联集成通过并购重组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交易后可一体化管理17万片/月的8英寸硅基产能,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规模量产的8英寸SiC MOSFET企业 [10] - 沐曦科技、摩尔线程等一批未盈利企业已申报科创板IPO,有望持续为成长层注入新鲜血液 [10]
科创板创新药企为什么能实现群体性突破?
中国经营报· 2025-09-14 20:24
文章核心观点 - 科创板通过制度创新支持未盈利创新药企上市 为高投入长周期的研发提供资本保障 推动国产创新药实现群体性突破并走向国际 [1][3][4][5][13] 科创板制度优势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 已有20家生物医药企业采用该标准 首发募资合计近700亿元 [3][4] - 科创板注册制强调"硬科技"属性 在严格把关核心创新力的同时对一般瑕疵保持合理宽容 [1][5] - 上交所发布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支持科创板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投入 [10] - 科创板再融资流程效率提升 百利天恒定增从受理到注册批复仅用不到4个月 迪哲医药再融资募资近18亿元 [11][12] 企业研发突破与成果 - 百利天恒2019-2022年研发投入从1.81亿元增至3.75亿元 研发占比从15%升至53% 2023年研发投入7.46亿元(同比增近100%)2024年上半年达10.39亿元(同比增90.74%) [3][8] - 百利天恒拥有28个创新生物药在研管线 14个处于临床阶段 其中5个为全球独家 [8] - 截至2025年5月30日 百利天恒就15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在全球开展80余项临床试验 包括国内10余项III期及美国7项临床研究 [9] - 泽璟制药作为首家采用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 上市后实现3个新药获批销售 [4] - 采用第五套标准的20家药企中 19家自研的45款药品/疫苗已获批上市 1家产品上市申请获受理 [4] 国际合作与商业成就 - 百利天恒EGFR/HER3双抗ADC药物BL-B01D1在ASCO会议披露临床数据 139例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45.3% [6] - 百利天恒2023年底与百时美施贵宝达成84亿美元合作 创当年国产创新药BD最高金额纪录 [7] - 公司市值因合作攀升 成为A股最年轻市值超千亿元创新药公司 [8] 资本流动性与市场表现 - 科创板流动性远好于港股 因立足于大国金融体系基础 百利天恒上市后市值稳步上升 而港股创新药公司股价波动较大 [12] - 科创板形成"投资-培育-上市-退出-再投资"的资本良性循环 为药企研发各环节提供资金保障 并为投资机构提供便捷退出渠道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