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ithub Copilot
icon
搜索文档
Github并入微软AI,是开源精神的终结吗?
虎嗅· 2025-08-26 07:02
8月11日,Github CEO Thomas Dohmke宣布卸任,而后微软宣布不会有继任者。 当时,他的公司已经被微软收购,成为微软移动业务中的一环。Thomas本人也加入了微软,并在2021年成为了Github的首席产品官。 几个月后,CEO Nat Friedman宣布离职,并在推特上表示要"回归自己的创业初心",而Thomas则代替Friedman成为了Github的CEO。 随之到来的,是Github宣布并入微软的Core AI部门。这一举措,在科技界引起轩然大波。 自2018年被微软收购以来,Github一直保持独立运营,并始终坚持自己的开源文化。 而如今这一举动不得不让开发者们发出疑问,Github在未来是否还能继续保持独立?这个开源乌托邦是否终将迎来落幕? 本期文章,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全球开发者们的理想社区为何行至于此?而微软又为何走出这步?AI的发展,是否必然意味着开源精神的终结? Github并入微软,独立性的挑战? 八年前,一个名叫Thomas Dohmke的程序员在Reddit上发帖:我是Thomas Dohmke,HockeyApp的联合创始人。我们的软件旨在方便开发者进行移动Ap ...
Elad Gil 复盘 AI 投资:GPT Ladder,AI Agent,AI 领域将迎来大规模整合并购
海外独角兽· 2025-07-24 18:19
AI市场的成型过程 - AI板块在过去四年经历显著演变,从GPT-3发布到GPT-5等发展趋势预示变革来临,早期GenAI公司如Harvey、Perplexity、CharacterAI等获得投资 [8] - 早期市场混沌,底层模型和技术快速演化,2022年代码/AI驱动的软件开发重要性显现但胜出者未定,如Cursor、Codium、Cognition Devin等产品陆续上线 [9] - 当前进入新阶段,第一波细分机会验证且出现领先公司,但市场格局仍存不确定性,未来几年将迎来新一轮变化 [9] 已经被验证的市场机会 基础模型LLMs - LLM领域资本壁垒高,需数十亿美元级投入,核心玩家包括Anthropic、Google、Meta、Microsoft、Mistral、OpenAI、xAI,与云服务商深度绑定 [11][12] - 中国开源项目如Deepseek、Qwen、Kimi K2在benchmark表现强劲,但新玩家难以涌现因资本护城河过高 [15] - 非语言类基础模型领域尚未形成明确领导者 [16] Coding - Coding是GenAI最早落地的场景,Github Copilot 2021年推出后部分企业营收两年内从0增至5000万至5亿美元 [17] - 核心梯队成型但面临科技巨头竞争,如Figma、Canva推出vibe coding工具,未来工作流可能趋向统一 [18] - 关键问题在于基础模型公司是否通过coding能力取代初创公司,因coding具经济价值且是AGI跳板 [18] 法律(Legal) - 领先者为Harvey和CaseText,其他初创公司如Legora(250家律所使用)、Crosby、EvenUp等聚焦垂直领域 [21][22] - 法律流程全自动化仍处早期,但Harvey等已构建端到端系统,未来可能扩展至其他专业服务领域 [22] 医疗记录整理 - 代表公司Abridge、Ambience、Commure/Athelas、Microsoft Nuance,市场加速整合,下一步将拓展至医疗体系其他环节 [23] 客户体验及服务 - 美国市场由Decagon、Sierra等初创企业主导,传统服务商如Intercom、Zendesk加速GenAI能力交叉销售 [24] - 商业模式从"seat-based"转向按任务计费,agentic操作取代人类角色趋势显著 [24] 搜索重构 - 主要玩家包括Google、OpenAI、Perplexity、Meta,Perplexity推出Comet浏览器集成代理操作功能 [26] 还有哪些领域值得被AI重构 - 潜力领域包括会计(早期整合中)、合规(如制药领域Blue Note Health)、金融工具、销售代理、安全(防AI数据泄露)等 [28] - 部分市场因模型未成熟或GTM策略不足暂未爆发,需等待产品与市场匹配度显现 [30] GPT Ladder - 模型能力跃迁解锁新场景,如GPT-4推动法律工作流爆发,Claude 3.5提升coding工具可用性 [31] - 概念核心:模型版本升级将打开此前无法落地的市场,如GPT-5可能支持全新应用场景 [32] - 市场未成熟原因包括GTM策略错误、传统企业锁定效应、客户决策周期长等 [34] AI Agent将无处不在 - 从chatbot转向agentic workflows,如Devin、Decagon、Sierra等工具已采用代理工作流 [37] - 软件商业模式从"seat-based"转向按认知能力计费,配套agentic infra加速发展 [37][38] AI领域的并购整合 - GenAI擅长人类知识型工作,直接收购公司比销售软件更能加速AI采纳与经济回报 [39] - "市场终结性动作"如头部初创合并、传统企业与初创组合将增多,行业进入整合前夜 [40][41] 总结:AI市场正在加速收敛 - 早期应用领域(代码生成、法律服务)领先者确立,新市场处于颠覆临界点 [42] - GenAI进入市场格局明朗、竞争收敛的新时代,技术探索转向商业化落地 [42]
3 个华人 AI 新进展:收购、1600 万美金 ARR 以及一个新趋势
投资实习所· 2025-07-15 14:08
Cognition收购Windsurf - Cognition收购了Windsurf剩余的全部资产包括知识产权、产品、商标和品牌以及剩余员工[1] - 收购价格预估在2-3亿美金相当于Cognition目前40亿美金估值的5%-8%[2] - Windsurf目前ARR为8200万美金且增长迅速B端市场ARR每季度翻番[1] - Windsurf现有350多家企业客户和数十万C端日活用户[1] - 收购后Cognition员工将从80人增至300人面临文化磨合挑战[2] Windsurf发展现状 - Windsurf在被收购前已支持Claude最新AI模型[1] - 公司临时CEO Jeff Wang表示将聚焦B端市场[1] - 剩余团队选择快速出售给竞争对手因不想继续独立运营[3] - Google的收购未照顾到部分员工权益而Cognition此次收购照顾了所有员工[2] Cognition近期发展 - 高盛已开始与Cognition合作计划初期部署数百个Devin Agent后期可能达数千个[4] - 花旗宣布将与Cognition合作其4万名开发人员将使用Devin[4] - Devin的Agentic AI被认为比Github Copilot更加自主[4] - Founders Fund作为共同投资人连续多轮投资Cognition并在收购中起关键作用[2] 行业竞争态势 - AI编程领域竞争激烈Amazon近期推出自己的AI IDE产品Kiro加入Vibe Coding[4] - 其他两个华人AI项目发展迅速一个ARR已达1600万美金预计年底突破5000万[4] - 另一个华人AI项目转型后成为创投圈关注热点所处赛道正受VC追捧[4] 交易评价 - Founders Fund合伙人认为Cognition接管Windsurf是正确且明智的决定[3] - 创始人认为在Mag 7虚假收购盛行的环境下此次收购维护了硅谷社会契约[3]
In a blow to Google Cloud, Replit partners with Microsoft
TechCrunch· 2025-07-09 01:24
战略合作 - Replit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双方业务将受益[1] - Replit将通过微软Azure Marketplace企业云应用商店提供订阅服务 并与微软容器、虚拟机和Neon Serverless Postgres等云服务集成[2] - 该合作是非排他性的 Replit将继续支持谷歌云平台[10] 产品定位 - Replit与GitHub Copilot定位不同 前者面向编程新手和业务人员 后者主要服务专业程序员[3][4] - 合作产品被定位为原型设计工具 对标Figma 并瞄准非技术背景的商业用户[5] - 平台支持自然语言创建网页应用 自动处理数据库、认证等底层架构 同时允许开发者用多种编程语言进行定制[4] 市场表现 - Replit年经常性收入(ARR)在6个月内从1000万美元增长至1亿美元[6] - 公司最新融资9740万美元 投后估值11亿美元 现有资金超过融资额半数[8] - 平台已拥有超过50万企业用户 竞争对手包括ARR达5000万美元的Lovable和ARR达4000万美元的Bolt[8] 竞争格局 - 谷歌云可能受合作影响 因Replit应用通常托管在谷歌平台[9] - 欧洲竞品Lovable正以约20亿美元估值进行新一轮融资[8] - 其他vibe coding平台可能效仿与微软达成类似合作[10]
商业头条No.75 | AI编程等待“失控”
新浪财经· 2025-06-01 11:13
行业趋势 - AI编程工具正在颠覆传统编程方式,由AI编写的代码占比已达20%-30% [1] - 编程成为AI现阶段最适合落地的场景之一,可能最先实现AGI和完全自动化 [1] - 自然语言编程(Vibe Coding)成为新范式,用户通过对话即可生成代码 [4] - 全球创业者争相进入AI Coding赛道,中国互联网大厂如美团、字节、阿里、百度等均已布局 [2][6] 核心公司及产品 - **Cursor**:由Anysphere开发,集成代码生成、修改、审查、调试全流程,支持跨文件分析,4个月估值涨550%至26亿美元,ARR超1.5亿美元 [3][7] - **GitHub Copilot**:微软与OpenAI合作推出,用户超1500万,年化收入超3亿美元 [7] - **Windsur**:被OpenAI以30亿美元收购,首创"Copilot+Agent"融合模式,服务80万开发者和1000+企业客户 [7] - **Devin**:Cognition AI开发,订阅价500美元/月,估值20亿美元,支持端到端应用开发 [7] - **中国厂商**:阿里通义灵码(插件下载量超1000万)、腾讯云AI代码助手(服务数千家企业)、字节Trae(海外版支持Agent模式)等 [7] 技术路线与商业化 - **Copilot路线**:以IDE代码补齐为主,人主导、AI辅助,代表产品包括Cursor和国内大厂工具 [9] - **Agent路线**:AI端到端执行全流程开发,技术门槛高,采纳率仅30%,代表公司为蔻町智能 [9][10] - **垂直化部署**:硅心科技选择私有化部署路线,契合中国企业代码安全需求,2024年营收预计6000万人民币 [10][11] - **社区模式**:新言意码推出Youware社区,日活数万,探索工具+社区商业模式 [12] 投资与竞争格局 - 中国AI Coding初创公司面临融资挑战,投资人认为类Cursor产品缺乏先发优势,C端付费意愿低,B端市场进展慢 [14] - 2024年奇绩创坛投资的6家AI编程初创公司几乎全军覆没,10余家团队大部分已退场 [14] - 初创公司机会在于传统行业代码重写,解决旧系统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16] - 峰瑞资本认为中国团队在ToC产品能力上有潜力复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成功 [15] 未来展望 - 技术阶段目前处于L2-L3(代码补齐至端到端开发),终极目标是L5(自动迭代商业化闭环) [15] - 可能通过Agent重构底层代码生态,打破巨头主导的封闭体系,实现"代码平权" [17]
海外AI编程赛道并购潮起,火热背后的冷思考 | 企服国际观察
钛媒体APP· 2025-05-15 13:35
市场概况与增长潜力 - 2024年全球生成式AI编程助手市场规模为2590万美元,预计2030年达9790万美元,6年复合年增长率24.8% [2] - 中国市场复合年增长率23.5%,2030年规模预计1490万美元 [2] - 行业落地速度显著快于销售、客服等领域,代码生成提效场景已被快速验证 [2] 投融资与并购动态 - Anysphere完成9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90亿美元,累计融资超1.73亿美元,年度经常性收入(ARR)突破2亿美元 [2] - OpenAI以30亿美元收购Windsurf,后者ARR从1月4000万美元增长至4月1亿美元 [3][15] - 2023年至今AI编程赛道获主流机构密集投资,如Cursor(11亿美元)、Devin(1.96亿美元)、Poolside(6.26亿美元) [5] 主要参与者与产品布局 - 云厂商加速迭代:AWS推出CodeWhisperer、谷歌Gemini Code Assist、微软GitHub Copilot [3] - GitHub Copilot已服务77000家组织,付费用户超180万,支持多模型接入(Claude 3.5/Gemini 1.5/GPT-4) [10][11] - Cursor采用双屏交互设计,兼容Claude 3.5/GPT-4o等模型,已服务30000家客户包括OpenAI/Midjourney [13][14] 技术演进与创新方向 - "氛围编程"(Vibe coding)兴起,开发者通过自然语言描述需求生成代码,无需手写代码 [6][7] - 产品形态从Copilot模式向Agent模式升级,支持任务规划、多文件代码生成和错误自动修复 [11][14][16] - 低代码+生成式AI融合场景分为开发流程赋能和应用功能赋能两类 [8] 应用效果与用户反馈 - GitHub Copilot缩短企业AI应用构建时间20%-30%,Autodesk称效率提升近30% [6] - 腾讯CodeBuddy内部研发提效超16%,AI生成代码占比超40% [4] - 开发者反馈AI生成代码需大量审查,部分场景Bug率增加41% [16][18] 竞争格局与挑战 - Cursor等新兴工具面临微软可能切断VS Code API访问的风险 [15] - 技术局限性包括代码准确性、业务逻辑理解不足及数据安全问题 [16] - 企业关注AI编程能否替代Salesforce/SAP等高价企业软件 [19]
下周四聊:AI Coding,今天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Founder Park· 2025-04-20 03:04
AI编程的现状与市场格局 - AI编程已成为公认的找到PMF(产品市场契合)的AI落地场景之一 [1] - 国内市场涌现Trae、MarsCode、通义灵码、文心快码、AIGCode等产品,海外市场以Cursor、Lovable、Devin、Windsurf、Replit为主,GitHub Copilot目前用户规模最大 [2] - 传统IDE厂商JetBrains已在其工具中集成AI助手及编程Agent Junie [2] AI编程的落地挑战与行业探讨 - 当前AI编程面临的核心问题包括:能否完全融入/取代原有工作流、商业模式是否盈利、是否需要等待模型能力提升及成本下降 [3] - JetBrains作为拥有25年IDE经验的厂商,其观点对AI编程的现状及未来具有权威性 [3] - 行业专家将围绕AI Coding的形态认知、技术/成本难题、中小企业工具选择标准展开深度讨论 [8][11] 行业活动与参与者定位 - JetBrains技术专家孙涛(AI行业解决方案专家)与赵宸毅(中国业务拓展总监)将进行线上分享 [4][5] - 目标听众为能提出关键问题的研发负责人、技术总监、平台工程团队负责人及企业级项目经理 [11] 相关行业动态延伸 - OpenAI近期发布o3/o4-mini模型,具备图像推理能力并刷新评测榜单 [13] - 具身智能领域核心玩家探讨人形机器人落地前景 [13] - OpenAI披露GPT-4.5训练方法论,强调数据效率与预训练价值 [13]
下周四聊:AI Coding,今天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Founder Park· 2025-04-18 18:23
AI编程行业现状 - AI编程已成为公认的找到PMF的AI落地场景之一[1] - 国内外涌现大量AI编程工具 国内包括Trae、MarsCode、通义灵码等 海外有Cursor、Devin、Github Copilot等[2] - 传统IDE大厂JetBrains已全面集成AI助手Junie 并计划探讨AI编程的落地现状[3] 行业核心问题探讨 - 当前AI编程面临的核心问题包括技术融入工作流程度、商业变现能力、模型能力与成本平衡[3] - JetBrains作为25年IDE领域专家 将分享对AI Coding形态的见解[8] - 活动将重点解析中小企业开发者如何选择适合的AI编程工具[8] 行业活动信息 - JetBrains技术专家孙涛(行业解决方案专家)和赵宸毅(中国业务拓展总监)将进行深度分享[4][5] - 交流话题涵盖AI Coding的技术难题、成本挑战、工具选型策略[11] - 目标听众为研发负责人、技术总监、平台工程团队负责人等决策层[11] 行业关联动态 - 其他AI领域进展包括OpenAI发布o3/o4-mini模型 黄仁勋探讨具身智能 以及GPT-4.5训练方法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