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n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跨界寻找“第二生命线”:不想造机器人的车企不是好AI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0:41
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现状 - 至少6家车企已自研或联合攻关推出人形整机成品,另有十数家车企通过投资或官宣布局介入该领域 [1] - 特斯拉Optimus计划2025年生产1万台,2026年提升至5-10万台并开始对外销售 [3] - 小鹏计划2026年量产面向工业的L3级别人形机器人 [3] - 广汽计划2025-2026年小批试产,2028年实现批量应用 [3] - 现代汽车2025年将在美国新工厂部署波士顿动力Atlas机器人 [3] - 长安宣布将投入超500亿元布局具身智能领域,2027年前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 [3] 车企入局动因 - 汽车零件约60%可用于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可打包复用降低成本 [8] - 广汽自研机器人部件依托供应链协同可降低超50%成本 [8] - 自动驾驶技术可迁移至人形机器人领域,形成技术协同 [9] - 汽车产线总装环节自动化率仅20%-30%,人形机器人可解决柔性制造难题 [10]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从2021年108%回落至2024年24.4%,行业需寻找新增长点 [10] 技术路径与商业化 - 车企采用"自研+投资"双路径布局,小米三次投资宇树科技并直接入股 [7] - 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22家人形机器人集成企业中有6家为车企 [7] - 特斯拉汽车收入占比下降,计划向AI转型,人形机器人成为重要方向 [11] - 人形机器人可链接家庭场景,帮助车企从工业进入更广阔的家居领域 [11] - 小鹏Iron机器人亮相上海车展后,当日股价领涨全球科技股 [11] 行业竞争格局 - 车企凭借供应链基础和现金流优势,项目进度快于初创企业 [13] - 初创企业在细分领域创新更快,如智元机器人的灵巧手设计 [13] - 优必选Walker S1在比亚迪实训后效率提高100%,稳定性提升30% [14] - 广汽与安防企业合作开发轮足构型机器人,适用于户外巡检工作 [15] - 行业建议车企深耕工业场景,初创公司专注消费场景形成差异化 [15]
天工Ultra夺得首次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冠军,2025上海车展临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1 11:14
港股及A股市场交易情况 - 4月21日港股因复活节休市,沪深交易所暂停港股通服务,但港股类ETF如港股通汽车ETF(159323)、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仍可在二级市场交易 [1] - A股早盘小幅低开后震荡上行,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商贸零售、传媒等行业领涨 [1] 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 - 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于4月19日在北京举办,6支机器人队伍完赛,"天工Ultra"以2时40分42秒夺冠 [1] - "天工Ultra"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股东小米机器人、优必选、京城机电各持股28.57% [1] 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 广汽集团发布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oMate,小鹏Iron机器人已投入工厂使用并计划明年量产L3级工业机器人,小米CyberOne首批量产将用于自有工厂 [2] - 麦高证券认为跨界车厂凭借成熟软硬件体系、供应链管理能力及技术复用优势,有望在人形机器人标准化量产阶段突围 [2] 上海国际汽车展前瞻 - 4月23日至5月2日上海车展将举行,1-2号馆聚焦电气化/智能化零部件,3-8号馆展示汽车品牌 [2] - 华鑫证券建议关注主机厂智能化进展及新车型规划 [2] 港股通汽车ETF成分结构 - 港股通汽车ETF(159323)标的指数聚焦港股整车板块,乘用车含量领先且覆盖A股稀缺的造车新势力 [2] - 成分股中小鹏汽车、比亚迪股份、理想汽车、吉利汽车、零跑汽车、长城汽车合计权重占比近70% [2]
港股概念追踪 |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马开跑 机构:挖掘灵巧手等商业化落地更快环节的投资机会(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4-21 07:30
行业动态 -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举行,"天工Ultra"机器人以2时40分42秒夺冠,研发企业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该中心由优必选、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等联合组建,四大股东中优必选、小米机器人、京城机电各持股28.57% [1] - 中信建投认为人形机器人行业尚处发展初期,建议关注"AI+机器人"投资机会如外骨骼机器人、灵巧手和传感器等商业化落地更快的环节 [1] - 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初步建立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技术,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供给,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具身智能" [2] - 花旗银行预测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7万亿美元,数量达6.48亿台,《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9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750亿元,占全球32.7% [2] 车企布局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处于试生产阶段,2025年目标产量5000台 [2] - 广汽集团发布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oMate,计划2025年自研零部件批量发售,2026年整机小批量生产产值超3000万元,2027年大规模量产 [3][6] - 小鹏旗下Iron人形机器人已投用工厂,计划明年量产工业级L3人形机器人,小米发布CyberOne并投资宇树科技 [3] - 长安汽车计划未来五年投资超500亿元,2027年前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理想汽车确认将100%涉足该领域,赛力斯成立子公司开展智能机器人研发 [3] 技术应用 -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推动前沿技术集成与验证,为构建标准化测试场景提供示范 [4] - 具身智能将加速渗透巡检安防、家庭服务、工业协作等场景,成为新质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 [4] - 北京亦庄通过赛事打造"科技+城市+产业"融合平台,为人形机器人创新生态建设提供新样本 [4] 概念股信息 - 优必选与北汽新能源合作打造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示范产线 [5] - 地平线机器人2023年收入同比增54%至23.8亿元,德银上调2024年收入预测19.4%,目标价从5港元升至9港元 [5] - 津上机床中国生产的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丝杠,其数控高精密机床涵盖五大产品类别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