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ate 70系列
icon
搜索文档
华为手机重返第一
华尔街见闻· 2025-07-31 18:16
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4%至6896万台,上半年总出货量1.4亿部同比降0.6%,国补政策拉动效果有限[11][12] - 华为以18.1%市场份额重返中国第一,vivo、OPPO、小米、苹果分列二至五位,小米是头部厂商中唯一同比增长3.4%的品牌[5][13][16] - 荣耀出货量同比下滑19%至12.8%市占率,被挤出前五,苹果以14.4%份额领先荣耀[19] - 华为上半年出货量达2540万台,全年重回第一确定性增强,对比2022年其未进前五而荣耀当时以18.1%居第二[14][15] 华为逆袭路径 - 2023年下半年通过Mate 60 5G系列和折叠屏Mate X5打响回归首战,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超50%至16.6%市占率[27][28] - 2025年新品策略包括:nova 14系列"加量不加价"热销、高端机型降价、Mate 70系列供货改善[17] - 折叠屏领域优势显著,2024年以近50%份额居首,2025Q2份额突破70%,Pura X创新阔折叠形态[30][31][29] - 历史巅峰期市占率达46%(2020Q2),受制裁后跌出前五,独立后的荣耀曾连续两年居市场第二[25][26] 行业挑战与转型方向 -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存量竞争,2024-2028年全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仅1%,折叠屏Q2出货量同比降14%至221万台[38][40] - AI手机成为新战场,HarmonyOS 6推出鸿蒙智能体框架(HMAF),试图重构人机交互为LUI模式并建立新应用分发机制[43][44][45] - 硬件创新遇瓶颈,折叠屏需突破生态协同;软件层面AI手机尚未出现明确领先者,行业处于同一起跑线[40][46][47] - 宏观环境承压,消费者信心低迷,下半年市场或面临更大压力,但三季度新品发布或提振销售[35][36]
全球智能手机 AP-SoC 市场份额季度数据 2025 Q1
Counterpoint Research· 2025-07-04 15:01
市场动态 - Apple(苹果)2025年第一季度芯片出货量同比增长,主要受iPhone 16e搭载Apple A18芯片发布的带动,但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环比下滑 [4] - MediaTek(联发科)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出货量环比增长,增长主要来自入门级与主流市场需求回暖,天玑8400芯片的发布推动了中高端市场增长,但高端市场出货量下滑 [4] - Qualcomm(高通)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环比持平,表现主要由高端市场驱动,旗舰芯片Snapdragon 8 Elite获得多项设计采用,包括三星Galaxy S25系列的独家合作,Snapdragon 8 Gen 3系列也获得新订单支持 [4] - Samsung(三星)Exynos芯片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增长,主要得益于Galaxy A56搭载Exynos 1580、Galaxy A16 5G搭载Exynos 1330的发布,Galaxy A26系列的高出货量也推动了Exynos 1380的增长 [4] - UNISOC(紫光展锐)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环比下降,主要原因是LTE芯片出货减少,但其LTE产品组合持续在低端市场(售价低于99美元)中扩大份额 [6] - Huawei(华为)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环比下降,但在中国市场仍具有强大的品牌偏好与忠实用户基础,搭载麒麟8010芯片的Nova 13系列与Mate 70系列的发布推动了海思在本季度的出货增长 [6]
2025 Q1手机芯片厂商排名出炉
半导体芯闻· 2025-06-26 18:13
全球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市场份额排名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市场份额前三大厂商保持稳定,分别为联发科(36%)、高通(28%)和苹果(17%)[1] - 联发科整体出货量呈现季增长,主要来自入门级及主流市场需求提升,但高端市场出货量下滑 中高端市场增长得益于天玑8400芯片推出[1] - 高通出货量持平,表现主要由高端市场驱动 苹果出货量实现年增长,得益于搭载A18芯片组的iPhone 16e系列发布,但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季出货量下降[1] 其他厂商表现 - 紫光展锐排名第四,第一季度出货量季下降(LTE芯片组出货量减少),但在低价市场(99美元以下)竞争力强劲,市占率持续增长[1] - 三星Exynos芯片市占比5%,出货量增长来自搭载Exynos 1580的Galaxy A56和Exynos 1330的Galaxy A16 5G等新机型 Galaxy A26系列高销量带动Exynos 1380芯片出货量上升[2] - 华为海思芯片出货量增长,受益于搭载麒麟8010芯片的nova 13系列及Mate 70系列发布 整体份额仅比三星少1%[2]
国补的最大受益者,小米还能接着赢吗?
雷峰网· 2025-06-05 15:43
国补政策影响 - 多地国补政策在618前陆续取消或调整,如江苏省6月1日起取消线上国补,线下改为每日限额发放,仅适用于家电及3C产品 [2] - 国补政策对手机市场刺激显著,落地一周内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65%,出货量超950万部,2000-5000元价位段增长尤为明显 [2]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延续复苏态势,总出货量达7090万部,同比增长5% [3] - 国补加速了手机市场"淘汰赛"进程,各品牌在国补混战中的表现将影响其未来市场策略 [3] 小米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总营收达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经调整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64.5%,毛利率升至22.8% [6] - 小米智能手机在中国大陆出货量份额同比提升4.7%至18.8%,高端机销量占比提升3.3%至25%,ASP达1211元创历史新高 [6] - 小米15 Ultra首月销量同比增长90%,Redmi K80累计激活销量远超竞品 [8] -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1330万台,同比增长40%,4000-5000元价位段市场份额24.4%排名第一 [7] 小米渠道扩张 - 截至2025年一季度,中国大陆小米之家达16000家,环比新增超1000家,计划年底扩展至20000家 [10] - 小米线下渠道智能手机市占率提升至12.1%,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 [10] - 小米汽车业务带动"万店计划"升级,去年新增约5000家小米之家 [14] - 小米汽车门店筛选严格,需满足五项指标且具备30家以上小米之家才有资格开设 [17] 小米业务协同 -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AIoT业务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22.8% [9] - IoT业务表现亮眼:平板出货量全球前三,TWS耳机国内第一,可穿戴腕带设备国内第二 [9] - 智能大家电同比增长113.8%,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分别超110万、88万、74万台,同比增长均超65% [9] - 小米汽车业务收入186亿元,SU7系列累计交付25.8万台,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75869台创历史新高 [14]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小米(18.6%)、华为(18.0%)、OPPO(15.7%)、vivo(14.4%)、苹果(13.7%) [7] - 国补落地后各品牌增速差异显著:一加(120%)、iQOO(70%)、小米(60%)增速领先,华为(20%)、苹果(10%)垫底 [6] - 华为受产能限制影响国补表现,Mate 70系列库存紧张;苹果因产品参与度低,出货量同比下滑9% [22] - 国补加速渠道洗牌,小商户因资质问题被排除在外,业绩下滑60%-70% [24] 小米未来战略 - 公司提出"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生态力"的制胜公式,强调高端化和新零售 [12] - "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持续推进,玄戒O1产品亮相补齐生态拼图 [28] - 计划2026年手机业务突破2亿用户大关,未来五年聚焦超高端市场 [29] -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过去5年累计约1020亿元,2025年预计超300亿元,其中25%投向AI领域 [29]
iPhone 16大降价,华米OV该哭还是该笑?
钛媒体APP· 2025-05-12 19:04
iPhone降价趋势 - iPhone 16系列大幅降价,入门版跌破4700元,Pro Max最高降幅超2200元 [1] - 2020年以来iPhone降价频率和幅度远超以往,iPhone 12系列发布5个月后官方降价500元,iPhone 13系列部分机型实际降幅超1000元 [2] - iPhone 15系列上市4个月后官网罕见降价500元,随后授权渠道直降1050元,128GB版本跌破历史最低至4949元 [2] - iPhone 16系列发布仅一个月即在"双11"降价500元,创苹果新机最短时间内降价纪录 [3] - 2025年1月苹果全系产品最高降800元,5月iPhone 16 Pro系列最高降2500元,128GB版叠加国补后5499元,较原价降幅达31% [4] 降价原因与市场影响 - 华为Mate 60系列与iPhone 15系列价位重合且供不应求,显著影响iPhone销量并导致价格跳水 [3] - 中国市场对iPhone 15系列需求低于预期,销售不佳迫使苹果多次推出优惠 [3] - 频繁降价导致iPhone"保值神器"光环消失,品牌溢价加速流失 [8] - 2024年Q4苹果中国出货量锐减25%至1310万台,2025年Q1同比再跌9%,市场份额跌至第五 [7] 国产手机崛起表现 - 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4%至2.85亿台,华为出货量4600万台同比增37%,vivo以4930万台出货量居首,苹果出货量同比跌17% [6] - 高端市场(600美元以上)华为份额从2023年21.4%提升至2024年30.7%,苹果从61.8%降至51.1% [6] - 2025年5月华为Mate 70系列激活量437万部,小米15系列444万部,国产旗舰呈现断档式领先 [7] - 华为Mate 70 Pro在7000元以上价位凭借麒麟芯片、鸿蒙系统和卫星通信功能与iPhone 16 Pro直接竞争 [7] 国产手机技术突破 - 华为麒麟芯片实现自主高性能芯片生产,鸿蒙系统端侧AI可本地处理百页文档,苹果AI适配中国进展缓慢 [9] - OPPO Find X8搭载120倍变焦潜望长焦,华为红枫影像多光谱传感器色彩还原能力远超iPhone 16 [9] - 华为鸿蒙生态连接设备数突破8亿,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形成高端市场独特竞争力 [10]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iPhone降价从"被动清库存"演变为"主动市场策略",但难以阻止品牌力消耗 [8] - 国产手机在4500-6000元价位配置全面领先iPhone 16/Plus,正全面挤压iPhone生存空间 [7] - 国产手机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策略(如全场景体验、生态融合)不再依赖价格优势竞争 [10]
果然财经|苹果手机降价:“618”前哨战还是市场突围之举
齐鲁晚报· 2025-05-11 15:29
价格调整策略 - iPhone 16全系列产品进行官方价格调整,最大降幅逼近1500元人民币 [2] - iPhone 16 Pro Max各存储版本均下调160美元(约合1313.06元),iPhone 16 Pro 128GB版本降价幅度达176美元(1445.27元) [2] - 京东平台数据显示,iPhone 16 Pro Max 256GB版本当前售价为9299元,叠加"618"补贴后终端售价有望跌破7000元,128GB iPhone 16 Pro预计进入5000元价格区间 [2] "618"促销布局 - 此次调价被部分渠道商解读为苹果为"618"电商促销活动所做的战略铺垫,意图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抢占先机 [3] - 2024年"618"期间,iPhone 15 Pro Max和iPhone 15 Pro分别占据手机单品销量累计榜第一和第二位,iPhone系列在前五名中占据三席 [4] - iPhone产品平均售价数倍于红米K70和荣耀X50,但仍能以高价机型占据榜单多数席位,印证其在高端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4] 市场份额与竞争压力 - 2024年第四季度苹果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锐减25%,降至1310万台 [5] - 2022-2024年期间,苹果在中国高端手机市场的份额逐年下降,分别为75%、64%、54%,而华为的高端市场份额从12%提升至29% [5]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达7160万部,苹果以980万台的出货量位列第五,同比下滑9%,成为头部品牌中唯一负增长的厂商 [6][7] 产品创新与市场表现 - 苹果产品创新呈现保守态势,外观设计多年未突破,功能配置升级速度滞后于国产竞争对手 [8] - 2025财年第二财季苹果整体营收达954亿美元,同比增长5.1%,但大中华区成为唯一营收负增长区域,同比下滑2.26%,且已连续七个季度营收萎缩 [8] - 华为Mate 70系列在发布后1.5小时内预订量突破百万台,小米15 Ultra在中国市场首销销量同比增长超50%,海外市场预售量增幅突破100% [7] 未来应对措施 - 苹果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推出首款大尺寸折叠屏iPhone,试图开拓新的市场增长点 [9] - 若美国对华"半导体类"关税政策生效且苹果无法获得豁免,iPhone生产成本预计将增加30%-40%,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价格调整 [9]
智能手机SoC市场,竞争加剧!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0 10:53
全球高端智能手机SoC市场增长趋势 - 2024年高端安卓智能手机SoC收入同比增长34%,主要受消费者对高端设备偏好增强、出货量增长及平均售价上涨推动 [2][5] - 高端SoC市场占2024年安卓智能手机SoC总收入的52%,AI功能(如NPU和先进节点迁移)成为平均售价和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6] 主要厂商竞争格局 高通 - 保持市场领导地位,2024年收入年增长6%,2025年将因三星Galaxy S25系列独家采用骁龙8 Elite SoC进一步巩固份额 [5][7] - 通过定制Oryon内核优化AI任务处理,并凭借生态合作伙伴关系在设备端AI部署中占据优势 [7] 联发科 - 高端SoC收入几乎翻倍,得益于天玑9300系列表现及天玑9400的推出,与vivo、OPPO、小米的战略合作推动其在中国市场增长 [5][7] - 需拓展全球旗舰品牌合作及开发者生态以维持增长势头 [7] 三星 - 2024年高端SoC收入增长4倍,Exynos 2400在Galaxy S24系列中的应用是关键,但2025年可能因Galaxy S25转向高通而下滑 [5][8] - 代工良率问题制约Exynos在高端市场的长期竞争力 [8] 海思半导体 - 2024年中国高端市场份额达12%,Pura 70和Mate 70系列推动回归,预计2025年保持收入份额第三 [5][8] - 客户忠诚度与鸿蒙系统深度整合是核心优势,但工艺节点落后和供应链不确定性限制长期增长 [8] 技术及市场驱动因素 - AI功能(如延迟敏感任务处理、模型优化)成为SoC性能差异化的关键,推动半导体含量和晶圆成本上升 [6][7] - 高端安卓SoC竞争加剧,海思重返和联发科崛起重塑市场格局 [6] 区域动态 - 中国高端市场表现突出,海思和联发科本土化策略成效显著 [5][7] - 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促使品牌寻求制造多元化,三星因多基地布局在美国市场更具优势 [6]
孟晚舟定调AI为“最大机会”:从手机到汽车,华为2024年报上演高端化攻防战
华夏时报· 2025-03-31 21:25
文章核心观点 3月31日华为披露2024年年报,销售收入增长但营业利润下降,终端业务重回快车道,汽车业务首年盈利,引望公司工商变更或加快汽车业务商业化,AI是华为今年增长新机会 [2][3][10] 华为2024年年报整体情况 - 去年销售收入约8620亿元,同比增长22.4%,营业利润约794亿元,同比下降近24%,营业利润率9.2%,同比下降5.6个百分点 [2] - 研发费用近1797亿元,同比增长9.1%,销售和管理费用约1318亿元,同比增长近11% [2] - 轮值董事长孟晚舟评价去年成绩“整体结果符合预期” [2] 终端业务情况 - ICT基础设施业务是第一大收入来源,收入接近3700亿元,占总收入43%左右,同比增长接近5% [4] - 终端业务是第二大收入来源,收入约3390亿元,同比增长38.3%,占总收入近40%,与ICT业务差距从2023年的1077亿元缩小至310亿元 [4] - 2024年中国市场收入近6153亿元,占总收入71.4% [5] - 手机市场高端机是重点战场,发布多款折叠屏和直板旗舰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份额16.6%,排名第二,同比增长约50% [5] - 为加快智能机出货,去年夏季及年末掀起两次降价潮,销售旺季降价为新机“让路”,加剧国产高端机市场竞争 [5] 终端业务未来动态 - 产业链消息称华为Pura80系列新机大概5月发布,将在影像方面升级 [6] - 今年3月发布首款全面搭载“纯血鸿蒙”的Pura X,起售价7499元 [6] - 中国手机厂商在高端机领域投入持续加码,2025年竞争形势持续加剧,中国厂商将在高端市场吃进份额,苹果份额被侵蚀 [6] 汽车业务情况 -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营收263.53亿元,同比增长4.74倍,首度实现当年盈利 [6] - 2024年初发布乾崑品牌,智能部件发货量超2300万件,同比增长近7倍,截至年底有15款合作车型上市 [6] - 鸿蒙智行带动汽车部件竞争力提升,去年全年交付量超43万辆,问界新M7交付19.7万辆,智界R7发布57天交付突破2万辆 [7] - 今年3月问界M8亮相,预售价36.8万,预订量超8万;2025款问界M9上市,起售价46.98万元,上市72小时大定突破21000台 [7] - 余承东曾表示华为车BU曾一年亏损100亿元,2023年亏损减到60亿元,2024年扭亏为盈,前三个月智选车业务扭亏,车BU业务接近盈亏平衡 [8] 引望公司情况 - 3月31日引望公司完成工商变更,徐直军担任法人,华为持股比例调整为80%,新增阿维塔科技和赛力斯汽车两大股东 [2] - 2024年1月华为车BU注册成立引望公司,将打造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 [9] - 2024年8月阿维塔和赛力斯分别出资115亿元入股,各持10%股权,当时引望估值达1150亿元 [9] - 华为成立车BU公司吸引车企入股,源于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华为技术资源可为汽车领域提供支持 [9] 华为未来机会 - AI是华为今年在手机、汽车等赛道实现增长的新机会,华为将打造根技术,不被短期泡沫驱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