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
搜索文档
增收不增利,特斯拉三季度利润下滑近30%,股价一度跌近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3 20:02
财务业绩摘要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到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2% [1][4] - 第三季度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为17.7亿美元,同比下滑29% [1][4] - 经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0.50美元 [1] - 财报发布后,公司股价一度下跌近5% [1] 各业务板块营收表现 - 核心汽车业务营收增长6%至21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00亿美元 [4] - 能源发电与储能业务营收大幅增长44%至34.2亿美元,三季度装机量达12.5吉瓦时 [4] - 服务及其他业务营收为34.75亿美元,同比增长25% [4] 生产与交付数据 - 第三季度全球汽车产量为44.74万辆,同比下降4.8% [6] - 第三季度全球新车交付量为49.70万辆,同比增长7.4%,高于市场预估的43.96万辆 [6] - 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总交付量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5.9% [6] - Model 3和Model Y全球交付量为48.11万辆,同比增长9% [6] - 其他车型交付量为1.59万辆,同比下降30% [6] 中国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在华销量为26.34万辆,较上年同期下降约5.4% [8] - 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销量达到16.92万辆,环比增长31% [8] - 上海超级工厂9月份单月交付超过9万辆新车 [8] - 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出多轮促销政策,包括“5年0息”金融政策及车漆费用减免优惠 [9] 未来业务重点与进展 - 公司计划在明年第一季度推出人形机器人Optimus V3 [3][10] - 预计年底前将在8~10个区域运营Robotaxi服务,并在奥斯汀实现全无人化自动驾驶运营 [3][10] - 公司发展重心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 [10] - 未来公司约80%的价值将来自机器人Optimus [10] -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到2028年将增至13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0.29% [14] - FSD已覆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公司正与中国及欧洲、中东、非洲地区的监管机构合作推动批准 [15]
买车像炒股?有车主爱车一年跌价近5万
经济观察报· 2025-10-12 15:47
车市保值率现状与困境 - 当前车市处于转型期,技术迭代速度快,新车型推出频繁,直接影响车辆保值率,新能源汽车因电池技术和智能化配置快速更新换代,老款车型贬值加速 [3][7] - 三年车龄的插电混动车型平均保值率为43.9%,纯电动车型为42.6%,普遍低于传统燃油车,燃油车三年平均保值率保持在50%以上 [4] - 9月国内上新70余款车型,叠加补贴和厂家促销引发价格战,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降价1万元引发连锁反应,有车主反映合资品牌纯电车一年贬值近5万元,官方指导价从26.8万元降至21.8万元 [3][6] 影响保值率的核心因素 - 品牌影响力是决定保值率的核心因素,豪华品牌和主流合资品牌凭借品牌溢价能力保持领先,奔驰、奥迪、宝马等德系品牌及本田、丰田等日系品牌三年保值率基本在50%以上 [8] - 市场保有量直接影响二手车流通性,保有量大的车型通常拥有更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和配件供应,保障车辆二手价值 [3][8] - 厂商价格策略直接影响保值率,频繁的官方降价短期内刺激销量但损害品牌形象和现有车主利益,进而影响二手车价格,稳定的价格体系是维持高保值率的重要保障 [9] 不同品牌保值率表现 - 在自主品牌阵营中,传统车企如传祺、长安保值率稳定,造车新势力表现参差不齐,理想汽车以47.0%的三年保值率位居新势力榜首,蔚来汽车三年保值率为40.4%,两者相差6.4个百分点 [8] - 仍以燃油车为主销车型的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三年保值率大多在45%以上,部分品牌常年保持在55%以上 [6] - 新能源汽车技术更新周期从过去的3-5年缩短至1-2年,导致去年购买的车型今年可能成为老款而加速贬值 [9] 对消费者的购车建议 - 消费者在购车前应重点关注目标车型的三年保值率数据,这更能反映车辆的长期价值走势,同时注意不同品牌、不同级别车型之间的保值率差异 [3][11] - 选择具备稳定价格体系的品牌至关重要,这些品牌通过稳健的价格政策和产品策略保持较高保值率,通常不参与频繁价格战 [11] - 消费者需理性看待技术创新与实用性的平衡,不应盲目追求最新技术配置,而应根据实际用车需求选择技术成熟、可靠性高的车型,过于超前的技术配置贬值更快 [12]
买车像炒股?有车主爱车一年跌价近5万
经济观察网· 2025-10-11 14:14
车市销售动态 - 9月国内上新70余款车型,创下单月新车发布数量新纪录 [2][3] - 8月份汽车消费指数较上月上升15.2%,预示“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到来 [3] - 叠加补贴和厂家促销,消费者在9月和“十一”小长假期间排队下单,车市热闹非凡 [2] 价格战与车辆贬值现状 - 特斯拉在9月初对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官方调价,降幅达1万元,引发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跟进价格混战 [3] - 有消费者反映,其购买的电动车在半年内官方降价3万元,合资品牌纯电车一年时间贬值近5万元 [2][3] - 频繁的官方降价短期内刺激销量,但损害了品牌形象和现有车主利益,进而影响二手车价格 [8] 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保值率对比 - 三年车龄的插电混动车型平均保值率为43.9%,纯电动车型为42.6%,均普遍低于传统燃油车 [2] - 燃油车三年平均保值率保持在50%以上,显著高于新能源车型 [2] - 三年车龄的新能源车型平均保值率为43.25%,而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的三年保值率大多在45%以上,部分品牌常年保持在55%以上 [3] 影响保值率的核心因素 - 品牌影响力是核心因素,奔驰、奥迪、宝马等德系品牌及本田、丰田等日系品牌的三年保值率基本都在50%以上 [4] - 在自主品牌中,理想汽车以47.0%的三年保值率位居新势力榜首,蔚来汽车则为40.4%,相差6.4个百分点 [5] - 市场保有量大的车型拥有更完善的售后服务和配件供应,保障了车辆的二手价值 [5][6] - 技术迭代速度成为新变量,新能源汽车技术更新周期从3-5年缩短至1-2年,导致老款车型迅速贬值 [7][8] 维持高保值率的关键 - 稳定的价格体系是维持高保值率的重要保障 [8] - 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广泛的维修网点覆盖、合理的配件价格是支撑车辆保值的重要因素 [9] - 对于新能源汽车,8年或16万公里电池质保政策有助于缓解消费者对电池衰减的担忧,提升车辆保值率 [9]
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亮相工信部新车公示!特斯拉在华开启多维度产品攻势背后:销量毛利双下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1 13:21
目前,特斯拉在华销售的车型主要为Model 3与Model Y。一位特斯拉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目前各车型交付周期不一:新推出的Model Y L最为紧俏,交付 已排至11月底;而当前在售的后轮驱动版与长续航全轮驱动版Model Y则较为充足,约2周即可交付,且两款车型销量相当。此外,改款Model 3的标准续航 与全轮驱动长续航版,由于产线尚在调整,交付周期约为4周。 每经记者|刘曦 每经编辑|余婷婷 10月9日,工信部发布第40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特斯拉Model Y出现在本次公示中。根据公示信息,该车型搭载三元锂离 子电池组与3D6电机,与当前Model 3后驱长续航版配置相同。业内认为,该款车型是与Model 3后驱长续航版一样的版本。 这一判断随后得到了官方人员的侧面证实。一位特斯拉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确认,此次在公告中的Model Y车型即为后轮驱动长续航版车型。 参考目前售价25.95万元的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及售价26.35万元的现款Model Y后轮驱动版,有观点预计,新款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的售价可能在28 万元左右。 特斯拉开启多维度 ...
特斯拉美股盘前暴涨,发生了什么?
证券时报· 2025-09-15 21:18
马斯克突然出手。 受特斯拉CEO马斯克出手增持的消息刺激,特斯拉股价在周一美股盘前交易中直线拉升,一度暴涨超8%。据特斯拉提交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 马斯克于9月12日共买入超250万股特斯拉股票。 与此同时,特斯拉的销量也传来利好信号。在中国市场,特斯拉最新推出的Model Y L车型销售火爆,据官网显示,目前预定Model Y L,交付时间已变成 2025年11月。在欧洲市场,特斯拉德国工厂负责人公开表示,得益于"非常出色的销量数据",德国工厂的电动汽车产量将进行上调,已上调第三季度和第 四季度的生产计划。 特斯拉暴涨 北京时间9月15日,美股盘前,特斯拉股价直线拉升,一度暴超8%,截至20:00,盘前涨幅达7.65%,报426.22美元/股。前一交易日,特斯拉股价大涨 7.36%。 | 395.940↑ 最 高 | | | | --- | --- | --- | | 370.240 昨 收 | +27.130 +7.36% | 368.810 | | 成交额 | | | | 盘前 ① 426.220 +30.280 +7.65% | | 07:59 (美东) ^ | | 最 | 430.360 | ...
刚刚,暴涨!发生了什么?
券商中国· 2025-09-15 21:00
马斯克增持与薪酬方案 - 马斯克于9月12日买入257万股特斯拉普通股 价格区间为372.37-396.54美元/股 价值约10亿美元 [1][6] - 董事会授予马斯克最多4.237亿股限制性股票(占调整后总股本12%) 分12批次发放 潜在价值约1万亿美元 [6][8] - 市值目标从2万亿美元起步 每阶段递增5000亿至1万亿美元 最终目标为8.5万亿美元 [8] - 运营目标包括累计交付2000万辆汽车 FSD订阅用户达1000万 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 100万辆Robotaxi商业化运营 [8] 股价表现 - 美股盘前交易一度暴涨超8% 截至北京时间20:00盘前涨幅达7.65%至426.22美元/股 [1][3] - 前一交易日股价大涨7.36% [3] - 盘前最高价达430.36美元 成交额17.66亿美元 [4] 中国市场动态 - Model Y L车型交付时间排至2025年11月 显示需求旺盛 [1][9] - 8月批发销量83192辆 环比增长22.6% [9] - 上半年销量26.34万辆 同比下滑5.4% 跑输行业40.3%增速 [9] - Model 3长续航版降价1万元至25.95万元 促销效应有望提振销量 [10] 欧洲市场表现 - 德国工厂因销量数据出色上调第三、四季度生产计划 [1][10] - 德国8月新车注册量下降39% 前八个月暴跌56% [10] - 法国、瑞典、丹麦、荷兰8月销量同比降幅均超40% [10] - 挪威注册量增长21.3% 西班牙销量1435辆同比增161% [11]
马斯克狂买10亿美元,特斯拉盘前大涨
证券时报· 2025-09-15 19:51
公司管理层动向 - 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于9月12日在公开市场购买257万股公司普通股,价格区间为每股372.370美元至396.540美元,价值约10亿美元 [1] - 公司股价在消息公布后盘前大涨近6%,前一交易日曾上涨7.3% [1]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出现积极信号,Model Y L车型预计交付时间已变为2025年11月,显示10月份可售车型已售罄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中国市场销量为26.34万辆,同比下滑5.4%,大幅跑输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40.3%的同比增长 [3] - 2025年8月公司在中国批发销量为83192辆,尽管同比下滑4%,但环比增长22.6% [3] - 公司于9月1日将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售价从26.95万元下调至25.95万元,以促销提振销量 [3] 欧洲市场表现 - 欧洲市场销量整体疲软,8月在德国新车注册量下降39%,前八个月注册量暴跌56% [3] - 8月在法国注册量同比下降47.3%,在瑞典注册量同比暴跌超84%,在丹麦销量同比下降42%,在荷兰销量同比下滑50% [3] - 挪威和西班牙市场表现亮眼,8月在挪威新车注册量增长21.3%,在西班牙销量从去年同期的549辆增至1435辆,增幅达161% [4] - 特斯拉德国工厂由于销量数据出色,下半年电动汽车产量已进行上调 [4] 行业竞争与产品分析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2025年上半年整体销量达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渗透率达到44.3% [3] - 公司在欧洲面临产品阵容单一、车型陈旧挑战,自2020年推出Model Y后未发布新的大众市场车型 [4] - 中国新兴竞争对手和传统汽车制造商推出大量新车型抢占市场份额 [4]
特斯拉,突传利好! 销量或“触底反弹”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08:38
核心观点 - 特斯拉德国工厂上调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电动汽车生产计划 得益于非常出色的销量数据 公司预计其供应的所有市场都将传来积极信号[1] - 特斯拉在中国和欧洲市场销量出现积极信号 中国市场Model Y L车型10月份可售车型已售罄 欧洲市场德国工厂产量上调显示销量下滑趋势正出现改变[2][5] - 特斯拉CEO马斯克完成政治服务回归公司 公司提出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新薪酬协议 要求将市值从1.28万亿美元提升到至少8.5万亿美元 发展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6][7] - 特斯拉发布"秘密宏图第四篇章" 将发展重心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 Optimus V3机器人将于2026年量产 未来五年生产100万台[7][8] 欧洲市场销量表现 - 特斯拉德国工厂上调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生产计划 得益于非常出色的销量数据[1] - 特斯拉在欧洲主要市场销量持续下滑 8月德国新车注册量下降39% 前八个月注册量暴跌56% 法国注册量同比下降47.3% 瑞典注册量同比暴跌超84% 丹麦销量同比下降42% 荷兰销量同比下滑50%[4] - 挪威和西班牙市场销量增长 8月挪威新车注册量增长21.3% 西班牙销量从去年同期的549辆增至1435辆 增幅达161%[5] - 特斯拉在欧洲市场面临产品阵容问题 市场竞争加剧以及马斯克政治立场等挑战 车型种类较少且款式陈旧 自2020年推出Model Y后未发布新的大众市场车型[5] 中国市场销量表现 - 特斯拉Model Y L车型预计交付时间已变为2025年11月 10月份可售车型已售罄[2] - 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销量为26.34万辆 同比下滑5.4% 大幅跑输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盘 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达693.7万辆 同比增长40.3%[4] - 2025年8月特斯拉在中国批发销量为83192辆 同比下滑4% 但环比增长22.6%[4] - 特斯拉9月1日将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售价从26.95万元下调至25.95万元 降价促销效应或对销量形成提振[4] 战略转型与未来发展 - 特斯拉发布"秘密宏图第四篇章" 将发展重心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7] - 公司未来约80%的价值将源自Optimus人形机器人[8] - Optimus V3机器人正在敲定设计 将拥有像人类一样灵巧的手 搭载复杂手部设计和AI思维 每条手臂搭载26个执行器[8] - Optimus V3将于2026年量产 未来五年生产100万台 当年产量达到100万台时 生产成本将降至2万美元/台到2.5万美元/台 AI芯片成本在5000至6000美元左右[8] - V3机型定型后将进行大规模制造测试 预期出货量3万到5万台 可能同步开发V4机型[9] 管理层变动与薪酬计划 - 马斯克已完成政治服务回归特斯拉公司[6] - 特斯拉向马斯克提出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新薪酬协议 要求10年内将公司市值从1.28万亿美元提升到至少8.5万亿美元 并发展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7] - 特斯拉董事长表示马斯克是公司变革时期正确的首席执行官 除了马斯克没有其他人可以领导公司[7]
特斯拉,突传利好!
证券时报· 2025-09-14 22:49
特斯拉销量复苏迹象 - 特斯拉德国工厂因销量数据出色已上调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生产计划 [1] - 中国市场Model Y L车型预计交付时间已排至2025年11月 显示10月份可售车型已售罄 [2] - 2025年8月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为83192辆 尽管同比下滑4%但环比增长22.6% [3] - 特斯拉于9月1日将Model 3长续航版售价从26.95万元下调至25.95万元 降价促销效应有望提振销量 [3] 欧洲市场表现分化 - 2025年前8个月特斯拉在德国新车注册量暴跌56% 8月单月注册量下降39% [3] - 8月特斯拉在法国注册量同比下降47.3% 在瑞典暴跌超84% 在丹麦下降42% 在荷兰下滑50% [3] - 挪威市场出现积极信号 8月特斯拉新车注册量增长21.3% [4] - 西班牙市场8月销量从去年同期的549辆增至1435辆 增幅达161% 但增幅不及比亚迪 [4] 面临的挑战与战略转向 - 特斯拉产品阵容面临挑战 车型种类较少且款式陈旧 自2020年推出Model Y后未发布新的大众市场车型 [5] - 面临中国新兴竞争对手和传统汽车制造商大量新车型的市场竞争 [5] - 公司发展重心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 [8] - 公司未来约80%的价值将源自Optimus人形机器人 [8] 管理层变动与激励计划 - 特斯拉董事长表示马斯克已完成政治服务 回归公司 [7] - 公司向马斯克提出为期10年的新薪酬协议 价值可能约为1万亿美元 [7] - 薪酬方案要求将公司市值从1.28万亿美元提升到至少8.5万亿美元 并发展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 [7] Optimus人形机器人进展 - 特斯拉正在敲定Optimus V3的设计 该款机器人将实现大批量生产 [8] - Optimus V3将拥有像人类一样灵巧的手 搭载复杂手部设计和AI思维 每条手臂搭载26个执行器 [9] - 量产时间表为2026年 未来五年生产100万台 [9] - 当年产量达到100万台时 生产成本将降至2万至2.5万美元/台 AI芯片成本在5000至6000美元左右 [9] - V3机型定型后 公司将进行大规模制造测试 预期出货量3万到5万台 [9]
特斯拉亮相2025服贸会:全方位展现从电动车到机器人智能生活图景
新华财经· 2025-09-11 17:20
参展与产品发布 - 公司携智能电动车和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等最新成果参展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全方位展示智能化推动可持续能源转型的路径 [2] - 两款重磅新车Model Y L六座豪华SUV和续航830公里的Model 3长续航版于9月2日同步开启全国交付 [2] - Model Y L定位为覆盖全场景用车 满足三代人舒适出行或三口之家户外露营需求 以"全能驾乘"为核心差异化特点 [3] 销售与交付表现 - 上海超级工厂2025年8月交付量达83192辆 创年内最高纪录 [2] - 展会现场顾客因Model Y L上市专程前往体验 反映市场关注度较高 [2] 技术研发与安全数据 - 所有在售车型均具备升级至无驾驶员监管版智能辅助驾驶的硬件能力 [2][3] -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监管版)累计行驶里程超35亿英里(约56亿公里) [3] - 开启智能辅助驾驶的车辆安全性能达普通车辆10.6倍 事故发生率分别为每1197万公里1起和每113万公里1起 [3]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战略 - 公司通过从智能车到人形机器人、储能的生态构建 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 [2] - 人形机器人旨在替代单调或危险工作 将时间归还人类以实现"可持续富足" [3] - 第三代人形机器人预计2025年推出 2026年量产 5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目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