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燃油车
icon
搜索文档
海马汽车:公司始终深耕个人乘用车市场,在海口和郑州拥有完整的现代化生产基地
证券日报网· 2025-11-21 17:43
证券日报网讯海马汽车(000572)11月21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作为海南自贸港唯 一具备全资质乘用车生产能力的企业,始终深耕个人乘用车市场,在海口和郑州拥有完整的现代化生产 基地,产品覆盖传统燃油车、纯电动汽车和氢能汽车三大领域。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产品 升级,紧抓自贸港机遇,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乘用车产品与服务。 ...
海马汽车:公司产品覆盖传统燃油车、纯电动汽车和氢能汽车三大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21 12:19
海马汽车(000572.SZ)11月21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作为海南自贸港唯一具备全资质乘用车 生产能力的企业,始终深耕个人乘用车市场,在海口和郑州拥有完整的现代化生产基地,产品覆盖传统 燃油车、纯电动汽车和氢能汽车三大领域。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紧抓自贸港机 遇,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乘用车产品与服务。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你好董秘,请问海马有布局个人乘用车市场吗?海南 封关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大,相信公司能抓住机遇。 ...
10月乘用车批发价格趋稳,价格竞争持续降温
格隆汇· 2025-11-14 09:15
行业整体价格态势 - 2025年10月乘用车市场平均折扣率为18.5%,环比下降0.3%,平均批发价格环比微降500元,同比基本持平 [1] - 在“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背景下,价格竞争烈度进一步放缓,行业正从价格竞争转向精细化运营 [1] 新能源车与燃油车价格对比 - 2025年10月传统能源车平均折扣率维持在26.3%的高位,平均价格环比下降900元,同比上涨近1600元 [1] - 新能源车折扣率稳定在12.8%,平均价格与上月相比变化不大,同比上涨1300元,价格稳定性显著优于传统燃油车 [1] 不同品牌阵营价格策略分化 - 自主新势力新能源品牌如AITO、小米汽车、小鹏汽车折扣率在10%以下,其中AITO均价环比上涨1900元 [2] - 合资品牌如一汽大众、别克、广汽本田等均价普遍环比下降,总体折扣率均在20%以上 [2] - 豪华品牌中奥迪、奔驰平均折扣率环比分别上涨1.2%、1.1%,平均价格环比下降5700元、5100元 [2] 主要细分市场竞争情况 - SUV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车型探岳、奔驰GLC、奥迪Q5L平均价格创历史新低,环比下滑4200-8300元,平均折扣率环比上涨1.1%-1.9% [2] - 途观L、昂科威Plus等车型平均折扣率分别为25.7%、29.2%,环比分别提升0.6%、0.8% [2]
汽车行业跟踪报告:10月乘用车批发价格趋稳,价格竞争持续降温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1-13 19:55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 [2][4] 核心观点 - 10月乘用车市场价格竞争持续缓和,行业内部结构性分化加剧 [2] - 市场正逐步从价格竞争转向精细化运营,“反内卷”趋势在第四季度有望延续 [5] - 新能源车价格稳定性显著优于传统燃油车,体现成本控制与市场需求双重优势 [5] - 自主新能源品牌折扣率显著低于合资品牌,品牌定位与产品力成为价格策略关键因素 [5] - SUV市场竞争激烈,部分车型价格创历史新低 [5] 市场整体价格态势 - 2025年10月乘用车市场平均折扣率为18.5%,环比下降0.3% [5] - 平均批发价格环比微降500元,同比基本持平 [5] 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对比 - 传统能源车平均折扣率维持在26.3%的高位,平均价格环比下降900元,同比上涨近1600元 [5] - 新能源车折扣率稳定在12.8%,平均价格与上月相比变化不大,同比上涨1300元 [5] 各品牌阵营价格策略分化 - 自主新势力新能源品牌AITO、小米汽车、小鹏汽车折扣率在10%以下,其中AITO均价环比上涨1900元 [5] - 合资品牌如一汽大众、别克、广汽本田等均价普遍环比下降,总体折扣率均在20%以上 [5] - 豪华品牌中奥迪、奔驰平均折扣率环比分别上涨1.2%、1.1%,平均价格环比下降5700元、5100元 [5] 主要细分市场表现 - SUV市场竞争激烈,探岳、奔驰GLC、奥迪Q5L平均价格创历史新低,环比下滑4200-8300元,平均折扣率环比上涨1.1%-1.9% [5] - 途观L、昂科威Plus等车型平均折扣率分别为25.7%、29.2%,环比分别提升0.6%、0.8% [5]
国泰海通:10月乘用车市场价格竞争持续缓和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智通财经· 2025-11-13 19:29
行业整体趋势 - 10月乘用车市场价格竞争持续缓和,市场正从价格竞争转向精细化运营,"反内卷"趋势在第四季度有望延续 [1] - 2025年10月乘用车市场平均折扣率为18.5%,环比下降0.3%,平均批发价格环比微降500元,同比基本持平 [1] 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对比 - 新能源车价格稳定性显著优于传统燃油车,其折扣率稳定在12.8%,平均价格与上月相比变化不大,同比上涨1300元 [2] - 传统能源车平均折扣率维持在26.3%的高位,平均价格环比下降900元,同比上涨近1600元 [2] 品牌阵营价格策略分化 - 自主新势力新能源品牌折扣率较低,AITO、小鹏汽车折扣率在10%以下,其中AITO均价环比上涨1900元 [2] - 合资品牌如一汽大众、别克、广汽本田等均价普遍环比下降,总体折扣率均在20%以上 [2] - 豪华品牌中奥迪、奔驰平均折扣率环比分别上涨1.2%、1.1%,平均价格环比下降5700元、5100元 [2] 细分市场竞争态势 - SUV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车型如探岳、奔驰GLC、奥迪Q5L平均价格创历史新低,环比下滑4200-8300元,平均折扣率环比上涨1.1%-1.9% [3] - 途观L、昂科威Plus等车型平均折扣率分别为25.7%、29.2%,环比分别提升0.6%、0.8% [3]
国泰海通|汽车:10月乘用车批发价格趋稳,价格竞争持续降温
市场整体价格态势 - 2025年10月乘用车市场平均折扣率为18.5%,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平均批发价格环比微降500元,同比基本持平,显示价格竞争持续降温 [1] - 在“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背景下,价格竞争烈度进一步放缓,行业正从价格竞争转向精细化运营,“反内卷”趋势有望在第四季度延续 [1] 新能源车与燃油车价格对比 - 2025年10月传统能源车平均折扣率维持在26.3%的高位,平均价格环比下降900元,但同比上涨近1600元 [1] - 新能源车折扣率稳定在12.8%,平均价格与上月相比变化不大,同比上涨1300元,价格稳定性显著优于传统燃油车 [1] - 新能源产品在成本控制与市场需求方面具备双重优势,为品牌溢价提供了更多空间 [1] 各品牌阵营价格策略分化 - 自主新势力新能源品牌如AITO、小米汽车、小鹏汽车折扣率在10%以下,其中AITO均价环比上涨1900元 [2] - 合资品牌如一汽大众、别克、广汽本田等均价普遍环比下降,总体折扣率均在20%以上 [2] - 豪华品牌中奥迪、奔驰平均折扣率环比分别上涨1.2%、1.1%,平均价格环比下降5700元、5100元 [2] - 自主新能源品牌折扣率显著低于合资品牌,品牌定位与产品力成为决定价格策略的关键因素 [2] 主要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 SUV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车型如探岳、奔驰GLC、奥迪Q5L平均价格创历史新低,环比下滑4200-8300元,平均折扣率环比上涨1.1%-1.9% [2] - 途观L、昂科威Plus等车型平均折扣率分别为25.7%、29.2%,环比分别提升0.6%、0.8% [2]
英国新车销量10月份小幅增长 电动汽车保持强劲势头
商务部网站· 2025-11-13 11:20
英国汽车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份英国新车注册量近14.5万辆,同比增长0.5% [1] - 行业预测2025年全年总注册量将达201.2万辆,为2019年以来首次突破200万大关 [2] - 行业预测2026年总销量或将为203.2万辆,略有增长 [2] 电动汽车市场势头 - 10月份电动汽车(包括纯电、插电混动、混动)销量占新车总销量的50.8%,连续第2个月超过传统燃油车 [1] - 纯电汽车10月份注册量同比增长23.6%,在当月新车注册量中占比25.4% [1] - 插电混动汽车10月份销量同比增长27.2%,市场份额为12.1% [1] - 混动汽车10月份销量同比增长2.1%,市场占比为13.3% [1] 行业预测与政策目标差距 - 行业预测2025年纯电汽车销量将占全年总销量的23.3% [2] - 行业预测2026年纯电汽车销量将占28.2%,低于当年33%的“零排放车辆”占比目标 [2] - 行业预计2027年“零排放车辆”实际占比仅为32.2%,与政府设定的38%目标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2] - 10月份纯电汽车25.4%的市场份额仍低于政府强制要求的28%目标 [1] 政策环境与行业担忧 - 今年以来纯电汽车销量表现良好得益于车企大幅购车优惠以及政府电动车购车补贴 [2] - 行业对政府拟调整相关税费政策表示担忧,警告称若终止“员工购车计划”将抑制市场需求 [2] - 行业呼吁政府慎重考虑相关政策 [2]
车市增长超预期!月产销创新高 新能源车销量占比首超50%
新京报· 2025-11-13 04:41
整体市场表现 - 10月汽车市场呈现“银十”旺季特征,产销分别为335.9万辆和332.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5%和3%,同比分别增长12.1%和8.8% [1] - 前10个月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2769.2万辆和276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2.4%,市场增长超预期 [1] - 行业月度产销创同期新高,得益于车企抢抓政策窗口期、新品密集上市及行业治理推进 [1] - 预计全年汽车总销量将达到3400万辆,创历史新高 [5] 乘用车市场 - 前10个月乘用车累计产销分别为2423.7万辆和24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2.9% [2] - 10月乘用车销量为296.1万辆,同比增长7.5%,但终端价格下浮较大,新车上市定价普遍较低 [2] - 前10个月传统燃油乘用车国内销量同比增长1.2%,扭转了去年下滑趋势 [2] - 自主品牌表现强劲,前10个月销量同比增长21.3%,市场占有率达69.4%,同比上升4.8个百分点;10月单月市占率高达72.5% [2] 商用车市场 - 前10个月商用车累计产销分别为345.6万辆和34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9%和9% [3] - 10月商用车销量为36.1万辆,同比增长21%,恢复态势明显,政策拉动作用显著 [3] - 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货车等车型终端售价较低,企业承受较大压力 [3] - 新能源商用车快速发展,前10个月国内销量占比为24.6%,10月单月占比提升至30.9% [3] 新能源汽车市场 - 前10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1301.5万辆和129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1%和32.7%,占汽车总销量的46.7% [4] - 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71.5万辆,同比增长20%,月度新车销量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51.6% [4] - 增长动力来自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显效及明年购置税政策切换引发的提前购车 [4] - 新能源汽车出口成为重要拉动力,前10个月出口量达201.4万辆,同比增长90.4%;10月出口25.6万辆,同比增长99.9% [5] 汽车出口 - 汽车出口连续三个月维持在60万辆以上,10月出口66.6万辆,同比增长22.9% [5] - 前10个月汽车累计出口561.6万辆,同比增长15.7% [5] - 新能源汽车是出口主要增长因素,出口月均规模从去年约10万辆提升至今年约20万辆,实现翻倍 [5] - 预计全年汽车出口有望超过650万辆 [5]
德国汽车业将迎20万个就业岗位流失 究竟做错了什么?
凤凰网财经· 2025-11-04 20:38
行业困境与裁员现状 - 德国汽车行业面临大幅裁员,未来几年预计岗位流失超过20万个,影响从物流、钢铁到研发的整条供应链[1] - 自2019年以来,德国制造业已损失24.5万个岗位,其中汽车行业在截至2025年6月的一年内裁员5.15万个,占该行业总劳动力的6.7%,占同期制造业裁员数量约一半[1] - 盈利能力严重下滑是裁员直接原因,大众汽车前三季度净利润仅34亿欧元,同比下滑61.5%,第三季度亏损10.72亿欧元;梅赛德斯-奔驰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约50%,宝马下降29%[1] 政策摇摆与行业反应 - 德国总理默茨在汽车峰会上承诺尽可能取消欧盟2035年内燃机汽车销售禁令,此举直接违背欧盟碳中和目标,实现难度极大[2] - 政策倒退可能削弱市场对电动汽车转型的信心,并打断汽车厂商前期电动化转型的快速行动[2] - 面对政府承诺,大众和梅赛德斯-奔驰保持沉默,强调对电动出行的承诺,且消息人士透露大众并不支持推迟净零排放目标[2] - 欧盟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关税,抬高了欧洲市场电动车价格,而默茨在行业压力下对2035年目标妥协,政策出现走一步退两步的问题[9] 电动化转型的挑战与落后 - 欧洲汽车行业在电动汽车领域已经落后,转型窗口期太短,德国汽车制造商投入数十亿美元实现电气化,但结果限制了公司战略灵活度并导致传统汽车部件供应商业绩大幅下滑[4] - 德国电动汽车存在高昂成本、不够吸引人的设计及竞争力偏弱的技术等问题,使消费者更青睐中国等后起之秀[4] - 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威胁不仅在于成本优势,其产品矩阵、设计和技术也吸引了年轻消费者,而德国制造商的竞争优势可能仅剩过去积累的品牌形象[4][5] 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性问题 - 德国迫于财政压力取消对纯电动汽车的补贴,直接抬高消费者购车成本,抑制消费需求,形成需求不足加供给收缩的负反馈[6][7] - 美国施加汽车关税并推动制造业回流,进一步降低了欧洲汽车业的盈利能力和在欧投资意愿[10] - 德国工业面临工资成本快速上涨、官僚主义和繁文缛节等问题,导致工业产品成本上升[7] - 近三分之二的供应商计划裁员,约80%的供应商打算推迟、取消投资或迁往海外,几乎没有供应商计划增加投资[10] 技术发展与市场僵化 - 自动驾驶技术在德国以相对保守的方式发展,限制因素包括对使用不成熟系统进行批量生产的谨慎态度,以及政府批准测试的前提条件苛刻[8] - 德国出行市场因汽车保有量高、强大的出租车行业游说及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使得新进入者几乎没有生存空间[8]
德国汽车业将迎20万个就业岗位流失 究竟做错了什么?
凤凰网· 2025-11-04 16:14
行业困境与裁员现状 - 德国汽车行业面临大幅裁员,未来几年预计岗位流失超过20万个,影响整条供应链[1] - 自2019年以来,德国制造业已损失24.5万个岗位,其中汽车行业在过去一年裁员5.15万个,占行业总劳动力6.7%,占制造业裁员数量约一半[1] - 盈利能力严重下滑,大众汽车前三季度净利润34亿欧元同比下滑61.5%,第三季度亏损10.72亿欧元,梅赛德斯-奔驰净利润下滑约50%,宝马下降29%[1] 电动化转型挑战 - 欧洲汽车行业在电动化转型中落后,窗口期短,德国汽车制造商投入数十亿美元却导致战略灵活度受限和传统部件供应商业绩下滑[4] - 德国电动汽车存在高昂成本、缺乏吸引力设计及竞争力偏弱的技术,导致消费者更青睐中国后起之秀[5] - 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成本优势、产品矩阵、设计和技术上吸引年轻消费者,对德国老牌制造商构成威胁[5] 政策摇摆与市场影响 - 德国总理默茨在汽车峰会上承诺尽可能取消欧盟2035年内燃机汽车禁令,为燃油车换取喘息空间,但此举违背欧盟碳中和目标且实现难度大[2] - 政策倒退打断行业电动化转型进程,削弱市场对电动汽车信心,大众和梅赛德斯-奔驰对此保持沉默并强调对电动出行的承诺[2] - 德国迫于财政压力取消纯电动汽车补贴,抬高消费者购车成本抑制需求,形成需求不足加供给收缩的负反馈[6] 竞争环境与投资意愿 - 欧盟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关税,抬高欧洲市场价格降低购买意愿,而美国施加汽车关税及制造业回流组合拳进一步降低欧洲汽车业盈利能力和投资意愿[8][9] - 近三分之二的德国汽车供应商计划裁员,约80%供应商打算推迟、取消投资或迁往海外,几乎没有供应商计划增加投资[9] - 自动驾驶技术在德国以保守方式发展,限制因素包括对不成熟系统批量生产的谨慎态度以及严格的测试前提,导致新进入者生存空间有限[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