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屏幕
搜索文档
苹果2026年iPad路线图曝光:iPad mini或搭载OLED屏及A19 Pro芯片
环球网资讯· 2025-11-17 17:20
产品路线图核心观点 - 苹果公司2026年iPad产品线发展路线图更为清晰,为行业提供了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线索 [1] - 除iPad mini外,预计明年对于iPad产品线而言是相对平淡的一年 [2] 2026年iPad Air更新计划 - 计划发布下一代iPad Air,将搭载M4芯片 [1] - M4芯片相比M3芯片性能预计提升10%至20% [1] - OLED屏幕原本是iPad Air的计划之一,但可能推迟至2027年或更晚才会面世 [1] 2026年入门级iPad更新计划 - 售价349美元的入门级iPad将迎来升级 [1] - 新机型将搭载A18芯片 [1] - 将首次引入Apple Intelligence功能 [1] iPad mini更新计划 - iPad mini即将迎来自2024年以来的首次更新 [1] - 此次升级可能会引入A19 Pro芯片 [1] - 将带来一项更大的升级,即采用OLED显示屏 [1]
安卓阵营集体围攻,iPad要靠OLED屏幕救场?
36氪· 2025-11-11 07:35
苹果显示技术战略转变 - 公司过去在显示技术应用上较为克制,例如iPhone数字系列直到iPhone 17才配备高刷屏,iPad mini在改模具后才用上全贴合屏幕,MacBook Air的LCD屏幕甚至不支持HDR [1] - 公司保守做法即将结束,正在研发OLED屏幕版本的iPad Air和MacBook Air,计划将入门级设备加入OLED阵营 [3] - iPad Air的OLED版本最快2026年春季推出,MacBook Air的OLED版本预计2028年发布,届时除最基础的数字版iPad外,主要产品线将完成向OLED的过渡 [3] 市场竞争压力 - 安卓平板厂商竞争激烈,三星十年前在高端机型普及SUPER AMOLED,小米、华为、OPPO等品牌推出配备高刷屏幕和旗舰芯片的平板产品,影音和游戏表现不输iPad Air [5] - 安卓平板价格下探至2000元至4000元价位,使公司中端产品线竞争力不足 [5] - 2024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4.3%,华为市场份额从26.5%升至32.3%,增长5.7个百分点,公司市场份额从33.6%降至26.6%,下跌7.0个百分点 [6] - 外部竞争压力迫使公司通过改用OLED屏幕回应市场,用户不再满足于LCD够用的逻辑 [7] 产品线重新定位 - iPad Air改用OLED屏幕后,将推进公司重新划分iPad家族层级,当前产品包括标准版、mini、Air和Pro四款 [10] - M系列芯片下放压缩了iPad Air与Pro的性能差距,M2版Air实际体验已能覆盖大多数创作与办公场景,OLED加入使其更接近Pro的显示体验 [10] - 未来标准版iPad继续使用LCD屏幕控制成本,Air成为高素质屏幕加主流性能的中坚力量,Pro面向专业用户配备更高刷新率、更亮面板及独占功能 [12] - 此次改动将影响iPad产品序列中75%的产品定位,是产品线诞生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 [12] 产品定位挑战与未来方向 - 即使全面改用OLED并重新划分产品,公司仍面临份额下跌问题,因挑战不仅来自硬件规格,也来自外部竞争对手 [13] - 安卓平板在性能与交互上逼近笔记本,例如OPPO Pad5从硬件、配件、系统、生态四方面挑战高端平板市场 [13] - 公司内部产品线压缩iPad生存空间,MacBook Air的M系列芯片覆盖轻办公场景,新模具可能支持触控操作,折叠屏iPhone概念持续发酵,使iPad兼容手机与电脑的角色面临模糊 [13] - 公司陷入两难局面:若让iPad更像电脑,会与Mac形成内部竞争;若维持平板定位,可能被安卓平板和折叠屏在生产力方向上超越 [15] - 公司选择回避路线,通过M系列芯片和iPadOS增强功能,但未与Mac合流,通过台前调度、外接显示支持等强化扩展性,再用应用生态区分iPad与电脑 [16] - OLED是重新定义中端产品体验的起点,使设备摆脱够用就好定位,并在视觉表现上接近Pro系列,但公司真正问题是如何在重叠产品线上找到新增长逻辑 [16] - 未来公司将继续在iPadOS中加入键鼠优化等桌面化特性,但保持触控为核心逻辑,不打破应用生态护城河,模糊边界比真正融合更划算 [18][19]
苹果(AAPL.US)加速产品线OLED化战略 MacBook Air与iPad系列即将迎来高端显示升级
智通财经网· 2025-10-29 08:29
产品升级计划 - 公司计划对MacBook Air、iPad mini和iPad Air产品线进行重大升级,为其搭载OLED屏幕 [1] - iPad mini可能成为三款设备中首个完成升级的机型,搭载OLED屏幕的版本最早将于2024年推出 [1] - 新一代iPad Air将于明年春季推出,但仍继续使用LCD屏幕,计划在后续迭代中切换至OLED技术 [3] - MacBook Pro将在下次重新设计时成为首款搭载OLED屏幕的Mac电脑 [3] - MacBook Air的OLED升级预计不会早于2028年,其2026年春季的M5芯片升级版仍将保留LCD屏幕 [3] 技术优势与影响 - OLED技术相比当前液晶显示器能呈现更丰富的色彩和更深邃的对比度 [1] - 显示屏升级是公司向OLED技术全面转型的一部分,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设备升级理由 [1] - 技术转型预计将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例如iPad mini升级版售价可能会提高100美元 [1] 产品设计与功能 - 公司测试了iPad mini的防水外壳重新设计,使其与近期推出的iPhone具备相同的防水功能 [1] - 公司探索了一种采用振动相关技术的新型扬声器系统,以取消可能进水的扬声器开孔 [2] - iPad mini上一次更新是在2024年底,配备了更快的处理器并支持苹果智能平台 [2] 行业背景与公司技术路线 - 目前整个行业向OLED技术的转型仍处于早期阶段,大多数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仍依赖LCD屏幕 [3] - 公司最早于2015年在Apple Watch中采用OLED技术,随后在2017年推出的iPhone X中应用于智能手机 [4] - 公司今年推出iPhone 16e后,已停止销售最后一款非OLED屏幕的iPhone机型 [4] - 公司Vision Pro头显的显示屏采用了一种名为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OLED衍生技术 [4]
TCL华星供屏,红米K90系列手机发布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10-24 18:23
产品发布与核心规格 - 公司于10月23日发布REDMI K90系列手机,包括标准版和Pro Max版两个型号 [2] - 标准版采用6.59英寸OLED屏幕,分辨率为2510 × 1156,像素密度为419 PPI [2] - Pro Max版采用6.9英寸OLED屏幕,分辨率为2608 × 1200,支持1nit低亮显示,峰值激发亮度高达3500nit [2] - 全系列屏幕均采用M10发光材料,与小米17 Pro Max同款超级像素全RGB排列,最高支持120Hz刷新率 [2] 性能与影像系统 - 标准版搭载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Pro Max版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处理器和D2独显芯片,存储组合为LPDDR5X+UFS 4.1 [4] - 标准版影像系统包括50MP高动态主摄、50MP黄金长焦(2.5X)和8MP超广角,支持无损五焦段 [4] - Pro Max版影像系统为50MP超大底主摄(光影猎人950)、50MP超广角和50MP 5X潜望长焦,是系列首款支持5X潜望长焦、OIS光学防抖的型号,提供5X光学变焦和10X无损变焦 [5] 电池续航与充电 - 全系列采用小米金沙江电池,支持100W有线快充和22.5W反充 [5] - 标准版内置电池容量为7100mAh,Pro Max版电池容量为7560mAh [5] - Pro Max版额外支持50W无线快充和22.5W无线反充 [5] 产品定价策略 - REDMI K90标准版起售价为2599元(12GB+256GB),最高配置(16GB+1TB)售价为3999元 [6] - REDMI K90 Pro Max版起售价为3999元(12GB+256GB),最高配置(16GB+1TB)售价为5299元 [6] 行业相关活动 - 一场与显示技术相关的行业活动定于2025年10月30日在深圳举行,支持单位包括BOE、TCL华星光电、国星光电、雷曼光电等多家显示行业公司 [9]
维信诺打入海尔高端智能家居供应链
金融界· 2025-10-21 09:58
公司动态 - 维信诺已打入海尔高端智能家居产品供应链 [1] - 公司携手国内头部家电厂商推出全球首款搭载OLED屏幕的洗衣机 [1] - 供货的OLED屏幕尺寸为6.42英寸硬屏,显示精度比肩手机屏 [1] 产品技术优势 - AMOLED屏幕具备自发光特性,断电时可实现绝对黑画面,达到视觉上一体化的高级感 [1] - 屏幕具有高对比度和宽色域特性,在阳台等强光环境下依然清晰可见 [1] - 技术实现毫米级精准切割的屏幕边框,并配备防误触算法 [2] 行业趋势与影响 - 智能家居进化正从功能叠加转向对人类感官体验的精细雕琢 [2] - AMOLED屏幕在洗衣机上的应用标志着智能家居进入更加科技友好的新阶段 [2] - 屏幕作为硬件入口,可构建以洗衣需求为核心的"服务生态",如显示水电消耗数据、推荐节能方案、推送护理知识短视频等 [2] 用户体验提升 - 传统洗衣机交互存在割裂感,用户操作不便 [1] - AMOLED屏幕的引入彻底打破交互割裂感,解决"为智能而智能"的体感问题 [1][2]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企业竞争图谱:2025年智能手机屏幕生产
头豹研究院· 2025-10-09 23:08
好的,作为一名资深研究分析师,我将为您解读这份智能手机屏幕生产行业报告,并总结关键投资要点。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增持”、“中性”等)[1][2][3][4] 报告核心观点 - 智能手机屏幕生产行业技术壁垒高,供应链高度集中,上游关键材料和设备被少数国际巨头垄断 [4] - 搭载AMOLED显示面板的智能手机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出货量占比达63% [15] - 行业未来增长动力主要来自AMOLED技术的持续渗透、折叠屏市场的扩大以及多种显示技术路线的协同发展 [4][40][41][42] - 中国面板制造商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迅速提升,产业规模已居全球第一,但在上游关键材料和核心装备技术上仍面临挑战 [33][34][50] 按报告章节总结 行业特征 - 行业技术壁垒较高,涉及材料科学、光学、电子工程等多学科领域,且面临快速技术迭代压力,关键设备和材料专利被国际公司垄断 [13] - 行业供应链高度集中,上游OLED蒸镀机市场由Canon Tokki、Sunic System占据95%以上份额,柔性基板(PI膜)市场约60%份额由美日企业掌控 [14] - 搭载AMOLED显示面板的智能手机占市场主导,2025年Q1全球出货量达1.51亿部,同比增长15%,渗透率从去年同期的57%提升至63% [15] 发展历程 - 行业经历了从早期LCD技术、到高速发展期电容触控与高分辨率LCD/AMOLED技术、再到新技术突破期曲面屏、折叠屏及Micro OLED等技术的演进 [16][17][18][19][20][21]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议价能力最高,玻璃基板是LCD和OLED的关键材料,其行业具有资本和技术双密集特点,市场由康宁(份额51%-54%)、NEG、AGC等外资企业主导 [23][29][30] - 下游智能手机需求是行业核心发展动力,用户对高刷新率、高分辨率及折叠屏产品的需求直接推动中游面板厂商的技术迭代与产能投资,例如京东方为苹果建成年产1亿片OLED屏幕的产能体系 [24]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回暖,同比增长7%至12.2亿部,其中国产品牌表现强劲,小米出货量同比增长15.4%达1.686亿台 [36] 行业规模 - 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542.72十亿人民币元增长至2024年的687.40十亿人民币元,年复合增长率6.09% [38] - 预计2025年至2029年,市场规模将从742.90十亿人民币元增长至874.45十亿人民币元,年复合增长率4.16% [38] - AMOLED显示面板是重要增长引擎,其销售额从2020年的1,341亿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1,926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10.5%,预计2030年达2,992亿人民币 [40] - 折叠屏市场增长迅速,2025年Q1国内折叠屏手机出货量284万台,同比增长53.1%,已连续9个季度同比正增长 [42] 竞争格局 - 行业市场集中度高,呈现梯队竞争格局:第一梯队为三星、京东方、LG Display;第二梯队为维信诺、深天马、华星光电等;第三梯队为和辉光电、利亚德等 [48] - 龙头企业通过高强度研发和专利布局构建壁垒,例如三星显示年研发投入达45亿美元,拥有5.8万项专利 [49] - 中国厂商迅速崛起,京东方2024年AMOLED面板出货量以15.7%的份额位居全球第二,并在2025年Q2苹果iPhone OLED屏幕供应链中份额达22.7%,首次超越LG Display [49][50] 重点上市公司财务速览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1,983.81亿元,同比增长13.66%;归属净利润53.23亿元,同比增长108.97% [52][63]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49.58亿元,同比增长63.19%;归属净利润为亏损25.18亿元,但亏损额同比收窄22.39% [52][66] -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334.94亿元,同比增长3.79%;归属净利润为亏损6.69亿元 [53][68]
国产OLED屏幕,距离领跑还有多远?
36氪· 2025-10-06 11:02
行业格局演变 - 过去三星和LG长期垄断全球OLED市场,核心材料与设备被日韩企业把控,国内显示产业在高端领域处于被动地位[1] - 2025年中国OLED显示面板出货量预计达571万平方米,京东方、维信诺、天马微电子、TCL华星跻身全球OLED面板厂商前五[1] - 国产OLED厂商已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超过45%,但从追赶者变为并行者,并向领跑者位置冲刺[1][21] 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程 - 1996年清华大学率先成立OLED项目组(维信诺前身),开启国内OLED技术系统性研究[2] - 2001年维信诺公司成立,聚焦隔离柱技术,为柔性OLED屏发展积累经验[2] - 2005年奥来德公司成立,专注于OLED有机发光材料研发,并于2012年组建团队研发蒸发源设备,填补国内空白[4] - 2011年京东方在鄂尔多斯建设5.5代AMOLED生产线,正式踏足AMOLED领域[4] - 2017年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量产,维信诺昆山第5.5代产线仅用98天实现量产[9] - 维信诺自主研发ViP技术,采用半导体光刻工艺替代传统FMM,可实现1700PPI像素密度,叠层器件结构使寿命提升6倍或亮度提升4倍,已进入量产阶段[13] 市场驱动与产业链协同 - 2017年iPhone X发布采用柔性OLED屏幕,加速OLED屏幕主流化进程,各大手机厂商迅速跟进[7] - 政策与资本同步发力,国家将AMOLED技术国产化纳入十三五规划,地方政府提供土地优惠和专项基金支持[9] - 为规避供应链风险,国内手机厂商积极与国内面板企业合作,如小米与TCL华星建立战略合作,天马与OPPO联合推出护眼OLED屏幕[9] - 国内企业探索新应用场景,在车载显示和医疗显示领域取得进展,TCL华星于2024年11月宣布全球首度量产21.6英寸4K印刷OLED医疗显示屏[15] 当前挑战与差距 - 核心材料与设备仍未完全自主,OLED有机发光材料、高精度金属掩膜板等核心材料主要依赖进口,高性能红光、绿光、蓝光材料依赖日本出光兴产、美国UDC等企业供应[15] - 国内设备供应商在OLED制程中的覆盖比率整体只有39%,蒸镀、曝光等前道核心工序国产化率低于20%,蒸镀设备由日本Tokki主导,曝光设备主要掌握在佳能、尼康手中[16] - 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尚不完善,上游材料从验证到量产导入需2年时间,下游企业采用意愿不高,导致上游研发投入难以回收[17] - 在高端领域与三星、LG仍有差距,京东方虽进入苹果供应链,但此前主要为标准版iPhone供货,2024年才首次为iPhone 17 Pro机型供应部分屏幕[18] - 行业普遍面临营收增长但利润承压困境,维信诺2021年至2024年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近100亿元,其中2024年亏损25.05亿元[18][19] 未来发展方向 - 国内OLED企业需聚焦高附加值、高增长潜力的细分市场,如高端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及折叠屏等创新形态产品[20] - 需提前布局下一代显示技术专利,针对MicroLED巨量转移、量子点发光材料等关键领域组建研发团队[20] - 必须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能力,通过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推动产业升级[20] - 真正的领跑需要在下一代显示技术中掌握标准制定权、专利壁垒和产业链主导权[22]
活久见,网友为LCD旗舰手机请愿,一场注定失败的自救?
36氪· 2025-09-12 19:00
LCD屏幕市场需求与供应动态 - 部分消费者因频闪问题偏好LCD屏幕并发起"LCD自救签名运动" 在5天内收集到2000多名网友加入和3600多份问卷[2][6] - 手机厂商普遍拒绝LCD旗舰机定制需求 TCL曾提出5000台起订条件但最终未达成合作[9] - 第三方改装市场存在OLED屏替换为LCD屏服务 但会导致分辨率下降至1080p 刷新率限制在60Hz 并出现距离感应失效和屏下指纹失灵等功能缺陷[10][11][14] 手机屏幕技术演进趋势 - OLED屏幕在高端市场全面替代LCD 主要优势包括自发光特性、更高亮度、广色域、快速响应速度以及更薄的物理结构[20][24][26] - LCD屏幕因背光板结构存在天然局限 包括较低对比度、较厚机身以及屏占比限制 难以满足现代手机轻薄化需求[26][27] - 主流屏幕供应商如三星、华星和京东方已将研发及产能重点转向OLED领域[20] 产品销售与市场表现 - Redmi Note 11T Pro作为LCD机型销量远低于同系列OLED产品[27] - 2025年LCD手机市场仅存vivo Y50 5G等少量机型 较三年前中低端机型广泛配备LCD的局面大幅萎缩[17] - iQOO Z系列在多代采用LCD后 最新iQOO Z9已转向OLED屏幕[27] 技术改进与消费者认知 - OLED频闪问题通过技术升级显著改善 调光频率从几百Hz提升至1920Hz/2160Hz级别[31][33] - 厂商推出绿洲护眼、明眸护眼等技术方案 整合低蓝光与环境光自适应功能[31] - 部分消费者对LCD的坚持源于实际频闪敏感 但该群体规模过小且被厂商视为非主流需求[28]
三家“瓜分”苹果iPhone屏幕订单
中国经营报· 2025-08-31 13:37
京东方iPhone面板供应进展 - 京东方2024年为iPhone 16标准型号供应4300万片OLED面板 [1] - 预计2025年将首次为iPhone 17 Pro供应500万片高端面板 总出货量达4500-5000万片 [1][5] - 京东方2020年从iPhone 12标准版开始进入供应链 份额持续提升 [5] 苹果面板供应商格局 - 2024年苹果iPhone面板总出货量2.3亿片 由三星 LG显示 京东方三家瓜分 [3] - 三星显示2024年iPhone 16系列出货6380万片 整体iPhone面板出货1.24亿片 [3] - LG显示2024年iPhone 16系列出货4200万片 整体出货6742万片 [4] - 三星预计2025年为折叠屏iPhone供应约1000万片面板 或成独家供应商 [5] 技术竞争与专利纠纷 - 京东方与三星 LG显示围绕OLED专利展开全球诉讼 [7] - 美国ITC 2025年7月初步裁决京东方非法获取三星OLED商业机密 可能面临14年8个月产品禁入美国 [7] - 京东方已提起复审 ITC最终裁决将于2025年11月公布 [8] - 若禁售令生效 将影响京东方22.7%的iPhone面板供应(2025年Q2数据)略高于LG显示的21.3% [9] 全球面板产业格局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4.2亿片 同比微增0.2% [10] - 中国厂商(京东方 维信诺等)份额达51.7% 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 [10] - 韩国厂商份额48.3% 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10] - LCD领域中国厂商占全球70%以上份额 京东方2025年将获苹果MacBook 51%的LCD面板份额 首次超越LG显示 [11] 供应链合作动态 - 京东方与三星电子接触 商讨供应高端显示器用W-OLED面板合作 [12] - 韩国面板厂商退出LCD领域后 需要中国厂商供应LCD面板 [12] - 即使OLED领域 三星也需要多元化供应链以降低成本 [12]
韩媒:苹果iPhone 17e沿用京东方OLED面板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08 17:36
iPhone 17e发布计划 - 苹果计划明年春季发布iPhone 17e 该机型将沿用iPhone 16e的OLED面板 [1] - iPhone 17e将继续采用6 1英寸OLED显示屏 与iPhone 16e相同 [3] - 苹果设定目标将iPhone年出货量维持在2 2亿至2 3亿台 [1] 供应链情况 - 京东方和三星显示参与iPhone 17e OLED屏幕研发 LG Display有望加入 [1] - iPhone 16e OLED屏幕由京东方 三星显示和LG Display供应 京东方出货量占比最高 [1] 产品策略 - iPhone SE及iPhone e系列通过复用前代零部件并搭载最新AP与同类产品竞争 [3] - iPhone SE系列上市首年出货量约2000万台 预计iPhone 16e系列出货量类似 [3] - 苹果可能限制iPhone 16e系列出货量不超过2000万台 以避免影响iPhone 16系列销量 [3] 市场表现 - 2020年居家办公期间 苹果iPhone年出货量提升至2 3亿部 [3] - 同期三星Galaxy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至2 3亿部 两家公司出货量相近 [3] 未来展望 - 业内预测苹果明年之后仍将每年发布iPhone E系列机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