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薄膜
搜索文档
“黄金薄膜”破局指南:中国聚酰亚胺(PI)产业的生死突围与投资机遇
材料汇· 2025-10-15 21:51
聚酰亚胺概述 - 聚酰亚胺(PI)是一种主链含有酰亚胺环的聚合物,由二胺和二酐化合物聚合而成,具有极宽的温度适用范围(-269℃至500℃以上),是热稳定性最高的聚合物品种之一 [4][5] - 该材料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耐有机溶剂、耐辐照、耐老化及阻燃自熄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半导体、电子工业、纳米材料、柔性显示和激光等领域 [7] - PI行业按照应用形态可划分为薄膜、纤维、泡沫、浆料、树脂、复合材料和PSPI等多种产品形式,其中PI薄膜是最早商业化、最成熟且市场容量最大的产品,可细分为电子级、特种级、导热级和电工级 [7][8] 聚酰亚胺产业链 - 产业链遵循“上游原材料供给—中游产品制造—下游应用落地”逻辑,具有“合成与制品成型一体化”特征,国内存在“中低端饱和、高端短缺”的失衡格局 [10][26] - 上游核心单体包括二酐类(如PMDA、BPDA)和二胺类(如ODA、PDA),高端单体仍依赖进口;辅助材料如溶剂、催化剂等,高端电子级溶剂和核心设备用辅料也需进口 [14][15][16] - 中游制造环节将原材料加工为七大品类产品,生产工艺与技术壁垒差异显著,例如PI薄膜主流采用“二步法”,高端产品依赖化学亚胺化法,而国内多以热亚胺化法为主 [17][18] - 下游应用覆盖电子信息(占全球PI需求60%以上)、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占全球PI需求约10%)、环保军工和医疗等高端领域,需求随技术升级持续增长 [23][24] 聚酰亚胺市场供需 - 全球PI材料产能从2020年9万吨/年增至2023年11万吨/年,年均复合增长率6.9%,产能利用率超过80%;主要生产企业集中在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如杜邦(产能21000吨/年)、沙特基础工业(20000吨/年)和PIAM(6000吨/年) [28][30][31] - 2023年世界PI材料市场总额达651亿元,北美占34%,亚太占33%,欧洲占28%;预计到2030年市场总额将达104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98% [34][37] - 中国PI材料产能从2020年10600吨/年增至2023年22000吨/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9.5%,但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电子级PI薄膜进口依存度80%以上;预计到2030年产能将达61000吨/年,产量27000吨 [38][42][46] - 国内消费结构中PI薄膜占91%,PI纤维占7%;预计到2030年PI材料消费量达3700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13.8%,其中PI纤维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9.3% [47][53] 聚酰亚胺工艺技术 - PI树脂合成方法包括一步法、二步法、三步法和气相沉积聚合法,二步法是目前最普遍的工艺,需解决聚酰胺酸溶液稳定性问题 [58][60] - PI薄膜技术路线分为化学法和热法,国外厂商如杜邦、钟渊化学多采用化学亚胺化法,国内厂商多以热亚胺化法为主,仅少数企业选用化学法 [64] - PI纤维制备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一步法因溶剂难脱除工业化受限,两步法通过连续制备技术突破可实现高强高模纤维生产 [65][67] - PI泡沫制备有一步法、二步法和三步法,一步法工业化容易但酰亚胺化转化率低,二步法可制高密度产品但工艺复杂 [68][69] 聚酰亚胺应用进展 - 柔性显示技术是PI材料核心应用方向,柔性基板需耐热性高于450℃、高温尺寸稳定性(CTE<7×10⁻⁶/℃),柔性盖板材质中透明聚酰亚胺(CPI)抗冲击性能最优但透光率待提升 [75][76] - PI纤维最高等级拉伸强度达4.5GPa,模量超过180GPa,应用于特种织物、结构复合材料、防弹装备等,并在雷达罩、飞机蒙皮等领域进入评价环节 [77] - PI树脂中热固性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超450℃,用于航空航天结构部件;热塑性树脂如Ultem可通过注塑成型,在光波导元器件和医疗领域应用增多 [78] - PI泡沫在航空航天领域用作低温贮箱、透波材料和隔热体系,在船舶舰艇中作为隔热隔声材料,但柔软度不足限制其在座椅材料应用 [79][80][81] 聚酰亚胺投资逻辑 - 投资方向应聚焦国产化率低、技术壁垒高的细分领域,如高端PI薄膜(电子级基材薄膜、透明CPI薄膜)、PI浆料(柔性显示基板浆料、低介电PI浆料)和高性能PI纤维 [85][86] - 企业选择需考察“单体-树脂-制品”一体化能力、研发与工程化经验、产品矩阵平台潜力及军工资质与下游认证,规避仅从事简单加工或技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的团队 [87] - 投资策略重点为投“硬科技”和“平台型”企业,阶段上偏好已完成技术中试、具备量产能力的成长中期项目,避免过度早期或商业化路径不清晰的项目 [88] 聚酰亚胺发展建议 - 技术攻坚需分品类突破,如PI树脂目标熔融黏度≤500Pa·s,PI纤维目标拉伸强度≥5.0GPa,PSPI目标分辨率≤2μm,时间节点集中在2025-2028年 [90][91] - 产业链协同应强化上游原料国产化(如BPDA自给率60%)、中游多品类资源共享和技术复用,以及下游联合开发,缩短产品验证周期至12-15个月 [92] - 政策赋能需建立全产业创新基金和专利数据库,对高附加值品类给予研发补贴和设备投资补贴,推动规模化发展 [93][94] - 市场拓展以国内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和新能源领域为主攻方向,海外布局欧洲高端市场和东南亚中低端产能,培育医疗、半导体等新兴市场 [95]
瑞华泰:PI薄膜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证券日报网· 2025-10-13 21:43
证券日报网讯瑞华泰10月13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PI薄膜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介电性 能、化学稳定性以及很高的耐辐照、耐腐蚀、耐高低温性能,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超级工程高分子 材料之一,可广泛应用于柔性线路板、消费电子、高速轨道交通、风力发电、5G通信、柔性显示、航 天航空等领域。暂未知悉是否有应用于核能、可控核聚变领域。 ...
新材料50ETF(159761)涨超3.8%,行业需求与技术突破或驱动景气周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17:19
国海证券指出,新材料是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正处于下游需求迅速爆发阶段,随着 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国内新材料有望迎来加速成长期。新材料产业属于基石性产业,是其他产业的物 质基础,支撑着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重要领域的发展。在电子信息板块,重点关 注显示材料、5G材料等;航空航天板块关注PI薄膜、精密陶瓷、碳纤维;新能源板块聚焦光伏、锂离 子电池、质子交换膜、储氢材料;生物技术板块侧重合成生物学、科学服务;节能环保板块则关注吸附 树脂、膜材料、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行业受到下游应用板块催化,逐步放量迎来景气周期。 新材料50ETF(159761)跟踪的是新材料指数(H30597),该指数主要覆盖从事先进基础材料、关 键战略材料及前沿新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上市公司证券。指数成分股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征,广 泛分布于化工、有色金属、电子等行业,以反映新材料产业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新材料主题ETF发起联接A(014908),国泰中证新材料主 题ETF发起联接C(014909)。 (责任编辑:张晓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 ...
瑞华泰:公司PI薄膜产品已用于多款主流折叠屏结构保护,营收占比较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2:51
公司产品应用情况 - PI薄膜产品已用于多款主流折叠屏结构保护 [1] - 产品在华为折叠屏手机中有所应用 [3] - 产品进入其他品牌折叠屏供应链 [3] 财务表现 - 折叠屏相关产品营收占比较小 [1] 业务发展 - 投资者关注今年以来折叠屏产品销量是否有显著提升 [3]
瑞华泰(688323.SH):PI薄膜产品已用于多款主流折叠屏结构保护
格隆汇· 2025-09-17 18:17
公司产品应用 - PI薄膜产品已用于多款主流折叠屏结构保护 [1] - 相关产品营收占比较小 [1]
瑞华泰(688323.SH):PI薄膜供货给半导体胶带厂商
格隆汇· 2025-09-17 18:17
公司业务进展 - PI薄膜产品供货给半导体胶带厂商 [1] - 产品通过韩国半导体企业评测 [1] - 目前已实现小批量供货 [1]
瑞华泰:PI薄膜供货给半导体胶带厂商,产品通过韩国半导体企业评测
证券日报· 2025-09-04 15:15
公司业务进展 - PI薄膜产品供货给半导体胶带厂商 [2] - 产品通过韩国半导体企业评测 [2] - 目前已实现小批量供货 [2]
瑞华泰:公司产品已供货给生益科技、联茂等柔性覆铜板(FCCL)厂商
证券日报网· 2025-09-04 15:13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生产的PI薄膜是柔性线路板(FPC)基材[1] - PI薄膜处于FPC产业链上游环节[1] - 产品最终应用于智慧电子终端设备[1] 客户关系 - 公司产品已供货给生益科技(600183)和联茂等柔性覆铜板(FCCL)厂商[1] - FCCL厂商将产品供应到柔性线路板(FPC)厂进行精密线路加工[1] - 公司与胜宏科技(300476)无直接业务关系[1]
破垄断!让“金字塔顶端材料”扎根中国
凤凰网财经· 2025-08-21 11:49
聚酰亚胺材料行业地位与战略价值 - 聚酰亚胺(PI)材料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 凭借优异耐辐照 耐腐蚀 耐高低温性能 化学稳定性 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 稳居高性能聚合物材料金字塔顶端[1] - 作为十四五国家战略性新材料 PI是航空航天 电子电气 新能源汽车 国防军工等尖端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材料 与碳纤维 芳纶纤维并称为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三大卡脖子高分子材料[1] 国产替代与行业痛点 - 全球高性能电子级PI薄膜市场80%以上份额被美日韩企业占据 中国高端聚酰亚胺材料进口依赖度超过90%[5][8] - 我国聚酰亚胺产业链中游和上游发展滞后 主要因PI产业链需紧密协作 从单体研发到终端产品制造需大量时间 资金和人力投入 周期长达数年且风险高[5] - 终端用户早期倾向选择技术成熟日韩产品 虽保障质量但成本高昂 制约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6] 中科玖源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公司自2019年创立以来专注聚酰亚胺材料产业化 已申请发明专利180多件 其中授权85件 成为国内柔性显示 柔性电子用高性能PI材料领航者[6] - 核心产品涵盖PI薄膜与PI浆料 PI薄膜可在-200℃至600℃极端温度连续稳定工作 实现基础研究 中试工艺 设备自动化全面国产化[6] - 聚酰亚胺绝缘漆成为国内首个量产产品 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水系硅碳负极PI浆料粘结剂全球首创 实现对国外技术反卡脖子[6] - 水系硅碳负极PI粘结剂相比传统PAA粘结剂 使硅碳负极膨胀率下降60% 电池循环寿命提升50%[14] - 仅用两个月时间成功研发并量产400V电机用PI绝缘漆 随后又研发800V PI绝缘漆 成为国内唯一取得该客户绝缘漆产品VendorCode厂商 并签署排他性供货协议实现吨批量出货[12] 应用领域与市场前景 - 2024年全球聚酰亚胺市场规模预计54.6亿美元 到2029年达76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6.84%[14] - PI浆料因优异耐高温和耐电压性能 能有效延缓锂电池电芯从热失控到起火过程[4] -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绝缘材料 折叠屏手机显示层 低空飞行器电池核心等领域[14][15] - 创新PI锂电隔膜将耐温极限从100℃推升至300℃乃至600℃ 极大规避快充爆炸风险[17] 公司发展战略与核心竞争力 - 确立为未来创新材料理念 专注研发市场必然需要但尚未成熟产品 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模式[9][15] - 核心竞争力是对材料未来需求的精准预判与将科学转化为技术的硬核执行力[17] - 2024年入选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评选[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