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3588

搜索文档
端侧AI芯片爆发:瑞芯微、乐鑫、全志狂奔,为何嘉楠却折戟沉沙?
36氪· 2025-07-09 09:26
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大模型走出"洞穴",迈向了端侧AI的广阔天地。 在端侧AI高歌猛进的这几个月里,整个领域已然呈现出燎原之势。乐鑫、瑞芯微、全志等企业乘势而 上,交出了令人瞩目的答卷。但嘉楠却在这个时间点,砍掉了AI芯片业务。 瑞芯微:上半年业绩非常抢眼 7月8日,瑞芯微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暴增,引发市场对于端侧AI SoC芯片的进一 步关注。 公告显示,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204,5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约79,640万元,同 比增长约64%;归母净利润52,000万元到54,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3,723 万元到35,723万 元,同比增长185%到195%;扣非归母净利润50,500万元到52,5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2,815 万元到34,815万元,同比增长186%到197%。 瑞芯微的RK3588堪称AIoT经典,几乎是嵌入式工程师人手一颗的芯片。瑞芯微RK系列芯片的发展,是 一部在市场夹缝中寻找生机、以生态建设破局的进阶史。RK3588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十年技术积累 与生态信任的必然。从RK3288在消费电子市场遇 ...
汽车芯片: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虎嗅· 2025-06-26 08:23
行业动态 - 汽车芯片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既有巨头退出也有新秀涌入 [1] - 行业面临"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竞争加剧导致市场洗牌 [14] - 国产汽车芯片企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受益于本土化优势和供应链韧性需求 [14][15] 退出企业 - 英特尔计划关闭汽车业务并裁减大部分员工,但保留Mobileye股权 [2] - 安霸(Ambarella)寻求出售,市值约26亿美元,股价消息公布后上涨21% [2] - Wolfspeed申请破产重组,计划削减70%的65亿美元债务 [3] - 欧洲某顶级Tier1(推测为博世)考虑出售6英寸SiC晶圆厂 [3] - 马瑞利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80%债权人支持重组协议 [4] 新进入者 - 车企自研芯片趋势明显:小鹏"图灵"芯片已上车,蔚来拆分智驾芯片业务,理想/比亚迪/小米/东风/吉利均有布局 [6][7] - 大陆集团分拆汽车业务成立Aumovio,与格芯合作开发汽车半导体 [8] - 南芯科技推出多款车规级产品包括PMIC系列和eFuse芯片 [9] - 国内企业加速布局高端智驾/座舱SoC:芯驰/瑞芯微/芯擎/全志/杰发/紫光展锐等发布新品 [10] - 国产SerDes芯片取得突破:纳芯微/瑞发科/首传微电子推出符合HSMT标准产品 [11] - UWB芯片领域涌现加特兰/纽瑞芯/驰芯半导体等企业,多款产品通过AEC-Q100认证 [12] 并购案例 - 信邦智能拟收购英迪芯微,后者车规芯片累计出货超2.5亿颗,2024年营收近6亿元 [13] - 英迪芯微产品涵盖车灯控制芯片和车身MCU模组,车规芯片收入占比超90% [13]
儿童手表卖爆了,养肥一堆芯片厂商?
格隆汇APP· 2025-05-17 16:35
智能穿戴设备市场 - 2023年中国可穿戴腕带设备出货量占全球30%,增速达20% [1] - 儿童智能手表在电商平台销量占比达31.5%,与成人智能手表(34.4%)和手环(34.4%)接近 [2] - 政策驱动下智能穿戴设备销量大幅增长,带动上游芯片公司业绩复苏 [13] SoC芯片行业复苏 - 2021年芯片缺货后经历去库存周期,2023年库存回归健康水平,需求供给双重改善 [8][10][11] - 2024年Q1国内SoC厂商(瑞芯微/炬芯科技/恒玄科技等)营收及净利润同比高速增长 [6] - 乐鑫科技2023年1-5月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123.51%(6560万元) [11] AI硬件驱动增长 - 端侧AI硬件初具规模:2023年9月字节发布AI耳机Ola Friend,5月华为发布AI眼镜,11月百度推AI眼镜 [14] - 2025年Q1中国AI耳机销量38.2万副(同比+960.4%),预计全年销量152.7万副(+300%) [16] - 2024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188万部,预计2025年达686万部(+265%) [16] 国产SoC技术迭代 - 瑞芯微RK3588芯片采用8nm工艺,NPU算力达6TOPS,覆盖PC/智能硬件/车载等多场景 [26][27][28] - 恒玄科技BES2800芯片量产推动智能手表业务营收占比从22%提升至32% [14] - 2025年全球SoC市场规模预计1864.8亿美元,2030年将达2741.3亿美元(CAGR 8.01%) [28] 端侧AI应用拓展 - DeepSeek开源模型降低端侧AI开发门槛,适配手机/耳机/家电等终端 [21] - 海尔AI冰箱/空调等家电接入DeepSeek实现自然交互功能 [22] - 国产SoC厂商在中阶算力布局优势显现,边缘终端算力需求快速增长 [23][24]
机器人系列报告之二十七:控制器提供具身智能基座,数据飞轮驱动模型迭代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15 23: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目前人形机器人硬件成熟度高于软件,软件是走向商业化的关键,研究相对空白 [3][5] - 算法是具身智能的核心,数据是算法学习的基础,控制系统是具身智能的基座 [3][5] - 软件是机器人下一步商业化落地的投入重心,相关产业链标的值得关注 [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算法:具身智能的核心 - 算法框架分为上层“大脑”与下层“小脑”两大层级,上层聚焦任务级规划与决策,下层负责实时运动规划与关节控制 [3] - 下层控制算法从传统向现代算法渗透,未来需解决多模态集成等瓶颈 [3] - 上层控制重点讨论VLA架构,其具备端到端和泛化等特点,在自动驾驶场景广泛应用,但面临数据稀缺等挑战 [36][40][71] 数据:算法学习的基础 - 数据来源分为真实数据、合成数据及网络数据,真实数据是主要来源,合成数据可解决数据短缺问题 [3] - 真实数据采集方式包括遥操作、动作捕捉技术等,合成数据通过仿真平台生成 [3] 控制系统:具身智能的基座 - 产业界对人形机器人“大小脑”未形成统一共识,通常人为区分,大脑负责复杂任务,小脑负责运动控制 [110] - 硬件主要由SoC芯片构成,软件部分包括底层操作系统、中间件和上层软件,芯片是核心,多数公司采用英伟达方案 [3] - 未来产业格局走势有望类比于自动驾驶,出现产业分工趋势 [5] 结论和风险 - 相关产业链标的包括控制器环节、运控技术同源、芯片、数据采集装备等企业 [3][4]
从“能动”到“灵动”,机器人智能化步入新篇章
2025-05-12 09:48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机器人行业,尤其是人形机器人领域 - **公司**:志远公司、优必选、英伟达、特斯拉、DRECOM、全志、瑞芯微、黑芝麻智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技术发展现状**:过去两到三年人形机器人领域技术进步显著,国内优必选等公司在运动能力方面表现突出,能在预设环境完成固定动作达产业推广阶段,但智能化水平未达灵动阶段,如无法完成拿起水杯喝水等细节复杂动作,需与AI和自动化系统结合[2] - **视觉传感方案差异**:海外特斯拉采用纯视觉方案降低硬件成本但对大模型算力要求高,国内因算力限制和传感器供应链优势,预计未来以激光雷达加3D视觉传感器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为主[3][10] - **应用前景和商业化进展**:潜在需求覆盖工业制造、物流配送等场景,可弥补劳动力短缺和替代危险工作,目前商业化处于早期,工业场景应用集中在搬运等标准化流程,预计在流程标准化且人力成本高的场景率先落地[1][4] - **商业化面临困难**:硬件方面执行器、传感器精度等需提升,续航短成本高;软件方面人机交互效率低,多模态感知准确性偏低等,导致难以准确理解任务指令和调整行动规划,提高智能水平是关键[1][5] - **解决训练数据集匮乏方案**:增加真实数据采集,如志远公司搭建模拟生活空间,北京、上海等地建创新中心;采用物理仿真方法,如英伟达提供的方法,旨在提高训练数据质量,加速商业应用拓展[1][6][7] - **仿真技术提高数据获取效率**:调整场景参数或变化场景,可基于少量真实数据衍生大量训练数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仿真结果与真实世界有偏差,需真实数据校正,未来主流是结合真实与仿真数据采集[8] - **机器人基座大模型发展趋势**:呈现多系统架构趋势,如NVIDIA的Grace Hopper等,未来需解决多模态和泛化能力问题,以适应复杂环境和提高运动技能学习效率[1][9] - **力学和触觉传感发展方向**:朝着更精准的感知及执行方向发展,六维力传感器及电子皮肤是未来方向,实现实时控制需高效机械通信协议及强大算力硬件支撑[11] - **EtherCAT协议优势**: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将通信延迟控制在微秒级别,优于CAN总线协议和其他实时工业以太网协议,有望成机器人主流通信协议[3][12] - **端侧芯片应用现状**:机器人大脑大模型芯片主要有英伟达Orin和特斯拉自研芯片,小脑任务对算力需求低,国产芯片已应用于部分机器人,端侧算力需求预计持续增长,国产芯片性能提升带来机遇[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DRECOM即将发布NPU与DMC堆叠封装新产品,适合端侧运行大模型,专门定制化硬件预计2025年或2026年进入市场,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向自动化方向转移[14]
瑞芯微: AIoT SoC平台化布局,端侧AI弄潮儿
国盛证券· 2025-05-11 15: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端侧AI大趋势下,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凭借完善产品矩阵,充分受益多个细分领域增长需求,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实现增长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产SoC先行者,布局AIoT市场茁壮成长 - 公司2001年成立,起初在音频领域发展,后切入视频图像处理领域,持续深耕AIoT,构建AIoT SoC系列芯片平台,布局AI算法 [16] - 产品分为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数模混合芯片和其他芯片,AI应用处理器芯片矩阵基本形成,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19] - 坚持“IP芯片化”策略,迭代核心IP,形成技术优势,采取“雁形方阵”产品布局,旗舰产品带动两翼发展 [21] - 董事长励民为实际控制人,持股超42%,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68.38%,股权结构集中 [23] - 高管行业经验丰富,形成技术研发、财务管理、资本运作协同的复合型高管矩阵 [27] - 2024年公司营收31.4亿元,同比增长47%,归母净利润6亿元,同比增长341%,2025Q1业绩维持增长 [29] - 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为主要营收来源,2024年营收27.7亿元,占比88.4% [31] - 2024年毛利率38%,净利率19%,盈利能力回升,期间费用率稳定,研发费用持续增长 [35][38] 物联网:广阔市场带来海量需求,AI革新孵化新兴场景 - 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可达1.06万亿美元,2025 - 2029年CAGR为10.2%,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41] - 2023年全球AIoT市场价值108亿美元,预计2024 - 2032年CAGR增长25%,AIGC技术推动各行业智能化 [43][44] - 智能座舱大屏化、多屏化趋势明确,多屏配置提高对智能座舱SoC性能要求,公司助力国产主机厂实现一芯多屏方案,预计2025年RK3588M出货量突破百万套 [45][50][51] - 公司在智能座舱、AI声学、AI视觉领域布局,覆盖汽车电子多个领域,营收有望增长 [54][55] - 2024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7848亿元,预计2025年达8500亿元,智能安防份额较高,AI技术渗透提升 [58][61][62] - 公司为智能门锁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产品渗透至智能白电等领域,将受益于物联网智能化趋势 [65][70] - 2025年1 - 2月中国机器人产量159万套,同比增长48%,服务机器人需求增长 [71] - 智能机器人按自主性和场景复杂度划分应用场景,自学习自优化是发展趋势 [73][77] - 2024年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出货2060万台,同比增长11.2%,中国本土厂商占据大部分份额 [77][81] - 公司推出芯片级解决方案,产品赋能各类机器人,RK3588S助力宇树Go2,彰显竞争力 [83][86][88] 边缘计算: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引领千行万业数智化创新 - 边缘计算分为公共共享型和私有网络专用型解决方案,应用场景广泛,但规模化推广存在问题 [90][91] - 2029年全球边缘计算市场规模将达1106亿美元,2024 - 2029年CAGR为13% [93] - IoT产业推动边缘计算发展,中国将成最大物联网市场,边缘计算可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9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3.1/55.9/69.7亿元,同比增长37.5%/29.7%/24.6%,实现归母净利9.1/12.3/16.3亿元,同比增长52.3%/35.8%/32.3% [3]
瑞芯微:盈利能力逐季改善,AIoT SoC平台纵深布局-20250508
中邮证券· 2025-05-08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显示业绩增长,2024年营收31.36亿元、同比增46.94%,归母净利润5.95亿元、同比增341.01%;25Q1营收8.85亿元、同比增62.95%,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209.65% [2] - 25Q1业绩亮眼得益于AIoT市场增长,尤其汽车电子、工业视觉、工业检测和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发展,国内AI大模型技术开源为边缘、端侧AIoT带来机遇 [3] - 旗舰芯片RK3588带动AIoT产品线发展,新产品按预期落地丰富产品矩阵,24年以来毛利率逐季改善,25Q1单季度毛利率提至40.95%、同比升6.27个百分点,未来增长潜力值得关注 [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42.15/53.11/66.9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8/11.54/15.3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为82倍、63倍、47倍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172.61元,总股本/流通股本4.19亿股,总市值/流通市值723亿元,52周内最高/最低价193.19 / 49.38元,资产负债率16.9%,市盈率121.56,第一大股东励民 [8]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3136|4215|5311|6692| |增长率(%)|46.94|34.40|26.00|26.00| |EBITDA(百万元)|646.73|778.73|1095.89|1435.6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594.86|878.17|1153.62|1531.90| |增长率(%)|341.01|47.63|31.37|32.79| |EPS(元/股)|1.42|2.10|2.75|3.66| |市盈率(P/E)|121.55|82.34|62.68|47.20| |市净率(P/B)|20.39|15.81|12.62|9.96| |EV/EBITDA|68.15|92.60|63.60|49.31|[11]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财务报表(百万元)|2024A|2025E|2026E|2027E|主要财务比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3136|4215|5311|6692|营业收入增长率|46.9%|34.4%|26.0%|26.0%| |营业成本|1957|2566|3207|4008|营业利润增长率|638.3%|42.3%|31.4%|32.8%| |税金及附加|12|13|16|20|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341.0%|47.6%|31.4%|32.8%| |销售费用|64|84|101|120|毛利率|37.6%|39.1%|39.6%|40.1%| |管理费用|102|126|149|174|净利率|19.0%|20.8%|21.7%|22.9%| |研发费用|564|717|850|1071|ROE|16.8%|19.2%|20.1%|21.1%| |财务费用|-61|-61|-24|-50|ROIC|13.7%|17.8%|19.6%|20.3%| |资产减值损失|-25|-10|-8|-6|资产负债率|16.9%|17.4%|15.1%|16.5%| |营业利润|611|869|1142|1517|流动比率|5.45|5.39|6.36|5.85| |营业外收入|1|0|0|0|应收账款周转率|10.80|8.68|9.02|9.15| |营业外支出|1|0|0|0|存货周转率|1.92|1.41|1.46|1.50| |利润总额|612|869|1142|1517|总资产周转率|0.81|0.86|0.86|0.87| |所得税|17|-9|-11|-15|每股收益(元)|1.42|2.10|2.75|3.66| |净利润|595|878|1154|1532|每股净资产(元)|8.46|10.92|13.67|17.33| |归母净利润|595|878|1154|1532|PE|121.55|82.34|62.68|47.20| |每股收益(元)|1.42|2.10|2.75|3.66|PB|20.39|15.81|12.62|9.96| |货币资金|2072|237|2653|1558| | | | | | |交易性金融资产|393|993|1293|1593| | | | | |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287|685|493|970| | | | | | |预付款项|28|51|55|71| | | | | | |存货|784|2850|1554|3786| | | | | | |流动资产合计|3619|4899|6112|8071| | | | | | |固定资产|37|39|42|45| | | | | | |在建工程|0|0|0|0| | | | | | |无形资产|92|80|66|49| | | | | | |非流动资产合计|647|640|633|624| | | | | | |资产总计|4266|5539|6745|8695| | | | | | |短期借款|0|0|0|0| | | | | |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362|611|583|898| | | | | | |其他流动负债|302|298|378|481| | | | | | |流动负债合计|664|909|961|1380| | | | | | |其他|56|56|56|56| | | | | | |非流动负债合计|56|56|56|56| | | | | | |负债合计|720|965|1017|1436| | | | | | |股本|419|419|419|419| | | | | | |资本公积金|1550|1550|1550|1550| | | | | | |未分配利润|1375|2272|3252|4555| | | | | | |少数股东权益|0|0|0|0| | | | | | |其他|202|334|507|736| | | | | | |所有者权益合计|3546|4574|5728|7260| | | | | |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4266|5539|6745|8695| | | | | |[14]
瑞芯微(603893):盈利能力逐季改善,AIoTSoC平台纵深布局
中邮证券· 2025-05-08 18:5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瑞芯微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1.36亿元,同比增长46.94%;归母净利润5.95亿元,同比增长341.01%;25Q1单季实现营业收入8.85亿元,同比增长62.95%;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209.65% [2] - 25Q1业绩亮眼得益于AIoT市场增长,尤其在汽车电子、工业视觉、工业检测及各类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快速增长;国内AI大模型技术开源化带来边缘、端侧AIoT发展机遇 [3] - 旗舰芯片RK3588超速增长带动AIoT各产品线发展,重要新产品按预期落地丰富产品矩阵;24年以来毛利率逐季改善,25Q1单季度毛利率提升至40.95%,同比提升6.27个百分点 [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42.15/53.11/66.9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8/11.54/15.3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为82倍、63倍、47倍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36亿元,同比增长46.94%;归母净利润5.95亿元,同比增长341.01%;25Q1单季实现营业收入8.85亿元,同比增长62.95%;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209.65% [2]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AIoT驱动业绩高增长,汽车电子、机器人等领域高速增长;国内AI大模型技术开源化带来边缘、端侧AIoT发展机遇 [3] 各业务领域表现 - 汽车电子方面,智能座舱RK3588M已量产车型十余款,超二十余款定点项目同步推进;车载AI音频处理器平台RK2118M成为众多厂商首选芯片平台,2024年获超20个定点项目;RK3358M成功导入汽车头部客户;车载视觉领域RV系列芯片销量持续提升 [3] - 机器人领域,公司深耕多年,产品涵盖多个系列,能实现人机交互等功能,旗舰芯片RK3588等已应用于多家知名机器人客户产品中 [3] 产品优势与盈利能力 - 旗舰芯片RK3588带动AIoT各产品线发展,重要新产品按预期落地丰富产品矩阵;24年以来毛利率逐季改善,25Q1单季度毛利率提升至40.95%,同比提升6.27个百分点 [4]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42.15/53.11/66.9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8/11.54/15.3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为82倍、63倍、47倍,维持“买入”评级 [5]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3136|4215|5311|6692| |增长率(%)|46.94|34.40|26.00|26.00| |EBITDA(百万元)|646.73|778.73|1095.89|1435.6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594.86|878.17|1153.62|1531.90| |增长率(%)|341.01|47.63|31.37|32.79| |EPS(元/股)|1.42|2.10|2.75|3.66| |市盈率(P/E)|121.55|82.34|62.68|47.20| |市净率(P/B)|20.39|15.81|12.62|9.96| |EV/EBITDA|68.15|92.60|63.60|49.31|[11]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财务报表(百万元)|2024A|2025E|2026E|2027E|主要财务比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3136|4215|5311|6692|营业收入增长率|46.9%|34.4%|26.0%|26.0%| |营业成本|1957|2566|3207|4008|营业利润增长率|638.3%|42.3%|31.4%|32.8%| |税金及附加|12|13|16|20|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341.0%|47.6%|31.4%|32.8%| |销售费用|64|84|101|120|毛利率|37.6%|39.1%|39.6%|40.1%| |管理费用|102|126|149|174|净利率|19.0%|20.8%|21.7%|22.9%| |研发费用|564|717|850|1071|ROE|16.8%|19.2%|20.1%|21.1%| |财务费用|-61|-61|-24|-50|ROIC|13.7%|17.8%|19.6%|20.3%| |资产减值损失|-25|-10|-8|-6|资产负债率|16.9%|17.4%|15.1%|16.5%| |营业利润|611|869|1142|1517|流动比率|5.45|5.39|6.36|5.85| |营业外收入|1|0|0|0|应收账款周转率|10.80|8.68|9.02|9.15| |营业外支出|1|0|0|0|存货周转率|1.92|1.41|1.46|1.50| |利润总额|612|869|1142|1517|总资产周转率|0.81|0.86|0.86|0.87| |所得税|17|-9|-11|-15|每股收益(元)|1.42|2.10|2.75|3.66| |净利润|595|878|1154|1532|每股净资产(元)|8.46|10.92|13.67|17.33| |归母净利润|595|878|1154|1532|PE|121.55|82.34|62.68|47.20| |每股收益(元)|1.42|2.10|2.75|3.66|PB|20.39|15.81|12.62|9.96|[14]
机器人产业跟踪系列2025第16期
2025-05-06 10:2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机器人产业 - **公司**:瑞芯微、风华微电子、地平线、和赛科技、均胜电子、瑞可达、杭叉集团、成天科技、三花、拓普、明志、兆威、蓝思科技、领益智造、安培龙、心动联科、宇树、智元、小鹏、华为、香山股份、特斯拉、金阳股份、赛力斯、豪能股份、浙江荣泰、恒立液压、兆捷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电子板块机器人相关公司表现亮眼**:一季度在控制芯片、传感器和组装结构件三个环节表现突出,瑞芯微等在电机驱动及算力芯片领域布局进展显著,安培龙等在激光雷达和 IMU 领域业绩良好,蓝思科技等消费电子产业链公司卡位并兑现业绩[1][2] 2. **芯片领域部分公司潜力大**:端侧 SoC 板块公司受国家补贴及关税影响表现亮眼,瑞芯微芯片在汽车座舱等领域定点落地,风华微电子市场份额提升,地平线发布智能驾驶芯片并分拆机器人部门,虽估值高但成长空间有潜力[1][3][4] 3. **传感器领域激光雷达潜力大**:激光雷达和 IMU 是机器人关键组件,和赛科技低价激光雷达刺激移动机器人量产,获 30 万台割草机机器人订单[1][5] 4. **部分公司业绩表现良好**:均胜电子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整体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约 10%;瑞可达一季度业绩超预期,收入同比增速超 60%,预计全年利润近 3 亿元[9][11] 5. **产业链主企业推动行业发展**:特斯拉、小鹏、华为等产业链主企业通过演绎与催化作用推动机器人行业发展,大模型发展或带动产业链进步[12] 6. **低估值公司有补涨潜力**: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使低估值公司如杭叉集团等入局,AGV 车辆运控能力和效率提升,低估值公司股票可能补涨[14][15] 7. **新兴产业影响供应链和成本**: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成本降低且标准化,使更多企业能进入该领域,家底殷实的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减少[16][17] 8. **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好**:成本降低使更多企业布局,虽部分难题未解决,但可提高生产效率、替代部分人工,板块潜力大[18] 9. **机械公司股价上涨有驱动因素**:由预期修复、业绩兑现和估值提升驱动,建议关注低估值且布局人形机器人的公司[19] 10.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前景佳**:除链主企业外,工艺方案变化和泛人形机器人板块有潜力,小鹏第三代人形机器人将推动产业链行情[20] 11. **外骨骼技术市场需求旺**:外骨骼技术用于协助人类,成天科技低价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被抢购,该领域可能迎来结构性行情[22] 12. **T 链核心公司业绩及预期**:三花业绩略超预期,拓普符合预期,市场分歧减小,短期波动预计减少,看好 T 链主产业链修复行情[23] 13. **T 链灵巧手方案带来变化**:在微型丝杠等增量环节有变化,零部件供应商清晰,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尝试进行中,可能带来市值弹性和增量机会[24] 14. **国产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好**:关键零部件供应商进展显著,开始释放订单,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尝试进行中,关注相关领域公司表现[25] 15. **产业链格局清晰带来业务机会**:PEEK 材料应用确定并拓展,兆捷科技获订单,该领域有持续性和发展潜力[26] 16. **国内国产产业链发展现状及趋势**:处于供应链磨合阶段,小米二季度推样机,供应链方案清晰,赛力斯发布二代机型,与豪能股份等合作值得关注[29] 17. **国产人形机器人前景广阔**:二季度多家本体公司推样机、敲定应用场景,供应链格局清晰,带来价值定价机会,华为云大模型推动应用场景拓展[30] 18. **当前国内人形机器人投资机会**:集中在小米、小鹏等本体公司,关注高本体价值量零部件环节企业[3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PEEK 材料应用难点**:用于包覆型材料有散热问题,用于核心结构件或承重件承重能力弱,需探讨解决方法和降低成本[13] - **激光雷达和毫米波技术应用**:已广泛用于机器人精确避障和移动操控,激光雷达降价将使更多机器人搭载[8]
从技术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人工智能端侧热度再起
中国证券报· 2025-05-06 04:41
人工智能端侧应用市场关注度提升 - 万得人工智能概念指数自4月8日以来上涨13 44% [1] - DeepSeek的爆火推动大模型行业向开源+降本趋势发展 加速AI应用商用化 [1][4] - 终端芯片算力提升与轻量化模型优化推动人工智能端侧从技术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 [1][3] 政策与行业动态 - 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研讨会强调人工智能终端是技术落地应用的关键载体 需加强部门联动和产业协同 [1] - 人工智能终端基准和智能化分级计划启动 由人工智能终端工作组联合相关标委会推动评价方法落地实施 [1] Edge AI技术革新 - 2025年一季度Edge AI芯片迎来存算一体架构与异构计算双重革新 炬芯科技SRAM存算一体技术实现AI推理能效比提升3倍 [2] - Edge AI具备安全性 独立性 低时延 高可靠性等特点 能很好完成各种AI推理任务 [2] - 多家大厂大力布局人工智能端侧 抢夺人工智能代理入口 [2] 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 寒武纪-U一季度总营业收入11 11亿元 同比增长4230 22% 归母净利润3 55亿元 同比增长256 82% [2] - 瑞芯薇一季度总营业收入8 85亿元 同比增长62 95% 归母净利润2 09亿元 同比增长209 65% [3] - 奥比中光-UW 平治信息 华胜天成 海天瑞声 佳都科技5家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150% [3] 投资前景与行业展望 - AI大模型从云端走向终端 预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等将开启新一轮创新周期 [4] - 开源大模型有望推动生成式AI在手机 PC 眼镜等端侧设备加速落地 [4] - 人工智能端侧作为重要终端载体 有望加速落地 推动AI模组需求快速增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