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oT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瑞芯微(603893):中报业绩预告点评:AIoT芯片需求增长,25H1营收同比高增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10 19: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上调目标价至182.91元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5H1业绩同比高增,受益于旗舰芯片持续放量,AIoT各产品线迎来全面增长 [2][9] - 考虑到Q2业绩高增,上调25/26/27年EPS为2.73/3.67/4.72元(原值为2.12/2.80/3.70元) [9] - 给予公司2025年67倍PE,上调目标价至182.91元 [9] - AIoT芯片平台化布局,RK3576、RK3588等料号导入,新产品持续增长 [9] - 催化剂为Q3行业性需求拉货较大、AIoT各产品线渗透率加速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交易数据 - 52周内股价区间为49.38 - 193.19元,总市值62,387百万元,总股本/流通A股为421/421百万股,流通B股/H股为0/0百万股 [3] 资产负债表摘要 - 股东权益3,762百万元,每股净资产8.94元,市净率16.6,净负债率 - 69.90% [4] 股价走势 - 52周股价走势图展示了瑞芯微和上证指数的走势,2024 - 07至2025 - 07期间瑞芯微有不同幅度升幅 [5][6] 升幅情况 - 绝对升幅1M为 - 1%、3M为6%、12M为142%,相对指数1M为 - 4%、3M为 - 3%、12M为124% [7] 财务摘要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135|3,136|4,541|5,673|6,805| |(+/-)%|5.2%|46.9%|44.8%|24.9%|20.0%| |净利润(归母,百万元)|135|595|1,148|1,543|1,986| |(+/-)%|-54.6%|341.0%|93.0%|34.4%|28.8%| |每股净收益(元)|0.32|1.41|2.73|3.67|4.72| |净资产收益率(%)|4.4%|16.8%|27.1%|29.9%|31.3%| |市盈率(现价&最新股本摊薄)|462.52|104.88|54.35|40.44|31.41| [8]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主要财务比率 - 展示了2023A - 2027E期间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各项数据及主要财务比率,如ROE、ROA、销售毛利率等 [10] 可比公司估值表 - 列出截至2025年7月9日晶晨股份、恒玄科技等可比公司的收盘价、盈利预测(EPS元)及PE,2025E均值PE为49 [12]
造芯片很难吗!董明珠:我不要国家一分钱
搜狐财经· 2025-06-12 20:11
公司高层变动 - 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公司发生工商变更 董明珠卸任法定代表人 由李斌接任法定代表人和执行公司事务董事一职 [1] - 变更记录显示2025年6月10日完成法人代表变更 原登记为董明珠(董事长) 变更为李斌(执行公司事务的重事) [3] 公司背景与业务 - 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公司是格力电器旗下专注于半导体领域的核心子公司 主攻空调主控芯片、功率半导体(如IGBT、SiC)、AIoT芯片等 [4] - 业务覆盖家电、工业控制、新能源车及储能领域 经营范围包括半导体设计销售、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嵌入式软件等 [3] - 截至2024年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2亿颗 不良率低至百万分之十 达到国际水平 [5] 战略布局与投资 - 格力在芯片领域投资已超500亿元 董明珠强调这是国家需要和企业发展需求 体现中国制造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7] -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制造芯片 未使用国家资金 已实现自主封装等完整产业链环节 [9] - 家电芯片自主化率目标突破30% 以掌握产业链定价权 预计每颗芯片多投入10元可避免未来100亿级损失 [11] 行业意义 - 布局半导体是打破"进口芯片-组装获利-再采购"死循环的关键 属于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11] - 格力年销售6500万台空调 芯片毛利率达45% 完全自足后可节省成本并实现芯片出口 [11] - 主要目的为突破中国在芯片领域受制于人的困境 [12]
芯海科技: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主体及“芯海转债”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5-23 19:05
信用评级结果 - 东方金诚维持芯海科技主体信用等级为A+,评级展望稳定,同时维持"芯海转债"信用等级为A+ [1][3] - 评级结果基于2025年5月22日的跟踪评级,与2024年7月2日的首次评级结果一致 [9]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模拟信号链和MCU双驱动平台,具备完整的信号链芯片设计能力,在高精度ADC、高可靠性MCU研发领域保持市场竞争力 [7] - 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61项,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75项、实用新型专利232项、软件著作权244项 [7][10] - 采用Fabless模式,与国内知名晶圆代工厂和封装测试厂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7][31]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02亿元,同比增长62.22%;毛利润2.40亿元,同比增长96.02% [27] - MCU芯片收入3.26亿元(占比46.45%),模拟信号链芯片收入1.81亿元(占比25.81%),AIoT芯片收入1.82亿元(占比25.92%) [27] - 2024年资产总额16.01亿元,所有者权益7.44亿元,资产负债率53.53% [10] 行业与市场环境 - 全球集成电路销售额2024年达5344.99亿美元,同比增长24.75%,受益于5G、AI和物联网技术发展 [15] - 国内MCU厂商集中于8位和32位中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缺乏高端产品竞争力 [24] - 新能源汽车对MCU需求快速增长,高级智能汽车需要芯片超过3000个,2024年中国大陆芯片自给率仅2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