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VR/AR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歌尔股份(002241):盈利质量持续改善,看好AI+AR眼镜成长机遇
长城证券· 2025-08-25 17:15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预期未来6个月内股价相对行业指数涨幅介于5%~15%之间 [4][10][19]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全球AR/VR硬件代工龙头 直接受益于行业客户新品发布备货需求和端侧AI趋势下的卡位优势 [10] - 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预估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4.56亿元 42.12亿元 50.38亿元 对应PE分别为30X 25X 21X [10] - 近期频繁进行AI/AR眼镜产业链资源整合 形成从MicroLED芯片 光波导到整机组装的完整链条 [9] 财务表现 - 2025年H1实现营收375.49亿元 同比-7.02% 归母净利润14.17亿元 同比+15.65% [1] - 2025年Q2营收212.45亿元 同比+0.83% 环比+30.30% 归母净利润9.48亿元 同比+12.12% 环比+102.20% [1] - 2025年H1毛利率为13.47% 同比+1.96pct 净利率为3.70% 同比+0.75pct [2] - 2025年Q2毛利率为14.29% 同比+0.66pct 环比+1.88pct 净利率为4.49% 同比+0.58pct 环比+1.81pct [2] 业务板块分析 - 智能硬件业务营收203.41亿元 同比+2.49% 智能声学整机业务营收83.24亿元 同比-34.92% 精密零组件业务营收76.04亿元 同比+20.54% [2] - 智能声学整机业务下降主因个别项目受产品迭代周期影响 但AI智能眼镜 智能可穿戴等细分产品线进展顺利 [2] - 端侧AI驱动零组件技术升级 声学传感器支持端侧AI语音交互 产品价值量提升 光学模组适配AI眼镜轻量化需求 [3] 行业趋势 - 2024年全球VR MR和AR设备出货量约760万台 同比增长约12% VR/MR产品市场规模重回增长区间 [3] - 2024年全球TWS智能无线耳机出货量约2.8亿部 同比增长约14% 整体呈现健康成长态势 [3] - AI大模型技术在智能手机产品端持续渗透 智能语音交互使用场景有望持续增加 [3] 战略布局 - 拟以约104亿港元收购香港米亚及昌宏有限公司 提升精密结构件业务综合竞争力与垂直整合能力 [9] - 子公司向HayloLabs提供不超过1亿美元附股权收益权的有息借款 增强AR光学领域Micro LED技术能力 [9] - 子公司歌尔光学以增发股份方式取得上海奥来100%股权 增强光波导等晶圆级微纳光学器件领域核心竞争力 [9]
惠州打造算力“航母”AI产值三年4600亿
南方都市报· 2025-06-20 07:12
政策规划 - 惠州市发布《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智能终端产值达40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零部件产值450亿元,高端电子新材料产值150亿元 [2] - 计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领先的万卡智算集群,发布200个以上应用场景,20个以上行业大模型,形成3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2] - 成立"惠州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整合资源促进政产学研用金融合 [2] 产业目标 - 智能终端产业到2027年集聚不少于300家产业链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6] - 智能装备制造业到2027年集聚100家以上企业 [8] - 到2027年培育500家以上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建设10个以上创新平台 [12][13] - 到2027年培育50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生态典型代表企业 [14] - 到2027年培育50家以上数据要素型企业 [15] 重点领域 智能终端 - 鼓励TCL、龙旗电子、石头科技等龙头企业开发AI智能体,加快AI手机、可穿戴设备、VR/AR设备、AI家电等产品供给 [6] 智能装备 - 支持赢合科技、利元亨等企业提升智能装备制造产能,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7] - 依托亿纬锂能、德赛电池等企业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产品 [7] 高端电子新材料 - 支持南亚电子、联合铜箔等打造覆铜板、铜箔、铝箔产业 [9] - 鼓励一纳科技、贝特瑞等提升石墨烯产品技术水平 [9] - 支持江丰电子扩大半导体靶材产能,沃尔核材加快新材料项目建设 [9] - 支持创想三维扩大3D打印机产能及耗材生产 [9] 核心零部件 - 支持亿纬锂能、德赛西威等企业做大机器人电池、大功率电池、芯片封测等产业 [10] -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零部件产业集群 [10] 基础设施 -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构建绿色算力产业集群 [11] - 发展数据标注、数据清洗等关联产业,打造大湾区绿色智算中心高地 [11] 技术创新 - 推动突破"卡脖子"难题,支撑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 [12] - 到2027年推广10个以上技术成果与转化应用 [13] - 推动家具、食品饮料等行业开发专用垂直模型 [13] 应用场景 - 推动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生产制造等领域深度应用 [13] - 建成20家以上数智化应用标杆企业 [13] - 打造卓越级和领航级智能工厂 [13] 数据要素 - 培育工业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高价值数据集 [15] - 打造行业数据空间国家级试点,建设高质量数据集 [15]
培育应用新场景,加快推进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选股宝· 2025-06-19 22:59
政策推动 - 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2025年度视听系统典型案例推荐工作围绕教育与会议视听智能音视频采集数字舞台和智慧文博视听近眼显示和激光显示四个方向推荐技术先进成效显著可推广的典型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 [1] 行业现状 - 视听电子产业是数字经济与消费升级的核心领域正迎来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 [1]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视听电子生产国与消费国2024年产业规模达2.53万亿元约35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42%同比增长11.2%高于全球平均增速 [1] - 显示面板占比38%智能电视22%VR/AR设备15%为主要贡献领域 [2]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2027年中国视听电子产业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CAGR2024-2027达15.6% [2] 公司动态 - 数码视讯提供4K/8K超高清视频处理解决方案 [3] - 利亚德全球LED显示市占率第一Micro LED直显产品进入量产阶段 [4]
破解“内卷”困局:以品牌价值为核心 ,构建产业链价值共创格局
经济观察网· 2025-06-12 18:27
汽车产业供应链改革 - 16家主流车企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压缩至60天内,包括上汽、广汽、一汽、东风、长安、比亚迪、吉利等 [2] - 此举响应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要求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付款期限不超过货物交付后60日 [2] 产业链挤压现象与历史教训 - 家电和手机行业曾因供应链挤压陷入恶性价格战,导致行业分化,仅少数具备核心技术企业存活 [2] - 家电行业"金字塔"结构下,品牌方通过成本倒逼、资金挤压(账期拉长至90-120天)、技术控制三重路径压榨供应商 [5] - 歌尔股份代工业务净利率从2014年13.26%降至2019年3.64%,2022年智能硬件业务营收占比超60%以应对压力 [6] 龙头企业转型与赋能案例 - 美的集团"美擎"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中小供应商开放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覆盖欧洲、东南亚等地 [8] - 海尔海创汇平台孵化4家上市公司、5家独角兽及37家瞪羚企业,构建"产业+科技+资金"生态 [8] - TCL华星通过收购LGD广州产线形成"双子星"工厂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并提升盈利能力 [8] 中小企业突围路径 - 佳禾智能拟收购德国高端音频品牌拜亚动力,布局高端市场 [9] - 深圳千岸科技转型跨境电商自有品牌,直接面向海外C端消费者以摆脱代工压价 [9] - 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2024年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中1000亿元定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 [11] 国际化布局与创新模式 - SHEIN采用小单快反模式,7-10天完成设计到销售全流程,2023年营收超300亿美元,估值660亿美元 [12] - 比亚迪匈牙利基地和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实现本土化生产,降低运输成本并应对贸易壁垒 [13] 政策与市场环境优化 - 《反垄断法》2024年办结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11件,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643件 [10] - 财政部、工信部2024年专项支持1100多家"小巨人"企业技术改造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