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Walker
icon
搜索文档
优必选:首次评级为持有-从智能猫砂盆到人形机器人
2025-09-15 09:49
嗯 这是一份关于优必选(UBTech)的深度研究报告 需要仔细梳理其核心投资逻辑和风险点 **涉及的公司与行业** * 公司为中国最大的人形机器人制造商优必选(9880 HK) 拥有2790项专利[3] * 行业为人形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 涵盖工业 服务 科研及消费级应用[3][46] **核心优势与增长驱动** * **稀缺性**:中国唯一上市的人形机器人企业 具备先发优势[3][43] * **客户资源**:与比亚迪 吉利 东风柳汽 一汽 北汽新能源 大众青岛 富士康 顺丰等汽车OEM和物流企业建立测试合作 东风柳汽已下单超20台[33][44] * **多元化业务**:非人形机器人业务(2024年占收入97%)包括消费级(智能猫砂盒等) 教育(28%) 物流(25%)机器人 提供现金流支撑[3][46] * **人形机器人爆发式增长**:预计人形机器人收入从2024年3500万人民币(占比3%)增至2027年24.74亿人民币(占比48%) 2024-2027年复合增长率313% 其中工业机器人Walker占主导[4][32][39] **财务预测与运营数据** * **出货量预测(2025e)**:总750台(Walker工业机器人500台 ASP 60万人民币 Una服务机器人50台 ASP 10万人民币 Tien Kung科研机器人200台 ASP 30万人民币)[4][39] * **收入预测**:2024-2027年总收入复合增长率58% 2027年达51.92亿人民币 低于市场共识9.2%[38] * **盈利能力**:预计2028年实现运营利润盈亏平衡 2024-2027年调整后运营利润率从-86.7%收窄至-7.0%[38][99] * **现金流与研发**:预计2025-2027年运营现金流出13-15亿人民币 2024年研发费用占收入37%[5][99] **主要风险点** * **客户集中度**:2024年前五大客户占比34% 最大客户占比14% Miracle Automation持有子公司无锡优奇30%股权 曾是2021/2023/2024年最大客户[5][55] * **订单延迟风险**:家居卖场居然之家(000785 CH)的500台Una订单可能因装修市场疲软而延迟[5][35] * **股权稀释**:IPO以来进行5次折价(9-20%)配股 累计稀释超10% 预计因持续研发投入需更多融资[5][50] * **生产与商业化进度**:当前人形机器人订单主要来自政府数据采集点 私人客户订单有限 大规模生产进度可能慢于预期[4][48] **估值与同行比较** * **目标价124港元**:基于10倍2027年预期市销率(参考特斯拉估值) 较当前107港元有16%上行空间[6][61] * **估值溢价**:当前市值65亿美元 2025年以来平均远期市销率15倍(特斯拉为10倍) 溢价源于稀缺性 但随更多中国企业IPO预计将收敛[6][61] * **同业对比**:全球同行Figure AI和Agility Robotics最新融资估值分别为26亿美元(2024年2月)和17.5亿美元(2025年4月) 均低于优必选[6][63] **潜在催化剂与情景分析** * **上行风险**:人形机器人效率突破或成本超预期下降 公共部门或汽车OEM订单增长快于预期[40] * **下行风险**:关联销售 客户集中 政府订单及股权稀释问题加剧[6][70] * **情景分析**:人形机器人收入2024-2027年复合增长率乐观情形443%达56亿人民币 悲观情形162%仅6.32亿人民币[4][42]
冒名推广“优必选商业版”App以实施诈骗?优必选:已报案
犀牛财经· 2025-07-21 16:07
公司声明与诈骗警示 - 优必选科技发布官方声明提醒公众警惕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义进行诈骗活动[2] - 诈骗分子通过微信、抖音、小红书、百度贴吧、邮箱等渠道推广名为"优必选商业版"的诈骗APP[10] - 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采取法律手段追究冒用名义的违法行为[7][10] 诈骗手段分析 - 不法分子以"团队激励"和"抽取红包"为诱饵要求用户邀请新用户赚取佣金并套取个人信息包括电话和身份证号[4][10] - 通过极高收益诱导用户进行"机器人开机"并伪造公司授权文件以"投资返利"诱使用户投入资金后卷款跑路[4][10] - 诈骗形式包括搭建虚假网站和建立"土豆群"等方式实施诈骗[10] 官方信息验证渠道 - 公司官方网站为https://www.ubtrobot.com[5] - 官方联系邮箱包括legalaffairs@ubtrobot.com、sales@ubtrobot.com和investor@ubtrobot.com[5] - 所有业务均在官方平台明确公示办理流程且不会索要银行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6] 公司业务背景 - 优必选科技成立于2012年3月并于2023年12月29日上市[11] - 2014年推出小型人形机器人Alpha 2018年推出中国首个商业化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Walker[1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12] - 毛利为3.74亿元同比增长12.4%[12] - 净亏损11.60亿元同比收窄8.3%[12]
人形机器人企业爆单!宇树机器人最新发声,机器人ETF基金(159213)再度飙涨超2%,全球资管巨头唱多人形机器人!
新浪财经· 2025-05-12 11:17
机器人板块市场表现 - 5月12日A股机器人板块反弹,机器人ETF基金(159213)当日涨幅达2.67% [1] - 成分股普涨:拓斯达20cm涨停,科利尔10cm涨停,信捷电气涨超7%,三丰智能涨超6%,禾川科技等涨超4% [3] - 宇树科技创始人透露人形机器人行业订单激增,"很多企业订单都爆掉了" [3]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 - 摩根士丹利预测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年收入将达5万亿美元 [4] - 中国企业占据"Humanoid 100指数"前10强中的7席,反映中国在制造与硬体整合的竞争优势 [4] - 2020-2024年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专利申请量达5925件,远超其他国家 [4] 中国产业政策支持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将智能机器人列为重点发展产业 [5] - 地方政策密集出台:上海、广东、杭州等地建立亿元级产业基金支持人形机器人发展 [5] - 2021-2025年累计发布7项国家级政策,包括《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专项文件 [6] 产业链优势 - 机器人国产化率从2015年17.5%提升至2022年35.7%,核心零部件实现全环节覆盖 [7] - 华为、宇树、智元等企业布局全产业链,华为盘古大模型5.0落地具身智能领域 [6][7] - 2025年或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特斯拉Optimus计划年产5000台,国内企业产品价格降至60-70万元/台 [7] 应用场景与市场空间 - 制造业升级与老龄化加速催生刚性需求,东吴证券预测远期市场规模超15万亿元 [9] - 主要应用场景覆盖工业(车厂)、商业(IT物流)、家庭三大领域 [8][9] - 中证机器人指数覆盖全产业链环节,包括传感器、伺服电机、系统集成等细分领域 [9]
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众生相:商业化马拉松才刚开始
新财富· 2025-04-27 16:52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表现 - 全球首个有人形机器人参加的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举办,赛道长21.0975公里,地形复杂,包含不平整地面、减速带、碎石、转弯和坡道等挑战[2] - 20支参赛队伍中7个完成全程,冠军天工Ultra用时2时40分42秒,亚军松延动力N2,季军卓益得行者二号,比赛允许更换电池和机器人本体[2] - 参赛机器人来自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使用18个不同型号,但热门公司如宇树、众擎、小鹏未参赛[3] - 机器人表现暴露续航不足、关节过热、运动控制误差和环境交互能力差等问题,未达到人类半马预期水平[3] - 比赛未测试灵巧手功能,这是人形机器人实际作业的关键部件[4] 人形机器人量产与商业化 - 国内外厂商纷纷推出原型机并公布量产计划,特斯拉计划2025年生产5000台,2026年5万台[6] - 大部分厂商量产目标约1000台,全球总出货量约2万台,当前市场可消化万级规模[6] - 商业化能力决定厂商能否从小批量过渡到万级量产,需解决工业端和C端大规模应用问题[6] - 2024年原型机技术可推测未来1-2年商业化场景,技术变化不会太大[6] - 行业面临"毕业即失业"风险,需开发足够工作岗位支撑十万级出货量[6] 明星企业商业化路径 - 特斯拉Optimus采用性价比硬件方案(目标万美元),首先落地工业场景,已在特斯拉工厂测试搬运、分拣等功能[8][9] - 宇树从机器狗转型人形机器人,G1定价9.9万,机器狗业务已实现全球70%出货量和40%销售额[11] - 宇树采取B端C端并重策略,C端产品价格持续下探至9997元,B端产品价格从200万降至40万[11] - 蔚蓝智能等公司专注娱乐教育市场,产品价格低至5269元,验证C端可行路线[12] 行业老兵发展现状 - 优必选2024年营收13.05亿元(增长23.7%),净亏损11.6亿元(收窄8.3%),消费级机器人业务增长88.1%[14] - 优必选计划2025年推出29.9万元人形机器人,越疆推出19.9万元产品打破行业价格共识[14] - 达闼面临融资困难,被迫裁员聚焦产品线,寻求健康养老和零售服务领域投资[15] - 波士顿动力经历多次转手,商业化进展不顺,Spot售价7.45万美元[15] 新创企业竞争格局 - Figure AI与宝马合作,获6.75亿美元融资(估值26亿),已实现非宝马客户销售突破[17] - 智元机器人2025年1月累计下线1000台,开源产品灵犀X1售价10.8万[17] - 乐聚机器人接入华为大模型,在汽车工厂应用并拓展教育市场[20] - 松延动力推出3.99万元产品,计划2025年出货1000台,专注教育和展示场景[21] -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多地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21] 跨界大厂布局策略 - 小鹏和小米采取跟随特斯拉策略,小鹏计划2026年量产,初期聚焦工业应用[23] - 赵同阳离开小鹏创立众擎机器人,推出3.85万元科研用产品,获上百订单[24] - 华为采用"帮助造好机器人"策略,成立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与16家企业战略合作[24] 行业长期展望 - 专业机器人将较快出现,通用机器人需要更长时间,3-5年内人形机器人将普及到消费、家庭、工厂和物流等领域[26] - 商业化是长期马拉松,短期量级不必过度纠结,关键是在量产前存活下来[27]
企业培训 | 未可知 x 浙宝电气: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未来机遇
人形机器人的魅力与价值 - 人形机器人能够适应人类环境和工具,协作时无违和感,任务灵活性高,可完成搬运、精细装配等工作,交互能力出色[2] - 在制造业可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在医疗领域可协助手术和病患护理,在服务业可优化用户体验,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2] 市场规模与融资热潮 - 2023至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显著扩张,2035年前后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内受"中国制造2025"政策推动呈现强劲势头[4] - 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已获超70笔融资,单笔超亿元人民币的达25起,最高单笔近50亿人民币,优必选以9.6亿美元融资居首[5] - 华为、小米、腾讯等科技巨头2024年持续加码投资,推动研发与产业化进程[5] 技术赋能 - AI技术使人形机器人具备智能感知、决策与行动能力,大脑模块负责规划决策,小脑模块负责运动控制与协调[6][9] - 谷歌、META、英伟达在大脑领域取得突破,特斯拉、波士顿动力、优必选在小脑+本体领域表现突出,小米CyberOne展现互联网巨头技术优势[9][12] 产业机遇 - 政策层面从《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到《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形成完整支持体系,提出2025年建立创新体系、2027年实现规模化的目标[13] - 核心零部件领域存在创业机会,包括无框力矩电机、RV减速机、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传感器的国产替代与定制化解决方案[19] - 模拟器如Gazebo、CARLA等为算法测试提供虚拟环境,创业者可围绕优化与功能拓展开展业务[19] 未来展望 - 人形机器人将在家庭管家、教育辅导、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等领域深度应用,与人类形成共生关系[20] - 发展同时需应对就业结构调整、数据隐私安全、伦理道德等挑战,但技术变革趋势已不可阻挡[20][21] 产学研合作 -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与浙宝电气集团将深化在AI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合作,推动技术落地应用[22] - 研究院将持续通过分享会、研讨会促进产学研融合,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22]
首届机器人半马| 天工Ultra夺冠,宇树G1“不情不愿”,为什么?
观察者网· 2025-04-20 09:25
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亮点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以碾压姿态夺冠,成为赛事焦点 [1] - 宇树科技G1机器人表现不佳,出现"躺平"和跑S形等异常行为,但具备独立双手撑地起身的亮眼能力 [1][3] - 松延动力N2包揽第二名和第三名,比赛中出现"分头行动"现象 [1] - 参赛机器人普遍存在跌倒后无法独立起身的问题,仅宇树科技G1例外 [3] - 多数参赛机器人身形矮小,最小仅75cm、10公斤,被戏称为"儿童组选手" [8][10] 天工Ultra夺冠原因分析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占据主场优势,依托亦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的完整产业链 [2] - 创新中心由小米机器人、优必选、京城机电等实力企业联合创办,资本和研发实力雄厚 [2] - 小米汽车SU7作为官方计时车参与赛事,小米和优必选集中资源优化天工Ultra性能 [2] 行业对赛事的技术反思 - 半马比赛排名不能完全反映机器人智能化水平,需结合场景适配性评估 [3][5] - 华为、美的等制造业巨头在具身智能领域实际进展领先,但未参赛因其聚焦工业场景 [5][6] - 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制造等产业场景的应用价值远高于表演性功能 [5][6] - 国内供应链和场景优势应优先用于开发非人形机器人(如履带/四足形态) [7][6] 人形机器人研发挑战 - 机身高度每增加10cm,对协调性、平衡性、功耗的要求呈倍数增长 [10] - 小型机器人(75cm级)已能满足当前技术验证需求,大型化研发投入产出比低 [10] - 宇树科技展示的跳舞等动作需特定场景调试,比赛中的"穿鞋减震"属临时改造 [8] 中外技术路径差异 - 马斯克等人形机器人路线被解读为工业化场景不足的无奈选择 [8] - 国内企业若投入足够资源,可在机械腿关键部件上实现灵敏度超越 [8]
盘点海内外“最强”人形机器人
雪球· 2025-02-27 16:17
文章核心观点 - 介绍国内外六家“最强”人形机器人企业情况,指出今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关键词为规模化量产和软件大模型,虽各企业有产业链和概念股,但产业处于情绪高涨期,谁能走到最后有待观察,期待国内出现核心供应商 [3][25][26] 国内外企业情况 特斯拉 - 美国公司,其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主攻通用机器人,从2022年亮相后能力不断提升,有落地场景,可能第一家量产,售价2万美元,马斯克预期2025年生产数千台、2026年5 - 10万台并对外销售、2027年50 - 100万台,远期愿景全球有200亿台 [4][5][7] Figure - 美国企业,专注AI人形机器人,做通用机器人发展快,2022年5月创立,2023年10月发布Figure01,后与宝马合作,2024年8月发布Figure02,今年2月终止与OpenAI合作,自主研发VLA模型Helix并首创应用,产品线今年将大批量生产,机器人将参与制造 [9][10][12] 1X - 挪威企业,定位家庭服务机器人,2022年与OpenAI合作,2023年获投资,2024年8月推出NEO Beta,今年2月发布NEO Gamma,特点是轻且软,售价约5万美元,未来预期降至2万美元,量产节奏为2024年底到2025年一季度50 - 100台试用、2025年底初步量产1000台、2027年大规模生产10万台、2028年100万台 [13][14][15] 宇树 - 国内企业,2016年成立,2023年8月进军通用机器人领域,2023年发布Unitree H1,2024年发布Unitree G1,基本实现量产,售价9.9万元,H1适合大型场景,G1灵活且支持模仿和强化学习,算法升级后动作流畅,2025年几千台用于科研和展示,落地工厂未规模化 [17][18] 优必选 - 国内老牌企业,2016年推出Walker原型机,2018 - 2019年分别推出第一代和第二代,2024年10月工业版WalkerS1完成比亚迪车厂实训,2025年二季度预计推出Walker S2,与多家企业合作,价格50万人民币,2024年交付30 - 50台,2025年预计交付500 - 1000台 [19][21][22] 智元 - 国内新兴企业,2023年2月成立,半年后发布远征A1,2024年与均普智能和科大讯飞合作,8月发布5款产品,创始人彭志辉开源大型仿真框架,2024年12月进入爬坡状态,2025年1月量产1000台,2025年预计产能达数千台,已生产的1000台中两百多套自用,七百多套对外销售,双足机器人占一半 [23] 产业链和概念股 - 特斯拉链有拓普、三花等;Figure链有银轮、绿的等;1X链有中坚、智尚等;宇树链有长盛、嵘泰等;优必选链有天奇、中大等;智元链有均普、科大等,机器人概念涨幅大,指数开年上涨30%,很多龙头股翻倍增长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