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ker S2 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智能制造行业周报:通用机器人自主性增强,工业场景加速渗透-20251021
 爱建证券· 2025-10-21 15:37
 报告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聚焦于智能制造行业,重点看好平台型半导体设备厂商、商业化落地节奏加快的机器人产业链以及可控核聚变产业链中具备明确业绩兑现节奏的环节 [3][4]   本周行情回顾 - 本周(2025/10/13-2025/10/17)沪深300指数下跌2.22%,机械设备板块整体下跌5.84%,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7位(共31个行业) [1][9] - 机械设备子板块中,工程机械整机板块表现最佳,下跌2.14% [1][9] - 本周机械设备行业PE-TTM估值整体回落5.73% [1][17] - 子板块PE-TTM估值回调幅度前三的为:机器人板块(-9.81%)、工控设备板块(-8.97%)、其他自动化板块(-8.92%) [1][17] - 本周机械设备板块涨幅前五的公司为:*ST新元(+17.85%)、和泰机电(+16.53%)、山推股份(+11.55%)、山东墨龙(+10.97%)、开创电气(+10.79%) [14][15] - 本周机械设备板块跌幅前五的公司为:绿岛风(-20.57%)、伟创电气(-17.89%)、新益昌(-17.82%)、安培龙(-17.39%)、华依科技(-17.05%) [14][15]   行业数据与动态  半导体设备 - 半导体设备板块交易逻辑正从“单点技术突破”向“面向先进制程的系统化解决方案”过渡 [4] - 新凯来公司正向测试测量与芯片设计工具领域延伸,其子公司万里眼推出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启云方发布两款自研EDA产品 [4] - 中微公司成都研发及生产基地暨西南总部项目开工,规划未来5-10年通过有机增长与外延扩展,逐步覆盖国内集成电路关键领域50%-60%的设备环节 [4]   人形机器人 - 通用机器人自主性不断加强,复杂工业场景中的续航与作业能力显著提升 [4] - 优必选中标“广西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及测试中心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订单金额1.26亿元,其Walker系列累计订单已超6.3亿元 [4][8] - 优必选将规模化引入可自主换电的全自主人形机器人Walker S2,预计2025年内交付,其核心增量在于双电池自主热插拔技术 [4] - 富士康正与Nvidia商议在其休斯顿AI服务器制造厂部署人形机器人,预计在11月的年度科技大会上推出两款人形机器人 [8] - 特斯拉第三代机器人已在美国工厂进行实测,预计2025年面向中国C端市场推出,计划2026年实现量产,目标5年内年产100万台 [8]   可控核聚变 -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世界聚变展望》,显示全球近40个国家正推进聚变计划,超过160个装置处于运行、建设或规划阶段,私人投资规模突破百亿美元 [4] - 美国能源部发布《聚变科技路线图》,计划在2030年代中期实现聚变电力并网,并将加快中小型实验设施建设 [4] - 美国Helion Energy已获批建设全球首座商业聚变电厂"Orion",项目建成后将为微软提供最高50MW的电力,并计划于2028年实现并网发电 [4]   宏观经济与行业数据 - 9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8%,位于荣枯线之下 [22] - 9月全部工业品PPI同比下降2.3%,环比持平(+0%) [22] - 9月台积电营收为108.54亿美元,同比增长31.4% [30][32] - 9月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5.9% [30][32] - 9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8.3% [36][37] - 8月中国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下降6.5% [36][37]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平台型半导体设备厂商,如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盛美上海,认为其能在客户验证周期缩短、集中采购增强的趋势中获得更高业绩弹性 [3] - 建议关注机器人产业链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如德昌电机控股、中大力德,因头部机器人整机厂商正加速推进产品降本与渠道拓展 [3] - 建议关注可控核聚变产业链中业绩兑现节奏明确、在BEST阶段已实现设备验证和客户导入的厂商,如合锻智能、国机重装、杭氧股份 [3]
 计算机行业“一周解码”:政策东风助推智驾崛起
 中银国际· 2025-10-20 13:11
 行业投资评级 - 计算机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1][39]   报告核心观点 - 政策东风助推智驾崛起,智能驾驶基础设施迎来建设机遇 [1][14][16] - eSIM全国试商用开启“无卡时代”,加速智能终端与通信生态革新 [1][11][13] -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连续获得大额订单,标志具身智能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1][17][19] - 谷歌发布Veo 3.1模型,AI视频生成进入“音画一体化”新阶段 [1][21][23]   重点关注事件总结  eSIM技术推广 - 三大运营商获批开展eSIM手机商用试验,推动通信“无卡化” [1][11] - eSIM技术可节省手机内部空间,使设计更轻薄,并提升防尘防水能力 [11] - 中国联通自2018年推出eSIM可穿戴业务,已累计适配终端75款,服务用户数百万 [12] - 苹果iPhone Air全面采用eSIM制式,对安卓阵营产生示范效应 [12][13] - 相关企业包括美格智能、新恒汇、广和通等 [6]   智能驾驶政策支持 - 住建部等9部门发布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动车路协同设施建设 [14][16] - 方案明确提出推进以智慧多功能杆为载体的路侧感知系统和城市云平台建设 [14] - 政策旨在推动智能驾驶从“单车智能”迈向“车路云一体化”的体系化发展 [16] - 相关企业包括光庭信息、千方科技、四维图新、中科创达等 [4][6]   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展 - 优必选继9月获得全球单笔最大订单后,再签3200万元采购合同 [1][17] - 截至目前,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获得近5亿元合同 [17] - 优必选上半年实现营收6.21亿元,同比增长27.5%;研发费用2.18亿元,占营收35.1% [18] - 新款Walker S2搭载自主换电技术,可实现7×24小时不间断作业 [18] - 相关企业包括润和软件、智微智能、创耀科技等 [6]   AI视频技术升级 - 谷歌发布Veo 3.1模型,新增原生音频生成功能,实现音画同步生成 [21][23] - 新模型提升了提示词遵循度,并支持将视频延展至30秒甚至1分钟以上 [21] - 由其驱动的Flow平台已生成超过2.75亿个视频 [22] - Veo 3.1标志着AI视频从“视觉生成”迈向“多模态叙事”的进化 [23] - 相关企业包括万兴科技、当虹科技、昆仑万维等 [6]   行业新闻动态  芯片及服务器 - OpenAI与博通计划于2026年推出定制数据中心芯片 [24] - 甲骨文与AMD深化合作,OCI将于2026年第三季度开始部署5万枚AMD GPU [24] - 上海市印发行动方案,强调提升智能算力终端规模,牵引自主GPU等核心部件应用 [24] - 英伟达公布NVIDIA Vera Rubin NVL144服务器技术规格 [24]   云计算 - 明蔚京西云计算数据中心1-5号机房楼已建成投运 [25] - 谷歌计划在印度投资100亿美元建设大型数据中心和AI中心 [25] - OpenAI计划在阿根廷建设数据中心枢纽,投资额最高可达250亿美元 [25]   人工智能 - 三星、谷歌与高通联合打造的安卓XR头显“Project Moohan”将于下周发布 [26] - 商汤科技与寒武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国产化AI基础设施构建等方向合作 [26] - 沃尔玛与OpenAI合作,推出基于ChatGPT的购物功能 [26] - 贝莱德、微软和英伟达等组成的财团将以约400亿美元收购数据中心运营商Aligned [26]   工业互联网 - 工信部总工程师表示将实施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双向赋能行动,发展工业智能体 [29] - 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方案,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 [29] - 山东省上线全国首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平台 [29]   公司动态摘要 - 广电运通控股子公司运通智能进行股份制改造 [3][30] - 创业黑马涉及诉讼,涉案金额23,711,178.08元,暂无法预计对利润影响 [3][31] - 经纬恒润首发限售股21,474,504股于2025年10月20日上市流通 [31] - 浪潮信息完成增持计划,累计增持1,607,400股,增持金额10,048.69万元 [31]
 优必选20250831
 2025-09-01 10:01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人形机器人研发与制造公司[1]   *   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提供商[10]   *   智慧物流及消费级智能硬件制造商[10][1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21亿元,同比增长27.55%[3]   *   毛利2.17亿元,同比增长17.3%,毛利率35%[2][3]   *   净亏损4.1亿元,同比减亏9,982万元[2][3]   *   总费用6.27亿元,同比下降7.3%,其中销售费用2.24亿元、管理费用1.85亿元、研发费用2.18亿元[3]   *   资产总额52.58亿元,资产负债率50.3%[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7亿元,同比收窄[3]    **资本市场表现**   *   市值从年初180亿元增至452亿元,增幅246%[2][5]   *   日均成交额9.33亿元[2][5]   *   完成两次闪电配售募资33.8亿港元[2][5]    **技术与产品突破**   *   新一代Walker S2拥有50多个自由度,支持3分钟自主换电和腰部300度旋转[6]   *   突破多模态感知、机器视觉与AI结合、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6]   *   推出轮式Clouser S2机器人,融合视觉激光导航技术[6]   *   灵巧手研发至第四代,采用涡轮涡杆传动提供持久抓持力[43][46]   *   在国际主流Benchmark排名第一,强化群体智能网络建设[25]    **商业化进展**   *   上半年人形机器人出货50多台,收入约5,000万元,超2024年全年[4][14]   *   与东风柳汽签订全球首份小批量采购合同[7]   *   获得汽车工业场景单笔最大订单超9,000万元[7][21]   *   客户群体扩展至3C制造、重装设备、半导体、航空航天等行业[7][8]   *   预计全年工业系列出货超500台,人形机器人总计超800台[4][8][14]    **产能与交付规划**   *   8月起正式投产,目标月产300台,全年产能超1,000台[20]   *   2026年预计产能5,000-10,000台,交付量2,000-3,000台以上[20]   *   当前在手订单包括20台小批量订单和9,000多万元大订单[21]    **成本控制与降价策略**   *   从S1到S2成本降低50%,年底预计再降20%-30%[28]   *   S3目标在S2基础上成本再降50%,2026年上半年发布[28][40]   *   通过轻量化设计、传感器优化、规模效应实现降本[28][30][45]    **行业生态与标准制定**   *   牵头人形机器人国家标准立项,参与约40项标准制定[10][33]   *   与北京国地共建巨声智能创新中心,推出科研级天宫行者[10]   *   天宫行者订单超100台,与多所高校合作[10][13]    **其他业务进展**   *   智慧物流业务获数百台订单,与新加坡企业战略合作覆盖全球6国60城[10][11]   *   C端智慧硬件同比增长49%,覆盖庭院、家居、宠物等场景[11][18]   *   人工智能教育业务在四地建设青少年AI教育基地,年服务上万学生[10]    **未来发展战略**   *   技术层面聚焦五大领域:人形机器人迭代、多模态与大模型、具身智能决策、端到端运动控制、单机自主与群体协同[12]   *   拓展应用场景至汽车制造、半导体、航空航天、电子制造等领域[12][16]   *   通过平台化业务控制研发费用比例[22]   *   预计2026年实现盈余现金流转正[24]    **客户反馈与性能指标**   *   工业场景搬运分拣成功率约93%,效率达人工40%-50%[15]   *   非实时环境单日搬运箱体数量可达人工80%[15]   *   客户测试后直接下商业化订单,反馈良好[27]    **数据与算力支持**   *   群体智能云端可支持上万台机器人调度管理[26]   *   与英伟达合作导入Jetson AGX Orin系列算力,优化端侧自主能力[26]   *   通过自建数据采集中心加快模型迭代,新场景部署仅需不到1,000张图片[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