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vivo蓝心小V
icon
搜索文档
新发安卓三款旗舰手机,重头戏在AI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11:03
行业AI战略升级 - 主要手机厂商vivo、OPPO、荣耀在一周内集中发布新品,将AI能力从“工具层”升级为系统级能力,AI OS成为核心卖点 [2] - 智能体能力显著增强,旨在实现复杂任务“一步到位”,提升用户体验 [2] - 跨端互联互通成为行业共同发力点,覆盖汽车、智能设备及苹果设备等,实现跨端共享 [3] 主要厂商AI功能对比 - 荣耀Magic8全系配备专属AI按键,一键启动具备自进化能力的智能体YOYO,YOYO能进行视频通话、应用交互及跨平台比价,并接入超过4000个生态MCP和智能体,可自动执行3000个场景 [2][3] - vivo的蓝心小V智能助手升级了连续对话能力,基于上下文理解和记忆解答问题,其蓝心智能开放平台已与超过50家生态伙伴合作,接入100多类意图,引入200多项服务 [2][3] - OPPO的新版小布助手能结合用户过往行为数据(如信用卡账单、旅行攻略)提供针对性推荐,并整合多维数据以精准捕捉用户潜在需求 [2][3] 用户理解与意图识别 - 厂商强调对用户的深度理解,OPPO称可整合地理位置、行为习惯等多维数据,无需依赖单一APP即可精准预判用户需求 [3] - vivo会对用户信息进行“筛选与沉淀”,识别有价值的“个性化线索”,以提升意图识别的精准度 [3] - 手机生态的丰富带来了更多元的任务执行场景,覆盖生活服务、办公软件及健康应用等领域 [3]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智能终端被视为本轮AI竞争的流量入口,多种AI功能在手机上的整合对现有软件生态构成潜在威胁 [3] - 根据宣传口径,手机AI在用户意图理解和物理世界感知方面的发展,使其被认为具备成为未来入口的潜力 [4]
汽车板块助推 小米一季度收入1113亿,净利润107亿,同增64.5%|汽车财经
搜狐财经· 2025-05-27 18:33
小米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 - 公司总收入达人民币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创历史新高 [1][4] - 手机与AIoT业务收入为人民币927亿元,同比增长22.8% [1] - 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107亿元,同比增长64.5% [1][4] -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达人民币186亿元,显示新业务强劲势头 [1] 智能手机业务表现 - 公司在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330万台,同比增长39.9%,位居榜首 [5] - 国产手机厂商普遍集成端侧AI功能(如小米超级小爱),推动市场回暖 [5] 新能源汽车业务进展 - 小米SU7上市后零售销量接近2.9万辆,位列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前茅 [1]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2025年销量达1600万辆,增幅25% [4] - 以旧换新政策刺激消费需求,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4] 财务数据同比/环比变化 - 总收入环比增长2.1%(2024Q4为人民币1090亿元) [4] - 毛利同比增长51.0%至人民币254亿元,环比增长13.1% [4] - 税前利润同比增长152.1%至人民币131.7亿元,环比增长40.0% [4]
AI消费火热!粤企加速布局AI智能体,解锁人机交互新模式
南方都市报· 2025-05-15 17:09
政府政策与行业背景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广东作为第一经济大省率先推进应用场景建设 [1] - 广东提出到2027年打造100款以上大规模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其中人工智能手机产量目标1亿台以上 [4] - 深圳印发《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重点布局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 [10] AI手机发展现状 - 2024年广东手机产量6.83亿台,占全国40%,蝉联首位 [4] - 2024年下半年起,荣耀、vivo、OPPO、小米、华为等厂商加速布局AI智能体应用 [5] - 南都民调显示超七成受访者对AI手机购买意愿高,超六成每日高频使用AI助手 [4] - 荣耀YOYO智能体支持自动关闭应用续费等功能,vivo"蓝心小V"支持深度对话和屏幕内容识别 [5] - OPPO实现全球首次MoE(混合专家模型)在端侧落地 [5] AI眼镜市场格局 - 南都民调显示89.32%受访者愿意购买AI眼镜,为所有品类中最高 [6] - 2025年被称为中国AI眼镜元年,"百镜大战"开启,预计将成为下一个出货量过亿的消费电子终端 [7] - 广东企业雷鸟创新发布V3 AI拍摄眼镜,莫界科技获2025CES创新奖 [7] - 莫界科技采用树脂衍射光波导技术使镜片减重30%-50%,最新产品仅35克 [9] - 深圳微光科技发布玄景MLVision M5智能眼镜,重量仅25.8克 [9] AI玩具产业趋势 - 南都民调显示88.35%受访者对AI玩具有较高购买意愿 [11] - 东莞某潮玩公司AI功能毛绒玩具订单超200万只 [11] - 群宇互动科技AI玩具融合多模态交互技术,与本地IP合作开发拟人化产品 [11] - 奥飞娱乐推出"AI喜羊羊",天猫精灵前合伙人创立Haivivi公司AI玩具挂件抖音销售额超2000万元 [12] - 无界方舟"阿奇"桌面机器人具备仿生行为系统,可用于老年关怀和儿童陪伴 [12] - 预计2028年国内AI玩具市场规模达300-400亿元 [12]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 - 雷鸟创新采用混合模型方案实现AI眼镜智能交互(本地小模型+云端大模型) [8] - 广东光学显示、传感器、AI芯片、算法等产业链协同支撑智能眼镜发展 [9] - 深圳摩尔图像科技为AI眼镜厂商提供图像算法支持 [10] - 手机厂商凭借芯片、模组、算法积累快速跨界AI眼镜赛道 [10]
消费电子密集接入DeepSeek,蹭热点还是真智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6 07:38
文章核心观点 消费电子行业掀起接入DeepSeek热潮,推动智能终端设备升级,引发终端厂商AI竞赛,DeepSeek凭借自身优势降低企业进入AI终端领域门槛,加速端侧模型落地,标志着行业从“AI功能叠加”向“AI原生重构”转型 [1][2][13] 分组1:消费电子厂商接入DeepSeek情况 - 近期主流消费电子厂商短时间内完成DeepSeek接入,推动智能终端设备全面升级 [1] - 华为最早接入,将其AI能力融入语音助手“小艺”;荣耀、OPPO、星纪魅族、努比亚、小米、vivo等也相继接入 [4][5][6] - 联想AI PC、AI手机和AI平板已全面接入云端DeepSeek - R1联网满血版大模型,并在端侧部署 [6] - 家电企业海尔、海信、创维等和车企比亚迪、吉利、东风集团、极氪、岚图等宣布接入或深度融合DeepSeek [7] 分组2:DeepSeek引发AI竞赛及市场反馈 - DeepSeek点燃终端厂商AI竞赛,各厂商加速布局,融合智能助手、增强AI功能 [4] - 2024年手机及PC市场持续复苏,消费者对接入DeepSeek的消费电子产品关注度和接受度较高,年轻用户群体尤甚 [4][6] - IDC预计中国市场PC、平板和智能手机出货量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1.0%和1.3% [6] 分组3:DeepSeek的优势及影响 - DeepSeek开源、低成本部署、性能卓越,支持多模态交互和高效推理,带动智能终端设备AI化升级和市场普及 [2] - DeepSeek话题性和流量惊人,企业接入可承接外溢流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10] - DeepSeek - R1采用MIT许可协议,API服务定价低,降低企业进入AI终端领域门槛,促进市场多元化技术创新 [11] - DeepSeek加速端侧模型落地,端侧模型具有低延迟、低成本、高隐私保护等特性,但短期内仍以云端为主、端侧为辅 [12] 分组4:消费电子行业转型 - 消费电子行业正从“AI功能叠加”向“AI原生重构”转型,成败关键在于厂商能否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用户价值和商业闭环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