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世纪互联20250914
2025-09-15 09:49
摘要 世纪互联 20250914 光通信领域有哪些最新技术发展及市场趋势? 光通信领域近期有多个重要发展。首先是 Oracle 和博通业绩表现强劲,再次 夯实市场信心。此外,NV 发布 Vera Rubin NWL 144 机柜配置 CX9 网卡, 对 1.6T 光模块芯片和配比需求可能超 1:4,这将显著提升对 1.6T 光模块及液 冷需求。在深圳举办的国际会议——"中国国际信息与通讯展览会"上,我们 发现硅光时代真正来临,高速光模块基本上采用硅光方案。同时,还有 OCS、 空心光纤、薄膜磷酸锂等新技术方向逐渐成熟,这些技术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 在高速硅光子时代,龙头企业竞争优势将持续凸显,而 CW 激光器及部分无源 器件需求也将持续提升。 液冷技术的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市场前景如何? 液冷技术目前处于即将爆发阶段,并且产业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今年(2025 年)以来订单翻倍增长,北京 ODCC 大会上许多公司表示订单持续高增长,并 预计明年(2026 年)渗透率将有显著提升。我们认为液冷产业赛道具有广阔 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 Oracle 和博通业绩强劲,增强市场信心,NV 发布的 Ver ...
川环科技20250914
2025-09-15 09:49
**川环科技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行业与公司 * 川环科技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及液冷管路系统 涉及新能源汽车热管理 服务器液冷 储能电器 数据中心 轨道交通 油气勘探和船舶市场[2][3] * 公司为服务器液冷EPDM管路细分市场领先企业 并拓展至尼龙管路和接头业务[2][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接近7亿元 同比增长约8% 归母净利润约为1亿元 同比基本持平[2][4] * 二季度营收3.72亿元 同比增长近10% 环比增长18%[2][5] * 毛利率约为25% 净利润率约为14%[2][4] * 汽车热管理业务为上半年业绩主要贡献来源[2][5] 液冷业务进展 * 服务器液冷技术达V0标准并通过美国UL认证 已进入Coolmaster ABC 英维克 中航光电 飞荣达 宝德华南等供应商体系[3] * 2024年服务器管路业务营收达1000万级别 2025年预计达小几千万级别[2][3] * 积极拓展储能电器 数据中心 轨道交通 油气勘探和船舶市场液冷管路[2][3] 竞争优势 * 凭借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零部件经验积累及早期与国际液冷系统巨头合作 在服务器液冷EPDM管路市场占据领先地位[2][6] * 与国内多家头部新能源车企形成配套能力 具备强大成本控制能力[2][6] * 较早与国际液冷系统厂商合作 在全球算力投资增长背景下获得测试订单和小批量订单[6] 发展预期 * 未来几年营收复合增长率预计约20% 利润增速有望达25%~30% 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 出口业务及液冷业务贡献[4][7] * 当前30出头的估值仍具吸引力[7] 液冷市场前景 * 预计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和高端服务器液冷市场规模达千亿以上人民币(总体规模预计2000亿人民币)[4][8] * EPDM管路在服务器液冷市场中占据百亿级别份额[4][8] * 若成功切入UQD快插接头和冷板领域 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4][8]
存储、模拟及算力 ASIC观点更新
2025-09-15 09:49
行业与公司 * 半导体行业 特别是存储 模拟芯片和算力ASIC领域[1][2][4] * 涉及公司包括德明利 江波龙 佰维存储 兆易创新 翱捷科技 芯原股份 中芯国际 华虹半导体 圣邦股份 纳芯微 思瑞浦 杰华特等[1][6][7][8][9][27]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趋势与驱动因素 * 半导体行业正经历宏观政策周期 产业库存周期 企业盈利周期和AI创新周期的共振[2] * ETF等资金规模快速扩容带来半导体估值中枢上移 市值空间可能远大于EPS上修空间[2] * 北美及本土市场算力资本开支高速增长是2025年主要景气推动因素[1][2] * 全球模拟芯片行业进入周期向上阶段 TI和ADI收入在连续9个季度同比下降后开始转正[4] * 存储行业经历周期回暖 各厂商业绩逐季度改善 在全球2500亿美元存储市场中 国内厂商在中高端应用占比仅10%~20% 存在约800亿美元的国产化空间[10] * 中国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约35% 是TI ADI MPS等海外大厂主要来源地 三家来自中国年收入合计约63亿美元 国产替代空间充足[5] * 地缘政治促使国内企业加速自主研发与本土供应链建设 中国与西方半导体生态系统可能走向脱钩[22] 政策与监管影响 * 商务部从2025年9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40纳米及以上工艺通用接口芯片和三级驱动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调查期限通常一年 特殊情况可延长6个月[4] * 2022年至2024年 美进口相关模拟芯片产品量累计增长37% 但价格累计下降52%[4] * 2025年8月央媒指出海外芯片如英伟达H20存在后门风险[18] * 美国扩大实体清单 中国对美模拟芯片反倾销调查等事件推动本土半导体自主可控进程[1][6][26] 公司表现与推荐 * 存储环节重点推荐德明利 江波龙 佰维存储和兆易创新 受益存储涨价和自主可控[1][6][10][16] * 算力ASIC方向重点推荐翱捷科技与芯原股份 受益算力资本开支增长和本土先进制程能力提升[1][7] * 中芯国际2025年二季度产能利用率达92.5% 创2022年三季度以来新高 优于海外同业七八成的水平[2][9] * 国内模拟芯片公司纳芯微和赛盟股份2025年二季度创季度新高 思瑞浦达历史次高水平[8] * 圣邦股份2024年收入33.5亿人民币 与国际大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8] * 博通第三季报总收入160亿美元 其中半导体收入92亿美元 AI半导体收入52亿美元占比提升至65% 主要客户需求持续增长 一家潜在新客户下单超过100亿美元[17] * 芯原股份二季度新签订单11.83亿元同比增长150% 设计服务占7亿多元 在手订单30.25亿元 定制业务占比近90% 预计一年内转化比例81% 三季度截至9月11日新签订单12.05亿元同比增长85.88%[21] * 翱捷科技新增客户深圳大普威 定制业务销售量约1.2亿元占公司收入约4% ASIC订单充足多数采用先进制程[20]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华为发布新一代麒麟9020芯片[2] * 谷歌第七代TPU Ironwood发布 单片分值算力达到4614 TFLOPS与英伟达GB200看齐[17] * 阿里巴巴开发新的AI芯片用于推理任务 与英伟达产品兼容并采用国内晶圆厂代工[18][19] * 百度昆仑芯P800国内实现万卡集群部署 累计部署超过数万片 最大集群规模超过3万卡 在中国移动2025-2026年人工智能通用计算设备三个集采项目中分别拿下70% 70%和100%份额 总订单金额达10亿级别[18][19] * 翱捷科技8,601平台持续放量 8,603平台预计四季度上市 8,662平台首发于G9手机 新一代6纳米8核智能手机芯片即将回片并搭载20 TOPS算力[20] * 芯原股份并购新来智融 新来智融拥有约100名员工 主要业务基于RISC-V架构的IP开发 2024年收入约7700万元 2023年收入约6900万元 2025年与北京理工大学签订4.87亿元国产处理器开发套件采购项目[23][24] 市场供需与价格 * 存储市场价格上涨 DDR4和LPR DDR4受旧制程停产影响价格大幅上涨[2][11] * 存储原厂从2025年3月开始减产但价格回升 整体存储价格指数仍处于较低水平[11] * 供给端有强烈涨价动力 需求端服务器需求上升 阿里巴巴未来三年计划投入超过3800亿元 腾讯资本开支增加[13] * 手机进入传统旺季 新机容量增加推动价格上涨 国内企业签订长单 现货市场价格滞后两到三个月反映[2][13] * 下半年服务器内存及相关DDR产品涨幅较好 四季度可能赚取一整年利润[2][14] 其他重要内容 * 本土算力链经历戴维斯双击初期 但半导体整体板块涨幅相对落后 尤其是半导体代工 设备 模拟存储方向涨幅不大 与台积电全年5%增速上修 中芯国际及华虹维持稼动率满载订单展望乐观情况不匹配[1][3] * 模拟芯片是电子终端产品基础组件 在数据中心及AI端侧落地可带来增量[5] * 在先进封装方面 手机PC端侧及云端企业级应用都迎来毛利率上升机会 计算架构变化推动存储架构变化[10] * 云厂商可选择多种推理芯片方案 合规自研项目最有希望成为主要选项[18] * 新元股份(芯原股份)通过并购新来智融补全数字IP领域布局 长期将在AI领域进行更多布局 高速Serdes IP是未来版图不可或缺部分[23][25]
华润啤酒20250914
2025-09-15 09:49
**华润啤酒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华润啤酒(中国啤酒行业)[1]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和量价表现优于同行[2][4] * 预计2025年净利润约53亿元 2026年达60亿元 2027年有望超65亿元[3][16] * 未来两年净利润预计保持10%以上增长[3][16] * 收入增长中枢预计在3%至4%左右 基于销量约2%增长和产品结构优化带来的均价提升[17] * 去年(2024年)分红比例约50% 未来比例将继续提升[20] * 每年经营性现金流约70亿元 资本开支未来可能降至10亿元左右 账上有100亿左右现金[20] **产品策略调整** * 新董事长上任后调整产品策略和费用控制[2][4] * 增加区域型产品补充 灵活推广 并重新利用强势区域品牌(如吉林的华丹啤酒 江苏的太湖水啤酒)[2][5][6][7] * 通过组合方式提升次高端份额 不再执着于单一产品 针对不同区域推广不同品牌[2][7] * 例如东北市场选择8-10元价格带产品 西南市场推广超级勇闯[2][5][7] **高端品牌发展(喜力为核心)** * 喜力品牌表现强劲 预计2025年增长超20% 规模达七八十万吨[2][8] * 渠道健康 库存三周左右[2][8] * 未来延续区域扩张思路 从成熟市场(广东 福建 浙江)向新兴市场(江苏 上海 重庆 北京)扩展[2][8][9] * 在夜店领域主要抢占百威 在餐饮领域北京主要抢燕京 上海则抢青岛和三得利[9] * 费用投入力度保持15个点以上[8] * 预计未来2-3年喜力仍可维持10-15%的增速 销量规模将超过100万吨[2][10] **其他次高端及高端产品** * 2025年次高端和高端产品表现稳健[2][11] * 红爵系列(价格介于超级勇闯和喜力之间)预计2025年销量超10万吨 同比增长翻倍[11][12] * 雪花老雪预计2025年达15-20万吨 同比增长70%以上[12] * 这些高端产品将有助于公司每年实现约20万吨左右的销量增长[12] **利润弹性与成本控制** * 产品结构变化显著提升利润弹性[2][13] * 2024年公司啤酒平均吨价约3,355元 吨毛利约1,380元[13] * 喜力 雪花纯生 老雪 红爵等高端及次高端单品吨毛利远超公司其他产品[13] * 未来每年20多万吨增量主要由这些高效益单品贡献 啤酒吨毛利也能保持两个点左右增长[13] * 通过精细化管理节约费用 包括品牌投入每年节约10% 管理费和人工成本下降[2][14] * 减少终端买电促销费(过去几年比百威及青啤多投入10-15个百分点)[2][14] * 将部分业务员转为第三方 以底薪加奖金形式降低员工成本[14][15] **估值与投资观点** * 当前估值约为14倍(以2026年为基准)[3][4][18] * 股价已回到2017-2018年水平[4][18] * 目标空间大概30%左右 预计明年估值水平将在17-18倍之间[19] * 扣除现金后市值约750亿 估值处于较低位置[20] * 公募基金持仓比例显著下降 今年二季度最新数据不到0.5%[21] * 因产品策略调整 费用节约及高端产品超预期表现 重点推荐[4][22]
如何理解债市对宏观脱敏?
2025-09-15 09:49
**行业与公司** * 债券市场 宏观经济[1][3][7]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债券市场对宏观经济数据呈现脱敏现象 市场对经济弱复苏 央行降息和财政加力的预期充分 短期数据波动难以撼动深层逻辑 市场交易未来场景而非当下数据好坏[1][3][8] * 反内卷和去地产化政策共同推动利率中枢上行 两者合计每年可能推动利率中枢上行10~15个BP 反内卷每年提振利率中枢约10个BP 去地产化每年被动上行约5个BP[1][10] * 股债联动是当前债市主线 上证综指每变化100点 平均对应10年国债变化4个基点[1][25] * 若锚定10年国债利率为1.5% 反内卷和去地产化推动利率上行的趋势将构成慢熊格局[1][11] * 在MMT模式下 起始阶段通常是短端利率大幅下行 长端利率长期处于低位 政策退出时 长端利率上行 股市向好 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是标志[1][14][19] * 8月社融增速略有回落但总体高位 政府债权占比增长 M1增速创年内新高 M2与M1剪刀差收窄 经济体系内货币交易活力提升 但信贷需求不足未根本改变[1][21][22] * CPI与PPI数据显示内需有所修复 核心CPI连续四个月回稳 PPI降幅收窄 但尚不足以支持PPI年内转正 外需不佳且财政需求支撑待观察[1][23] * 债市大跌前通常呈现阴跌状态 大跌后短期内情绪较弱但普遍会修复 修复时长平均为7个交易日[2][27][29] * 机构行为对债市的影响显著增强 配置型和交易型机构的配置节奏 交易策略和风险偏好成为定价关键因素[7] * 债市对数据的脱敏是阶段性且分周期性的 当连续数月多个维度的经济数据系统性超预期强势好转时 将足以改变市场对于中长期趋势的判断[8][9][12] **其他重要内容** * 今年以来出口表现不错 美国关税延后90天使集装箱吞吐量边际增长 人民币连续5个月升值[24] * 自2022年至今 债券市场共出现13次大跌或赎回事件 其中2025年出现6次[26] * 债市大跌若有利空消息持续深化 可能导致情绪快速崩溃 公募债基净值单日下跌平均达到14个BP[27][28] * 在13次大跌中 有5次出现了短期内继续下跌的情况[29] * 建议关注下周可能存在的左侧交易机会 提前布局捕捉潜在反弹[2][30]
继续推荐快递板块!——行业反内卷与旺季连接,全面扩散趋势已形成,持续性或超预期!
2025-09-15 09:49
继续推荐快递板块!——行业反内卷与旺季连接,全面扩 散趋势已形成,持续性或超预期!20250914 摘要 2025 年快递行业反内卷监管力度加大,国家邮政局联合企业召开座谈 会,广东地区停止价格战并提价,锁盘期延至 9 月 20 日,显示出强监 管决心。 快递行业业务量增速放缓,预计 2025 年全年增速 15%左右,未来或回 归个位数增长,但业绩弹性主要来自单票价格和利润提升,提价是关键。 各地提价效果存在差异,广东监管严格效果显著,义乌因地方政府态度 谨慎效果不佳,福建、浙江等地陆续提价,但核心城市尚未全面实施。 市场对反内卷政策反馈积极,但义乌二次涨价未及预期曾引发股市调整, 总体乐观,期待政策有效传导至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2025 年快递行业价格上涨具有扩散性和持续性,多地提价且进入旺季, 与 2024 年仅广东提价且未形成大规模联动的情况形成对比。 最高法解释二明确企业未缴足社保,劳动者可诉讼追缴,预计国家将扩 大社保缴纳范围,但相关成本尚未实质落地,暂未纳入利润测算。 推荐快递公司顺序为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申通弹性大,与阿里即 时零售整合紧密;圆通总部利润分配比例高;中通支持加盟商成长;韵 ...
预制菜与中国连锁餐饮行业发展
2025-09-15 09:49
预制菜与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研究纪要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预制菜和连锁餐饮 包括中央厨房运营、冷链物流及食品安全标准[1][4][14] * 涉及日本餐饮企业如萨莉亚 以及零售渠道7-11和Family Mart 作为中国餐饮业的借鉴对象[14][15] * 中国连锁餐饮企业通过中央厨房和炒菜机器人技术提升运营效率[2][19] 核心观点与论据 预制菜定义与监管分歧 * 预制菜定义存在多层面差异 消费者层面指非现场制作食品 行业层面分为即配、即烹、即热、即食四类 国家层面排除主食和中央厨房菜肴且禁止添加防腐剂[1][2] *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新规将中央厨房排除在预制菜范畴 导致消费者对非中央厨房预制菜品质担忧 需求下降[2][13] * 小型餐饮企业自制食品被归类为预制菜 而中央厨房经过认证不被认定为预制菜[6] 中央厨房的作用与影响 * 中央厨房通过集中采购和批量处理食材 可降低10-30%成本 确保产品质量一致性并提高食品安全性[3][12] * 使中餐品牌孵化更容易 解决了厨师手艺差异导致的标准化难题 新品牌可通过半成品加工实现规模化复制[7] * 分为两类:FC类型可批发零售需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JY类型直供门店无需标注保质期但需保证安全[8] * 能节省人力、空间和租金三大成本 提高门店运营利润率(OPMargin) 并将过剩产品外卖给第三方[12][18] 日本经验与中国借鉴 * 日本90年代后通过优化供应链和冷链物流 建立了完善的中英厨房体系 标识清楚且监管严格[4][14][15] * 经济调整、少子化和家庭小型化推动半成品及预包装食品发展 零售渠道贩卖健康卫生且价格低廉的食品[14] * 日本餐饮利润率通常0-5% 中国优秀公司达十几个点 有空间让利消费者实现平衡发展[20][21] 消费者需求与行业趋势 * 中国消费者期许健康安全、优质服务和创新菜单 连锁企业需加强供应链管理、员工培训和产品研发[5] * 预制菜发展前景广阔 可改善企业毛利率和人工成本 结合炒菜机器人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与锅气保留[16][17][19] * 未来趋势是中央厨房普及和预制菜接受度提升 尤其针对少子化和家庭小型化带来的年轻父母需求[16] 其他重要内容 食品安全与法规执行 * 农副产品如生鲜鱼、蔬菜不强制标注保质期 只需保证不腐败变质 实际保质期可能较长(如西兰花标注24个月)[9] * 餐饮企业采购添加防腐剂的农副产品合法 只要符合食品安全法规范(如保水剂在允许范围内)[10] * 赏味期指最佳口感时间段 保质期指安全食用期限 许多农产品实际保质期远长于消费者认知[11] 市场变化与应对策略 * 疫情后预制菜需求下降 堂食和普通外卖恢复 商超将预制菜更名为"快手菜"以避免品质联想[13] * 现炒食品虽有锅气但食材质量不一定优于合规预制菜 需通过技术手段平衡标准化与美味[14][19] * 中式快餐需在标准化、安全卫生、美味和价格合理层面取得平衡 实现长远发展[20][21]
科学仪器三要素:国产化率提升推动产业朝阳趋势
2025-09-15 09:49
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研究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科学仪器与科学服务行业 涵盖科研机构 高校院所 创新型企业(生物医药 新能源 新材料 节能环保 食品及半导体智能制造企业)[4][5] * 产业链分为三大环节 试剂耗材类企业(泰坦科技 阿拉丁) 科学仪器类企业(聚光科技 莱伯泰科 皖仪科技 禾信) 第三方检测服务公司(华测检测 普尼测试)[1][6] * 投资建议关注公司包括聚光科技 皖仪科技 莱伯泰科 海能技术 新芝 川仪及冈研纳克[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 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驱动行业需求 2023年中国科研经费支出达3.34万亿元 同比增长8.4% R&D经费支出占GDP比值提升至2.6%[1][3] * 科学仪器市场空间巨大 质谱 色谱 光谱等细分领域市场空间超过500亿元[1][3] * 进口依赖度高 国产替代潜力巨大 整体科学仪器进口率约70% 其中质谱和色谱进口率分别高达90%和88%[1][3][8] * 中国质谱仪市场规模接近200亿元(2024年) 同比增长约15%[1][8] * 中美关系变化可能影响市场格局 美国在中国质谱进口额中占比稳定在20%左右 若关系扰动将利好国产替代[1][8][10] * 国产企业与海外龙头差距显著 海外龙头(默克 赛默飞 丹纳赫 安捷伦)市值均超千亿美元 中国市值100亿以上公司仅5家(如华测检测市值约200亿元) 中国企业平均毛利率46%低于海外企业的52%[2][11] * 国产企业具发展潜力 随着渗透率提高和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 国产企业利润率有望提升 催生新国内龙头企业[2][9][12] 其他重要内容 * 科学服务行业具有科技含量高 人才聚集 壁垒较高等特点[1][4] * 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科学仪器约20亿美元 折合人民币超百亿元[8] * 海关数据显示 中国质谱仪进口额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18亿 19亿和14亿美元[8] * 高端质谱仪技术含量高 开发难度大 国产仪器处于有潜力的发展趋势中[9]
宏观周周谈:近期经济数据有何亮点?
2025-09-15 09:49
宏观周周谈:近期经济数据有何亮点?20250914 摘要 8 月社融增速小幅回落至 18.8%,表明宏观流动性拐点已现,利好债市。 信贷新增同比减少,政府债发行节奏前置是主因,间接融资增长乏力制 约社融增长。 2025 年 8 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 3%,进口同比下降 1%,受全球需求疲 软和中美贸易摩擦影响。CPI 同比上涨 2.3%,PPI 同比下降 1.6%,反 映消费端与生产端存在结构性问题。 美国就业市场稳健,失业率维持在 3.9%,但劳动参与率略有下降。通 胀压力持续,CPI 同比上涨 4%,核心 CPI 上涨 3.6%。市场预期美联储 将连续降息以应对经济放缓和高通胀。 8 月短期贷款显著增长,与企业生产经营意愿改善有关。制造业 PMI 采 购量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回升,企业融资环境指数也环比回升。 8 月票据市场承兑和贴现额同比增长,但票据融资规模减少。票据利率 震荡下行,反映银行以票冲贷动力减弱,低利率也影响贴现意愿。 8 月 M2 增速持平,M1 增速攀升至 6.0%,M1 与 M2 剪刀差修复,表 明资金流动性增强,有助于经济活动恢复。债券市场自 8 月以来普遍上 行,与社融增速拐点背 ...
东方钽业20250914
2025-09-15 09:49
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 东方钽业是国内钽铌行业龙头企业 也是国内唯一具备全产业链生产流程的企业 涵盖从矿石采购到最终产品销售的所有环节[4][13][15] * 公司是全球钽业三强之一 占据全球接近80%的市场份额 在射频超导腔项目上已达全球第一[12][13][18] * 钽铌属于小众金属 下游主要集中在电子 半导体 军工及超导等关键领域 价格昂贵但在核心战略环节具有重要应用[4][16] 财务业绩表现 * 近几年营收复合增速接近20% 扣非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约70%[2][6] * 从2019年至今 公司归属于钽铌主业的经营性利润同比增速接近200%[6] * 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 公司业绩进入快速增长收获期 预计未来几年业绩有望实现至少30%-40%以上的快速增长[3][4][27] 产能扩张与产业链布局 * 火法冶金产能从330-400吨扩展至1000吨以上 最新预案计划提升至2000-3000吨[2][9][10] * 制品产能从50吨提升至70吨 最新计划扩大至200多吨[9][10] * 射频超导腔年产量从30只增加到100只 规划新增至500只[2][9][23] * 湿法冶金产能从800吨左右大幅提升至3000多吨 实现一体化产业链布局[2][10][12] * 2023年通过定增实现产能翻倍 2024年用自有资金进一步扩张 2025年新产能预计第四季度完全投产[5][9][27] 下游应用领域与需求 * 电子领域占营收30%-40% 包括钽电容器和半导体材料[16] * 军工领域占营收接近50% 包括高温合金和定制化零部件[16] * 科研领域占营收10%-20% 主要为超导材料[16] * AI发展显著推动钽电容器需求增长 全球最大厂商国巨将行业增速预期从2%上调至10%[19] * 高温合金中钽铌占比从2%-5%接近翻倍 在航空发动机 火箭发动机等终端应用需求显著增加[21] * 超导材料在MRI设备 MCG单晶炉及核聚变项目具有广阔前景 西部超导对该材料需求超1000吨且业务增速超50%[4][24][25] 原材料供应与行业供需 * 全球钽矿供给集中在非洲 以手抓矿形式分布 年产量约2000吨左右 非常稀缺[17] * 集团在巴西收购矿产 保障了原料供应稳定性 解决产能扩张带来的采购压力[4][28] * 国内超导行业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需求爆发速度远超过预期[26] * 全球钽矿供给分散 需求端瓶颈突破需要更优质材料 推动价格上涨[17] 公司治理与激励机制 * 实施股权激励 计件激励 研发项目分红等市场化激励政策 显著提升员工生产积极性[2][7][8] * 普通研发人员薪酬甚至高于董事长 自上而下的激励机制推动公司取得明显改革成果[2][7][8] 技术发展与行业动态 * 半导体碳纳米材料用于阻挡铜向硅渗透 在14纳米以下芯片制造中成为必需品[20] * 镍合金在航天发动机领域需求快速增长 国内从铜锆合金向铜镍合金迭代[22] * 国内超导材料代表企业西部超导的铌主要通过中信金属从巴西进口 东方钽业正扩展自生产能力未来有望实现供应[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