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证券报
icon
搜索文档
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份额发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3:50
基金基本信息 - 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为契约型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已获中国证监会2025年6月16日证监许可【2025】1266号文准予注册 [1][2] - 基金首次募集总规模上限为人民币80亿元,采取"末日比例确认"方式控制规模 [6][13] - 基金自2025年8月6日至2025年8月26日公开发售,募集期限不超过3个月 [5][18] 基金份额设置 - 基金分为A类和C类份额,A类收取前端认购/申购费,C类不收取认购/申购费但从基金资产中计提销售服务费 [9][11] - 两类份额初始面值均为1.00元,认购价格均为1.00元 [4][16] - A类份额通过直销机构认购最低金额为1.00元,代销机构认购最低金额以各机构规定为准 [4][19] 投资标的与策略 - 基金标的指数为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样本空间由科创板上市股票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组成 [10] - 基金采取指数增强策略,力争在控制跟踪误差基础上获取超越标的指数的投资收益 [11] - 基金可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和科创板股票,但非必然投资港股 [8][11] 发售安排 - 发售对象包括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投资者等 [4][17] - 直销机构包括华夏基金分公司及投资理财中心,代销机构包括中国银行等多家机构 [7][59][63] - 投资者可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办理开户、认购等业务,支持多家银行借记卡 [52] 认购计算与确认 - A类份额认购费用按认购金额递减,C类份额不收取认购费 [21][22] - 认购份额计算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误差产生的收益归基金财产所有 [26][27] - 募集期间有效认购款项产生的利息将折算为基金份额归持有人所有 [24][55]
国泰君安临港创新智造产业园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关于停复牌的提示性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3:45
公募REITs停复牌安排 - 基金管理人上海国泰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原名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计划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2024年度第一次扩募及引入战略投资者等议案 [2] - 基金将于2025年7月28日(计票日)开市起停牌,预计7月29日(决议生效公告日)复牌 [3] 扩募事项审议内容 - 持有人大会议案包括:新购入基础设施项目及调整运营管理费、引入战略投资者两项核心事项 [2] 投资者沟通渠道 - 咨询方式包括基金管理人官网(www.gtjazg.com)或客服电话95521 [4]
扬州天富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网上投资者交流会精彩回放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5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公司以差别化涤纶短纤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产品布局由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拓展至差别化复合纤维及聚酯新材料,覆盖商务、出行、家居、健康护理、衣着等场景 [1] - 聚酯新材料主要为膜级聚酯切片,可作为太阳能光伏板保护膜材料,具有成膜强度高、透光率高、耐晒、抗紫外、抗老化等特性 [1] - 公司专注于差别化涤纶短纤维领域创新发展,研制全色谱、色牢度高、高品质、规格齐全的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以及功能丰富的差别化复合纤维 [2] 客户与市场 - 公司产品应用广泛,包括家用纺织、汽车内饰、建筑工程、鞋服材料、健康护理、过滤材料等终端应用 [3] - 在汽车内饰领域,主要客户有中联地毯、拓普集团、坤泰股份、三泰车饰、鸿祥股份、跃飞新材等 [3] - 在家用纺织和建筑工程领域,主要客户有怡欣家居、佰家丽、苏茵新材、长庚新材等 [3] - 在铺地材料领域,主要客户有合力地毯等;在健康护理领域,主要客户有北京大源等;在过滤材料领域,主要客户有亿茂环境、利韬滤材等 [3]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差别化复合纤维销售收入分别为148299.74万元、179330.54万元和247763.62万元,保持增长 [4] - 公司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收入分别为99664.70万元、107025.34万元和117084.39万元 [5] -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分别为46927.32万元、58342.38万元和59986.50万元 [6] - 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3849.95万元、42006.40万元和45093.92万元,复合增长率为15.42% [8] - 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8.86%、18.31%和16.50% [9] - 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9326.40万元、11734.03万元和13619.5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62%、3.52%和3.55% [10] 发展规划 - 公司确定了"一核三高三化"规划:以差别化涤纶短纤维业务为核心,继续做强、做优、做大主业;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企业价值高品质提升、生产经营高效率增长"为目标,构建"制造数字化、产销全球化、发展绿色化"的新发展格局 [11] - 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建设研发中心,打造七大平台,跟踪行业研发动态,持续提升公司的技术竞争力 [12] - 公司未来将依托现有国内生产制造基地辐射周边区域市场,强化属地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 [13] - 公司将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完善培训、薪酬、绩效和激励机制 [14] 行业概况 - 公司所属行业为"C28化学纤维制造业"下的"C2822涤纶纤维制造" [16] - 我国对涤纶纤维行业的监管,主要采用市场调节、政府宏观调控及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 [16] - 公司主要产品为差别化涤纶短纤维,主要应用于非织造布相关行业,覆盖汽车内饰、家用纺织、铺地材料、建筑工程、鞋服材料、健康护理、过滤材料等领域 [17] - 2022年,我国涤纶短纤维产量占全球涤纶短纤维产量的比重达到61.62% [18] - 2016年,国内涤纶短纤维产量为914.89万吨,到2023年达到1193.00万吨 [18] - 2023年,我国涤纶短纤维出口量恢复至123.06万吨 [19] 竞争格局 - 行业内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在于生产规模附带的原材料成本优势和设备使用效率优势、研发能力带来的差别化定制优势、生产管理能力带来的产品质量优势 [20] - 国内涤纶短纤维行业集中度较高,截至2023年末,国内涤纶短纤维行业前四名企业产能合计约占43% [21] - 在原生涤纶短纤维领域,公司产量位列行业第九;在再生涤纶短纤维领域,公司产量位列行业第二 [21] - 2021年至2023年,公司汽车内饰用有色涤纶短纤维和低熔点短纤维的销量在国内市场排名蝉联第一 [21] 上市情况 - 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为4001.00万股,约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00% [27] -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向为:1)年产17万吨低熔点聚酯纤维、1万吨高弹力低熔点纤维项目;2)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28]
扬州天富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大庆先生致辞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公司业务与产品 - 主要从事差别化涤纶短纤维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产品布局覆盖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差别化复合纤维及聚酯新材料 [2] - 产品应用场景包括商务、出行、家居、健康护理、衣着等以"人"为核心的领域 [2] - 主打"绿色低碳"的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和"环保功能"的差别化复合纤维,契合"绿色经济"和"低碳循环"发展理念 [2] 技术研发与行业地位 - 拥有百余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3项,并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 -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实力得到行业和社会认可,成为行业工艺技术的制定者 [2] - 年产能达61.24万吨,依托柔性化生产线打造多元化、差别化纤维产品矩阵 [3] - 稳居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细分领域龙头地位 [3] 管理团队与战略规划 - 管理团队和技术人员拥有多年行业经验,能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3] - 通过前瞻性研发和创新,持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 [3] - 计划通过本次上市募集资金扩大市场占有率与影响力,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3] 上市目标与投资者关系 - 上市后将提升企业竞争力、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回馈投资者和社会 [4] - 希望通过交流让投资者更全面了解公司,把握投资价值和机会 [3]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朱明强先生致辞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以差别化涤纶短纤维业务为核心,持续做强做优做大主业 [2] - 公司制定了"一核三高三化"的长远规划,即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企业价值高品质提升、生产经营高效率增长 [2] - 公司致力于构建"制造数字化、产销全球化、发展绿色化"的新发展格局 [2] 行业背景 - 全球绿色低碳理念及再生资源产业快速发展 [2] - 公司助力涤纶纤维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纤维材料的绿色循环、差别化、高性能、功能性等特性 [2] 经营理念 - 公司坚持稳健经营理念,合理统筹资金需求 [2] - 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相匹配的融资方式,控制债务规模,夯实财务安全边际 [2] - 保障企业财务健康,提升经营韧性,实现行稳致远 [2] 上市影响 - 上市将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 - 上市将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3] - 上市将为资本市场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3] 公司管理 - 公司管理层具备臻于至善的工作态度和系统扎实的专业能力 [3] - 公司展现出持续创新的钻研精神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3]
AI智能体加速走向产业一线助力千行百业实现生产力跃迁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AI智能体产业发展现状 - 2025年被视为AI智能体爆发的元年 预计到2026年全球将会有超过10亿个AI智能体产生[1] - AI智能体正加速走向产业一线 成为新型生产力[1] - 各行业企业纷纷携自家AI智能体亮相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1] 纺织行业应用案例 - 中国电信推出星辰纺织智能体 解决纺织行业人工质检成本高、检测效率低、品控不稳定等痛点[1] - 基于自研星辰视觉大模型 将AI算法应用于针织生产环节 提升验布准确率及速度[1] - 目前已落地多个纺织企业 服务行业客户超2万家[1] - 中国电信已研发80多个行业大模型和20多个智能体应用[1] 其他行业应用案例 - 蜜度科技发布V助手2.0 多Agent协同的全流程舆情分析智能体[2] - 斑马智行联合通义及高通首发端侧多模态大模型解决方案 实现多模态意图感知理解和交互[2] - 百丽时尚集团实现800+业务子节点的AI应用上线 包括货品AI助理和店铺AI助理[3] AI智能体生产力提升效果 - 在企业内部工作场景中加速落地 特别是在任务流程明确、结构清晰的业务场景[2] - 通过企业级AI Agent平台可搭建"AI数字同事" 完成客服、营销、销售等岗位工作[2] - 能连接企业内外业务系统、知识库和数据资源 快速"入职上岗"[2] - 生成明确任务结果和执行反馈 提升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2] - 百丽时尚案例显示极大提升了信息连接效率和流程自动化[3]
从智能眼镜到AI PC 人工智能终端产业重构经济生态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现状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多款AI眼镜产品,Rokid等头部企业展位人气火爆,产品可实现翻译、导航、卡路里计算等实用功能[1] - 智能眼镜被视为AI落地最佳载体之一,正推动手机、PC等终端从工具属性转向深度理解用户的"AI助理"甚至"个人双胞胎"[1] - 行业进入"百镜大战"阶段,阿里、Rokid等企业推出创新产品,阿里夸克AI眼镜采用双芯双系统解决续航问题,Rokid新品采用衍射光波导技术实现虚实融合显示[2] 智能眼镜市场前景 - 智能眼镜被业内视为下一代人机交互中枢,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后最重要的个人移动入口[2] - Rokid副总裁预测市场将出现"千镜大战",最终存活品牌数量可能是手机品牌的十倍,因眼镜市场存在女性、儿童、老年等多元化长尾需求[3] - 阿里智能终端业务总裁指出当前产品痛点包括智能化不足、续航短、舒适性差等问题,但行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2] 终端AI技术演进路径 - 华为提出AI技术融入终端三阶段:App化→功能化→系统化,鸿蒙6.0已进入第三阶段,实现以AI智能体为中心的全新操作系统[4] - 联想认为AI终端目标是成为"硅基分身",其计算架构转向以AI运算为核心的混合异构体系,交互方式升级为与超级智能体的直接交互[5] - 华为终端副总裁强调新系统标志"以无处不在的AI与深度协同为核心的新纪元",例如鸿蒙电脑可通过语音直接控制系统设置[4] 产业发展战略方向 - 华为提出三大发展关键:构筑国产算力底座、推动端云协同AI、建立智能化分级评测体系[5] - 联想强调开放协作路线,已赋能超2000个智能体开发者,兼容国内外主流算力与系统[5] - 工信部正指导研制AI终端智能化分级国家标准,未来将从强创新、稳根基、育应用、促生态四方向推进产业发展[6] 行业生态重构趋势 - AI终端将重塑人机交互范式,拓展服务边界,深度赋能千行百业,影响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5] - 产业呈现百花齐放局面,终端产品从功能属性向自主判断的"个人双胞胎"转型,计算架构发生根本性变革[5]
以产业新特征为锚 重塑上市公司产业投资价值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产业投资价值的内涵与演变 - 产业投资价值是衡量企业在产业链生态中的协同能力、技术潜力与长期发展前景的综合价值,具有战略导向和长期性特征 [3] - 与金融投资不同,产业投资更关注企业技术路线可持续性、产业生态嵌入能力及产业链重构能力 [3] - 传统产业上市公司常因"贴标签"式估值方法陷入认知困境,部分深耕细分领域的企业未获合理估值 [4] 数字经济驱动的产业变革 - 数字经济形成"核心技术企业—转化平台—应用场景"三段式生态,打破行业边界,所有产业均可融入 [6][9] - 传统产业企业可通过应用场景环节嵌入数字经济,如制造业打造智慧工厂、服务业推进数字化供应链 [10][11] - 数据要素渗透使流量成为关键驱动力,网络枢纽型企业可通过流量运营实现价值跃升 [17][18] 新需求特征下的价值重构 - 终端驱动型产业链(如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崛起,配套企业需主动绑定终端链主以拓展空间 [13] - 需求逻辑从单向供给转向"供给创造需求",企业需通过IP融合、场景创新引领情绪化消费(如泡泡玛特案例) [14][15] - 传统消费品行业可通过个性化定制、沉浸式体验(如宠物经济跨界服务)重塑产品边界 [16] 传统与新兴产业的动态转化 - 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可衍生新兴业态(如预制菜推动餐饮业升级) [21] - 新兴产业若缺乏持续创新可能"传统化"(如光伏行业面临技术同质化风险) [23] - 企业需布局前沿领域(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等)并构建技术护城河(参考华为案例) [24] 上市公司战略调整方向 - 能源/交通/电信等网络枢纽型企业需强化流量转化能力(如智能充电桩、5G基建) [18][19] - 材料/食品等传统行业可向高性能材料、智慧供应链等高端环节升级 [22] - 新兴领域企业应避免短期主义,需持续投入核心技术(如储能、脑机接口) [24]
天富龙:聚焦数字化、全球化、绿色化 专注差别化涤纶短纤维领域创新发展——扬州天富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网上投资者交流会精彩回放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主营业务与产品 - 公司以差别化涤纶短纤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产品布局由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拓展至差别化复合纤维及聚酯新材料 [2] - 产品覆盖商务、出行、家居、健康护理、衣着等多个与居民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场景 [4] - 聚酯新材料主要为膜级聚酯切片,可作为太阳能光伏板保护膜的材料,具有成膜强度高、透光率高、耐晒、抗紫外、抗老化等特性 [2]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差别化复合纤维销售收入分别为148299.74万元、179330.54万元和247763.62万元,保持增长 [6] - 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收入分别为99664.70万元、107025.34万元和117084.39万元 [7] - 主营业务毛利分别为46927.32万元、58342.38万元和59986.50万元 [8] - 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849.95万元、42006.40万元和45093.92万元,复合增长率为15.42% [9] - 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8.86%、18.31%和16.50% [10] - 研发费用分别为9326.40万元、11734.03万元和13619.5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稳定在3.5%左右 [11] 客户与市场 - 下游客户覆盖家用纺织、汽车内饰、建筑工程、鞋服材料、健康护理、过滤材料等领域 [5] - 汽车内饰领域主要客户包括中联地毯、拓普集团、坤泰股份等 [5] - 家用纺织和建筑工程领域主要客户有怡欣家居、佰家丽、苏茵新材等 [5] - 2021年至2023年,公司汽车内饰用有色涤纶短纤维和低熔点短纤维的销量在国内市场排名蝉联第一 [24] 行业概况 - 公司所属行业为涤纶纤维制造(C2822) [17] - 2022年我国涤纶短纤维产量占全球比重达61.62% [21] - 国内涤纶短纤维产量从2016年914.89万吨增长至2023年1193.00万吨 [21] - 2023年涤纶短纤维出口量恢复至123.06万吨 [22] - 行业前四名企业产能合计约占43%,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的格局 [24] 发展战略 - 公司确定"一核三高三化"规划:以差别化涤纶短纤维业务为核心,构建"制造数字化、产销全球化、发展绿色化"新格局 [12] - 未来将建设七大技术平台,包括科技环保材料合成技术平台、差别化多功能纤维制造强化技术平台等 [14] - 研发中心将围绕化学法再生聚酯工业化生产、废旧纺织品再生技术开发等四大方向构建行业技术前沿 [14] - 新建珠海生产基地,开发广东市场和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15] 上市信息 - 本次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为4001.00万股,约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00% [29] - 募集资金投向年产17万吨低熔点聚酯纤维、1万吨高弹力低熔点纤维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29] - 实际控制人朱大庆、陈慧夫妇合计控制公司表决权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93.90% [27]
全球约八成医疗机构正在部署或设点生成式AI工具 人工智能正重构医疗健康全产业链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趋势 -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全球医疗健康产业链,覆盖临床诊疗、药械研发、医院管理等环节 [1] - AI技术为医疗健康产业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和产业机遇,催生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的医学新范式 [1] - 全球约80%的医疗机构正在部署或设点生成式AI工具,这些系统被整合进运营、临床、行政等医疗工作流程中 [2] AI技术的具体应用 - AI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包括癌症早筛的智能诊断系统、阿尔茨海默症的AI预测模型、高效缩短新药研发周期的生成式AI以及高精度智能手术机器人 [1] - 从AlphaFold破解生命密码到大模型驱动诊疗效率革命,再到具身智能、生命纤维引领的医疗健康新可能,AI成为医药健康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引擎 [2] - AI技术呈现出从科研实验室走向临床医疗、卫生政策和医院管理体系的趋势 [2] 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挑战 - 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面临数据壁垒、监管伦理和技术标准等多重挑战 [3] - AI模型在医疗健康领域存在模型幻觉、逻辑不一致、缺乏可追溯性等具体问题 [3] - 信任危机与算法"黑箱"成为AI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最大障碍 [3] 行业应对措施 - 为确保AI医疗发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建立透明、包容和公平的制度,并加强机构合作 [3] - 推动数据安全网建设,加快制定医疗健康数据应用相关实施方案,完善数据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创新"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安全共享机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