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搜索文档
西湖大学“雕虫小技”开启活体生物精密加工新篇章
杭州日报· 2025-05-09 10:57
技术突破 - 西湖大学仇旻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冰刻技术首次在活体水熊虫体表成功刻制微米级"文身" [1] - 该技术实现了活体生物表面的超高精度微纳加工精度达头发丝千分之一粗细的尺度 [1] - 研究团队5年前已开发出用电子束作刻刀、水蒸气凝华冰层取代传统光刻胶的"冰上雕刻"技术 [1] 实验对象 - 实验选用号称"地表最强生物"的水熊虫其头身长仅0.5毫米 [1] - 水熊虫能在-273℃到151℃极端环境中存活对脱水、辐射、高压及有毒环境有强耐受力 [1] - 实验需使水熊虫进入代谢几乎停止的隐生状态以增强抗逆性接受电子束雕刻 [2] 技术细节 - 研究人员将特制纳米有机冰膜覆盖在水熊虫身上通过电子束曝光形成稳定固体图案 [2] - 操作过程需严格控制从隐生状态诱导到冰膜覆盖再到电子束雕刻的全流程 [2] - 技术突破为在生物体表面制备细微结构并通过光、电、热手段实现精准操控奠定基础 [2] 应用前景 - 该技术可能为活体生物医疗设备及微型机器人研发开辟全新路径 [1] - 未来有望应用于新型生物电子器件、微型生物机器人及深空生命探测等领域 [2] - 结合电子束光刻、3D打印等先进微纳加工技术可拓展更多生物界面操控应用 [2]
马卫光调研协商履职课题
杭州日报· 2025-05-09 10:44
高校毕业生就业 - 浙大城市学院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创新举措包括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信息共享、供需对接,做细做实就业指导服务 [1] - 需要紧密对接城市、企业和学生发展需求,更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1] 家政服务行业 - 三替集团在家政服务标准化、职业培训等方面有实践 [1] - 家政行业是民生工程和就业"蓄水池",需要紧跟多样化消费需求,持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 [1] - 应加强服务培训,提升服务品质,做优服务品牌,更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1] 青年创业支持 - 凯旋街道创业陪跑空间实施"春雨计划",加强政企联动,建好服务平台 [1] - 需要助力解决青年创业痛点,拓展创业创富空间,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充沛支持 [1] 数字文化产业 - 时光坐标影视传媒是专业从事数字影视技术的科技型文创高新技术企业 [2] - 数字文化产业是就业新蓝海,应发挥"数字杭州"优势,持续深耕该赛道 [2] - 企业发展应与人才引育有机贯通,为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贡献力量 [2] 农文旅融合 - "后陡门·种地星球"项目打造包括农业研学、农耕体验、青年助农等的影视拍摄平台基地 [2] - 需要持续挖掘沉浸式农文旅融合新场景新业态,培育更多农文旅"爆点" [2] - 应让"流量"变"留量",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乡村振兴行列 [2] 青年人才发展 - 西湖区国际青年人才发展服务中心需要紧密结合创业就业需求端和供给端 [2] - 应整合资源,优化生态,打造高质量的产业和人才孵化空间 [2] - 目标是让青年"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更好发挥人才吸附、就业带动作用 [2]
姚高员专题研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5-09 10:44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专题研究 - 核心观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决纠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1] -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物质基础 [1] - 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决心,狠抓"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有效破解监督难题 [1] 管理问题整改与制度建设 - 摸清底数、找准管理问题,通过解决个性问题推动共性问题整改,做到系统施策、标本兼治 [2] - 实施靶向整改,对查摆的问题进行清单化管理,层层压实整改责任,确保闭环销号、动态清零 [2] - 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对"三资"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和个性化、针对性指导 [2] 全流程监管与监督机制 - 对登记、交易、处置、分配等全流程实施全链条监管,夯实管理基础 [2] - 深化监督检查,严格防范管理风险,压实"五位一体"监督机制各方责任 [2] - 加强系统化、专业化监督力度,筑牢"三资"管理的"防火墙" [2] 队伍建设与专项整治 -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懂运营、善管理、守廉洁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队伍 [2] -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实现全域治理有效提升 [2] - 市级相关部门和属地政府要形成专项领域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整改清单,确保问题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2] 经验总结与制度创新 - 及时总结梳理,探索一批能管长远、强基础、促规范的制度机制和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2] - 形成具有杭州辨识度的集中整治标志性成果 [2]
4.0版“巡检助手”能给马路看哪些“病”?
杭州日报· 2025-05-09 10:33
道路巡检智能化转型 - 杭州已有900余台道路巡检车安装智慧感知设备,通过AI算法实现路面破损自动识别与采集 [8] - 西湖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2021年试点"云上坦途"智慧巡检系统,实现从人工巡检到AI辅助的转变 [10] - 系统通过车载传感器进行道路CT扫描,识别坑洞、龟裂等20多种问题,准确率显著提升 [10][13] 效率提升与人力优化 - 传统人工巡检需10天完成500余条道路排查,AI系统仅需2名司机驾驶巡检车即可覆盖同等范围 [9][10] - 维修响应速度分级:红色问题12小时内处理,橙色24小时,黄色48小时,最快1小时内解决 [11] - 人力节省后,经验丰富的工人可专注维修质量提升,年轻员工转向管理或研发岗位 [12][14] 技术迭代与功能升级 - "云上坦途"4年完成4次版本迭代,识别范围从基础裂缝扩展至桥头跳车、井盖沉降等20余类问题 [13] - 4.0版本融合AI、大数据与云计算,感知视野扩展至车前及两侧车道,图像清晰度显著提升 [13] - 早期版本存在误判(如将水印识别为裂缝),通过持续训练优化算法精度 [13] 应用局限与未来方向 - 当前智慧巡检车无法覆盖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部分区域仍需人工巡检 [14] - 研发非机动车载智能设备是下一步重点,但人工巡检短期内不可替代 [14] - 计划探索机械手或无人巡检车技术,推动维修全流程智能化 [15] 行业标准量化与管理革新 - 杭州提出"杯水不溢"通行环境目标,"坦途指数"量化道路健康状况,成为养护核心指标 [12] - 系统自动计算维修材料种类与吨数,解决传统人工估算偏差问题 [10][12] - 年轻管理员占比提升,35岁以下群体成为智能化应用推广主力 [12]
上城:36岁的彭埠“小白菜”焕新
杭州日报· 2025-05-09 10:33
文化IP发展历程 - "小白菜文学社"从1989年创刊至今已36年,累计出版66期刊物,记录了彭埠地区的钱塘江传说、农耕技艺、拆迁乡愁等文化记忆[1] - 刊物最初由老站长王云良和文学爱好者通过手刻油印方式制作,内容聚焦老街故事和农时谚语,具有浓厚乡土气息[1] - 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一代兴趣转移,文化传承面临新挑战,促使探索更年轻化、趣味化的传播方式[1] 文化创新举措 - 通过1473份居民需求调研,确定深化本地民间文化IP的发展方向,并创造"小王兔"新形象作为文化载体[1] - 开发《小白菜"彭"友圈》漫画期刊,采用"漫画+微课"形式串联八大民间故事,覆盖22所学校、20个社区[2] - 推出系列文创产品包括彭埠民间棋、手绘麻布包、麦糕插签等10类15门课程,惠及2000余人[2] - 制作11个微课视频扩大传播范围,形成"老匠人+新青年+小伢儿"的志愿传承队伍[2]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组织15门课程传承人、42名文化宣讲员及青少年志愿者进入20个社区提供定制服务[3] - 将在各社区成立"小白菜"分社,实现IP文化打卡墙全域覆盖[3] - 通过"文化特派员+"模式推动文化传承从外部支持转向自主发展[2]
萧山撬动全域产业能级跃升
杭州日报· 2025-05-09 10:33
萧山国企园区改革成效 - 萧山国控集团近期签约顾连医疗、中园慧创、木也科技三个重大项目 [1] - 国企园区投建运营一体化改革推动萧山从土地开发商向产业运营商转型 [1] - 截至4月底萧山国企园区落户165个产业项目含25个飞地项目区外新招引项目一季度总营收5.06亿元总税收3040万元 [1] 信息港七期产业布局 - 中园慧创、木也科技入驻信息港七期该园区在改革评比中位列同类第一 [2] - 信息港七期总规划用地103亩西区已于2024年9月投运 [2] - 华澜微数据智造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2.4亿元预计五年产值48亿元税收近亿元三年内落地10个高质量项目 [2] - 园区已落地中硼集团全国总部、国悦纳米新材料、拓尔微高端电子芯片研发等项目形成四大产业集群 [2] 标准化与个性化运营模式 - 萧山2023年9月出台《关于推进国企园区投建运营一体化的实施意见》 [3] - 紫橙国际创新中心、蓝橙国际科创中心等园区采用"十个一"标准化运营体系含10亿元规模特色园区产业基金 [3] - 萧山环投集团为大型企业提供定制化空间对中小微企业推出灵活租赁组合紫橙国际创新中心去化率80%集聚百余家数智企业含4家准独角兽 [3] 跨部门协同发展案例 - 膜材料小镇7个项目总投资24.3亿元由区发改局、产发集团与河上镇协同推进 [4] - 传亿科技在无限公园当年升规并吸引6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得益于区科技局、交投集团与北干街道合作 [4]
探寻铜鉴湖“生态密码”
杭州日报· 2025-05-09 10:33
铜鉴湖生态修复成果 - 铜鉴湖水域生态环境从脆弱单一转变为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累计发现物种2190种,其中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植物30种、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28种 [5][6] - 核心区域水质达到Ⅱ类标准,通过投放120万尾鱼苗(白鲢、花鲢)改善生态链并丰富鸟类食物来源 [6] - 湖区承担杭州城市防洪排涝调蓄功能,同时成为之江地区农业灌溉重要水源 [5] 水利工程与生态治理技术 - 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项目实现洪水期分流、平水期蓄水反补河道,兼具引水配水、生态修复功能 [6] - 采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系统进行全自动水质监测(COD、叶绿素等指标),结合智慧平台实现分析预警 [7] - 未来计划通过空(无人机遥感)、地(定点装置)、水(断层探测)三维立体监测体系,结合AI大数据分析构建智慧生态 [7] 经济效益与文旅价值 - 花海公园成为市民打卡热点,园区内一家农家乐年盈利达800万元 [6] - 项目直接带动民间投资2.5亿元,未来探索湿地保护与惠民利民双赢路径 [6] - 湖区整合山水风光、历史人文与休闲体验功能,形成综合文旅吸引力 [6] 政策与城市生态示范 - 铜鉴湖被列为杭州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创新实践案例,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理念 [8] - 市林水局主导湿地生态媒体采风活动,推广区域生态治理经验 [5]
打工人 “会做饭的AI大厨”来了
杭州日报· 2025-05-09 10:33
设定好程序,一台方形带滚轮的大型机器——AI鲜食现烹设备便会自动对事先经冷链配送并冷藏 存储的食材进行烹饪。湘菜、粤菜、杭帮菜……无论何种品类及菜系,这位"AI大厨"都手到擒来。 从产业投资到自主运营,陈晨杰透露,智慧团餐业务是轻联集团在杭实集团正确指导下,从纯粹的 财务投资转向产业经营的一次全新尝试。 多年来,轻联集团立足杭州工业领域挖掘投资机遇,聚焦杭州打造"五大产业生态圈"的战略目标, 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落地应用,投资过不少成功案例。在新能源领域,轻 无论何种品类及菜系,这位"AI大厨"都手到擒来。 联集团先后完成多个项目的节能技改,包括中策橡胶储能项目及贝因美储能项目,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 效的同时,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历史经典产业是文化基因的活体传承,是一座城市深厚的文化资本。去年,轻联集团举办了首届杭 州历史经典产业"杭师杭品"展评会,召集一批陶瓷、杭绣、石雕、丝绸等工艺美术品,整体展示了杭州 市历史经典产业大师、非遗传承人、市级工匠以及企业在历史经典产业领域的最高水平。 由杭实集团所属的杭州轻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轻联集团")打造的AI鲜食现烹设备可以 全自动 ...
“评证合一”助企业“轻装加速跑”
杭州日报· 2025-05-09 10:33
"这项改革措施就像一场及时雨,精准解决了难题,让我们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去开拓市场、创新发 展,相信在这样的好政策支持下,杭州的企业会越来越好!"恒隆广场项目负责人激动地说。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深化环评集成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杭州市生 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难若干举措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 进"放管服"改革,近日,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拱墅分局积极探索"评证合一"模式。 过去,企业办理环评和排污许可手续时,需分别提交申请材料,历经两次审核,流程繁琐且耗时较 长。有没有可能一步到位?可不可以缩短办理时间?审批流程怎样加速"瘦身"?这不仅是企业的声声追 问,更是营商环境升级的关键所在。 市生态环境局拱墅分局通过深入研究政策、借鉴先进经验,将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证办理从传统的 接续申请"串联"模式变为同步办理"并联"模式,只需提交一套申请材料,就能同时办理环评和排污许 可,真正实现"一窗受理、同步审查、并联审批、一次办结"。 恒隆广场(杭政储出【2018】13号地块商业商务用房)项目便是这一改革的受益者。该项目致力于 打造"顶级商业综合体及华东豪华地标",计划总投 ...
意大利“小马”的中医梦:“花开”杭州“结果”非洲
杭州日报· 2025-05-08 10:16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 意大利籍博士Massimo在非洲毛里求斯开设中医诊所并运营3个多月 接诊多为关节肌肉疼痛患者 目前单人坐诊但患者数量可观 [1][2] - 中医药已推广至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 但在非洲地区推广相对较少 [1] - 针灸推拿作为中医海外传播的"敲门砖" 因其易被外国患者接受而成为重要突破口 [2]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 - 中国高校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 吸引大量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专业 求学层次显著提高 [4] - 浙江中医药大学培养的外籍博士生Massimo 完成针灸推拿学本硕博连续教育 并在海外成功实践 [1][3] - 留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希望成为能治病救人的中医师 学习投入度持续提升 [4] 中医技术应用与推广 - 外籍中医师通过小儿推拿等中医技术解决家庭成员健康问题 验证技术实用性 [1] - 未来计划包括在非洲开设针灸课程 并将中医技术推广至更多国家 [2] - 导师支持体系为海外执业提供技术后盾 建立远程指导机制解决疑难问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