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搜索文档
砥砺奋进,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陕西日报· 2025-10-25 06:25
国资国企改革 - 省国资系统将聚焦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谋划“十五五”国资国企改革发展 [2] - 持续推动省属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支撑作用 [2] 经营主体发展 -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深化市场准入准营退出制度改革,强化部门间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 [3] - 完善和落实助企帮扶措施,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推行服务型执法,科学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3] - 切实提升经营主体发展质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引领 -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必须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将立足“建筑科技”学科特色,强化有组织科研,积极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 [3] - 学校已在绿色建筑、极端环境低碳建筑等方面前瞻布局,开展极地建筑研究,并持续聚力支持建设世界领先的“极地建筑科学中心” [3] - 学校将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3] 人力资源与技能人才 - 人社部门将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强化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5] - 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围绕智能制造、现代农业、家政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建设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5] -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畅通群众维权渠道,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5] 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 柞水县将立足生态、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持之以恒培育壮大绿色食品、康养旅游、生物医药、现代材料、清洁能源“五大产业” [6] - 以迎接高铁时代、争创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等“五件大事”为战略抓手,力争在向“绿”而行、向“新”突破、向“优”进发上取得更大成效 [6]
【榆林】多部门联动战秋霖 全力保障秋粮颗粒归仓
陕西日报· 2025-10-25 06:21
秋收进度与组织 -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组建6支工作队,分赴12个县区进行蹲点督促和精准服务[1] - 技术人员指导种植户开挖排水沟渠排除积水,并协调调配农业机械、烘干设备等资源以加快秋收进度[1] - 预计10月底前除玉米外其他粮食作物可完成收割,11月中旬全市秋粮可实现颗粒归仓[1] 农业合作社与基地生产情况 - 榆阳区申美梅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水稻种植面积200亩,利用晴好天气加紧抢收[1] - 明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那泥滩基地总面积1.2万亩,今年种植3300多亩马铃薯和8000多亩玉米[2] - 该基地每日组织200多名工人、10至12台机械连续作业抢收马铃薯[2] 电力保障措施 - 国网榆林供电公司为满足马铃薯储藏冷库用电需求,延伸10千伏线路1.7公里,新接入两台2000千伏安变压器[2] - 供电公司压缩办电周期,使变压器提前25天投运,确保阴雨天气前马铃薯集中入库[2] - 公司建立用电档案,安排运维人员每周上门巡检,并提供24小时服务电话保证15分钟内响应[2] 部门协作与成效 - 农业、供电等部门通过紧密配合与精准服务,织密秋霖天气防御网,形成保障秋收工作的强大合力[3] - 各部门从技术指导、机械调配到电力保障全方位协助种植户,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3]
【渭南】渭水汤汤润秦东
陕西日报· 2025-10-25 06:21
城市硬件基础设施升级 - 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至68.42平方公里,较2012年增长22.92平方公里 [3] - 2024年城镇化率达到52.35%,较2012年增长9.35个百分点 [3] - 近十年新增城区道路130公里,路网密度达6.22公里/平方公里 [3] - 新增供水管网141.23公里,公共供水普及率从81%提升至99% [3] - 2019年以来建成80.5公里供热管网,集中供热面积达1262万平方米,实现从零到全覆盖的跨越 [3] - 新建宽45米双向8车道的朝阳大街沋河桥,有效疏通交通瓶颈 [2] 民生工程与城市更新 - 2019年至2024年累计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544个,惠及居民约34万人 [4] - 打造更新综合性城市公园32个,新建"口袋公园"和街头绿地160余个,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6] -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有序推进138个海绵项目,建设如内径3.8米的杜化路排水主干管等骨干工程,有效缓解内涝 [4] - 新增停车位7391个、充电桩2759个,破解"停车难""充电烦"问题 [9] - 在全省率先同步启用首批9家医保便民服务驿站 [9] 城市治理与服务创新 - 采用"柔性治理"模式,设立便民疏导点吸引二三百名流动摊贩集中经营,摊主月收入可达四五千元 [7] - 深化"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用管理手段解决、10%用执法手段解决,推动管理方式转变 [8] - 推广"门前五包、十户一长"自治机制,打造12条示范街,构建闭环管理模式 [8] - 运用智慧化手段,"大气污染治理信息化平台"实时监控230个在建工地、675辆渣土车和5283家涉油烟餐饮门店 [9] - 2024年排查矛盾纠纷35773件,化解率达98.58% [10] 文化软实力与精神文明建设 - 举办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逾百家院团的渭南百团戏曲联赛等大型文化活动 [11] - 年均开展8000余场次文化活动,创排《根据地》《渭华起义》等文艺精品 [11] - 建成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7个实践所、2339个实践站覆盖城乡 [12] - 拥有7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6128支志愿服务队,意味着每6个渭南人中就有1位志愿者 [12] - 2024年启动"我的城我守护"千人观察团活动,1165名观察员来自各行各业,已解决环境卫生、社区治理等问题3000多件 [12][13] - 5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26人荣登"陕西好人榜",29人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称号 [13]
青山叠翠生灵归
陕西日报· 2025-10-25 06:19
秦岭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 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秦岭山水工程)包含35个子项目(130个子工程)[1] - 截至10月14日,工程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3.90万公顷,完成河道岸堤修复长度709.88千米[1] - 就峪河楼观镇、司竹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涉及929.01公顷土地,建设微喷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以替代传统大水漫灌[1]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 微喷灌溉系统预计使猕猴桃亩产达到1600公斤,并节省每亩200元人工成本[1] - 项目通过方钢支架和硬化道路等基础设施升级,补齐产业发展短板[1] 生态质量改善成果 - 2024年秦岭陕西段生态质量指数达到最高类别“一类”,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等级面积保持在99%以上[2] - 朱鹮种群数量从1981年的7只增至7700余只,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9只增至345只[3] - 羚牛种群数量突破5000头,金丝猴种群数量达5900余只,林麝人工繁育存栏数占全国总量70%以上[3]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留坝县打造“以林养菌、以菌肥田、以蜂促农”的生态循环模式,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65万亩,年产量1.96万吨[4] - 该县林下经济中西洋参、猪苓、天麻、淫羊藿等道地药材亩均产值超万元,猪苓种植每亩收益可达10多万元[4] - 通过成立生态资源资产经营公司整合碎片化资源,将86.2%的农户嵌入产业链,实现户均年增收突破8000元[4] 林业产业总体规模 - 秦岭地区已创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4个,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5] - 2024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825亿元,林下经济贡献显著[5]
农科盛宴蓄势待发
陕西日报· 2025-10-25 06:19
展会概况与主题 - 第32届杨凌农高会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聚焦农业领域创新发展与未来趋势[1] - 展会场馆搭建、展区划分、设施布置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后勤保障方案均已落实[1] - 所有展区、活动对参展参会人员开放[4] 展馆与展品亮点 -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展D馆面积达1万平方米,集中展示部委、外省、国家农高区、高校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的新技术、新成果与新模式[1] - 特色现代农业展C馆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为主题,展示安康20余类富硒特色农产品并设有品鉴互动区[2] - B馆聚焦育种技术、明星品种等核心成果,F馆汇聚全国200余家种业、农资企业及合作社的最新研发成果[3] - 田间展展示智慧菌舱、现代化羊奶粉生产车间等农业现代化发展图景[4] 参展商与国际化 - 阿富汗参展商第三次参会,今年带来1000多件皮包、珠宝、皮草等产品,展位面积更大[2] - 苏州极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布展,期望借助展会人气创造更多业务机遇[2][3] - 国际合作交流范围扩大,上合组织27个国家全部参展参会,共有100余家企业参与[4] 技术展示与产业推动 - 中国农科院及各省农科院带来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和新模式,众多农业“黑科技”集中亮相[4] - C馆全面呈现陕西各地在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2] - 展会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生动勾勒农业现代化发展图景[3][4]
纪念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90周年理论研讨会召开
陕西日报· 2025-10-25 06:19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于10月24日上午在西安召开 [1] - 会议由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举办 [1] - 会议主题为纪念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90周年 [1] 会议核心内容与讨论 - 深切缅怀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丰功伟绩 [1] - 深入探讨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重大意义 [1] - 深刻阐释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1] - 来自省内外的10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就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两点一存"的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北的历程及意义作了交流发言 [1] 与会人员与发言 - 宁夏、甘肃、河南等省区党史和文献部门负责人以及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学者就缅怀革命先辈、弘扬长征精神作了发言 [1] - 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相关负责同志致辞 [1] 会议后续方向与要求 - 强调要进一步总结运用好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经验,自觉做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2] - 要求准确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研究好宣传好党的历史,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 [2] - 提出进一步深化基础研究,着力挖掘新史料、提出新观点,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提出更多具有原创性和说服力的观点 [2] - 要求进一步加强成果转化,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传播方式,让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2]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交出更为优异的答卷
陕西日报· 2025-10-24 08:36
"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为我省'十五五'时期接续推进农业 农村现代化以及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刘创社表示,"近年来, 陕西省在推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 绩。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聚焦我省未来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突出问题,立足关中、 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实际,以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为动力,突出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全方位夯实粮 食安全根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建设好宜居宜业和美乡 村,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 农政策效能。这给了我们更足的信心。"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马鞍桥村党支部书记叶涛说,近年来,马 鞍桥村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径,带动群众增收,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推 动村容村貌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十五五"时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 时期。马鞍桥村将进一步打造特色农产品品 ...
【省市场监管局】陕西参与制修订“两新”行动国家标准58项
陕西日报· 2025-10-24 08:32
国家标准制定参与度 - 在已发布的238项“两新”行动相关国家标准中,陕西参与制修订58项,贡献率达24.4% [1] - 陕西主导制定了13项国家标准,涉及无人机、钛及钛合金、节能环保等领域 [1] - 市场监管部门补助支持“两新”行动国家标准6项、地方标准9项,涉及资金共计200万元 [1] 无人机行业标准 - 《民用轻小型无人机碰撞安全性要求》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涉及无人机碰撞伤害等级划分和碰撞安全要求 [2] - 该标准由陕西主导制定,对指导规范企业开展无人机安全设计、保障公众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 标准将引导企业在无人机碰撞安全技术方面开展研究,实现行业设备升级 [2] 消费品行业标准 - 《智能坐便器能效水效限定值及等级》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将简易型智能坐便器纳入,扩大了产品覆盖范围 [1] - 该标准优化了能效水效指标及部分使用性能指标要求,支撑以旧换新政策覆盖更多元的消费需求 [1] - 标准由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牵头起草 [1] 政策目标与影响 - 国家要求制修订294项“两新”行动重点国家标准,以支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1] - 通过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牵引企业设备、工艺及技术升级换代 [2] - 旨在带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
2026年陕西省普通高考11月1日起报名
陕西日报· 2025-10-24 08:29
网上信息填报结束后,县级招生考试机构打印《考生报名信息校验单》。11月14日17时前,考生及 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须核对《考生报名信息校验单》上的信息,并签字确认。 考试类型分为普通高考和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职教单招)。普通高中毕业生和普通 高中同等学力者,只能报名参加普通高考,不能参加职教单招。3年制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 毕业生只能在普通高考和职教单招中选择一项报名,不得兼报。学制不满3年的普通中专、职业高中、 技工学校毕业生,不能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只能参加职教单招。 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2026年2月底前,所有考生均须接受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并如实填 写本人的既往病史。县级招生考试机构应将体检结论完整、准确反馈给考生本人,考生须认真核对本人 体检结论,确认无误后须签字确认。(记者:郭诗梦) 考生须于2025年11月1日9时至7日17时,凭县(区、市)级招生考试机构生成的报名条,登录陕西 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或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完成网上报名及缴费。 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应、往届毕业生在学籍注册(毕业)中学所在县(区、市)报名,往届毕业生也 可在户籍所在县(区、市)报名。在陕就读内 ...
“农高会会客厅”将首次亮相
陕西日报· 2025-10-24 08:29
活动基本信息 - 第32届杨凌农高会将于10月25日至29日举行 [1] - 与农高会同期的"农高会会客厅"活动将首次亮相 [1] 农高会会客厅活动构成 - 活动由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和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主办 [1] - 活动包含四大核心板块:党支部活动旧址红色文化传承活动、百年伟业·红色三农研学体验活动、科教兴农·匠心传承主题展、会客接待交流 [1] 各板块具体内容 - 党支部活动旧址红色文化传承活动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职党支部活动旧址为载体 展示党支部发展历程 [1] - 百年伟业·红色三农研学体验活动以研学馆为阵地 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三农事业发展主线 通过史料展陈和专题讲解进行展示 [1] - 科教兴农·匠心传承主题展划分为11个展区 包括陕农大发展成就展、千年农耕非遗展、科研成果展、现代花艺及植物组培展、智慧农业虚拟仿真体验展、现代农业成果展等 [1] - 千年农耕非遗展将集中展示叶雕技艺、周家泥塑技艺、民间剪纸等15种杨凌非物质文化遗产 [1] - 会客接待交流区设置了面包制作、咖啡制作等活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