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搜索文档
勇担历史使命,在奋进新征程中书写青春篇章
中国青年报· 2025-07-12 18:58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展开,强调青年在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以下是按照要求总结的关键要点: 青年理想信念 -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勇担历史使命",强调以理想信念铸魂、过硬本领强基、躬身实践立行 [1] -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冲击,青年需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历史时期的英雄精神 [2] - 青年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作为终身必修课,筑牢精神长城 [3] 青年能力培养 - 历史表明青年能力如剑之锋,五四时期青年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延安时期青年能文能武,改革开放时期青年推动经济腾飞 [4] - 当代青年如曹原、王亚平、苏翊鸣等在各领域展现卓越能力,证明深厚能力是担当时代重任的基础 [4] - 青年需克服"知识恐慌",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科学思维和全球视野 [5] 青年奋斗实践 - 奋斗是青春最厚重的注脚,历史上有知识青年建设北大荒、三线建设青年工人等奋斗典范 [6][7] - 新时代青年如飞行员徐枫灿、亚丁湾护航的宋玺、技能冠军邹彬等在不同岗位续写奋斗篇章 [7] - 青年应主动到基层一线"墩苗壮骨",在攻坚克难中提升能力,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凡业绩 [7] 时代使命担当 - 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和科技革命,青年需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民族复兴征程中贡献力量 [8] - 青年要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让青春脉搏与时代命运同频共振 [2][8] 注:原文内容主要聚焦青年思想教育领域,未涉及具体公司或行业数据,故未提取相关商业信息。总结严格遵循了指令要求,未包含风险提示、免责声明等无关内容。
打赢“人蚊大战”:环境治理是核心
中国青年报· 2025-07-12 09:50
蚊虫防治行业分析 行业现状与痛点 - 全球疟疾威胁持续存在 我国虽获消除疟疾认证但仍面临输入性病例风险 [1] - 登革热等蚊媒疾病传播风险随夏季蚊虫密度上升而加剧 [1] - 蚊虫繁殖周期仅7天 孳生地治理存在时效性挑战 [1][2] 防治技术解决方案 环境治理 - 彻底清理积水可使蚊虫密度降低80%以上 重点处理花瓶/地漏/冷凝水等家庭积水点 [1] - 社区需填平洼地/清淤池塘 工地需遮盖设备/处理废旧轮胎等积水隐患 [2] - 功能性水体可投放1%双硫磷沙粒剂实现长效控蚊 [1][2] 物理防治 - 蚊帐/电蚊拍/灭蚊灯构成物理防线 灭蚊灯需配合关灯使用提升效率 [2] - 北京市疾控中心推荐物理防治作为基础安全手段 [2] 化学防治 - 避蚊胺(DEET)有效防护时长达3-4小时 适用于皮肤涂抹 [2] - 电蚊香密闭使用30分钟效果最佳 较传统盘式蚊香减少呼吸道刺激 [2] - 杀虫气雾剂需45度角喷洒 强调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 [2] 终端应用场景 - 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区需配备蚊帐+驱蚊剂 归国后出现症状需立即就医 [3] - 家庭场景重点防控积水容器 社区需系统性处理公共水体 [1][2] 市场教育需求 - 被叮咬后应避免抓挠 可采用肥皂水/炉甘石液缓解炎症 [2] - 需普及"翻盆倒罐"行为 建立每周清理积水的习惯 [1] (注:根据任务要求已过滤风险提示/免责声明等非核心内容 严格采用原文数据如80%密度降幅/7天繁殖周期等量化指标 [1][2][3])
国际原子能机构点赞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创新实践
中国青年报· 2025-07-12 09:32
原标题:国际原子能机构点赞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创新实践 "中国运用创新技术提升监管效能的实践值得各国借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7月11日结束了 历时两周的对华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领域综合监管评估,评估组组长、英国核安全监管办公室首席执行官 兼首席监督员马克·福伊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肯定了中国在核安全监管方面的三大创新实践。 马克·福伊告诉记者,三大创新分别是:中方会组织核工业产业链各方高层代表定期就国内外核安 全发展情况开展交流,确保全行业同频共振,一致推动核安全水平持续提升;积极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 技术,提升核监管效率、安全性及创新性;利用大数据和实时监测技术开发多个集成数据平台,通过提 升安全信息分析能力强化监管,支持监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做出及时、有效决策。 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李治国介绍,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评估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最具影响力的国际 同行咨询和评估服务之一,旨在基于IAEA最新安全标准,为成员国提供改进建议,协助成员国持续优 化和完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 "机构提供的是菜单式评估,一共包括22个方面,成员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其中一部 分来开展评估,我国这一次选择的是全部评估项目。" ...
致死率高 警惕夏日的隐形杀手——热射病
中国青年报· 2025-07-12 09:32
热射病的严重性与认知误区 - 热射病是致死率极高的医学急症,能在数小时内引发多器官衰竭,公众常将其与普通中暑混淆并轻视[1] - 解放军总医院专家指出"不就是中暑"的认知误区易延误救治,导致死亡或永久残疾[1] - 今年热射病致死案例频发,需警惕任何中暑症状[1] 热射病诊断标准与识别方法 - 自我判断需关注4个预警信号:烫(由内而外发烫)、晕(头晕目眩)、晃(行走不稳如醉酒)、乱(面部潮红/发白伴呕吐腹泻)[2] - 确诊需满足两个基本条件(高温高湿环境+剧烈运动)及四条临床表现之一(意识障碍/体温>40°C/多器官衰竭/凝血障碍)[2] - 2025版指南首次提出热射病性凝血病诊断标准和危重程度评分系统(HSSS)[2] - 不典型热射病可能表现为常温环境、非剧烈运动或轻度意识障碍,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3] 热射病与普通中暑的核心差异 - 最明显区别是是否出现意识障碍,普通中暑仅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3] - 重症热射病会引发多器官衰竭,死亡率超50%[4] - 基层卫生人员需警惕不典型病例漏诊,只要符合一条基本条件+一条临床表现即可诊断[3] 急救与治疗关键措施 - 自救需执行"三立即":立即停止运动、脱离高温环境、物理降温[4] - 救治黄金时间为5分钟内识别,30分钟降温至39°C以下,2小时降至38.5°C以下[4] - 现场急救优先"降温第一,转运第二",采用冰敷大动脉或20°C冷水浸泡[5] - 禁止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或肝功能衰竭[5][6] 高危人群与预防策略 - 高危职业包括建筑工人、炼钢工人、运动员,需特别注意防暑[7] - 体温调节弱势群体(老人、儿童、产妇)及亚健康人群(肥胖、熬夜者)易发病[7] - 预防需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剧烈运动,出现早期症状立即休息[7] - 长期空调环境人群应通过户外运动锻炼热耐力,避免温度调节中枢"废用性萎缩"[8] 公众教育与社会倡导 - 需破除"坐月子不能开空调"等传统误区,夏季应合理使用降温设备[7] - 掌握"烫晕晃乱"预警信号和"三立即"自救原则可有效防控[8] - 专家建议年轻人多进行户外运动以增强热适应能力[8]
历史文化哲学与超现代化范式研究
中国青年报· 2025-07-12 09:32
现代化研究范式 - 文章提出"超现代化研究范式",超越传统的中西对立视角,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核心目标 [1] - 该范式与张岱年的"文化综合创新"理论一脉相承,但结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新实践成果 [2] - 研究强调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将中华文明发展为人类公共文明 [1]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根基 - 以"中和位育,安所遂生"作为核心理念系统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 [3] - "遂生"体现生命本体论,"安所"是物质基础,"中和位育"构建文明实现路径 [4] - 该理念贯穿中国历史周期律,符合的朝代兴盛,违背的则衰落 [5] 研究方法论特点 - 采用跨学科视野整合古今中外学者关于现代化的论述,涵盖思想家、科学家等多领域观点 [6] - 通过对比不同学派、年龄段学者的理论形成立体化认知框架 [6][7] - 研究方法体现历史文化哲学范式的独特魅力,产生显著的思想碰撞效应 [7] 学术价值 - 著作系统梳理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运用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解析现代化进程 [7] - 研究兼具历史纵深与现实关怀,建立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阐释体系 [7] - 成果被评价为重要的现代化思想史论著和哲学著作 [7]
《海洋文化十八讲》:叩开海洋探索新门扉
中国青年报· 2025-07-12 09:32
海洋经济与资源开发 -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近71%的面积,蕴含丰富资源和多样生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2] - 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增长动力,支撑了全球经济的繁荣[4] - 海洋运输和亲海型旅游是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4] - 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动海洋资源(如可再生能源)更高效开发,为社会经济提供强劲动力[4] 海洋科技与可持续发展 - 海洋学研究涵盖海水成分、海浪、潮汐、洋流等自然现象,以及声、光、电磁传播等前沿领域[3] - 海洋对全球气候调节起关键作用,其热、碳容量及海-气相互作用深刻影响气候系统[3] - 海洋可持续发展面临污染、过度捕捞、滨海湿地破坏等挑战,需转向可持续蓝色经济模式[4] - 蓝色金融兴起和数字技术赋能为海洋与人类社会和谐共生开辟新路径[4] 海洋历史与文明发展 - 海洋是生命摇篮,见证近40亿年生命演化历程,包括单细胞生物到陆地脊椎动物的进化[3] - 海洋在农业起源、文明起源中扮演重要角色,全球海洋商贸网络促进经济文化交流[3] - 现代人类扩散与海洋密切相关,沿海地区成为文明发展的重要区域[3] 海洋治理与国际合作 - 国际和区域涉海条约与制度建立,推动主权争端和海洋划界妥善处理[4] - 海洋治理维护和平稳定,为资源可持续开发创造良好环境[4]
承诺打了对折 高考后的亲子冲突如何解
中国青年报· 2025-07-12 09:32
高考后亲子关系冲突现象 - 多地医院心理科和心理咨询机构反映高考后因亲子关系紧张寻求帮助的家长和考生明显增多[1] - 冲突表面源于染发、旅行等承诺落空或志愿填报分歧,深层原因是长期权利失衡和心理需求被忽视[1] - 社交媒体呈现高考生考前考后形象反差,部分考生因愿望未实现表达失落[1][2][3] 典型家庭矛盾案例 - 湖北考生林镜竹遭遇父母对换手机、染发承诺"打折",志愿填报时被强制要求报考警官学院[4] - 陕西考生何谐被父母说服放弃"211"大学选择公费师范生,因就业保障与个人意愿产生撕裂感[5] - 家长常以"铁饭碗""就业形势"为由干预选择,考生感到选择权被剥夺[4][5] 心理专家分析冲突根源 - 考生行为具有补偿心理特征,如女生连打7个耳洞、男生通宵游戏,反映长期压抑后的释放需求[6] - 冲突核心在于孩子长期缺乏主控权,父母持有"不盯着就会自毁"的不合理假设[6] - 家长需面对"放权"议题,孩子需思考"活出怎样的人生"[6][7] 解决方案与沟通策略 - 建议采用交替表达、谈话暂停规则,分歧过大时可引入第三方裁判[7][8] - 共情是关键:家长需理解孩子需要无压力休息期,孩子需体谅父母对未来的担忧[8] - 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小开展,通过兴趣测试、职业体验馆等方式建立自主意识[10] 长期教育建议 - 中小学推行职业生涯规划课,使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等工具帮助探索兴趣[10] - 家长应允许孩子通过小错误学习成长,避免对非重大错误过度干预[11] - 家庭应成为"充电站"而非"控制塔",培养孩子核心竞争力而非追求绝对稳定[10][11]
中型新能源SUV又迎新品,零跑全新C11能否复刻“现象级销量”
中国青年报· 2025-07-12 01:38
作为零跑汽车旗下智能越享中型SUV,全新C11通过造型、座舱、续航、智驾、驾控、安全六大领域的 全面升级,将零跑汽车"越级舒享"的理念推向新高度。针对用户对续航与补能效率的核心诉求,全新 C11延续纯电与增程双动力版本。纯电车型搭载81.9kWh大容量电池,CLTC续航提升至640km,并标配 全域800V高压碳化硅快充平台,30%-80%SOC最快充电时间仅需18分钟,百公里电耗低至14.4kWh。增 程版则采用全新一代1.5L增程动力系统,CLTC纯电续航300km,配合47L油箱容积,CLTC综合续航达 1220km。 为凸显新车的智能化水平,全新C11拥有28个智能感知硬件与高通8650芯片组合,可实现高速领航辅 助、通勤领航辅助、泊车辅助等27项辅助驾驶功能,并搭载端到端大模型辅助驾驶。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表示,在收获4年累计销售超25万台的成绩后,C11要成为零跑 的品牌常青树。(零跑汽车供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京辉)7月10日,零跑全新C11在浙江杭州上市,宣布实现 了超过110项重磅升级,产品价值提升超4万元,上市指导价为14.98万至16.58万元 ...
安徽农业大学:产教融合搭建学生就业“立交桥”
中国青年报· 2025-07-11 18:50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安徽农业大学改革学科专业调整机制,新增生物育种科学、智慧农业等8个专业,形成多学科融合发展的专业结构[1] - 学校73.91%的专业直接服务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需求,重点布局生物育种、智能农机装备等交叉学科[2] - 与荃银高科等企业构建"在校学习-实习-就业"全链条协同育人生态,缩短学生入职培训周期[2] 校企合作实践 - 农学院与荃银高科深度合作,2025届毕业生杨森林等10余人提前签约就业,企业评价学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1] - 开设"皖垦创新班"定向培养33名本硕生,实现"农垦特色课程+岗位实践"学分互认[5] - 与283家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设立生物类创新实验班、通威班等特色班级[6] 就业能力提升体系 - 近3年培养2.6万余名毕业生,68.6%扎根基层一线,74.37%留皖就业,475人赴西部发展[1] - 建设8大综合试验站、128个科技小院作为实践基地,学生通过蓝莓培育等实战提升技能[4] - 配备514名校内外导师,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企业导师参与授课强化实战能力[3][6] 产教融合项目 - "江淮园艺"科创领航班配备国家级人才团队,137名学员参与"项目+团队+育人"深度融合[6] - 与老乡鸡集团合作开办"新农人创新班",培养现代农业复合型人才[6] - 2023年举办29场大型招聘会、219场企业宣讲会,拓展就业渠道[5]
找工作的第一步是读懂真实的自己
中国青年报· 2025-07-11 15:34
职场自媒体现象 - 部分职场类自媒体通过放大个案、渲染情绪将极端现象包装为普遍趋势,误导舆论预期并放大焦虑情绪[1] - 此类内容以"讲故事"为名强化"就业困难"等标签叙事,模糊现实边界并误伤职场生态[1] - 典型案例包括鼓吹"编项目经验拿高薪"的误导性内容,实际易被面试官识破导致求职者陷入困境[1] 招聘平台商业逻辑 - 平台核心职能是撮合供需,需平衡企业高效招聘与求职者顺利就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1] - 理想状态下平台与求职方、招聘方利益应高度绑定且同向而行[1] 求职策略优化 - 高效求职需先建立清晰自我认知,通过实习/兼职进行低成本试错是推荐方式[2] - 实习应注重观察工作兴奋点、业务擅长领域及行业前景,而非简单刷简历[2] - 建议多与职场前辈交流获取职业发展路径信息,包括学长学姐及社交媒体真实分享[2] 求职预期管理 - 职场是持续发展过程,新人经验有限属常态,需调整对名企/"大厂"的过高预期[3] - 明确核心需求并包容其他条件可扩大选择范围,同时需警惕"高薪兼职"等骗局[3] - 社会需协作推动供需精准匹配以破解"就业难"与"用工难"的双重困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