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川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以“西博”之名,聚开放发展“万千气象”
四川日报· 2025-05-25 05:23
长期处于高速运行状态。今年一季度,企业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20%,产值超过目标任务的 20%。眼下,项目自建厂房均已封顶,计划从6月开始,相继投用……与西博会相伴成长的中国西 部投资说明会,成果最为集中。本届西博会期间,西部13方将共同举办中国西部投资说明会暨经 济合作项目签约仪式,集中展示西部地区蓬勃的发展态势,整体推介西部地区巨大的投资机遇。 同期还将举办陕川经贸交流会、"投资兵团"推介会等对接洽谈活动。四川相关市(州)将举办14 场投资推介活动,并开展"西博会走进市州"系列考察活动等。为使参会企业更有效地发掘合作契 机,本届西博会期间,西部各方将在西博会官网集中推出一批投资合作项目,为广大投资者提供 精准投资指引。据初步统计,推出项目超2000个,投资金额超3万亿元。释放新机遇,激活投资合 作空间。随着更多投资项目加速落地,西部地区将更深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在科技创 新、产业升级、对外贸易拓展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果。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本届西博会将重点突出 新质生产力,聚焦产业生态优化和建圈强链,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需求精准对接,举办智能装 备、汽车制造、先进材料等产业系列专题投资促进活动,推介机遇、促进合 ...
多项全国第一 四川精神文明建设实现量质齐升
四川日报· 2025-05-24 08:27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 四川在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中创成13个城市(巴中、攀枝花、资阳、雅安4个地级市及北川等9个县级市),数量等于前六届总和(第一届0个、第二至四届各1个、第五届2个、第六届8个)[2] - 本届参评城市创成率达76.5%(地级市66.7%、县级市81.8%),显著高于第五届50%和第六届57.1%的水平[2] - 全国文明城市总数达26个,排名从全国第八跃升至第六,创成数量与安徽并列全国第三[3] "五大文明"创建成绩 - 全国文明村镇:本届新增157个(较第六届多54个),累计430个,与河北、浙江并列全国第二[4] - 全国文明单位:本届142个入选(数量全国第一,较第六届多61个),累计达468个[4] - 全国文明家庭:本届38户入选(数量全国第一,较第二届多15户),累计73户[4] - 全国文明校园:本届36所入选(高校4所为历届最佳),累计83所(高校7所、中小学76所),新创数量全国第八[4] 道德模范与公民道德建设 - 全国道德模范:本届3人获评(历史突破且全国第一),累计18人;提名奖6人,累计70人[5] - 公民道德建设:2023年评选四川省道德模范50人、"四川好人"159人(组),推评"中国好人"13人,牛钰等3人获全国重点推介[6] - 未成年人教育:2023年评选省级"新时代好少年"30人(2人获全国称号),原创歌曲《非凡你我》入选全国推广曲目[6] 网络文明建设实践 - 成功承办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相关话题连续5天登热搜前十,川观新闻文物主题短视频传播量超2000万[7] - 开展"e路川行 文明有我"四大主题活动,展示网络文明四川实践[7]
四川港口公司正式揭牌 五港变“一港” 推动川货通江达海
四川日报· 2025-05-23 18:45
公司整合与运营 - 四川港口公司由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南充港和广安港五港整合成立,实现从"一市一港"到"一省一港"的转变 [3][5] - 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达61.89亿元,同比增长12.24%,货物吞吐量151.50万吨,同比增长47.56%,集装箱吞吐量8.87万标箱,同比增长30.77% [3][5] - 公司已稳定运行50余条江海、铁海联运航线,形成"干支联动、江海直达"的运输网络,年均开行集装箱班轮约2500航次、铁路集装箱班列2300余列 [6][7] 港口功能与定位 - 泸州港侧重南向腹地市场,宜宾港侧重西向腹地市场,乐山港侧重成都平原经济区,南充港侧重北向腹地市场,广安港侧重东向腹地市场 [6] - 公司拥有全省唯一具有进港铁路专用线、水运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和首个开通国际陆运、水运双通道的港口 [6] - 公司计划整合嘉陵江上游的广元港,进一步打通"两核"(泸州港、宜宾港)和"四翼"(乐山港、广安港、南充港、广元港) [8][9] 水运发展与规划 - 四川启动"畅通一条江"航运振兴发展行动,集中资源攻坚突破岷江、嘉陵江、金沙江等航运制约,打造"水上高速公路" [8][9] - 全省规划构建"一横五纵多线"内河航道体系和"两核四翼多点"现代化港口体系,共规划港口18个 [8] - 水路运输成本较公路节省约30%,例如雷波磷矿到南充的水路运输 [3][4] 市场拓展与贸易 - 公司采用"海运+江运+公路短驳"一体化物流方案,打通大洋洲粮食进口新通道,拓展进口粮食业务 [6] - 公司以"远端揽货、近端集货、靠港卖货"为发展思路,重点开拓粮食、汽车配件、矿产等大宗商品贸易 [9] - 对内与武汉、南京、上海、重庆等长江沿线重要港口建立货运通道,对外开辟日韩等国际航线 [7]
从“春茶独舞”到“三季飘香” 找准卖点 达州茶立足特色谋突围
四川日报· 2025-05-23 11:48
茶产业生产转型 - 达州推动茶产业从"春茶独舞"转向"三季飘香",夏秋茶可采收3—4轮,为茶农增加亩均近1000元收入,加工企业产值可比肩春茶 [6] - 万源市通过东西部协作支持,扩大茶园面积并改造标准化茶园,政府提供树苗、补种低效茶树、修建产业路,首次实现机采夏秋茶 [7] - 万源去年夏秋茶产量3000吨,产值6.8亿元,占茶产业综合产值32.1%,预计今年产量增至5600吨 [8] 加工与产能提升 - 万源市引进3家夏秋茶加工企业,引导本地绿茶企业添置夏秋茶加工生产线,提升产能 [7] - 达州计划打造夏秋茶开发利用示范点,支持万源建设夏秋茶精深加工园区 [8]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达州在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评"精制川茶产业振兴十强县",3个单品获"特别金奖",21个获"金奖" [9] - 达州突出"全国三大富硒区"卖点,组织"巴山青"等区域公用品牌参展,强化品牌矩阵 [10] - 企业通过政府补贴添置色选机等设备,提升产品品质并助力评奖 [10] 行业发展规划 - 达州计划到2027年再创5个以上单品金奖,推动茶产业年综合产值从77亿元提升至120亿元 [11] - 行业将采取促加工延链条、强品牌拓市场等举措,推动产业链提质增效 [11]
成都出台2025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将举办120场以上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
四川日报· 2025-05-23 11:48
大宗消费 实现全市二手车零售额同比增长30% 供应商品住房12万套 持续办好"安家成都"房产促消费活动,探索打造线上房产超市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395个、城中村改造63个,更新片区27个 服务消费 推动体育消费规模超800亿元 举办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120场以上 办好西博会、成都国际车展等展会活动1000场以上 全市增设电梯800台、住宅老旧电梯更新1000台 新型消费 全市落地首店800家,高能级首秀首展首演等首发活动100场 实现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5%以上,在蓉大型平台企业区域性或功能性总部不少于10个 消费场景 优选特色消费场景100个以上 提升50个乡村消费场景,推出5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1000场以上 开设境外熊猫旅游驿站30个 增收减负 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以上 新改扩建基础教育学校75所、新增学位5万个 新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8个 消费环境 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带薪年假与小长假连休 鼓励带薪年假与小长假连休,鼓励基层工会阶段性发放消费券……近日,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市商 务局、市人社局、市文广旅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成都市提振消 ...
260多只 四川用九年培育朱鹮种群并开展野化放飞 鹮鹮出圈
四川日报· 2025-05-23 11:24
朱鹮保护项目进展 - 四川首次在西南地区成功放飞12只"四川籍"朱鹮,标志着珍稀濒危鸟类保护取得关键突破 [14] - 经过9年培育,四川朱鹮种群数量从零增长至260余只,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种群 [14][16][17] - 目前已形成沐川繁育中心等4个人工种群基地,成为西南最大朱鹮种源库 [17] 技术突破与繁育体系 - 2016年从三省引入50只种源建立首个迁地保护种群,攻克饲料配方、繁殖配对等关键技术瓶颈 [16] - 通过精准环境控制系统优化孵化条件,提升受精卵孵化成功率 [16] - 建成3000平方米模拟自然栖息环境的"森景房"进行野化训练,包含森林、湿地等多生态场景 [18][19] 野化训练细节 - 30只2-4岁朱鹮接受半年训练,包括觅食能力、飞行耐力、天敌警觉性等专项训练 [19] - 采用活饵分散投放、声音刺激等方式恢复自然行为,逐步拆除人工栖架强化野外能力 [19] - 12只达标个体安装北斗定位器,可实时追踪坐标和飞行轨迹 [11][20] 生态保护规划 - 选择沐川湿地公园作为首个放飞点,该区域水质优、食物丰富且人口密度低 [21] - 计划2025年9月放飞第二批16只朱鹮,未来将在更多区域开展放飞 [23][24] - 已建立跨地区联动监测机制,目标实现野外自然繁殖和种群迁徙 [23][24]
高温干旱持续 夏收欢喜夏播忧
四川日报· 2025-05-23 11:24
夏收进度 - 截至5月20日全省小春粮油已收获3018.5万亩,接近播栽总面积的八成 [4] - 小麦已完成收割约620万亩,占播栽面积的三分之二 [4] - 油菜收割面积近2000万亩,占播栽面积的九成 [4] - 预计月底前后全省小春粮油收割将基本结束,进度略快于往年 [4] 夏播进度 - 截至5月20日已完成大春作物播栽5683.2万亩,超过播栽计划的七成 [6] - 高粱、春玉米、春大豆、春马铃薯均已完成年度播栽任务 [6] - 夏玉米播栽接近四成 [6] - 水稻已完成栽插2106万亩,超过播栽计划面积的75% [6] - 若天气条件允许,四川将在6月上旬实现夏播收官 [6] 天气影响 - 当前高温干旱天气对小春作物收割与晾晒有利,加快夏粮成熟进度并降低收割晾晒难度 [5] - 今春以来四川67个气象站点出现春旱,主要影响盆地北部和攀西地区南部 [7] - 5月1日入汛后广元、巴中、南充、达州等地部分区域平均气温偏高2.0—3.2℃ [7] - 盆地北部气象干旱仍在持续 [7] - 高温干旱导致泡田、插秧用水量较往年增加一两成 [7] 应对措施 - 水利厅加快水利工程调度以增加灌溉水量,确保应栽尽栽、应播尽播 [9] - 各地需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启动人工降雨等作业 [9]
我省各地各部门一体推进学查改 将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四川日报· 2025-05-23 08:28
以"深查摆、实转化"为主线,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住房城乡建设厅 在学习对照环节,既逐条对照上级印发的负面清单,又形成《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关文件汇 编》。同时,该厅将学习教育与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相结合,全力推进"整 治棚改居民逾期未回迁安置问题"等10个重点项目的实施。 坚持聚焦主题、注重实效、不走过场,西华大学结合自身发展阶段特点,将学习教育的着力点放在 建设优良作风、推动事业发展上,一体推进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以优良作风提振干事 创业精神气。该校各级党组织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紧 密结合,推动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自律,争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坚定执行者、示范者。 抓深学习研讨,推动在入脑入心、真信笃行上见实效,省商投集团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 习教育与集团"服务民生消费"战略重心深度融合,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党支部"三会一 课"集中研讨等形式,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通过开展"稳外贸、 促消费"政策解读,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难 ...
第十五届采购商大会五月二十五日开幕 已收到联合国采购司等多个机构采购清单
四川日报· 2025-05-23 08:28
大会概况 - 以"深化改革增动能、扩大开放促发展"为主题,搭建国际采购与供应链合作平台,推动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1] - 5月25日至29日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15号馆举行,是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的主体活动之一 [1] - 由联合国采购司、联合国项目事务署主办,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四川省商务厅等单位承办 [1] 参会情况 - 邀请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60余个国家(地区)的政府代表、驻华使领馆、境外商协会、跨国企业、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 [1] - 已收到联合国项目事务署、联合国采购司、四川省节能低碳协会、四川省电力企业协会、天府商品交易所等机构,以及SHEIN网、eBay网等企业的多项采购需求清单 [2] 活动设置 - 设置"1+5+N"场专业化活动,包括采购商大会签约暨启动仪式、2025联合国采购说明会、西博会商贸重点采购项目推介发布会、重点产业推介会、采购商大会专场对接会、西部跨境电商AI供应链交易会等 [1] 数字化方案 - 通过"智数会展平台"和"博链通"云平台,构建"线下会展+线上生态"数字化采购方案 [1][2] - 借助AI智能撮合系统,实现供需信息精准匹配、全场景覆盖,推动会展服务向智慧化、精准化、高效化全面升级 [2]
深圳文博会上,四川展馆打造多个沉浸式场景 科技感互动感强 “大熊猫”玩出花
四川日报· 2025-05-23 08:14
四川展馆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开幕,四川展馆位于15号馆,总面积990平方米,聚焦"文旅融合展形象 万千气象看四川"主题 [5] - 展馆分为重点场景展示区、文化和科技融合展示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展示区、天府文创集市展示区,集聚全省73家重点文化企业 [5] - 展馆以"传统+科技"立体化呈现四川培育新型文化企业、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拓展新型消费模式的新成果 [5] 核心文化元素展示 - 三星堆-金沙遗址通过超高清视频和三维建模技术展示青铜人像、黄金面具、太阳神鸟等文物,纹饰细节清晰呈现 [6] - 大熊猫文创产品包括"雅乐团团""赤竹侠"等获奖作品,以及书签、仿真版"花花"玩偶、书籍等几十种类型,大熊猫机器人"小潘"具备互动功能 [6] - 自贡海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机甲"天玑兔"融合彩灯工艺与现代机械装置,内置语音互动设备 [4][6] - "四川造"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亮相 [7] 文化与科技融合 - 数字诗人李白可根据观众输入关键词生成定制诗歌,AI讲解员帮助观众虚拟游览黄龙、乐山大佛、都江堰等景区 [9] -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展示全媒体技术与传播认知实验室、数字记者矩阵、四川石窟数字化项目、"三星堆问答"辟谣平台等创新项目 [9] - 面向海外的Panda Guide(熊猫指南)和三星堆—金沙漂流瓶项目体现文化出海探索 [9] 文创与旅游融合 - 天府文创集市展示区还原宽窄巷子等地标,展销竹编灯笼、三星堆盲盒等产品,并举办服饰走秀、年画拓印等活态展示 [10] - "锦绣四川"主题展陈集中呈现蜀绣、羌绣等特色文创 [10] - 历史名人李白、杜甫、苏东坡以数字形象和文创产品形式亮相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