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
搜索文档
马斯克天价薪酬方案下周表决,一文看懂支持者与反对者
凤凰网· 2025-11-01 08:08
薪酬方案概述 -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新薪酬计划将于下周四(11月6日)进行股东表决,若获通过将成为企业史上规模最大的薪酬方案[1] - 若马斯克在未来十年内完成一系列营收与产品目标,将获得高达1万亿美元的薪酬[1] - 薪酬目标包括:特斯拉市值达到8.5万亿美元、销售1200万辆汽车、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投放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以及将调整后盈利从2024年的166亿美元提高至4000亿美元[1] - 截至周四美股收盘,特斯拉的总市值为1.46万亿美元[1] 主要支持者立场 - 佛罗里达州行政管理委员会管理着超过2800亿美元资产,持有价值逾10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支持该薪酬方案并称其为"大胆的、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2][3] - 方舟投资创始人凯茜·伍德预计马斯克的新薪酬计划将在股东投票中轻松过关,特斯拉是ARK基金组合中最大持仓,持股市值约10亿美元[4][5][6] - 韦德布什证券分析师丹·艾夫斯支持该方案,认为这将有助于让马斯克继续聚焦公司,并加速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与机器人化未来"[7] - Atreides Management将投赞成票,希望其投资的所有公司都有类似的CEO薪酬机制,截至2025年6月持有约32.1万股特斯拉股票,当时市值约1.41亿美元[8][9] 主要反对者立场 - 纽约州退休基金敦促股东投反对票,批评董事会"缺乏独立性,令人担忧",该基金持有约350万股特斯拉股票,价值约17亿美元[10][11] - 美国教师联合会与多家工会、州财政官员及投资机构联合呼吁股东投反对票,理由是该方案未能确保马斯克对特斯拉保持足够专注[12] - 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将投反对票,原因是该方案远超其他CEO薪酬水平并将过多权力集中于单一股东,该基金持有特斯拉约500万股,是此次公开反对的最大机构股东之一[13] 投票前动态 - 薪酬计划遭到部分机构强烈反对,两家主要投票顾问公司ISS与Glass Lewis均建议股东投反对票[1] - 特斯拉董事长罗宾·丹霍姆警告称,如果未能通过这项薪酬计划,马斯克可能会选择离开特斯拉[1]
黄仁勋:仍希望向中国销售Blackwell芯片
凤凰网· 2025-10-31 23:07
公司战略与市场动态 -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公司仍希望未来能将Blackwell系列芯片出售给中国客户,但目前没有具体计划[1] - 黄仁勋确认其与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的会面未讨论芯片销售问题[1] - 英伟达在韩国与科技部、三星电子、现代汽车集团和SK集团达成协议,将供应超过26万块Blackwell系列AI加速芯片以启动韩国AI项目[1] 产品信息 - 讨论的焦点产品为英伟达Blackwell系列AI加速器[1] 商业合作 - 英伟达在韩国的合作方包括韩国科技部、三星电子、现代汽车集团和SK集团[1] - 合作协议涉及供应超过26万块Blackwell系列加速芯片,财务条款未披露[1]
李想就MEGA 2024主动召回表态:面对万分之一的风险我们不能等
凤凰网· 2025-10-31 22:19
事件概述 - 2025年10月23日晚,上海发生一起理想MEGA 2024款车辆起火事件 [1] - 理想汽车已就此次起火事件发布官方声明 [1] - 公司CEO李想将此次行动定性为主动召回 [1] 事故原因与调查发现 - 事故车辆同批次车辆存在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的问题 [1] - 特定条件下该问题会导致冷却回路中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的冷却铝板腐蚀渗漏 [1] - 腐蚀渗漏可导致车辆故障灯点亮、动力受限及无法上电 [1] - 极端情况下会造成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1] - 调查结果基于内部调查分析、云端预警系统记录和专项验证数据的复核 [1]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已主动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计划 [1] - 召回范围涵盖事故车同批次所有的理想MEGA 2024款车辆 [1] - 将对召回车辆进行安全检测与更换维修 [1] - 公司强调安全始终摆在首位 [1] - 公司表示事故调查需要时间,但面对万分之一的风险不能等待 [1]
理想汽车就MEGA 2024款车辆起火事件发文致歉 主动召回同批次车辆
凤凰网· 2025-10-31 22:13
事件概述 - 理想汽车就MEGA 2024款车辆起火事件发布官方致歉声明 [1] - 公司表示已第一时间与车主联系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查 [1] - 事故车辆的技术结论尚未形成,因勘验与检测需遵循严格程序且耗时较长 [1] 内部调查结果 - 公司对云端预警系统记录和专项验证数据进行了复核 [1] - 调查结果显示,事故车同批次车辆存在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的问题 [1] - 该缺陷在特定条件下会导致冷却回路中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的冷却铝板腐蚀渗漏 [1] - 缺陷可能引发故障灯点亮、动力受限及无法上电的情形 [1] - 极端情况下会造成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1]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已主动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计划 [1] - 将对事故车同批次所有的理想MEGA 2024款车辆进行安全检测与更换维修 [1] - 公司强调安全是其首要原则,并对潜在隐患采取零容忍态度 [1]
对话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电池做不好安全,就不配做电车
凤凰网· 2025-10-31 15:10
技术路线与品牌定位 - 公司对深蓝L06的月销量预期为稳定超过1万台,该车型将与S05、S07共同构成产品谱系中规模最大的三大车型 [2] - 深蓝L06的核心竞争力被概括为“公路磁悬浮,智驾老司机”,其中“磁流变悬架”是市场唯一供给,源自军用技术,此前仅用于顶级豪车 [2] - 磁流变悬架的响应速度比CDC快10倍,在100公里时速下,CDC响应一次需50厘米,而磁流变悬架只需5厘米,在支撑力、操控性与极限场景中表现更优 [2] - 公司采用“双路线”智驾策略,未来将同时拥有自主方案和华为方案,例如深蓝S09车型会采用华为方案,而面向年轻人群的L06则主打自研的DEEPAL AD MAX [3] - 公司认为未来汽车芯片的要求将超过手机,车机芯片必须选择高能级芯片以支撑复杂的感知与融合处理能力 [3] - 公司的品牌定位是与新势力汽车品牌竞争,竞争对手明确为小鹏、小米 [3] - 公司享有长安集团内部最优秀资源的协同优势,同时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化公司,具备敏捷性以获得外部最好的技术和资源 [3] 安全底线与成本控制 - 公司董事长强调电池安全是底线,认为做不好电池安全就不配做电车,并透露公司已交付65万台车,电池在停放或充电中未发生一起自燃事件 [4] - 深蓝L06标配宁德时代电芯,并在设计与制造层面实现“PPP级安全” [4] -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例如在门把手设计上,因应消费者倾向从隐藏式转为机械式,就为消费者提供机械式门把手 [4] - 公司在15万价格区间搭载多项高端配置,其策略并非品牌豪赌或规模盈利布局,而是基于年轻用户对“驾趣、玩趣、智趣”的强烈需求及轿车市场的激烈竞争 [4] - 公司的成本控制优势源于三大支柱:背靠长安集团的体系支撑、平台化与通用化(如S05与L06共用一体化压铸件,单台成本增加约2000元但通过规模摊薄优化)、以及核心技术系统的白盒化(电池、电驱、底盘、智驾等均自主研发或通过合资实现成本透明) [5] - 尽管L06的磁流变悬架、3纳米芯片、激光雷达成本很高,但在公司强大的成本竞争力面前是可控的,成本被投向更强的产品竞争力而非企业盈利 [5] 全球化进程 - 公司目前已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S05在泰国罗勇工厂下线,成为首款真正全球化开发的车型 [6] - 公司在挪威北极圈内的展厅,两个月卖出几十台车,在埃及的商场展厅月销达300台,经销商包下开罗机场大屏投放广告 [6] - 公司明年的出海目标是争取月销量达到1万台,并期望到2030年时,一半的销量来自全球市场 [6] - 公司强调深蓝L06的差异化定位,认为其没有真正竞争对手,既不惧与特斯拉Model 3、小米SU7比拼体验,也不逊于同级别产品的性价比 [6]
中国AI的性价比,已成全球杀器
凤凰网· 2025-10-31 14:47
中国AI模型的全球市场竞争力 - 中国AI模型凭借高性价比和开源策略正快速获得全球市场认可,爱彼迎CEO表示在实际生产中大量使用阿里巴巴的Qwen模型,因为它比OpenAI模型更快、更经济[1] - 硅谷传奇投资人查马斯·帕里哈皮蒂亚已将核心业务负载从美国AI模型转向中国的Kimi K2模型,理由是性能足够强且比OpenAI和Anthropic便宜太多[2] - 海外研究团队与企业选择中国AI模型被视为开源策略与性价比的双重胜利[3] 中国AI模型的开源生态与市场渗透 - 阿里巴巴通义已开源200余个模型,全球下载量超3亿次,千问系列衍生模型突破10万个,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家族[4] - MiniMax发布的新模型M2在智能代理任务上接近GPT-5水平,并主打限时免费策略,已登顶HuggingFace Trending榜单[4] - 据《经济学人》报道,在硅谷路演的AI初创公司中有80%可能在使用中国开源模型,而三年前OpenAI还垄断市场话语权[4] 全球企业对性价比的追求 - 塞浦路斯的AI工具平台Latenode表示DeepSeek整体质量相同但价格便宜17倍,使其在智利和巴西等资金和计算能力不充裕地区特别有吸引力[4] - 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已开始内部测试DeepSeek模型,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将DeepSeek系统直接部署在其数据中心[4] - 亚马逊AWS、微软和谷歌等美国云服务巨头也在向客户提供DeepSeek服务[4] 海外科技巨头的算力焦虑与成本压力 - 微软继今年5月裁员6000人后又宣布削减9000个岗位,此次调整为两年来最大规模,裁员涉及不同部门、地区及各经验层级员工[5] - 高端AI芯片价格高昂,一枚英伟达H100芯片售价可达数万美元,在营收增长放缓下,裁员成为平衡成本与算力需求的必选项[6] - 全球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宣布计划裁减约1.4万名公司职员,旨在通过将资源重新分配到优先领域让公司更加强大[6] AI芯片市场格局与资本集中 - 英伟达股价上涨3.2%,市值首次站上5万亿美元,成为史上第一家市值跨越这一里程碑的上市公司,从4万亿美元到5万亿美元仅用时113天[6] - OpenAI正在筹备上市,最快于2026年提交IPO申请,或将成为人类资本史上最大一次融资事件,但每赚1美元就要花费2.25美元[7] - OpenAI开始向重度用户出售Sora生成式AI视频工具的额外使用积分,否则GPU资源将无法支撑用户增长[7] 中国AI模型的技术创新 - DeepSeek发布的全新多模态模型DeepSeek-OCR提出利用视觉模态压缩长文本上下文的新方法,为光计算和量子计算在LLM领域的引入提供了技术路径[8] - Kimi提出新的混合线性注意力架构Kimi Linear,能将KV缓存减少75%同时将吞吐量提升6倍,是一个即插即用替代方案[8] -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Qwen是世界级的语言模型,DeepSeek在推理架构上的突破是革命性的[5]
Meta股价大跌 扎克伯格财富蒸发2000亿跌出世界前三
凤凰网· 2025-10-31 12:59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31日,据彭博社报道,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脸书母公司Meta CEO马克· 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财富排名跌出了世界前三,下滑两位至第五位,创下近两年来的最低排 名。 Meta周四宣布,将发行今年规模最大的300亿美元投资级债券,以资助AI研究。此举吓到了投资者,导 致Meta股价在周四大跌11%,创下自2022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Meta股价的大跌导致扎克伯格的财富单日蒸发292亿美元(约合2076亿元人民币),是彭博亿万富翁指数 有记录以来第四大由市场波动引发的单日财富缩水。目前,扎克伯格的净资产已降低至2352亿美元,被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超越。自2023 年10月以来,佩奇一直未进入全球前四富豪之列。 在本周四股价暴跌前,Meta今年的股价累计上涨了28%,为扎克伯格的财富增加了570亿美元财富。但 是,随着Meta的AI预算不断膨胀,投资者开始产生质疑。Meta表示,今年预计资本支出将高达1180亿 美元,2026年可能还会更高。受此影响,至少两位分析 ...
库克电话会议:iPhone Air致中国区收入下滑 假日季营收将创纪录
凤凰网· 2025-10-31 12:59
财务业绩 - 第四财季总营收为1024.66亿美元,创纪录,较上年同期的949.30亿美元增长8% [2] - 第四财季净利润为274.6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47.36亿美元增长86% [2] - 第四财季大中华区收入为144.9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50.33亿美元下降3.6%,远不及分析师预计的164亿美元 [2] - 公司预计2026财年第一季度整体营收将同比增长10%至12%,创下史上最高第一财季营收 [2] 产品与需求 - 公司CEO称,由于iPhone 17需求强劲,2026财年第一季度iPhone收入将实现两位数百分比增长 [2] - 在第四财季,公司一度难以满足多款iPhone 17机型以及部分旧款iPhone 16机型的市场需求 [2] - 大中华区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iPhone Air在华上市推迟,预计第一财季将恢复增长 [2] 人工智能战略 - 公司CEO表示,更加个性化Siri的开发进展良好,仍计划在明年某个时间推出 [2] - 公司计划与更多AI公司达成合作,类似于在Apple Intelligence中整合ChatGPT [2] - 公司对AI领域的并购交易持开放态度 [4] 成本与股价 - 第四财季,公司产生了11亿美元的关税相关成本,2026财年第一季度关税成本预计为14亿美元 [3] - 截至发稿,公司股价盘后上涨2.73% [5]
午评:创业板指半日跌超1% 医药、AI应用概念股逆势走强
凤凰网· 2025-10-31 11:43
市场整体表现 - 市场早盘震荡调整,三大指数集体下挫,沪指跌0.63%,深成指跌0.62%,创业板指跌1.49% [1] - 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达1.56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274亿元 [1] - 全市场超3800只个股上涨,呈现热点快速轮动态势 [1] 行业板块表现 - 医药板块逆势上涨,三生国健20cm涨停,联环药业、昂利康涨停 [1] - 锂电板块表现活跃,天际股份实现2连板,恩捷股份等多股涨停 [1] - 影视院线、电池等板块涨幅居前 [1] - AI应用概念股持续走高,荣信文化、福石控股双双20cm涨停 [1] - 福建板块再度走强,平潭发展实现11天8板 [1] - 保险、存储芯片、煤炭、CPO等板块跌幅居前 [1] - 算力硬件概念股集体下跌,光模块三巨头大幅调整 [1] - 存储芯片概念股震荡走弱,江波龙跌超10% [1] - 可控核聚变概念股下挫,中国核建跌停 [1] 市场交易特征 - 当日涨停股封板率为57%,封板45只,触及涨停34只 [3] - 昨日涨停股今日表现收益率为0.43%,高开率为50% [3]
券商集体迎来业绩高歌猛进,5家净利破百亿,12家翻倍
凤凰网· 2025-10-31 09:28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证券行业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亮眼,数据可比券商归母净利润合计1837.82亿元,同比增长61.25% [1] - 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合计703.59亿元,同比增长59.08%,环比增长26.45% [1] - 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业绩与市场热度齐飞 [1] 头部券商盈利规模与资产 - 头部券商盈利规模优势显著,净利超百亿的券商有5家,包括中信证券(231.59亿元)、国泰海通(220.74亿元)、华泰证券(127.33亿元)、中国银河(109.68亿元)和广发证券(109.34亿元) [5] - 国信证券(91.37亿元)和东方财富(90.97亿元)净利润规模接近百亿 [5] - 中信证券与国泰海通总资产双双突破2万亿大关,中信证券总资产2.03万亿元,国泰海通总资产2.009万亿元 [8] 券商业绩增长分化 - 券商前三季度净利润普遍实现较高增速,34家券商同比增幅超过50%,其中12家实现翻倍 [6] - 国联民生增速居首,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5.30%,主要原因为并表及业务发展 [6] - 第三季度业绩环比分化明显,48家可比券商中31家环比正增长,17家负增长,环比增速超过50%的有13家 [7] 经纪业务收入 - 经纪业务是主要业绩推动力,42家可比券商前三季度经纪业务净收入合计1117.7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4.64% [10] - 经纪业务净收入前十名券商中,中信证券(109.39亿元)和国泰海通(108.14亿元)位居前列 [10] - 经纪业务净收入翻倍的券商有3家,其中国联民生同比增长293.05%,国泰海通增长142.8% [11] 自营业务收入 - 自营业务收入规模高于经纪业务,42家可比券商前三季度自营收入合计1868.57亿元,同比增长43.83% [13] - 自营业务是券商业绩拉开差距的重要条线,中信证券自营收入(316.03亿元)较国泰海通(203.7亿元)超出112.33亿元,多出55.14% [13] - 自营收入前十名券商中,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和中国银河(120.81亿元)位列前三 [15] 投行业务收入 - 随着IPO市场边际回暖,投行业务逐步复苏,42家券商前三季度投行业务净收入合计251.51亿元,同比增长23.46% [16] - 投行业务净收入前十名券商中,中信证券(36.89亿元)、中金公司(29.4亿元)和国泰海通(26.29亿元)位居前三 [18] - 国联民生通过对民生证券业务整合,投行业务快速增长160.77%,进入行业前十 [17] 资管业务与信用业务 - 资管业务温和回暖,42家可比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合计332.51亿元,同比增长2.77% [19] - 资管业务净收入前十名券商依次为中信证券(87.03亿元)、广发证券(56.61亿元)和国泰海通(42.73亿元) [20][21] - 与信用业务相关的利息净收入合计339.06亿元,同比增长54.52%,多家券商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