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凤凰网
icon
搜索文档
券商集体迎来业绩高歌猛进,5家净利破百亿,12家翻倍
凤凰网· 2025-10-31 09:28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证券行业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亮眼,数据可比券商归母净利润合计1837.82亿元,同比增长61.25% [1] - 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合计703.59亿元,同比增长59.08%,环比增长26.45% [1] - 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业绩与市场热度齐飞 [1] 头部券商盈利规模与资产 - 头部券商盈利规模优势显著,净利超百亿的券商有5家,包括中信证券(231.59亿元)、国泰海通(220.74亿元)、华泰证券(127.33亿元)、中国银河(109.68亿元)和广发证券(109.34亿元) [5] - 国信证券(91.37亿元)和东方财富(90.97亿元)净利润规模接近百亿 [5] - 中信证券与国泰海通总资产双双突破2万亿大关,中信证券总资产2.03万亿元,国泰海通总资产2.009万亿元 [8] 券商业绩增长分化 - 券商前三季度净利润普遍实现较高增速,34家券商同比增幅超过50%,其中12家实现翻倍 [6] - 国联民生增速居首,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5.30%,主要原因为并表及业务发展 [6] - 第三季度业绩环比分化明显,48家可比券商中31家环比正增长,17家负增长,环比增速超过50%的有13家 [7] 经纪业务收入 - 经纪业务是主要业绩推动力,42家可比券商前三季度经纪业务净收入合计1117.7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4.64% [10] - 经纪业务净收入前十名券商中,中信证券(109.39亿元)和国泰海通(108.14亿元)位居前列 [10] - 经纪业务净收入翻倍的券商有3家,其中国联民生同比增长293.05%,国泰海通增长142.8% [11] 自营业务收入 - 自营业务收入规模高于经纪业务,42家可比券商前三季度自营收入合计1868.57亿元,同比增长43.83% [13] - 自营业务是券商业绩拉开差距的重要条线,中信证券自营收入(316.03亿元)较国泰海通(203.7亿元)超出112.33亿元,多出55.14% [13] - 自营收入前十名券商中,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和中国银河(120.81亿元)位列前三 [15] 投行业务收入 - 随着IPO市场边际回暖,投行业务逐步复苏,42家券商前三季度投行业务净收入合计251.51亿元,同比增长23.46% [16] - 投行业务净收入前十名券商中,中信证券(36.89亿元)、中金公司(29.4亿元)和国泰海通(26.29亿元)位居前三 [18] - 国联民生通过对民生证券业务整合,投行业务快速增长160.77%,进入行业前十 [17] 资管业务与信用业务 - 资管业务温和回暖,42家可比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合计332.51亿元,同比增长2.77% [19] - 资管业务净收入前十名券商依次为中信证券(87.03亿元)、广发证券(56.61亿元)和国泰海通(42.73亿元) [20][21] - 与信用业务相关的利息净收入合计339.06亿元,同比增长54.52%,多家券商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 [22]
24.5亿委托贷款疑云!一纸清盘申请,千亿房企与小贷公司“反目成仇”
凤凰网· 2025-10-31 09:20
事件概述 - 港股上市房企合景泰富被境内小贷公司阳光新天地小额贷款公司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盘呈请,追索担保未偿还金额约6.42亿元及应计利息约1.36亿元[1] - 合景泰富随后向山东有关方面实名举报阳光小贷涉嫌严重违规经营和非法集资,并已申请提起行政复议[1] - 双方纠纷源于2019年起累计高达24.5亿元的委托贷款合作,该事件是业内首例由境内小贷公司对大型房企发起的跨境清盘案[1] 委托贷款合作模式 - 合作核心模式为委托贷款,自2019年起合景泰富与阳光小贷及其指定的多家"委托人"签订系列合同,分两批累计获得借款本金合计人民币24.5亿元[3] - 主要纠纷涉及9户借款,均发生在2021年及2022年期间[3] - 合景泰富举证称所谓的"委托人"仅为名义上的资金提供方,第二批借款中四个"委托人"实体于融资存续期间突击设立,并在借款关系终结后迅速完成工商注销[3] 违规操作指控 - 合景泰富指控阳光小贷通过设立一系列空壳公司作为通道,以委托贷款之名规避贷款集中度、资金来源、经营范围等核心监管规定[1] - 委托主体背后不少跟阳光小贷的实际控制人、股东有关联,属于隐匿实质关联关系,构建"自融自贷"违规业务闭环[3] - 阳光小贷于2021年4月23日变更经营范围,工商注册资料已删除委托贷款的经营内容,但变更后仍持续开展多笔委托贷款业务,累计金额高达11.7亿元[6] 贷款集中度问题 - 注册资本5亿元的阳光小贷向单一客户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达24.5亿元,严重违反监管规定关于同一借款人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净资产10%的要求[8] - 华东某省小贷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阳光小贷超出资本金两倍放贷违反小贷公司杠杆2倍的规定,而且资金来源还有待明确[8] 行业监管背景 - 山东地方金融局曾在2016年12月发布《小贷公司创新业务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允许区域内机构开展委托贷款,但政策有效期为两年[4] - 从公开资料来看,山东辖内小贷公司委托贷款业务试点自2018年即已结束[5] - 2024年1月17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小贷公司不得出租、出借牌照,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主体提供放贷通道[9] 行业影响与现状 - 多位小贷行业资深人士表示这一事件在业内有标志性意义,将小贷行业近年来一些隐秘做法摆上台面[2] - 由于小贷公司长期分散管理,政策口径和生效时间不一,客观上带来令而不止的情况[9] - 现实操作中部分小贷公司存在阴阳合同等方式变相实施委托贷款来规避监管的规定和检查[9] 事件最新进展 - 合景泰富的首次举报已获山东相关部门回复,称阳光小贷符合山东相关政策,当时具备开展委托贷款的资质[10] - 合景泰富近日向当地提起行政复议,要求撤销这一答复意见[10] - 香港高等法院的清盘呈请聆讯已延期至2025年12月3日,为公司股东及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时间来评估情况[10]
中国区收入再度下滑,苹果第四财季净利润同比增长86%
凤凰网· 2025-10-31 07:53
财报核心业绩 - 第四财季总营收1024.66亿美元,创纪录,同比增长8% [1][4] - 第四财季净利润274.66亿美元,同比增长86% [1][4] - 2025财年全年营收4161.61亿美元,同比增长6% [1][8] - 2025财年全年净利润1120.10亿美元,同比增长19% [1][8] 第四财季财务表现 - 产品收入737.16亿美元,同比增长5%;服务收入287.50亿美元,同比增长15% [4] - 毛利润483.41亿美元,毛利率为42.8% [4] - 营业利润324.27亿美元,同比增长10%;每股摊薄收益1.85美元,同比增长91% [4] - 总营业费用159.14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研发费用增长14%至88.66亿美元 [4] 产品收入细分 - iPhone业务收入490.25亿美元,同比增长6% [5] - Mac业务收入87.26亿美元,同比增长13% [5] - iPad业务收入69.5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5] - 可穿戴、家居及配件业务收入90.1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5] - 服务业务收入287.50亿美元,同比增长15% [4][5] 地区收入细分 - 大中华区收入144.93亿美元,同比下降3.6%,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64亿美元 [1][7] - 美洲区收入441.92亿美元,同比增长6% [7] - 欧洲区收入287.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 [7] - 日本区收入66.36亿美元,同比增长12%;亚太其他地区收入84.42亿美元,同比增长14% [7] 市场反应与展望 - 因业绩超预期,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4.66%至284.05美元 [2][3] - 管理层预计2026财年第一季度iPhone销售额将实现两位数增长,整体营收同比增长10%至12% [10] - 公司宣布派发每股0.26美元的现金股息,支付日期为2025年11月13日 [9] 管理层评论与业务亮点 - 公司CEO强调第四财季营收创纪录,并推出了包括iPhone 17系列在内的新产品阵容 [11] - 公司CFO指出活跃设备安装基数在所有产品类别和地区均创下历史纪录 [11]
云业务强劲增长 亚马逊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长38%、股价大涨13%
凤凰网· 2025-10-31 07:48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总营收为1801.6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588.77亿美元增长13% [1] -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11.8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53.28亿美元增长38% [1] - 第三季度每股摊薄收益为1.95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43美元增长36% [5] - 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12个月,运营现金流为130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127亿美元增长16% [5] 股价与市场反应 - 因营收和每股收益超出分析师预期,特别是AWS云业务表现强劲,推动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大涨13.06% [2][3] - 盘后交易中股价上涨29.11美元至251.97美元 [3] 各业务板块业绩 - AWS云计算业务第三季度收入为330.0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74.52亿美元增长20% [6] - AWS云计算业务营业利润为114.3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04.47亿美元增长9% [6] - 北美业务第三季度收入为1062.6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955.37亿美元增长11% [6] - 国际业务第三季度收入为408.9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58.88亿美元增长14% [6] 营业利润与特殊项目 - 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为174.2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74.11亿美元基本持平 [4] - 营业利润包含两项特殊支出:25亿美元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法律和解有关,18亿美元为预计的遣散费用 [4] - 若不考虑特殊支出,营业利润本应为217亿美元 [4] - 净利润中包含95亿美元税前收益,该收益来自对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 PBC的投资 [4] 现金流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12个月,自由现金流为14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77亿美元下降69% [5] 第四季度业绩展望 - 第四季度营收预计介于2060亿美元至2130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10%至13% [7] - 第四季度营业利润预计介于210亿美元至260亿美元之间,上年同期为212亿美元 [7]
融信中国原计划10月推出的境内债务重组方案仍未确定
凤凰网· 2025-10-31 07:02
据悉,6只债券的存续金额为70.148亿元,根据此前的展期方案,发行人需要在10月28日支付2023年4月 28日至2025年10月28日产生的利息。6只债券均设有宽限期,宽限期最短为30日,最长为90日。 今年1月,智通财经曾报道,融信中国计划对境内债务重组,范围涵盖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方案会参 考融创等公司境内债务重组的方案,当时融信方面透露方案会于10月前推出。彼时(今年1月),融信 方面同步发起展期投票,持有人会议通过展期方案,应于今年3月兑付的款项展期至今年10月28日支 付。 兑付日期已到,融信方面资金未到位。10月27日,发行人发布公告称,相关偿债资金尚未到位,公司将 在宽限期内积极筹措资金;10月28日,发行人再次公告,6只存续公司债券自10月29日开市起停牌,复 牌时间另行确定。 融信中国(03301.HK)境内债务重组计划并未如期推出。10月30日,智通财经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此 前融信方面称10月会出炉的重组方案仍未确定,为争取更多时间,发行人拟对相关债券再次发起展期投 票。 ...
美股收盘:三大指数集体下跌,科技巨头股价大起大落
凤凰网· 2025-10-31 06:21
10月31日,周四(10月30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跌0.23%,报47522.12点;标普500指数跌0.99%,报6822.34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1.57%,报23581.14点,终结了连创 新高的势头。 |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额 | 涨跌幅 | | --- | --- | --- | --- | | 道琼斯指数 | 47522.12 | -109.88 | -0.23% | | 标普500指数 | 6822.34 | -68.25 | -0.99% | |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 | ○ 23581.14 | -377.33 | -1.57% | "这些企业不可能永远向AI投入巨资,因此,那些率先找到获利方法并从中获利最多的公司将成为最终的赢家。" 热门股表现 个股方面,前一天公布季度业绩的Meta收跌11.33%,微软跌2.92%,因为投资者对这两家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AI)领域不断增长的支出预期 感到担忧。 这一因素也导致芯片股整体承压,费城半导体指数跌1.53%,30只成分股中22家下跌。AMD跌3.59%,博通跌2.46%;英伟达跌2%,市值失守5 万亿美元关口 ...
巴菲特11月公开信定档,市场热议伯克希尔的“股神溢价”会否褪色
凤凰网· 2025-10-31 06:21
随着2025年的10月来到最后一天,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CEO任期也进入了最后两个月倒计时。随着交班节 点临近,资本市场也开始发出质疑:没有巴菲特掌舵的伯克希尔,还值得买么? 在今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年逾九旬的当代股神突然宣布,计划在年底将CEO职务交给他亲自挑选的接班人格雷格· 阿贝尔。自那以来,伯克希尔-B类股下跌了近12%,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了21%。 长期以来,巴菲特的年度股东信被许多投资者奉为投资的金科玉律,不少投资者也愿意为巴菲特的公司支付溢价并 长期持有。 根据周四的最新消息,巴菲特的助理公开确认,明年开始阿贝尔将接手撰写伯克希尔的年度股东信,并主持在奥马 哈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仍担任董事长的巴菲特将在台下与其他董事一同就座。 最新消息也确认,在担任伯克希尔CEO的最后时光里,巴菲特将在11月10日发布一封写给他三个孩子和伯克希尔股 东的感恩节公开信。 当其他投资人纷纷涌入大型科技巨头时,伯克希尔减持了苹果,到二季度时已经将现金及等价物规模增至3440亿美 元。这家公司的其他怪异之处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坚持在周六发财报、不发布财务指引,也不举行季度管理层电话 会议。这家公司的财报有时还 ...
TCL科技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9.8%,显示中小尺寸业务成增长引擎
凤凰网· 2025-10-30 22:56
公司整体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1359亿元,同比增长10.5%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9.8% [1] - 核心面板业务TCL华星贡献营业收入780.1亿元,同比增长17.5% [1] - TCL华星实现净利润61亿元,同比增长53.5%,其中归属于TCL科技股东的净利润为39亿元 [1] 显示业务细分表现 - 大尺寸领域TV及商用显示市场份额提升至25%,保持全球领先盈利水平 [1] - 中小尺寸业务全面突破,笔记本面板销量激增63% [1] - 显示器面板销量实现10%的同比增长 [1] - 平板面板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LCD手机面板出货量增长28% [1] - 车载显示等专业领域保持高速增长 [1] 前沿技术布局与商业化 - 8.6代印刷OLED产线(t8)已开工建设 [2] - G5.5代印刷OLED产线正提升产能,产品已应用于医疗显示领域 [2] - G5.5代产线预计明年上半年实现笔记本、显示器等产品量产 [2] - Micro LED技术将于今年底前实现规模量产与稳定交付 [2] 产能与全球化战略 - 通过t11与t9产线协同,形成覆盖主流与高端市场的互补格局 [2] - 印度市场TV大尺寸产品实现翻倍增长 [2] - 新建越南模组工厂预计第四季度开始批量出货 [2]
万科:前三季度净亏损超280亿元,“经营仍面临阶段性压力”
凤凰网· 2025-10-30 22:28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3.9亿元,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80.2亿元 [2] - 公司整体税前毛利率为9.6%,税后毛利率为5.3%,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税前毛利率为7.8%,税后毛利率低至2.0% [2] - 亏损主要原因为开发业务结算规模下滑、毛利率处于低位、新增计提存货跌价准备91.93亿元以及部分资产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2]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有货币资金656.8亿元,有息负债合计3629.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3.5%,较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2] 房地产开发业务 - 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775.1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1004.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1.8%和44.6% [3] - 十一假期销售表现良好,实现认购金额47.7亿元,目标完成率137%,旗下16家地区公司均完成认购目标 [3] - 前三季度11个首开项目平均销售去化率近七成,多个项目销售金额居当地榜首 [3] - 截至9月底,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有1321.6万平方米已售资源未竣工结算,合同金额合计约1548.1亿元 [3] - 前三季度公司合计完成187个项目、305个批次、7.4万套房的交付 [3] 投资与资产盘活 - 公司投资策略明确以存量资源盘活为主,前三季度通过盘活累计优化和新增产能178.4亿元,通过存量盘活回款71.1亿元 [3] - 前三季度公司累计获取新项目13个,权益计容建筑面积57.1万平方米,权益地价约28.1亿元 [3] - 前三季度完成19个项目的大宗交易,实现大宗交易签约金额68.6亿元,冰雪业务已签约并正在推进交割 [5] 项目储备与经营服务业务 - 截至9月底,公司在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978.1万平方米,规划中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957.7万平方米,参与旧城改造项目权益建筑面积约338.6万平方米 [4] - 前三季度经营服务业务全口径收入为435.7亿元 [4] - 租赁住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4.4%,泊寓共运营管理28.0万间长租公寓,已开业20.4万间,出租率94.3% [4] - 商业开发与运营业务及物流仓储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2.1亿元和31.8亿元 [4] 融资与流动性 - 前三季度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新增融资和再融资265亿元,其中境内新增融资综合成本为3.44%,较2024年全年下降6个基点 [6] - 大股东深铁集团累计向公司提供291.3亿元的股东借款,借款利率和抵质押率均优于市场惯例水平,并于三季报发布当日再次提供不超过22亿元股东借款 [6] - 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已完成288.9亿元公开债务的偿还 [6] 经营挑战与战略调整 - 公司坦言经营仍面临阶段性压力,销售持续下滑,整体经营形势严峻,资金紧张局面加剧,债务偿还面临较大压力 [5] - 公司在各方及大股东支持下保障队伍、财务和生产经营稳定,改革化险工作稳步推进 [5] -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组织调整,强化总部定位与职能,精简地区公司管理层级,整合事业部资源,该项工作仍在推进 [6]
Omdia最新数据:三星出货量6060万台全球第一 vivo超越华为位列第五
凤凰网· 2025-10-30 18:17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201亿台,同比增长3%,显示市场在经历上半年疲软后出现复苏迹象 [1] 三星市场表现 - 三星保持全球第一地位,出货量达6060万台,同比增长6% [1] 苹果市场表现 - 苹果出货量为5650万台,同比增长4% [1] - 基础款iPhone 17因在不涨价情况下提供更大储存空间而超出上市预期 [1] - 重新设计的iPhone 17 Pro和Pro Max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强劲需求 [1] 小米市场表现 - 小米出货量为4340万台,同比增长1%,保持温和增长 [1] 传音市场表现 - 传音升至全球第四,出货量同比增长12% [1] vivo市场表现 - vivo位列全球第五,在印度市场表现强劲 [1] - vivo在中国市场份额超越华为,并在亚太、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场持续增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