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解放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沪开幕 跨越时空 百年文脉又重逢
解放日报· 2025-10-19 10:35
展览核心信息 - 展览名称为“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是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的重要活动 [1] - 展览在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举办,汇集超过350位从近现代到当代的岭南美术名家代表作品 [1] - 展览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系统梳理并呈现广东美术百年革新历程与成就,展期将持续至2026年1月18日 [1][2] 展览内容与特色 - 展出岭南美术史经典之作,包括高剑父1932年作品《东战场的烈焰》、林风眠的《青衣仕女》以及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由105件水墨模块拼合而成的《淬厉新之》 [1] - 设置“300米文献时光长廊”梳理发展脉络,并打造沉浸式数字展厅,运用AI技术让赵兽《饮早茶》等作品动态化 [1] - 设立“岭南非遗体验区”,让观众品味广东早茶,感受岭南生活气息 [1] 历史渊源与艺术交流 - 岭南与海派艺术交流历史悠久,1912年粤籍画家“二高一陈”在上海创立审美书馆,以《真相画报》发出中国画革新先声 [2] - 岭南画派将海派艺术对时代的敏锐感知融入创作,形成兼具笔墨意趣与光影肌理的独特风格,体现“革故鼎新、兼容并蓄”的精神 [2] - 沪粤两地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交相辉映,艺术精神血脉百年传承、彼此成就 [2] 主办与指导单位 - 展览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 [2] - 由广东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 [2]
全球500家专业机构共赴演艺盛会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演艺大会拉开帷幕
解放日报· 2025-10-19 10:35
大会概况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演艺大会在上海前滩31演艺中心开幕,主题为“链接·共识·机遇” [1] - 大会汇聚来自全球约500家专业机构的约2000名业界代表 [1] - 大会首日即签署了9个项目合作协议 [1] 行业合作模式与评价 - 大会采用“精彩推介”加“精准洽谈”的双引擎模式,以推进全球演艺资源高效链接 [1] - ISPA国际表演艺术协会首席执行官大卫·贝尔盛赞该平台能让项目方迅速找准市场定位,相当有实效 [1] - 包括欧洲艺术节联盟在内的大量国际头部演艺机构代表齐聚大会 [2] 国际机构参与与项目推介 - 罗马芭蕾舞团代表选择上海的原因是上海作为前沿城市,能为不同语言文化提供土壤 [1] - 该舞团推介了经典剧目《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及现代剧目《最后的舞蹈》,展示传统与创新 [1] - 在10月18日至20日的大会期间,将举办团组对接交流会、视频推介会、专场推介会和推介演出等活动 [2] - 大会期间将向国际演艺界推介百余个特色项目 [2] 国内机构项目与“走出去”战略 - 上海芭蕾舞团演出部主任李静舒推介了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希望借助艺术节平台让作品走得更远 [2] - 新疆新旅演艺文化有限公司业务专员赵晨希推介舞剧《龟兹》,认为艺术节是帮助项目“走出去”的有效平台,旨在让外界更好地了解新疆和中国优秀文化 [2]
促进知识产权与AI融合发展 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开幕
解放日报· 2025-10-19 10:35
龚正表示,当前,上海正在按照习近平主席的战略擘画和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始终把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我们 要构建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更加高效的知识产权转化机制,打造更加开放的知识产权生 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护航创新、赋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深刻影响知识产权制 度创新和治理实践,期待各位嘉宾为促进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融合发展提供智慧。 申长雨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 完善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制度规则,强化高价值知识产权技术供给,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提升知 识产权领域治理效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推动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共生演进、融合发展。上 海是最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城市之一,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希望与 会嘉宾深入探讨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务实良策,让创新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王彬颖表示,中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参与者,同样反映出中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的全面提 升。中国拥有24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其中 ...
“借来的灵魂终不如自己的”,IP如何点石成金
解放日报· 2025-10-18 21:07
IP授权市场概况与增长动力 - 中国授权商品零售总额在2024年突破1550亿元,比2023年增长10.7% [2] - 行业调查显示91.4%的被授权商认为IP授权带动了销售,其中22.7%的被授权商2024年销售额比2023年提升一倍以上 [2] - 消费端热情高涨,63.4%的受访消费者计划在2024年增加授权产品购买预算,接近四分之一的爱好者愿意将10%至20%的年可支配收入用于购买授权产品 [2] 卡游公司的业务战略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总收入为100.57亿元,其中集换式卡牌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95.1%降至2024年的81.5% [3] - 公司积极推行产品多元化,非卡牌类玩具收入占比10.2%,文具收入占比5.1%,人偶收入占比3.2% [3] - 公司拥有69个授权IP及自有IP,前五大核心IP的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98%降至2024年的86%,降低了对单一IP的依赖 [6][7] 产品多元化与渠道拓展 - 在“谷子”消费市场中,卡牌销售额占比约30%至40%,而价格更亲民的吧唧(IP徽章)占比达40% [3] - 公司跨界文具行业成功,2024年其文具业务在国内泛娱乐文具零售额达5.13亿元,市占率24.3%,排名第一 [3] - 产品多元化推动了销售渠道变化,公司产品在商场、玩具店、文具店等非传统卡牌渠道的“浓度”升高 [3] IP运营与风险管理 - 公司2028年后到期的IP在当前收入中占比高达76%,庞大的IP资源库有助于抵抗续约风险 [6] - 授权市场主流模式为“保底金+销售提成”,热门顶级IP的保底金高达数百万元,销售提成至少10% [6] - 许多授权方选择非唯一授权,导致同一产品有众多被授权方,稀释了产品独特性和品牌溢价空间 [8] 原创IP的开发与成功案例 - 公司自创的“卡游三国”IP推出仅一年多,其角色卡在海外平台标价达1200美元,流通市场单卡价格达300至500美元 [9] - 公司已推出49个三国主题卡牌系列、3个人偶系列、4个文具系列,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青春化、创新化表达 [9] - 全球头部授权商孩之宝2023年全球销售额达160亿美元,拥有1900多个品牌,其成功离不开在内容创造和粉丝互动上的持续投入 [10] IP长期价值与情感链接构建 - 成功的IP运营需要“活化”,方式包括动漫、游戏、周边开发以及线下快闪活动等,以维持IP人气 [10] - 上影集团在《浪浪山小妖怪》电影成功后通过开发XR体验等方式延续IP生命力,已与40多个品牌合作推出800多款授权产品 [12] - IP开发需创造情绪价值,建立长期情感链接,例如利用情节引发母爱共鸣或职场共鸣来设计相关产品 [13] 中国IP的国际化挑战与策略 - 中国IP出海需注意消除文化隔阂,叙事方式不能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应寻求与国际流行主题契合 [14] - 《黑神话:悟空》采用国际流行的“魂系”游戏叙事模式,通过视觉奇观和游戏体验吸引海外玩家,降低理解门槛 [15] - 采用全球通行的叙事模板是一种战略性调整,能吸引全球受众,并可能引发其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 [15]
《太和正音》拉开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大幕 以水磨清音“重现”故宫雅韵
解放日报· 2025-10-18 10:05
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与“上海原创”主题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为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1] - 艺术节是世界一流节展平台,助力“上海原创”在全球演艺版图锚定坐标 [1] 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博物院合作项目 - 项目基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1498册清宫戏本,精心整理改编出三出以中秋、重阳为主题的剧目 [2] - 合作始于2019年,围绕学术研究、剧目创作、文化传播展开,旨在以工匠精神激活文化遗产 [2] - 公司已着手思考第二季创作,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国际的更多可能 [2] 舞台剧《繁花》与评弹《菜肉馄饨》 - 舞台剧《繁花》历时近八年将迎来终季首演,继续使用沪语台词以精准塑造市井人物形象 [2] - 上海评弹团中篇评弹《菜肉馄饨》于艺术节首演,改编自同名小说,展现上海当下生活 [3] 其他“上海原创”演出项目 - 上海民族乐团《诗的中国》音乐会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中汲取灵感,展现中国诗词文化美学基因 [3] - 上海芭蕾舞团《百合花》改编自同名小说,自7月起在全国多地巡演并掀起观演热潮 [3] - 赵氏工坊出品《伪装者》集结十大剧种及七位梅花奖得主,进行实验性戏曲尝试 [4] 上海歌剧院参与情况 - 上海歌剧院是艺术节最忙碌团队,参与6台8场演出,包括交响合唱、歌剧等多种形式 [4] - 公司艺术家还参与《马勒交响曲全集》、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演出 [4] “上海原创”的创作理念与目标 - 创作理念是将创作融入当代语境,引入时代活水,浇灌文艺百花园 [5] - 目标是在艺术节这一国际演艺大码头和创作检阅场中,接受观众与市场的检验 [5]
“海聚英才”创业城揭牌启用
解放日报· 2025-10-18 10:05
据介绍,"海聚英才"创业城核心范围17平方公里覆盖"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作为服务创 业人才的核心载体,未来将推动科技成果"从0到1到N"的转化,着力招引学术精英、科研专家、企业家 领袖等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形成人才"热带雨林"效应。 昨天,"国投科创杯"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大零号湾科创大厦启动。当 天,"海聚英才"创业城揭牌启用,活动现场同步发布了2025年"海聚英才"创新创业活动月系列活动清 单,颁发了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特别贡献奖、海外拓展奖和优秀组织奖。 记者 顾杰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人才办主任张为出席启动仪式。 ...
可听可逛可尝可玩 百年街区焕发新声 外滩音乐节奏响跨次元狂欢曲
解放日报· 2025-10-18 10:05
记者 吴桐 昨天傍晚,外滩源圆明园路步行街变成音乐的海洋。当主题曲《Super Bund》被唱响,2025外滩音 乐节在这里启幕。在户外舞台上,中外音乐人轮番登场。当海关大楼钟声与爵士鼓点碰撞,百年历史街 区与舞台光影交织,一个全新的音乐节在上海诞生了。 外滩音乐节是国内首个融合爵士、音乐剧与二次元的音乐嘉年华,由上海报业集团、中共黄浦区委 宣传部、黄浦区商务委和黄浦区文旅局指导,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外滩投资开发(集团) 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为期三天的音乐节,逾70位中外音乐人轮番登台,奏响外滩跨次元狂欢曲。 "外滩的舞台就是世界的舞台。"2025外滩音乐节品牌推广大使、音乐剧演员方书剑说,"在这样一 个开放、融合的舞台,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同台演出,让我感到兴奋。"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大乐 队音乐总监黄野也期待,在外滩音乐节上,不同音乐类型碰撞出新的火花,让音乐节成为一个面向世界 的窗口,展现上海年轻、蓬勃的生命力。 10月18日,活跃于国内音乐剧舞台的方书剑、何亮辰等将接棒亮相,更有乔恩·法提斯领衔的四重 奏和堪萨斯爵士代表人物博比·沃森(Bobby Watson)四重奏演绎经典爵士风情。10月1 ...
推动文明互鉴拓展合作空间 “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卓越贡献奖”在沪颁发
解放日报· 2025-10-18 10:05
活动概况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演艺大会及国际对话在上海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召开 [1] - 同期举行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年会并发布《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发展报告(2017—2025)》 [1] 行业荣誉与表彰 - 年会特设“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卓越贡献奖” [1] - 奖项授予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艺术节总经理达科·贝雷克、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主席康斯坦丁·基里亚克、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文化艺术基金会总经理古根·塔纳 [1] - 表彰获奖者在艺术交流、机制构建与项目推动方面的持久贡献 [1] 行业合作与项目推介 - 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机构推介会”及“全球舞台·中国机遇——新兴市场与多元化合作专场”两场专题活动 [2] - 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中国国内的17家艺术机构集中展示了节展资源、演艺项目与场地信息 [2] - 推介项目聚焦古老文明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创新以及文旅融合新路径 [2] - 多个项目在现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2] 联盟发展规模 - 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成员已覆盖52个国家和地区 [3] - 联盟机构总数达到196家 [3]
154个优质项目巅峰对决 聚全球人才直通前沿赛道 “海聚英才”总决赛海外项目逾八成
解放日报· 2025-10-18 10:05
记者 顾杰 AI+类器官芯片技术平台、高分子人工心脏瓣膜、具身智能海洋机器人、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直接 再生回收、4D波导天线毫米波雷达、肺动脉血栓清除系统……从高端装备制造到未来智能,从信息技 术到生命健康,来自全球各地的项目涵盖诸多前沿赛道。 人工智能成创新基因 记者注意到,此次总决赛围绕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兼顾项目成果原创性、潜在社会与经济价值, 同时注重国际领先性与国内空白填补能力,按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不同标准打分。参赛项目"早 小硬"特点更加明显,很多项目科技感十足。 比如,高端装备制造、未来智能、信息技术等赛道,有具身智能核心视觉感知传感器、新一代高分 辨率商业红外卫星研制、面向低空经济的导航安全技术等前沿科技项目;生命健康赛道,有面向微创精 准治疗的高磁响应可降解磁控微机器人、新型mRNALNP递送技术在原位CAR-T疗法中的应用及产业化 等医疗科技项目;绿色环保、文化创意、农业科技赛道,有智能化高效快装型小型风力发电机系统、人 工智能辅助基因编程大豆选种育种等创新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创新突破,各类底层技术和应用开发步伐加快,这一变 化也体现在本届总决赛的项目中,人 ...
全球千余专家相聚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 寻找更多产业创新“最优解” 诺奖得主看好“创新药械最友好城市”
解放日报· 2025-10-18 10:05
活动概况 - 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于10月13日至17日在张江科学会堂举行 活动主题为“链动全球 赋能产业” 包含一场开幕活动 一场成果展览和15场系列专题论坛 [1] - 活动吸引千余位国内外专家参与 旨在通过交流合作寻找产业创新最优解 [1] 产业创新生态 - 上海具备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国际一流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 能显著降低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综合成本并打通研发全链条 [1] - 上海国投通过搭建以全生命周期基金矩阵为底座的创新生态圈 聚力赋能生物医药的源头创新与产业集聚 [2] - 上海在脑机接口等前沿产业具备优势 上游芯片和电极材料属于科研和产业强项 并能源源不断供给研发人才 拥有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临床转化医院 [2] 前沿技术与源头创新 - 诺贝尔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在论坛上介绍其最新科研进展 一种能同时靶向HIF-1α和HIF-2α的双重抑制剂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癌症治疗潜力 [3] - 上海拥有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高校 被视为孕育源头创新的沃土 高校与产业界紧密合作有望研发出从0到1的首创新药 [3] - 华东师范大学团队研发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 采用独特基因编辑策略 相关UCART产品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试验中取得很好疗效 论文发表于《细胞》期刊 [4][5] - 该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技术旨在解决现有自体CAR-T产品无法批量生产 价格高达百万元的问题 [4] 产业化与政策支持 - 华东师范大学的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项目已获得上海张江数千万元经费支持 正在建设GMP生产与转化平台以加快产业化进程 [5] - 上海推出“新优药械”支持政策 要求医疗机构在国家医保药品和“新优药械”产品更新发布1个月内以“应配尽配”原则配备使用 [6] - 在“新优药械”政策推动下 新药进全市医院的时间从过去几年缩短至现在几个月内 例如银诺医药的依苏帕格鲁肽α目前已进入42家上海医院 [6] - 截至今年8月 已有196种产品纳入上海市“新优药械”产品目录 包括64种药品和132种医疗器械 [6] - 银诺医药的依苏帕格鲁肽α入选上海市第五批“新优药械”产品目录 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超1亿元 [6] 未来展望 - 展望“十五五” 上海计划进一步提升生物医药创新策源能力 健全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优化创新生态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6] - 目标是将上海建设成“创新药械最友好城市”和“全球投资首选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