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西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从“看好”到“落地”,广西还需补齐什么
广西日报· 2025-07-18 10:16
人工智能企业合作与布局 - 科大讯飞计划搭建多语言数据平台,看好广西的东盟语料资源和语言人才资源 [2] - 埃斯顿评估在广西设立区域服务与展示中心,强化本地化支持和供应链能力,辐射西南及东盟市场 [2] - 商汤科技将在广西开展智算中心及产业生态合作,打造面向东盟的示范展示窗口 [4] - 商汤科技已在桂林建设算力中心示范基地,将在城市治理、文旅、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发AI应用 [11] 政府服务与营商环境 - 浙江实践"无事不扰、有事必应"的营商环境,形成"一站式"服务平台,注册经营主体200多万家,累计解决企业诉求36.5万条 [6] - 上海出台全国首部AI省级地方法规,设"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提供合规指导,减少企业"断链"担忧 [10] - 广西需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借鉴浙江经验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打造更优环境 [7] 广西的区位优势与资源 - 广西作为面向东盟的窗口,具有独特区位优势,用工、土地成本较低 [11] - 广西拥有丰富的能源供应体系、东盟语料基础、语言人才、高校及政策红利 [12] - 大丰实业希望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展示技术成果,加强与东盟合作 [12] - 西井科技期待以广西为支点拓展东盟市场,赋能多式联运智慧物流 [12] 应用场景与产业发展 - 2025年全球AI市场规模将达2.3万亿元,中国—东盟市场超4500亿元 [15] - 合肥开放企业生产、城市建管、社会民生三大领域100个场景机会 [15] - 南京形成应用场景推进机制,累计发布场景超5000个,开放需求超1.4万个 [16] - 广西在文旅、农业、教育、医疗、制造业等领域蕴藏丰富应用场景 [16] 人才培养与干部培训 - 浙江面向全省干部开设AI通识培训,10期教学吸引29.6万名干部参与 [17] - 广西需强化面向东盟的AI人才培养交流,建立国际学术合作机制 [18]
广西推动人工智能自然资源“一张图”建设
广西日报· 2025-07-18 10:16
广西"人工智能+"自然资源"一张图"建设方案 -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广西"人工智能+"自然资源"一张图"建设工作方案》,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创新应用,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1] - 建设内容包括统一地理底图、调查监测、产权底板等九大重点任务共59项具体工作,目标在2027年底前建成"一张图、一套数、一个平台"管理体系 [1] - 人工智能应用将聚焦10个场景,包括地类智能识别算法、不动产登记智能助手、"慧选+智批"系统、自然资源知识库等 [1] 项目建设时间节点 - 2025年底前完成统一地理底图建设,核心业务协同格局基本形成,部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上线试用 [2] - 2026年底前全业务协同管理规则基本建立 [2] - 2027年底前完成信创改造,"人工智能+"自然资源"一张图"基本建成,成果将在区内外推广 [2] 当前进展 - 自然资源"慧选址"系统2.0版本已上线试运行 [2] - "智审批"助手进入内部测试阶段 [2] - 不动产登记业务和自然资源专题向量知识库建设工作已启动 [2]
谋民生之利 解民生之忧
广西日报· 2025-07-18 10:16
政务服务改革 - 广西推进涉企涉民"一件事"高效办成改革,全区2.8万多个网点可提供社保卡服务,3100多个即时制卡网点实现"立等可取"[2] - 水电气网报装并联办理改革实现全区覆盖,通过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缩减流程[3] - 住房公积金贷款办理时限从35天减至15天,材料从19份精简至6份,实现"只跑一次"[3] - 2025年起全面推进教育入学"一件事"改革,报名材料从14份压减到最少4份[3] 医疗便民措施 - 推出"一号管三天""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便民措施,减轻群众负担[4] -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现检查结果互认系统提示功能[4] 文旅数字化升级 - "一键游广西"平台推出AI产品"三姐伴游",提供行程推荐、导航导览等服务[5] - 自治区文旅厅通过数字化平台解决游客服务不全面、产品供需不匹配等问题[5] 土地与生态改革 - 广西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37宗,成交面积580.48亩,成交价款1.04亿元,带动产业投资超10亿元[6] - 河池市林业碳票完成交易26笔,累计交易量10137吨[7] - 广西开展林票制度改革,合作经营面积达8.4万亩,发行林票总额1.17亿元[8] 基层治理创新 - 桂林市推行"交所合一"警务机制改革,941个派出所实行该模式,查处交通违法58万起[9][10] - 阳朔县白沙镇道路通行效率提升60%[10] 职业教育国际化 - 广西职业教育加速国际化转型,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与东盟国家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14] - 建设中国—东盟10个技术创新学院、17个现代工匠学院,培养培训东盟师生3.2万人次[15] 媒体融合 - 广西推进融媒体技术平台三级贯通,产生千万级爆款43条、百万级作品超1200条[13] - 县级融媒体"爱永福"App整合政务、招聘等便民服务[13]
以“一域破题”推动“全区立标”
广西日报· 2025-07-17 11:0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广西人造板年产量超7000万立方米,居全国首位 [1] - 2024年全国实施人造板生产许可证准入制度后,广西企业整体获证率低,河池市在全区垫底 [1] - 准入要求成为众多人造板生产小微企业难以逾越的门槛 [2] 解决方案与实施 -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构建"党建+行动学习""1+N"精准帮扶模式,以柳州市先行探路,再向河池、崇左等地区推广 [2] - 2025年2月柳州完成经验淬炼,3月攻坚队赴河池,重点攻克实验室检验能力 [2] - 攻坚队锁定实验室设备、人员、管理三大核心痛点,推动校准更换120台检定超期设备,为44名检验员提供实训 [2] - 指导企业改造恒温恒湿环境,落实近百项整改要求 [2] 成果与行业影响 - 河池市9家企业实验室通过审查获证,8家企业实验室达标进入申报程序 [2] - 行业其他企业主动对标柳州质量管控标准,推动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3] - 全区451家人造板企业获证,居全国第一,2025年新增183家,同比增长68% [3] - ENF级、E0级高中端人造板合格率分别从89%、88.9%提升至97.9%、97.4% [3]
以东博会为舟 企业破浪出圈
广西日报· 2025-07-17 11:02
中国—东盟博览会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 - 东博会作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金色桥梁",已帮助众多企业突破边界、赢得商机 [3] - 第22届东博会将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落地实施 [5] - 东博会秘书处表示自贸区3.0版将从商品要素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提出更高水平经贸规则 [5] 老挝美丽幸福有限公司的成长案例 - 公司展位从2个增至占据大半个老挝国家展馆,展品从单一古树茶扩展到红木家具、咖啡、大米等多品类 [4] - 红木家具在中国的年销售额达500多万元,超一半订单来自东博会或通过东博会开发的客户 [5] - 公司在中老铁路磨憨口岸租下仓库,并获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书享受零关税 [5] 越南平仙鞋业的市场拓展 - 企业从第一届东博会2000双拖鞋起步,现已成为中国市场主要进口拖鞋品牌之一 [6] - 通过东博会平台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优化产品并建立广泛销售网络 [6] - 采用直播带货与线下展位同步销售模式,产品从南方市场成功拓展至北方 [6][7] 柬埔寨仙女大米的成功路径 - 2008年首次亮相东博会即收到20多份合作意向书,成功打开中国市场 [8] - 2024年柬埔寨大米出口65.15万吨,其中近12万吨销往中国 [9] - 通过东博会搭建经销商网络并把握直播带货风口,产品进入中国大型商超 [9] 广西将军峰茶业集团的国际化突破 - 企业20吨茶叶首次以大宗散装形式销往东南亚,货值超400万元 [10] - 通过东博会走进东盟专题展区,有机茶获越南、泰国采购商现场签约 [10] - 实现昭平茶出口东南亚"零的突破",品牌获得国际市场认可 [11]
有了适宜环境,愿更多种子开花结果
广西日报· 2025-07-17 11:02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北京拥有我国数量最多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最顶尖的研发机构,诞生了第一个千亿参数大模型、第一个AI智能体、第一家AI独角兽等多项"第一"[5] - 北京已集聚全国超40%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拥有超过2400家人工智能企业,核心产业规模接近3500亿元,企业数量与核心产业规模均占全国一半[5]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场景,如优必选Walker S1机器人在汽车工厂实现全球首例多台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6] 广西人工智能发展布局 - 广西设立100亿元人民币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出台《"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等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发展[8] -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已聚集200多家"人工智能+"领域企业,人工智能产业初步成型[10] - 广西首批工业人形机器人下线,柳州实现低速无人驾驶车辆测试牌照零突破[11] 京桂人工智能合作 -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成为支撑南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源,京桂"人工智能+"创新合作对接会吸引100多名北京企业家[7] - 北京AI独角兽企业和科研院所新机构纷纷在广西安家落户[7] - 广西凭借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正努力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走向东盟的"桥头堡"[11] 人工智能技术趋势 - 人工智能竞争焦点从大模型转向专业智能体,智能体更像是专业领域的"数字员工"[6] - 360集团创始人认为越来越多的"数字员工"将与实体员工协同工作[6] - 云知声董事长建议广西聚焦优势应用场景建设特色产业链[10]
数智融合 链通东盟
广西日报· 2025-07-17 11:02
博览会概况 - 2025中国—东盟国际工业博览会以"数智融合、链通东盟"为主题,将于11月22日至24日在南宁举行 [1] - 规划展览面积2万多平方米,汇聚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企业 [1] - 预计有超300家东盟采购商到会洽谈,获东盟多家重要机构积极响应 [1] 中国与东盟工业合作现状 - 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制造业贸易占比超90% [1] - 广西凭借区位优势成为重要枢纽,在产业链布局、发展新兴领域及政策机制、平台建设上成效显著 [1] - 已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协作格局及产供链深度融合的生态 [1] 未来合作机遇 - 中国与东盟双方迎来自贸区升级、全球产业链重构、数字与绿色转型、东盟市场需求扩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持续改善等重大机遇 [1] - 未来合作将呈现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模式日益创新的趋势 [1] - 有望形成全球最具活力的区域产业生态系统 [1] 广西支持举措 - 广西将积极组织企业参展并举办相关活动,各行业商协会积极配合招商招展 [2] - 广西国际博览集团组建优质高效专业团队,依托东盟渠道、中国—东盟博览会资源及本地优势邀请各方企业参展互动 [2] - 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有组合式政策包等优惠政策,可助力企业投资、"出海"、落户 [2] 博览会特色服务 - 着力织密东盟合作网络,实现精准邀约"找对人" [3] - 打通全周期服务链,确保参会各方"谈得拢、落得实" [3] - 越南机械总会、马来西亚制造业协会等已明确表达组团意向 [3] - 覆盖东盟主要国家与核心行业的支持网络已经形成 [3]
广西三大特装展亮相第三届链博会
广西日报· 2025-07-17 11:02
广西参展概况 - 广西以"壮美广西 链通全球"为主题组织32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糖业、铝业及机械装备三大传统优势产业[1] - 重点产供链展示区总面积超300平方米,聚焦糖产业链、铝产业链、机械装备产业链三大方向[1] - 展示形式包括实物、模型、多媒体互动,突出跨区域跨境产供链布局与创新绿色发展成果[1] 糖业生态链展示 - 展示甘蔗种植到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布局,涵盖白砂糖、精制糖等10余款糖品及甘蔗朗姆酒等衍生品[2] - 呈现环保浆纸等循环经济成果,体现"一根甘蔗吃干榨尽"的绿色生产理念[2] 铝业全产业链创新 - 展出氧化铝连续纤维等最新研发成果,覆盖航空航天、新能源、半导体等应用领域[2] - 展示高纯度铝块、电池铝箔等20余种优势产品,凸显广西铝业全球竞争力[2] 机械装备产业表现 - 广西美斯达工程机械展示全产业链设备,移动破碎筛分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2] - 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反映"广西制造"的国际影响力[2] 产业链对接活动 - 将举办南宁市重点产业链、广西铝业全产业链两场对接洽谈会,推动国内外企业深度合作[2] 链博会整体数据 - 吸引650余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覆盖7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 - 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65%,境外参展商占比达35%[3] - 泰国为主宾国,中国山东、广东为主宾省,展会期间将发布《北京倡议》并举办多场国际会议[3]
铸牢共同体·基层社区行丨从异乡人到一家人
广西日报· 2025-07-16 10:31
浦寨社区发展概况 - 浦寨社区从中越边民自发形成的山间互市茅草街发展为兴旺的中越边贸大商埠,户籍人口仅421人,常住人口达3000多人,共有1600多户经营主体,涵盖越南特产、红木工艺品、餐饮住宿等,每天国内外客商流动人口高峰期达1万多人 [1] - 社区紧扣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打造边境互嵌式社区治理模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边民和客商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归属感 [1] 党群共建与基层治理 - 浦寨社区党总支部作为战斗堡垒,构建"党组织+客商+边民"三级联动格局,吸纳客商代表与边民代表参与社区建设 [5] - 开展"共产党员经营户"亮牌行动,激励诚信经营,营造边贸发展良好环境 [6] - 社区党总支部统筹规划,开发金钱山爱国主义炮台,打造社区旅游公共打卡点和民族团结百姓大舞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6] 多元共治与纠纷调解 - 设立浦寨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老周工作室",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和矛盾排查,成功调解纠纷119件,涉外纠纷79件,涉及金额2000多万元 [8][9] - 调解一起跨国股权转让纠纷,涉及金额1500多万元人民币,最终达成协议,双方握手言和 [9] - 调解队伍由"周梅初+N个客商+外籍调解员"组成,建立中越双语网上受理服务网站,开通老周服务热线,提供便捷服务 [9] 社区文化与经济发展 - 每年举办歌舞展演、美食比赛、边民客商互助座谈会、百家宴等活动,增进文化认同,营造多元文化融合的社区氛围 [11] - 社区集体经济采用"党组织+边民"运营模式,从2019年的0元增长到2024年超20万元,有效带动边民增收致富 [12] - 广东客商韩松梅无偿提供200平方米场地作为民族团结百姓大舞台,反哺社区发展 [11]
高质量发展我来说丨数智化为贸易注入新活力
广西日报· 2025-07-16 10:31
友谊关口岸数智化升级 - 友谊关口岸实现20秒快速通关,成为中国最大陆路水果进出口口岸之一,主要处理榴莲、火龙果等东盟水果[1] - 边检快捷通关系统2.0版采用AI、生物识别技术,通关流程压缩至三步,物流管控平台实现全流程可视化[2] - 通关效率提升显著:货物等待时长同比压缩20%,查验平台周转效率提升35%,实现全程无纸化[2] 跨境电商发展 - 广西跨境电商对东盟进出口额1-5月超150亿元,拥有7个综试区、23个海外仓(主要分布在越南、泰国)[3] - 重要基建突破:建成11条跨境陆路光缆连接东盟,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地南宁[3] - 创新业务模式涌现:完成首票保税进口1210榴莲业务,开通"南宁—万象"跨境货运列车新路线[3] 数字贸易创新 - 语言服务公司构建百亿级东盟语言语料库,AI产品实现72小时技术手册翻译、7国语言2小时生成[4] - 边境贸易结算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处理,开展中国—东盟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5] - 培育"AI+跨境电商/制造业/文旅"等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5] 产业协同效应 - 物流企业反馈水果损耗降低,贸易线业务量显著增长(案例:广西欧恒国际物流)[2] - 中越双语直播带货形成规模,单个主播账号粉丝达12.3万,促进两国商品流通[3] - 服务贸易企业深度参与东盟市场,如达译科技为东盟10国提供语言交互解决方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