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

搜索文档
150万元文旅消费补贴和60万元学生助读券助力读者畅享阅读乐趣
苏州日报· 2025-06-23 09:12
书展规模与参与情况 - 第十五届江苏书展将于7月3日至7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为期5天,同步举办首届"苏州文学周"[1] - 超600家出版单位参展,携带超10万种图书,覆盖主题出版、社科、文学、艺术、科技、少儿等全品类[1] - 其中超400家出版单位参与零售,8万余种图书可供选购,130余家文化和文创参展商参与[1] - 主展馆内将举办165场阅读活动,康震、孙晓云、苏童、莫砺锋等知名作家将亲临现场与读者互动[1] 展区设置与创新亮点 - 主展场包括"书香汇苏韵 阅读悦争先"主题馆、江苏精品馆、全国综合馆、凤凰人工智能体验店、港台海外馆、全国少儿图书交易会展区、旧书新知展区等[1] - 凤凰人工智能体验店围绕"未来·校园·书店"概念,打造学习区、阅读区、AI生态产品区三大场景,展示凤凰出版集团的AI与数智化学习成果[2] - 苏式书香文化体验空间以"古今对话"为脉络,包含"承古·苏韵流芳"、"启今·交融重构"、"雅茗——对话"三大沉浸式场景,展现苏州"人文+科技"特色[2] - 新增"2025年全国少儿图书交易大会"、"文有读城 武有苏超"专题展陈、"旧书新知展区"、"苏州文学风采展"等内容,引入AR、VR沉浸式体验项目[2] 惠民措施与延伸活动 - 苏州市提供150万元文旅消费补贴和60万元学生助读券,市总工会安排20000张职工书券[3] - 全省160多家实体书店将与书展联动,开展阅读推广和惠民售书活动,基本覆盖全省县(市、区)[3] - 针对青少年、年轻群体、老年读者规划"银铃悦读者"等主题活动[3]
苏州公共机构“绿意”澎湃
苏州日报· 2025-06-23 09:12
公共机构节能成效 - 苏州全市公共机构三大能耗指标(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用水量)全部优于国家和省标准,提前达成"十四五"节能目标 [1] - 通过光伏建设、能源托管、建筑改造等措施,公共机构成为"节能先锋",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著 [1][2][3][4] 光伏发电项目 - 苏州公共机构已建成150余个屋顶光伏项目,装机容量达55.4兆瓦,年发电量5500万度,相当于3万户家庭全年用电 [2] - 光伏项目年节约标煤676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万吨,等效植树3800万株或停开4.62万辆燃油车一年 [2] 能源费用托管模式 - 自2021年起探索能源费用托管,覆盖60%以上行政中心,累计引入社会资本8600万元 [3] - 该模式年综合节能率超10%,年节约标煤23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800吨 [3] - 张家港市试点整县制能源托管,推动市场化机制赋能节能 [3] 建筑节能改造 - 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对20万平方米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年综合节能率达15% [4] - "十四五"以来完成150余个改造项目,涵盖外墙保温、照明、空调等系统 [4] 闲置资产共享 - 线上公物仓实现资产调拨3000余件,节约支出650万元,推动闲置资产市域一体化循环 [4] 新能源汽车推广 - 市级公务用车连续3年新能源汽车更新占比100%,并配套共享充电机器人系统实现"桩找车" [5] - 通过"新能源车进机关"活动促进绿色出行理念普及 [5] 反食品浪费措施 - 机关食堂推行"小份菜"和智慧餐饮平台,通过数据分析优化采购,减少食物浪费 [6] - 对27家机关食堂建立反浪费评估通报制度 [6] 节能宣传教育 - "十四五"期间节能宣传覆盖百万人次,通过骑行、展览、大讲堂等形式强化低碳理念 [6]
苏州95家企业入选省国家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
苏州日报· 2025-06-23 09:12
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 - 江苏省国家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名单发布,全省共500家中小企业入库,其中苏州市95家企业上榜,占全省19%,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1] - 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相关部门出台《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筛选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建立培育库,开展重点培育 [1] - 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专利产业化为核心目标,系统性推进专利转化运用工作,着力打通高价值专利迈向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1] 产业链固本培新 - 苏州市累计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85家,数量高居全省首位 [2] - 通过分层分类培育,累计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1863家,形成成长型、优势型、引领型企业梯次并进的强企集群 [2] - 聚焦"1030"产业体系,构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打造"长三角光通信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等载体,服务企业超1500家 [2] - 累计推动1443家企业的2499件专利密集型产品在国家平台备案,其中235件专利密集型产品获认定,备案数量和认定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2] 技术链精准发力 - 苏州市创新成立全国首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必要专利研究中心,在"特种电缆""光电产业""纳米技术应用产业""高性能先进金属包装及材料产业"领域分别成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 [3] - 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引导项目,已完成37家高校院所近1.4万件专利的入库盘点工作,累计推动7577家企业参与专利盘活工作,约占全省的26%,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3] 服务链持续优化 - 苏州市依托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构建高效的知识产权线上线下交易体系与资源对接平台 [4] - 全市布局38家知识产权工作站(商标品牌指导站),累计开展专题培训近百次,服务企业超8000家次 [4] - 着力培育专家型人才,推动知识产权总监会客厅、转化运用路演大厅与成果展示馆等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 [4] 未来发展方向 - 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推进专利转化运用,深化固本培新、精准发力、优化服务三大链条,加速释放高价值专利的创新动能与市场价值 [4] - 推动更多专利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知识产权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知产"动能 [4]
苏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入选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苏州日报· 2025-06-22 07:38
核心观点 - 苏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入选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园区类名单,是苏州唯一上榜项目 [1] - 公司构建了以污水处理、有机废弃物处理、热电联产等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废弃物协同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1] - 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了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为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2][3] 循环经济产业链 - 产业链核心包括污水处理、污泥处置/有机废弃物处理、热电联产/生物天然气利用,各设施有机互联,互为能量和原料提供者 [1] - 有机废弃物处理厂将垃圾转化为生物天然气,毛油提取的油脂可做生物柴油,营养土用于园区绿化,污水经处理后建生态湿地 [1] 环境与经济效益 - 截至2024年底,累计处理污水99967万吨,削减污染物CODcr 41.76万吨,再生水利用2007万吨 [2] - 累计处理餐厨垃圾82.70万吨、绿化垃圾1.52万吨、垃圾压滤液0.44万吨 [2] - 累计生产毛油2.46万吨、并网生物天然气3846万立方米,碳中和后减排二氧化碳约80万吨 [2] - 累计处置湿污泥约166.1万吨,产生干污泥约34.3万吨,碳中和后减排二氧化碳约11.8万吨 [2] - 通过热电联产系统,累计发电59亿千瓦时,售汽约1145万吨,输送天然气达9.96亿立方米 [2] 行业影响力与未来发展 - 2019年助力苏州工业园区入选生态环境部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试点项目 [3] - 2023年作为江苏省绿色低碳项目亮相世界气候大会 [3] - 2024年获得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聚焦报道 [3] - 目前正开展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题的绿色升级,投资建设光伏、储能、充电桩、中水回用、燃气压差发电等项目,向"近零碳"基础设施园区目标迈进 [3]
苏州税务“跨区通办”3万余笔
苏州日报· 2025-06-22 07:37
税务服务优化 - 苏州税务部门通过征纳互动平台实现跨区通办业务30307笔,占全国总量的5.8%,其中跨省通办业务达5302笔 [1] - 创新打造"远程虚拟窗口"和收件地与办理地协同模式,实现资料线上提交、流程线上流转、全域协同处理、实时在线反馈 [1] - 将征纳互动服务延伸至"苏州税舒心"税务服务驿站,截至2025年4月底建成各类服务驿站42个,覆盖乡镇街道、银行网点、村社区等场所 [1] 跨区迁移便利化 - 针对跨区迁移环节多、多头跑问题,优化事前提醒、提速事中办理、完善事后服务全环节 [2] - 通过流程再造、系统优化、业务协同、规则完善等举措,推动企业迁移登记实现一次办、便捷办、高效办 [2] 未来规划 - 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推进权益性服务和办税缴费便利化,拓展协同共治格局 [2] - 提升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2]
2025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在苏州举行
苏州日报· 2025-06-22 07:37
行业动态 - 2025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在苏州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 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 程和平 顾宁及苏州市领导出席开幕式 [1] - 苏州被定位为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枢纽 是创新产业集聚高地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功样板和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研发前沿阵地 [1] - 大会鼓励青年学者展示才能和成果 致力于成为青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舞台 [1]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与苏州市计划在人才培养 技术研发 成果转化方面打造合作典范 [1] 会议内容 - 大会秉承"医工融合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主题 聚焦生物医学工程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 [2] - 推进国产医疗器械自主创新为使命 已成功举行6届 [2] - 本届大会聚焦人工智能 智能医疗 智慧健康等前沿领域 [2] - 特别关注纳米医学 类器官与器官芯片 再生医学与干细胞治疗 医学影像 医疗机器人 医学生物制造 生命支持等关键方向 [2] - 设置院士主旨演讲 年度主题论坛 21个分会场 15个分论坛 [2] - 包含青年论文竞赛 创新项目路演 创新创业大赛等多元板块 [2] 活动亮点 - 开幕式举行2024-2025年度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颁奖仪式 [2]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士证书颁发仪式同期举行 [2]
苏州市领导调研太湖生态保护和防汛工作
苏州日报· 2025-06-22 07:37
太湖生态保护和防汛工作调研 - 市委书记刘小涛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坚持生态优先 加强科学研究 创新治理办法 扎实做好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 推动太湖水环境持续改善 确保太湖安全度夏 [1] - 退圩还湖是太湖治理的关键举措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要进一步充实专业力量 加强分析监测 强化技术赋能 高标准做好退圩还湖 生态修复等工作 提升太湖水生态环境容量和调蓄能力 [1] - 要建强工作专班 抓好控源截污这个关键 系统提升污水处理能力 全面清查污水"跑冒滴漏"问题 大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 加快推进水产养殖转型升级 推动太湖水环境不断提升 [1] - 要加强太湖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做好监测预警 定期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积极开展生态保护修复 [1] 防汛工作部署 - 当前正值梅雨季 降雨天气多发 防汛责任重大 各地各部门要压实工作责任 明确任务清单 加强值班值守 配足防汛物资 全面细致排查风险隐患 织牢织密防汛安全网 [2] - 要明确工作重点 聚焦隧道 地下空间 低洼地带等重点区域做好防洪排涝 紧盯危旧房 项目工地 电力设施等重点部位落实除险加固措施 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靠泊太仓
苏州日报· 2025-06-21 07:31
智能船舶技术 - 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采用工业级紫外线喷绘工艺完成船体彩绘贴膜,实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零排放,材料耐腐蚀、抗磨损性能优异,可保持7年以上 [1] - 该船配置智能航行、智能机舱、智能能效、智能船体、智能平台及智能实训系统,实现智能化全覆盖,是全球首艘远程遥控、自主航行与教学实训于一体的智能船舶 [2] - 核心系统100%中国设计和制造,是开放型海上移动智能船舶试验验证平台 [2] 历史文化与港口发展 - "新红专"轮靠泊太仓港开展致敬海上丝路文化巡展,太仓港为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今年恰逢郑和下西洋620周年 [1][2] - 太仓港年集装箱吞吐量超800万标箱,连续15年领跑长江,是长江第一外贸大港及长江外贸新三样出口第一港 [2] - 太仓港开辟通往欧洲、中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和北美等多国航线,并与钱凯港缔结友好港口,开通定制航线和件杂货直达快航班轮 [2] 古代造船技术 - 郑和船队主力舰船长超60米,多层甲板与水密舱壁技术早于西方4个多世纪,中式风帆结构简单、成本低但航速快于哥伦布和麦哲伦船只 [2]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工作培训班结业式举行
苏州日报· 2025-06-21 07:3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没有涉及公司和行业的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输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内容。新闻主要报道了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工作培训班的结业式及相关领导讲话,内容聚焦于社会建设、法治建设和人大工作等方面。
江苏省首单科研仪器共享损失补偿保险落地苏州
苏州日报· 2025-06-21 07:31
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保险 - 全省首单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损失补偿保险落地苏州 人保财险苏州市分公司为苏州苏大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提供超400万元风险保障 [1] - 保险方案解决科研仪器共享中设备损坏责任界定难 承担难 追偿难等痛点 减少仪器持有单位不敢用 不愿共享的顾虑 [1] - 苏州苏大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拥有价值超千万元的高端科研仪器 长期为医疗器械及原材料研发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1] 保险方案创新 - 保险方案融合"共享经济+科技保险"模式 覆盖因设备设计缺陷 安装错误 操作失误等导致的损坏或灭失风险 [2] - 举措消除科研仪器持有单位安全顾虑 扫清中小微科创企业使用高端设备的瓶颈 打通科研资源共享"最后一公里" [2] - 研究所检测团队负责人表示 保险对操作风险的保障使其更有信心在检测服务中充分使用高端设备 提供更全面 更高端的检测服务 [2] 政策推动与未来规划 - 市科技部门将联合仪器管理部门 高校院所及仪器维修单位 推动更多科研仪器"走出实验室" 释放科技资源共享效能 [2] - 苏州苏大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响应国家鼓励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政策 已对外开放检测设备服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