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日报

搜索文档
税收大数据折射经济运行新亮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制造业高端化步伐加快
辽宁日报· 2025-05-25 10:09
战略性新兴产业 - 电子核心产业开票金额同比增长37.7% [1] - 先进环保产业开票金额同比增长26.5% [1] - 新能源汽车相关设施制造开票金额同比增长24.4% [1] - 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开票金额同比增长23.5% [1] -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开票金额同比增长17% [1] 制造业高端化 - 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开票金额同比增长13.6% [2]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开票金额同比增长1.2% [2] -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开票金额同比增长超过30% [2] 消费市场 - 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开票金额同比增长45.6% [2] - 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开票金额同比增长44.7% [2] - 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开票金额同比增长15.3% [2] - 数码产品等电子产品零售开票金额同比增长5.9% [2] - 消费领域(不含住房消费)开票金额同比增长6.4%,增速较一季度扩大0.2个百分点 [2] 绿色能源 - 核电、水电、光电、风电和生物质发电五大清洁能源发电开票金额增速较火力发电高2.3个百分点 [3] - 五大清洁能源发电开票金额占全部发电开票金额的3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 [3] - 节能技术推广服务开票金额同比增长8.1% [3] - 新能源技术推广服务开票金额同比增长3.4% [3]
“一定去辽宁看一看”——文体旅融合产品文博会上组团引客
辽宁日报· 2025-05-25 10:09
"只要100多元,就能解锁沈阳众多地标景点,太划算了!"一名观众详细了解沈阳文体旅产业发展 集团推出的"城市燃卡"后欣然购入,"今年打算去沈阳旅游,这下性价比更高了!"小小的卡片,成了游 客领略沈阳文旅融合场景的小窗口。 "想去辽宁看国宝、看演出""准备带孩子去搓澡、泡温泉""朝阳化石感觉应该很好看"……在第二十 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辽宁展区文体旅融合新产品、新场景、新玩法组团引 客,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现场体验和消费,更让他们有了"一定去辽宁看一看"的念头。 不同于郭丽娇的惊讶和激动,观众楼大纲有备而来,"我知道辽宁很多文艺作品很好,辽宁歌舞团 也很出名,我是专程来看演出的。" 为了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得知《簪花仕女图》舞蹈是辽宁歌舞团创作的情境剧《国宝辽宁》中 的一部分,很多观众表示希望有机会到辽宁看一看整场演出。 本溪的小市一庄、锦州的医巫闾山、朝阳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葫芦岛的水上长城……观众们去 辽宁的理由一个接一个。 近年来,我省聚力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统筹文艺、文 物、文博、文创、旅游、体育等领域辽宁特色资源,持续塑强红山文化、辽博展览 ...
我省从推进法治诚信政府建设等方面细化十五项措施 以法治之力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辽宁日报· 2025-05-25 10:09
政策支持 - 辽宁省委出台15项措施加强法治建设护航民营企业发展 涵盖政策制度供给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 规范执法 司法环境优化 公共法律服务等领域 [1] - 建立民营经济政策制度清单 开展专项法治督察 健全涉企政策效果评估机制 及时调整清理不合时宜政策 [1] - 完善数字经济 低空经济 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投融资 市场准入 产权保护制度 保障民企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公平参与竞争 [1] 政府诚信建设 - 部署清理拖欠民企账款专项工作 常态化监督行政机关履行法院裁判 加强人大政协及社会舆论对政府执法的监督 [2] - 建立政务失信记录惩戒制度 加大违约失信行为惩处力度 打造"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政府 [2] -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集中整治乱收费 乱罚款 乱检查 乱查封等问题 推行合并检查或联合检查机制 [2] 司法环境优化 - 规范涉产权强制性措施 避免超权限超范围查封扣押财产 深化涉企案件生产经营影响评估制度 [3] - 提高涉企案件审判效率 健全联动处置机制 推进交叉执行 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重点保护中小微企业原始创新 [3] - 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资源 升级实体热线网络法律服务平台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推进"智慧法治"建设 [3]
外资加快布局 引力持续增强
辽宁日报· 2025-05-24 09:44
外资企业在辽宁的投资与发展 - 奥镁集团是全球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耐火材料企业,1996年进入辽宁投资,30年来不断深耕,在辽宁设立了全球最大单体耐火材料工厂和亚太研发中心 [2] - 奥镁集团首席执行官表示辽宁产业基础良好、营商环境优越、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将拓展在辽业务布局,加快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菱镁资源高端化利用 [2] - 今年以来外资企业加速投资辽宁,前4个月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86.8亿元,同比增长17.4% [2] - 外资方面,全省新登记外商投资经营主体277户,实际使用外资197.9亿元,同比增长154% [2] 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情况 - 德国贺利氏、瑞士布克哈德等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先后访问辽宁,推进投资项目 [3] - 贺利氏集团石英半导体新厂区落成投产,布克哈德集团沈阳工厂投产高端压缩机等核心产品 [3] - 新达盟、SK海力士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到资 [3] - 省商务厅组团参加"投资中国"日本站和瑞典站活动,向300余家日瑞企业推介辽宁优势产业 [3] - 沈阳、大连、鞍山等市赴四川、海南、湖北等地开展针对性招商活动 [3] 外资企业服务措施 - 辽宁省为每户外企配备"商务服务员",采用"无事不扰、有事必办"原则,24小时服务 [3] - 今年以来多次召开外资企业座谈会,累计解决问题100余项 [3] - 下一步将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机制,对项目包装、在谈、签约、落地进行全周期管理 [4] - 计划通过举办外企圆桌会议、落实商务服务员制度,帮助外企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4]
我省一批城市、村镇、单位、家庭、学校和个人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
辽宁日报· 2025-05-24 09:44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 我省新增5个全国文明城市(地级市2个、县级市和县3个),108个全国文明村镇、143个全国文明单位、22户全国文明家庭、24所全国文明校园 [1] - 两人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7人获提名奖,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盘锦市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1] 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机制 - 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提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 [1] - 健全两个文明协调谋划部署机制、组织推进机制、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形成全省联动新格局 [1] - 创建重在平时、评估重在无扰、成果重在群众满意,推动各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1] 民生工程与群众参与 - 坚持创建为民、靠民、惠民,将文明城市创建转化为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2] - 开展群众"愿望清单"调查,累计完成6146个老旧小区改造,年均新建口袋公园超1000个 [2] - 通过"百城(区)提质"实现抬头见绿、开窗见景、出门有园、锻炼有场,提升群众获得感 [2] 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 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涵育文明乡风 [2] - 提升文化阵地使用效能,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共建精神文明 [2]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有关会议精神 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 郝鹏主持会议
辽宁日报· 2025-05-24 09:44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层面整治 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工作安排,持续推动破解突出问题,把整治工作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 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结合起来,紧盯难题堵点持续用力、靶向施 策,从严纠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举一反三推进典型问题整改整治。要坚持以上率下,刀刃向内、因地 制宜制定针对性措施,务实高效推动整改整治,各级专项工作机制要注重统筹协调,推动形成监督合 力,促进真查实改、标本兼治,切实让基层减负担、群众得实惠、发展见成效。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公厅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党委和政府 秘书长会议部署,推动全省办公厅系统党的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要旗帜鲜明讲政 治,持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升抓落实的质量和效 果,在做到"两个维护"上走在前、作表率。要忠诚履职尽责,强化争先进位意识,守正创新、精益求 精,不断提高统筹协调能力,以高水平"三服务"工作更好助力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办公厅自身建设,持 续深化政治机关建设, ...
辽宁文化产业新成果绽放光彩
辽宁日报· 2025-05-24 09:43
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 - 辽宁展区在文博会上展示融合深厚文韵和科技元素的文化产业新成果 包括人形仿生机器人"李白"和"杜甫" 以及大型仿生机械艺术装置金钱豹 吸引大量游客互动 [1][2] - 人形仿生机器人"杜甫"具备高度智能化交互能力 可背诵古诗并回答创作背景等复杂问题 展现科技赋能文化的创新应用 [1] - 大型仿生机械艺术装置金钱豹由金属制造 具备动态表情功能 如抖眉毛、抖耳朵等 吸引世界各地小朋友拍照互动 [2] 文化产品与数字化创新 - 辽宁展示众多科技创新文化产品 包括智慧课程平台、全媒体创业孵化基地、激光高端智能投影仪以及"古画里的中国"元宇宙数字孪生博物馆 [2] - 辽宁展区通过电子屏数字化展示辽博馆藏经典书画 如《簪花仕女图》《瑞鹤图》等 结合歌舞团表演 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动态融合 [2] - 辽宁出版集团展示《最美西游》等经典图书IP 该作品荣膺"2025十大年度IP" 成为唯一入选的图书类IP 体现辽宁文化资源的深厚积淀 [3] 文化传播与品牌效应 - 文博会成为辽宁文化产业展示平台 通过科技与文化结合的方式 吸引游客参与互动 如穿戴簪花仕女服装拍照、与机器人对诗等 增强文化传播效果 [1][2] - 辽宁歌舞团的"瑞鹤"舞蹈表演与数字化背景结合 营造出瑞鹤走出画卷的视觉效果 赢得观众掌声 提升品牌吸引力 [2] - 参展游客表示对辽宁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如深圳游客计划前往辽博参观 体现文博会对辽宁文化品牌的推广作用 [2][4]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筑牢消防安全防线 带动本质安全水平提升
辽宁日报· 2025-05-24 09:43
消防安全应急演练 - 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机关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模拟办公室、会议室、设备机房、厨房、储物间等多点位“火情”场景,涵盖初期火灾处置、事故报警、人员疏散、救援行动、火灾扑救、解除警报等环节 [1][2] - 演练中楼层消防安全员迅速切断非消防用电并扑救初起火势,消防监控室启动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等设施,微型消防站队员控制火势蔓延,有序组织人员疏散 [2] - 演练有效检验应急指挥调度体系运转、火情险情处置、人员疏散逃生等能力,被困人员全部救出并移交医疗组,“火情”被成功扑灭 [2] 领导参与与指导 - 省委书记郝鹏全程指导省委机关消防演练,通过应急指挥系统实时了解其他机关演练情况,演练前查看微型消防站器材配置及值守情况,演练后实操体验灭火器并点评 [1][3] - 郝鹏指出演练模拟场景针对性强,指挥调度科学有力,联动处置有序有效,省级领导带头参与发挥示范作用 [3] - 省长王新伟强调要深刻汲取辽阳市白塔区饭店火灾事故教训,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 [5][6] 消防安全工作部署 - 郝鹏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带头落实消防安全集中整治部署,强化全员应急演练全覆盖,优化应急预案,补齐短板弱项 [4] - 需加强救援队伍联合演练,提升火灾应急处理能力和指挥水平,确保火灾事故迅速有序处置 [4] - 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加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开放力度,增强群众自防自救能力,巩固整治成果带动全社会安全水平提升 [4] - 王新伟强调压实责任,细化消防安全任务到具体岗位,定期安全检查并推进标准化管理,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底线 [6]
为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辽宁日报· 2025-05-24 09:43
文旅产业升级 -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完成7个多月的升级改造 化石数量从435块提升至超8000块 新增超级巨幕地层剖面投影和巨幕3D裸眼秀 并对停车场 标识标牌导览系统 景观环艺 灯光亮化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 [1] - 朝阳市2023年以来建设文体旅项目63个 包括凤凰山景区基础设施提升 牛河梁遗址维护修缮等重点项目 同时持续推进龙城宫城南门遗址保护展示 北票四合屯化石等重点项目建设 [2] - 朝阳市对交通 道路 酒店 公厕 停车场等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升级 为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做准备 [3] 文化IP打造 - 朝阳市深入挖掘红山文化 化石文化 三燕文化 红色文化等资源 推出"宝藏之城神秘朝阳""朝阳花开欢迎你来"等文体旅IP [2] - 通过高铁列车冠名 京津冀专场路演等方式 推广"西有敦煌东有朝阳"的城市标签 [2] - 将举办首届红山文化国际传播大会 邀请国内外专家发布牛河梁遗址最新考古成果 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 [2] 营销推广 - 举办"三阳开泰""西有敦煌东有朝阳"等活动 提升城市知名度 [3] - 通过承办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 全面展示朝阳独特旅游资源 实现"举办一次大会 提升一座城市"的目标 [1]
每年培训家政服务行业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
辽宁日报· 2025-05-23 09:29
家政服务行业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 辽宁省启动"辽服到家"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计划 重点发展家政、照护、托育、康养等领域 每年建设1-2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培训2万名以上技能人才 [1] - 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特别是养老、育幼等细分领域 推动服务向高品质、专业化方向发展 [1] - 出台强化技能提升措施 培训内容涵盖法律知识、职业道德、从业规范、质量意识、健康卫生及心理学、营养学等 [1] 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 优化职业培训补贴模式 将相关职业纳入补贴目录 急需紧缺职业培训补贴标准上浮10% [2] - 推广电子职业培训券 培训信息记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 [2] - 支持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 对新录用职工培训、转岗培训等按规定给予补贴 [2]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 组建"辽服到家"人才培养联盟 共享实训基地、精品课程、师资等资源 [2] - 开发标准化培训体系和考核规范 完善星级评定和互认机制 [2] - 建立技能水平与服务质量的薪酬制度 推动从业人员跨地区流动就业 [2] 三年计划实施目标 - 到2027年实现各市均有"辽服到家"品牌单位 [3] - 开发职业培训规范和考核标准 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全覆盖 [3] - 品牌单位从业人员全员持证上岗 实现标准化培训和基本服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