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思宇MedTech
icon
搜索文档
医工协同怎么落地?实战工作坊限额开放报名中
思宇MedTech· 2025-05-23 19:13
医疗器械医工创新转化工作坊核心内容 核心观点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合附属医院及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推出高端医工创新培训项目 旨在通过跨学科协作解决医疗器械创新转化难题 [1][3] - 采用全球前沿Biodesign方法论 整合临床需求与工程技术 提供从概念到市场的完整路径 [3][7] - 汇聚医生、工程师、投资人等多元角色 构建资源对接平台 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3][8] 课程亮点 - **方法论体系**:引入斯坦福Biodesign医工创新模式 覆盖需求挖掘、创意生成、概念验证全流程 [3][7] - **实战导向**:通过分组演练、案例讨论等形式 模拟真实创新场景 70%课程为互动实践环节 [6][7] - **资源对接**:设置技术解决方案对接会 促成项目与资本/产业方匹配 提供后续孵化机会 [8][12] 师资力量 - **学术权威**:钱大宏教授为医用芯片与AI领域专家 主导20+高科技公司投资孵化 [9] - **产业经验**:古宏晨教授核心技术助力4家公司上市 专注纳米材料生物医学应用 [9] - **资本视角**:程思合伙人拥有10年医疗投资经验 主导心玮医疗等明星项目融资 [10] 课程模块 - **技术布局**: - 解析医疗器械行业趋势与政策 包括AI、纳米材料等前沿方向 [7] - 知识产权布局策略 覆盖80+专利案例的申请与风险规避 [7] - **产业化路径**: - 剖析融资渠道与政府支持政策 重点讲解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 [12] - 瑞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实地参访 接触最新科研转化成果 [12] 目标人群与安排 - **学员构成**:医生(40%)、工程师(30%)、投资人(20%)、创业者(10%)[3] - **时间费用**:2天集中培训(2025年6月21-22日) 费用8999元/人 [3] - **交付成果**:小组创新方案汇报 优秀项目可获得投资意向对接 [11][12]
奖项报名!即将截止!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5-23 19:13
会议延期与概况 - 医疗美容技术奖项评选报名截止时间延期至2025年5月26日24:00,旨在为参选方提供更充裕的准备时间[1] - 大会将于2025年6月12日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现场规模500人,参会对象包括政府、医院、医美上下游企业及投资机构[1] - 大会聚焦全球医美产业趋势、新材料、新技术(如再生医学、AI赋能)、监管政策及投融资机会[3] 奖项设置与评选标准 - **全球医美科技创新奖**:评选对象为医美科技企业及设备/材料研发制造商,需具备显著技术创新和临床实用价值[5] - **全球医美临床卓越奖**:针对医美科技企业及医疗机构,要求产品或技术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并获得医患认可[6] - **全球医美创新服务奖**:表彰在医美产业链(如CRO、CDMO、成果转化)中提供卓越服务的企业或机构[7] - **全球医美创新转化奖(个人)**:面向推动医美技术产业化的医生、工程师等个人,需具备示范性行业影响力[8] 评选流程与方法 - 评奖采用专家函评和会评结合的方式[9] - 流程分申报(至2025/5/26)、评选(5/27-6/2)、获奖通知(6/3-6/6)、奖杯制作(6/7-6/10)及现场颁奖(6/12)[12] 报名与参与方式 - 企业通过指定链接提交资料[11],个人需邮件发送CV、研究成果、专利证明等材料至qzhao@suribot.com[13][15] - 观众可通过链接或二维码报名,需提交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概述[15] - 商务合作可通过微信号suribot22或联系思宇团队工作人员[14]
波士顿科学Vercise Genus™ DBS系统全国上市会顺利举办
思宇MedTech· 2025-05-23 16:03
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骨科大会、心血管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即将召开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2025年6月12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2025年7月17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2025年9月4-5日) [1][7] 波士顿科学Vercise Genus DBS系统 - Vercise Genus DBS系统全国上市会在第十四届AASSFN年会上成功举办,为国内帕金森病患者提供多元治疗选择 [2] - 该系统于2024年10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025年4月完成国内首批临床应用 [4] - 产品入选国家药监局"创新通道",是国内唯一具有四通道IPG的DBS系统,可覆盖更多靶点并提供个体化解决方案 [5] 帕金森病治疗现状与DBS疗法优势 -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人数超500万(2021年),发病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4] - DBS疗法具有微创、可逆、可调节等优点,能改善运动症状并减少药物使用 [4] - 临床数据显示,DBS系统使患者运动功能改善51%,每日"开期"时间增加6小时,生活质量提升34% [5] Vercise Genus DBS系统技术特性 - **精准化**:采用方向性电极设计与MICC技术,精准调控神经刺激方向与范围 [6] - **可视化**:程控系统可实时显示脑内结构与刺激场变化,平均减少56%程控时间 [6] - **长使用寿命**:可充电IPG使用寿命达25年,降低患者二次手术风险 [6] 行业活动与学术参与 - 国际及国内神经内外科专家共同见证Vercise Genus DBS系统上市,首批植入专家分享使用经验 [4] - 公司呼吁企业参与2025年全球医美科技大会、医疗科技大会及手术机器人大会 [7]
五例成功植入!康复型脑机接口最新突破
思宇MedTech· 2025-05-23 16:03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首届全球骨科大会、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即将召开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2025年6月12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2025年7月17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2025年9月4-5日) [1][14] ONWARD Medical ARC-BCI系统进展 - 已完成第四例与第五例人体植入手术,植入对象分别为48岁男性(2024年受伤)和37岁女性(2011年受伤),手术在瑞士洛桑大学附属医院完成 [1] - 五例连续验证标志着公司在脑机接口结合脊髓刺激的闭环神经系统重建路径上取得突破,目前是全球唯一实现多例临床闭环植入并进入系统验证阶段的团队 [1] - 两例受试者代表"急性阶段"与"慢性阶段"典型病程,体现技术在不同人群、不同恢复窗口期的适应性测试进入纵深阶段 [2] ARC-BCI技术原理 - 系统整合WIMAGINE®脑机接口和ARC-IM®脊髓刺激系统,通过AI算法构建"数字桥梁"实现大脑与脊髓无线信号对接 [2] - 工作流程:运动皮层植入电极采集神经信号→AI解码动作意图→无线传输至脊髓电刺激器激活肌肉运动 [3] - 技术跳过受损脊髓区域,直接连接运动意图与下游神经回路,可能诱导神经可塑性,部分患者在关闭系统后仍保留主动控制能力 [4] 临床试验阶段性成果 - 2021年至今完成五例植入,患者通过意念驱动完成站立、行走、手臂抬起等动作,部分患者在关闭装置后保持运动能力,提示神经重构机制激活 [5][12] - 试验聚焦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和上肢运动恢复,早期成果发表于《Nature》 [5] - 下一步计划推进NEMO-BMI计划,开发更小型化、低功耗的BCI硬件平台 [5] 行业定位与市场前景 - 与Neuralink、Synchron等公司不同,ONWARD专注于将BCI嵌入康复路径而非人机交互,服务神经系统"再布线"工程 [6][7] - 全球BCI市场预计从2025年29.4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124亿美元,但具备康复价值的BCI仍属稀缺 [8] 商业化与监管进展 - 奥托博克以2250万欧元战略入股成为最大股东,将利用全球康复资源加速ARC平台落地 [13] - 完成新一轮2000万欧元融资,资金用于BCI小型化、FDA注册临床准备及美国营销体系建设 [13] - ARC-BCI获FDA"突破性器械"认定并纳入TAP计划,非植入式ARC-EX系统已提交De Novo路径,ARC-IM系统关键试验IDE申请推进中 [13]
ICU时长减30%!心胸术后引流迎来“主动时代”
思宇MedTech· 2025-05-23 16:03
行业会议动态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首届全球骨科大会、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2025年将召开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6月12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7月17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9月4-5日)[1][17] 医疗技术创新 - ClearFlow公司开发的PleuraFlow主动清除系统(ACT)通过主动清除胸管血凝块,显著降低心脏手术后ICU再入院风险 [2][6] - 传统胸管堵塞导致滞留血综合征(RBS)并发症发生率高达8.2%,而ACT技术将其降低41%至4.8% [6][11] - ACT系统相比传统方法(剥离/挤压、Fogarty球囊导管)能清除全部导管血凝块并维持无菌环境 [8] 临床试验成果 - 针对1334名心脏手术患者的研究显示,ACT组(684人)较对照组(650人)实现: - POAF发生率下降17%(33.8%→28.1%)[11] - ICU中位时间缩短30%(51.6小时→36.3小时)[11] - ICU再入院率降低64%(3.2%→1.17%)[11] - 胸部总引流量减少23%并加速拔管 [12] 产品技术优势 - PleuraFlow系统已获FDA批准,符合ERAS心脏协会I级B-NR建议,被列为最佳心脏手术恢复关键组件 [7][14] - 技术缺陷包括需额外医护资源投入,且因金属导丝限制仅适用于前胸壁下平直体位引流 [8] 专家及行业评价 - 研究证实ACT技术使胸管拔除中位时间降至0小时,护士可实时确保引流通畅 [14] - 蒙特利尔心脏研究所专家指出ACT技术对减少RBS、POAF和ICU时间的贡献符合ERAS计划目标 [14] - ClearFlow CEO强调该技术通过减少滞留血液并发症,直接改善患者预后 [14] 公司背景 - ClearFlow成立于2007年,专注心胸外科术后护理创新,核心产品PleuraFlow获Frost & Sullivan新产品创新奖等多项国际荣誉 [15] - 创始人Ed Boyle开发的ACT技术通过降低急慢性炎症反应,加速患者康复并减少医疗资源消耗 [15]
近亿元!利德健康完成天使轮融资
思宇MedTech· 2025-05-23 16:03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首届全球骨科大会、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即将召开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2025年6月12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2025年7月17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2025年9月4-5日)[1][7] 利德健康科技融资情况 - 2025年5月22日完成近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为近三年生命科学仪器与生物智造装备领域最大规模天使轮融资 [2] - 融资由嘉道资本领投 齐济投资、中科创星、聚科新兴产业创投、见识资本、九州鑫诺等跟投 [2] - 资金将用于加速技术研发、产品产业化及市场拓展 [2] 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23年10月 总部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 专注AI+高端生命科学仪器和生物智造装备研发 [4] -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合作成果案例唯一入选硬科技创业公司 [4] - 与广州实验室合作转化22项专利(含多项PCT国际专利及发明专利) 自主申请57项专利及1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4] - 2024年已签署超1000万元商业订单 [4] 核心技术与产品 - 技术覆盖微流控芯片、生命科学、生物制药、医疗器械、机器人自动化、人工智能等领域 [5] - 产品线包括单细胞多组学系统、高通量微流控液滴分选系统、高通量AI成像流式细胞仪、全自动细胞培养制备系统、全自动蛋白纯化系统 [5] - 首创主动式单细胞测序系统 具备主动式编码分选技术、卓越样本兼容性和高效去噪能力 [5] - 高通量AI成像流式细胞仪具有亚微米分辨率和约2万帧率高速图像采集与智能分析能力 [6] 行业活动信息 - 思宇MedTech旗下拥有十多个医疗科技垂直领域内容号 包括MedRobot、眼未来、心未来等 [8]
8亿融资!神经手术导航系统
思宇MedTech· 2025-05-23 16:03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 |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 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 即将召开: 2025年6月12日,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2025年7月17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2025年9月4-5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近日,美国医疗技术公司 ClearPoint Neuro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 CLPT ) 宣布与 Oberland Capital 达成一项融资协议, 总额高达 1.1 亿美元 (约合 8亿人民币), 用于支持其在精准神经导航和药物传递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商业化。该笔融资包括 1.05 亿美元的结构性债务融资以及 350 万美元的注册股权 投资。 该笔融资旨在强化公司在 手术导航、细胞 / 基因治疗辅助技术以及全球市场布局方面 的战略执行力,进一步扩大其作为 " 介入式神经科学平台 " 的行业角 # 融 资 细节 此次融资由 Oberland Capital 独家提供,是一项结合债务与股权的结构化融资安排,总金额最高达 1.1 亿美元 。 首期融资总额为 3350 万美元 , 已于交易完成时到账:其中 3000 万美元为初始债务融资;350 万美元为普通股投资,按协议签署前 3 ...
获批创新器械!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
思宇MedTech· 2025-05-22 10:31
年度活动回顾与规划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骨科大会、心血管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2025年将举办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6月12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7月17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9月4-5日) [1][26] 产品获批与研发背景 - 深圳中科精诚的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获NMPA创新产品注册(国械注准20253130952) [1] - 产品由PLGA、β-TCP和金属镁组成,采用低温增材制造技术,适用于四肢骨缺损填充修复 [1] - 传统骨移植存在供区创伤问题,镁材料因生物相容性优异(弹性模量41-45 GPa接近人骨)成为革命性医用金属,但单一镁合金降解过快需复合材料解决 [2] 产品技术特点 - 三元复合材料设计:镁中和PLGA酸性降解产物,提升生物相容性 [4] - 国际首创低温沉积3D打印技术实现仿生结构控制,力学强度达52.01 MPa接近松质骨 [7][8] - 降解速率与骨再生动态匹配,孔隙率优化骨细胞粘附增殖,176例临床试验显示植骨融合率超98% [9][11][13] - 镁离子释放具有抗菌性能,体内实验显示可抑制骨肿瘤复发 [12] 临床数据与学术成果 - 8家医院多中心试验显示术后4-8周新骨小梁厚度、BMD等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 [14] - 技术成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Bio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等期刊,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奖和中国专利奖 [14] 市场分析 - 全球骨修复材料市场2025年预计达150亿美元(CAGR 6.5%),中国2024年规模超50亿元(CAGR 18%) [19] - 国内年骨缺损患者超600万,国产化率约30%,进口品牌主导(Stryker、Geistlich等) [19] 竞品对比 - Stryker Vitoss®:β-磷酸三钙材料孔隙度达90% [20][22] - Geistlich Bio-Oss®:牛源天然骨替代材料搭配胶原膜Bio-Gide® [22] - Zimmer Biomet RegenerOss:β-磷酸三钙合成材料 [23] - Medtronic INFUSE®:含BMP-2蛋白诱导骨形成但价格高 [24] 公司背景 - 中科精诚成立于2013年,由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孵化,团队来自深圳先进院和香港中文大学 [25] - 专注骨科/神经外科/口腔科器械研发,覆盖骨科内植物、心血管支架等领域 [25]
最新!美敦力分拆
思宇MedTech· 2025-05-22 10:31
财报表现 - 2025财年全年营收达335亿美元,同比增长3 6%(有机增长4 9%),归属股东净利润46 6亿美元,GAAP摊薄每股收益3 61美元,同比大增31% [5] - 调整后营业利润率27 8%,较上年提升0 9个百分点,毛利率和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5] - 第四季度心血管板块收入33 36亿美元(同比+6 6%),神经科学26 2亿美元(+2 9%),糖尿病7 28亿美元(+10 4%) [7] 业务板块分析 - **心血管板块**:全年收入124 8亿美元(+5 5%),核心驱动为心律管理设备(+6 6%)和TAVR手术产品(+7 8%),结构性心脏病业务收入35 54亿美元(+5 8%)[7][8] - **神经科学板块**:全年收入98 5亿美元(+4 7%),神经调控业务表现突出(+10 7%),脊柱手术设备在美国市场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7][9] - **医疗外科板块**:全年收入84 1亿美元(-0 1%),能量外科器械在新兴市场增长,但吻合器产品受手术机器人竞争拖累 [7][10] - **糖尿病板块**:全年收入27 55亿美元(+10 7%),连续六个季度两位数增长,主要依赖MiniMed胰岛素泵和Simplera CGM系统装机量提升 [7][11] 业务拆分计划 - 糖尿病业务将独立分拆,因协同效应有限(仅贡献8%营收和4%利润),且B2C模式与其他B2B业务差异显著 [12][14] - 拆分采用"IPO+换股"两步走:先IPO出售≤20%股份,剩余股份通过换股分配给现有股东,预计18个月内完成 [15][16] - 分拆后美敦力将聚焦高利润心血管/神经科学业务,新糖尿病公司专注AID系统和CGM技术研发 [18] 未来业绩指引 - 2026财年预计有机营收增长5%,摊薄EPS 5 50-5 60美元,低于市场预期(5 82美元) [19] - 业绩区间差异主因关税不确定性:若恢复加征关税将增加2-3 5亿美元成本,但首季EPS仅影响0 01美元 [19] - 供应链优化和研发投入将缓冲外部压力,剔除关税因素后调整后EPS预计同比增长4% [19]
数千万!博音听力获B轮增资
思宇MedTech· 2025-05-22 10:31
公司动态 - 博音听力于2025年5月22日完成B轮数千万元增资 由苏州国发创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领投 资金将用于国产助听器研发投入及专业服务机构布局 [1] - 2025年初 博音听力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由广州产投与曜金资本联合领投 [2] - 公司2019年创立于上海闵行区 2021年和2024年两次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2023年获"创新型中小企业"称号 [13] 产品与技术 - 主打产品包括唐潮系列助听器 博音骨导式助听器 智能蓝牙助听器 秦风和汉韵系列耳背式助听器 [4] - 唐潮系列2023年获批上市 搭载全数字云听平台 提供20个独立可调通道 实现个性化定制 [4][9] - 骨导式助听器采用先进骨传导技术 外观时尚 基于自研智能云听平台 融合声学处理与蓝牙技术 [6][10] - 秦风系列提供特大功率输出 汉韵系列针对重度听力损失者 [14] - 自研医疗级无线蓝牙助听器SoC芯片 支持iOS和安卓系统 实现自主算法和验配软件 [14] - 核心算法突破包括言语增强算法 专门针对中国地区开发 [14] 行业活动 - 2025年将举办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6月12日)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7月17日)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9月4-5日) [1][14] 团队背景 - 创始人江显全深耕听力行业25年 曾在国际龙头助听器公司负责中国区业务18年 [13] - 核心团队来自全球知名助听器集团 具有丰富研发 销售 市场管理经验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