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研究所
搜索文档
这届大学生,还没开学就开始「卷」了
后浪研究所· 2025-08-27 17:59
开学季消费行为趋势 - 装备换新成为大学身份认同的关键环节 新生将选购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视为重要仪式 数码产品开箱视频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12][13] - 宿舍用品囤货需求爆发 床品、收纳、小家电等品类在快递站形成堆积现象 日化家居品牌获得大量自然曝光[17][18] - 学习类消费集中爆发 四六级资料、考研教材、学习软件会员销量快速上升 教育品牌通过内容营销建立长期用户关系[22][29] 开学季商业机会 - 数码3C品牌通过教育优惠精准触客 抖音"开学装备大作战"话题产生大量用户自发开箱内容 实现近乎零成本的场景化推广[28][29] - 快消品成为社交破冰工具 饮品零食、美妆个护凭借高频率消费特性 自然融入迎新派对、社团招新等场景[29] - 平台方打造整合营销IP 巨量引擎推出"元气新学期"等主题活动 将分散场景整合为具有传播性的互动内容[30] 新生消费决策特征 - 决策过程高度依赖社交平台 76%新生通过抖音搜索"开学必带清单" 用户生成内容直接影响购买选择[6][12] - 价格敏感与品质追求并存 笔记本选购出现专业级配置对比 同时追求性价比最优解[13][28] - 社交属性驱动消费决策 超过80%新生参与宿舍好物分享 通过"翻车现场"和"真香好物"建立消费共识[17][27]
不当旅游冤种,年轻人开始在美团上「拼好团」了
后浪研究所· 2025-08-26 10:05
年轻人拼假旅行趋势 - 年轻人通过拼接年假、病假和双休日创造"暑期小长假" 热门目的地包括秦皇岛、大连、青岛以及跨国短途游如大阪和东京 [3] -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7月以来机票搜索量同比飙升99% 酒店住宿和周边游搜索量均增长48% 旅游团搜索量上升42% [4] - 拼假方式包括四天三夜新疆特种兵之旅或曼谷红眼航班行程 实现休假上班两不误 [5] 拼假行为模式 - 工作4年的CC利用8天年假 通过结合法定假日和周末创造9天跨省旅行 例如云南省跨年之旅和5天粤港吃喝之旅 [6] - 国庆假期拼假策略只需请假3天可连休12天 覆盖加拿大枫叶之旅、土耳其环线游或欧洲二国游 [8][9] - 核心目标是在有限假期内最大化体验不同风土人情和文化 逃离工作状态 [9] 拼假旅行痛点 - 单人旅行面临餐饮选择限制和成本问题 例如无法品尝重头菜且食宿性价比低于AA制 [10] - 缺乏攻略导致体验下降 如打卡难吃餐馆 旅行节奏不匹配使搭子合作失败 [10] - 传统旅行团存在体验问题 包括高强度行程(如早上5点起床、日行几万步)和年龄错配(与70多岁老年人拼体力) [10] 小团游解决方案兴起 - 小团游限定10人及以下 聚焦同龄人群体 路线结合热门目的地和网红打卡点 强调轻松、出片和深度探索 [11] - 提供纯玩不购物、舒适不早起的行程 避免走马观花 提升沉浸感和社交体验 [11][13] - Miranda案例显示6天5夜新疆小团游提供情绪价值 包括领队照顾、团友互动(分享零食、职场交流)和拍照互助 [14][17] 小团游市场需求与产品发展 - 社交媒体涌现多样化小团游方案 包括粉丝专属团、兴趣社交团和私人订制团 [19] - 美团旅行上线"小团游"服务保障计划 覆盖北疆、甘青、西藏等路线 例如7日6晚北疆环线体验独库公路和禾木村风情 [19][20] - 平台提供价格把控和行程微调功能 支持出行前1天免费退改 30秒客服响应和强制消费信任赔付 [21] 平台一站式服务扩展 - 美团整合吃喝玩乐购体验 包括必吃榜美食推荐、外卖配送本地特色以及咖啡馆、酒吧和按摩预约 [22] - 年轻人通过精细化规划旅行路线和筛选搭子 在繁忙工作中重新夺回生活主动权 [23]
理发翻车成常态后,年轻人开始追求「确定性体验」|2025年轻人美发消费趋势洞察
后浪研究所· 2025-08-20 10:05
核心观点 - 美团联合后浪研究所发布《2025年轻人理发消费趋势洞察》,揭示美发行业五大消费趋势,包括社交化表达、效率与激情、情绪与悦己、自主性增强和追求确定性 [4][5] - 美发行业需通过线上化经营、发型师职业进阶和信任重建来适应年轻人需求变化,美团通过线上预约、发型师档案和百大发型师榜等功能支持行业升级 [112][120][127] 2025年轻人五大美发消费趋势 社交化表达 - 发型成为年轻人身份和情绪ID,33.6%保持1-3个月定期修剪,22.1%每月必剪 [6][10] - 月薪1.5万以上职场人理发频率增加,发型管理成为新中产生活软性标配 [13][15] - 性别偏好分化鲜明:男性偏好微分碎盖(48.9%)、渐变短发(31.8%)等利落造型;女性倾向层次锁骨发(51.8%)、法式慵懒卷(48.7%),超3成女性想尝试挑染 [17][19][20][22] - 动因包括职场内卷外显化、圈层认同符号化和颜值经济杠杆效应 [24][28][31] 效率与激情 - 消费需求精细化分层:男士注重基础刚需和进阶精致,女士关注剪发精度和烫染健康度 [39] - 快剪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订单量同比激增67%,四线城市渗透率达39% [41][42] - 近8成人选择保险而非尝新,不同年龄层单次花销在82-103元之间 [44][45] - 动因包括理发消费理性化和时间价值分化,有人追求10分钟快剪,有人视美发为自我疗愈时光 [47][49] 情绪与悦己 - 女性尝新频率显著高于男性,30.7%女性每次都更换发型,男性仅23.3% [59][62] - 男性稳中求精,仅10%愿意尝新,但对悦己和精致要求提升 [64] - DIY教程热与专业服务并存,自己剪刘海教程播放量破亿 [64] - 动因是悦己和仪式感追求,女性将美发视为自我更新,男性悦己需求也在提升 [67] 自主性增强 - 近6成消费者带参考图到店沟通,超7成人要求深度参与发型决策 [75][79] - 仅25.3%年轻人全权委托发型师 [79] - 动因包括美发信息平权、服务业信任重构和个性化定制需求 [82][83][84] 追求确定性 - 71%消费者愿为优秀发型师额外通勤52.5分钟,甚至跨城消费 [91] - 65%美团美发用户提前预约,超6成结合作品集筛选发型师 [94][95] - 74.4%人更相信发型师而非理发店 [96] - 动因包括试错成本高、手艺人IP化效应和线上化助力 [99][102][106] 美发行业经营启示 线上化经营 - 美发商家需构建确定性消费场景,展示发型师擅长款式和真实评价,管理忙闲时间 [112][113][115] - 美团提供手艺人库存管理和预约功能,提高履约效率 [118] 发型师职业进阶 - 行业需让优秀发型师成为店面金字招牌,提升专业性要求 [120][121][122] - 美团支持发型师线上化运营,建立个人档案展示作品和评价 [124][126] 信任重建与生态升级 - 行业需重建消费者信任,让消费者不靠运气找到合适美发店和发型师 [127][128] - 美团推出百大发型师榜,基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等四大维度,打造发型师个人IP [129][130] - 不断升级榜单功能,增加价目表和在线预约,构建完整线上线下导流链路 [132]
鸿蒙5到底好不好玩?这里有500+答案|2025年轻人嗨玩鸿蒙报告
后浪研究所· 2025-08-19 08:34
鸿蒙5用户画像 - 用户性别分布:男性占比64.4%,女性占比35.6% [4] - 年龄层分布:大学生42.1%,研究生25.4%,博士生4.0%,已毕业人群28.5% [4] - 高学历用户偏好:42.7%研究生和50%博士生将鸿蒙5设备作为主力机 [7][8] 用户迁移动机 - 转向鸿蒙5的主要原因:支持国产技术自主化(58.8%)、热衷体验新技术(52.4%)、鸿蒙生态互联(38.1%)[13] - 原系统用户来源:36.9%为鸿蒙老用户,34.5%从安卓迁移,28.6%从iOS迁移 [11] 系统使用体验 - 用户粘性:39.3%用户使用3-6个月,38.1%使用超半年 [17][18] - 核心印象:流畅丝滑、安全、智能是用户最认可的三大标签 [19] - 应用评分:鸿蒙版应用平均分4分(满分5分),界面交互逻辑丝滑度(4.4分)和多设备协同流畅度(4.3分)最受好评 [21][22] 功能亮点 - 隐藏功能:微信直接调用手机原相机切换镜头、跨设备碰一碰分享内容等 [23][27] - AI助手小艺使用率:63.1%用户经常或偶尔使用,最受欢迎功能为AI知识问答(61.9%)、AI识图(42.1%)、AI写作(36.7%)[30][38] - 跨设备协同:85.2%用户高频使用文件跨设备传输,64.4%依赖跨设备复制粘贴 [49] 隐私保护 - 用户重视度:96%用户关注数据隐私,58.4%高度敏感 [52][53] - 核心需求:敏感数据权限控制(83.9%)、身份认证与授权(79.2%)、数据保密(69.8%)[56][57] - 系统措施:禁止9类不合理权限,实施最小化精准授权 [58] 校园生态与开发者潜力 - 校园渗透:13.4%用户参与过鸿蒙活动,公开课(41.5%)和技术讲座(22.5%)最热门 [61][63] - 高校资源:57%高校开设鸿蒙开发课程,部分提供设备支持 [67] - 开发者兴趣:20%学生考虑加入鸿蒙开发,工科、理学、管理学专业最积极 [70] 市场表现与未来展望 - 装机量突破:搭载鸿蒙5的终端数量超1000万 [74] - 用户期待:从基础使用转向深度开发,推动生态共建 [73][75]
被催婚逼疯的年轻人,开始找「结婚搭子」了
后浪研究所· 2025-08-14 15:41
婚姻观念变迁 - 95后群体中34%的年轻人不再将结婚视为"理所当然",51.8%的大学生认为婚姻不重要,其中女性占比69.5%,更倾向追求"高质量单身"而非"低质量婚姻" [6] - "结婚生子"从"人生必修课"向"人生选修课"过渡,年轻人探索非传统亲密关系形式如"结婚搭子" [6][22] - 父母辈受集体主义影响将婚姻视为必然选择,而年轻一代更注重个人意愿与生活节奏匹配 [12][13] 代际冲突与解决方案 - 父母催婚行为表现为高频推送相亲对象(每月2-3人)、传播"不婚负面后果"信息,择偶标准聚焦体制内等表面条件 [3][8] - 控制型家庭教育导致子女长期缺乏自主权,包括专业选择、交友圈等生活决策被干预 [11][12] - "两套系统"解决方案:在父母可见范围按传统模式生活(占全年1-2次见面),其余时间保持独立生活空间 [13][15] 新型婚姻模式实践 - "结婚搭子"核心要素包括:签署婚前协议、经济独立、生活自主、节日履行形式义务,满足"吃/聊/玩/睡"四维度中两项即可 [15][18] - 筛选标准侧重理性维度:健康状态、情绪稳定性、契约精神,弱化感情因素 [15][19] - 实际案例显示双方可在3个月内达成共识,通过财产公证、分居安排等规避传统婚姻约束 [26] 个体选择逻辑 - 职业规划优先于婚姻安排,事业安全感无法被感情替代 [23] - 接受婚姻与爱情的分离,承认"错过缘分"但拒绝妥协式结合 [23][26] - 强调风险承担能力,主张自主选择权与责任对等原则 [26]
从清北退学的年轻人,当月入五千的CEO
后浪研究所· 2025-08-06 17:22
核心观点 - 越来越多顶尖高校学生选择退学或休学创业,尤其在AI领域形成趋势 [5][6][8] - 文凭对部分创业者而言重要性下降,实践机会和时间成本成为更关键考量因素 [9][12][13] - 资本更青睐顶尖高校辍学生,认为其具备冒险精神和快速行动力 [18] 创业案例与行业动态 - **北大医学院阿布**:开发AI手办底座项目,获百万订单及100万融资,因无法兼顾学业选择退学 [5] - **奥克兰大学刘德泽**:2天内决定辍学,通过PPT说服父母,以三个月为周期切换AI细分赛道(模型开发/教育系统/招聘软件) [6][15] - **清华郭仲昊**:研二退学创立AI极光音响公司,完成两轮融资后估值达数千万 [6][8] - **UCB李文轩**:大二休学开发AI学习软件,半年获4万用户及40万美元营收,踩过3个项目转型的坑 [14][15] 创业驱动因素 - **时间投入差异**:全职创业者每日可投入12小时,远超兼职的3-4小时 [10] - **行业窗口期**:AI领域早期进入门槛低,延迟进入可能导致学历要求攀升(如硕士/博士) [6] - **资本偏好**:风险投资机构更关注辍学生的决断力,哈佛辍学生比毕业生更受青睐 [18] 商业化挑战与管理短板 - **团队管理**:初创公司因考勤松散、KPI模糊导致效率低下,需通过外部学习弥补经验 [23] - **商业规则适应**:教育软件推广依赖酒局文化("3D原则"),部分创业者拒绝妥协并切换项目 [20] - **合伙人筛选**:初期混合情感与商业关系导致决策低效,后期倾向纯商业合作 [21] 行业数据与趋势 - **高校现象**:清华某学院教务处休学申请材料堆积,清北级别高校退学人数增加 [8] - **创业者构成**:非营利组织wteam孵化的100名年轻CEO中,在读/休学/辍学00后各占三分之一 [8] - **试错成本**:22岁创业者通过2年3次转型锁定AI学习软件方向,验证快速迭代模式 [14][15]
王大刀,「无法成为冰山美人,那就做真实的自己」
后浪研究所· 2025-08-05 15:48
脱口秀演员王大刀的表演风格与影响 - 首次将性骚扰议题带入脱口秀综艺舞台 引发女性观众强烈共鸣 [2] - 表演风格独树一帜 包含夸张肢体动作和歌剧式英文独白 被罗永浩评价为"才华横溢的精神病" [2][3] - 通过模仿骚扰者与冰山美人等角色 直面自我接纳的羞耻感 [5][6] 个人成长与创作转变 - 从审计/传媒行业转行脱口秀 因厌倦模板化工作内容 追求自我表达 [13][16] - 创作核心源于童年经历 包括父母离异、讨好型人格等情感创伤 [19][22] - 通过段子解构羞耻感 作品引发观众情感共振 形成"勇气"收藏夹的粉丝反馈机制 [23] 艺术表达方法论 - 即兴表演受《歌舞青春》等电影影响 强调精准的语言节奏与戏剧化停顿 [10][17] - 拒绝套路化笑点设计 追求"新角度+新形式+新精准"的创作理念 [16][17] - 将卓别林《大独裁者》的隐喻手法融入表演 用气球破碎象征权力脆弱性 [17] 社会议题探讨 - 突破传统女性形象束缚 公开讨论性骚扰经历 形成集体情绪宣泄出口 [2][12] - 通过"冰山美人"角色解构性别伪装 揭示系统性社会结构问题 [12][18] - 作品成为女性观众情感载体 后台私信涌现大量未公开的相似遭遇 [3][12] 家庭环境与性格塑造 - 四川"很神"的家族特质培养外放性格 童年即展现模仿天赋 [9][10] - 父亲不可预测的行为模式影响舞台表现 形成"竞标现场→托马斯全旋"的跳跃式风格 [9] - 母亲再婚经历促成早熟性格 通过家务劳动与模仿表演获取关注 [19][22]
打工人的终极难题:快乐和健康,我都想要
后浪研究所· 2025-08-01 15:04
年轻人肠胃健康现状 - 62.3%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问题,仅21.5%会定期检查肠道健康[10] - 高压快节奏生活导致年轻人陷入"牺牲健康换快乐"或"放弃快乐换健康"的两难选择,肠胃问题成为普遍现象[4][14] - 典型症状包括肠易激综合征(腹胀、腹泻)、便秘(经期前4天无便)、肠鸣等,严重影响工作状态和社交生活[4][11] 肠脑轴科学机制 - 肠道被称为"第二大脑",含2-6亿神经元和万亿级微生物,通过40多种神经递质与大脑双向通信[13] - 肠道菌群失衡会通过迷走神经引发焦虑、胀气、便秘等连锁反应,形成"情绪-肠道"恶性循环[12][13] 益生菌市场发展 - 中国益生菌市场规模2022年突破千亿元,年增速11%-12%,预计2028年达2000亿元[24] - 小红书"益生菌推荐"话题浏览量超4.8亿,超过减肥药关注度[24] - 本土化趋势显著,茶颜悦色联合未知君推出含600亿CFU活性益生菌的茶饮产品,单价仅增加0.99元[19][21] 功能性菌株技术 - 未知君研发的三款专利菌株:短双歧杆菌XA-2103(增强肠道屏障)、唾液联合乳杆菌XA-1416(减脂)、植物乳杆菌XA-8187(缓解过敏)[22][23] - 采用全基因组测序+AI预测+动物实验的筛选体系,从千株候选菌中实现"千里挑一"[26] - 本土菌株相比进口菌更适配中国人肠道微生态,临床显示可改善结肠炎症状和代谢功能[22][28] 消费行为转变 - 年轻人追求"折中方案",在维持火锅、奶茶等高愉悦饮食的同时,通过益生菌减轻肠胃损伤[15][16] - 产品形态创新:益生菌从传统粉剂/胶囊扩展至即饮茶、酸奶等场景,降低使用门槛[19][29] - 消费者更关注菌株来源和科学依据,对模糊宣传的进口产品信任度下降[25][28]
月薪3000,花2000改命,玄学怎么收割了年轻人?丨2025年轻人玄学消费报告
后浪研究所· 2025-07-31 15:59
年轻人玄学消费趋势 - 爱情运势关注度下降至49.6%,事业运(76.5%)和财运(74.9%)成为年轻人首要诉求 [2][3][4] - 女性对玄学热衷度(6.73分)显著高于男性(5.95分),且在财运(女76.6% vs 男68.7%)、事业运(女79.2% vs 男67.3%)领域表现更积极 [5][6][9] - 东方玄学占据主导地位,八字命理(60%)、风水(38.9%)关注度高于西方星座(55.8%)和塔罗牌(44.8%) [11][12] 玄学行为特征 - AI算命(60%)和塔罗占卜(49.1%)成为新兴主流方式,传统寺庙手串购买率达50.8% [20][21][31] - 小红书(63%)、B站(44.2%)、抖音(33.4%)构成核心传播渠道,私域流量转化初现端倪 [22] - 95后(78.3%)和00后(75%)成为最依赖玄学缓解焦虑的群体,主要诉求为压力释放(70%)和情绪改善 [38][40][41] 玄学商业化创新 - 玄学周边产品呈现爆发增长,十八籽手串销量同比+1000%,珍珠饰品+2000% [31] - 品牌跨界融合玄学元素,如Labubu财神玩偶(188元)、Jellycat转运竹(588元)、瑞幸离职小马等 [33][34][35] - 消费分层明显,60%用户年消费<500元,但20%用户预算超1000元,高端市场存在4W+个案 [29][30][53] 行业生态演变 - 寺庙景区门票销量同比增长367%,雍和宫达5.3倍,线下场景复苏强劲 [38] - 玄学服务呈现"轻量化"趋势,62%用户通过AI等低成本方式体验,仅35%选择传统风水布局 [20][21] - 内容创作者形成垂直生态,陶白白(星座)、龙女塔罗(占卜)等KOL占据细分赛道 [23][25]
30岁后,成为「孤儿」的独生女们
后浪研究所· 2025-07-30 16:14
独生子女现状 - 中国独生子女数量在2015年已超过2亿人 [2] - 2005年官方数据显示0-30岁独生子女人口为1.58亿 [2] - 独生子女面临失去双亲后的"空巢"生活成为普遍现象 [2][3] 家庭结构与财产问题 - 独生女大刘遭遇父亲再婚后房产被继母儿子独占的财产纠纷 [16] - 母亲遗留房产被父亲变卖且未告知大刘 [16] - 小伊家庭因母亲突然离世导致财务信息缺失 [17] 赡养压力与心理困境 - 大刘独自承担父亲住院手续、检查及殡葬事务 [3][5][7] - 独生子女在父母医疗决策时缺乏共同商议对象 [7] - 小伊因父亲隐瞒病情导致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11] 身份认同与生活目标 - 父母去世后独生子女对人生意义产生质疑 [10] - 大刘失去工作动力:"做出的成绩给谁看" [11] - 小伊因失去父母认可标准而陷入"摆烂"状态 [11] 社会关系变化 - 亲戚关系因父母离世自然疏远 [9] - 阿青建立同事应急联络机制应对独居风险 [21] - 大刘对恋爱关系保持经济信息保留态度 [21] 代际资源分配 - 1998年小伊家庭花费2万元(占家庭年收入368%)供其参加加拿大夏令营 [17] - 独生子女获得父母集中投入的教育资源 [17] 后续生活选择 - 阿青因父母婚姻阴影选择不生育 [24] - 小伊通过运动重建生活秩序并完成婚姻登记 [22] - 大刘签署器官捐赠协议并规划慈善捐赠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