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后浪研究所
icon
搜索文档
「史上最难填报季」终于过去,填完不后悔的专业真的存在吗?
后浪研究所· 2025-07-16 17:01
高考志愿填报现状与痛点 - 2024年山东考生花费5499元请规划师却遭遇96个本科志愿全滑档事件引发热议[1] - 志愿填报数量激增:四川院校+专业组模式最多达270种组合 辽宁专业+院校模式可填112个志愿[14] - 考生准备情况:86%会提前做规划 仅13.97%完全不做准备[15] - 信息关注度断层:70.74%关注全省排名 63.76%研究批次规则 但仅30.13%查阅招生章程[17] 志愿填报历史演变 - 1950-1990年代实行考前盲填 仅3-5个志愿且依赖估分[4] - 1990年代改为考后估分填报 仍存在高分低录风险[5] - 2002年湖南首创平行志愿 2008年全国推广 实现知分精准匹配[8][10][11] 考生决策行为分析 - 学校认可度成硬通货:超40%优先考虑985/211 74%将综合排名列为首要因素[30][31] - 专业选择动机:个人兴趣与就业前景双主导 家庭意见仅占14.41%[33] - 城市选择偏好:59.8%倾向经济发达地区 北京上海深圳聚集49家世界500强[34] 高校专业调整趋势 - 专业撤销量五年增5倍:2020年518个 2024年1428个 涉及广播电视学等传统热门[36][37] - 工科持续领跑:计算机科学5年4次登顶 2024年前五中占4席(含人工智能、电气工程)[39] - 文科边缘化:仅法学稳居前三 英语/汉语言文学跌出前十[40] 志愿填报服务市场 - 市场规模十年扩7倍:从2016年1.3亿增至2026年9.5亿[27] - 头部机构收费达17999元 2025年名额提前售罄 行业现存1800余家企业[27] 高校招生新动态 - 2024年高考人数1335万 7年来首降 双一流高校扩招2万人[45] - 地域热度变迁:东部高校崛起 浙江大学/苏州大学/深圳大学成新晋热门[42][43]
这个夏天,我不想做「腋下管理」了
后浪研究所· 2025-07-10 15:08
女性腋毛自由的社会现象 - 小红书关于"腋毛羞耻"的讨论浏览量达上千万 显示女性对腋毛议题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2] - 网友投票显示78%参与者认为最好不要刮腋毛 主要顾虑包括腋下刺痛感 毛囊炎和异味加重等健康问题 [2] - 35岁女性亚米首次质疑传统审美标准 反思"光滑无毛"美学的社会建构过程 [2] 商业营销对审美标准的影响 - 1915年吉列公司推出女性专用刮毛刀 通过广告塑造"光滑腋窝=优雅"的消费观念 [10] - 1917年某企业通过宣传攻势将腋毛污名化 两年内刀片销量实现翻倍增长 [10] - 脱毛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涵盖脱毛膏 蜜蜡 脱毛仪等多种产品 创造巨大商业价值 [14] 女性身体自主意识的觉醒 - 00后教师小唐遭遇学生纸条事件后 开始严格进行"腋下管理" [4] - 00后女生彤文坚持不刮腋毛 面对家人反对时表现出强烈叛逆意识 [4][8] - 37岁阿树经历20年刮毛后停止 因健身摩擦和毛囊刺激导致健康问题 [8][9] 文化传播与审美变迁 - 李安在《色戒》中要求汤唯保留腋毛 还原1930年代真实审美 [13] - 大S在书中描述极端除毛行为 反映传统审美对女性的严苛要求 [14] - 现代女性尝试漂白 贴肤色贴等创新方式处理腋毛 显示审美焦虑持续存在 [14] 公众人物与社会运动 - 1999年朱丽叶·罗伯茨公开露出腋毛 引发媒体争议 [19] - LadyGaga将腋毛染成艳绿色 带动年轻群体模仿形成亚文化现象 [19] - 当代女性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不管理"体验 形成去羞耻化运动 [18][19] 性别平等与个体选择 - 阿树剪超短发后异性追求者减少80% 反映传统性别期待的影响 [23] - 广东家庭中哥哥享受特权 妹妹被要求承担家务 显示结构性性别差异 [23] - 女性教育机会受"温柔陷阱"限制 如父亲劝阻女儿出国深造案例 [24]
那些确诊癌症的年轻人:我反而觉得轻松了
后浪研究所· 2025-07-08 16:14
核心观点 - 年轻癌症患者在确诊后反而感受到一种"轻松"和"解脱",因为疾病让他们摆脱了原有的生活压力和束缚 [1][2][7][12] - 这种轻松感源于患者能够专注于自我体验,不再被社会期待和日常琐事所困扰 [17][18][20] - 癌症成为患者重新审视生活、打破常规的契机,让他们敢于尝试新事物和表达真实自我 [5][6][16][37] 患者行为变化 - 大热在确诊后尝试了染发、打唇钉、独自旅行等突破常规的行为,实现了"人生第一次"的体验 [5][6] - 小余在治疗间隙独自旅行,探索了成都、桂林、深圳等地,并学习了摄影、油画等新技能 [14][16] - 春迟在治疗期间享受睡眠、散步等简单生活,治愈了"计划强迫症",变得敢于拒绝他人 [34][37] 心理状态转变 - 患者从高度自我要求转变为接受普通和平凡,不再赋予生活过多"意义" [40] - 从关注他人评价转向关注自我体验,从"内耗"变为"外耗" [22][37] - 感知幸福的能力提升,能够从日常小事中获得快乐 [38] 社会压力来源 - 大热的压力主要来自母亲的控制和过高期望 [25][26] - 小余的困扰源于工作价值感和讨好型人格 [22] - 春迟的压力来自职场竞争和家庭责任的双重负担 [30] 疾病带来的积极影响 - 癌症成为患者打破生活常规的"正当理由",让他们能够"光明正大"地休息 [35] - 治疗期间的时间感知发生变化,生活节奏显著放缓 [34][38] - 患者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发生改变,表达更加直接和真实 [37]
苟过新手期,职场新人开始「外包」mentor了
后浪研究所· 2025-06-30 16:55
职场新人面临的挑战 - 应届生入职后普遍面临职场适应问题,包括与资深同事缺乏共同语言、新项目无从下手、导师指导不足等[4] - 部分新人遭遇不合理工作要求,如私人助理性质任务或强制996工作制[4] - 社交媒体成为新人宣泄压力的主要渠道,形成"职场孤儿"群体共鸣现象[4] 扣子空间的核心功能 - 智能生成专业PPT,10分钟内完成包含市场分析、竞争格局、技术趋势等模块的行业报告[9][18] - 自动优化工作文档,将流水账式周报转化为包含业绩总结、未来规划、反思改进的结构化报告[20] - 播客制作功能可生成自然语音内容,解决用户表达障碍问题,支持《年轻人喜欢LABUBU》等主题创作[25] 产品差异化优势 - 支持单页PPT编辑修改,避免重复生成整套文档的时间浪费[37] - 提供5种风格并行输出选项,涵盖人文风格、研究报告风、智能适配设计等模板[11][13][14] - 整合多平台数据源,如调用高德地图找房、同程机票查询等跨平台服务能力[16][39] 应用场景扩展 - 职场辅导功能提供从破冰社交到深度协作的全周期人际关系解决方案[26] - 教育领域应用案例显示,可生成包含洋流定义、形成因素、全球影响等模块的地理课件[36][37] - 休闲场景支持生成激励歌曲、网页游戏、城市打卡攻略等娱乐内容[31] 产品定位演进 - 从工具属性升级为24小时mentor角色,覆盖"不想干/不会干/干不好/好无聊"四类职场痛点[33] - 被用户比喻为"职业配速员",帮助新人跨越学生到职场人的适应期[47] - 形成模块化应用生态,用户可像组装乐高一样自定义职场工具包[34]
闲鱼,当今互联网的「神奇」非标品
后浪研究所· 2025-06-23 16:31
核心观点 - 闲鱼平台已超越传统闲置交易功能,演变为集交易、社交、文化共创于一体的数字生态,用户开发潜力不足1% [6][19][24] - 平台通过C2C基因和弱算法干预形成独特"神奇生态",2024年注册用户突破6亿,95后占比超40% [14][18][20] - 交易场景延伸至科研材料、影视道具等非标领域,电子设备租赁交易额同比增长217%,奥莱频道交易额增长370% [8][22] - 情感联结与文化共创构成平台壁垒,形成"谷圈黑话""闲鱼文学"等亚文化符号 [13][16] - 商业模式突破传统边界,从商品交易扩展到技能服务、权益转让等,构建全民副业平台 [22][23] 生态特征 用户行为 - 奥运冠军孙杨发布拼装模型晒单,中传教授通过平台研究人类学族谱 [1][5] - 科研人员采购发霉橘子标本,剧组淘到20年前肯德基中古玩偶作为影视道具 [7][8] - 95后租用索尼A7M4相机追星,节省3万元设备购置费,影像设备租赁占比达43% [8] - 母亲继承去世儿子的3D打印店铺,获游戏公司致敬植入角色,店铺持续运营2年 [12] 数据表现 - 2023年电子设备租赁交易额同比增长217%,影像设备占比43% [8] - 2024年注册用户突破6亿,日均GMV超10亿元,日均发布闲置物品400万件 [20] - 2025年3月MAU突破2亿,增速位列电商类APP第一 [20] - 奥莱频道交易额同比增长370%,卡券类目新增120个细分品类 [22] 运营机制 平台策略 - 上线"神鱼开发者大会"入口鼓励创意,用户通过100件闲置换毕业设计灵感 [6][19] - 平均每笔交易产生45句聊天,形成"交易-交流-交情"关系链 [14] - 弱算法干预实现去中心化,3点赞手作商品仍能被精准搜索 [18] - 产品迭代由用户需求驱动,如副业频道、闲鱼夜市等功能 [19] 文化构建 - 形成"谷圈黑话""十动然鱼"等平台特有语言体系 [13] - 香水爱好者创建50万成员圈子,收藏绝版香水价值超房产 [14] - 95后分享2万件时装藏品建立同好圈,吸引明星模特关注 [15] - 代骂恋爱脑、老板意图分析等Z世代新型副业形态涌现 [18] 商业价值 模式创新 - 从商品扩展到服务:程序员接单月入3万,化妆师开展线上教学 [23] - 非标服务标准化:代遛狗、代相亲等长尾需求获得曝光 [18] - 权益交易规模化:机场贵宾厅、演唱会代排队形成新赛道 [22] 行业影响 - 重新定义闲置边界,品牌微瑕商品5折出售成为省钱选择 [22] - 构建开放世界逻辑,用户成为生态节点自主创造玩法 [19] - 打破传统电商流量分配机制,形成去中心化热带雨林生态 [18]
上班前先发个疯,都市白领现在流行「早八蹦迪」
后浪研究所· 2025-06-23 16:31
行业趋势 - 全球范围内兴起"Coffee Raves"文化,以咖啡馆为场地结合电子乐和清醒社交的新型娱乐方式正在颠覆传统夜店模式[1][9][12] - 该潮流始于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等欧美城市,已扩散至迪拜、孟买、德里、布里斯班等20+城市[12] - 迪拜"No Filter"成为首个专业组织Coffee Raves的机构,与COSTA咖啡合作月度活动,单场活动带动咖啡馆营收增长30%+[13][16] 商业模式 - 活动选址突破传统咖啡馆,延伸至面包店、天台、公园等非酒精场所,成本较夜店降低60-80%(夜店人均消费100-1000元 vs 咖啡锐舞20-50元)[9][31] - 饮品结构以咖啡/茶饮为主,搭配功能性饮料,毛利率维持在65-75%区间[11] - 音乐类型延续电子乐但节奏更舒缓,House/Trance/Chillout占比达82%[11] 用户画像 - Z世代为核心客群,63%参与者倾向清醒社交,18-26岁群体该比例达71%[28] - 30+人群占比超预期达25%,主要因规避熬夜需求[25] - 用户动机集中于"沉浸感"(42%)、"压力释放"(35%)及"健康社交"(23%)[21] 市场影响 - 英国酒吧10年关闭7000家,2024年单月倒闭34家;日本六本木夜店区转型多元化业态[36][38] - 北京3家经营10年+的Club(Dada Bar/fRUITY SPACE/ByeByeDisco)近期集中关闭[39] - 深圳MOMOKAWA、phase coffee及成都原咖啡通过Coffee Raves实现客流量环比增长150%+[42] 文化演变 - 蹦迪文化历经三代演变:80年代迪厅(Disco)、千禧年夜店(Hip-hop)、当前Coffee Raves(电子乐+健康)[6][8][9] - 社交媒体推动裂变,TikTok相关话题播放量破3亿次,小红书讨论量月增280%[21][45] - 形成"croissant techno"等跨界IP,法国Le Pain Quotidien面包店借活动提升品牌年轻化指数40%[23]
中产家长,悄悄卷起了小众赛道
后浪研究所· 2025-06-23 14:03
中产家长教育理念转变 - 中产家长从传统书本教育转向注重实证思维培养 通过夜探昆虫等户外活动让孩子近距离观察自然现象 实现从"看虫"到"懂虫"的认知升级 [2] - AI时代推动教育理念变革 家长更重视调动多感官实践 科学素养培养成为核心诉求 包括数学思维 科学思维 空间思维等跨学科能力 [4] - STEM教育理念渗透率提升 93%受访家长认为需学习相关课程 因其能培养科创思维与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 增强未来就业竞争力 [6] STEM教育市场发展 - 3M公司通过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赛事 "科学总动员"科普活动等持续投入STEM公益 覆盖6-12岁青少年群体 并建立外来务工子女STEM教育基地 [8] - 高端STEM课程收费达2万元/年 配备激光雕刻机 3D打印机等专业设备 强调拆解组装实践 培养工程能力与科学思维 [10] - 科技特长生培训市场增速显著 预计未来三年份额达20% 编程 机器人等品类受政策推动 成为升学新路径 [18] 低成本科学启蒙模式 - 生活化科学实验兴起 扑克牌 纸杯等日常物品被创新使用 通过数字密码 记忆挑战等游戏培养逻辑思维 观察力 [12] - 优质科普内容受追捧 如播放量3.12亿的《原来是这样?!》用通俗语言解析科学现象 降低启蒙门槛 [12] - 自然观察成为重要启蒙方式 通过种植 饲养等活动培养探究精神 参考费曼科学思维训练方法 [14] 教育效果与长期规划 - STEM课程显著提升实证思维 学员能独立完成螺旋桨跑车等原型制作 并增强英语表达等综合能力 [15] - 科技特长生需长线布局 家长瞄准科学思维训练营 通过白名单竞赛构建升学"技术壁垒" [18]
比降价更拿捏年轻人的,是星巴克的「隐性价值感」
后浪研究所· 2025-06-18 21:08
星巴克价格策略与市场反应 - 公司于6月17日起对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三大品类全线降价,最低价格降至23元,大杯平均降价5元 [1] - 降价措施在年轻消费者中引发显著反响,门店客流增加,尤其下午时段非咖啡类饮品消费占比提升 [2][3] 隐性价值与情绪营销 - 公司通过联名活动(如"疯狂动物城"系列)精准捕捉年轻消费者情怀,三款联名冰摇茶成为社交打卡热点 [5] - 取餐口令(如"得偿所愿""精彩人生")与消费者情绪形成强关联,增强品牌情感黏性 [10][12] - 联名活动延伸至音乐IP(五月天),推出限定星冰乐及周边(透卡、歌词杯身),深化情感联结 [13][15][16] 产品定制化与创新 - 公司推出"真味无糖"体系及客制化选项(风味组合、糖浆泵数调整),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与探索乐趣 [7][8] - 消费者自发创造隐藏菜单(如"卜卜星冰乐"),社交媒体传播进一步扩大品牌参与感 [13] 第三空间体验升级 - 门店通过千店千面设计(北京坊旗舰店四合院布局、苏州非遗概念店苏绣装饰)强化地域文化特色 [21][23] - 空间功能多元化(办公、社交、创作),白噪音环境与包容性氛围成为数字游民及学生群体的生产力场景 [12][21][25] 社交货币与品牌认同 - 联名活动(五月天、Snoopy)激活Z世代童年记忆,形成身份认同的社交货币 [20] - 消费者将品牌视为"精神镇定剂",在陌生城市中提供确定性,降价后情感价值更显性化 [25][28][30] 非咖啡品类增长 - 冰摇茶等非咖类饮品因降价及多巴胺配色吸引年轻情侣,成为下午茶时段消费主力 [5][25] - 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减脂配方(如红茶咖啡拿铁鸳鸯换巴旦木奶),推动健康饮品趋势 [8]
我的女儿,初二,不去上学了
后浪研究所· 2025-06-16 16:27
教育压力与心理健康 - 初一下学期学习压力陡增导致小恩出现中度强迫和中度抑郁症状[3] - 作业量过大导致小恩经常熬夜至12点后完成作业[13] - 社交问题加剧心理压力 与好友冲突后形成恶性循环[13] 家庭教育选择 - 单亲母亲卡梅拉最终决定支持初二女儿停学[2] - 停学决定源于长期无效干预 包括心理咨询和医疗检查[17][19] - 传统教育价值观受到挑战 "不上学就完了"的烙印需要破除[36] 替代教育实践 - 停学后带女儿赴清迈生活一个月 参与各类兴趣班[7][25] - 目前探索在家自学 艺术院校附中或出国三条路径[32] - 正在联络画室和英语机构 为不同路径做准备[33] 社会支持系统 - 求助视频获得数百万播放和数十万留言[9] - 主动参与青少年社区活动帮助建立社交圈[34][36] - 获得同类家庭经验分享但同时也面临舆论压力[10][30] 亲子关系变化 - 从工作优先转为全天陪伴 关系更加亲密[26] - 采用散步疗法缓解抑郁症状 每日坚持户外活动[23][25] - 共同面对社会质疑 逐步建立新生活信心[37]
当了两年全职爸爸后:我怎么成怨妇了
后浪研究所· 2025-06-14 10:26
全职爸爸的现状与挑战 - 90后全职爸爸王珉因全职带娃导致抑郁 出现失眠 暴瘦30斤 情绪失控等症状[2] - 全职带娃导致时间完全被孩子占据 包括洗奶瓶 换尿不湿 哄睡等重复性工作 身体出现腱鞘炎等健康问题[2][8] - 从月入2万的公司中层变为无固定收入者 社交断裂 价值感缺失 形象从潮流青年变为不修边幅的奶爸[15] 育儿分工与家庭矛盾 - 夫妻因育儿理念差异频繁争吵 妻子认为带娃轻松 丈夫则因独自承担育儿压力产生怨恨[16] - 孩子肺炎住院期间因妻子加班未能陪伴成为离婚导火索 双方缺乏情绪价值供给[18] - 离婚后双方反思 男方认识到女性在育儿细节(如服装搭配 饮食营养)上的优势 女方开始认可分工价值[21][24] 社会认知与性别差异 - 猎聘2022年调研显示37.76%男性愿意成为全职爸爸 但实际面临与女性相似的"母职惩罚"[3] - 男性传统育儿认知存在信息差 认为孩子会自然成长 实际需要学习专业育儿知识(如辅食添加 疾病护理)[6] - 社交媒体上全职爸爸获得宝妈群体共鸣 但多数全职妈妈面临更严峻的经济依赖与情感孤立问题[26] 经济与职业影响 - 离职前年薪20多万 全职带娃后收入锐减至月均三四千 主要靠炒股和自媒体维持[15] - 职业中断导致技能贬值 原管理岗位的社会认同感被育儿琐事取代[15] - 育儿视频创作成为新收入来源 但变现能力有限[26] 育儿体验反思 - 对比职场工作 带娃缺乏明确反馈机制 需24小时待命 被比喻为"娃是老板"[12] - 体力消耗显著 18-19斤的幼儿需长期怀抱 导致肌肉劳损[8][12] - 最终结论认为带娃难度远超职场工作 明确拒绝二胎计划[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