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eauty未来迹

搜索文档
调查 | 美妆批发,有机会重新崛起吗?
FBeauty未来迹· 2025-07-22 23:14
行业背景与现状 - 武汉汉正街作为全国知名商品批发中心,曾是美妆日化、服饰杂货及小商品的重要线下集散地,创造大量财富故事 [2] - 批发市场长期承担美妆零售链条中的"脏活累活",连接品牌方、经销商与代工厂,以低价灵活供货成为线下零售"毛细血管",但也因窜货、水货等问题饱受争议 [4] - 当前批发市场仍发挥"蓄水池"与"中转站"功能,承接品牌过剩产能与滞销库存,核心盈利逻辑仍为价差生意 [5] 上游供应端变化 - 国际名品因价差缩小(山姆/跨境电商零售价接近批发进货价)、售后成本高导致无利可图,档口90%转向国货美妆,白牌和新锐彩妆利润最高 [5][8] - 二、三线国货品牌如霞飞因品质稳定、控价体系完善成为批发市场主力,典型白牌产品如KASIMAN隔离霜批发价25元,终端售价达200-300元 [9] - 部分批发商发起名品与流量品联合集采维持客户粘性,搭配国潮/白牌产品提升利润空间 [9] 下游客户转型 - 核心客户从传统化妆品店转向带货主播,支持"一件代发、一折出货"及按预售数据"按销供货",实现零库存运营 [11] - 规模化化妆品连锁店(如唯伊嘉人、泊伊美汇、碧云天)大幅减少批发采购,转向品牌直供或代理商渠道,仅保留部分大众消费品用于促销引流 [12][14] 商业模式创新案例 - 临沂批发商城最早探索"电商直播+线下批发"双模式,典型档口设置产品陈列层(SKU超万个)与直播中心,部分商家抓住直播电商早期红利 [16][17] - 临沂市场跨境转型成效显著:2024年入驻2.7万跨境商家,进出口764.7亿元(同比+23.1%),占全市进出口总值68.1%,并在马来西亚开设海外商城 [19] 行业转型方向 - 传统批发模式面临利润挤压(电商透明化)、客户流失(商超自建供应链)、经销商绕开等挑战,需向平台化、数字化升级 [21] - 国家政策明确推动批发业改造升级,要求发展平台生态、内外贸一体化,临沂案例显示转型路径包括集配中心、直播基地、跨境平台等 [24][25]
资本热浪再袭?近30家美妆企业打响“第一股”争夺战
FBeauty未来迹· 2025-07-21 17:45
美妆行业IPO热潮 - 2025年刚过半程已有28家美妆产业链相关企业启动IPO进程,涵盖品牌、原料、电商服务、包材、医美等多个领域 [2] - 此轮热潮与近年"上市难"形成鲜明对比,政策松绑及毛戈平、若羽臣等成功案例带来示范效应 [2] - 美妆品牌商成为主力,今年至今8家品牌商启动IPO,包括谷雨、林清轩、绽妍生物等,仅朴荷生物一家成功上市 [4] 重点企业分析 谷雨 - 2024年营收约40亿元,同比增长超40%,可跻身国货美妆十强 [5] - 启动A股IPO进程,冲刺"美白第一股",对确立头部地位具战略意义 [6] 林清轩 - 2022-2024年营收从6.91亿元增长至12.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2% [8] - 毛利率从78%提升至82.5%,但净利率波动明显(-0.9%至15.4%) [9][10] - 被质疑营销费用过高(三年7.6亿元),研发投入不足(三年不足亿元) [10] 绽妍生物 - 2024年营收5.97亿元,净利润7350万元 [10] - 皮肤屏障修护敷料2023年收入3.37亿元,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10] 原料企业 - 7家原料商启动IPO,珈凯生物已挂牌新三板,禾元生物递交注册申请 [11] - 细分领域头部玩家集中,如维琪科技(多肽)、宜春大海龟(角鲨烯)、创健医疗(重组胶原蛋白) [11] - 禾元生物的重组人纤连蛋白技术受关注,若上市或助推该原料热度 [11] 行业背景与驱动因素 政策环境 - 证监会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六部门发文鼓励优质消费类企业IPO [12][13] - 2024年6月单月IPO受理数量占上半年80.72%,创半年新高 [13] 市场竞争 - 国货美妆十强门槛从2021年15.52亿元升至2024年29.7亿元,四年规模增长超130亿元 [14] - 头部格局固化,2024年仅毛戈平一个新面孔进入十强 [15] - 行业步入存量竞争阶段,IPO成为企业获取资金、加固护城河的关键手段 [16] 细分赛道机会 - 功效护肤、原料创新等领域仍存"第一股"空白,如华熙生物(玻尿酸)、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的上市曾带动相关领域热潮 [17][18] 资本市场选择 - 港股成为热门选择,2024年上半年IPO数量同比增43.3%,融资额1067亿港元居全球首位 [19] - 28家启动IPO的美妆企业中8家选择港交所,毛戈平港股上市后市场地位显著提升 [20] - A股政策松绑为科技属性企业(如原料商)打开新通道,科创板、创业板标准调整 [20] 行业影响与展望 - 此轮IPO热潮可能改变行业头部格局,但企业长期发展仍需依赖业绩、技术壁垒和品牌价值 [22] - 2025年被视为美妆行业资本化重要转折点,后续影响将波及全产业链 [22]
高端美妆在中国“犯难”,THE WHOO为何“常青”?
FBeauty未来迹· 2025-07-21 17:45
618美妆销售数据 - 2025年618全周期美容护肤全网销售额432亿元,同比增长65.52% [2] - 香水彩妆销售额143亿元,同比增长57.14%,两品类合计增长63.35% [2] - THE WHOO在抖音商城618面部护肤套装类目榜排名第2,抖音美妆品牌GMV排名第9(3.94亿元) [4] - 快手平台美容护肤销售榜排名第3,持续位列高端护肤品牌TOP阵营 [6] THE WHOO市场表现 - 天气丹PRO系列长期占据抖音"紧颜水乳爆款榜"、天猫"礼盒装面部护理套装新品榜" [7] - 护肤套组单价1000-2000元仍位列抖音高价带销售前列,突破主流300-500元价格带(占比34.36%) [9] - 累计22年净销售额超20.1万亿韩元(约1050亿元人民币),创韩国化妆品单品牌纪录 [31] 品牌战略布局 文化营销 - 敦煌联名礼盒融合莫高窟第360窟藻井艺术,采用石青与金箔设计 [12] - 京剧主题礼盒联合梅兰芳大剧院,以非遗文化强化东方美学认同 [16] 科技赋能 - 发布突破性成分"科绿因",基于6万东亚人皮肤数据研发 [34] - 天气丹PRO新品实现1小时修护、2周淡纹、4周焕光效果 [19] 明星矩阵 - 双代言人李现(科技感)与金智媛(优雅感)覆盖中韩市场及性别圈层 [21][23] 线下体验 - 上海"美运殿堂"快闪融合灵蛇元素与中国红,结合手书福字等传统互动 [24][26] 行业趋势 - 中国高端美妆市场规模从2021年2578亿元缩水至2024年2364亿元,复合增长率下滑3% [27] - 国际品牌面临高端形象虚化与科技同质化挑战,需重构叙事体系 [30] - THE WHOO以"科学均衡"理念结合东方智慧,成为转型标杆 [35][36]
深度|美妆巨头为摆脱“大企业病”,有多拼?
FBeauty未来迹· 2025-07-18 20:32
行业趋势与战略重构 - 2025年上半年全球25家头部美妆企业发生75个关键岗位变动,反映行业以科研、全球化、组织变革为核心的新竞争图景 [2] - 三大核心趋势:数字化/科研/创新岗位涌现、中国市场负责人权责扩大、组织结构深度转型 [2][3] - 行业从"高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组织变革成为战略重构引擎 [3] 新兴岗位与职能创新 - 欧莱雅、雅诗兰黛等设立至少7个突破性新职位,打破传统职能边界 [6] - 雅诗兰黛设立首席数字和营销官、全球科学睡眠顾问等职位,将睡眠科学引入护肤研发 [8][10] - 欧莱雅首创首席创新和战略展望官,资生堂合并中国区与旅游零售CEO职能 [10][12] - 珀莱雅设立欧洲科创中心副总裁,花王诞生首位女性全球化妆品业务总裁 [12][13] 中国市场战略升级 - 国际美妆集团中国区负责人进入全球决策层,雅诗兰黛中国CEO直接向全球CEO汇报 [15] - 资生堂中国区CEO同时管辖旅游零售业务,LVMH丝芙兰全球CEO直接分管中国业务 [17][19] - 巴黎欧莱雅中国管理层大调整,应对本土化运营与增长压力 [21][22] - 中国市场决策层级破壁、管理半径扩容、总部资源直输的三重变革 [24] 研发与组织架构革新 - 科研领袖转型品牌操盘手:兰蔻全球总裁由欧莱雅前首席创新官转任 [27] - 珀莱雅组建国际化研发团队,跨境研发架构包含4位顶尖科学家 [29] - 雅诗兰黛按品类重组品牌集群,本土企业设立产品开发与孵化独立部门 [31][34] - 华熙生物管理层转向利润中心负责制,管理职能直接挂钩业务线盈利 [36] 商业模式进化 - 行业拆解"研发-营销-渠道"线性链条,构建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网状组织形态 [36] - 欧莱雅强调组织调适能力与产品创新同等重要,价值链正在被重新定义 [37]
当皮肤屏障成通用语言:20年适乐肤如何重写护肤规则?
FBeauty未来迹· 2025-07-17 20:14
品牌发展历程 - 2025年7月适乐肤迎来品牌20周年庆典 展示20年探索"屏障科学"成果 汇聚25国500余位皮肤学专家及意见领袖 [2] - 2005年首创三重神经酰胺配方 2025年蝉联"全美皮肤学专家推荐NO 1保湿护肤品牌" 建立皮肤屏障护理新共识 [2] - 2005年由美国皮肤学专家创立 针对市场缺乏专业有效且亲民普惠的皮肤屏障解决方案 品牌名称融合"神经酰胺"与专利技术"MVE Technology" [7] - 初期推出润肤霜 润肤乳 保湿洁面乳三款基石产品 搭载三重神经酰胺(1/3/6-II)和MVE渐层缓释技术 实现"高效修护+长效作用" [9] - 2017年被欧莱雅集团收购 加速全球化扩张 2019年起持续蝉联全美皮肤学专家推荐NO 1保湿护肤品牌 产品进入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 [10] 核心技术优势 - 三重神经酰胺精准模拟人体肌肤天然脂质 巩固修护受损皮肤屏障 MVE渐层缓释技术首创24小时渐进式渗透系统 解决"即时补水却长效干燥"行业困局 [9] - 坚持"成分安全 结构科学 适应广泛"开发逻辑 如祛痘系列结合神经酰胺与水杨酸 积雪草洁面采用氨基酸表活+三重神经酰胺+MVE技术 [11] - 科研成果发表于《JDD》《ClinCosmetInvestDermatol》《PediatricDermatology》等专业期刊 2022年写入中国银屑病临床诊疗指南 [11] 中国市场策略 - 2018年通过进博会进入中国 六年内完成认知建立 渠道拓展 人群渗透 采取"产品策略 医学合作 公益布局"三维本土化调整 [13] - 产品聚焦"保湿+清洁"核心品类 以润肤乳 润肤霜 洁面乳建立品牌记忆点 后拓展至祛痘细分市场 倡导"精简护肤"理念 [14][15] - 牵头成立中国皮肤屏障专家委员会 发布《皮肤屏障蓝宝书》 连续六届支持"皮肤屏障案例大赛" 推进"守护屏障 智愈肌肤"公益项目 [18] - 2021年完成《中国银屑病人群护肤习惯》调研 2022年开展内蒙古三地巡回义诊 2023年成立"儿童皮肤屏障守护者公益计划" [18] 品牌定位与未来规划 - 定位"专研高效 全家乐享 精简实用"的皮肤专业医师角色 已迈入10亿欧元俱乐部 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 [20] - 中国战略聚焦25岁以下Z世代 通过科学实证 KOL种草 专家合作等多元策略触达 构建"年轻客群向家庭成员辐射"渗透模式 [21] - 渠道布局"根植本土 全域触达" 线上以电商为核心 线下布局屈臣氏 会员店 化妆品店 挖掘下沉市场机会 [22] - 持续用临床实证推动行业标准 通过案例大赛和"欧莱雅皮肤健康行动"构建技术壁垒 定义行业规则 [22]
彩妆品牌跨界做护肤,真实力还是大冒险?
FBeauty未来迹· 2025-07-17 20:14
彩妆品牌护肤布局战略升级 - 头部彩妆品牌如花西子、毛戈平、完美日记正从零星试水转向系统性攻坚护肤领域,采取研发前置、品类扩张、理念重构的策略 [2] - 行业呈现集体式战略扩张态势,这既是国货美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对科研实力的关键试炼 [2] - 布局方式呈现多元化:毛戈平以高端定位破局,完美日记以科技研发筑墙,花西子以理念延伸构建差异化 [4] 毛戈平高端化发展路径 - 2024年全年营收达38.85亿元,护肤线营收14.29亿元同比增长23.19%,占总营收36.8% [4] - 鱼子酱面膜单年零售额突破8亿元,占品牌全年总销售额两成以上 [4] - 过去一年累计备案13款护肤单品,完成彩妆、护肤、香水、身体护理全品类产品线构建 [4] 完美日记科技驱动战略 - 依托母公司逸仙集团研发投入,从2023年第一代仿生膜技术升级至2025年融合5大核心专利的第三代技术 [5] - 拓展出涵盖面膜、精华水、眼霜、面霜的"仿生膜"护肤系列,构建"妆养一体"技术壁垒 [7] - 通过全球创新研发中心掌握原料筛选、配方研发主动权,形成"彩妆技术反哺护肤"路径 [7] 花西子东方美学延伸 - 构建包含100余种花卉配方数据库,完成50种花卉原料提取与制备,获得多项植物提取物专利 [7][8] - 2025年1-5月护肤系列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超20%,销售额占比近两成 [9] - "气色双生莲萃"系列将东方植物提取物与现代科技护肤结合,涵盖面霜、次抛精华等多款产品 [8] 市场背景与消费趋势 - 2024年护肤品市场规模超7000亿元,是彩妆市场(880亿元)的8倍,为彩妆品牌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16] - 超60%消费者期待彩妆产品具备养护功效,希望护肤与彩妆更好结合,"妆养一体"成为新趋势 [16] - 外资品牌如YSL、Armani已成功验证"理想妆容需护肤品支撑"的美妆理念,护肤业务能带来更高长期价值 [15] 行业挑战与竞争格局 - 彩妆品牌需面对消费者对"是否专业"的质疑,除毛戈平、花西子外多数品牌护肤产品体量仍较小 [21] - 护肤产品对安全性、功效性要求更高,需长期技术投入,市场面临国际巨头和国货功效品牌双重挤压 [22] - 行业需通过科研基石与长期积累突破品类壁垒,建立消费者信任是核心挑战 [21][23]
从卖货场到价值策源地,美妆“旗舰店”浪潮再起
FBeauty未来迹· 2025-07-16 20:40
美妆旗舰店发展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多个国际及国货美妆品牌在中国集中开设旗舰店,包括M·A·C魅可、FENTY BEAUTY、AMOUAGE阿漠史、毛戈平、Perfumer H等 [3] - 线下渠道经历结构性迭代,2019-2023年中国51座城市百货购物中心化妆品专柜总数缩减近6000个,但高端美妆区仍保持活力,开关店比为0.85 [6] - 美妆品牌渠道策略转向精简专柜网络,加码旗舰店布局,旗舰店定位从销售终端升级为品牌文化物理化身 [6] 美妆旗舰店进化阶段 - 1.0高奢试验期(2010年前后):香奈儿、LV等奢侈品基因延伸,以稀缺性强化品牌高度 [7] - 2.0国际规模化(2020年):兰蔻、YSL、DIOR等头部品牌集中开设旗舰店,验证品牌精神实体化价值 [7] - 3.0新爆发周期(2023-):国货品牌与海外新锐主导,如花西子「西湖隐园」、优时颜「帆屋Velas Chamber」等 [7] 旗舰店核心功能 - 选址策略转向文化地标与独栋化,如HOURGLASS苏州仁恒仓街店融合江南建筑美学 [13][15] - 空间设计构建品牌世界观,如溪木源「天光树影楼」取意朱熹《观书有感》,AMOUAGE「The Sillage香迹」重现航海史诗 [16] - 功能从服务终端升级为价值枢纽,包括深化服务(伊菲丹城堡店SPA)、内容生产(溪木源艺术展)、科学传播(SK-II PITERA™科技展示) [18][19][21][22] 旗舰店高阶形态 - 品牌之家(Maison)成为高奢美妆新趋势,如希思黎上海张园品牌之家融合零售、艺术沙龙、咖啡区,莱珀妮之家强化瑞士抗老科技文化认同 [30][31] - 品牌进化链:专柜解决"买得到"、旗舰店实现"懂得我"、品牌之家承诺"成为我",完成用户心智三次升维 [32] - 未来竞争聚焦空间想象力与精神归属感,案例参考Gentle Monster"千店千面策展型零售"模式 [26][29]
2025上半年美妆零售额创新高,韩束把兰蔻超了?
FBeauty未来迹· 2025-07-15 22:3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上半年限额以上化妆品零售额达2291亿元创历史新高,但同比增长仅2.9%低于社零5%的增速,6月首次出现2.3%同比下滑[2][6] - 线上美妆展现韧性:五大电商平台交易额3210.75亿元(+8.59%),交易量42.85亿件(+10.87%),其中仅1月交易量下滑3.01%[5][9][10] - 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头部企业竞争白热化导致限额以上增速放缓,而线上渠道及细分品类呈现差异化增长[5][11] 渠道与平台动态 - 大促效应减弱:618周期中5月(666.12亿元)和6月(541亿元)交易额仅实现1.08%-3.4%低增长[11] - 平台格局变化:抖音与淘系交易额均超千亿,拼多多增速亮眼(交易额+111.07%,交易量+150.03%)[11] 品类结构分析 核心品类表现 - 美容护肤以1971.82亿元占64.4%份额,交易额+8.17%,面部护理套装(245.82元高单价)、面部精华(301.92亿元,均价178.71元)为高价值细分[12][13][17] - 彩妆增速显著:交易额551.81亿元(+15.26%),底妆品类增长超20%[13][15] - 洗发护发成黑马:交易额340.37亿元(+20.67%),头发清洁、男士护发等细分增长超20%[13][15][19] 潜力与风险品类 - 高增长细分:香水(交易额+17.83%)、手部/T区/足部护理(部分增速超100%)、男士美妆全线增长[16][19][20] - 下滑品类:身体清洁护理(量价齐跌)、口腔护理中非刚需品类(如牙线交易量-7.08%)[18][19] 品牌竞争格局 国际品牌优势领域 - 欧莱雅集团领跑:6个品牌进入TOP20,覆盖大众(巴黎欧莱雅)、高端(兰蔻)、高奢(赫莲娜)及彩妆(圣罗兰)赛道[21][23] - 高端壁垒显著:美容护肤TOP10中国际品牌占8席,香水TOP10中仅1个国货品牌[24][26][29] 国货品牌突破点 - 彩妆领域占优:TOP20中占11席,毛戈平(+30%)、彩棠表现突出[26] - 口腔护理线上反超:参半(10.58亿元)、云南白药等国货包揽前三[26][27] - 结构性机会:可复美新晋TOP15,韩束升至总榜第三,但在洗发护发(仅彩夕等新锐上榜)、香水领域仍弱势[23][26][29] 未来趋势 - 品类分化加速:男士美妆、精细化护理(如头皮护理226.04元高单价)成新增长点[19][20] - 价格策略警示:需警惕美容护肤、彩妆品类"以价换量"趋势,高端化仍是关键[16][17]
新“四大金刚”崛起,美妆如何夺回商场一楼?
FBeauty未来迹· 2025-07-14 17:46
线下消费生态变迁 - 传统商场化妆品柜台被潮玩、新能源汽车、户外运动、茶饮品牌"新四大金刚"取代,化妆品线下零售遇冷[2][11] - 莎莎国际关闭中国内地最后18家线下门店,反映传统美妆零售模式失效[2][27] - 泡泡玛特2024年内地线下渠道营收达45.26亿元,同比增长40.8%,70%门店位于商场一层[11][16][19] 化妆品行业渠道变化 - 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总交易额10738.22亿元,同比增长2.8%,线上占比提升至64.35%,线下收缩至35.65%[7][8] - 全国51个城市百货购物中心化妆品柜台数量2019-2023年减少近6000个[9] - 73%百货零售企业2024年销售额下滑,72%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8] 泡泡玛特线下模式分析 - 零售店贡献84.6%线下收入(38.28亿元),通过IP体验空间提供"社交+情绪"价值[18][20] - 机器人商店覆盖15.4%收入(6.98亿元),降低接触门槛扩大辐射范围[22][19] - 快闪店采用线上线下差异化产品策略,预约名额常售罄,形成流量联动[23][24] 美妆行业转型建议 - 从功能载体转向情感符号:开发非标品、植入情绪场景设计、强化IP联名[28][29] - 改造BA服务模式:减少强推销,提供专业试妆服务(如毛戈平单店配置7-8名导购)[30][31] - 发展美容坊提升客单价:40分钟深度服务可转化700-1000元消费[33] - 创新线下形态:借鉴LV"路易号"概念店,结合AI定制、城市文化打造快闪体验[34]
第12次登上IMCAS大会,修丽可何以成为双美“灯塔”?
FBeauty未来迹· 2025-07-13 19:08
中国医美市场发展 - 中国医美市场2021年规模达2179亿元 预计2030年突破万亿 [2] - "医美围术期护肤"成为新兴蓝海 吸引超过20家美妆企业入局 [2] - 修丽可2012年在中国首提「整全护肤」理念 率先布局医美围术期护肤领域 [2][4] 修丽可学术成果 - 连续12年受邀参加IMCAS英卡思中国大会 展现学术实力 [3] - 构建成熟的「整全护肤」体系 成为行业先行者 [4] - 发布全球首项《整全护肤专家共识》 树立行业标准 [8] - 重磅发布五篇学术壁报 展示明星产品实证功效 [8] 整全护肤理念发展 - 从功效性护肤品与医美项目协同增效 扩展到整全美学理念 [6] - 推出注射用人源化三型胶原蛋白溶液 获国家三类医疗器械认证 [15] - 从外用到注射 从基础护肤到医学美容 推动整合性皮肤医学发展 [17] 产品创新 - 新品A G E精华首次在中国亮相 含30%玻色因溶液和5大抗醣专利科技 [23] - A G E面霜 抗皱精华 色修精华等多款明星产品集体展示 [25] - 通过"学术-临床-产品"全链路升级 赢得市场信赖 [27] 行业规范 - 针对行业过度营销 虚假宣传等乱象 举办科学抗衰圆桌论坛 [19] - 联合专家 机构 协会多方共建 推动行业更专业透明 [22] - 提出科学抗衰三原则:先健康后美丽 个性化治疗 长期抗衰管理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