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Beauty未来迹
icon
搜索文档
深度 | 植物愈伤组织,为何今年突然爆火?
FBeauty未来迹· 2025-10-24 19:17
植物愈伤组织技术成为化妆品行业新焦点 - 2025年化妆品新原料备案中"植物愈伤组织"成为高频关键词,已有雪莲花、昙花、牡丹、华白及等多种植物愈伤组织提取物完成备案[3] - 2025年以来共有6款相关原料完成备案,其中5款为2025年完成,涉及高山雪莲、兰科花植、夜开昙花等多种植物类型[5] - 备案企业包括水羊股份、花皙蔻、谷雨等知名国货品牌,以及未名拾光、百岳特等上游创新企业[3] 植物愈伤组织备案情况 - 冰叶日中花愈伤组织提取物于2023年5月16日完成备案,备案人为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6] - 雪莲花愈伤组织粉于2025年2月6日备案,备案人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关联品牌为谷雨[6] - 昙花愈伤组织提取物于2025年4月3日备案,备案人为杭州拾光欣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6] - 华白及愈伤组织提取物于2025年7月1日备案,备案人为杭州三匠化妆品有限公司,关联品牌为LAN兰[6] - 牡丹愈伤组织提取物于2025年8月1日备案,备案人为美出莱(杭州)化妆品有限责任公司,关联品牌为花皙蔻[6] - 雪莲花愈伤组织提取物于2025年9月28日备案,备案人为湖南水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关联品牌为御泥坊[6] 品牌企业积极布局愈伤组织技术 - 谷雨通过其研发中心广州青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备案"雪莲花愈伤组织粉",成为行业首批将珍稀雪莲通过细胞培养技术落地的企业之一[7] - 水羊股份为旗下主力品牌御泥坊备案"雪莲花愈伤组织提取物",计划用于面霜、精华、面膜等产品线[7] - 花皙蔻团队与未名拾光生物实验室合作备案"牡丹愈伤组织提取物",相关研究成果已应用于花皙蔻抗衰老产品线[9] - 新锐护肤品牌LAN兰的母公司杭州兰匠备案了濒危兰科植物新原料"华白及愈伤组织提取物"[9] 上游创新企业推动技术发展 - 百岳特备案"冰叶日中花愈伤组织提取物",为市场储备前沿技术选项[10] - 未名拾光旗下子公司杭州拾光欣雅生物备案"昙花愈伤组织提取物",主打"夜间修护"概念,其技术支撑了牡丹与华白及的原料备案[10] - 未名拾光与北京大学共同开展"珍稀植物种质资源库"搭建,已成功诱导出80多种植物的愈伤组织,并可以进行再分化得到植物克隆苗[12] 植物愈伤组织技术的核心优势 - 技术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实现植物活性物的无土、可控生产,解决珍稀植物因生态限制与资源稀缺难以稳定供应的问题[4] - 愈伤组织是植物受伤后的自我修复机制,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大量分泌防御性物质、抗氧化物和活性代谢产物[18] - 液体摇瓶培养技术实现愈伤细胞均匀生长与规模放大,使愈伤组织能够像"细菌发酵"一样进行工业化生产[19] - 代谢调控能力使科研人员能通过改变培养基成分、温度、光照等条件,调节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成比例,实现定制化生产[22] 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 - 研究效率提升:愈伤组织样本具有高度一致性,为功效机理研究和AI建模提供标准化基础[22] - 生产稳定可控:避免气候、产区差异带来的成分波动,保障成分供应链连续性[22] - 成本与周期优化:十几天即可完成细胞批量培养,相比多年生植物的采收周期大幅缩短生产时间[22] - 实现从实验室到工厂的标准化生产,全年供应高活性、无污染原料[27] 行业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 技术复杂度与成本控制:愈伤组织培养需要对激素浓度、培养基成分、诱导条件等进行精确调控[30] - 安全数据积累仍需时间:成分谱与传统植物存在差异,需要完善的长期安全评估体系支撑[30] - 配套产业生态尚不完善:专业人才储备、提取工艺开发、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制约技术普及[30] - 诺斯贝尔选择从常见的水稻入手进行愈伤组织研究,夯实技术安全性与功效性基础[31] - 重庆安赛搏专注于攻克植物细胞低温保存技术,实现随时取用、复苏的便捷生产模式[31] 未来发展趋势 - 老原料新做的升级路径:对已有安全使用历史的传统植物进行技术再造,实现功效显著提升[32] - 珍稀植物的绿色替代:为雪莲花等濒危植物提供可持续开发方案,平衡商业价值与生态保护[32] - 技术融合的无限可能:与AI结合优化培养条件,与合成生物学结合实现定向合成[32] - 代表美妆行业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转型,减少土地占用、避免生态破坏[32]
深度丨PDRN爆火,线粒体抗衰为何仍未迎来“井喷期”?
FBeauty未来迹· 2025-10-23 22:36
文章核心观点 -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其功能障碍是皮肤衰老的核心标志之一,但以此为核心卖点的美妆产品市场尚未爆发,主要挑战在于科学解释成本高和市场教育不足 [3][5][34] - 尽管面临市场认知挑战,全球美妆巨头已在线粒体抗衰这一前沿科技赛道展开激烈科研竞赛,研究方向多元且深入 [12][13][37] - 线粒体抗衰技术具有显著的差异化潜力,其应用正从皮肤抗老向防脱、口服美容、医美及创面修复等多个领域跨界拓展,展现出广阔的行业前景 [28][29][30] 线粒体的功能与衰老机制 - 线粒体是为细胞活动提供95%能量货币ATP的“生命工厂”,并拥有独立的遗传指令库mtDNA [5][8] - 能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自由基(ROS)过量积累会引发氧化应激,导致mtDNA损伤、ATP生产受阻,最终加速细胞衰老和凋亡 [9][11] - 细胞通过线粒体自噬机制清除受损线粒体以维持动态平衡,但衰老细胞中线粒体特异性自噬减少,导致功能异常的线粒体积累 [10][11] - 线粒体动力学(融合与分裂的平衡)是调节其功能的新兴学说,关键调节因子DRP1对皮肤衰老有影响 [11] 美妆巨头的科研布局与策略 - 欧莱雅集团通过收购Timeline公司股权,获得专有分子Mitopure®,旨在回收和恢复衰老的线粒体 [13] - 雅诗兰黛集团与萨尔克生物研究所合作设立研究基金,聚焦细胞再生和线粒体功能 [13] - 拜尔斯道夫与美国生物科技公司Vincere合作开发基于线粒体自噬的护肤方案,并推动尿石素A的成分应用 [13] - 珀莱雅科研团队在线粒体功能研究方面获得国际奖项(IFSCC 2025十大基础研究奖) [13] - 宝洁公司提出“皮肤能量危机”概念,关注线粒体功能衰退导致的ATP生产不足 [13] - 行业研究主要围绕四大方向展开:提升线粒体产能、促进线粒体生成、调控线粒体自噬、保护线粒体免受损伤 [13] 核心成分与技术应用 - PDRN(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目前最热门的线粒体抗衰成分之一,能够直接诱导线粒体生物合成并修复损伤,使用该成分的品牌达3894个,相关商品达16901个 [20][21] - 雅诗兰黛应用的色提因(Sirtuins,如Sirt3)在调控线粒体代谢中居核心地位 [20] - 自然堂小紫瓶第六代的核心成分喜默因能8倍量解决细胞能量不足问题,其溶胞物可增强线粒体功能 [20][22] - 珀莱雅能量系列采用亚精胺,依托其激活线粒体自噬的研究基础 [20] - OLAY将烟酰胺(NAD+前体)与肌醇复配,从“加速更新”和“提供能量”两个维度协同抗老 [20][25] - 原料企业如巴斯夫、奇华顿、路博润、德之馨等也推出了多种靶向线粒体功能的活性成分 [24] 跨品类应用与未来趋势 - 线粒体抗衰应用可拓展至防脱与头皮护理领域,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通过氧化应激等途径参与白发和脱发过程 [28] - 口服美容成为重要方向,例如麦角硫因、尿石素A、橄榄苦苷等成分被证明能通过口服影响线粒体功能 [29] - 在医美领域,微电流应用可激活线粒体功能;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线粒体的能量供应对愈合效率至关重要 [30] - 新兴科研技术如哈佛医学院开发的线粒体衰老时钟(B.A.NAD(P)H FLIM技术),为量化衰老进程提供了新工具 [37] 市场挑战与机遇 - 市场普及的主要障碍在于“解释成本过高”,线粒体作用机制复杂,与消费者痛点之间的链路长,需要漫长的市场教育 [34][36] - 技术方向尚未统一,各品牌科研切口不同,加大了科学传播的难度,消费者更倾向于“品牌信任”而非“科技信任” [36] - 研究与严肃医学的边界模糊,导致美妆企业在科学传播上尺度难以把握,显得“束手束脚” [36] - 该领域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拥有无限未来可能性,是美妆企业值得重点布局的差异化赛道 [30][36]
欧莱雅北亚重回增长轨道,收购阿玛尼是关键下一步
FBeauty未来迹· 2025-10-22 20:35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九个月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3.4%至328.0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712.61亿元),第三季度增速攀升至4.9%,呈现明确的“加速度”复苏信号 [2] - 公司最大的两大市场——中国大陆和美国持续复苏,北亚区两年来首次实现可比增长转正,前九个月增长0.5% [2][13] - 护发和香水品类持续发力,合计占销售额30%,彩妆品类反弹,增速接近市场平均水平的3倍 [2] - 电商渠道实现两位数增长,线上优势得到巩固 [2] 各业务部门表现 - 专业美发部门以7.4%的可比增速领先,在所有地区均实现增长,旗下卡诗、欧莱雅Pro等高端护发品牌以及新收购的Color Wow品牌推动了增长 [5] - 大众消费品部门作为公司第一大部门,销售额同比增长3.1%至121.7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98亿元),在北美与欧洲市场逐步恢复市场份额,护发与彩妆成为主要拉动力 [7] - 高端化妆品部门同比增长2.2%,香水品类持续巩固领导地位,华伦天奴、圣罗兰、阿玛尼美妆等核心品牌表现强劲,新推出的普拉达“Paradigme”男士香水和缪缪“Miusine缪斯香水”上市后表现良好 [8] - 皮肤科学美容部门凭借理肤泉、适乐肤与修丽可三大品牌实现3.7%的健康增长 [10] 区域市场表现 - 欧洲作为成熟市场保持3.6%的稳健增长,线上渠道与专业发品持续领先 [12] - 北美地区在调整IT系统影响后,实际增速为3.1%,大众彩妆与高端香氛成为复苏亮点 [12] - 新兴市场表现尤为强劲,SAPMENA–SSA区域增长11.0%,拉丁美洲增长8.2%,印度、东南亚、海湾国家、巴西、墨西哥等地区持续贡献增量 [12] - 北亚地区前九个月增长0.5%,其中第三季度增速升至中个位数水平,中国大陆市场呈现“逐季加速”的强劲复苏态势,前九个月实现低个位数增长,第三季度实现中个位数增长 [13] 中国市场战略深化 - 主要品牌连续推出“中国适配”新品,例如赫莲娜全新黑绷带50PX面霜(添加50%玻色因)、兰蔻菁纯面霜(首创涂抹式PDRN)以及兰蔻小黑瓶滤镜水等,这些新品是深度结合中国市场需求研发的定制化创新 [16][17] - 本土化战略从组织到投资系统化推进,包括进行系列团队调整以更敏捷响应市场,以及通过旗下投资公司上海美次方对生物科技公司未名拾光进行少数股权投资,从研发源头强化在中国市场的可持续竞争力 [18] 品牌组合与组织架构战略 - 公司在2025年已购入三个新品牌(包括Color Wow、Medik8),获得奢侈香水品牌Amouage的长期少数股权,并拿下三个奢侈品牌(Gucci、Bottega Veneta、Balenciaga)的美妆/香水代理权,与开云集团的合作将直接改写全球高端美妆的竞争格局 [20][23] - 与开云的合作中,Creed品牌的加入精准补全了公司在小众高端香氛(单价200欧元以上)领域的短板,而对三大奢侈品牌的美妆授权有望复制“阿玛尼美妆”的成功路径(该品牌加入后4年内销售额突破5亿欧元) [22][23] -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至少14个岗位的人事变动,具有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实战经验的高管被委以重任,此次组织调整的核心逻辑是“人才发展+重点市场聚焦” [24][25]
当提安明多®630商标落地,“德国精度”在此刻形成闭环
FBeauty未来迹· 2025-10-22 20:35
文章核心观点 - 拜尔斯道夫通过发布美白成分“提安明多®630”的中文商标,展示了其“在中国、为全球”的创新战略,该战略以“德国精度”与“上海速度”双轮驱动,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市场转化的高效闭环 [3] - 公司凭借该成分实现了“研发-审评-投产-上市”的全链路贯通,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4] - 该成分的落地标志着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角色从技术引入者转变为全球科研的策源地,并体现了政策支持对创新转化的关键作用 [23][24] 成分的科学突破与地位 - 提安明多®(Thiamidol®)是中国历史上第2个美白祛斑新原料,也是《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2021年实施后第一个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美白祛斑新原料(国妆新原料注册第1号) [5] - 该成分是全球目前唯一一个基于人酪氨酸酶筛选的抑制剂,能够实现对“人”酪氨酸酶的根源抑制,被视为行业标杆 [13] - 公司历时15年攻克重组人酪氨酸酶表达难题,从五万多种分子中筛选出该成分,实现了从“清扫”黑色素到“关掉水龙头”的根源性祛斑转变 [14][16] 研发战略与本土化进程 - 拜尔斯道夫在中国打造了“基础研究-临床验证-市场转化”的完整闭环,其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于2020年7月落地上海,职能是加快全球核心技术在中国市场的转化速度 [17][18] - 公司进入中国40年,经历了从“引入技术”到“本土研发”,再到“在中国,为全球”的三重转变,中国已成为其科研网络的关键节点和创新的中心 [5][23] - 过去5年,公司在上海青浦的投资从生产延伸到研发,实现了向创新型中心的转型,并与国内科研院所、三甲医院合作构建了本土创新生态体系 [17][23] 政策支持与产业化落地 - 提安明多®630的产业化受益于《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和2025年2月出台的《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后者建立了新原料与关联产品同步申报机制,大幅缩短了特证备案周期 [4][25] - 该成分于2024年11月获颁“国妆原注字20240001”,其相关产品在2025年2月全球首发,3月取得祛斑美白特证,5月通过一般贸易全面上市,9月完成渠道转化,体现了高效的“上海速度” [24][25] - 上海青浦区建设“长三角化妆品产业创新高地”的区位与服务优势,为外资企业在华实现新原料快速转化提供了成功范例 [24] 市场影响与行业价值 - 提安明多®630的发布重塑了拜尔斯道夫的市场形象,从强调“安全、温和”转向彰显其引领行业的科研创新者底色 [26] - 该成分的落地具有三重行业价值:科研上推动“人酪氨酸酶筛选”成为新标准;产业链上为国际品牌在华研发提供可行范本;品牌上强化了“德系护肤”的实力认知壁垒 [26][27][28] - 公司对市场上出现的“超越T630”等虚假宣传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反击,以保护创新成果 [11]
激战的双11与静默的前三季
FBeauty未来迹· 2025-10-21 20:07
2025年双11大促概况 - 2025年天猫双11于10月20日晚8点正式开售,开卖仅1小时,80个品牌成交额突破1亿元,珀莱雅、修丽可、雅诗兰黛等头部品牌在列 [3] - 首小时有超过3万个品牌成交额翻倍,1.8万个品牌首小时业绩超过去年全天 [3] - 各平台大促战线再度拉长,周期普遍超过30天,京东周期达36天,天猫为30天,抖音为33天,小红书为31天,快手为35天 [4] - 大促核心逻辑仍高度集中在“低价”上,但内容场域竞争升级,李佳琦通过内容共情预热,章小蕙以“信息差选品”打造信任壁垒 [4] 各电商平台策略与表现 - 天猫平台首小时80个品牌破亿,印证其作为品牌年度成绩单核心考场的地位,预售期珀莱雅1分钟破亿,雅诗兰黛2分钟破亿,兰蔻3分钟破亿 [6] - 李佳琦直播间预售首小时访客人数增长超45%,加购GMV同比正增长,彩棠、同频等多个品牌上架即售罄 [7] - 抖音电商粉丝量100万以下的中小达人贡献了超80%的销售额,成为美妆带货中坚力量 [10] - @与辉同行双十一专场吸引近7000万人次观看,销售额超3亿元,其美妆专场在董宇辉缺席下带货额仍达7500万元至1亿元 [10] - 抖音超过4.1万商家通过直播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500%,店播销售额破亿元商家数量同比增长900% [11] - 小红书电商双11开场48小时,相关话题浏览量破25亿,直播间涨粉总数超1200万,下单人数同比增长77% [12] - 章小蕙首场直播吸引89.8万人次观看,全场GMV达1.8亿元,伊能静单场GMV超4000万元,吴昕直播单品开播即售出200万元以上 [13] - 养生堂通过新品单场实现交易额超580万元,奥古斯汀·巴德GMV达1400万元以上,且新客占比超75% [13] 线上美妆市场整体趋势 - 2025年1-9月全网美妆交易总额达4582亿元,同比增长4.8%,总交易量63.4亿件,同比增长4.9% [17] - 市场增长节奏前强后弱,1-6月保持正向增长,7月至9月交易额与交易量连续三个月同比为负 [17] - 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其中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额同比增幅达8.6%,为今年以来单月最高增幅 [19] - TOP20品牌中国货品牌占据8席,百雀羚同比暴涨77.71%,是TOP20中增速最快品牌,毛戈平增长31.29%,韩束跻身TOP2 [22] - 赫莲娜、海蓝之谜、修丽可等高端功效型品牌保持高增长,同比增速均超过10% [22] - 分品类看,香水以17.9%的增速领跑,彩妆与洗发护发分别同比增长11.79%、14.07%,口腔护理是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大类 [25] 平台大促策略与行业影响 - 各电商平台策略高度一致:回归简单,直接降价,京东取消预售、现货开卖,主打官方直降;天猫推出官方立减85折起;抖音推出一件立减15%及以上;小红书全类目立减15%,取消满减;快手提供数千亿流量补贴 [29] - 品牌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需在双11流量混战中利用各平台特点制定差异化策略抢夺份额,另一方面需将大促流量转化为私域留量和忠诚用户 [31] - 2025年中国美妆市场被划分为“平销期的缓慢复苏”与“大促期的脉冲式增长”两个世界,未来竞争是“平销期”与“大促期”的双轨作战 [32]
从中国到全球,橘宜收购Foltène丰添背后的国际化“新范式”
FBeauty未来迹· 2025-10-21 20:07
收购事件概述 - 橘宜集团宣布完成对意大利科技护发品牌Foltène丰添的收购,深化其在头发与头皮护理赛道的战略布局[3] - 此次收购并非简单的品牌引进,而是国货美妆企业向国际美妆企业转型、重塑多维度能力模型的重要一步[3] - 收购成熟国际品牌被视为一次极具价值的“练兵”,体现了公司对中国美妆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深入思考[4] 被收购品牌Foltène丰添的核心优势 - 品牌在欧洲畅销超过80年,于1944年由意大利米兰的制药科研团队创立,拥有80+年的临床研究历史[4][6] - 品牌具有硬核科研背景,以医学专利配方为核心,以GMP药厂标准生产产品,拥有Tricosaccaride®和Tricalgoxyl®两项国际专利技术以及DN-Age™等核心技术成分[6][7] - 品牌具有清晰的性别区分,将男性脱发和女性脱发分成两条产品线,各自拥有专利防脱生发配方[9] - 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截至2022年已通过全球42个国家临床验证,全球发布了59项临床学术研究成果[10] - 品牌于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并获特殊功能化妆品认证,在缺乏深度运营的情况下已拥有广泛人群基础[12] 头皮护理及防脱市场前景 - 防脱在中国市场是一个处于确定性上升期的热门品类,2025年至今共有648个防脱新产品获批[13] - 中国头皮养护行业市场近几年保持约10%的稳定增速,2022年市场规模已突破400亿元,预计2025年有望突破600亿元大关[13] - 防脱市场正在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消费者更愿意在足够专业、功效显著的防脱产品上进行“深度投资”[15] 收购对橘宜集团的战略意义 - 收购将进一步丰富公司多品牌矩阵,补齐中端护发赛道,实现全品类覆盖[17] - Foltène丰添将与集团旗下馥绿德雅在中国头皮护理、防脱赛道建立“品牌双璧”,形成更强势的洗护赛道布局[17] - 此次收购标志着公司进一步完善“多品牌、多品类、国际化”的战略版图,实现从彩妆、科学护肤到洗护发的全方位布局[17] - 公司已通过馥绿德雅的案例证明其收购运营能力,馥绿德雅在接手首年营收同比激增72%,稳居中国市场护发高端品牌前两名[23] - 2025年618大促期间,馥绿德雅全渠道支付GMV达1.81亿,同比增长34%,荣登天猫美发防脱品牌TOP1[25] 橘宜集团的国际化能力支撑 - 公司拥有极强的创新能力,2024年推出新品超过300个SKU,自有工厂和研发实验室保障了产品产能、品质及创新落地[22] - 公司具有全渠道渗透能力,在中国已开设超过100家独立品牌门店,入驻超过15,000家零售网点,旗下品牌橘朵零售额突破25亿[22][23] - 公司海外业务同比增长超过400%,橘朵和酵色产品已销往超过50个国家,2025年在新加坡开出首家海外专卖店[28] - 公司在新加坡、印尼、越南及中东等市场设立分公司,海外本地化团队人数超200人,2025年预计在海外市场继续保持三位数增长[28]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中国美妆企业正从“单品牌增长”走向“多品牌、多品类共生”新周期,从“国内竞争”迈向“全球经营”的关键期[29] - 作为一个全年零售额超过42亿元的美妆企业,橘宜集团正在为中国美妆企业的国际化塑造一个极具稀缺性和参照意义的“超级样板”[29]
深度|联合利华如何用科研“激活”美护DNA?
FBeauty未来迹· 2025-10-20 23:11
公司2025年市场动态与产品发布 - 2025年联合利华在中国美妆市场动作频频,旗下品牌在CAME展会上集中发布新品,包括AHC首推"涂抹式三文鱼水光"次抛精华、凡士林革新升级"雪融霜"系列、清扬展示"男士头皮劲活专研系列"与"头皮学专研系列"[2] - 公司展区获得科学博主"产品够硬核,科研血脉觉醒"的评价,反映其创新实力得到市场认可[2] 公司全球美妆与健康板块财务表现 - 全球美妆与健康板块年销售额达13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89.84亿元),占公司重要营收份额[3] - 2024年全球营收608亿欧元,同比增长1.9%,美妆和健康板块营收132亿欧元,同比增长5.5%,营业利润率15.0%[4] - 2023年全球营收596亿欧元,同比下滑0.8%,美妆和健康板块营收125亿欧元,同比增长1.8%,营业利润率17.7%[4] - 2022年全球营收601亿欧元,同比增长14.5%,美妆和健康板块营收123亿欧元,同比增长20.8%,营业利润率17.6%[4] 公司全球战略布局 - 新任CEO推行"收缩聚焦"战略,从全球400个品牌中聚焦30个核心品牌和24个关键市场,2024年这30个品牌贡献集团超75%营业额,推动基础销售额增长5.3%,销量提升3.8%[7] - 凡士林、AHC等品牌通过硬核科技加速向高端化、专业化转型,撕开细分市场缺口[7] 凡士林品牌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 针对50%~60%消费者认为身体护理产品黏腻的痛点,开发独立技术体系,强调成分渗透性和修护功效[9] - Pro-tech前体技术采用谷胱甘肽元和小分子神经酰胺元,小分子神经酰胺元具有两倍高渗透效率,激发肌肤内源生成神经酰胺[9] - 雪融霜通过37°C近体温融肤科技实现"一抹即融"肤感,研发团队进行超100次配方打磨[10] - Pro-tech技术研发近20年,拥有40个专利,曾获WCD铂金奖,并入选"2025中国化妆品行业十大科技进展"[10][11] AHC品牌定位与产品策略 - AHC定位为专业院线品牌,1996年已与3500多家韩国院线门店合作,致力于提供居家院线级护肤体验[11] - 推出采用球PDRN的B5明星面膜"水光超膜",市场昵称为"可以敷的三文鱼水光",2025年再推PDRN类新品"水光次抛",PDRN浓度更高并添加B5和玻尿酸[11][13] - 策略在于融合院线DNA和联合利华技术,在大市场中寻找细分需求[13] 清扬品牌科研投入与产品创新 - 清扬高端系列"头皮学专研"聚焦头皮健康,核心技术为细胞级头皮屏障修复,调节头皮细胞代谢和微生态[18][20] - 新品研发联合全球5大实验室和200多位专家,历时10年,体现"技术成熟度优先于市场热度"的逻辑[20] - 品牌在头皮研究领域拥有50多年历史,可基于性别或头皮类型拓展产品矩阵[20] 公司研发体系与创新方法论 - 年科研投入超过80亿元,科研团队规模在全球日化企业中居第一梯队[16] - 研发遵循三大平衡法则:技术与敏捷度平衡、消费者体验与可持续发展平衡、内部与外部科研平衡[20][21] - 建立AI驱动的研发范式,中国上市产品75%的项目开发周期控制在6-10个月,AHC新品从立项到上市仅用5个月[23] - AI for Science模型涵盖活性物发现、靶点、防腐剂发现等美妆个护热点话题,模型具备自我学习能力[23] 中国市场战略与本土化创新 - 中国不仅是年服务过亿家庭的巨型市场,更是全球创新策源地,践行"中国为中国,中国为世界"的双向赋能逻辑[25] - 上海研发中心是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拥有端到端科研体系,清扬全球技术创新、凡士林高端身体乳创新、AHC全球研发均由其主导[27][29] - 公司在中国经营超100年,本土化创新权重高,强调从消费者洞察出发,确保产品设计契合本土痛点[29][30] 市场营销与品牌叙事体系 - 推出SASSY体系,涵盖卓越科技(Super science)、高端美学(Aesthetics)、感官愉悦(Sensorials)、社群认同(Shared by others)、年轻心态(Young spirited)五大维度[31] - 通过科学传播体系严丝合缝地连接技术定位、品牌定位和消费者沟通,尤其在社交主导的认知途径中整合研发与市场营销[31] - 行业从"营销制胜"回归"科研制胜",公司以专利和技术构建护城河,将中国市场洞察转化为全球创新动力[32]
欧莱雅332亿拿下开云美妆,全球美妆加速洗牌
FBeauty未来迹· 2025-10-20 23:11
交易概述 - 开云集团与欧莱雅集团宣布在奢华美容和健康领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交易总价值达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32.5亿),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3] - 合作协议包括欧莱雅收购Creed品牌、获得开云旗下多个标志性品牌的美妆与香水授权,以及双方成立股权各占50%的独家合资企业,探索健康与长寿领域的商业机遇[5][6] - 此次合作是美妆领域今年最大规模交易,反映出头部集团正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与精准并购重构竞争版图[3] 合作细节 - 欧莱雅收购Creed品牌,并获得古驰(Gucci)、葆蝶家(Bottega Veneta)、巴黎世家(Balenciaga)的美妆和香水授权[5] - 葆蝶家与巴黎世家的独家授权在交易完成后立即生效,古驰的50年独家授权需等待现有与科蒂集团的授权到期后生效[5][6] - 除美妆领域外,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结合欧莱雅的创新能力与开云对奢侈品客户的深度理解,打造前沿健康与长寿体验与服务[6] 开云集团战略调整 - 开云集团于2023年正式成立美妆部门Kering Beauty,以35亿欧元收购Creed品牌,并计划为葆蝶家、巴黎世家、亚历山大·麦昆推出香水产品[9] - 2025年上半年,开云集团整体销售额缩水,但美妆板块营收同比增长9%至1.5亿欧元,成为少数正增长点[9] - 开云集团CEO卢卡·德·梅奥上任后推行聚焦核心优势的改革,此次出售美妆业务是其剥离非主业、聚焦奢侈品创意实力的战略延续[7][10] 行业趋势:巨头业务重组 - 联合利华连续剥离非核心品牌,继今年5月关闭REN品牌后,10月14日宣布将高端护肤品牌凯诗薇(Kate Somerville)出售给Rare Beauty Brands[12] - 科蒂于2025年10月启动对大众彩妆业务及巴西业务的战略评估,该板块合计占销售额69%,其中大众彩妆业务年收入约12亿美元,巴西业务年收入近4亿美元[14] - 科赴(Kenvue)探索出售皮肤健康与美容部门约6个品牌,该部门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滑5.6%,是公司三大业务中下滑幅度最大的部门[15] - 雅诗兰黛为彩妆品牌Too Faced寻求买家,该品牌于2016年以14.5亿美元收购,但因产品创新不足和本土化问题成为业绩包袱[17] 全球美妆格局变化 - 2024年全球美妆十强排名为:欧莱雅、联合利华、雅诗兰黛、宝洁、LVMH、拜尔斯道夫、资生堂、科蒂、Puig、科赴[20] - 2025年上半年排名调整为:欧莱雅、联合利华、宝洁、雅诗兰黛、拜尔斯道夫、LVMH、科赴、资生堂、Puig、科蒂,科蒂从第九跌至第十,Puig排名上升,Natura&Co跌出榜单[20][21] - 欧莱雅通过并购与高端化巩固龙头地位,其成熟的奢侈品美妆运营体系获得开云等奢侈品集团高度认可,形成强者恒强闭环[22][23] - 本土品牌珀莱雅提出双10战略,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售额突破80亿元,同比增幅超20%,虽与前十尾部有差距,但增速远超科蒂、科赴等公司[23] 行业核心逻辑 - 美妆巨头从规模扩张转向利润优先,放弃非核心业务,聚焦高毛利与差异化战略[19][23] - 欧莱雅靠并购与高端化巩固地位,Puig聚焦高端香水实现突围,开云与联合利华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减负[23] - 全球美妆行业进入战略调整期,马太效应加剧,头部公司与尾部集团差异持续扩大[21][23]
从完美日记的三重“破局”,看国货美妆如何向全球进发
FBeauty未来迹· 2025-10-20 23:11
核心观点 - 公司正通过系统研发与文化共鸣,以“科技+文化”双轮驱动模式,迈出构建中国美妆全球话语权的第一步,其增长逻辑已从“性价比”升级为“品技比”(品质与技术的比率)[5][12] 科技研发突破 - 第三代妆养仿生膜科技Biotech™全面升级,融入“五大诺奖同源科技”,与23所科研机构、42位科学家联合攻关,形成七项核心专利 [7] - 从第一代科技革新到第二代抗老成果登上全球权威期刊《Nature Medicine》《Science Bulletin》,再到第三代实现诺贝尔奖应用,已形成系统化科研迭代体系 [7] - 连续两年入围IFSCC,2025年携第三代科技及明星套装亮相,IFSCC主席亲临展位进行双向学术对话,标志着从单向技术发布进入国际学术交流阶段 [8] - 过去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超6亿元人民币,依托“1-3-4-6-20+”全球研发体系,为持续科技领先提供长期驱动力 [12] 市场表现与产品成果 - 搭载仿生膜科技的「仿生膜精华口红」全球热销超600万支,销售额超8亿元人民币,登顶天猫、抖音、京东八大榜单 [10] -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该产品荣获“中国品牌口红全球销量第一” [10]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完美日记带动彩妆业务同比增长8.8% [12] 文化塑造与国际影响力 - 登上湖南卫视、芒果TV《巴黎合伙人》节目,在巴黎以自主研发的仿生膜科技与妆养美学理念赢得海外消费者与行业认可,获世界级彩妆大师高度评价 [14] - 于巴黎罗斯柴尔德公馆举办全球首个“妆养科技”论坛,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Hartmut Michel教授高度肯定公司将前沿科技融入日常抗衰的成效 [15][16] - 联名国产动画IP《哪吒之魔童闹海》推出全球首个哪吒联名美妆系列,将“勇于自我”的精神化为妆容表达,完成从传统文化到当代表达的精神升级 [18][19] 产品创新与行业标准定义 - 首创「妆养仿生膜™」明星套装,包含精华口红、粉底液、面霜三款产品,通过5大诺奖同源科技与专利配方实现妆养一体理念 [21] - 在上海来福士举办沉浸式“换场不换妆”巡展,以场景体验展示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功效 [23] - 继2024年发布业内首份“妆养一体”科研报告后,2025年携手《ELLE》发布《全球美妆妆养趋势洞察》,提出“高光不惧、日光随行、换场不换妆”的妆养美学,完成从科研成果到消费趋势再到产品标准的全链条输出 [23]
修丽可五年敦煌公益:一场关于“双重守护”的长期实践
FBeauty未来迹· 2025-10-18 12:03
公司公益战略与核心理念 - 公司自2019年起参与敦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在2025年发起“守护石窟 守护美”敦煌公益之旅,将公益力量深入投入文化遗产保护 [4] - 公司的敦煌守护之路是对守护精神的长期实践,与行业中碎片化、短期化的公益活动不同 [5] - 公司公益行动的核心理念是“双重守护”,即通过专业科技守护肌肤健康,并通过公益行动守护作为“文明肌肤”的文化遗产,与守护敦煌的初心及合作伙伴的文化坚守形成“双向奔赴” [9] 公司公益实践的具体举措 - 公司通过延续公益捐赠,向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捐赠专项公益金,用于石窟保护与文化弘扬 [10] - 公司创新公益体验形式,邀请嘉宾亲临莫高窟近距离观赏壁画与彩塑,并在莫高学堂亲身体验壁画修复过程,使文化传承可感可及 [16][17] - 公司积极联动跨界资源,例如携手北京展览馆作为“首席护肤品牌合作伙伴”,通过创新性传播行动拓展公益影响力边界 [19] 公司品牌背景与产品关联 - 公司是欧莱雅集团旗下高端院线专业品牌,依托品牌及集团全球影响力为文化遗产保护链接社会资源 [9] - 公司品牌诞生于30年前,由杜克大学首席皮肤科学家Dr Sheldon Pinnell创立,如今已成为全球10000+高端院线专业选择的科学护肤品牌 [23] - 公司A G E 家族产品系列的“抗老”逻辑与敦煌石窟抗时间侵蚀的需求高度契合,二者均以科技为手段践行“让美不止此刻”的理念,形成品牌“双重守护”的闭环 [24][26] 公益行动的行业意义与成果 - 公司的公益行动实现了从资金投入到大众可参与、文化能延续的可持续行动升级,为美妆行业公益的“体系化”与“长效化”提供了新思路 [21] - 通过五年的公益行动,公司从连续捐赠到线下体验、公益大片及联名礼盒,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积淀了品牌文化资产,证明公益能与商业价值、文化价值共生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