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发水

搜索文档
泼天发量可“接”!屈臣氏携发量大使萌趣趣惊喜亮相
搜狐网· 2025-08-18 10:45
营销活动 - 公司在上海龙之梦城市生活中心打造头发洗护主题快闪店,以爆炸头IP萌趣趣为核心形象,吸引大量消费者参与互动和打卡[1][4] - 活动现场设置巨型发量瀑布拱门、发量研究所、萌星能量场和蓬松补给仓等多个沉浸式体验区,消费者可体验百变发型和趣味假发[4] - 通过脑力眼力挑战游戏、护发冷知识科普以及特邀理发师"爆改"发型等环节提升参与度,现场氛围热烈[5][6] 产品与服务 - 联合五十惠、诗裴丝、康如等品牌推出独家联名护发套组,涵盖护发精油、护发素、发膜等多品类产品[7][11] - 在上海和成都同步开设萌趣趣主题门店,设置头皮护理小站和爆炸头发型道具,打造兼具功能性与趣味性的购物空间[7][9] 战略与趋势 - 合作基于对年轻人"接发量""凹发型"等消费趋势的精准洞察,将健康护发理念融入创意互动[10] - 未来计划持续推出更多年轻化IP合作,创新营销形式与场景,强化品牌印记[10]
拉芳家化股价震荡下行 盘中一度快速反弹2%
金融界· 2025-08-12 03:51
股价表现 - 8月11日收盘价24 39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 33% [1] - 盘中出现快速反弹 5分钟内涨幅超2% 最高触及25 08元 [1] - 当日成交额2 36亿元 换手率4 27% [1] 资金流向 - 8月1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027 79万元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4141 53万元 [1] 估值水平 - 当前市盈率105 23倍 市净率2 87倍 [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为洗护类 护肤类 彩妆类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1] - 产品涵盖洗发水 护发素 沐浴露 护肤品等 [1] - 旗下拥有"拉芳" "美多丝"等知名品牌 [1] 行业属性 - 公司属于美容护理行业 [1]
美妆“30分钟送达革命”:即时零售下的千亿市场游戏规则
搜狐财经· 2025-08-06 21:17
渠道变革 - 美妆消费模式经历了从百货专柜到电商平台再到即时零售的三次渠道革命 [4] - 2024年8个月内美妆闪电仓夜间订单占比超30% 县域市场即时零售订单量同比激增54% [4] - 超过50%的"95后"希望购物当天收货且愿为快速配送支付溢价 [4] 市场规模 - 2017-2024年中国即时物流用户从2.93亿飙升至7.99亿 [5] - 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 同比增长28.89% [5] - 预计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5] 平台竞争 - 美团2024年发布"Everything Now"计划 2025年618期间美妆类目闪电仓成交同比翻倍 [7] - 饿了么2023年推出"24小时・随便点"IP 淘宝闪购上线一个月日订单量超4000万单 [8] - 京东秒送接入超10万家品牌线下店 突出30分钟内送达能力 [8] 垂直领域策略 - 狐狸小妖复用60%现有单品 新增40%场景化新品如旅行套装和卸妆湿巾 [12] - 聚焦精准护肤赛道 创新"医院式"零售模式 [14] - 根据不同区域消费偏好调整商品结构 如北方侧重护肤品南方偏好彩妆 [15] 行业趋势 - 即时零售已成为美妆行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5] - 专业主义成为重构消费信任的核心纽带 [16] - 标准供应链、用户洞察与专业服务的融合是未来竞争关键 [16]
全球分龄洗护行业白皮书
艾瑞咨询· 2025-08-02 08:18
市场规模与潜力 - 中国0-18岁人口规模达2.618亿人,超过全球高收入经济体同年龄段人口总和(2.3014亿人),其中4-12岁儿童规模超1.3亿,13-18岁青少年规模接近1亿[2] - 2024年中国婴童洗护市场规模接近330亿元,预计2028年突破450亿元,年增速保持在7.5%以上[16] - 全球婴童洗护市场规模2024年超140亿美元,预计2028年达170亿美元,中国市场增速7.5%显著高于全球水平[13] 消费结构与趋势 - 0-17岁孩子总养育成本从2022年48.5万元增至2024年53.8万元,两年增幅10.9%,其中0-2岁婴儿养育成本增长13.8%[8]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年间增长73.7%,2024年达54188元,带动儿童年均养育花费超2万元[6] - 0-3岁婴幼儿洗护占市场50%以上,13-18岁青少年市场增速超150%但当前仅占10%份额[16] 产品需求特征 - 0-3岁以身体护理为主(身体乳/沐浴露),4-12岁面霜/防晒需求突出,13-18岁面部/头皮护理占比提升[18] - 防晒产品购买率达45%,儿童彩妆增速超100%但渗透率仍低[18] - 消费者最关注产品安全性(52.8%)、功效性(50.4%)及专业背书(48.5%)[29][31] 品牌竞争格局 - 2024年行业CR10为38.5%,CR20为56.2%,线上TOP10品牌中本土品牌占6席[23] - 国际品牌聚焦身体/面部/头皮护理三大品类,本土品牌在口腔/清洁/湿巾等细分领域延伸[21] - 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仅24.7%,73%采用多品牌组合购买模式[33] 渠道与营销 - 短视频/小红书是主要信息获取渠道,电商平台占购买渠道主导地位[27] - 内容营销需结合权威背书(49.7%专业认证偏好)与AI互动技术[41] - 成熟品牌需通过场景化解决方案提升用户粘性,新品牌获客窗口期存在[34]
解决无发票难题!广州首次以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化妆品
南方都市报· 2025-08-01 21:33
市场采购贸易模式创新 - 广州首次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化妆品,单批货物价值3.5万美元包含2000多件身体乳、发蜡等产品 [1] - 该模式高度适配国际客户采购习惯,解决无发票化妆品出口难题,通关效率显著提升 [1] - 2023年上半年广州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同比大幅增长81.5% [1] 企业参与与区域产业优势 - 广州中港通进出口贸易成为首批试点企业,计划带动更多白云区生产企业利用新政策 [3] - 白云、花都、黄埔三区构成广州美妆生产核心区,产业规模达千亿产值、千家厂商 [3] - 广州化妆品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正通过新业态加速国内外市场融合 [3] 供应链与市场需求特征 - 广州美博城作为全国最大美妆批发市场,每年吸引数万海外采购商进行"一站式"采购 [4] - 海外采购呈现品类杂、数量小特点,主要供应超市和美容院渠道 [4] - 市场采购贸易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洗发水等热销产品"买全国、卖全球" [4] 监管政策与市场拓展 - 广州海关建立分级分类试点,覆盖淋洗类等9大化妆品类别 [6] - 出口市场涵盖港澳、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区 [6] - 政府部门持续优化监管效能,推动时尚产业全球化发展 [6]
万字拆解宝洁:培养出行业一半CEO,全靠这套体系
搜狐财经· 2025-08-01 19:32
宝洁CEO培养体系的核心观点 - 宝洁通过内部培养而非外部招募解决CEO需求问题 90%以上管理者由校招应届生培养 历史上12位非家族CEO均为内部晋升[11] - 培养体系聚焦三大先天特质:对赢的强烈渴望、领导力潜质、抗压韧性 这些特质通过学生时期活动表现筛选[58][61] - 采用"早期责任"机制 新人直接接触核心业务项目 通过实战快速成长 同时保持对流程的敬畏[82][84] - 建立扎根一线的文化 从CEO到基层员工均需深入市场获取一手信息 保障决策质量[93][94] - 通过轮岗制度验证方法论通用性 每3年调换岗位 避免经验局限 保持挑战性[147][160] - 价值观塑造抵制捷径心态 强调"正直"和"做正确的事" 形成群体约束力[186][195] 创业者培养CEO的常见误区 - 外部招募成熟CEO成功率低 优秀人才稀缺 主动应聘者多因能力不足[14][16] - 行业专家难以突破舒适区 习惯用单一专业思维解决综合问题[27][31] - 行业大咖动力不足 追求工作性价比 遇挑战容易离职[34][38] - 培养年轻人时机把握不当 前期试错耗尽资源 缺乏系统方法[45][48] 宝洁选人标准与培养机制 人才筛选 - 重点考察大学期间领导力表现 如学生会干部、社团创始人等[61] - 通过宝洁俱乐部提前锁定目标高校人才[61] - 与常规选人逻辑相反 先看特质再补专业[63][65] 培养方法 - 采用"一页纸"汇报制度 训练结构化思维[107] - 方案需经10轮以上打磨 建立全面思考框架[110][112] - 管理者通过提问引导而非直接否决 保护主动性[104][173] - 方法论需回答who/what/why/how 强调第一性原理[132][140] 价值观建设 - 通过年度目标设置引导组织建设行为 第5目标专设非业务指标[212] - 方法论更新由业务人员主导 保障实用性[215] - 形成"宝洁人"身份认同 离职员工保持价值观传承[217][222] 对创业公司的实践建议 - 采用"三条腿"策略:外招验证+应届储备+半成品培养[227][236] - 面试重点考察三项核心特质 设置情景问题验证[238][239] - 日常通过挑战目标观察候选人 关注同僚评价[240] - 管理者需以身作则 杜绝捷径文化 保持一线接触[246][248] - 培养过程注重引导而非指令 付出耐心成本[241]
《北美出海营销洞察》报告解读:北美消费路径“去中心化”,品牌如何见招拆招?
36氪· 2025-07-28 12:12
消费者行为变化 - 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上的消费者中60.2%在购买前会进行5次或更多次的产品研究,明显高于其他收入阶层 [1] - 43%的消费者会跨3个以上渠道研究产品 [9] - 北美消费者的购物路径呈现"去中心化"特征,从传统的线性漏斗转变为"烟花爆炸"式的非结构化路径 [2][6] 发现阶段渠道分布 - 亚马逊(56%)、搜索引擎(42%)、Walmart.com(29%)构成北美消费者三大产品发现入口 [6] - YouTube通过产品测评、使用教程等内容成为重要发现渠道 [7] - Meta旗下平台(Facebook、Instagram)及TikTok、Pinterest等社交媒体成为热门产品发现地 [7] 考虑阶段特征 - 44.3%消费者使用搜索引擎深入研究产品,24%通过社交媒体直接与品牌互动 [9] - 18-27岁年轻消费者更易被红人推荐、折扣、高评分和产品包装影响 [9] - 60岁以上年长消费者更关注折扣、产品质量和家人意见,较少受网红推荐影响 [9] 购买决策因素 - 价格和质量是驱动购买的首要因素 [10] - 消费者评价(38%)对60岁以上人群影响显著,Z世代更依赖网红推荐 [10] - 不同类型产品考虑维度差异明显,高价产品研究更深入 [9] 营销归因困境 - 22.8%消费者购买前研究产品5次以上,30%线上研究后选择线下购买 [12] - 数据孤岛、O2O断层和时间滞后效应构成三大归因矛盾 [13] - 83.8%零售额仍发生在实体店,打破传统线性归因逻辑 [12] 解决方案 - 构建全渠道统一品牌形象,保持核心信息一致同时实现内容形式差异化 [16] - 优化移动端体验,采用响应式设计并简化导航流程 [17] - 建立实时同步的价格与库存管理系统,避免渠道价差和缺货问题 [19] - 主动引导用户评价,通过社交信任推动购买决策 [21] 行业本质 - 产品力是原点,价格与质量仍是购买首要驱动因素 [22] - 信任是最短路径,消费者在信息过载中寻找可信信号 [22] - 便利性是底线,每个多余点击会导致20%用户流失 [22]
20%高增速领跑,上半年洗护市场为什么“爆了”?
FBeauty未来迹· 2025-07-24 20:02
洗护发赛道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洗护发线上交易额达340.37亿元,同比增长20.67%,增速远超美妆大盘(8.17%)和彩妆(15.26%)[2][4][5] - 细分品类中男士美发护发增速达131.5%(交易额5.12亿元),头发清洁(179.72亿元,+21.56%)和头发护理(74亿元,+19.59%)贡献主要增量[7] - 洗护发品类平均交易价55.06元,低于美容护肤(95.82元)但高于口腔护理(34.24元)[5]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国际品牌CR5市占率从2024年19%降至16%,卡诗、欧莱雅、潘婷等仍居TOP5但面临新锐品牌冲击[7][8] - 国货品牌Off&Relax、且初、诗裴丝等进入TOP20榜单,白牌彩夕/OKCS/韩愢通过高增长突围[11] - 馥绿德雅排名从第16升至第13,618期间GMV达1.81亿元(+34%)[11] 产品创新三大趋势 - **功效升级**:40+新品中防脱/蓬松/去屑/控油成主流,如惊时洗发水(三重功效)、拉芳发芯修护系列(强韧+控油)[14] - **技术背书**:欧莱雅PRO超蓬「云朵精华」含99%+专利控油分子,半亩花田奢护水光洗发水含灵芝多糖因子专利[14] - **体验优化**:潘婷"3分钟护发素"、拉芳「小金条」发膜(1分钟修护)等强调快速生效[17] 高端化与差异化发展 - "面护级"概念兴起:卡诗海源黑钻系列(含抗老成分,单价1400元)、吕橄榄头皮精华等引入护肤级成分[19] - 头皮护理成新战场:卡诗黑钻头皮精华(抗老)、欧莱雅PRO云朵精华(控油)、欧舒丹"焕新瓶"(紧致)等集中上市[23] - 馥绿德雅新品「臻萃韧养系列」采用6重植物精油修复发丝屏障,合作皮尔法伯研发[21] 国货品牌战略布局 - 头部企业加速入场:珀莱雅推Off&Relax/惊时,上美股份布局一叶子/韩束/KYOCA极方/2032四大品牌矩阵[27][28] - 市场容量预判:上美股份CEO吕义雄提出30亿为品牌门槛,预计中国将出现3-5个超级洗护品牌[27] - 功效方向聚焦:头皮抗老和防脱被欧莱雅中国副总裁郑亮视为未来核心增长点[26]
秀发新生代——洗发护发市场个性化需求驱动下的创新之路,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 2025-07-23 20: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中国洗护发行业涵盖多细分市场,虽面临虚假宣传等问题,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F2C模式兴起,线上成主要销售途径 消费者需求升级推动品牌研发差异化产品,防脱发成新焦点 市场规模增长归因于高频复购、电商驱动等因素,消费升级推动高端市场扩张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定义与分类 - 行业涵盖洗发、护发等细分市场,产品多样,但存在虚假宣传等痛点,市场规模扩大且发展成熟 [5] - 按功能分清洁、护理、美容/修饰三类;按卫生分一般发用和易接触眼发用产品;按生产工艺分冷配法、热配法和部分热配法 [7][10][13] 行业特征 - F2C模式兴起,线上渠道成主要购买途径,电商节省履约成本,但对产业链各环节提出挑战 [16] - 消费者需求升级,关注成分等维度,品牌应在研发、营销、渠道端采取相应措施 [17] - 脱发问题突出,政策推动防脱产品规范发展,品牌纷纷布局防脱领域 [18][19]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60 - 1985年):行业始于60年代,早期产品原始,美加净头蜡和蜂花洗发水奠定行业基础 [21] - 震荡期(1986 - 2000年):外企进入,宝洁和联合利华占据主导,本土品牌份额萎缩 [22] - 高速发展期(2001 - 2013年):本土企业差异化定位转型,但高端市场仍由外资主导 [23][24] - 成熟期(2014年至今):本土品牌向中高端拓展,电商推动市场多元化发展,本土品牌突破国际品牌垄断 [25]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材料供应和包装制造,中游为品牌商和代工厂,下游为全渠道分销和服务 [26] - 产业链呈现“两头强、中间分化”格局,价格波动传导不畅,中游企业分化加剧,同时行业有纵向整合趋势 [27] 上游环节 - 原油和棕榈油价格波动推高基础化工原料成本,上游基础料集中度高,高端料依赖进口 [31][32] 中游环节 - 本土洗护龙头以“高研发投入 - 高市场回报”突围高端市场,如阿道夫和珀莱雅 [36] - 中游企业分化,头部品牌商较代工厂抗压性和议价能力更强 [37] 下游环节 - 抖音成新兴电商渠道,直播带货推动洗护发市场增长,不同品牌定位在直播场域精准渗透 [41][42] - 性别差异重塑消费格局,男性重清洁,女性兼重造型,女性对蓬松功效产品需求增长 [43] 行业规模 - 2020 - 2024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8.6%,预计2025 - 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6.2% [46] - 增长原因包括高频复购与电商驱动、头皮健康焦虑推动功能型产品需求、“黑科技”赋能、消费升级推动高端市场扩张 [47][49][50][51] 政策梳理 - 多项政策从研发创新、监管审批、质量管理等方面推动行业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 [54][55] 竞争格局 - 市场竞争激烈且集中度低,分为国际巨头、本土龙头、新锐与功能性细分品牌三个梯队 [56] - 外资品牌因早布局、强研发和强渠道占据领先地位,渠道格局演变使本土品牌崛起,“质价比”消费和产品创新将影响未来格局 [57][59][60][61] 上市公司速览 - 拉芳家化、珀莱雅、上海家化等公司的营收规模、同比增长和毛利率情况 [64] 企业分析 - 宝洁创新驱动和渠道布局强,研发投入大,供应链网络完善 [68] - 欧莱雅研发实力强,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制造 [71] - 阿道夫是高端香氛洗护品牌,产品线丰富,重视品质与科技融合,渠道布局完善 [73]
多地酒店自制三无洗发水被查,或存较大安全隐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5:09
酒店自行分装化妆品违法问题 - 酒店自行分装洗发水、沐浴露等化妆品属于违法行为,涉嫌违反《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1][3] - 涉事酒店为节约成本,购买大桶装产品后分装使用,分装器上无任何标识及生产日期、保质期[1][9] - 分装行为存在二次污染、过敏风险、产品变质等安全隐患[9] 违法案例及处罚情况 - 安徽省蚌埠市两家酒店因自行分装化妆品被处罚,分别罚款1000元[1][12] - 贵州省贵阳市两家酒店因同样行为被罚款2000元[10][12] - 杭州市一家酒店被罚款1万元[12] - 浙江省苍南县一家美容公司擅自配制化妆品销售,被没收产品并罚款18800元[14] 行业合规建议 - 酒店行业应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作为化妆品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15] - 应选择正规供应商,采购有完整手续的化妆品,查验供货者资质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15] - 提供给消费者的化妆品应符合最小销售单元标签规定,标注必要信息[15] - 化妆品经营企业不得自行配制化妆品,应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16] 行业现状 - 化妆品产业迅速发展,但部分经营者为追求短期利益选择自行配制化妆品[8] - 违法配制化妆品现象不仅存在于酒店行业,也存在于美容等细分行业[6][14] - 多地市场监管局推出企业合规指引,强调压实化妆品经营企业的主体责任[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