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原料

搜索文档
最高跌14.8%,7家化妆品原料巨头下滑
36氪· 2025-08-25 10:45
全球化妆品原料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国际化妆品原料商TOP11排名改写,陶氏化学以301亿元销售额蝉联第一,巴斯夫278.6亿元和赢创233.2亿元紧随其后,仅三家突破200亿大关 [2] - 帝斯曼-芬美意合并后排名跌至第四,被奇华顿反超,奇华顿、世索科和禾大成为TOP11中仅有的三家业绩增长企业 [2] - 亚什兰销售额21.07亿元同比下滑14.8%,与榜首巴斯夫差距约13倍,行业分化加剧 [2][3] 香精香料巨头业绩分化 - 四大香精香料巨头中仅奇华顿实现销售额与利润双增,香水与美容业务销售额175.95亿元同比增长7%,EBITDA 46.93亿元增长5% [5][7] - 帝斯曼-芬美意香水与美容部门销售额166.09亿元下滑1%,EBITDA 36.86亿元下降4%,为合并后首次双降 [9][10] - IFF日化香精香料部门销售额87.5亿元微降0.3%,EBITDA 19.65亿元下滑7.1%,德之馨销售额82.58亿元微降0.4%但EBITDA增长4.1% [12][14] 区域市场表现差异 - 四大香精香料巨头在中国、北美及拉美市场普遍承压,帝斯曼-芬美意中国区销售额41.66亿元下滑3.4%,北美区119.23亿元微跌0.8% [31] - 欧洲、中东和非洲成为增长主力,奇华顿在该区域销售额增长7.4%,德之馨有机增长13.3% [32] - 陶氏化学亚太区销售额261.36亿元下滑6%,科莱恩亚太区因中国催化剂业务下滑导致整体下降3% [33][37] 业务调整与战略转型 - 国际巨头通过裁员、业务剥离及架构优化应对挑战,赢创全球裁员2000人并重组业务板块,陶氏化学裁员1500人并出售包装粘合剂业务 [38][40] - 科莱恩以8.1亿美元收购IFF化妆品部门Lucas Meyer Cosmetics,帝斯曼-芬美意剥离动物营养与健康业务 [40] - 企业聚焦高毛利业务与新兴市场,赢创收缩非核心业务,科莱恩加速东南亚及拉美布局,IFF通过资产优化改善现金流 [43] 细分领域动态 - 高端香水成为关键增长点,奇华顿高端香水业务增长18%,帝斯曼-芬美意和IFF同样录得双位数增长 [7][12][14] - 防晒剂市场面临压力,德之馨和帝斯曼-芬美意均提及防晒过滤器业务因高基数及需求疲软导致下滑 [19][31] - 禾大消费者护理业务销售额45.7亿元增长5%,EBITDA 8.38亿元增长3.8%,为TOP11中唯一双增企业 [21][25] 行业核心挑战 - 原料商面临供不应求导致的产能不足与供大于求引发的库存积压双重困境 [25][39] - 涨价策略效果有限,巴斯夫护理化学品业务虽通过涨价实现206.49亿元销售额增长3.6%,但整体部门利润下滑9% [23] - 地缘政治、关税政策及环保法规收紧推高成本,供应链区域化调整加剧市场波动 [43]
化妆品原料企业30强揭晓,背后的价值逻辑是什么?
FBeauty未来迹· 2025-08-24 21:03
行业调研背景与意义 - 中国香妆协会发布2024年度化妆品原料企业30强调研结果 旨在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 为下游品牌选择供应商 企业定位竞争力和政策制定提供全景视图 [3] - 原料创新被视为化妆品产业的"芯片" 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3] 市场规模与结构特点 - 2024年中国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达644.29亿元 [7] - 市场集中度高 呈倒金字塔结构:TOP5企业营收153.95亿元占23.9% TOP10企业营收240.07亿元占37.26% TOP30企业营收354.53亿元占55.03% [8] - 中腰部企业规模较小:第1-10名企业平均营收24.01亿元 第11-30名企业平均营收5.72亿元(仅为头部企业1/4) 第31-50名企业平均营收1.42亿元 50名后企业多数年营收不足1亿元 [9] - 头部市场由外资主导:TOP30企业中外资总营收205.47亿元占57.96% 德国企业平均营收18.71亿元 瑞士企业平均营收17.5亿元 中国企业虽然15家进入30强但平均单产仅9.94亿元 [10][11]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企业在细分领域持续突破:华熙生物占全球透明质酸市场44% 南京科思占全球防晒剂市场20%-30% 广州天赐为全球第二大卡波姆生产商 深圳维琪在多肽领域 珈凯生物在植物提取物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13][14] - 高附加值活性成分成为竞争焦点:重组胶原蛋白 透明质酸 玻色因 多肽等活性物市场快速扩张 具有高溢价特点吸引大量研发投入 [14] - 国产替代成为不可逆转趋势:中国已成为全球化妆品基础原料主要生产基地 基础原料实为"中国制造 外资贴牌" 国产原料正从幕后走向台前 未来3-5年有望在中高端市场实现份额跃升 [14][15] 评价体系与方法论 - 评价体系包含三个核心部分:数据采集与复核 评价维度 排名算法 [17] - 评价维度三大指标:财务表现权重50%(仅计算化妆品原料自研自产收入且需被IECIC收录) 创新能力权重40%(含研发投入占比 专利数量与质量 新原料开发 营销推广支出) ESG表现权重10% [17][18][19][21] - 采用加权博尔达算法:将财务数据排名和专家综合排名进行加权计算 兼顾定性与定量分析 [24][27] - 数据验证机制:企业自主申报 第三方独立调研 上下游交叉验证 公示举报社会监督 专家组经过3个月调研走访上百家企业 [29] 协会战略意图 - 评价系统最重要出发点是弘扬"品牌建设" 鼓励以长期主义价值观打造品牌 而非简单以销量排序 [30] - 品牌建设涵盖产业链所有环节 需要每个环节都有品牌意识才能推动中国品牌发展壮大 [30] - 原料创新是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是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的核心战略支点 [32] - 30强名单是系统化的行业语言 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公共努力 推动行业从量变走向质变的行为倡议 [33]
全面分析2025年个人护理成膜剂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8-18 10:21
公司背景 - 北京弈赫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业务覆盖全球利基市场 研究涉及21个主要行业和1200个利基市场 覆盖70多个国家[1] - 公司专注于产出行业趋势分析 数据洞察 市场研究和解决方案 提供免费报告样本[1] 报告受众群体 - 报告受众涵盖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产品制造商的各个环节 包括化妆品企业 科研机构 投资者 市场分析师和政策制定者[4] - 化妆品制造商可通过报告了解市场趋势和竞争格局 指导新产品开发决策[4] - 科研机构能运用报告数据支持研发工作 投资者可分析市场机会制定投资策略 政策制定者可借助行业动态分析制定监管政策[4] 市场竞争格局 - 主要市场参与者包括埃克斯福德 巴斯夫和陶氏化学等全球知名公司 在中国市场有上海华谊和广州白云山等本土企业崭露头角[6] - 本土企业凭借灵活市场策略与高效生产能力增加市场份额[6] - 报告详细分析参与者的市场份额 战略布局和发展潜力[6]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涵盖原材料供应 生产加工和市场营销环节 上游原材料包括聚合物 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7] - 原材料供应和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生产成本 中游生产环节利用高端技术加工原材料[7] - 分销商和零售商负责将产品推广至终端用户[7]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个人护理成膜剂行业过去几年表现强劲增长趋势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7] - 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市场将以年均XX%速度增长 市场规模达XX亿美元[7] - 天然成膜剂需求尤为强劲 预计占据主要份额 环保意识提升和成分关注推动这一趋势[7] 市场驱动因素 - 消费者对个人护理品质量和功能需求提升推动市场发展[7] - 数字化转型和电商渠道兴起提供新营销机会和增长动能 推动行业整体升级[7] 制约因素 - 原材料价格波动给生产带来不确定性 影响企业利润[8] - 行业技术壁垒较高 新进入者面临较大挑战[8] - 市场竞争加剧使小型企业难以承担技术研发成本[8] - 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企业遵守更高环保标准[8] 地缘政治影响 - 贸易政策 国际关系和经济制裁可能影响跨国供应链 如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原材料进口成本上升[8] - 某些国家环保政策和生产限制可能造成全球供应短缺 进而推高产品价格[8] 区域市场特征 - 北美和欧洲市场消费者对高性能成膜剂认可度高 市场集中在高端护肤产品[9] - 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需求迅速增长 中产阶级崛起和社会经济发展推动需求[9] - 各地区文化差异 消费习惯及法规环境影响市场发展[9] 中国市场政策环境 - 中国政府对个人护理用品监管政策趋严 重点关注成分安全和产品质量[9] - 消费升级和环保意识增强使政府对绿色产品支持力度加大[9] - 企业积极响应政策导向可在市场中抢占先机[9]
“细胞工厂”高效生产氨基酸衍生物
科技日报· 2025-08-13 09:21
氨基酸衍生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优势 - 氨基酸衍生物具有卓越的抗衰老、保湿、修复和美白功效 在化妆品领域脱颖而出[1] - 谷氨酸衍生物保湿能力突出 能锁住皮肤水分 是保湿面膜和乳液的核心成分[2] - 芳香族氨基酸衍生物自带抗氧化和抗炎属性 对抗紫外线自由基损伤 延缓皮肤衰老 抑制黑色素生成酶活性助力美白[2] - 部分氨基酸衍生物促进皮肤角质层修复 增强皮肤屏障功能[2] 传统生产方式存在的弊端 - 天然提取方法依赖资源量 产量极低且成本高昂 每吨天然原料可能只能提取几克目标物质[3] - 化学合成方法消耗大量化石原料 产生有毒有害废水废气 不环保且可能导致产物残留化学杂质影响安全性[3] - 传统方法生产的氨基酸衍生物稳定性差 不同批次产品功效波动大[3] 合成生物技术的核心优势 - 合成生物技术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实现绿色制造[1][4] - 发酵产率从毫克/升级别提升到克/升级别 实现量级突破 成本大幅下降[6] - 利用玉米等生物质原料生产 不依赖化石资源 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能耗低且几乎不产生污染物[6] - 封闭发酵系统从源头切断病原体和过敏原风险 通过基因调控减少副产物 产物纯度更高功效更稳定[6] - 能设计全新合成路径 生产自然界中不存在但功效更优异的氨基酸衍生物[6] 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化应用现状 - 麦角硫因已成为各大品牌高端抗衰老线标配 产品标注合成生物来源凸显高品质和科技感[7] - 重组胶原蛋白与人体序列更匹配 无病毒风险 生物相容性好 迅速占领医美面膜和修复精华市场[7] - γ-氨基丁酸 四氢嘧啶 γ-聚谷氨酸等氨基酸衍生物已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实现量产[7] - 合成生物技术驱动的氨基酸衍生物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7] 规模化应用面临的挑战 - 底盘菌株优化难题 天然生产菌株难以改造 大肠杆菌和酵母表达复杂合成路径时代谢负担过重导致生长变慢产物减少甚至死亡[8] - 关键酶性能瓶颈 天然酶底物特异性太强 催化反应慢 作用机制不明 优化酶活性稳定性和表达量难度极大[8] - 实验室到工厂的放大效应 大发酵罐中氧气温度pH值分布不均导致微生物代谢紊乱[8] - 菌株研发需经过设计构建测试学习的反复循环 耗时耗力 发酵后产物纯化步骤复杂 成本占总成本一半以上[9]
科思股份股价上涨1.31% 化妆品原料龙头最新动态
金融界· 2025-08-12 01:47
股价表现 - 科思股份最新股价报15.45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31% [1] - 当日成交额达1.06亿元,成交量69241手 [1]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从事化妆品活性成分及其原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涵盖防晒剂、美白剂等多个品类 [1] - 为全球多家知名化妆品企业提供原料产品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3.10万元 [1] -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221.26万元 [1]
两大原料巨头冲刺IPO,美越关税落地利好出口板块情绪修复
国金证券· 2025-07-06 15: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两大原料巨头维琪科技和珈凯生物冲刺 IPO,有望为美妆产业链注入新动力,带动板块情绪 [2][11][17] - 美越关税谈判落地,减少下行风险,利好出口板块情绪修复 [3][18][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观点 - 两大原料巨头冲刺 IPO,为美妆产业链注入新动力:6 月 30 日,维琪科技和珈凯生物招股说明书披露,上市申报材料被受理;两家公司在原料开发领域领先,业绩增长好,有望增强我国原料市场竞争力,带动板块情绪 [2][11][17] - 美越关税谈判落地减少下行风险,利好出口板块情绪修复:7 月 3 日,美国与越南达成关税协议,对越南输美商品征 20%关税,加征 40%转运税;纺织制造龙头多在越南布局产能,此次关税处于市场预期低段,落地消除下行风险,预计美国对东南亚各国关税近期陆续落地,利好出口板块情绪 [3][18][19] 行业数据跟踪 - 5 月服装零售环比好转,社零同比增长 4.0%,因天气恢复正常、618 大促提前、5 月周末同比多一天;剔除影响因素,终端消费力环比 4 月相似,未现明显拐点 [20] - 本周原材料价格整体稳定,328 级棉现货等价格周涨跌幅分别为 0.6%/2.39%/0.00%/-0.44%/0.00%,内外棉价差周涨幅 23.61%;棕榈油近两周价格降 0.25%,原油价格近两周跌 10.66%,COMEX 黄金期货本周五收盘价 3336 美元/盎司、近两周跌 1.43% [4][21][33] - 5 月化妆品零售和金银珠宝零售同比增速环比小幅收窄,化妆品类和金银珠宝类零售分别同比增长 21.8%和 4.4%,金银珠宝零售额因金价上行保持强劲 [32] 投资建议 - 服装品牌:推荐海澜之家、安踏体育、比音勒芬、稳健医疗等 [39] - 上游制造:推荐浙江自然、申洲国际等制造龙头,建议关注晶苑国际等 [39] - 美护板块:推荐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建议关注上美股份 [39] - 黄金珠宝板块:推荐老铺黄金 [39] 上周行情回顾 - 2025 年 6 月 30 日 - 7 月 4 日,沪深 300、深证成指、上证综指涨跌幅分别为 1.54%、1.25%、1.4%,纺织服装板块上升 1.36%,在 29 个一级行业板块中位列第 11;个股际华国际、江南布衣涨幅居前,华升股份、康隆达跌幅居前 [6][38][40] - 美容护理板块在 29 个一级行业板块中位列第 27;个股依依股份、吉宏股份涨幅居前,拉芳家化、诺邦股份跌幅居前 [6][44][45] - 黄金珠宝板块个股金一文化、老铺黄金涨幅居前,萃华珠宝、豫园股份跌幅居前 [6][46][47] 行业新闻动态 - 6 月抖音美妆榜:GMV 超 200 亿元,28 个品牌 GMV 破亿,同比增 40%;本土品牌表现好,自播体系成核心竞争力;国际品牌依赖大促,抖品牌洗牌 [48][49] - 巴黎欧莱雅联手 Meta,美妆 AI 将接入 WhatsApp,为消费者提供“一对一”美妆指导;其他国际美妆巨头也在 AI 领域布局,为本土品牌提供启示 [49][50] 公司动态 - 爱美客重大收购进展: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标的公司完成董事会改选,爱美客国际公司实际控制其日常运营 [6][52]
2025年中国化妆品原料行业独立市场研究报告-沙利文
搜狐财经· 2025-06-21 21:57
行业概述 - 化妆品原料行业涵盖基质原料、一般添加剂和活性原料三大体系,是产品功效的核心载体[6][7] - 全球市场定义明确,中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对原料分类进行规范[8] - 生物技术、绿色化学和AI配方研发推动原料创新升级[8] 发展历程 - 全球发展经历四阶段:天然原料→合成化学→功效型→生物技术驱动[9][10] - 中国实现从基础原料国产化到全球创新引领的跨越,核心企业包括华熙生物、上海家化等[9][10] - 标志性事件包括华熙生物透明质酸规模化生产、巨子生物类人胶原蛋白获奖等[9]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原料供应商(基础原料+活性成分),中游为配方研发与制造商,下游覆盖多元消费场景[11][12][13] - 上游技术支撑包括生物发酵、合成生物学等,中游关键转化环节涉及微囊化等工艺[12] - 下游应用场景涵盖护肤、彩妆、医美等,渠道包括电商、CS渠道等[12] 商业模式 - 包括原料销售(标准化/定制化)、专利授权、联合研发、技术赋能服务等模式[14][15] - 服务型模式被领先供应商推广,降低中小品牌库存压力[14] - 收费方式多样,如按重量计价、年费+销售分成、技术模块收费等[15] 市场规模 - 全球市场从2019年885.6亿美元增至2024年1142.4亿美元(CAGR 5.2%),预计2029年达1694.3亿美元(CAGR 8.2%)[21][23] - 中国市场从2019年1147.8亿元增至2024年1603.9亿元(CAGR 5.7%),预计2029年达2561.8亿元(CAGR 8.6%)[25][27] 政策环境 - 中国政策持续规范行业,《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等文件简化审批流程[29] - 国际政策如欧盟有害成分禁令、美国MoCRA法案强化安全监管[29] 未来趋势 - 生物技术驱动原料革命:微生物发酵、基因编辑等技术应用[31] - 精准护肤需求升级:抗衰、修护等靶向成分研发加速[31] - 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生物制造、环保包装成为竞争门槛[31] 竞争格局 - 全球厂商集中在欧美(巴斯夫、路博润)和亚太地区,维琪科技等中国企业在多肽领域表现突出[33][34] - 欧美企业优势在于基础原料和综合供应能力,亚太企业专注高端活性成分[33] 细分领域-多肽市场 - 多肽按作用机制分为信号肽、载体肽、神经递质抑制肽、酶抑制剂四类[36] - 全球发展经历医药转化→生物智造→智能设计阶段,中国实现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40][41] - 产业链上游以氨基酸和生物活性肽为核心,中游聚焦分子修饰技术,下游应用于抗衰等功效产品[42][44] - 商业模式采用"产品+服务+技术"复合模式,包括原料销售、定制服务、联合运营等[46][47]
科思股份: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短期业绩承压,看好新品放量驱动长期成长-20250427
东吴证券· 2025-04-27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将科思股份投资评级下调至“增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科思股份是稀缺的化妆品原料全球龙头,24年业绩增速受下游库存周期、价格调整等因素短期扰动,但新型防晒剂渗透率提升是长期行业演变趋势,公司新型防晒剂大客户壁垒依旧较高,产能布局充分,且未来氨基酸表活、PO、卡波姆等新品类推广顺利有望放量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2.76亿元(同比-5.16%),归母净利润5.62亿元(-23.33%),扣非归母净利润5.30亿元(-25.89%);单Q4实现营收4.18亿元(-10.35%),归母净利润0.48亿元(-46.39%);2025Q1营收3.97亿元(-44.29%),归母净利润0.48亿元(-78.15%),主要受欧洲等部分区域天气及客户库存较高的影响 [8] 业务拆分 - 按品类拆分,化妆品活性成分及其原料业务与合成香料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9.04亿元/3.52亿元,分别同比-8.05%/+14.16%,占总营收83.65%/15.47%,防晒剂原料下滑主要因客户去库存及欧洲北美阴雨天气影响导致需求受到压制,部分产品价格有所调降 [8] - 按地区拆分,境内与境外营收分别为2.97亿元/19.79亿元,分别同比+22.87%/-8.30%,占总营收13.03%/86.97%,国内市场实现增长 [8] 盈利能力 - 2024年及2025Q1毛利率分别为44.40%/34.04%,分别同比-4.43pct/-13.78pct,主要系防晒剂部分产品价格有所调降所致,归母净利率分别为24.65%/12.11%,分别同比-5.92pct/-18.76pct,净利率下滑幅度较大,主要因毛利率下降,同时费用投入相对刚性所致 [8] - 2024年与2025Q1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5.5%/20.6%,同比分别+3.2/+7.0pct,主要系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1.9pct/+6.4pct [8] 产能与研发 - 公司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与新品扩产,P - M产线完成扩产,年产2000吨HS产线建成投产;马来西亚年产1万吨防晒系列产品项目建设按计划全面推进,建成后将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8] - 公司新品研发涵盖物理防晒剂二氧化钛系列产品、卡波姆系列产品、洗护原料、新型防晒剂、高端合成香料产品等 [8] 盈利预测调整 - 考虑到短期需求波动和去库影响,将公司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由9.4/11.8亿元下调至4.1/5.6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7.0亿元,对应PE分别为17/13/10X [8] 财务预测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276|2,060|2,379|2,627| |同比(%)|(5.16)|(9.50)|15.52|10.4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562.47|408.74|556.60|704.18| |同比(%)|(23.33)|(27.33)|36.18|26.51| |EPS - 最新摊薄(元/股)|1.66|1.20|1.64|2.07| |P/E(现价&最新摊薄)|12.61|17.35|12.74|10.07| |毛利率(%)|44.40|36.00|40.00|44.00| |归母净利率(%)|24.71|19.84|23.39|26.81| |收入增长率(%)|(5.16)|(9.50)|15.52|10.40|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23.33)|(27.33)|36.18|26.51| |每股净资产(元)|7.89|9.10|10.74|12.82| |ROIC(%)|16.45|10.92|13.09|14.41| |ROE - 摊薄(%)|20.30|12.85|14.89|15.84| |资产负债率(%)|32.32|29.59|27.18|24.28| |P/B(现价)|2.64|2.29|1.94|1.63| [1][9]
科思股份: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南京科思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审核问询函之回复报告
2023-01-18 20:36
业绩总结 -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收入分别为98,191.57万元、88,656.22万元、89,598.50万元和70,588.5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0.14%、88.81%、83.15%及86.84%[3] -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1.32%、33.87%、27.75%和30.47%[3] - 2022年1 - 9月公司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合计109469.07万元,欧洲占比39.20%为42907.80万元,美国占比28.32%为31006.45万元,亚洲(不含中国大陆)占比17.35%为18991.13万元,其他地区占比15.13%为16563.69万元[30] - 2022年1 - 9月公司境外销售收入109469.07万元,需承担跨境运费的境外销售收入82597.34万元,跨境运费4254.04万元,跨境运费与需承担跨境运费的境外销售收入比为5.15%[38] - 2022年1 - 9月主营业务收入为123990.16万元[56] - 2022年1 - 9月公司毛利率33.23%,较2021年增加6.46个百分点[92] 用户数据 -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5.59%、62.64%、57.15%和60.30%,向第一大客户帝斯曼销售占比维持在40%左右[3] - 2022年1 - 9月公司与境外前五名客户销售金额合计71,765.34,境外收入占比65.56%[22] -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名境外客户占境外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0.21%、66.42%、62.00%和65.56%[29] 未来展望 - 2021 - 2025年全球防晒产品市场规模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88%,2025年可达155.4亿美元[13] - 公司拟投入募集资金82800万元,其中60069.2万元投入项目一,22730.8万元投入项目二[144] - 项目一建成达产后可年产14800吨高端个人护理品原料,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为13.44%,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7.98年[144] - 项目二建成达产后可年产2600吨高端个人护理品,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为15.59%,静态(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7.3年[144]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是全球少数具备双 - 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P - S)等新型防晒剂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18] - 2019 - 2021年P - S防晒剂消耗量年均复合增速为10%,位居所有防晒剂品类前三位[11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凭借防晒剂新产品提升对长期客户销售规模,加大对北美市场重要客户销售覆盖力度,2022年1 - 9月防晒剂产品收入和毛利大幅增长[29] - 帝斯曼与芬美意2022年6月宣布合并协议,预计2023年上半年完成[123] 其他新策略 - 公司产品定价根据市场行情商谈,遇成本、汇率、政策变化会调整报价[50] - 汇率波动对公司业绩影响有限,应对措施包括合理控制产品报价周期、供应链融资并及时关注汇率波动情况等[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