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大讲堂
icon
搜索文档
英伟达2.5万元机器人“大脑”发售,FCloud教你用云端算力加速开发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8 12:07
日前,英伟达 Jetson Thor把服务器级算力塞进了机器人体内,AI算力提升7.5倍、128GB超大内存,售价 2.5万的 " 最强大脑 " 让整个机器人圈沸腾。但光有硬件还不够, 如何让开发者快速用上这些算力? FCloud的答案是:用云端平台打通从仿真到部署的全流程。 9月4日, " FCloud OmniBot赋能具身智能开发者沙龙系列之一:物理仿真与数据合成 " 将在上海张江机器 人谷举办。 这场由协创数据主办、 FCloud承办的技术盛宴,获得了NVIDIA、华勤的鼎力支持,张江机器人 谷、立德机器人公司协办。 产业化面临三座大山: 标准碎片化形成 " 异构迷宫 " ——不同厂商采用各异的操作系统、通信协议和硬件接口,算法适配需要重复 投入大量资源。 高质量训练数据成 " 奢侈品 " ——真实数据需要实体机器人在真实场景中采集,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 开发效率存在巨大 " 鸿沟 " ——传统开发各环节数据流转不畅,形成低效循环。 ▍ OmniBot平台:从仿真到部署的完整闭环 ▍ FCloud:NVIDIA认可的具身智能平台开发商 作为 NVIDIA NCP Preferred级别战略合作伙伴,F ...
快讯|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足专利获授权,首届中国炒菜机器人大赛在京举行,上海氦豚COFE+第6代咖啡机器人全球上市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8 12:07
机器人行业政策与赛事动态 - 深圳启动2025年智能机器人灵巧手大赛 聚焦末端执行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 开设竞技与创意双赛道[2] - 深圳多区推介专项支持政策 已聚集超7.4万家机器人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区[2] - 北京平谷举行首届中国炒菜机器人大赛 30支队伍参与标准菜包与创意菜挑战 同步推动共享中央厨房产业联盟建设[3][5] 机器人企业技术突破 - 上海氦豚COFE+全球首发第6代咖啡机器人 实现手工拉花与3D打印功能 运营成本降低90%并出口50余国[6][8] - 宇树科技获人形机器人足部专利授权 采用气腔结构设计提升响应速度与维修便捷性 有效保护传感器部件[9][10] - 美韩高校团队研发1毫克超高速微型机器人 仿水黾扇叶结构提升推力与机动性 为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新方案[11][15] 机器人产业生态布局 - 深圳通过赛事构建创新生态 加速技术全场景应用示范 推动机器人向精细化作业方向发展[2] - 平谷区规划建设"四大基地" 构建食品营养健康产业链 促进产业集群落地[5] - 产业链覆盖工业/服务/医疗/人形机器人等细分领域 超百家代表企业形成完整生态矩阵[19][20][21][22][23]
独家对话元客视界CTO:揭秘具身智能大模型的“数据飞轮”密码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8 12:07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发展现状 - 具身智能仍处于"幼儿园孩子水平" 仅能完成抓取 走跑跳等简单动作 复杂长程任务能力薄弱 缺乏流畅性与协调性[1] - 面临硬件长期稳定性与一致性不足 软件泛化能力弱 数据匮乏无标准三重困境[1] - 需要搭建感知—推理—执行的完整链路 并通过数据飞轮实现模型能力与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1] 数据规模与Scaling Law关系 - 模型性能遵循Scaling Law 参数规模突破阈值后才会涌现上下文学习 复杂推理等能力[2] - 依据Scaling Law经验推演 1亿条高质量行为轨迹数据是支撑具身智能大模型能力跃迁的关键门槛[2] - 行业正加速搭建"仿真-真机融合"数据训练场 通过并行机器人 远程操控等机制高效采集大规模数据[2] 数据采集技术方案 - 光学动捕精度达0.1毫米级 适用于手指灵巧作业等精度要求高的情况[8] - 惯性动补数据连续性更好 不怕遮挡 得应急救援等领域青睐[8] - 光惯融合技术方案实现集成化 智能化高质量数据采集 保证精度同时解决遮挡问题[8] 数据采集效率指标 - 单次采集任务实现83%稼动率 60秒任务时长中高效采集50秒有效数据[10] - 人机工效比从1:10优化到1:2 效率提升5倍 机器人完成任务时长仅是人工耗时的一倍[10] - 开发人体Human to Robot映射重定向算法 将人体25个关节30个手指关节参数转化为机器人运动控制参数[11] 仿真与真实数据融合训练 - 行业采用"仿真+真机"比例混合训练模型 理想模型基于10%真机数据生成80%仿真数据 再用10%真机数据验证Sim2Real效果[7] - 真实数据用于纠偏与对齐 仿真数据用于规模扩展和多样性覆盖 二者融合训练可有效兼顾效率与表现[7] - 通过设定URDF模型物理参数维度 保证仿真环境训练动作序列迁移真机过程中物理量的一致性[12] 全栈数据解决方案 - 从数据采集延展到多模态数据整合 结构化处理 存储 标注 仿真等环节 形成全栈数据解决方案[13] - 已与宇树 智元 傅利叶 睿尔曼等市占率较高头部企业实现适配 新款机型适配能在两三周完成[13] - 标注支持自动识别框选和人工标注框选 借鉴自动驾驶矩形框选 圆形框选模式[14] 数据量需求场景分析 - 商业服务场景如咖啡店需十万到五十万条数据 最多不超过一百万条可实现99%成功率[18] - 环境变化较大场景如便利店理货与分拣可能需要百万条以上数据[18] - 工业场景需达到99.99%成功率 需要千万条级别数据规模[19] 能耗与性能评估 - 人形机器人行走功耗约1000瓦 而人类行走仅需70瓦左右 能效远低于人类[18] - FZMotion Transformer评测软件15分钟完成160+项测试 实现动作自动语义分割[17] - 通过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优化关节运动轨迹 系统优化机器人功耗模型[18] 技术优势与产业布局 - 母公司凌云光2010年布局空间视觉领域 依托光学技术29年积累构建全链路能力[21] - 单条数据采集价格是国外同行的1/10[23] - 未来将持续深耕光惯融合方案 联合大模型技术公司提供结构化数据 优化训练效率[24]
为人类移民火星铺路?Science子刊:欧洲团队验证机器人自主探洞技术,打通地下家园第一关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6 23:54
早在今年 5月,马斯克在《让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的演讲中不仅喊出了"让人类走向群星之间"的口号,还 放出明年要上火星的豪言壮语,引起国内外社交媒体热烈讨论。 不过,当我们畅想未来在月球或火星上建立永久家园时,一个严峻的挑战却横亘眼前: 如何抵御致命的宇宙 辐射和极端温度? 答案可能并不在眼前的地表,而深藏于其下 ——火星那些蜿蜒曲折的熔岩洞穴,堪称是极端环境中的"生命绿 洲", 它们厚实的岩层能完美屏蔽致命的宇宙辐射,其内部维持着近乎恒定的温度。 所以其不仅是寻找地外 生命痕迹的理想场所,更是未来人类建造永久基地的绝佳选址。 然而,深入这些洞穴对人类宇航员而言风险极高。尽管人类已发射超过 250个探测器探索地外天体,但认知 仍主要停留于表面。考虑到地外熔岩洞穴难以进入的特性,使用机器人团队进行探索不仅更安全,也更具经济 效益。而地球上的类似场景虽已初步验证了机器人的能力,但它们在太空严苛环境下的适应性仍需深入研究。 而为攻克这一极限探索难题,一个由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DFKI)等欧洲顶尖机构组成的团队,提出并成 功验证了一套完整的、由异构机器人团队执行的自主探索方案。这套方案的核心在于构建了一支功能互补的 ...
可协作、可部署、可复制,节卡具身家族正在打通工厂柔性协作的“最后一米”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6 19:56
2024 年 8 月 9 日 , 麻 省 理 工 《 技 术 评 论 MIT Technology Review 》 期 刊 的 一 篇 文 章 , 报 道 了 谷 歌 旗 下 DeepMind公司最新研发的 一款 "乒乓机器人"。该机器人以ABB机器人为载体,实现了对于乒乓球的接发球 以及与人类的对抗性 功能 。这个挥舞着 3D打印球拍的机械臂, 最终 在与人类玩家的模拟比赛中,赢得了 29场比赛中的13场(胜率44%),成为首个能够达到人类"业余乒乓选手"技术水平的学习型机器人智能体。 乒乓球有别于国际象棋、围棋等纯战略游戏,这项高难度任务背后的技术挑战非常多,例如其对运动员体力、 实时的决策能力、比赛时快速的眼手协调和高层次策略等要求都很高,需要人类运动员经过多年的训练才能达 到高级水平,因此, 乒乓球机器人也成为了检验机器人综合能力的又一重要标尺,是具身智能技术落地能力 的评估缩影。 据悉,除了乒乓球大赛,节卡机 器人还曾举办 JAKA Lumi杯具身智能大赛 ,参与长三角具身智能大赛并获 奖,在这类瞄准更通用的应用能力的具身智能大赛中证明了其产品实力以及创新力,节卡机器人多次参与各类 赛事,正是将其 ...
倒计时10天!「2025科技创变者大会」最新议程来了!(含免费参会名额)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6 19:56
大会基本信息 - 2025科技创变者大会将于9月5日在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万丽酒店举办 由智友·雅瑞科创平台主办 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和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2] - 大会以"具身智能 产业智变新引擎"为主题 聚焦硬科技产业化落地 核心模式为"产业对接+资源赋能"[3] - 大会旨在搭建权威专业开放的交流平台 促进具身智能领域交流合作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应用[3] 议程安排 - 上午议程包括开场致辞(09:00-09:15)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09:15-09:25) 具身智能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仪式(09:25-09:30) 以及具身智能行业十大应用场景发布与颁奖(09:30-09:40)[5] - 主旨报告环节邀请意大利机器人国家能力中心Artes4.0主任Paolo Dario和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黄铁军分别就AGI之路和具身智能技术演进发表演讲(09:40-10:10)[6] - 上午还将发布《2025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星图》(10:10-10:40) 并举行智友·雅瑞科创平台发起人和广发证券高管的分享环节(10:40-11:20)[6][7][8] - 下午议程包含多场主题演讲 涵盖灵巧手技术革新(11:20-12:00)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14:00-14:40) 具身智能大模型应用(14:40-15:00) 以及机器人产业创业实践(15:40-16:20)[8][10][11][12] - 投资视角环节设有"产投视角下具身智能的规模化落地与攻坚"圆桌论坛(16:20-17:00) 由广发证券投行业务管理委员会委员孟晓翔主持 邀请长城资本 讯飞创投 联想创投等投资机构参与[12] 大会活动亮点 - 论坛规格为主论坛 覆盖具身智能 人形机器人 算力 芯片 核心零部件等前沿议题 预计汇聚500+科学家 创业领袖 产业专家和投资人[15] - 发布《具身智能产业星图》 深度剖析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演化逻辑 揭示未来产业战略制高点[15][16] - 成立产业创新中心 获得高端制造 消费科技等七大领域领军企业协同 开放千亿级产业场景作为验证场[16] - 设置十大具身应用展区 包括仿生手 人形机器人 机器狗 核心零部件等黑科技零距离体验 并公布《2025具身智能行业十大应用场景》[16] - 构建500+生态伙伴网络 涵盖高端制造 3C 消费服务等头部产业方 国内外顶尖高校 以及具身智能全产业链优质科技企业[16] - 媒体传播矩阵包括80+全球头部媒体深度报道 科技KOL矩阵参会 预计触达亿级人群[16][17] 参与企业阵容 - 工业机器人领域参与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 埃夫特机器人 非夕科技 法奥机器人 越疆机器人等15家企业[22][23]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 晶品特装 七腾机器人 史河机器人 九号机器人等8家企业[23][24]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 天智航 思哲睿智能医疗 精锋医疗 佗道医疗等12家企业[24][25]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 宇树 云深处 星动纪元 伟景机器人等24家企业[25][26]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 银河通用 千寻智能 灵心巧手 睿尔曼智能等21家企业[26][27]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 因时机器人 坤维科技 脉塔智能 青瞳视觉等29家企业[28][29]
服装、康养、物流三大赛道,或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落地先行区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6 19:56
机器人“大脑”的进化与突破 - 机器人核心竞争力在于“大脑”智能水平 直接决定复杂环境中的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2] - 机器人智能系统从单一模态处理迈向多模态融合 形成基础模型到综合应用的完整技术链条[2] - 视觉语言模型(VLM)使感知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例如ViLa算法借助GPT-4V在复杂场景中主动规划任务流程[4] - 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将运动控制纳入智能系统 实现从感知到行动的闭环 例如RT-H模型通过语言干预修正动作偏差[4] - 目标检测、3D语言映射、对象表示等核心能力显著进步 F3RM技术将2D图像特征转化为3D空间连续表示[5] - 策略学习与任务规划算法突破使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任务成功率提升40%以上[5] 从技术瓶颈到场景落地 - 通用机器人产业化受制于三大瓶颈:真机数据匮乏、模型推理迟缓、运动控制复杂[6] - 构建“数据飞轮”机制解决真机数据短缺 例如傅利叶开源Fourier ActionNet数据集提供3万条真机训练数据[6] - 垂直领域采用“小而精”模型设计解决推理速度问题 例如Helix VLA模型以200Hz速度执行实时调整 使物流场景包裹处理效率提升20%[8] - 通过形态创新缓解运动控制复杂性 轮式机器人控制难度降低60%以上 运动控制精度达到±0.1mm[9] - 垂直领域机器人部署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6个月 部署成本下降50% 任务成功率从60%提升至90%以上[9] 三大场景率先爆发 - 服装行业自动化瓶颈突出 缝纫环节占70%人工成本 技术突破使布料材质识别准确率达97.5% 布料折叠长期规划成功率提升至85%[11] - 服装机器人有望3-5年内实现缝纫环节自动化率从5%到50%的跨越[11] - 康养场景面临养老护理员缺口超千万 政策要求居家机器人完成200户家庭验证 社区机器人覆盖20个应用场景[13] - 物流行业拆零拣选环节自动化率低 占仓储作业量40%以上 具身智能机器人介入后条码扫描成功率从70%提升至95%[14] - 美国仓储行业有超100万个材料搬运岗位空缺 预计2025年物流机器人行业规模突破50亿美元[14] 产业生态与投资机遇 - 控制器企业有望崛起 例如华中数控具身智能工作站在柔性制造场景突破 拓斯达解决精密装配协同操作难题[16] - 服装行业投资机会聚焦缝制设备智能化升级 杰克股份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奥比中光3D视觉传感器准确率达92%[17] - 康养机器人领域多技术路线并行 优必选推出家庭服务机器人 亿嘉和RK100机器人融合力反馈与情感识别技术[17] - 物流机器人投资逻辑围绕自动化系统集成 兰剑智能料箱机器人系统效率提升30% 中科微至构建完整解决方案[19]
快讯|英伟达发布最强机器人芯片Jetson AGX Thor,FieldAI获2亿美元融资,湖北宜昌打造AI化学机器人首次出海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6 19:56
英伟达发布最强机器人芯片Jetson AGX Thor - 英伟达推出Jetson AGX Thor机器人芯片模块 开发套件售价3499美元 批量订单超过1000台的Thor T5000模块每个售价2999美元[1][3] - 芯片搭载Blackwell图形处理器 速度比前几代产品快7.5倍 支持128GB内存的生成式AI模型[3] - 芯片被称为"机器人大脑" 将于下个月发货 客户可用其制作机器人原型[3] 湖北宜昌AI化学机器人出海 - 宜昌青葵机器人无间断全流程有机合成机器人将于9月底发往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实现首次出海[4][6] - 该产品已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使用 误差率控制在2%以内 能24小时不间断实验且安全性更高[6] - 公司筹建"超级智能化学合成云实验室" 实现从卖硬件到卖服务的跨越 产品已在多领域应用[6] 首钢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 - 首钢园西十筒仓区域转型为首钢冬奥广场 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 成为石景山区发展该产业主阵地[7][9] - 产业基地已聚集近20家企业 中科闻歌等企业入驻并将第二研发总部落户于此 聚焦四大核心赛道[9] - 石景山区政府出台专项政策 首钢基金提供资本与资源支撑 首钢园开放多元场景为企业研发与转化赋能[9] FieldAI获大额融资 - FieldAI在贝佐斯探险队、Prysm和英伟达支持下筹集2亿美元融资 公司估值达数亿美元[10][12] - 此轮融资为今年机器人AI领域最大规模 将加速商业部署与研究[12] - 公司致力于打造通用机器人大脑 实现跨行业跨硬件应用 减少部署时间与成本 有望改变制造业、物流业等多个行业[12] 普林斯顿大学研发混合现实系统 - 普林斯顿大学团队提出Reality Promises概念 开发基于隐形机器人的混合现实交互系统[13][15] - 系统通过分离虚拟与物理操作模式 使用户能通过手势选择物体并由隐形机器人完成实际操作 实现虚拟到物理无缝转换[15] - 系统利用3D Gaussian Splat技术在用户视图中添加或删除对象 目前房间扫描数字化过程较繁琐 未来研究将聚焦简化此流程[15]
海拔4000米,首例机器人辅助单髁手术圆满成功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6 08:00
文章核心观点 - 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在西藏那曲比如县完成全球海拔最高机器人辅助单髁手术,突破高海拔医疗技术瓶颈 [1][5] - 智能医疗技术推动高原地区医疗资源从不可及到可及,实现高端医疗装备从技术追赶到局部领跑的跨越 [1][4] - 元化智能通过技术下沉探索医疗资源均衡化路径,为高寒缺氧地区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7][10][13] 高海拔医疗挑战与现状 -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4000米,医疗资源可及性长期受限,患者常需辗转千里赴低海拔地区治疗 [1] - 西藏关节疾病发病率较全国平均水平高37%,病变程度更严重 [4] - 当地医疗资源密度仅为东部沿海地区的1/5,传统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率与康复率长期低于全国均值 [5] - 西藏年关节置换手术量不足全国0.3%,80%手术集中在东部沿海与省会城市三甲医院 [10] - 西藏符合复杂关节置换资质的医生不足百人,传统手术依赖医生10年以上临床经验 [10] 技术突破与手术成果 - 锟铻®机器人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在西藏那曲比如县完成首例机器人辅助单髁手术(海拔超4000米) [1][5] - 2023年7月以来在日喀则完成多例骨科手术,创全球海拔最高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纪录 [7] - 手术机器人累计完成超5000例临床手术,验证其在剧烈温差、低氧等复杂环境中的稳定性 [7][8] - 针对性优化设备在低压、极端温差条件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通过AI提升手术精准性 [11] 医疗资源均衡化路径 - 通过5G网络构建远程支援模式,使顶级专家无需亲临高原即可实时辅助手术 [11] - 元化智能为国内首家拥有骨科机器人全部核心部件自研能力的企业 [8] - 技术下沉减少对医生经验的依赖,智能机械臂辅助操作降低手术门槛 [10][11] - 公益行动结合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与深圳特区建立45周年节点,具科技助力医疗均等化象征意义 [4] 行业意义与未来展望 - 实践验证中国智能医疗装备在高海拔地区的强大适应性与可靠性 [5][13] - 技术突破对抗"地理宿命",使高原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一线城市同等医疗服务 [13] - 5G、人工智能与远程操作技术融合,推动机器人辅助手术在偏远地区推广应用 [13] - 智能医疗技术终极目标是让更多人获得有质量的健康服务,而非单纯技术领先 [13]
魔法原子,狙击宇树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5 20:10
行业现状分析 - 首届世界机器人运动会显示百余家企业技术实力相近 软硬件未形成显著代差 尚未出现绝对领导者 [1] - 赛事规则处于摸索阶段 未对机型尺寸 构型 改造权限和自主化评分作明确规定 导致全尺寸与小型机器人同场竞技 [1] - 跳高项目出现专用机型获第二名 跑步项目多数机型经定制化改造 仅少数使用量产产品参赛 表明产业和赛事均处早期阶段 [1] 魔法原子公司表现 - 魔法原子MagicBot Z1小尺寸人形机器人在同类产品中奔跑速度 跳跃高度和距离表现优异 性能与宇树G1相当 部分指标超越 [2] - 参赛机型均为标准交付产品 未作特殊调整 推出仅一个半月即获100米和400米初赛小组第一 [4] - 100米初赛以28.88秒完成 与第一名H1相差5秒 考虑到小尺寸机器人步长劣势 体现显著潜力 [4] - 公司成立仅一年半 以"成为下一个宇树"为战略锚点 加速在人形机器人赛道突围 [4] 产品技术特点 - 产品线覆盖服务家庭消费级机器人到工业场景专业机器人 包括儿童身高高动态小机器人和全尺寸人形 均对标宇树明星品类但注入差异化设计 [6] - MagicBot Z1搭载全自研高扭矩关节模组 支持二次开发 可完成倒地起身和下腰动作 拓扑优化结构保障跌倒冲击稳定性 [6] - 机器狗MagicDog以抗摔耐用为核心 具备多模态交互能力 能理解指令 识别情绪和自定义才艺展示 在密集环境中验证自主避障与路径规划能力 [8]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小麦"采用直膝行走技术 突破传统屈膝限制 以3m/s速度奔跑 在工业产线完成精密操作 [8] - "小麦"展示双机臂协同点胶作业 动作精度控制在1-2毫米内 连续4小时稳定运行 作业成功率近100% 点胶流程20秒接近标准产线18秒 双臂系统使效率翻倍 [8] 核心竞争优势 - 核心团队曾深度参与小米铁蛋研发 具备消费级机器人开发经验 判断行业将从硬件参数竞赛升级为软硬协同价值战 [9] - 人形机器人关节响应速度快于行业平均水平 机器狗抗摔性能更强 产品线具备高速成长基因 [9][10] - 不参与价格战 通过创新产品特性 算法细节和真实数据构建护城河 以"全产品线+全场景解决方案"形式构建技术-场景-生态闭环 [11] - 运动控制算法经大量拟人步态训练 在动态平衡和抗干扰能力表现出色 MagicBot Z1通过强化学习算法提升运动性能 自适应地形 [14] - 采用80%真实数据+20%模拟数据的混合驱动模式 从导览 工业产线和家庭环境采集多维度数据 助力算法适配复杂现实环境 [15] - 多机协同系统完成动态编队舞蹈与跨平台任务传递 验证分布式运动控制架构实时响应能力 产品从单机功能向多机协同生态迈进 [15] 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 - 战略对标宇树但拒绝价格战 致力于提供"不同且同样有趣的机器人" 通过差异化体验破局行业竞争 [10][11] - 以早期四足机器人技术积累为起点 通过全栈技术与全产品线布局建立竞争基础 依托算法 数据和模型构建差异化壁垒 [18] - 形成算法深度 数据广度 模型泛化三位一体技术体系 在工厂搬运 电机产线点胶 商用导览等场景验证技术可行性 [18] - 正构建成本控制 售后服务和场景适配体系化能力 与合作伙伴共建具身生态体系 推动机器人成为新质生产力 [18] 行业趋势判断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行业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 竞争焦点从"实现动作"转向"实现落地" [13] - 行业经历从技术探索向价值回归转变 资本热度下降后 具备场景理解能力 供应链能力和落地交付能力的企业将快速崛起 [13][17] - 类似汽车行业从发动机性能转向智能驾驶安全性 人形机器人下一阶段将从硬件参数竞争转向落地体验竞争 [17]